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工程概况,总体方案设计及建筑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车站环境
1.1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三号线花城
大道站位于珠江新城华厦
路与花城交汇处,车站东北
角是珠江新城商贸办公区;
东南角是文娱兼商业办公
区,有规划中的广州歌剧院、
广州博物馆等,西南角是居
住、商务办公区,有名门大
厦、远洋明珠、商检大厦、
新大厦、名牌大厦、美国领
事馆等;西北角是高层居住
区,有南大广场、丽晶明珠、
星汇园、漾晴居等高层住宅。
处于未来人口密集、交通繁
忙区域。设计客流量为单向
最大输送能力3.6万人次/
小时。
1.2 地质情况
根据钻探资料,按成因可分为人工填土层(Qml)<编号为(1)>、冲淤积土层(Q42mc) <编号为(2)~(5)>、残积土层(Qel)<编号为(6)>。基岩为白垩系上统(K2)碎屑沉积岩<编号为(7)>。现按其成因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分层并综合描述如下:
<一> 人工填土层(Qml)
第(1)层杂填土:灰、灰黄色,由碎石、砖块、砼块、粘性土等组成。层厚:
0.50~10.00米。场地钻孔均有揭露。
<二> 冲淤积土层(Q42mc~Qal)
第(2)层淤泥、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含粉细砂,局部混含细砂。层厚:0.60~3.30米。主要分布在花城大道以南地段。
第(3)层粉质粘土、粘土:灰黄、黄红色,花斑色,含粉细砂,以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夹薄层粉土,按其稠度分为三个亚层:
(3-1)层:软塑,层厚:0.50~4.70米。场地分布较普遍。
(3-2)层:可塑,层厚:0.50 ~6.20 米。场地分布较普遍。
(3-3)层:硬塑,层厚:0.50 ~6.20米。仅在场地局部钻孔有揭露。
(3-4)层:坚硬,层厚:1.50 ~3.30米。仅在场地局部钻孔有揭露。
第(4)层砂土:灰、灰黄、褐黄红色,松散至密实,很湿、饱和,颗粒均匀至不均匀,含粘性土,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花城大道以北地段。
(4-1)层:以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粗砂,松散,层厚:0.50~3.40米。
(4-2)层:以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粗砂,稍密,层厚:0.50~6.60米。
(4-3)层:以中粗砂为主,中密,层厚:0.50~5.90米。
(4-4)层:中粗砂,密实,层厚:0.50~3.40米。
第(5)层粉质粘土:黄、灰黄、黄红色,含粉细、中砂,局部为粉土,以可塑为主,仅在场地局部钻孔有揭露。按其稠度分为两个亚层:
(5-1)层:可塑,局部软塑,层顶埋深:层厚:0.60~3.20米。
(5-2)层:硬塑,局部为坚硬,层厚:0.50 ~3.20 米。
<三> 残积土层(Qel)
第(6)层粉质粘土:褐、褐红色,含粉细砂,局部夹薄层粉土,为原岩风化残积土,分布较普遍,按其稠度分为三个亚层:
(6-1)层:可塑,层厚:0.50~4.90米。
(6-2)层:硬塑,层厚:0.60~6.10米。
(6-3)层:坚硬,层厚:0.50~5.10米。
<四> 基岩(K2)
基岩为白垩系上统(K2)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粗砂岩、砂砾岩、砾岩,岩芯呈褐色、褐红色、棕褐色,呈中厚层状产出;(泥质)粉砂岩和粉细砂岩主要由泥质、钙质胶结,局部为铁质胶结;粗砂岩、砾岩由铁质、钙质胶结。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风化带:
(7-C)层:全风化,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软化,层厚:0.50~5.50米。
(7-I)层:强风化,岩芯破碎,呈短柱状或块状,局部呈坚硬土状,间夹薄层中等风化,裂隙较发育,层厚:0.50~14.20米。场地分布普遍。
(7-M)层:中等风化,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及块状,局部裂隙较发育,层厚:0.50~12.30米。场地分布较普遍。
(7-S)层:微风化,岩芯完整,呈柱状,揭露层厚:0.50~31.50米,场地分布普遍。
1.3水文地质概况
场地北部(花城大道以北)分布有富水性较强的松散砂层,地下水主要以砂层孔隙性潜水为主。第(4)层松散砂层,透水性较强,渗透性较好,是场区主要含水层;呈条带状分布。淤泥、粉质粘土(粘土)渗透性能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强风化和中等风化基岩裂隙稍发育,含基岩裂隙水,在C5号钻孔勘察施工时,有地下水水溢出现象,说明区内岩层赋存基岩裂隙水;表层松散填土,雨季时含上层滞水。实测钻孔地下水位埋深为0.20~5.40米。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和相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向珠江排泄。
1.4 抗震评价
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资料及广州地铁3号先可勘察资料,本车站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设防参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所提供的参数。
1.5 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本着“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车站站位应与城市规划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使车站成为周围环境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3.车站规模应满足远期高峰时段的沉降功能需要和各类运营设备安装要求,并结合施工技术、建筑艺术、设备布局和运营管理进行综合设计。
4.车站建筑设计应注意理顺各种关系,既要使车站各层平面布局紧凑合理,又要为乘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5.要合理组织客流,减少交叉。重点考虑出入口、进出站闸机、楼梯和自动扶梯口的合理布局、各通道通过能力的平衡和匹配,使乘客出入路径顺捷、安全、迅速。
6.车站形式应根据线路条件和所处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并结合多方面因素,合理地利用城市建筑空间。
7.车站建筑设计应符合《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无障碍设计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8.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适当考虑车站人防设计,具备平战转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