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包括: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形成和特点,提高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地理中的水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学会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难点:河流和湖泊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分布和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3.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2.地图: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3.案例资料:有关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资料4.教学多媒体: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让学生对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有直观的认识。
3. 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地图进行回答。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材首先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然后分别讲解了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其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我国的水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河流和湖泊的知识较为复杂,涉及到水文、地理、生态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直观地感受河流和湖泊的特点,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简要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段、湖泊类型等。
3. 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能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水系图、湖泊分布图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和湖泊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河流和湖泊的概念及分类1. 河流的概念及分类:地表水流动的天然水道。
2. 湖泊的概念及分类:地表水积存的自然水体。
第二课时: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1. 分析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东西多,南北少;沿海多,内陆少。
2. 分析我国湖泊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多,东部沿海少;咸水湖多,淡水湖少。
第三课时: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
2. 外力作用:气候、地形、植被等。
第四课时: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塑造、水系发育、生态环境等。
2. 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调蓄洪水、维护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等。
第五课时:保护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1. 分析河流和湖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2. 探讨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措施及对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地图比较法,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河流和湖泊概念、分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评价学生在地图阅读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分布;2.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分布。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介绍中国河湖概况: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概念识别: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区——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区——内流河的集水区域;水文特征——河流中水的特征。
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汛期等方面的情况;水系——由河流干流和支流组成的水网系统。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河道的特征。
2.我国的河流①流量:大、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②水位: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③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长、短)、无决定于最冷月月均温,中国一月份0℃ 等温线以北有冰期;东北——纬度高,中温带,寒温带,结冰期长;秦淮以北——位于暖温带,结冰期短;秦淮以南——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O℃以上,无结冰期。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分析?①东北地区河流特征:流量小,汛期短(有春汛、夏汛),含沙量小,冰期长。
六年级地理下册《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河流、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水利设施建设与水资源利用的关联性。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湖泊图片,引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要认真对待反馈意见,及时改正错误。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河流和湖泊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知识。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保护河流、湖泊,从我做起”的宣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创新作业:
(1)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有关河流、湖泊的手工作品,展示我国河流、湖泊的美丽风光。
(2)创作一首关于河流、湖泊的诗歌或歌曲,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作业要求: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2.《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2.《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与湖泊》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1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河流与湖泊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河流与湖泊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现象,对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特点等深层次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知道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掌握河流与湖泊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河流与湖泊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知道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河流与湖泊的奥秘。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材料。
2.准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些河流与湖泊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河流与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
《河流和湖泊》说课稿
《河流和湖泊》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危机,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河流、湖泊是人类重要的水源地。
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丰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给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旅游之便利,又蕴藏着丰富的水产、水力资源,但是,在我国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湖泊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大不相同。
所以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认识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实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众多的河流、湖泊、黄河和长江。
从知识体系的设置来看,前两个知识点是从总体上研究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而黄河、长江是我国最重要,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条河流,教材也专门设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
在众多的河流中,教材从活动入手,借助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布图,让学生明确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在读图过程中,认识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点。
教材把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内部差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讲述,意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典型内流河一—塔里木河的阅读材料,意在加深学生对内流河的认识,并了解在干旱地区如何协调水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除了对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运河这样典型的人工河,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湖泊,教材没有浓墨重彩的介绍,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和补充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湖泊的分布情况,并探究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年级科学上册《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河流与湖泊》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发现身边的河流和湖泊,让学生学会认识和观察身边居住的环境,找到河流和湖泊。
第二部分,认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域之间的不同和特点,引导学生从水域的大小、蓄水量的大小及其水域形成的起源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油泥、塑料盆、带喷头的水瓶等,让学生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第四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更是许多生活的生存之所,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儿童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同时水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都于身边的水域是非常熟悉的,然而这种熟悉和了解仅仅流于经验和表面,河流和湖泊从哪儿来?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不同水体间的特点是什么?对于学生的研究和认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进修目标区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不同水体的特点。
动手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认识到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发现身边的不同水体及其特点。
难点: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五、教学准备各类水体的照片或视频,塑料盆、油泥、带喷头的水瓶等六、教学过程(一)发现不同的水体出示不同场景的儿童玩水图片1、你们玩过水吗?2、你们都在哪里玩的水?【意图剖析】:学生几乎都有玩水的经验,有的在大海,有的在水池,还有的玩路上的积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搭建一座桥梁通往科学的世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进修兴趣,还能让常识变得活起来。
(二)区别水体的不同1、虽然都是水,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名字,他们之间到底都有着甚么不同呢?2、出示不同水体的图片和场景3、学生观察汇报不同水体的特点(三)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1、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1)学生讨论,交换,说说你的根据?(2)用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你的猜测呢?【意图解析】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先猜测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并且还要思考需要哪些材料,需要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进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河流和湖泊对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兴趣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河流和湖泊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定义、特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河流和湖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定义、特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地图:准备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实例资料:收集与河流和湖泊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河流与湖泊》教案
《河流与湖泊》教案《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10篇)《河流与湖泊》教案篇1目标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流、湖泊的来源和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学生的学习任务1、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并能说出水体的特征。
2、完成河流与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检测工具题卡: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过程设计激情导课从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
是的,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平均分成10分,只有3分的陆地,剩下的7分都是海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今天先来一起学习陆地上的水资源。
民主导学活动一:认识各种水体及特征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潇河、汾河、黄河、乌马河……玉湖、西湖、青海湖……)2、这些河都叫河流,这些湖都叫湖泊。
哪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不同呢?3、老师带来了河流与湖泊的优美风景图,大家看后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认识到形态、流速不同。
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4、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板画过渡:这些地方都因水的存在而美丽壮观,他们统称为水体。
5、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水体?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师概括: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7.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
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8、完成活动手册[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教学设计:河流和湖泊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理解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并知道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不同。
3.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湖泊,归纳湖泊的分布特征【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启发式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主要河流二、内流河与外流河 1、定义: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明晰概念读图归纳(启发提问)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别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总结: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平原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区)。
东部平原地区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3、分布加深学生对内流区外流区的理解。
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4、水文特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外流河汛期通常在夏季,越往南,汛期越长。
北方的河流冬季普遍结冰,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因素:课件:出示下面问题,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启发提问)外流河降水量、汛期的长短受什么影响?(启发提问)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的原因?(启发提问)冬季,外流河有无结冰期和什么有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内流河学生根据图思考,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小组内交流,总结: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早,结束迟,雨季长,汛期长。
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汛期短。
北方河流多流经半湿润,夏季多暴雨,尤其黄河上、中游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南方河流多流经湿润区,森林茂密,含沙量小。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这样让学生先说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合作意水量_______,夏季接纳_____水和________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就会逐渐减少,甚至________。
《河流和湖泊》教案
《河流和湖泊》教案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概况以及相关概念。
(2)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能够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图表等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河流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概况。
(2).运用图表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图表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经常把奔腾的河流比做大地的血脉,把千姿百态的湖泊比做大地的明珠。
从图上就可以看出,我国河湖众多,你知道哪些我国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河流与湖泊与我们的生产生活非常密切,下面我播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片上反映出了河流和湖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发挥哪些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生回答)(过渡)河流有利也有害。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河湖,合理利用河湖,才能让河湖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概况:探究活动一:我国河湖的分布1.读图2.28 -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1)请同学们在图中上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江河湖泊。
(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2)找出长江、黄河,观察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外流河)(3)还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大部分流向了哪个海洋?有没有流入其它大洋的河流?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4)找出塔里木河,说出它与外流河有什么不同。
(5)对比内外流区河流分布的不同,分析我国河流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的原因。
(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图,用图,回答相应问题来认识内外流河,内外流区的相关概念)(过渡: 我们来看看位于内流区和外流区内的湖泊又有什么不同?)2. 读“内外流湖”图: 思考:(1).外流湖湖水的输出形式有什么不同?(2).对湖水的成分分别有何影响?(3).找出我国主要的内流湖和外流湖。
科学三年级上册19《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体,了解其对当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家乡水体的认识。
6.板书设计
5.1河流和湖泊
河流:流动的
陆地上的水体
湖泊:相对静止的
冰川、积雪、水库、池塘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冰川坚硬无比,当它没有融化的时候不是地球上的水体。
()
②湖泊里的水都是积聚起来的雨水或地下水。
()
③黄河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河流里的水都流向了()。
A.湖泊或大海
B.湖泊
C.大海
②池塘里的水草()。
A.不是水体的一部分
B.是水体的一部分
C.不好说
③海水是咸的,湖水()。
A.是咸的
B.是淡的
C.有咸有淡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播放的视频,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5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是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地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形成原因、分布规律,能够运用地图和实例分析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实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形成原因、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地图:准备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和相关地图。
2.实例图片:准备与河流和湖泊相关的实例图片。
3.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地图和实例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河流和湖泊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形成原因、分布规律。
通过教材和地图,向学生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如河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降水等因素有关,湖泊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有关。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一节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在把握课标,分析和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节的教学内容概括三个部分:(1)、在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内流区的主要河湖。
(2)、内、外流区的划分,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
2、教学活动设计:针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根据本节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1:在中国河流的空白图上,用彩色笔勾画出我国主要内、外流河,勾画出内、外流区的界线。
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会运用地图查找相关的地理事物,动手填绘地图,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为学生运用地图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特征做好铺垫。
为了区别河流、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我用树叶的叶脉做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树叶,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是学生对学习资料及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活动2:分组探讨内、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角色扮演内、外流区河流。
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图、,运用教材当中和师生共同准备的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方法。
活动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外流区内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
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
通过南、北方河流特征,鼓励学生去探索它们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基本理念。
同时。
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并能提出保护和改善的措施。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绘图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并能勾出内外流区的界限;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和湖泊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了解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了解河流和湖泊的结构和特征,掌握它们的主要水文地理要素。
3.能够描述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认识它们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河流和湖泊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河流和湖泊的结构和特征,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
难点:掌握河流和湖泊的主要水文地理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用有关河流和湖泊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曾经去过哪些河流和湖泊?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先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步:讲授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介绍河流和湖泊的概念、起源和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了解它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三步:讲解河流的结构和特征1.了解河流的主要水文地理要素:流域、源头、出境、河段、河口等。
2.讲解河流的特征:水系网、水位、水流、悬移质和沉积质。
3.通过实地调查或地图分析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河流的结构和特征。
第四步:讲解湖泊的结构和特征1.了解湖泊的主要水文地理要素:湖盆、湖岸、湖底、湖面等。
2.讲解湖泊的特征:水体、湖岸地貌、湖底沉积物。
3.通过实地考察或地图分析案例,观察和描述不同湖泊的结构和特征。
第五步:讲解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1.了解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水生生物、湿地生态、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均衡。
2.讲解河流和湖泊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3.通过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了解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第六步:开展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河流或湖泊,观察和记录其结构、特征和生态环境,完成实地调查或实验报告。
第七步:总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口头或书面进行总结。
第八步: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5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主要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和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河流和湖泊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深入探究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分布规律,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2.难点: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实例、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让学生初步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特征。
3.操练(15分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和分布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河流与湖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河流与湖泊》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第12课《河流与湖泊》,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河流与湖泊,包括它们的形成、特点、作用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河流与湖泊的概念、形成和特点。
-掌握河流和湖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与湖泊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河流和湖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身边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河流和湖泊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
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还较薄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将地球的图片或投影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兴趣。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有哪些地方是水?我们平时见过哪些水的形态?-学生:(举手回答)海洋、江河、湖泊、雨水等。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地球上的水资源——河流与湖泊。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张地球图片,看看地球上有哪些水的形态?二、呈现知识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介绍河流与湖泊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这是河流,你们看到了吗?它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流。
再看看这张图片,这是湖泊,它是一片静止的水域。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没有河流和湖泊?2. 学生观察与思考:-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这张图片,看看里面有哪些是河流,哪些是湖泊?-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那个是湖泊,很大很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一节的课标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在把握课标,分析和处理教材时,我把本节的教学内容概括三个部分:(1)、在地图上找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内流区的主要河湖。
(2)、内、外流区的划分,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
2、教学活动设计:
针对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根据本节三部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1:在中国河流的空白图上,用彩色笔勾画出我国主要内、外流河,勾画出内、外流区的界线。
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会运用地图查找相关的地理事物,动手填绘地图,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为学生运用地图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特征做好铺垫。
为了区别河流、流域和水系的概念,我用树叶的叶脉做比喻,既形象又直观,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树叶,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是学生对学习资料及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活动2:分组探讨内、外流区河流的主要特征,并分角色扮演内、外流区河流。
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图、,运用教材当中和师生共同准备的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内、外流区河流的特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方法。
活动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外流区内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差异。
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能力。
通过南、北方河流特征,鼓励学生去探索它们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个基本理念。
同时。
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并能提出保护和改善的措施。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绘图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并能勾
出内外流区的界限;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
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去看待河流
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运用生活实例,探究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2、学生收集资料;
3、多媒体课件制作;
4、补充课程资源。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用歌曲《长江之歌》烘托课堂气氛,展开祖国地图,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听到这激昂的乐曲,站在祖国地图前,看到流淌在祖国大地上的条条动脉和一颗颗明珠,你们会想到什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资料导入:大屏幕展示资料,学生阅读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从资料当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自己得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结论,并举例说出河流和湖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探究新课: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
〔过渡〕:“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在哪儿呢?”
教师在教学挂图上示范,教给学生在地图上勾画河流和湖泊的方法。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手中的空白地图上勾画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并能依据河流的流动方向,区分内、外流河,概括出内、外流区的概念。
学生展示自己所绘地图,互相交流,评选出绘得最好的、最科学的地图。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长江和长江流域是一回事吗?
学生观察课前收集到的树叶,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生物知识,找出树叶叶脉和流域、水系的共同点,理解流域、水系的概念。
(3)、小反馈:学生根据内、外流区的特征区别内流湖和外流湖,巩
固所学的内、外流区的知识。
(4)、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过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各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屏幕展示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
①、内、外流河的数量、长度、水量;
②、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③、河流的水量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
①、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长度、流经的地形区及注入的海洋;
②、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
学生运用资料分组讨论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当中。
学生分角色扮演内流区河流和外流区河流,分别讲述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交流讨论成果。
(5)、外流区内部南方和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教师提供给学生资料:
①、东部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表;
②、、西江、黄河的流量曲线图。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两个图表,从中能发现什么地理问题,找到什么地理规律,并分析这个规律与什么有关。
学生运用资料,通过观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与总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线图,对比分析外流区内南方河流与北方河
流的不同特征。
学生依据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点去探讨这种不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自己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用生活实例说明河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例如:近期重庆万州区的洪水灾害、北方河流冬、春季枯水给北方地区带来的旱灾等。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南方和北方河流的这种特点,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6)、京杭运河:
教师展示京杭运河图。
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介绍京杭运河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
(7)、家乡的河:
师生交流:共同欣赏阜新细河美景,学生描述细河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给阜新人民生活的变化,增强学生爱我家乡、保护家乡的环境保护意识。
3、课内小结:学生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4、课内反馈:
智力大比拼
1、辩别真伪: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2)、我国的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季风区内。
( 3 )、内流河沿途多沙漠、戈壁,所以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流。
( 4 )、黑龙江冬季没有结冰现象。
2 、选对朋友:
(1)、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是:()
A、塔里木河B、长江C、黄河D、淮河
(2)、下列河湖中全部属于外流区的是:()
A、黑龙江青海湖辽河B、辽河长江珠江
C、弱水塔里木河青海湖D、淮河珠江塔里木河
阜新地区水系图
3、观察阜新地区水系图回答:
(1)、阜新地区主要有哪些河流?
(2)、细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4、资料分析:
资料1:辽河全长1345千米,流域面积21.96平方千米。
千百年来,辽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当今重要的东北工农业基地,成为科尔沁草原及辽东半岛的母亲河。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辽河河水连年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
辽河已成“沙河”,过去牧草繁茂的草场已经被风沙吞噬,生态严重恶化。
资料2:2000年以来,辽河流域遇到了持续干旱,降水量偏少,径流量明显减少,出现了连续枯水年,造成河水干枯。
资料3:造成辽河断流及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辽河中上游截流工程过多,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透支”。
读资料,试分析:
(1)、造成辽河水干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辽河水干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
(3)、我们在开发利用河流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二、
三、外流区与内流区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阜新市第二十七中学
戴丹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