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一、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二、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
庾信
突破齐梁体
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及屈身从仕异国的愧耻不安
冶艳而刚健

初唐
“初唐四杰”
改造宫体诗
主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
明快清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问题。
雄浑刚健
盛唐
李白
“诗仙”
向往功名,又不愿自卑其格
感情主观、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表离情别思,宦游失意,叹人生短促
五言抒情
编入萧统《文选》
建安
建安文学
三曹建安七子
一扫汉末颓唐
反映社会丧乱、人民苦难,有强烈的现实性
受乐府民歌影响,风格“慷慨悲凉”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曹植被誉为“诗中之圣
魏晋易代
阮籍、嵇康
五言咏怀诗影响后世
针对黑暗政治进行抗争
嵇康愤世嫉俗;阮籍佯狂放诞
西晋
《咏史》
真切描绘山水叙事、写景、说理兼源自。清新自然南北朝民民歌
南方民歌
内容关于男女爱情
缠绵,柔婉,语言活泼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最高成就《木兰辞》
题材广泛
感情直率,语言朴实
文文人诗
七言歌行
鲍照
创制七言歌行
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豪放、凌厉
五言
谢朓
影响唐人五言绝句
处于天然,情深味长
“永明体”代表作家谢朓
取当前事情
细美婉约
五代
南唐
冯延巳
士大夫
忧生隐忧
李煜
故国之思
人生感慨
北宋
婉约
柳永
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 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 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主中要内数容千:人写,采皆桑女言秦夫罗婿敷殊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 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 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 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 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 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
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 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 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们骨的格诗形作态表,现二了者时密代不精可神分,,具合有而慷为慨一悲为风凉骨的。阳 刚建气安派风骨,所形指成的“文建学安风风貌骨主”要的是独内特容风格充。实、感
三情曹丰:富曹的操特点、。曹丕 、曹植(人称“建安之 杰”。建他安的时代诗的歌作“家骨,气摆奇脱高了,儒学词的采束华缚茂,”注)意 建作安品七的子抒:情性孔,融再、加陈之琳处、在王战粲乱的、年徐代干,、思想感 情是建更常安常诗文是表所阮现具瑀有的、慷的应慨明玚激朗、昂刚。健刘建的桢安风风格骨。主要指的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4.南北朝时期 (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北朝民歌: 文学特征:
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代表作:《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
成就)
4.南北朝时期
鲍照: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 满。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创造七言歌行。
谢眺:“永明体”代表作家。诗歌合律自然, 出语天然,情味深长
五、唐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1.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继
承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改变宫体诗,题材主题 由共同的淫糜变为都市繁华和正常男女之爱,由台阁 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边塞之情;风格由纤柔卑弱变 为明快清新。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
2.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李: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杜:沉郁顿挫(诗史)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2.盛唐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说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说

汉乐府民歌
汉 代
汉末文人诗
汉乐府诗歌继承了《诗经》的 现实主义 传统,从不同层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广阔 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真挚朴素的思 想情感。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反映婚姻爱 情于家庭矛盾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以五言、杂言为主,形式灵活多 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 作用。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 作品及汉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 名即题作《楚辞》,这是古代又一部 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是浪漫主 义诗歌的创作源头。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 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 这一新形式的歌谣。其句 式参差错落,多带“兮” 字,宜于自由地抒发不同 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 的内容,代表作《离骚》。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兵祸不息,在汉 代民歌的基础上,一群佚名的诗人给我们留 下了五言古诗十九首,造诣极高,《古诗十 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 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梁 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 冕”。
三曹、七子、以及女 诗人蔡琰的诗作,及时的 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 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 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 风骨”。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古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代 文人诗歌—《古诗十九首》
诗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三曹”“七贤”陶渊明
歌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 “高 岑” “新乐府” “元白”“小李杜”等
展 五 代 词:李煜
脉 宋代诗歌: 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 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 “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 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古代历代诗歌发展演变

古代历代诗歌发展演变

诗歌发展及演变脉络概述:原始时期:上古歌谣,原始性,诗、歌、舞不分先秦时期:诗经温柔敦厚、楚辞浪漫瑰丽两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陌上桑》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魏: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蔡琰,慷慨悲凉西晋:正始文学(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寄旨遥深太康诗风(三张二陆一潘)繁缛雕刻一左: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寒士的不平东晋:玄言诗风(孙绰、许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陶渊明:平淡自然,开创了田园诗,隐逸之宗南朝刘宋: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水诗)、鲍照、颜延之南朝齐梁:永明体/新体,周颙四声“平上去入”,沈约“四声八病”,自觉用声韵格律创作诗歌,注重平仄,最杰出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齐梁文学集团,“徐庾体”宫体诗人,《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北朝诗人:庾信,由南(绮丽轻浮宫体诗)入北(深沉刚健),集南北诗风之大成杜甫评价“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敕勒川》,北地三才,邢劭,魏收,温子升《木兰诗》《西洲曲》南北朝民歌最有代表性作品(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隋代:卢思道“思妇——征军”、杨素、薛道衡唐代:初唐贞观诗风清绮、上官体绮错婉媚,宫体诗人应制应和初唐四杰追求壮大昂扬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沈佺期、宋之问对律诗的定型文章四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苏味道、李峤、崔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对唐诗玲珑意境的探索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复古、恢复风雅比兴传统“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诗美理想,影响盛唐诗歌盛唐诗歌:气来、情来、神来——殷璠《河岳英灵集》唐诗风骨诗人群体:山水诗人(王孟)豪侠诗人(王昌龄、崔颢、王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祖咏)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唐诗风的转变——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诗史”中唐大历诗风:元结、刘长卿、韦应物、李益、顾况、大历十才子,寂寞情思,风骨顿衰元和诗风:元白诗歌,追求浅近,通俗易懂,及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籍王建乐府诗,李绅韩孟诗派以丑为美,追求险怪,贾岛姚合孤峭冷僻,李贺瑰丽冷艳,刘禹锡和柳宗元,贬谪情怀晚唐:杜牧咏史诗咏怀诗,纪行诗明朗清新;李商隐爱情和无题诗,朦胧情思,细腻缠绵,对心灵的探索,诗歌格律对仗,辞藻华丽,喜欢用典皮日休、陆龟蒙、罗隐、杜荀鹤等的晚唐隐逸诗和讽刺小品文宋:晚唐体,寇准,林逋,白体,徐坊徐眩、浅切率直,王禹偁,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刘大筠,学习李商隐的格律形式美,追求辞藻,喜欢用典,华而不实,内容空洞梅尧臣,古淡自然,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诗穷而后工苏舜钦粗犷豪放,上古时期:1.上古诗歌的产生1.产生来源:与原始初民的切身生活密切相关2.产生特点:诗、乐、舞的综合性。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诗歌的 发展概况
一、原始时代的歌谣
• 劳动人民创作,口头相传。如一 些劳动号子,他们是依照劳动节 奏的声音和语言的结合体。原始 时代的诗歌和音乐、舞蹈有密切 关系,“音”重于“义”。节奏 短促鲜明,诗产生时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代表作是《诗经》,它开创了我 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七、正始诗歌
• 时间是从三国魏从公元223年到264年这段时 期。原是当时的玄学家王弼和何晏共同倡导 玄学清淡风气世称“正始之音”。这一时期 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 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 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 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唱出的是这一时 代里“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的主旋律。 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 前者有82首《咏怀诗》留下来,绝大多数是 五言诗,在诗史中有一定的地位。
九、南北朝诗歌
• 时间为南北朝时期,主要有乐府 诗和文人诗两类。乐府诗又分为 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文人诗中 代表人物有鲍照、谢灵运,谢朓
(tiǎo);北朝代表人物是庾信。
• 以上为古体诗部分,自唐以后, 中国古代诗歌进入了近体诗的创 作和繁荣时期。
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总的来
说《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

是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
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 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 如《氓》《无衣》《静女》等等
三、骚体诗(楚辞体)
• 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 《楚辞》。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 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 创了诗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冲破绮靡诗风的牢笼。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
唐朝
盛唐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 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2.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 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3. 以李白(诗仙)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 以杜甫(诗圣)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唐朝
中唐
1.主流是现实主义: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 府”运动,《卖炭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 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2.刘禹锡:怀古诗、政治讽刺诗; 3.李贺:想象奇特,诗境诡谲; 4.韩愈、孟郊:不平之鸣; 5.柳宗元: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 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6.建立词碑——苏轼: 1.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词体的 作用; 2.提高了词的品格; 3.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词作; 4.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 独立的抒情诗体。
后期: 1.秦观:创造了凄迷伤感的意境; 2.贺铸: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 婉约二派之长; 3.周邦彦 :开创了格律派,婉约派集大成者。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南宋、南齐、南梁、南陈)、隋、唐、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 两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先秦
《诗经》: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元朝 明、清
1.小令,又叫“叶儿”。 2.前期: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质朴自 然,比较接近民歌; 3.后期:张可久、乔吉,风格趋于典雅工丽, 讲究格律辞藻,内容远离现实。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四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四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单曲,相当于一首单一曲调的 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
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
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
曲多以尾声结束。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通 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 衰微的时期。
清代诗人,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 诗歌有所发展。但清代的文字狱,使有些诗人畏 惧政治的迫害,同时又迷惑于表面的承平,冲淡 了对社会矛盾的深入观察和揭露,限制了清诗获 得更高成就。然而总的看来,清代诗人不满于元诗 的绮弱,明诗的复古和轻浅、狭窄的毛病,在技巧 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并在不同 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流派迭出,风格多样, 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 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四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 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 元白(元稹、白居易) 李贺(人称“诗鬼” )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宋代——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晚唐五代
温庭筠、韦庄
花间词人
冯延巳、李璟、李煜
其中冯延巳所表现的士大夫的忧生隐忧,李煜亡国后所抒书的强烈沉痛的故国之思与深广的人生感慨,均已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题材空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北宋前期
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
周邦彥、李清照
气象阔大,豪放飘逸。
宋室南度之后民族矛盾尖锐
盛唐
李白
个性话的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想象奇丽,纯任自然
杜甫
跨越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沉郁顿挫/陈着而痛快,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
山水田园诗人色泽清淡,意境深幽。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边塞诗人以边塞战争题材为主,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歌发展的又一主要源头


汉乐府
语言朴素自然,真率稚气。句式多样。
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
《古诗十九首》〔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
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建安时期
三曹,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建安七子”
现实性。情怀慷慨,意气风发
革新诗风
建安之后
阮籍――直接抗争
-民歌新发展
关于男女爱情
《木兰辞》北朝
鲍照: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
南方:哀婉缠绵,谐音双关
北方:题材广泛,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劲
南朝后期――社会风气奢靡,朝纲日益堕落,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宫体诗
唐代初唐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冲破綺靡诗风牢笼的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也由纤弱卑柔变为明快清新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古诗发展概述脉络

古诗发展概述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脉络一、先秦诗歌:前1066~前206年1. 时间:西周(前1066~前771年)→东周(前770~221年)【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秦(前221~前206年)2. 成就:(1)《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收集西周初年(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7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风(105篇,十五诸侯国民歌)、雅(40篇,周直接统治区音乐)、颂(160篇,宗庙祭祀歌舞曲)”三部分,表现手法赋比兴。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2)《楚辞》——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战国后期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

二、汉代诗歌:前206~公元220年1.时间:西汉(前206~公元23)→东汉(公元25~220年)2.成就:(1)汉乐府诗:乐府采取和加工的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五言为主,中国诗歌语言形式一次创新。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陌上桑》《上邪》。

(2)《古诗十九首》:汉末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收入萧统《文选》,代表五言诗最高成就,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三、三国诗歌:220~280年1.时间:魏(220~265年)、蜀(221~263)、吴(222~280)2.成就:(1)建安文学:“三曹”和建安七子,他们诗作富有现实内容,情怀慷慨,爽朗刚建,被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a.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其中曹植成就最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钟嵘誉为“诗中之圣”b.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等c.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魏晋易代时期,政治黑暗,诗作多愤世嫉俗,隐晦曲折。

四、两晋诗歌:265~420年,同期十六国(306~439年)1.时间: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2.成就:(1)左思:西晋人,《咏史》诗八首,明则“咏史”,实则“咏怀”。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一、唐诗的鼎盛时期(618年-907年)1.早期唐诗(盛唐)a.高初诗派:王勃、杨炯、卢照邻等b.中唐初期:王之涣、孟浩然、杜牧等c.中唐后期: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2.中唐的变革与发展a.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b.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c.破格表现与变革:岑参、杜荀鹤等3.晚唐诗风的多元化a.以杨炯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b.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豪放诗派c.以杜牧为代表的婉约诗派二、宋诗的婉约风格(960年-1279年)1.宋初婉约诗派a.权御天下的官方诗派b.王安石的新乐府运动2.北宋的江南文化a.苏轼的豪放与沉郁b.辛弃疾的豪情与激昂3.南宋的婉约词a.陆游的爱国词b.杨万里的田园词c.苏洵、苏轼父子的雅正词三、元曲与明清诗的发展(1279年-1912年)1.元曲的盛行与发展a.元曲的分类与特点b.关汉卿、白朴等元曲代表作品2.明代的诗坛a.以文学为主的士人文化b.边塞诗派的兴起c.杨慎、杨基等诗人的创作风格3.清代的古文运动a.以清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古文运动b.赵翼、黄宗羲等的文化思想附件:附件一:唐宋元明清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附件二:唐诗选解析附件三:宋诗选解析附件四:元曲选解析附件五:明清诗选解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盛唐:指唐朝初年的盛世时期,泛指唐朝全盛时期。

2.现实主义:强调真实生活、客观事实的潮流和思想流派。

3.浪漫主义:强调诗人主观情感、主观体验的文学思潮。

4.婉约诗派:强调柔和、婉转、含蓄的诗歌风格和写作手法。

5.新乐府运动: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文学改革运动,主张改革传统乐府体裁。

6.四大家:指清代的四位文学家,包括孔尚任、兰陵笑笑生、曹雪芹、高鹗。

全文结束,附件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后使用。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表格)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西周和东周时期。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十五篇“国风”和“雅”篇,以及“商颂”、“XXX”和“鲁颂”等祭祀曲,以及“赋”和“比”等形式。

其中,“雅”篇以XXX为代表,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句式上以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则以双声叠韵为特点。

《诗经》共305篇,被尊为经典之一。

战国时期,楚辞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风格诗歌的源头,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为特点。

汉代时期,离骚被认为是最高成就。

汉代乐府继承了《诗经》,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则是《古诗十九首》,其中包括了人表离情别思,宦游失意,叹人生短促等主题。

建安文学时期,三曹建安七子的诗歌以反映社会丧乱、人民苦难为主题,有强烈的现实性。

他们的风格受乐府民歌影响,以“慷慨悲凉”为特点,XXX更被誉为“诗中之圣”。

魏晋时期,XXX和XXX的诗歌则表现了他们的愤世嫉俗和佯狂放诞。

XXX的《咏史》则影响了后世的咏史诗,他将历史和个人融为一体,表现出慷慨遒劲的风格。

XXX时期,田园诗和咏怀诗成为主流。

XXX被誉为“隐逸诗人”和“田园诗人”,独创田园诗,表现出农村恬美和自得心境。

XXX则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以真切描绘山水,出语平淡,风格清新为特点。

唐代时期,文七鲍照的XXX言诗歌和五言绝句成为主流。

XXX则创制了七言歌行,表现出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些诗歌以豪放、凌厉为特点,对唐代五言绝句产生了影响。

宋代时期,永明体成为主流,XXX被认为是代表作家,他突破了齐梁体,表现出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及屈身从仕异国的愧耻不安。

XXX是指XXX、XXX、XXX、XXX四位诗人,他们改造了宫体诗的主题,将其扩大到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以及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

他们的诗歌风格明快清新,充满了刚健之美。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资料

五、隋唐五代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1、诗眼? 2、感情基调(抒发什么感情)?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 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 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 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 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
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 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 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 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 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 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 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 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 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五、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起兴
•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 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 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 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 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 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 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 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
技巧
附录



苏轼
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
充满谐趣,饶有禅理
黄庭坚
开创江西诗派
重筋骨思理
南宋
杨万里
“诚斋体”
长于写景
陆游
南宋诗坛盟主
植根生活
平易晓畅、恢宏踔厉

杨维桢
人称“铁崖体”
奇特险怪
明初
高启
风格豪迈
明末
清初
吴伟业
梅村体

龚自珍
最具忧患意识与哲理色彩

起源于隋
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配燕乐
晚唐
花间词
庾信
突破齐梁体
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及屈身从仕异国的愧耻不安
冶艳而刚健

初唐
“初唐四杰”
改造宫体诗
主题为都市的繁华与正常的男女之爱,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与边塞之情。
明快清新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关注社会生活与政治问题。
雄浑刚健
盛唐
李白
“诗仙”
向往功名,又不愿自卑其格
感情主观、想象奇特、手法夸张
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
中唐
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李贺
韩愈、孟郊:“不平之鸣”。元稹、白居易:平易。
刘禹锡:怀古、政治讽刺。
李贺:怀才不遇
韩愈、孟郊:瑰怪奇崛。元稹、白居易:质朴明白。刘禹锡:平易深远。李贺:奇特诡谲
晚唐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感慨盛世不再
朝代
时期
作品
作家
地位、
意义
内容、
情感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朝代、时期
作品
作家
地位意义
内容、情感、分类
形式、技巧
附录
西周
东周
《诗》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现实主义风格诗歌源头。
“风”即民歌,分十五“国风”,《诗》之精华所在“雅”即王乐
。“颂”即祭祀曲,分“商颂”“周颂”“鲁颂”
“赋”即铺陈叙述。“比”即比喻。“兴”即起兴。句式上四言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
表离情别思,宦游失意,叹人生短促
五言抒情
编入萧统《文选》建安Fra bibliotek建安文学
三曹建安七子
一扫汉末颓唐
反映社会丧乱、人民苦难,有强烈的现实性
受乐府民歌影响,风格“慷慨悲凉”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曹植被誉为“诗中之圣“
魏晋易代
阮籍、嵇康
五言咏怀诗影响后世
针对黑暗政治进行抗争
嵇康愤世嫉俗;阮籍佯狂放诞
西晋
《咏史》
温庭筠、韦庄
取当前事情
细美婉约
五代
南唐
冯延巳
士大夫
忧生隐忧
李煜
故国之思
人生感慨
北宋
婉约
柳永
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
把赋的铺陈手法引入慢词
宋词自辟门径的阶段
豪放
苏轼
宋代最著名的词人,影响最深远的词体革新家
将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引入词中
气象阔大,豪放飘逸
周邦彦
善于创调,讲究谋篇
婉约
李清照
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融合
左思
咏史诗影响后世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历史与个人融为一体
慷慨遒劲
东晋刘宋
田园诗
咏怀诗
陶渊明
“隐逸诗人”“田园诗人”,独创田园诗;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田园诗表现农村恬美与自得心境。咏怀诗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
出语平淡,
风格清新
情、景、理统一
山水诗
谢灵运
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山水诗派
《诗》,共305篇,
称《诗三百》。尊为《诗经》
战国(楚)
《楚辞》
屈原、宋玉等
中国浪漫主义风格诗歌源头。
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
《离骚》为最高成就

汉乐府
继承《诗经》反映现实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五言为主、抑扬顿挫
《焦仲卿妻》
《古诗十九首》
汉末文人
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刘勰誉之“五言之冠冕”
李诗为唐代绝句之最
杜甫
“诗圣”,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个人遭遇、时代不幸、民众疾苦联系在一起
沉郁顿挫
杜诗为唐代律诗之最。
山水田园诗
王维、孟浩然
隐逸情怀、自然幽静与生气之美。
色泽清淡、意境清幽。
王维结合“诗画音道禅”。
边塞诗
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风情、军中苦乐。
开阔宏大、悲壮激越。
真切描绘山水
叙事、写景、说理兼长。清新自然
南北朝
民民歌
南南方民歌
内容关于男女爱情
缠绵,柔婉,语言活泼
北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最高成就《木兰辞》
题材广泛
感情直率,语言朴实
文文人诗
七七言歌行
鲍照
创制七言歌行
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与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豪放、凌厉
五五言
谢朓
影响唐人五言绝句
处于天然,情深味长
“永明体”代表作家谢朓
情景交融
南宋
豪放
辛弃疾
南宋中成就最高
善写爱国篇章
善于用典
婉约
姜夔
清空幽冷
金元
元好问
清初
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陈维崧效仿苏、辛,创“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姜夔,为“浙西派”宗师。纳兰性德崇尚李煜,以清新自然的小令著称
张惠言
创“常州词派”
元散曲(小令)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风格尖锐泼辣,清新幽默
前期
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
质朴自然
后期
张可久、乔吉、雎景臣
典雅工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