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袁建赣
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简介 三、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
的有关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和目的
涵义——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包括建设 项目、资源利用、区域开发、规划和立法等) 可能造成的对环境不利的或者有利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论证的过程及其管理制度。
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环境因 素,最终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 加速,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并逐 渐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No Image
水污染
No Image
化学品和土壤污染
形式:
规划环评的形式和内容
——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环 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非指导性的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容:
——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 和评估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
规划环评的实施
环评时间——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后至上报审批之前 环评组织者——谁组织编制规划,谁负责进行环评 环评审批机构——谁负责审批该规划草案,谁审批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人类开始关注自身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 响及其对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反思如 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1964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通过预测和评估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 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重要 手段。
评文件 报告书的审查——主要由环保部门召集有关部门的代
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四)
规划环评文件的法律地位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有关 环评文件一并报送审查;
——应当报送环评文件,未报送的,规划审批机关 不予审批机关;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特点
• 评价对象:从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特 征的“第一代环境影响评价”向涵盖计划、规 划、政策等的“第二代环境影响评价”演变。 • 制度内涵:在早期出台有关法律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形成以政策、法规、技术导则为支 撑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公众参与等趋于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保护环境、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
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 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 权益的规划,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批前 征求公众意见;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应 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也应当征求公 众意见。
——规划编制机关或者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 报送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 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法》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过程
• 1998年开始起草 •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 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
主席令第77号公布 •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宗旨
• 环境问题从源头抓起 • 综合决策,共同把关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二)
• 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环 境影响评价应当从微观评价向中观、宏观评价发展。 • 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提出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完善了申报、审批程 序及法律责任。 • 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展为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部分。
——公众参与可以采用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一)
规划环评的范围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
——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 利用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等 专项规划
具体范围由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 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二)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程
• 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 标志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创立。 • 1974年,澳大利亚在《联邦环境保护法》 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70年代,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1987年,荷兰环境保护法提出政策环境影 响评价 •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推行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策规划的环境影响 评价也有了飞速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一)
我国是Baidu Nhomakorabea早实施环境影响 评价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 1972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开展研究。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颁布,首次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创新点
——评价范围有了重大突破 ——确立了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 ——增设了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的规定 ——强化了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适用范围
——规划 :政府拟定的、经济发展方面 的、实施后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
——建设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或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 影响的项目。
No Image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比利时) ——多诺拉事件(1048年,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四日市哮喘事件(60年代,日本) ——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 ——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
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简介 三、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
的有关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和目的
涵义——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包括建设 项目、资源利用、区域开发、规划和立法等) 可能造成的对环境不利的或者有利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论证的过程及其管理制度。
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环境因 素,最终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 加速,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并逐 渐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No Image
水污染
No Image
化学品和土壤污染
形式:
规划环评的形式和内容
——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环 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非指导性的专项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容:
——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 和评估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
规划环评的实施
环评时间——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后至上报审批之前 环评组织者——谁组织编制规划,谁负责进行环评 环评审批机构——谁负责审批该规划草案,谁审批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人类开始关注自身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 响及其对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反思如 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1964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通过预测和评估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 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重要 手段。
评文件 报告书的审查——主要由环保部门召集有关部门的代
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四)
规划环评文件的法律地位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有关 环评文件一并报送审查;
——应当报送环评文件,未报送的,规划审批机关 不予审批机关;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特点
• 评价对象:从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特 征的“第一代环境影响评价”向涵盖计划、规 划、政策等的“第二代环境影响评价”演变。 • 制度内涵:在早期出台有关法律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形成以政策、法规、技术导则为支 撑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公众参与等趋于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保护环境、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
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 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 权益的规划,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批前 征求公众意见;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应 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也应当征求公 众意见。
——规划编制机关或者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 报送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 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法》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过程
• 1998年开始起草 •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 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
主席令第77号公布 •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宗旨
• 环境问题从源头抓起 • 综合决策,共同把关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二)
• 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环 境影响评价应当从微观评价向中观、宏观评价发展。 • 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提出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完善了申报、审批程 序及法律责任。 • 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展为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部分。
——公众参与可以采用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一)
规划环评的范围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
——土地利用、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 利用规划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等 专项规划
具体范围由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 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二)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程
• 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 标志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创立。 • 1974年,澳大利亚在《联邦环境保护法》 中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70年代,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1987年,荷兰环境保护法提出政策环境影 响评价 •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推行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政策规划的环境影响 评价也有了飞速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一)
我国是Baidu Nhomakorabea早实施环境影响 评价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 1972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开展研究。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颁布,首次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 •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 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主要创新点
——评价范围有了重大突破 ——确立了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 ——增设了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的规定 ——强化了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适用范围
——规划 :政府拟定的、经济发展方面 的、实施后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
——建设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或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 影响的项目。
No Image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比利时) ——多诺拉事件(1048年,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四日市哮喘事件(60年代,日本) ——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 ——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