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巧记
巧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巧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现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结构助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
(林嗣环《口技》)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⑤忘路之远近。
(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
(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
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
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
不必译出。
例如:①公将鼓之。
(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4、宾语前置标志。
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
巧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巧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现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一、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结构助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
(林嗣环《口技》)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⑤忘路之远近。
(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
(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
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
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
不必译出。
例如:①公将鼓之。
(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4、宾语前置标志。
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巧练巧记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巧练巧记教学园地 09-28 1922常见文言虚词巧练巧记()1、何“徐公①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②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 言者,③何也?其所据④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⑤何 其大也!然⑥何人能忘情耶?⑦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⑧何如? 答案: ①副词,可译为怎么; ②副词,可译为怎么; ③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 ④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⑤副词,可译为多么; ⑥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⑦疑问代词, 可译为凭什么; ⑧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样。
其人言,蔺相如徒以①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 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②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 璧归赵,③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④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退避,当⑤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 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⑥其皆出于此 乎?故吾以为,汝⑦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⑧其一二。
⑨其是耶,其非耶? ⑩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⑾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⑿其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答案: ①代词,可译为他; ②代词,可译为他,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③副词,可译为难道 ,表示反问语气; ④副词,可译为还是,表示商量语气; ⑤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⑥副词,可译为大概,表示推测语气; ⑦副词,可译为一定,表示祈使语气; ⑧代词,可译为其中; ⑨连词,可译为是„„还是,表示选择关系; ⑩连词,可译为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⑾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 ⑿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①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望告②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③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④乃 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⑤乃不得已而谢。
高考二轮复习18个虚词巧妙记忆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词尾不译)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用作代词,相当于“之” 可译为“他”、“它”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
谨食之,时而献焉。(它,指蛇。)且焉置土石?(哪里)
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 从这里”等。例如: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
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1、于
【速记口诀】 自从由于和对于 在给向到被和比 【谐音】 自从鱿鱼和对鱼 再给向导杯和笔
logo
“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 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在”“对 于”“给”“向”“到”“被” “比”等。
〖固定短语〗 【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知识链接】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学习目标】 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难点:掌握文言虚词使用的一般规律,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实词虚词记忆方法
文言文实词虚词记忆方法
宝子们,文言文实词虚词是不是让你头大呀?别愁,咱有办法呢。
实词的话,咱可以用故事记忆法。
就说“亡”这个字吧,它有“逃跑”“丢失”“灭亡”这些个意思。
咱就想个故事,比如有个小国家,它的玉玺丢(亡)了,国王害怕得想要逃跑(亡),结果这个国家最后就灭亡(亡)了。
你看,这样一个故事,就把这几个意思都串起来了,记起来是不是就容易多啦?
还有联想法。
像“间”这个字,有“中间”“间隔”“偷偷地”等意思。
你就联想,在两堵墙中间(间)有个小缝,这个缝就是一种间隔(间),然后有只小老鼠偷偷地(间)从这个缝里钻过去了。
每次看到这个字,就把这个联想的画面在脑海里过一遍,这实词的意思就忘不了啦。
再来说虚词,虚词可调皮了,但是咱也有招。
对比记忆就很不错。
就拿“而”来说,它有好多种用法。
咱把表示并列的“而”,像“黑质而白章”,和表示转折的“而”,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比着看。
并列的时候就像两个人并排走,平等的关系;转折的时候就像本来往东边走,突然拐到西边去了,这样对比着,就清楚多了。
另外呀,咱还可以用口诀记忆虚词。
比如说“之”这个超级常用的虚词,咱就编个口诀:“主谓之间取消句,宾语前置之标志。
代词指代多用法,解释不通就凑字。
”哈哈,虽然有点糙,但是真的很好用呢。
宝子们,文言文实词虚词没那么可怕的,只要咱用对方法,就像玩游戏通关一样,一点点把它们都搞定。
加油哦,相信自己,咱一定能把文言文的小怪兽都打败的!。
18个常见虚词口诀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自、从)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④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⑤余将告于莅事者。
(《捕蛇者说》)(给)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向)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到)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比)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
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
口诀巧记高考常考18个文言虚词
⑸表示承接关系。“而且”、“并且”、“就” 或不译。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12 而
而作连词表并列、顺承,也表因果、转折和递 进;主谓之间表假设,动词前表修饰
【速记口诀】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 谐音:你 的休假病因专程递
【奇思妙想】 你生病要休假,病假要写明病因,专程递给你
的班主任。
“而”字用法有两种:
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 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假设,要是)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选择,是……还是……)
“乎”字有介词,语气助词两种词性。 1、介词相当“于”。例如: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2、语气助词可以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可译为“啊”“吧”“吗”等;也可以在句中表 停顿,不译。例如: 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 者说》)(感叹语气,啊)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 子》)(测度语气,吧) 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疑问语气, 吗)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辞》)(表停顿)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8个虚词及其记忆口诀
பைடு நூலகம்
【释义举例】 “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 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 关系。译为“自”“从”“由于”“对 于”“在”“给”“向”“到”“被”“比”等。 例如: ①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 事》(自、从) 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进学解》)(由于)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师说》)(对、对于) ④公与之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 ⑤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 传》)(被) 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于” 【速记口诀】 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 【谐音】 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 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 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 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 和一支笔。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 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送笔 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 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 游公司。
【释义举例】 “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 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例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句中不 译) 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 ③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词尾不译)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 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 ;疑问代词,译 为“什么”“哪里”等。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它,指蛇。)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 于鄢》)(什么) 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 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从这里”等。 例如: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在其中) ②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从这里) 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哪里)
(完整版)18个虚词及其记忆口诀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 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 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用18个速记 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 枯燥为有趣,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 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于” 【速记口诀】 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 【谐音】 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
“若” 【速记口诀】
代词你们和这样,连词如果与或者
【谐音】
呆痴你们喝这样,莲池如果鱼活着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一群醉汉喝高了,在公园的莲花池里吐了 一池脏东西。公园的管理员看见了,生气 地说:“呆痴啊,你们?喝这样干嘛?这 莲池里的金鱼是美国总统赠送的,明天如 果活着,就算了;如果你们吐的东西把金 鱼醉死了,你们就等着进拘留所吧!
听到这个消息,你慌忙问:“什么,他病危? 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诉 你,山洞前有一头野兽是福星。你好奇地问: “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词两种词性。 1、疑问代词可以作定语、宾语、谓语,定语译为“什
么”“哪”;宾语译为 “什么“”哪里”;谓语问原因,后面常 有语气助词“哉”“也”。例如: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定语,什么)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宾语,什么) ③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谓语,为什么这样) 2、副词可以放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或句首。用在形容词 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动词 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可以译为 “怎么”“为什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 序》)(形容词前,多么) ②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句 首,为什么)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前, 怎么)
120个文言实词与18个文言虚词巧记
120个文言实词巧记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文言虚词含义谐音记忆口诀
文言虚词含义谐音记忆口诀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
用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则【速记口诀】连词假承并转让,判断副词是就是【谐音】莲池贾承并转让,判断扶持是就是【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村民贾承包村里的莲花池,并且把他转让给了邻村人。
有人向村委会举报村民贾让“肥水流到了外人田”。
村委会主任来判断这个事情,当他知道外村需要扶持时,就说:“什么转包不转包的,是就是,不是也是,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释义举例】“则”字有连词、副词两种词性。
1、用作连词,表示假设、承接、并列、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如果”“便”“ 就”“ 却”“ 倒是”等。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设关系,如果)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承接关系,便)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并列关系,就)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转折关系,却)⑤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让步关系,倒是)2、用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就是)而【速记口诀】你的修假并因转承递【谐音】你的休假病因专程递【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你生病要休假,病假要写明病因,专程递给你的班主任。
【释义举例】“而”字用法有两种: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
例如: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系。
例如: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目的关系)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修饰关系)③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2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 【18个虚词口诀】 • 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 【奇思妙想】 • 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金庸小
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 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 则——而且—— 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 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 (《郑伯克段于鄢》)(什么)
• ③且焉置土石?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12
【释义举例】 助、代、兼、副词
• 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 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 (《师说》)(句中不译)
• ②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 • ③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7
2 虚词——与
• 【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 同跟和连介叹测疑
•
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 同根荷莲借探测仪
• 【奇思妙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 败仗。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
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当时的嫁妆
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吃冰冻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精校版
6
【释义举例】
• ⑤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 •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 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 •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 • 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 • ⑩燕王欲结于君。(《》)(和)
巧记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
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与其,而且;乃何则,焉若于;因为所以,之乎者也)记忆方法:两个两字词语,两个三字词语(“乃何则,焉若于”可以这样记忆:是什么沼泽淹死这么大的鱼。
),两个四字词语。
一、与(一)介词1.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连词1.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勾践灭吴》)(三)动词1.给予,授予。
生二人,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2.结交,亲附。
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3.对付。
庞煖易与耳。
(《史记·燕世家》)4.参加,参与。
蹇叔之子与师。
(《蹇叔哭师》)二、其(一)代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二)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文言虚词口诀:
一曰曰,二求求,三绍绍,四见见,五思思,六应应,七兴兴,八咨咨,九谓谓,十告告,十一许许,十二言言,十三欲欲,十四尝尝,十五问问,十六语语,十七谋谋,十八议议。
文言虚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汇,它们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可以用来表达一
种情绪或思想。
文言虚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曰”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肯定的态度,“求”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请求,“绍”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赞扬,“见”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见解,“思”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思考,“应”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应答,“兴”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激动,“咨”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咨询,“谓”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说明,“告”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警告,“许”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承诺,“言”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言论,“欲”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渴望,“尝”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尝试,“问”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询问,“语”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谈话,“谋”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计划,“议”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商议。
文言虚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有表现力。
它们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学习文言虚词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实词虚词口诀
实词虚词口诀实词:1.名词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如“菠萝”表示水果的名称,是名词。
2.动词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如“走”表示动作,是动词。
3.形容词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
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如“好”表示事物的性质,是形容词。
4.数词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如“一”表示数目,是数词。
5.量词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如“个”与数词“一”连在一起构成数量词。
6.代词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
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各某另别其他。
如“他”是人称代词。
虚词:7.副词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如“非常”表示程度,用来修饰形容词,如“非常好”,作状语用。
8.介词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9.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10.连词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
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记忆18个虚词记忆总诀窍
史上最全记忆18个虚词记忆总诀窍小故事方法记忆 趣味方法记忆 释义举例小故事方法记忆 趣味方法记忆 释义举例1、18个虚词:. 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2、谐音记忆法: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3、【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为什么身体会这么弱呢?解释一下,因为——所以——则——而且——这怎么叫解释呢?简直就是(乃)之乎者也一样的废话连篇。
小故事方法记忆 趣味方法记忆 释义举例1.于 于“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
于是(6)吾有叹焉。
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是,不亦乐乎?(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
(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
(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比(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
(6)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
(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
【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
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
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信,只好让她以我们的名义写一份表扬信,带回旅游公司。
【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文言虚词背诵口诀
文言虚词背诵口诀
文言虚词背诵口诀
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在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数量众多,经常使人们在
学习中及其头疼。
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份简洁易记的文言虚词背诵口诀,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文言文。
一、顿挫强调(读句)
是、亦、乃、殆、方、曾、皆、斯、豁、哉、固、甚、诚、较、终、则、纵、或、不、乃、岂、反、恶、必、且、因、既、哀、罔、夫、故、免、以、尔、某、犹、反、岂、兹、焉、难、吾、何、胡、欤、於、于、予、乎、何、失、相、具、仍、拟、通、察、深、昭、着、发、忽、曷、顿、险、曾、毋、未、甫、仅、但、敢、則、何、将、为、靡、浃、尝、胡、为、忽、严、汝、亦、夫、吏、独、因、徒、辄、莫、寡、不、挈、徐、反、径、忌、卒、具、罕、汝、焉、是、孰、昂、率、智
二、关系连接(万物皆关系)
而、乃、况、于、虽、仍、且、既、为、尚、亦、若、即、然、于是、所
三、强调意义(你最重要)
吾、妾、汝、尔、朕、余
四、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以、果、由、既、已至、如、因、缘、故
五、动作衔接(动一切)
复、又、且、尽、始、终、但、已、既、往、来
六、转折关系(一切皆变)
岂、曾、乍、转、奈、反、敦、即、猛、乃
七、程度强弱(五度量级)
过、益、甚、尽、几
这就是本次介绍的文言虚词背诵口诀,大家可以通过这份简洁易记的口诀更好的掌握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8个文言虚词识记口诀
18个文言虚词识记口诀:与(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广东语文高考规定的18个虚词串联巧记
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 多人死②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疑③乎是,问其故,曰:“以此可塞 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④乎蛇者⑤乎!而王胡为⑥乎如此好乐? 若恢恢⑦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 谬,王能谅之⑧乎? 答案: ①语气助词,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②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③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对”“对于”; ④介词,可译为“比”; ⑤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⑤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
为 “天行有常,不①为尧存,不为桀亡。”此②为至理,当③为世人 言之,切勿使之④为巫所惑。巫者,以诡⑤为业,其所⑥为皆⑦为利 也。故⑧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⑨为天下除残去秽,乃 吾辈本分,何辞⑩为? 答案: ①介词,可译为“因为”; ②动词,可译为“是”; ③介词,可译为“对”“向”; ④介词,可译为“被”; ⑤动词,可译为“作为”; ⑥动词,可译为“做”; ⑦介词,可译为“为了”; 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此点少见,可忽略) ⑨介词,可译为“替”; ⑩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广东语文高考规定的18个虚词串联巧记
广东语文高考规定的18个虚词串联巧记近年广东语文高考文言虚词考查汇总“徐公①何能及君也”②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③何也?其所据④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⑤何其大也!然⑥何人能忘情耶?⑦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⑧何如?答案:①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②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③疑问代词,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④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什么”;⑤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⑥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什么”;⑦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什么”;⑧何如,固定结构,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怎么样”。
奈何(为什么)、若何(怎么办)其人言,蔺相如徒以①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②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③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④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⑤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⑥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⑦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⑧其一二。
⑨其是耶,其非耶?⑩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⑾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⑿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答案:①代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代词性短语之前,可译为“他的”;②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他”,;③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④副词,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⑤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⑥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⑦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⑧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可译为“其中的”;⑨连词,放在句首,形成“其……其”结构,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⑩连词,放在句首,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⑾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此点少见,可忽略)⑿代词,可译为“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 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表示前后两 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并列、递进、承接、转 折、因果、假设、选择、修饰、目的、让步等关 系。
助词:在文言文中不能独立使用,也不充当句子成 分,只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结构助词、语气 助词)
一组是
(3分)
• A. 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 C. 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 D. 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明确解题原则 1.要有全局意识、全句意识。解题时,要借助全文辨
析虚词,借助语境(上下文)辨析虚词,借助有关注解辨析虚 词,借助事理辨析虚词。
巧记十八个虚词: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 而乃其且(儿奶妻妾), 于与,何若焉则。
从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来看,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题型相对稳定 试题大都采用给出四组八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 查异同的方法。这一命题形式,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 信息量,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考文 言文注重迁移、突出运用这一”能力立意”的考查趋势。
2.相对集中,热词考查密度大 文言虚词,大纲规定考查18个,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 为“以”“而”“乃”“其”“之”“为”。
3.从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是: 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比较异同,这是广东卷近几年主要的考查方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2.要“以熟带生”。如果能记熟课本中常见的文言虚 词的基本用法,与之相应的所考查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就好 辨析了。同时还要有句位感,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 所起作用也不同。
3.分辨词性,以词性统帅用法,多作语法(词法、句法) 分析。
4.结合语境,明辨语气,辨明用法,要符合事理逻辑。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 词与句之间的关系 的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 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 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结构是用来修饰说明动 词的。)
乃:情理顺承时间紧,判断准了来确认; 出乎意料背常理,限定译为“只”和 “仅”。人称指代要分清。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 (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 (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 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 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8个文言虚词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 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是能力。
与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 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 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 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 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 不同的语气。
乎:
语气词 疑问反问吗? 测度商量吧! 感叹祈使啊! 停顿 +=于(在、比、对)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才”“这才”“就”)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却""竟(然)"" 反而”)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只""仅"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是""就是"等)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你的” 也作主语,“你“。 不能作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这样”)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检测清单
相关链接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为什么、什么、哪里)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 同的翻译。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地”。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而:分句关系(修并因目有承递,转折假设) +代第二人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 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 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 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四)何: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 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 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