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b.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c.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d.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e. 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自学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b.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阅读教材免疫系统组成资料。
让学生根据资料,尝试用连线和简单的文字,构建出免疫系统组成的概念图。
2.共同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免疫类型问题: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免疫防卫功能的呢?情境:用多媒体呈现flash (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由学生总结归纳出人体免疫防卫功能是由三道防线组成。
设计意图: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归纳。
三、第三道防线组成(特异性免疫)1.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课件展示淋巴细胞起源图解,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弄清淋巴细胞的起源。
(1)淋巴细胞起源于哪种器官? 骨髓(2)由何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造血干细胞(3)在什么器官完成分化?分化的结果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分化为 T 细胞,在骨髓发育为B 细胞。
【典型例题】讲解: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
第四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以“泡泡男孩”为例引出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体以及维持机体稳态方而的重要作用,然后进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免疫类型的学习,重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免疫系统的纟R成,知识很系统,通过举例了加深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调节类型,特别是特异性免疫过程,学生比较难理解,本节课通过学生表演体液免疫的过程,动画展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将抽象的过程形彖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比较总结沉淀知识,效果比较好。
通过学生做题情况來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理解比较到位。
最后以泡泡男孩死亡的原因引发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思考,前后呼应,并对学牛•进行情感态度价俏观教育。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准备:(1)预习探究学案(2)准备细胞免疫展板【过渡】1•抗体在人体中的分布场所主要冇哪些?2.进入机体的病原体都游离于体液当中吗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细胞免疫【展示】播放细胞免疫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思考讨论】1. 效应T细胞是如果发挥免疫作用的?2. 细胞免疫过程中貝有特界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哪些?3. 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哪些?思考题学牛代表完成展板上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叙述【展示】细胞免疫展板,由学生完成回答思考题问题【总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牛完成讲义表格回答【典例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卜•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生思考分析例2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 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⑤、⑥尤其是⑤受严重影响D.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锻炼7牛的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通过总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加深理总结如何分析特界性免疫的图片小结总结木节学习的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Y当堂达标免疫细胞心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竈a C1.三道防线的判断J2.第三道防线J a过程心体液免疫卩I相关细胞"过程a•相关细龍细胞免疫a彳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扌舌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屮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止确的是()A. 一个记忆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C.特界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影响,体液免疫不受影响3.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小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③⑤④B.①②⑤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4.如图表示细胞免疫的一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学生完成当堂达标,并展刀1答案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巩固木节学习的内容。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免疫调节与前面所学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构成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免疫调节在本章中的重要性。
它是在学生学习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后,对内环境的稳态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机制,并为进一步学习人类治疗疾病的机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与表达交流能力。
通过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从而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深刻了解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又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等知识的,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2)而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为体液调节和细胞调节的过程,由于高中生对免疫机理不熟悉,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在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时有一定的难度,故确立为本节的教学难点4、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方法1、教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问题串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通过问题讨论、分析与综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建立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分析比较。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重点(1)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教学难点: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感冒一般有哪些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吗?激素能直接消灭它们吗?机体靠什么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以一种常见病为例,让学生明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体温升高等)。
既以此引出免疫调节,又突出了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边画图边讲解。
2.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回答:(1)回忆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2)回忆细胞的生命历程,B淋巴细胞接如果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抗体还能对它们起作用吗?1.结合课本及PPT课件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材P37图2—17),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自主学习:3.请学生完成细胞免疫的概念图:1.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思考讨论作答:(1)在细胞免疫的最后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被释放的抗原,最终要如何被消灭?(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什么相似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程理念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通过落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课前自学微课程,并思考整理疑难问题。
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编排小品,在笑声中理解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关注高考题型,及时训练,并分析总结。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艾滋病,关注艾滋病。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免疫的部分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会很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作用。
4、教学思路:(1)通过微课自学,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
(2)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在落实“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难点内容时,涉及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有一定难度的概念,尝试通过小品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学案引导,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堂交流讨论,动手画出过程图解来突破重难点;(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活动探究:通过问题质疑、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III)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III)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明确的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本节课的设计在贯彻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以当代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教材“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病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4)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皮肤的保护作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认同普遍联系的观点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免疫调节授课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3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特异性免疫”又是免疫调节中的核心概念。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免疫学基础知识,知道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但是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缺乏认识。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②指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③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④通过实例,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联性,领悟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妣目标①尝试建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图模型。
②联系实际,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分析相关案例。
体会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领悟系统内各要素需要协调合作才能维持人体稳态的观点。
3、教学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防卫功能。
4、学情分析知识基础①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知道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抗原、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
③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问题,领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作用。
认知盲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全过程及其异同点。
局^能力①分析图表,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构建模型的动手能力。
二、设计思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综合分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将他们分为A、B、C三组。
A组提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老师批阅解疑,并从A组中选取若干优秀成员担任本节课的“导师”,负责对学习本节内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B组学生整理初中相关资料,组织C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教学法。
高中生物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模型和运用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免疫科学的模型,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构建特异性免疫的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手段
学案导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模型构建,前后黑板展示,小组竞争。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大致分为六个大的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点评小结反馈练习。
具体流程如下:。
高二年级生物课《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参考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描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2、解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3的功能与作用,讨论失去免疫系统或免疫能力下降对人体及社会 的严重影响。
5、树立保护自身免疫系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小结。重点强调免疫调节的 基本过程和作用原理,以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 和了解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311、布置作业(约5分钟)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题目,包括读后感、小论文、实例分析等多 种形式。要求学生们在课下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高二年级生物课《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目录
01 一、教学内容分析
03 三、教学目标
02 二、学情分析 04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目录
05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07 参考内容
06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的内容。免疫是人体 健康的一道屏障,免疫调节不仅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与人体健康 有着密切关系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人体免疫的基本内 容和作用,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自身机体运转的认知,对于学生正确看待一 些常见的免疫现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免疫调节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生 物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 作用。
2、教学难点:免疫调节过程中的复杂机制和原理。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引导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板书引导、实验演示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教案设计
《免疫调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免疫调节”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第四节,与第一章“内环境稳态”度所反映的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免疫调节》一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在这个节的引言部分,教材强调了免疫系统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将免疫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相关的问题许多,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材意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二、学情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实行描述):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中知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相关健康问题,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关于健康问题、社会问题等的报道都是学生学习这个章内容很好的切入点。
另有一些在初中教材中学过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水平,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水平②培养学生用生物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③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理解的创新思维水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②通过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关爱他人、注重社会重要问题的习惯,更加珍爱生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
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探究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教材,学生总结: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有关。
探究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呈现教材P37体液免疫示意图,思考:
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
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是在上图中加以体现。
3、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那里产生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填写学案案,教师归纳: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
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
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再归纳一下有关免疫细胞:
细胞名称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原结合体
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
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第2课时
导入:上节课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探究三、免疫功能的失调及免疫学应用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生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有的人对花粉有严重的反应,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呈现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设问:
1、什么叫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
3、如何防治?
比较项目性质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
道、呼吸道黏膜、
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
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
而引起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外
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
胞团
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少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
少是死于癌症。
这是为什么?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
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探究五:免疫学的应用
教师举例讲解疫苗的应用,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
[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那么,植物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3、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5、有关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6、自身免疫病
7、过敏反应
⑴概念
⑵机理
⑶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的比较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四、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制取和应用
2、检测人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