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举例说明:亲代与子代存在相似性——遗传;亲代与子代存在差异性——变异。在《遗传与进化》该模块中,主要讲解以下内容: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但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其奥秘的!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的生平简介
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念中学时就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21岁做了修道士,在此期间,业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其中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而豌豆的杂交实验是非常成功的。他通过观察对比、统计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了两个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2. 为什么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3)豌豆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4)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3. 人工杂交实验:
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套袋
孟德尔经过观察,在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七对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这是一对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为了易于分析,他首先是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各自进行研究的。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是如何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大家先围绕以下问题各自看书。
1、注意以下几组概念的含义。
①亲本、母本、父本
②杂交、自交、正交、反交
③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2、在杂交实验中孟德尔选择的是什么样的亲本?
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遗传图解。
孟德尔选择的是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既用高茎作母本(接受花粉的称母本),矮茎的作父本(提供花粉的称为父本);同时又用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如果将第一种杂交类型称为正交,那么第二种杂交类型就称为反交了。但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F1)都有表现高茎。
孟德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都是高茎的。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为什么F1只表现高茎?
为什么F2中又出现了矮茎?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
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这个比值是否只是偶然呢。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展示: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其它相对性状的结果。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都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由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第一次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
遗传因子的特点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在传递中不会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对应的性状。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怎样?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纯种高茎豌豆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而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体细胞中由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就叫纯合子。
F1细胞中遗传因子也是成对的。从F1自交产生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看,F1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其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应是Dd。像F1这样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就叫杂合子。
3. 孟德尔假设,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 孟德尔认为,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四、实验:性状分离的模拟
假设F1遗传因子真的彼此分离、配子的组合也的确是随机的,那么F2真的能出现3:1的结果吗?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P6
简单讲解实验过程。思考以下问题:①两个小桶代表什么?小桶中的彩球代表什么?②为什么每个小桶里的彩球各20个?③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④将抓取过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中摇匀,按步骤③重复50~100
次的含义是什么?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测交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1遗传因子的组成。
假设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测交的结果
如果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F1(Dd)就应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即含有遗传因子D的生殖细和含有d的生殖细胞。而隐性亲本(dd)只产生含有d的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测交后代是:Dd(高茎):dd(矮茎)为1:1。
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
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是:(F1)Dd(高茎)× dd(矮茎)→ Dd(高茎):dd(矮茎)=30:34≈1:1
请同学们把孟德尔预期的和实际测交结果比较一下,看两者的情况怎么样?
实际测交结果与预期理论值相同。这说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完全正确的。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
六、实验的方法——假说—演绎法。
五、分离定律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为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