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2017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c7608a336c1eb91b375d79.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生物多样化危机的科学,其原则是: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观点,分析、解决(缓解)矛盾。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昂性,基因的多样性。
【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型。
】●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个空间内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
●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物种: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
●林奈的分类系统: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目(灵长目)、科(人科)、属(人属)、种(智人)->人●物种形式存在的意义:1.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2.物种间的不连续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的不稳定性;3.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食物链●小进化: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基本单位:无性繁殖系或种群遗传组成的变化。
●大进化: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
基本单位:物种。
●生态系统各成员间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彼此连成一个整体。
●物种丰度:一个地区物种的数量。
●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
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的多样性。
●●关键种:是指它们的消失或削弱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旗舰物种:代表某个物种对一般大众具有特别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促进大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
●伞护种:是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
●指示种:是指其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可表征其他物种生长环境或环境状况的生物种。
●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H’)和Simpson index(D)。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0f21a001f69e31433294df.png)
名词解释:1、遗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即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
2、.孑遗物种:所谓孑遗物种是在较为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非常繁盛,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
例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和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等就属于孑(jié)遗物种。
3.基因流: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致使基因从一个居群到另一个居群或从一个亚居群到另一个亚居群成功运动的所有机制。
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某分类群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群或亚居群;2)不同的居群或亚居群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
4、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5、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特定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6、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广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湖泊可以看成是“陆地海洋”中的岛屿,林窗可以认为是“森林海洋”中的岛屿。
换句话说,只要是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生物学复习纲要
![保护生物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a072c15804d2b160b4ec07f.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远交衰退、生态灭绝、野生灭绝、集群灭绝、阿雷效应、适应、可持续利用、最大持续产量、基因流、遗传漂变、遗传覆没、小种群、集合种群、生境走廊、自然保护区网、自然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地、栖息地保护区、物种保护区、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个体增援、物种再引入、迁地保护、生境走廊、进化重要单元、生物入侵、外来种、入侵种二、简答1、被入侵生态系统有何特点?2、导致“xx效应”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法则”。
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的“物种-面积”关系。
5、简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及动植物区系特征。
6、如何判断外来种是入侵种?7、生境片段化后,在群落水平上会出现哪些生物学后果?8、生境破碎化后,残余的生境碎片会产生不同于原有生境的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生境走廊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10、生境走廊在保护物种方面有何作用?11、野生生物廊道存在哪些潜在的坏处?12、生物多样性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3、实施迁地保护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4、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在自然保护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应用?15、物种再引入的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6、相对于大种群而言,小种群的灭绝概率之所以增加,是由哪些因子造成的?17、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途径有哪些?18、遗传效应导致小种群灭绝概率增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9、在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方面,集合种群生物学理论有何观点?20、在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方面,景观生态学有哪些观点与岛屿生物地理学存在差异?21、种群变小后,个体的存活能力与产生后代的能力都会下降,其原因是什么?22、自然保护区具备哪些功能?23、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域划定的原则是什么?三、问答1、试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动态平衡理论,并指出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指导物种保护的局限性。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1e6a1df78a6529647d53fe.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即研究从保护生物有机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着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目的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措施和技术等。
3、《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截止2004年2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88个。
4、生物多样性公约有3个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5、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类群、生命与非生命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和所产生的各类生态现象。
6、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及同一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8、遗传多样性的产生:(1)突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2)重组----使基因型数量增加:基因重组或染色体易位9、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遗传漂变和基因流10、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11、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2)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3)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2、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指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种的多样化。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4e53729af45b307e8719790.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重要名词: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原则: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分析、解决(缓解)矛盾。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的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物多样性说的是生物及本身,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4.物种:一群或几群能互相交配的个体,他们和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离(能相互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5.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的集合,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6.生态系统:一个空间中所有生物和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
8.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9.生物分类系统: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10.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人科,人属,智人种。
11.物种丰度: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物种丰度是保护生物学中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衡量指标。
12.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
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13.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指数(species diversity index)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表示生物群落的种类和个数量的数值,用以评价环境质量。
15.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种群的个数16.种群动态: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有多少(数量和密度);哪里多那里少(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17.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98fc6f0b1c59eef8c7b4c4.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盖娅”假说:由英国学者根据生物圈中生物区系(包括动物区系、植物区系、微生物区系)和其环境组成一个自调控的反馈系统,提出的假说:地球表面的温度、大气的气体构成、地表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势和pH受地球上所有生长和发育的生物总体的控制,特别是细菌的作用,使之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地球的大气组成、地表温度、pH和海水含盐量等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条件干扰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物和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能对抗不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详见《进化生物学》250页)2.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
3.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4.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物种。
【关键种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系统中其它物种的兴衰。
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往往是植物。
】5.旗舰种: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的物种。
【一个物种毁灭,固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不良影响,但不致导致它的崩溃。
旗舰种的作用是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
】6.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
【PV A 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7.物种松弛: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这种现象称为物种松弛species relaxation。
8.SLOSS之争: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的争论。
【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SLOSS)的问题曾经是70 年代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保护区可以包含有更多的物种。
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6158c0802d276a200292eaa.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2017)重要名词:(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Definitions什么是保护生物学?“The applied science of maintaining the earth’s biological diversity” M. Hunter, 1996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应用科学“The new,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confront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bi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 crisis discipline." R. Primack 1993新的、多学科、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2)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or biological diversity = the sum of an area’s organisms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自由交配,后代可育(生物学)一组生物的个体,其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与其他个体显著不同,能够相互区分(形态学)(4)种群“A population may be defined organisms of the same species aosc acu gpryoiunpg oaf particular space at a particular time.” (Charles J. Krebs, Ecology, 4th edition)“种群可以定义为占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一组有机体。
”种群是遗传多样性的容器(5)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直接产品提供:淡水资源、食品、药物、纤维、木材、燃料、遗传基因、生化产品生态系统的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洪水调节、水土保持、废弃物分解、人类疾病控制、授粉、风暴控制文化功能:文化多样性、精神价值、景观和美学价值、知识体系、教育价值社会关系的和谐、文化遗产、休闲旅游支持功能:初级生产:固定碳、产生氧、形成土壤、生物和地化循环、水循环、提供生境等等(7)景观(8)物种多样性分析(9)物种丰度(species richness):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10)物种多度(species abundance)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保护生物学 复习
![保护生物学 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b1165777232f60ddcca1da.png)
保护生物学填空题1、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境破坏、生境干扰、对资源的过度开发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形成1、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空间结构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主要受遗传漂变、基因流限制和分化选择压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这些作用导致小种群和隔离种群的种群内遗传变异降低,种群间遗传变异升高。
对于一个大种群和非孤立种群来说,如果漂变和基因流是唯一影响基因频率的重要因子,那么大多数的遗传变异应该发生在种群之内。
对许多物种来说,在地理分布区边缘的种群比处于分布中心的种群的多样性低,遗传分化较高,边缘种群更倾向于灭绝。
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1、物种分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种分布的地理区域,物种的分布格局,环境异质性和环境隔离2、繁育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3、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海洋很少受气候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从上层水中落下来的食物颗粒似乎构成了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在阳光可透射的海面附近,浮游植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4、决定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自然因素气候、散布能力、时间、生境类型5、生境破坏的后果1、残余生境总面积变小,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最大2、平均而言,碎片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3、平均而言,每块碎片都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碎片6、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主要受遗传漂变、基因流限制和分化选择压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这些作用导致小种群和隔离种群的种群内遗传变异降低,种群间遗传变异升高。
对于一个大种群和非孤立种群来说,如果漂变和基因流是唯一影响基因频率的重要因子,那么大多数的遗传变异应该发生在种群之内。
对许多物种来说,在地理分布区边缘的种群比处于分布中心的种群的多样性低,遗传分化较高,边缘种群更倾向于灭绝。
7、物种的定义物种定义:物种是彼此间能进行基因交换的生物个体的集群,而集群间的基因交换却因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机制而受阻。
基本特征相似并能在彼此间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群。
新人教版保护生物的我多样性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保护生物的我多样性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b9d98684868762caaed5ca.png)
保护生物的我多样性
1.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①②
③④。
2.我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植物中的、;动物中的。
扬子鳄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的裸子植物是;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被子植物是。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②,③,
④。
4.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是“”,能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5.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对于珍惜濒危物种
禁止一切形式的和
6.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而设立的;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而设立的。
保护生物学复习材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a3022587c24028915fc343.png)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本章重点: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学的起源与诞生。
本章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层次,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经历。
1. 概念: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缩写为biodiversity):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2. 保护生物学有哪些特点?⑴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
即面临的问题具有紧迫性、信息不充分、依靠现有的知识、依靠良好的直觉和创造力、提出目前解决问题的办法。
⑵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
自然界是极其复杂的,对于保护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单一的答案.只能在一定概率水平上给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答案。
这才是更加科学的态度.⑶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价值取向、使命取向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为了保护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
⑷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
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
⑸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整体性学科。
3. 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可包含三个不同层次: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4.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①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需要③保护生物学的历史和宗教渊源:在世界不同的宗教中都强调对物种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
(二)保护生物学的发展诞生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1978年,美国召开第一届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观点”1982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成立自然保护生物学中心。
1985年,第二界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自然保护生物学学会(The Socie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自然保护生物学——关于稀有性和多样性的科学”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e6c5f3551810a6f4248607.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提纲
![保护生物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fcd63a0912a21614792999.png)
第一章绪论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2、掌握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一)生物多样性现状与规律研究研究1 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编目(survey and inventory)与监测2 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4 受干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动态规律研究5 生物系统学与3S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二)物种保护的研究1 物种种群生存力(PV A,DA)的分析和行为分析2 物种保护的方法3 代理种研究、指示种、伞护种, 旗舰种, 关键种。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1 自然保护区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2 进化显著单元(ESU)和生物多样性优先3 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保护区与周遍社区关系)(四)外来种(Alien species),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五)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危机(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建设第二章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一)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具有进化意义的概念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形成的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时期生物多样性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二)生物多样性具有时间和空间动态性空间动态性:1.不同区域其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性2.同一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不同3 每个物种有具体生境的选择时间动态性:4 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组成不同5 同一地域的生物多样性存在季节的差异性3、生物多样性的3个主要的层次及其表现形式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直接体现生态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关系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的表现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总和(1)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DNA的多样性染色体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2)表型多样性细胞多样性组织多样性器官多样性物种表型多样性行为特征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表现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表现在物种等级性与复杂性3.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等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以及由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协同进化而形成的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等生态过程的复杂程度。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27934ed0be1e650e53ea9924.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屮,空问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村互联系在-•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I'可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O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界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 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db250be453610661fd9f424.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重要名词: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 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度、物种多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数量,种群动态,关键种,旗舰种,伞护种,指示种,重要经济物种,生物多样性公约,UNEP, IUCN, CITES,生态灭绝,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入侵,生态灭绝,连锁效应,协同效应,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地球峰会,碳交易,自然Z友,怒江水电Z争,生态补偿,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全球碳循环,化石燃料,IPCC, UNFCCC,京都议定书需要掌握的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的口标与基本原则。
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Z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结合实例理解这一点。
4、现在已经被描述的物种情况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地球生命进化简史),当今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请对照下面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图)6、历史上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7、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8、三江源地区为什么重要且值得保护?9、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什么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1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捉岀及其发展丿力程?11、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Z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Z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环保小的空间与优势何在?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复习提纲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b888e04b52acfc789ebc956.png)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复习提纲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及学科特点;2、保护生物学学科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物种的概念;4、物种形成的方式;5、生物进化的原因有哪些?6、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7、生物分类的三个主要学派是什么?8、生物分类的主要等级是哪些?9、物种多样性的概念;10、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十二个国家;11、大灭绝的概念及特点;12、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如何理解?13、中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14、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特点;15、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概念及特点;16、中国14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17、物种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18、容易灭绝物种有哪些特点?19、IUCN确定的物种濒危等级有哪些?20、中国植物红皮书确定的濒危等级有哪些?2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2、遗传多样性的来源有哪些?其中染色体畸变包含的主要类型有是什么?2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24、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的特征;25、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标准;26、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27、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名称及建立时间;28、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体系是什么?29、自然保护区选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0、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何意义?31、何谓自然保护区建设的“SLOSS之争”?32、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以何种最佳?33、自然保护区内部如何分区?34、集合种群的概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建设有何价值?35、物种保护的主要途径有哪些?36、迁地保护的概念及主要形式、最终目标;37、迁地保护的基本条件有哪些?38、生物入侵、外来种、生态入侵种的概念;39、如何判断一个物种是否是外来入侵种?40、外来种入侵的途径?41、入侵种的生物学特点?42、中国外来入侵种的特点?43、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及国际组织有哪些?4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5、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4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1cdb8f121dd36a32d82c9.png)
←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 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物种容易灭绝?生境丧失、生境破碎、生境退化、资源过度利用地理分布区狭隘的物种、仅有一个或几个种群的物种、小规模种群的物种、种群大小正在衰落的物种、种群密度低的物种、需要大面积家域的物种、体型大的物种、不具备有效散布途径的物种、季节性迁移的物种、遗传变异极低的物种、需要特殊小生境的物种、构成永久或临时群集的物种、遭受人类猎杀和采集的物种5.世界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标准有哪些?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数据不足、未评估6.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种内遗传的变异主要有重组、染色体畸变和突变;小种群效应、生殖方式、基因流动7.简述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保护生物学考试大纲(精)
![保护生物学考试大纲(精)](https://img.taocdn.com/s3/m/45d4843c5901020207409c33.png)
《保护生物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保护生物学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程代码:06071402408学分:2总学时:36适用专业:生态学先修课程:环境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普通生态学、遗传学一、考试对象生态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二、考试性质、目的保护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生态学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
保护生物学是宏观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学术界对目前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反应,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或减退的具体措施,该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后,要求能够从不同水平认识客观有机界的组织形式、结构功能、生态效应、动态平衡等基本原则和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同时,通过学习及研究实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保护生物学原理、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增加感性知识,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试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能促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说明和解决实际中的有关自然保护的一般问题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1、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4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考试要求:了解保护生物学的结构与特征;了解保护生物学的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2、1 物种与物种形成2、2 生物多样性进化的主要历程2、3 生物进化与环境因素2、4 进化系统与生物分类考试要求:理解物种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历程。
第3章物种濒危与灭绝3、1 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的意义3、2 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的标准3、3 物种灭绝的历史3、4 物种灭绝的原因3、5 容易灭绝物种的特征考试要求:了解物种灭绝的外部机制和内在机制;了解物种编目的内容;掌握物种濒危等级及其划分标准。
第4章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4、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4、2 遗传多样性的来源4、3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考试要求:掌握遗传多样性的定义;了解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意义;了解我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保护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e47590e2b160b4e767fcf59.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环节、学生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三部分构成。
采用1+1模式对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环节进行考核:理论课考试以笔试为主,课内实践环节通过学生实践小组搜集资料,整理加工成作品,并进行随堂交流与演讲,由教学团队老师进行点评点评,全班同学进行打分,最加权处理后取各小组平均成绩进行考核,两部分权重分别占30%和70%。
1+1考试模式改革增加1次期中考试(笔试),考核方法包括:期中考试(笔试),课内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到总成绩的20%、30%和50%。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采用五级制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实习表现、现场考核、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每部分各占25﹪,具体要求如下:(1)实习表现包括:①明确实习的目的,始终把实习活动放在中心位置,不能把实习变成旅游而沉醉迷于游山玩水之中;②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了解实习地的气候特点、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并做好相应的应对。
同时,备好实习用具及各种工具书等;③)通过实习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概况、认识实习地的常见群落;④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的撰写;⑤)遵守实习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必须遵守实习所在地区的规章制度,服从安排,严格遵守纪律。
发扬互助友爱、尊师爱生的精神;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在实习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植物,不乱采滥挖,注意实习地生态环境的保护;⑦野外活动中要防蛇、野兽的伤害,在野外不乱吃野果、乱喝生水等。
(2) 现场考核主要指在实习的各个环节,有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随机对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统计方法、分析方法等提问,掌握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掌握程度。
(3)实习日志考核考核学生实习日志记录的是否规范、工整、详实,是否能体现了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方法、原始数据,是否出现记录混乱、数据缺失等问题,考核实习日志中的感言或收获是否贴切、具体。
(4)实习报告考核考核学生的实习报告是否规范、工整程度,数据是否详实、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分析是否准确、结论是否正确、讨论与问题分析是否贴切恰当。
2017保护生物学
![2017保护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b987d4b52acfc788ebc957.png)
保护生物学提纲(加粗的是我之前考过的)第一章绪论1、保护生物学的定义: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直接或间接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子干扰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科学。
其目的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原理与方法。
2、保护对象是生物多样性。
3、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工作的目标:(1)完整记录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2)认识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发展实用方法来阻止物种绝灭,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4、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征:(1)保护生物学是一种危机处理的科学;(2)保护生物学是关于统计现象的科学;(3)保护生物学是关于价值取向的科学;(4)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科学;(5)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整体性科学5、保护生物学的伦理原则:(1)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应该得到保护。
(2)要防止种群和物种的非常规绝灭。
(3)生态复杂性应该得到保持。
(4)自然的进化过程应该得到保护。
(5)生物多样性具有内在价值6、世界上的第一个保护区是波兰在1561年建立的欧洲野牛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鼎湖山设立了第一个保护区.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认识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无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的定义: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度的客观指标。
4、物种: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极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征,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的自然生物类群。
(或者使用大家动物学记忆过的物种定义也可)5、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6、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和丰富。
主要可以分为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蛋白质水平和DNA水平四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2017)重要名词:(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Definitions什么是保护生物学?“The applied science of maintaining the earth’s biologicaldiversity” M. Hunter, 1996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应用科学“The new,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developed todeal with the crisis confronting biologicaldiversity….Conservation bi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crisis discipline." R. Primack 1993新的、多学科、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2)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or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sum of anarea’s organisms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自由交配,后代可育(生物学)一组生物的个体,其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与其他个体显著不同,能够相互区分(形态学)(4)种群“A population may be defined organisms of the same species aoscacugpryoiunpg oaf particular space at a particular time.”(Charles J. Krebs, Ecology, 4th edition)“种群可以定义为占有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一组有机体。
”种群是遗传多样性的容器(5)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直接产品提供:淡水资源、食品、药物、纤维、木材、燃料、遗传基因、生化产品生态系统的调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洪水调节、水土保持、废弃物分解、人类疾病控制、授粉、风暴控制文化功能:文化多样性、精神价值、景观和美学价值、知识体系、教育价值社会关系的和谐、文化遗产、休闲旅游支持功能:初级生产:固定碳、产生氧、形成土壤、生物和地化循环、水循环、提供生境等等(7)景观(8)物种多样性分析(9)物种丰度(species richness):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10)物种多度(species abundance)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evenness):用来反映物种多度的分布均匀度。
(11)生物多样性指数(12)种群数量(13)种群动态(14)关键种: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在决定生物群落内大量其他物种的长远生存状态方面有重要作用)营养上的关键种:顶级捕食者关键栖息地的改造者:传粉、播种者关键的食物资源(15)旗舰种:引起公众的关注,达到保护和管理大面积生境的目的,也使其他影响力较小的物种受益。
在设置保护区时,旗舰种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工具。
(16)伞护种(17)指示种(18)重要经济物种(19)生物多样性公约(20)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2)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保护公约(23)生态灭绝(24)栖息地质量谢尔福特耐受定律(25)栖息地破坏(26)栖息地破碎化切入、穿孔、分割、瓦解后果:物种容量减小、边缘效应增加、种群连通性下降(27)生物入侵(28)生态灭绝(29)灭绝漩涡灭绝旋涡逐步使种群变小,导致物种就地灭绝。
一旦种群大小低于一定数值,即落入一个旋涡之中,在此旋涡中各种因素将逐步使小种群变的更小。
(30)连锁效应(31)协同效应(32)生态足迹(33)可持续发展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Development which satisfies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needs of futuregenerations”(3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1996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
(35)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在日本爱知县举办,会上通过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战略中的五个战略目标及相关的20个纲要目标统称为“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常简称为“爱知目标”)。
爱知目标的宗旨是激励所有国家和利益相关方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期间采取措施,推动实现CBD三大目标。
愿景: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受到尊重、保护、修复和明智的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健康的地球、为人类提供至关重要的惠益使命:立即开展有效行动以停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战略目标:A、采取法律和政策措施,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整个政府和社会工作的主流,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B、减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压力和促进可持续利用C、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的多样化,改善生物多样性现状D、增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给所有人带来的惠益E、通过参与性规划、知识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履约执行工作目标11:保护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保护至少10%的海洋和海岸区域;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特别重要的区域;建设典型生态保护区(36)生态补偿(37)气候变化(38)全球变暖(39)温室气体(40)全球碳循环(41)自然保护区需要掌握的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原则:进化的视角、综合学科、人类参与、缓解危机和矛盾(价值)最终目标:生物多样性-零灭绝、生态系统的功能得以维持、进化的进程得以延续、人与自然和谐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界门纲目科属种真核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Homo sapiens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
4、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物种灭绝的原因(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5大压力)HIPPO:habitation alternation栖息地改变、invasivespecies入侵物种、pollution污染、population growth人口增长、overexploitation资源消耗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利益相关方都有哪些?他们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直接受益者当地社区承包商森工企业政府财政消费者6、保护设计与规划,如何确定保护优先区域。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资源消耗、环境破坏污染、人口增长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显著且大多不可逆转的变化地球上物种的分布愈发单一化第六次物种大绝灭:与地球历史中的典型背景速率相比,人类已经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到高达1000倍(确定性中等)10%-3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目前濒临灭绝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
种群和物种保护的策略:保护现有种群(就地保护);建立新种群;迁地保护建立新种群:现存分布区-再引种计划-历史分布区-增强计划-现存分布区-引种计划-非历史分布区迁地保护:现存分布区无法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维持个体和物种的存在)-动物园、水族馆、动物细胞银行、植物园、植物种子银行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保护中的空间与优势何在?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8、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与CITES附录、红色物种名录成功保护物种的益处:该物种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消失;可以维持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同时得到保护,即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物种成功保护的指标:种群数量回升或保持稳定;该物种能够维持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该物种的演化潜力得到保证物种灭绝过程:大种群(种群数)-小种群-零小种群:数量少、受随机性影响大、容易灭绝最小生存种群(MVP):“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的任一物种的隔离种群,即使是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0年。
”(Shaffer, 1981)保护所需数量:脊椎动物500-1000个体;无脊椎动物和一年生植物10000个体MVP*个体巢域=MDA最小动态区影响种群动态的因素:种群的自身增长能力;同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环境的影响种群的灭绝机制:自然灾害、遗传随机性、种群统计学随机性、环境随机性种群统计学随机性(D漩涡):在个体水平上出现的随机事件,出生、死亡等,在种群规模小时对种群的影响要超过在大种群中的影响。
环境随机性:作用于种群水平,直接影响种群的存活率、生殖成功率等,增加种群灭绝的危险。
(如:天气变化、食物供应、环境容量变化、捕食关系、寄生虫、疾病)遗传随机性:数量少-近交率增加-繁殖率低、存活率低-种群增长率下降灭绝漩涡:灭绝旋涡逐步使种群变小,导致物种就地灭绝。
一旦种群大小低于一定数值,即落入一个旋涡之中,在此旋涡中各种因素将逐步使小种群变的更小。
保护设计解决问题的SPR(state-pressure-response)框架保护设计的物种角度原则:将保护资源尽可能多的分给灭绝风险高的物种触发物种(Trigger Species):(1)全球受威胁物种Global ThreatenSP.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濒危,易危物种(2)狭域分布物种Restrict RangeSP.全球的分布范围少于50000平方公里(3)集群迁徙物种Congregator SP.多于1%的生物地理种群在一年的特定时间在特定的区域活动(如迁徙水鸟的取食,越冬和活动等)(4)景观物种Landscape SP.有广阔的家域,较低的自然密度,迁移行为,或者其他特征使得其不太可能仅仅在地区基础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