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台风梅雨寒潮1 最新
专题11 台风梅雨寒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与气流运动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台风,梅雨,寒潮的成因及天气特征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简单应用:结合某次台风实例,解析风向,气压降水等天气状况及变化【基本知识梳理】【课堂检测】默写专题10.3相关知识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观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分析:(做图解释)气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因此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在大气流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反时针向的漩涡式流动。
反气旋的气压分布状况为高气压,由于反气旋的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因此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在运动过程中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顺时针向旋转流出。
在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向的漩涡式流动,而反气旋呈反时针向旋转流出。
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台风内容导入】::“袭击上海的9711号台风”录像。
中心最大风力达6~7级的——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的——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10~11级的——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叫——台风(在加勒比海通称为飓风)(放映www:tq121.Com.cn.网站的台风动画)这个网站的中文名叫问天网,它收录了2000年到2018年9月30日止形成于北太平洋的所有台风。
引导学生再读“登陆我国的台风路径”图提问讨论:台风对人类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提出你对台风的看法。
预防台风的方法:预报预测沿海防护林提高建筑质量加固河塘海堤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分别是白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
台风
课题:台风一、本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是笔者在“基于网络教学”研讨中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借助与课题有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现代生活日益离不开网络。
当前的地理课堂应是充分发挥网络优点,教师对广泛的网络和学习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充分条件,教师进行必需的传授与合适的指导,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拥有科学精神、学会发现与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阅读并参考了《美国高中地理》。
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教学方式采用了网络教学,关注学生发现式学习体验。
2、教学活动关注生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激发情感。
二、教材分析“台风”是高一地理上册中的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的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专题10《季风》之后,在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之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全国人口的40%以上,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台风、寒潮和梅雨,广泛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上海正处其中。
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时十分必要的。
课程标准对台风部分要求要求较高,要求学会阅读气旋示意图,是重点知识内容。
学生不仅学习台风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减灾降险的实用价值。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要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如何完成学习水平要求简单应用,分析台风的源地、路径、多发季节以及典型台风的天气状况及变化过程。
2、如何完成学习水平要求理解气旋特点,学会阅读气旋示意图的概念。
3、如何真切感受到台风的预报准确和防御的重要性。
教材中从台风的定义、气旋的天气特征,至台风产生的纬度和移动路径,台风对世界的影响,我国台风发生时间、地点,台风的预报和防御。
基于网络教学,为此也对教材做了适当处理,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通过学习活动单,增加学习的差异性和主体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高中生个性的发展,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设计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北郊高级中学李梅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
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在开展基于二期课改理念下的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行动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倡导“有效教学”,以学生有无进度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尝试“自主、合作、体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根据本教学实际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具体采用学案教学和问题探究的家学方法。
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精心设计学生学案,预设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预习,涉及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体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构建新授课知识平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课中练习设计则注重重难点知识的巩固与知识的迁移运用,重视学生体验知识与规律的生成过程。
高考复习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ppt 人教课标版
台风、寒潮和梅雨
城桥中学地理组
背景资料: 2008年12月3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 台发布寒潮警报以及寒潮蓝色预警信号,称从
今天夜里起,本市将出现跳水式的降温天气。 今明两天,48小时内的气温降幅可达8℃-10℃, 其中周五气温为1℃-6℃,周六气温则为0℃- 9℃,市区有薄冰,郊区在零下2℃-4℃,有冰 冻。
17日02时,975hpa, 12级,33米/秒
17日19时,955hpa, 14级,45米/秒
16日20时,985hpa, 10级,25米/秒
16日08时,992hpa, 8级, 18米/秒
图例: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锋面
冷空气
暖空气
一锋冷般面暖是附气冷近流空常的气伴交在有界锋云面面、叫下雨锋面、面,, 暖大空风气等在天锋气面上面。
(5)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
东路:5% 中路:92% 西路:3%
二、台风
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破坏力巨大,是 一种灾害性天气。
1.气旋 气旋是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
涡旋。
低压与气旋的联系及天气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画出实际风向。
气旋
北半球
1000.0 1002.5 错误
1005.0
风向
垂直气流 水平气流
(2)按性质分: 暖性反气旋:副热带高气压
冷性反气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北半球
天气现象
台风
寒潮
天气系统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系统
低气压
高气压
气流运动特点 从四周以逆时针从中心以顺时针
方向向中心辐合 方向向四周辐散
中心盛行气流 上升气流
梅雨教学设计与实践
《梅雨》教学设计与实践设计、执教:青浦高级中学王耀平指导、点评:王健《梅雨》是高二地理上册教材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的内容,教材安排上安排在《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内,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内容水平为C级。
梅雨与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考虑不周的情况。
经过组内老师以及同行的指点、对本节课进行三实践两反思,进行如下:第一次备课,我的思路是:由伴随雨声的雨中行人图片导入,介绍梅雨。
气象学上对梅雨的解释,直接过渡到锋,从而介绍锋的相关知识——锋的分类及形成。
其中之一的准静止锋控制下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梅雨对农业的影响。
让本节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开篇由生活中的地理引入,最后再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一次上课,教师演示伴随雨声的雨中行人图片导入,请学生“说说你的生活感受”,说说“你知道古人有哪些感受吗?”,之后给出气象学上对于梅雨的解释。
气象学上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初夏向盛夏过渡时期,在准静止锋影响下,产生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或称江淮地区)至韩国、日本南部狭长区域内阴雨连绵的天气。
因为该解释里涉及到准静止锋,所以过渡到锋,给学生介绍锋的相关知识:一、锋锋是指冷暖气流相遇所形成的狭窄过渡带。
锋面是指气流相遇的交界面,成为锋面(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根据锋面两侧气流的移动情况,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基本类型。
教师从而介绍第一种锋——冷锋。
(一)冷锋是指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锋前:为暖空气,天气温暖晴朗锋后:为冷空气,气温低,天气晴好锋时:冷空气推动暖空气向前移动。
冷空气的前缘插入暖空气的下面,暖空气被迫抬升,并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冷空气冷锋是影响我国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在秋冬季节活动频繁,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本周一(11月19日),哈尔滨、吉林都降下入冬第一场大雪。
北方地区更为常见。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学案设计(无答案)
台风、寒潮和梅雨【学习内容】台风、寒潮和梅雨【学习目标】1.能够画出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说明各自对应的天气状况。
2.能够辨别“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说明不同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3.说明影响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的主要源地、发生时间、登陆路径及主要危害;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锋面活动及雨带的推移情况。
【学习重难点】1.能够画出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说明各自对应的天气状况。
2.能够辨别“冷锋示意图”和“暖锋示意图”,说明不同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3.说明影响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的主要源地、发生时间、登陆路径及主要危害;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锋面活动及雨带的推移情况。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台风、寒潮和梅雨是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形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分别是气旋、反气旋和锋面。
(一)气旋1.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气压系统,叫做低气压,简称低压。
2.气旋:低气压中的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涡旋,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涡旋,统称气旋。
3.气旋中心空气因四周气流汇聚而作上升运动,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阴雨天气。
4.台风是源于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其所产生的狂风和暴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影响我国的台风出现于每年7—9月份,主要生成于西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以及南海海面。
登陆路径主要有两条:西行路径及西北路径,对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影响较大。
(二)反气旋1.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气压系统,叫做高气压,简称高压。
2.反气旋:高气压中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统称反气旋。
3.反气旋中心气流因补充地面辐散气流而作下沉运动,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4.北半球冬季,在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驱动下,经常有强冷空气进入我国,形成寒潮。
高中地理台风寒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台风、寒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是高中地理教材第三篇《大气、天气、气候》的重要组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台风、寒潮、伏旱、梅雨等天气现象。
天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密切,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 的最佳载体,需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天气变化趋势,学会判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形势图等,辩证地认识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弊影响,明确人类保护地理环境,趋利避害地应对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本节课《台风、寒潮》是本专题的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学习专题8、9、10已经认识了气压、大气运动、风、低压、高压等知识,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2、学生对台风、寒潮等天气的特征都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对灾害天气的防御知识等也都较多了解,而对于这些天气的形成原因和规律则较为陌生,因此解释天气特征及成因和探究天气变化的规律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对气象气候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较为熟悉,但很少有机会了解气象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可以成为学生开拓视野的重要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1、阅读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通过动手绘图探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分布位置;通过读图比较、分析得出气旋和反气旋的主要特征,培养地理探究推理的能力。
2、能列表总结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结合生活经验等总结台风、寒潮的天气特征、发源地等并解释其成因,培养地理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4、结合具体台风和寒潮实例,解析风向、风力、气压、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能利用天气形势图,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5、能辩证地说明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弊影响,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对策,逐步培养爱护地球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主要特征;台风天气和寒潮天气特征及成因教学难点地面天气形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思路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利用地面等压线分布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绘图主动探究气旋和反气旋的主要特征,分析台风和寒潮天气特征、成因等,形成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梅雨教学设计22
专题6------梅雨【教材分析】《梅雨》一节,隶属于《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台风、寒潮和梅雨是对上海影响较大的三种特殊天气,其对应的天气系统分别是气旋、反气旋和锋面。
之所以用“台风、寒潮和梅雨”,而不用“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来作为本节的标题,是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的课程理念,以及淡化学科体系,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核心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
具体到“梅雨”一节,教材首先点明梅雨发生的时间(每年6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地点(我国江淮一带、韩国、日本南部狭长区域)及成因(准静止锋影响),引出锋面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解锋面的特征、暖锋、冷锋、准静止锋的涵义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并安排专栏“梅雨与农业”,最后提及梅雨之后的雨带推移情况及江南的伏旱天气。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编写的思路,即从一种生活实践(梅雨)出发,探寻其背后的地理知识(锋面),然后再回归生活实践(梅雨与农业),与二期课改的理念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教学设计思路】梅雨是对发生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降水形式的特定称呼,其本质是锋面中的准静止锋。
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能够利用锋面的知识来解释梅雨现象,能够说明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涵义及其影响之下的天气特点,就已经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但是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只做到这一层次还未能完全满足其学习的能力和求知的欲望。
因此,我决定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延伸,不再将目光局限在“梅雨”这一降水的“个案”上,而是从降水这一整体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一般原理、具体类型,但是重点仍然放在锋面雨上,以和课题相一致。
此外,对教材中有所提及的我国雨带的推移也作了较多的补充,将梅雨这一特定的降水形式放在全国雨带推移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观照,使学生能够居高临下地看待梅雨现象,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在本节课上,还将进行一次地理审美教育的尝试,学生会欣赏到一些关于“雨”的文学作品和音乐,借助“雨”这一具体事象,将文学、美学和地理科学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艺术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的体验。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
专题11 台风 寒潮 梅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大天气现象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低压、高压和锋面等常见的天气系统来解释台风、寒潮和梅雨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自然灾害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2、通过动画演示理解现象所形成的原理。
3、通过讨论探究认识如何预防灾害天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实现二期课改中的“两纲教育”。
2、辩证地认识事物两面性,培养正确的科学观点、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台风、寒潮、梅雨所对应的天气系统2、台风、寒潮、梅雨天气现象及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预防对策。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动态演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引入:(出示大气变化的图片)大气运动是复杂的,因而也形成了许多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今天我们探讨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尤为明显的天气现象……台风 寒潮 梅雨一、台风台风 寒潮 梅雨台风寒潮梅雨台风的形成台风天气系统台风路径 台风影响 台风的预防 其它探究 寒潮现象 寒潮天气系统寒潮路径 寒潮的影响与预防 梅雨现象梅雨天气系统 寒潮的影响与预防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灾害性天气。
①回忆2007年“韦帕”台风对上海市的影响。
②阅读课文“麦莎”袭击我国沿海地区专题1、台风形成条件思考提示:“登陆”、“夏秋季节”(学生讨论)播放视频《台风的形成》,要求认真听,并归纳台风形成的条件。
总结:台风形成条件①湿热广阔的热带洋面②地转偏向力③强大漩涡2、台风天气系统出示台风水平气流图,要求观察气流运动特点(学生活动)总结:台风水平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旋转引导:根据前面大气运动的知识,空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台风水平气流中心为“低气压”,引出气旋。
出示台风垂直气流图,要求观察气流运动特点(学生活动)总结:台风中心四周上升气流,注意:台风中心有台风眼下沉气流(思考形成原因)观察台风结构: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台风眼漩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思考:如果你乘坐船只在海上航行过程中,某一台风正在向你运动,你所经历的天气变化将会是?由此得出:台风天气系统气旋出示西北太平洋气旋强度等级图,强调近中心风力大于12级的气旋台风3、台风的路径出示台风卫星图,观察台风移动的路径学生活动:判断台风登陆前和登陆后,上海受其影响出现的风向动态演示: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路径思考:我国哪些省份受台风影响比较大?4、台风的影响☐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影响……学生描述台风登陆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共21页PPT资料
台风 寒潮 梅雨
台风
台风---一种强热带气旋,其破坏力巨大, 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请大家有机会看moodle”飓风与台风”
气旋---也称“低气压”,是常见的天气系 统之一。
什么是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
996 1000 1004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北半球气旋
1000.0 1002.5 1005.0
寒潮
亚欧大陆冬季的冷高压活动频繁,他 所带来的强冷空气经常侵袭我国广大 地区,给各地带来了严寒、大风、暴 雪、冻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这 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寒潮
寒潮标准:24小时内降温幅度≥10℃, 日最低温度≤5℃; 24小时内降温幅 度≥7℃,日最低温度≤-6℃。
寒潮
寒潮属于一个反气旋天气系统。
请看moodle”气旋与反气旋”
性质
成因
天气特点
暖高压 地转偏向力 炎热干燥
典型天气过 程
伏旱
冷高压
热力
寒冷干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寒潮
梅雨
梅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在准 静止锋的影响下,在我国长江中下游 地区(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天气。
什么是锋面?锋面分为哪几种类型?
锋面
锋面:冷暖空气相遇所形成的狭窄过 渡带称作锋面。
低气压 气旋
高气压 反气旋
向中心辐合 向四周分流
垂直上升
垂直下降
阴雨
晴朗
常见的气旋与反气旋
夏季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气旋 冬季的寒潮-----------反气旋 长江流域的伏旱------反气旋
台风
台风形成源地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台风、寒潮和梅雨都会引 发大规模的降雨,可能导 致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
台风、寒潮和梅雨的防范措施
01
02
03
预警机制
建立和完善台风、寒潮和 梅雨的预警机制,及时发 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 好防范措施。
灾害应对
加强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建 设,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 速、有效地应对。
Part
03
梅雨
梅雨的定义
梅雨
指在每年6-7月间,东亚地区特定 区域内出现的一段长时间阴雨天 气,通常伴随着气温持续较高、 湿度较大的气候现象。
梅雨带
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地形和气候 条件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容易出现 梅雨现象的区域。
梅雨季
指梅雨带所在的季节,通常为每年 6-7月。
梅雨的季节性特点
寒潮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寒潮对农业、交通、电力、通讯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同 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温冻害和霜冻上,会使农 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或死亡;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道路结冰、大风增强驾驶难度和飞机起降等方面;对电 力和通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线路结冰导致线路故障或通讯 中断等方面。此外,寒潮还会导致人们感冒、心脑血管疾 病等发病率增加,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在形成期,低气压在海面上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热带气旋。在发展期,气旋继续增强, 并逐渐发展出明显的风眼。在成熟期,气旋达到最强状态,中心附近风力达到最大。在 消亡期,气旋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台风的生命周期通常为几天到一周左右,但有些 台风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成为超级台风。
Part
高中地理《台风寒潮和梅雨》优秀教学案例
1.台风
a.介绍台风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移动规律等基本知识。
b.分析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如强风、暴雨、风暴潮等。
c.介绍台风预警、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
2.寒潮
a.讲解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范围等。
b.分析寒潮对我国农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c.介绍寒潮防范措施,如保暖、防冻、防滑等。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章节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寒潮和梅雨有哪些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
3.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思维品质。
5.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在本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台风、寒潮和梅雨等天气现象的实况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威力,引发学生对这些灾害性天气的兴趣和关注。
2.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典型台风、寒潮和梅雨灾害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现象,激发学习热情。
3.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现实关怀。
3.梅雨
a.介绍梅雨的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对我国的影响等。
b.分析梅雨期间的灾害风险,如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
c.讲解梅雨季节的应对措施,如防洪、防涝、防雷击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理解台风和寒潮的定义;利用地图,指出台风和寒潮的发生规律与时空分布特征。
2.通过案例,说明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分析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重点:
说明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灾害、寒潮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翻转课型等。
教学过程:。
高一地理 专题11 台风梅雨寒潮复习教案
专题11 台风梅雨寒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与气流运动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台风,梅雨,寒潮的成因及天气特征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简单应用:结合某次台风实例,解析风向,气压降水等天气状况及变化【基本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课堂检测】默写专题10.3相关知识【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观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分析:(做图解释)气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因此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在大气流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反时针向的漩涡式流动。
反气旋的气压分布状况为高气压,由于反气旋的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因此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在运动过程中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顺时针向旋转流出。
在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向的漩涡式流动,而反气旋呈反时针向旋转流出。
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台风内容导入】::“袭击上海的9711号台风”录像。
中心最大风力达6~7级的——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的——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10~11级的——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叫——台风提问讨论:台风对人类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提出你对台风的看法。
预防台风的方法:预报预测沿海防护林提高建筑质量加固河塘海堤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分别是白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
白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本地。
绿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6至7级。
黄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北郊高级中学李梅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
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在开展基于二期课改理念下的改善教学与学习方式行动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倡导“有效教学”,以学生有无进度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尝试“自主、合作、体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根据本教学实际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具体采用学案教学和问题探究的家学方法。
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精心设计学生学案,预设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预习,涉及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体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构建新授课知识平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课中练习设计则注重重难点知识的巩固与知识的迁移运用,重视学生体验知识与规律的生成过程。
课后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学习由课内转向课外的延伸,体现增强学生发展性、创造性学生的培养,同时也兼顾所学知识的整固和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提供图片,资料等素材创设探究问题与情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分析、讨论、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参与、引导、点拨的过程,体验知识规律的形成,进而提出创新性的探究问题以待拓展研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①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②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2. 难点
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特点
五、教学媒体、教具
学案、多媒体(PPT、视频)
六、教时(2课时)
八、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系统分析问题的习惯与方法。
(二)课前知识预备:
1.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按照气团的物理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3.锋面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之间出的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4.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5.锋线与锋面统称为锋。
6.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7.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
(三)课中知识巩固运用:
1.冷锋与暖锋的示意图
分步完成:1)标注出冷暖气团的位置;2)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
3.在下图周围分别画出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
1)标出气压状况2)用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3)用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的运动方向
4.在下图中画出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并说明控制下天气
冷锋
暖锋
控制天气:控制天气:
九、训练题
练习册
十、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