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以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为例的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以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
乡村旅游具有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等特点,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但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与设计仍面临许多问题。
本论文以西昌市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展开研究,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和借鉴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对西昌市乡村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乡村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等。
(2)对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执行情况等。
(3)对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优化方案进行设计和分析,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景观开发路径、景观资源保护等。
2. 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调查和勘测,掌握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和现状信息。
(2)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西昌市乡村旅游和景观规划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文献,掌握相关研究成果。
(3)专家访谈法: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了解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论文的结构与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论文的结构和安排第二章: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分析2.1 西昌市概况2.2 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2.3 西昌市乡村旅游市场分析第三章: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现状分析3.1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概述3.2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目标与内容分析3.3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情况分析第四章: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优化方案设计4.1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4.2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开发路径4.3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资源保护第五章: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对策5.1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执行机制5.2 西昌市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需注意的问题第六章:结论和展望6.1 研究结论总结6.2 研究展望和建议四、预期的研究成果1. 研究西昌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第一篇: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学院旅游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这一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而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乡村旅游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11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
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08 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不足、市场定位不准确、产业经济贡献不高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为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2.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生态化等特点。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划、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等。
2.2 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3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庄等模式。
这些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适合不同的地区和市场。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需要考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4 研究评述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乡村旅游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对比研究和实践研究;其次,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缺乏对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最后,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不足,难以真正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3.1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2)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3)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什么?如何构建?(4)如何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乡村旅游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乡村旅游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文化体验的不断追求,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形式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我们将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力,挖掘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农业,文化,生态等多种要素,具备独特的吸引力和潜在价值。
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的休闲空间,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创收增收的机会。
然而,目前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需改进和完善。
因此,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2.1 乡村旅游的定义与分类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为背景,具有农事体验、自然景观、农家美食等元素的旅游方式。
根据旅游目的和体验内容,乡村旅游可分为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多个类别。
2.2 乡村旅游的现状与规模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统计,全球乡村旅游的收入已超过3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3. 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1 环境保护问题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过度开发和游客过度流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民的农业生产。
3.2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住宿和卫生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缺乏投资和良好规划导致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4. 乡村旅游的机遇与前景4.1 文化挖掘与传承乡村旅游在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能够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并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2 农业与乡村产业链的升级乡村旅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机遇,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
乡村旅游的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的开题报告乡村旅游的开题报告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放松身心、感受田园风光的机会,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
本文将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乡村旅游,寻找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同时,农村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资,提升农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形式,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
同时,乡村旅游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尽管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一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规范。
有些地区盲目进行开发,忽视了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导致资源破坏和文化消失。
其次,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最后,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不够到位。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
四、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农村地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培养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最后,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
政府和农村地区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结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 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可以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本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最后,本研究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城乡交流和融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和期望,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实地访谈法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约因素。
四、预期目标本研究的预期目标是:1. 深入了解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 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3. 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4. 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5. 为后续乡村旅游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2. 实施阶段(3-4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数据;3. 分析阶段(5-6个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4. 撰写阶段(7-8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5. 修改和完善阶段(9-10个月):对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3篇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3篇引导语: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篇1一、立题依据(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
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
因此,20XX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XX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党、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71.7%,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
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篇一: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规划0801学号:080**125学生姓名:陈*指导教师:程*篇二:乡村旅游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部落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
乡村旅游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乡村旅游,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交通的日益便捷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痛苦。
而乡村拥有的辽阔草原、森林、湖泊,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农村中山青水秀、野花烂漫、果园飘香、荷塘蛙鸣,鱼跃禽飞的自然美景必然成为城市居民“绿色”观光的好去处。
因此,有条件的城市居民逐步走出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投入具有泥土气息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由此就产生了。
乡村旅游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在城市化进程推动较快的美国落基山区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最先形成规模,随后的几十年来,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乡村旅游也逐步形成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就乡村旅游的定义而言,国外的研究学者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历了数十年,焦点之一就是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学界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具有复杂性和复合性的概念,而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游客最多、人气最旺、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广西巴马县为例【范本模板】
大学本科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院旅游学院年级 2008级学科专业旅游管理论文题目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广西巴马县为例学位级别学士开题日期 2012年3月05日二ο一二年三月制表1.论文选题的依据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
1研究背景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在发达国家形成新的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的乡村旅游则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并在90年代迅速发展。
在经过了98“华夏城乡游”和2006年的“中国乡村旅游年”之后,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将“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城市居民也在回归大自然的召唤下,产生了返璞归真、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作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的一种主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自1991年,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
的一种旅游方式。
郭焕成(2004年)的定义是: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和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和度假等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
1.2.2巴马县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的发展由于巴马县的旅游业尚属于发展初期,其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著名旅游景区而言,是比较少的,而且已有的理论成果多是从生态旅游和长寿旅游者两个角度得来的。
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去研究巴马县的旅游业的相关文献现阶段还是相对较少的。
潘顺安,张艾,张伟强(2011年),通过实地调研,对巴马县长寿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旅游污染处理系统、加强村级社区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保护长寿老人平静生活权利等实现风景区长寿旅游健康发展的策略措施。
谢平芳(2011年)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分析巴马县的旅游市场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出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的定位及巴马生态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乡村旅游是目前国内旅游行业中的一个热门领域。
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利用闲暇时间,到农村地区进行观光、体验和参与其特殊的乡村文化、风俗、民俗、工艺、农业等旅游活动,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自然风光、体验乡村生活,从而达到了旅游、度假、娱乐、观光等多重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当前乡村旅游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但是由于各地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情况不同,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运营、推广策略,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当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并探讨相应的管理、运营、推广等问题,以期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讨和建议。
二、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问题和挑战。
2.基于对国内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探讨乡村旅游的管理、运营和推广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对于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进行搜集,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以了解人们的旅游需求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3.对于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提取其优劣和适用情况,并从中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发展模式。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成果:1.对于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全面了解相关问题和挑战。
2.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3.探讨乡村旅游管理、运营和推广等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风貌、乡土文化、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保护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有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乡村旅游,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因此,对于乡村旅游的调研成为了必要。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乡村旅游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主要调研乡村旅游资源的种类、质量和利用情况,评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2.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调研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分析乡村旅游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贡献。
3.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影响评价:通过调研乡村旅游对当地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等方面的影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
4. 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将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
实地调研主要是对具体的乡村旅游景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问卷调查将对游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访谈将主要针对地方政府、旅游从业者以及乡村居民进行,了解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和预期成果本次调研将对乡村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在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预期的成果包括:1. 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转变,生活质量有了新的发展需求。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唤起了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野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选题以奉化滕头村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大规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
因为国外的国情与我国国情大不相同,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等。
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例如王素洁,刘海英(2007)通过整理国际旅游相关资料,认为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供给、需求、影响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描述。
在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了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
主要有: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乡村旅游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农耕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重视,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因此,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管理问题,分析其对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与城市旅游的区别和联系,总结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优势。
2. 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3. 乡村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乡村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其对生态系统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挑战,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探讨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分析其对农民生活和社区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社会管理策略。
5. 乡村旅游的管理策略和措施: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乡村旅游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政府的角色和责任、农民的参与和培训、旅游企业的规范和监管等。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告和统计数据,对乡村旅游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
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乡村旅游的相关数据和案例。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和调查数据、旅游企业的经营数据等。
同时,还将通过访谈农民、旅游从业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获取他们对乡村旅游发展和管理的看法和经验。
四、论文创新点和预期成果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分析乡村旅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全面评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乡村旅游开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一个新兴领域。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淳朴的乡村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许多乡村地区通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农民就业。
同时,乡村旅游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休闲度假场所。
然而,乡村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一些乡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着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此外,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1. 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足许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例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简陋、餐饮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服务的质量。
2. 环境保护问题一些乡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存在着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3. 宣传力度不足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市场。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还可以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乡村旅游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与意义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对乡村旅游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目的与研究内容1.调研目的:(1)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和现状;(2)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内容:(1)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2)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3)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2)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对乡村旅游相关从业者和游客进行调查,获取实际数据和意见;(3)实地调研法:选择多个典型的乡村旅游点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其设施、服务、管理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2.技术路线:(1)收集、整理并研究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2)设计并实施问卷调查,获取实际数据和意见;(3)选择实地调研的乡村旅游点,收集相关资料和观察记录;(4)分析研究数据和资料,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撰写调研报告,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与研究难点1.预期成果:通过对乡村旅游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具备一定的实践指导性和决策参考价值。
2.研究难点:(1)乡村旅游的定义和特点尚不明晰,需要在调研过程中进行梳理和明确;(2)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多样化,需要综合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3)乡村旅游涉及的相关从业者和游客多样化,收集和分析数据相对困难。
通过对乡村旅游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的编写,明确调研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预期成果等,为后续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
篇一:乡村旅游开题报告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1选题背景及意义1.1选题背景近年来,兴文县以农家乐为骨干力量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特别是2006年第四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后,在兴文石海景区、僰王山景区以及景区周边和县城周边,以休闲娱乐、乡野风光、农业生态、民俗风情等旅游方式吸引游客的农家乐已经颇具规模,目前有一定接待档次的农家乐近1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床位2000余个,其中星级农家乐18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二星级农家乐9家,一星级农家乐1家)。
2009年,全县农家乐实现创收8000余万元。
尽管近年来兴文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兴文县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
为了促进兴文县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有必要系统地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现状、基本特征、发展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和评价乡村旅游的定位与功能,探索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1.2选题意义本课题通过对乡村旅游理论的系统研究,对兴文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揭示乡村旅游成果展示和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进一步得出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引申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最佳模式,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是引进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多种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拓展城乡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空间,以农村新民居为平台,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度假的胜地,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容互动;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整合农林牧渔业资源、山川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乡村生活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论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提供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入了解和有益的启示。
二、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点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风情和乡村生活的旅游活动。
与传统的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然风光:乡村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田园风光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历史文化:乡村地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村落、古建筑等。
这些历史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机会。
3. 乡村生活体验: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有着明显的差异。
游客可以在乡村体验农耕、采摘、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活动,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简朴。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目前,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作为休闲度假的方式,使得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政府对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乡村环境和文化的保护。
此外,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乡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和酒店等基础设施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环境和文化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环境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在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乡村旅游能够丰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冲击、资源消耗等。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二、选题意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也可以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指导和经验,促进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与城市旅游的区别。
(2)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对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途径: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包括政府角色、企业责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乡村旅游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的乡村旅游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方法。
(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收集各方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4)专家访谈法:通过与乡村旅游从业者、学者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取他们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四、预期目标与成果1. 预期目标(1)全面了解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状况。
(2)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模式研究概述
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
同的见解。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模式进行了阐述。一方面就全国范围而言,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模式;另一方面细化到某个地区、景区,以特定的区域对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王兵(1999)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提出根据区位把乡村旅游分为3种类型地区:景区边缘地区、都市郊区、老少边穷地区。舒伯阳(1997)将观光农业划分为3个阶段模式,即早期旅游萌芽阶段的自发式、初级经营阶段的自主式、成熟经营阶段的开发式,以及两种地域模式——依托自然型和依托城市型。尹振华(2004)提出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要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许春晓(1995)分析了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业成长的3种模式,即旅游资源主题型、旅游资源共建型、旅游资源附属型,并对邵阳市西部3个县级行政区的旅游业成长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17]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J].开发研究,2006,23(6):72-74.
[18]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20(3):63-68.
[19]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74-79.
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规划0801
学号:08052001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规划080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六月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意义:随着国内外旅游逐步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现代人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已不仅单纯限于名胜古迹的观光,且旅游胜地在旺季人满为患,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对集短途、经济、娱乐、度假、体验、回归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的迫切需求,由此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是为了寻求一种使旅游业得以平衡发展的方式,防止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过快,从而达到保护国家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目的。
通过对乡村旅游整体的研究,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再结合中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地方案例相结合,找出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乡村旅游是由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并获得快乐的一种旅游,是一种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
这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与城市不同的环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乡村旅游独有的鲜明特色。
乡村旅游早期发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农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一、我国乡村旅游产生背景与开发意义研究概述我国乡村旅游的产生有着十分深厚的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意识在日益增强,对旅游形式的需求也变得日新月异。
乡村旅游以其一种既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的需求,又以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为前提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期的乡村旅游研究很多介绍了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
对意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及农业观光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可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农村农民增收创利,缓解就业压力等;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如梁明珠(1999)总结了观光农园的重要创新意义,提出了观光农园对农业、农村、农民和都市人不同的意义。
白琳(1999)以归县为例分析了发展农村旅游对解决三峡库区农业人口的就业压力和重构社会、经济系统的特殊意义。
李立华等(2002)、何景明等(2003)分别以西藏和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地方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边远贫困地区扶贫的积极意义。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二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经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农村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游多元发展的道路,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得以展露头角,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的部分农村,作为先进典型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各方人士,甚至还有境外团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村镇得以扬名,农民也从中受益,企业从中有利可图,旅游规模得到壮大,一些村镇开始兴办起旅游企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旅游局确定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后,乡村旅游产品在我国得以正名,被正式列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
凡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村民,每年来自旅游的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就地搞旅游服务,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迅速成长为我国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靠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走出了一条重要的成功之路。
党和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为乡村旅游大发展和上一个新的台阶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平台。
同时,乡村旅游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想、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模式研究概述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
学者们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
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模式进行了阐述。
一方面就全国范围而言,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和模式;另一方面细化到某个地区、景区,以特定的区域对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王兵(1999)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提出根据区位把乡村旅游分为3种类型地区:景区边缘地区、都市郊区、老少边穷地区。
舒伯阳(1997)将观光农业划分为3个阶段模式,即早期旅游萌芽阶段的自发式、初级经营阶段的自主式、成熟经营阶段的开发式,以及两种地域模式——依托自然型和依托城市型。
尹振华(2004)提出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要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
许春晓(1995)分析了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农村旅游业成长的3种模式,即旅游资源主题型、旅游资源共建型、旅游资源附属型,并对邵阳市西部3个县级行政区的旅游业成长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乡村旅游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大都不是集中于某一个具体的侧面,而是一种试图全面覆盖的“大杂烩”式的格局。
从乡村旅游定义、乡村旅游特点、乡村旅游开发意义、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乡村旅游开发对策、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到乡村旅游的开持续发展无所不包,范围很广,但宏观研究较多,深入到企业、游客、当地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卫管研究和分析则还不够,不同尺度案例地研究较多,理论性不强。
这种全景式的研究状况,表明我国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深度和层次还相对较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较短,现实开发中存在不少产品、市场、体制、管理、政策、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学者在不同尺度上,结合具体案例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
潘秋铃(1999)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存在整体接待水平低下,游客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品雷同,未脱离观光的特征等问题。
李太平(2003)认为南京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有:缺乏统一的布局规划;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服务水平低下;缺乏应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等。
吴建华(2004)等认为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曹艳英(2004)等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盲目投资和粗放式经营;在经典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项目单一。
缺乏内涵和特色,人工倾向化、城市化严重;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旅游地市场的季节性较大。
王云才(2002)提出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刘爱服(2005)以北京为例,指出北京乡村旅游存在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落后;人才欠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四、临安白沙村“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居民回归自然、感受乡村的需求,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明显的得到了提高。
临安市地处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天目山区,东临杭州,西接黄山,幅员312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6.5%,生态优越,气候宜人,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白沙村位于临安市的西北角,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全村的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
全村十里长谷蜿蜒,两侧峰峦起伏,溪流急湍,水清石现。
夏天白天最高温度在30度左右,晚上更低,故有“一年四季盖棉被”的说法。
近年来,白沙村通过积极保护森林和生态资源,依托太湖源景区和优美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全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胜地”,白沙村是久居大城市的城市人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的首选。
基于以上条件,本文将从白沙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结合,通过对白沙村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特色,反映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一、乡村旅游的起源、概念和类型二、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和现状三、白沙村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四、白沙村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分析五、白沙村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思路六、论文小结参考文献[1]刘伟,等.以色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J].世界农业,1998,231(7):12-13[2]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3]何景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4]文军.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10):30-34.[5]李慧欣.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学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2):37-39.[6]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8(5):125-128.[7]韩丽.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4):87-89.[8]胡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旅游资源评价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58-59.[9]甘巧林,陈忠暖.从乡村旅游的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84-89[10]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7(2):38-42.[1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12]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1):15-18.[13]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16(3):8-10.[14]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科学,2006,21(3):12-19.[15]乌恩,蔡运龙,金波.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3):78-82.[16]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 (5):125-128.[17]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J].开发研究,2006,23(6):72-74.[18]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20(3):63-68.[19]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74-79.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