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章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

早进早出
• 这种策略是只在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期进行生产。 • 例如,合成纤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新合成纤维的
发明企业在利用这种纤维制成的最终产品在市场上成长、 成熟起来以前,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使市场承认,可能 会采用这种策略,自己生产最终产品,投放市场。待这种 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就停止生产最终产品,只供应 这种纤维材料,成为专营原材料的厂家。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
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的基本概念 产品战略决策 产品与服务竞争策略 生产运作组织形式 纵向集成
第一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战略?
• 在军事上,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导,依据国内形势 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地理等因素 来确定。
• 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如社会 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 略、企业经营战略。
产销量
产品组合、新产品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六、产品生产进出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金额
投产期
成长期
研发阶段 开始投产
企业的生命周期决定 于:产业的生命周期、 技术的生命周期和产 品生命周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销售收入线
利润线
影响产品生命周期 的因素:市场容量、 产品价格、替代产 品、科学技术、企 业能力等。
停产退出
三、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
2.事业部级
A事业部战 略
B事业部战略 C事业部战略
3.职能级 营销战略 R&D战略 运作战略 财务战略
人力资 源战略
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四、职能层战略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规划,人才储备,人才培训、 定员定岗,劳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研发战略:产品市场研究、开发设计等。 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计划、组织、管理,质量管 理,设备使用,材料消耗等。 财务战略:融资计划,项目投资、资本运作,资 金结算,经济核算,财务控制等。 营销战略:产品定位、定价、分销、促销,队伍 建设、营销网络管理,销售服务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内容

量的提高,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 争优势。 • (麦当劳汉堡包大学)
服务企业的差异化战略
• (5)、控制质量 • 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场所经营企业要做
到质量稳定确非易事,可通过人员培训、 明确服务程序、技术,限制服务范围、 直接指导,同事间的约束和控制顾客期 望等控制质量。
技术进步: 日新月异
企业
市场需求: 多样化,快 速变化
全球化
(一)产品竞争: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
16年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
12年
计及改造、升级更
为频繁
8年Βιβλιοθήκη 4年19701980
1990
(一)产品竞争:产品品种日益增多
•对开门变频冰箱
•半导体冰箱
•变频冰箱
•机械冰箱
冰箱
•电脑冰箱
? 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影响
• 运作战略——生产系 统的高效性及灵活性
三种市场竞争战略及其对生产运作战略的要求
• 三种市场竞争战略 • 成本领先( ) • 独具一格() • 集中一点( )
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
• 抓住一个竞争优势 • 坚持其强项
——麦肯锡公司
1、成本领先 ()
• 要求企业具有有效规模的设备,严格的成 本和费用控制,不断技术创新。
• 福特 • 麦当劳 • 沃尔玛 •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服务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
• (1)、寻求低成本顾 客
• 服务某些顾客比服务 其他顾客花费要少。 如低成本零售商,其 目标是那些愿意批量 购买,追求实惠而不 需要服务的人。
服务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 • (2)、顾客服务的标准化
服务企业的成本领先战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一)广义的生产过程主要组成部分
1. 基本生产过程:将劳动对象直接加工成为产品。 2.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
备工作,如市场调研、产品与工艺设计,工装设计 制造、新产品试制等。 3. 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提供辅助产品或劳务, 如动力供应、设备维修、工具制造 4. 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活动 ,如运输、材料供应、工具保管、理化检验等。 5. 附属生产过程:生产企业附属产品的生产,如用边 角废料生产产品等。
第二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2020/4/25
第一节 生产系统及其构成
一、生产系统的含义
生产系统:企业中从事生产运作活动的子系统 狭义生产系统(制造系统):直接进行产品的 生产加工或实现劳务的过程,其工作直接决定 着产品或劳务产出的类型、数量、质量和生产 费用 广义生产系统:狭义生产系统+研究开发系统 +生产供应与保证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2020/4/25
加工装配型生产 → →
→
2020/4/25
←
加工装配型生产
比较项目 产品品种
产量 工作地专 业化程度 生产设备 设备布置 劳动分工 工人技术
水平 生产效率
成本 适应性
单件小批
成批
繁多、不稳定 较多、较稳定
单件或少量
较多
基本不重复
定期轮番
万能通用 工艺原则
粗
多面手
较低 较高
强
部分专用 混合原则
2020/4/25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No Image
2020/4/25
• 加工装配型生产:产品由零部件组合装配而
成,零部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分别制造,加工 过程呈相对独立状态,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的 生产。 • 特点:产品在结构上是可拆分的 • 汽车制造、电视机制造、计算机、机床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习题答案1-4章

从至表
布置顺序
1234567
顺行
顺 次数 序 出发 号
1 车床 2 铣床 3 钻床 4 镗床 5 磨床 6 压床 7 检验 倒 次数 行 距离
运量
目的 车床 铣床 钻床 镗床 磨床 压床 检验 次数 距离 运量
总计 0
3
5
4
5
2
8
27
4
1211Βιβλιοθήκη 5111205
1210
4
001
5
13
2
1
2
从至表(一)
3
2
6
2
1
1
7
1
7
0
1
3
2
6
5
4
3
2
1
0
4
9
4
6
47
从至表(一)
布置顺序
1
23
4
5
6
7
顺行
顺 次数 序 出发 号
1 车床 2 钻床 3 检验 4 磨床 5 铣床 6 镗床 7 压床 倒 次数 行 距离
运量
目的 车床 钻床 检验 磨床 铣床 镗床 压床 次数 距离 运量
总计 0
58
5
3
3
1
27
4
22
改进后的从至表
物料运量图
检验
车床
压床
磨床
铣床 钻床
镗床
课件作业:
• 下表中A、B、C、D、E、F、G、I八种设备的交接关系和 交接次数如下:
从/至 A
B
C
DE
F
GI
合计
A
2
2
1
2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学习提纲

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学习提纲第二章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生产与运作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社会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就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是和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指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的过程。
2、简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
3、制造性运作和服务性运作有哪些区别?4、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各有何特点所谓大量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品种很少,每一种产品的产量很大(或单位产品劳动量和年产量的乘积很大),生产能稳定地不断重复进行。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点是产品对象基本上为一次性需求的专用产品,一般不重复生产。
成批生产类型的特点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它的生产对象是通用产品,生产具有重复性,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的产量不大,形成多品种周期性地轮番生产的特点。
5、生产与运作战略有哪些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维护第三章选址与设施布置1、制造业设施布置的原则是什么?(1)机器设备应根据其性能和工艺要求安置排列,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阻塞运输。
(2)尽量使产品通过各设备的加工路线最短,一人多机系统中工人在设备之间的行走距离最短。
(3)便于运输。
(4)确保安全(5)便于工人进行操作和工作地布置。
(6)有利于充分利用车间的面积。
2、选址决策的难度体现在哪些方面?(1)选址因素互相矛盾。
选址关系到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有利于营业的地方能接受较多订货,但常常地价贵、租金高。
(2)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
(3)不同的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4)判别的标准会随时间变化,现在认为是好的选址,过几年可能就不一定是好的了。
生产运作管理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大智若愚而富有科学精神;天生热爱探索和创造,对于跟随和人云 亦云深恶痛绝;特立独行,从不自我设置禁区……这些对极客的定 义,其实一直伴随着李书福与他的吉利。
2014年1月9日,沃尔沃汽车交出了被吉利并购后第三年 的成绩单:全球销售42.8万辆,同比增长1.4%;在华销 售6.1万辆,同比增长近46%;欧洲市场实现反弹。在盈 利方面,在总销量持平的情况下,沃尔沃汽车2013年的 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虽然收购后3年来沃尔沃汽车 的息税前利润都是持平的,但前两年并没有实现税后盈 利,而2013年的税后利润是正数,实现了真正的盈利。
沃尔沃的主要工厂在瑞典和比利时,北欧国家的高工资高福利 被业界诟病为导致沃尔沃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但在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李书福并没有打算在这方面降低成 本。事实上,收购之后第一年,沃尔沃不但没有裁员,反而增 加了就业岗位,沃尔沃汽车员工满意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 84%。比起简单的裁员削减成本,通过联合开发来降低开发成 本、实现联合采购,是发挥协同效应的更好路径。
1)员工技能,尤其是默会技能; 2)受保护的专利知识或设备、流程; 3)持久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4)长期培养所形成的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5)具有优势的设施地址; 6)内部长期培养形成的组织文化; 7)专有或特殊的信息控制系统等。
沃尔沃汽车的安全基因举世闻名,这是第三方多年数据 和调查得出的结论。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管理 局成立后的安全标准就是以沃尔沃汽车的标准为参考。
生产运作管理【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

第二章生产运作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而对企业在战略期内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性问题的总体谋划。
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则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的指导和约束下的职能战略之一,它是企业战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本章首先介绍了生产运作战略的含义、内容、战略框架及竞争重点,接着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生产运作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第一节生产运作战略概述一、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一)战略与企业战略战略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是一个军事术语。
在我国,“战略”一词先是“战”与“略”分别使用,“战”指战斗、战争,“略”指筹略、策略、计划。
《左传》和《史记》中已使用”战略”一词。
“战略”一词引入企业管理中来只有几十年时间,最早出现在巴纳德(C.I.Bernad)的著作《经理的职能》中,但应用并不广泛。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H.I.Ansoff)的著作《企业战略论》的问世,标志着“企业战略”一词开始广泛应用。
1、战略的涵义关于“战略”的涵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以不同的表述,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钱德勒(Alfred.D.Chandler):战略是决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分配。
(2)魁因(I.B.Quinn):战略是一种模式或计划,是将一个组织的重要目的、政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3)明茨博格(H.Mintzberg):战略可以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定义,即计划(Plan)、计谋(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
这五个方面的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进行了阐述,有助于对战略管理及其过程的深刻理解。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陈荣秋习题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陈荣秋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的概述1.1 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和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1.2 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运作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3 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物料控制、质量控制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1 生产计划的概念和类型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出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生产目标和计划。
生产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2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有投影法、推拉法和需求计划法等。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
2.3 生产计划的控制和调整生产计划的控制和调整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进行调整,能够使生产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
3.1 生产控制的概念和作用生产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度,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的一种管理方法。
生产控制的作用是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3.2 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过程监控、生产队列管理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3.3 生产控制的问题和对策在实际的生产控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生产延期、生产效率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生产控制的顺利进行。
4.1 物料控制的概念和目标物料控制是指对企业的物料需求和物料供应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物料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物料供应的稳定和及时,降低物料库存,提高物料利用率。
4.2 物料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物料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供应商评价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

生产与运作治理主讲:第一章生产与运作治理概述第二章工作研究第三章生产打算和操纵第四章新产品开发第五章项目打算与操纵第六章库存操纵第七章物资治理第八章设备综合治理第九章企业资源打算(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第十章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习题与答案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第一章生产与运作治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治理的任务一、差不多概念1、生产与运作治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打算、组织和操纵。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通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能够讲,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猎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其中投入包括:人力、设备、物料、信息、技术、能源、土地等劳动资源要素。
产出包括两大类: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中间的变换过程,也确实是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即运作过程。
二、生产运作治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治理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治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治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要紧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1、生产治理与其它子系统的关系(1)生产治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经营决策—决策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上层、确定企业的目标、方针、战略、打算。
生产治理—执行性地位、处于企业的中层、依照经营决策下达的具体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
它们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2)生产治理与技术开发治理技术开发—为生产治理提供设计图纸、先进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等。
技术开发治理是生产治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
生产治理—为技术开发治理进行的科学实验提供信息和设备。
它们在企业治理系统中同处于执行性地位,保持着紧密的协作关系。
(3)生产治理与销售治理的关系生产治理为销售部门提供满足市场消费、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零部件,搞好生产治理对开展销售治理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企业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课后习题含答案版

第一章绪论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X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10.按照物流的特征;炼油厂属于V型企业..√11.订货型生产的生产效率较低..对12.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13.中文教科书说的“提前期”与英文lead time含义相同..X14.服务业生产率的测量要比制造业容易..×15.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16.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7.资源集成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质的资源有机地组织到一起..√18.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选择题: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BA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 D 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A飞机制造 B汽车制造 C快餐 D中小学教育 E学生入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EA高效 B灵活 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A品种数较多 B资本密集 C有较多标准产品 D设备柔性较低 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物流特征;飞机制造企业属于:选CAA型企业 BV型企业 CT型企业D 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6.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C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 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 E以上都不是7.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CA生产率难以确定 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E与顾客接触8.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D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 B价格下跌 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 E产量减少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2.当质量成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降低成本就没有意义了..×3.成本可以无限降低..×4.事业部战略又称为经营战略..√5.公司自行处理其产出是后向一体化的例子..×6.生产运作策略是一种职能策略..√7.基于时间竞争策略的焦点在缩短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上..√ 8.高质量可能导致低成本和差异化..√-9.高效率不能导致产品差异化..×书上答案是对10.良好的顾客响应导致成本领先..×11.自制还是外购;不是生产运作策略要考虑的..×12.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方面;只有做领导者才是正确的策略..×选择题:1.低层决策被称为:C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C操作决策D预测 E设计决策2.对公司的总的方向和基本特点起作用的战略是:AA长期的 B中期的 C短期的D临时的 E以上都不是3.SWOT分析包括:DA外部分析:识别机会和威胁 B内部分析;发现优势和劣势C提出不同组合下的策略 D以上都包括E以上都不是4.企业创造的价值是:CAV BV—P CV—CDP—C E以上都不是5.哪项是事业部战略EA相关多元化 B不相关多元化 C垂直一体化 D水平一体化 E成本领先6、哪项是公司战略A 成本领先B 差异化C 集中化D 多元化E 以上都不是7、商场不等于战场;是因为:DA 要战胜竞争对手B 要运用战略C 要争夺市场份额D 既要竞争;又要合作E 以上都是第三章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判断题:1.产品或服务设计是影响客户需求满足、产品或服务质量、制造费用和竞争的优势的三主要因素..√2.零件标准化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主要因素..√3.模块设计是标准化的一种形式..√4.模块设计比较容易处理产品失效..√5.CAD可以提高设计者的生产率..√6.基础研究是为了实现近期的商业应用..×7.“并行工程”就是将本来为串行的活动变成并行的技术..√8.应用研究是要发现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9.基础研究是企业基本的研究活动..×10.开发是将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变为产品..√选择题:1.研究与开发是指如下哪些活动EI .基础研究 II.应用研究 III.将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商业上的应用AI BI和II CII和III DI和III EI、II和III2.下列哪一项是产品和服务设计标准化的缺点DA增加库存品种数 B增加培训费用C减少设计费用 D减少产品多样性E以上都是第4章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判断题:1.选址决策只是新企业进行的一次性决策..×2.服务性组织的选址;要考虑的主要是与市场相关的那些因素..√ 3.固定位置布置适合标准产品的生产..×4.汽车生产流水线是按工艺布置的例子..×5.按工艺过程布置的生产系统具有柔性..√6.外科手术病人应该采取固定位置布置..√7.循环时间cycle time是由最长的工作站的加工时间决定的..√ 8.空闲时间为零;说明已达到完美的线平衡..√选择题:1.用于高度标准化产品的加工系统是:AA流水线式连续的 B间断的 C项目式的D批量的 E单件的2.用于生产复杂的、有特殊要求的一次性产品的加工系统是:C A流水线式连续的 B间断的 C项目式的D批量的 E单件的3.哪种加工类型更适合多品种生产BA装配线assembly B单件小批生产job-shopC批量生产batch D连续生产continuousE项目Project第6章需求预测判断题:1.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是以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对将来的预测..√ 2.对一组产品的预测比对个别产品的预测要准确..√3.预测帮助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发展做出规戈上同时也帮助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应用做出计划..√4.预测的准确性随着预测时间范围的缩短而提高..√5.德尔菲法就是让专家在一起讨论;以取得共识的方法..×6.当采用简单等多动平均法预测时;取平均值的数据越多;则对实际变化的响应就越灵敏..×7.简单{多动平均法实际上是给每个数据分配相等的权重..√8.指数平滑法也是一种加权移动平均法..√9.平滑系数取0.1;比取0.3能使预测值更快地反映外部需求的变化..×10.MAD等于MSE的平方根..×11.稳定性好的预从方法适用于受随机因素影响小的问题..×12.响应性好的预测方法适用于受随机因素影响小的问题..√13.用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平滑系数a越大;则预测的响应性越好..√14.平均绝对偏差MAD可以衡量预测值的无偏性..×选择题:1.预测能帮助经理:DA预期未来 B对生产系统的发展进行规划C对生产系统的使用进行计划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2.预测是以下活动的依据:EA能力计划 B预算C销售计划 D制造计划 E以上都是3.预测:CA时间比较长的更准确 B对单项产品的预测比整体项目的更准 C是不完美的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4.两个一般的预测方法是:BA数学的和统计的B定性的和定量的C判断的和定性的 D历史的和相关的E判断的和相关的E5.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观判断的预测方法A主管的意见 B销售队伍的意见C消费者调查 D德尔菲方法 E时间序列分折6.时间序列数据可能表现为:EA趋势 B季节波动C周期波动 D不规则波动 E以上所有的第七章生产计划判断题:1.滚动计划的连续性和应变性好;但严肃性差..×2.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企业年产电视机多少台”;是按假定产品..√3.用收入利润对序法确定品种;收入少、利润小的产品不应再生产..×4.用改变库存水平的策略处理非均匀需求;对劳务性生产也适用..×5.产品出产计划是生产大纲的关键输入..×选择题:1.在生产大纲确定后;一般来说;紧接着进行哪项活动CA流程设计 B制定战略性的能力计划C编制产品出产计划 D编制物料需求计划2.下述哪项方法将产品出产计划中的具体产品的需求转化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BA粗略能力计划 B物料需求计划C能力需求计划 D库存计划3.制定生产大纲需要多项输入;哪项输入来自企业外部BA现有库存水平 B原材料供应能力C现有员工数量 D现有设备能力E员工技术水平4.制定生产大纲需要多项输入;哪项输入来自企业内部CA转包商能力 B市场需求C现有设备能力和员工数量 D竞争者行为E原材料供应能力5.制定生产大纲时;下述哪种方法是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CA线性决策法则 B线性规划C反复试验法 D模拟法6.制定生产大纲时;下过哪种方法是正规的数学方法BA反复试验法 B线性规划C图表法 D模拟法7.制定生产大纲;哪种方式是准时生产的思想AA改变生产率;使之与需求同步 B推迟交货C改变库存水平 D既改变库存水平;又推迟交货E转包第八章库存管理判断题:1.维持库存费高的库存系统趋向于低库存水平和频繁补充订货..√2.因为平均库存水平低;固定量库存系统更适用于低价格产品..×3.按EOO公式;毛坯的生产批量应该大于零件的加工批量..√ 4.对干价格折扣模型;按最低价求得的经济订货批量如果可行;则一定是最佳订货批量即相应的总费用最低..√5.安全库存是由年需要量决定的..×6.提前期和需求率中有一个不为随机变量;就不是随机型的库存问题..×7.ABC分类法是按照物品的单价高低进行的..×8.按照ABC分类法;得出的A类物资总是占少数..√9.平均库存量和每年订货次数成反比..√10.EOQ模型就是要使订货费用最省..×11.准备安全库存是为了满足预期的需求..×12.提高库存系统的服务水平就降低了缺货风险..√13.单周期库存模型的超储费用是指过量进货带来的损失..√ 14.单周期库存模型的欠储费用是指过量进货带来的损失..×选择题:1.下述哪项不属于维持库存费BA物料费用 B运输费用 C保险费D被盗损失 E仓储设施折旧2.在制定库存量的决策时;不需考虑下述哪项费用DA维持库存费 B调整准备费 C订货费D固定成本 E缺货损失费C3.固定量库存系统的基本模型不包括下述哪项假设A一次订货费或调整准备费是常量 B根据平均库存计算维持库存费C库存回报是库存的减函数 D提前期为常量 E需求率均匀且为常量4.下述哪项费用组合构成了固定量库存系统的总费用CA年购买费、年补充订货费和固定费用B年维持库存费、年补充订货费和单价C年维持库存费、年补充订货费和年购买费D年提前期内费用、年维持库存费和年购买费E单价、年调整准备费和年购买费5.假定无需安全库存;某产品的平均日消耗量为30件;提前期为10天;现有库存量为500件;订货点是多少BA200 B300 C400 D500 E6006.求随机型库存问题的订货点时;除了计算提前期内需求的期望值外;还需加上下述哪一项EA需求的均值乘提前期的标准差 BZ值乘提前期C需求的标准差乘提前期的标准差 D提前期乘提前期的标准差E提前期内需求量的标准差乘Z值7.下面哪一项不是EOQ模型的假设条件DA年需求为已知的常量 B提前期已知且固定C不允许缺货 D有数量折扣E补充率为无限大8.下面哪一项不是维持库存的原因CA使生产系统平稳运行 B减少缺货风险C使生产活动准时进行 D减少订货费E防止短缺9.在双仓系统中;第二个仓内的存储量为:AARL BEOQ C安全库存量D安全库存加上最佳订货批量 E以上都不是10.哪项费用不属于维持库存费C A保险 B利息C缺货损失费D仓库照明 E陈旧化损失第九章物料需求计划判断题:1.MRP也适用单件小批量生产环境..√2.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3.产品的包装物不是相关需求..×4.产品结构文件是MRP系统产生的..×5.MRPII与MRP是完全不相关的系统..×6.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因此不需要安全库存..×7.实施ERP通常要求企业变革运行方式..√8.MRP的三项主要输入是产品出产计划、库存状态文件和物料清单文件..√9.产品出产计划说明哪些零件何时出产多少..×10.物料清单文件包含提前期的信息..×11.逐批订货法lot-for-lot比MPG法的维持库存费低..√12.相关需求较独立需求的不均匀程度大..√13.MPG法的实质是要在订货费和维持库存费之间取得平衡..√选择题:1.那种行业最适合应用MRPAA机床厂 B医院 C造纸厂 D炼油厂 2.以下哪项不是MRP的输入AA生产大纲 B产品出产计划C产品结构文件 D库存状态文件3.哪项是产品出产计划的输入BA库存状态文件B生产计划大纲C产品结构文件 D车间生产作业计划4.MRP与DRP的主要不同点是:DA假设能力无限 B固定提前期C按时段订货D自上而下处理5.哪一项不是相关需求CA原材料 B在制品C成品D外购零件 E产品说明书6.某种零件的总需要量是由哪一项决定的DA净需要量 B现有数 C上层元件的总需要量 D上层元件的计划发出订货量 E所有以上因素第十一章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判断题:1.排序是指安排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2.按照Johnson法则如得到多个加工顺序;则应从中取最优者..× 3.派工属于通常所说的调度范围..√4.流水车间排序问题是指所有工件的加工顺序都相同的排序问题..×5.列车时刻表属于作业计划..√6.Johnson算法应用于只存在一台机器或者一个加工阶段的情形..×7.n/m/A/B中A表示车间类型;B表示目标函数..√8.单件车间排序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任务分配和排序..√9.排序与编制作业计划是同义词..×10.确定加工路线是排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选择题:1.下边哪项不是排序的优先调度法则DA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工件 B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C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 D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大的工件2.一个工件剩下5天加工时间;今天是这个月的IO号..如果这个工件14号到期;临界比是多少DA0.2 B4 C1 D0.83.任务分派情况下;5个工件分派到5台机器上有多少种不同方法C A5 B25 C120 D1254.通过哪项可将生产计划任务最终落实到操作工人身上DA流程设计 B能力计划C生产大纲 D排序和车间生产作业计划5.与流水车间排序不直接相关的是:DA加工描述矩阵 B加工时间矩阵C加工顺序矩阵 D“漏斗”模型第十二章服务业的作业计划断题:1.服务设施能够在每小时为 10个顾客服务;顾客到达率可变;但平均到达率为每小时6人;此时;不会形成等待..×2.顾客的等待费用容易估算..×3.最常用的排队模型假定服务率呈负指数分布..√4.最常用的排队模型假定到达率呈泊松分布..√5.稳定状态系指顾客以稳定的速率到达;gF;无任何变化..×6.在单通道系统中;使用率等于到达率除以服务率..√7.服务率的倒数是服务时间..√选择题:1.一单通路排队系统的平均服务时间是 8分钟;平均到达时间是 10分钟;到达率为:AA6次/每小时 B7.5次/每小时 C8次/每小时D10次/每小时 E5次/每小时2.下面哪一项等于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时间CI.系统中的平均数除以到达率;II.系统中的平均数乘以到达率;III.队列中的平均时间加上平均服务时间..A仅I B仅II CI和III D II和III E仅III 3.无限源与有限源排队模型的基本区别是:DA服务台的数量 B平均等待时间 C到达率的分布 D潜在呼叫人口的规模 E加工处理速率4.为什么在无限源排队系统中会有等待DA安排欠妥当 B服务太慢 C使用率太低 D到达率与服务率不稳定 E多阶段处理5.在排队分折中;下面哪一项通常不被当做系统绩效的度量EA等待队列中的平均人数 B系统中的平均人数C系统的使用率 D服务台的费用加上顾客的等待费用 E服务时间6.哪一项会增加系统的使用率BA服务率的增加 B到达率的增加C服务台数的增加 D服务时间的减少 E以上各项均可7.一个排队系统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包含3个成员;服务台的数量为:BA3 B4 C7 D12 El8.一多通道系统中;每小时顾客的平均到达数是5;平均服务时间为40分钟;为不让系统过载所需要的最小服务台数是:CA2 B3 C4 D5 E都不对第一十五章设备维修管理思考题:1.设备综合管理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哪些贡献2.设备的综合管理目标是什么日本企业与西方国家企业在设备综合管理方面有何不同之处3.导致新机器出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哪些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5.试述设备的磨损规律及故障规律..6.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预防性维护7.让操作工人掌握机器维护技术有哪些好处8.全面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哪些贡献9.管理人员如何评价维护的有效性10.设备的经济评价中常用哪些定量分析方法各有何特点11.导致新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分析不同的设备管理体制;比较各自的特点;有哪些适用条件..13.设备维修分几个等级;各级维修的目标是解决哪些设备问题14.设备维护的工作主要包括哪几项15.设备维修管理的趋势是什么16.找一家你熟悉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了解其设备管理情况;分析一下由于设备维护不当而引起的损失..第十五章设备维修管理判断题:1.设备综合效率是指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设备的输出与输入之比..其中;输出包括达到规定条件和没有达到规定条件下的生产量..错 2.全面生产维修制是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3.设备维修体制经历了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等五个阶段..对4.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面生产维修制都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研究目的..对5.全面生产维修制是实现精细生产的条件之一..对6.事后修理主要适用于小型、不重要设备的维修..对7.生产维修是预防维修和事后修理的结合: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采用事后修理..对8.预防维修和维修预防是同一种设备维修体制..错9.设备综合管理包括起源于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和日本的全面生产维修制..对10.维修预防在设备维修方面的重大突破是从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考虑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选择题:1.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一项EA以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作为管理和研究的对象B将设备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作为研究目的C强调全面的、综合的管理D强调设备的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E强调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成员的参加2.下过哪一种方法不属于计划预防修理制的方法DA标准修理法 B定期修理法C检查后修理法 D项目修理法3.全面生产维修制的基本思想不包括下述哪一项DA全效率 B全系统C全过程管理 D全社会推动 E全员参与4.全面生产维修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下述哪一项DA日常点检 B计划修理、改善性维修、故障修理三种机制相结合C维修记录分析 D抽样检验分析E开展5S活动、经常进行全面生产维修制的教育5.设备维护的基本决策有哪些EA集中维修与分散维修的选择B委托维修与自行维修的选择C备用设备问题和更换年限决策D预防性维修与事后修理的选择;以及维修人员的确定E以上全部第十七章精细生产判断题:1.按照JIT哲理;凡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对2.活动即使增加价值;但耗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对3.JIT只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延误..错4.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是应该鼓励的..错5.超级市场生产方式、JIT、无库存生产、一个流生产;实质都是一回事..对6.库存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掩盖了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对7.推行JIT主要是第一线生产工人的任务..错8.推行JIT一定要从降低库存做起..错9.牵引式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是分离的..错10.整顿就是区分要与不要;将不需要的东西及时清理出现场..错11.“U”型生产单元的优点之一就是工人行走路线短..对12.实行JIT仅靠过程质量控制是不够的..对13.精细产品要消耗较多原材料..错14.按照精细生产不断降低成本的要求;选择供应商首先应该考虑价格..错15.JIT生产是预先生产产品使得顾客不必等待..错16.JIT运作的典型是非重复性制造..错17.尊重人例如工人是日本改善思想的关键..对选择题:1.哪一项不是组织准时生产的条件:CA减少调整准备时间 B准时采购 C建立推进式系统D从根源上保证质量 E建立“U”型生产单元2.以下哪一项不是“5S”活动的一部分:E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清扫 E操练3.精细生产的内容不包括:D A产品精细 B布置精细 C 组织精细D管理复杂化 E过程精细4.从概念上讲;JIT可做到:EA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等待 B 没有无事可干的工人C没有等待零件加工的机器 D仓库里没有存货E以上各项5.以下哪一项不是小批量的好处BA在制品库存量低 B每种产品生产的频数低C维持库存费低 D检查和返工的成本低E物料流动快第18章其他先进生产方式判断题:1.瓶颈只是局部;但是限制了整个系统的产出对2.产销率就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X3. 从OPT的观点看;公司的目标就是要在增加产销率的同时;降低库存和运行费..对4.按照约束理论;瓶颈是任何能力超过需求的资源..X5. 按照约束理论;非瓶颈资源就是任何能力小于需求的资源..X6.瓶颈前面的缓冲库存被称为时间缓冲..对7.在装配线上;加工批量可能无限大..对8. 在装配线上;转运批量可能为1..对选择题:1.以下哪条不属于OPT的9条原则DA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加工批量B瓶颈控制了库存和产销率C平衡物流;而不是平衡能力D瓶颈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其他资源决定的E瓶颈上1小时的损失就是整个系统1小时的损失2.哪一项是约束理论关键的一步AA识别瓶颈 B减少系统的约束 C强化系统约束D支持系统约束工程 E若没有系统约束;制造一个约束3.按照约束理论;以下哪一项是衡量企业赚钱能力的财务指标CA 销售收入 B产销率 C净利润D库存 E其他收入4.按照约束理论;以下哪一项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作业指标 B A销售收入 B产销率 C运行费D单位成本 E库存。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定义: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是指对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2. 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产出。
- 降低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减少生产成本。
-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 满足市场需求: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 提高企业适应性: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 提升员工满意度: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3. 范围:生产与运作管理涵盖以下关键领域:- 产品设计和管理:确保产品设计符合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
- 生产过程规划:设计高效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
- 设备和设施管理:选择、维护和升级生产设备和设施。
- 物料管理:采购、储存和分配原材料和组件。
- 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物料及时供应。
- 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 库存控制:管理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
- 生产计划和控制:制定和执行生产计划,监控生产进度。
二、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输入(原材料、信息、能源等)转换为输出(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生产过程的特点包括:- 连续性: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没有中断。
- 复杂性:涉及多个环节、多种设备和人员。
- 动态性:随着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 可变性:生产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故障、人员变动等。
2.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生产过程、生产设施、生产人员、生产信息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
生产系统的功能包括:- 转换功能:将输入转换为输出,实现价值增值。
生产运作管理-第二章单元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销售利润的时期是 ( C )ꎮA导入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2在产品的导入期,产品研究与开发决策的重点是 ( A )ꎮA功能开发B工艺创新C技术服务D客户管理3在产品的成长期,产品研究与开发决策的重点是 ( B )ꎮA功能开发B工艺创新C技术服务D客户管理4在产品的成熟期,产品研究与开发决策的重点是 ( C )ꎮA功能开发B工艺创新C技术服务D客户管理5应用最广泛的新产品开发方式是 ( B )ꎮA独立开发B合作开发C技术引进D自行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6实力雄厚、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适合采用以下哪项新产品开发策略? ( A ) A技术领先策略B紧随领先者策略C成本最低化策略D部分市场策略7有较强技术力量与开发能力的企业适合采用以下哪项新产品开发策略? ( B ) A技术领先策略B紧随领先者策略C成本最低化策略D部分市场策略8有较强的设计与工艺力量的企业适合采用以下哪项新产品开发策略? ( D ) A技术领先策略B紧随领先者策略C成本最低化策略D部分市场策略9以下哪项不在产品设计阶段之内? ( D )A总体设计B技术设计C工作图设计D施工设计10家电行业适合采用以下哪种产品设计方法 ( A )ꎮA模块化设计B内插式设计C外推式设计D综合设计11汽车转向器适合采用以下哪种产品设计方法 ( )ꎮA模块化设计B内插式设计C外推式设计D综合设计12电脑用U盘适合采用以下哪种产品设计方法 ( )ꎮA模块化设计B内插式设计C外推式设计D综合设计13在产品开发的概念形成阶段,以以下哪类人员为主? ( C )A设计人员B制造人员C营销人员D质量人员14在产品开发的设计阶段,以以下哪类人员为主? ( A )A设计人员B制造人员C营销人员D质量人员15在产品开发的制造阶段,以以下哪类人员为主? ( B )A设计人员B制造人员C营销人员D质量人员二、选择题1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是以产品为中心,非制造业的运作过程是以服务为中心 ( × )2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产品开发投资少、风险小ꎮ ( √ )3服务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为顾客提供何种服务ꎮ ( × )4一般产品通常由企业自己进行鉴定ꎮ ( × )5小批试制应该在全部工艺准备完成之前进行ꎮ ( × )6串行工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并不追求单个部门、过程或零部件的优化ꎮ ( × )7并行工程追求全局优化,追求产品整体的竞争能力ꎮ ( √ )8从加工技术和方法的角度看,能否将一个产品加工出来属于产品的可生产性范畴( × )9产品按要求批量生产时,企业在设备生产能力和人员能力上能否达到相应要求属于产品的可制造性范畴ꎮ ( × )10产品设计中,粒度越大清晰度越小;反之亦然ꎮ ( )11成组技术是利用零件的相似性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方法ꎮ ( √ )三、简述题3简述新产品开发中可采取的策略。
生产运作管理二章

根据战略决策内容的特点,一般企业的战略都可 分为三个层次,公司级战略、部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 略,生产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担负着支持部门(或 产品)战略的义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生产战略与 公司战略的关系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体系
生产运作战略
子战略
产品战略 质量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库存战略 选址战略 布局战略 采购战略 流程战略 排程策略 维护策略
产品战略决策决定企业新产品或 新服务项目的引进、现有产品的 改良或改组以及过时产品的淘汰。
第二章 生产运作战略
2、新产品选择
(1)什么是新产品 1.概念:新产品是指在性能、结构、材质和技术特征等方面 或多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和提高、或独创的,具有使用价值 和推广价值,可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产品。 2.特征: 新颖性、先进性、经济性、风险性。 3.类型:
3.成熟期 这段时间内,销售量达到最大,盈利最多,但竞争趋于激烈。 4.衰退期 产品在市场上趋于饱和,销售量迅速下降,竞争加剧,价 格下跌,盈利迅速减少或出现亏损。 企业产品开发过程要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设计一代,构 想一代”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
产品寿命周期与生产运作战略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经营特点与注重方面
②网络经济给传统企业生产、营销、服务理念带来巨 大冲击和变革。所有同类产品出现在同一平台上,消 费者可以轻而易举货比“千家”,以更低的价格买到 相同的产品,或以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实现 “全球采购”和“全球分工”。消费者从被动变主动, 可按自己意愿订购产品并标上自己的出价。传统的以 标准化为特征的生产方式将逐渐丧失其优势,而以个 性化生产和特殊化服务为特征的企业将获得更大优势。 大规模地进行个性化生产——网络时代企业的管理理 念(这就要求企业生产线由刚性→柔性)。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___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___这本书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张群》的大纲,旨在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第一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第二章: 运作系统设计第三章: 运作系统布局第四章: 运作系统规划第五章: 运作系统控制第六章: 运作系统改进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第八章: 质量管理第九章: 研究与开发管理第十章: 项目管理每一章都涵盖了相应主题的重要概念和实践。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具,掌握运作系统设计、规划、控制、改进以及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的知识。
该书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通过研究本书,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运作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原则。
总结起来,本书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指南,适用于在运作管理领域工作或研究的人士。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张群》总结起来,本书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指南,适用于在运作管理领域工作或研究的人士。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张群》这一章将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目标和重要性。
还将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本章将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组织和设计,包括组织结构、流程设计和任务分配。
同时还将讨论如何优化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
这一章将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策略和决策,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
还将讨论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策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张群这一章将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策略和决策,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
还将讨论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策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张群第四章: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过程与控制第四章: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过程与控制这一章将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过程和控制,包括生产过程的规划、执行和监控。
《生产与运作管理》章节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章节笔记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定义: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是指对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活动。
2. 范围:生产与运作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装配、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直至产品售后服务的一系列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设计管理: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管理。
- 生产规划:确定生产规模、工厂布局、生产能力等。
- 生产控制:监控生产进度,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目标的实现。
- 设备管理:设备的选购、使用、维护和更新。
- 物料管理:原材料的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
- 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既定的质量标准。
- 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
- 成本管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 环境与安全管理:确保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规,预防安全事故。
3. 重要性: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 效率提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 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 质量保障: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
- 市场响应: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 竞争优势:通过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和目标1. 任务:- 确保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人力、物料、设备、资金等。
- 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确保执行。
-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精益生产、持续改进等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 控制生产成本:通过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降低不必要的开支。
- 管理生产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 管理生产安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蔡建华-生产与运作管理-02 生产与运作过程与生产与运作类型

间,使工人和设备的空间时间集中起来,便于用来做其 他工作。
缺点:组织管理比较复杂。
一 般适用于对象专业化组织形式。
25
4)三种移动方式比较与选择
比较项目 生产周期 运输次数 设备利用 组织管理
顺序移动 长 少 好 简单
中 中 好 复杂
续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一道工序。超出了一个工作
地的范围就是另外一道工序。
4
第二节 生产过程组织
•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指把生产过程从空间上和时
间上很好结合起来,使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快 的速度通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且使企业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高产、 优质、低耗。 •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 3. 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 4. 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 5.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离散性生产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依靠产品的特点 劳动力、材料密集 较低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2.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区分
(1) 备货型生产。是指企业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之 前,基于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基础,按已有的标准 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直接目的是补 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来满足用 户的需要。也称为存货型生产或按库存生产。
与 伦
•
(1) 按照特定的产品对象建立的生产单位,对品种
理 道
变化的适应性差。
德 • (2) 不同的设备构成生产系统,一台设备出故障,
没有替代,生产单位的可靠性较差。
• (3) 不同的设备安置在同一地点,造成工艺及设备 管理较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V l0 / r (米/分)
V ——传送带速度(米/分);l0 ——分区单位长度,即水线上相邻两制品的间距(米);
r ——节拍。
L'i l0 ti / r
式中:L'i—— 第i道工序工作地范围的标准长度(米)。
L'i' l0 i
式中:L'i' —— 第i道工序工作地后备范围的长度(米); i —— 第i道工序工作地后备范围长度占分区单位
流水线第i道工序所需的设备数(台); 流水线第i道工序的单间时间定额(分/件); 流水线第i道工序设备的采用数(台)。
Ki Si / Sei
Ka Si / Sei
式中:
K
K
——
a
——
i
流水线第i道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 整条流水线的设备负荷系数。
(4) 计算工人人数
式中: Pi Sei g Wi
返回
4.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 形式和节拍 r Fe / N F0 / N 式中: r —— 流水线节拍(分/件);
—— 计Fe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分); N —— 计划期制品产量;
—— 计F0划期制度工作时间(分);
—— 时间有效利用系数。
考虑了设备检修、设备调整、更换工具以及工人班
返回
四、流水生产组织
1. 流水生产的特征 2. 流水线的分类 3. 组织流水线的条件 4.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5. 多对象可变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1. 流水生产的特征
(1)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在流水线上固定地生产一 种或有限几种产品(零件),在每个工作地上固定地 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
t1/S1= t2/S2= t3/S3=……=tm/Sm= r
(4) 流水线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工作地(设备) 按工艺顺序排列成链状,劳动对象在工序间作 单向移动。
(5) 劳动对象流水般在工序间移动,生产过程 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返回
2. 流水线的分类
(1) 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来划分
• a. 固定流水线; • b. 移动流水线。
1.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
• (1) 顺序移动方式; • (2) 平行移动方式; •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 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 (1) 各工序的时间; • (2) 生产类型; • (3) 批量大小; • (4) 生产任务的缓急; • (5) 生产单位专业化的形式; • (6) 零件的尺寸、重量、价值; • (7) 设备调整难易程度等。
内休息的时间, 一般取0.9~0.96。
(2) 工序同期化
即根据流水线节拍的要求,采取各种技术的、组织的 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时间,使他们等于节拍或节 拍的整倍数。
(3) 计算设备(工作地)数量和设备负荷系数
式中: Si ti / r
Sei [Si ]
StSiei———i — — —
a. 手工流水线; b. 机械化流水线; c. 自动线。
返回
3. 组织流水线的条件
(1) 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而且是长期 大量需要的产品;
(2) 工序能进行适当的合并和分解; (3) 制品的产量足够大,单位制品的劳动量
也较大,以保证流水线各工作地有足够的 负荷; (4) 原材料、协作件必须是标准的、规格化 的,并能按时供应; (5) 要有安装流水线的条件。
Pi —— 第i道工序的工人人数(人); 作人数(W人i /—台—·班)第;i道工序每一工作地同时工
g —— 每日工作班次(班)。
整条流水线的工人数: m
P Pi i 1
式中:P—— 流水线所需人数(人)。
(5) 确定节拍性质和实现节拍的方法 强制节拍:连续式运输传送带、分配式传送带、连续式工作传送 带等; 自由节拍:连续式传递带、滚道(辊道)、平板运输车、滑道等; 粗略节拍:滚道、重力滑道、手推车、叉车等。 例:带式连续流水线的设计
返回
1. 工艺专业化
(1) 概念:三个集聚 (2) 优点:
a. 对品种的变换有较好的适应性; b. 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时间; c. 便于工艺技术交流,提高工人技术水平。 (3) 缺点: a. 制品运输路线长,交叉运输多; b. 在制品停放时间增加,资金占用量大; c. 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系复杂,各项管理工作相 应复杂化。
(2) 按生产对象的数目来划分
• a. 单一对象流水线; • b. 多对象流水线。
(3) 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来划分
• a. 连续流水线; • b. 间断流水线。
(4) 根据流水线所达到的节奏程度不同来划分
a. 强制节拍流水线; b. 自由节拍流水线; c. 粗略节拍流水线。
(5) 按机械化程度来划分
(2) 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即按节拍进行生产。
(3) 流水线上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 例的,即各道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同各道工序单 件时间的比例相一致。设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作 地(设备)数分别为S1,S2,S3……Sm,各道工序的单 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t2,t3……tm,流水线的节拍 为r,则有:
长度的百分比,即后备范围系数。
Li
L'i
L'i'
l0
ti r
i
则传送带工作部分的总长度
L
为:
a
m
La Li i 1
(6) 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第二章 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1 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设计 §2 生产系统的流程分析 §3 生产系统的生产率分析
§1 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设计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二、生产系统的布置原则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四、流水生产组织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 工艺专业化 2. 对象专业化形式 3. 混合形式
返回
2. 对象专业化形式
(1) 概念:三个集聚 (2) 优点: (3) 缺点:
对象专业化形式的优点和缺点正好与 工艺专业化形式相反。
返回
二、生产系统的布置原则
1. 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2. 追求高效率和合理的设备利用率; 3. 保持生产的柔性(或适应性)。
返回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