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合集下载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

一、接地气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过去,电视新闻中常充斥着时政消息、会议报道等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逐年下滑。

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才能重新回到老百姓生活中呢?在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切入,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

于是,过去只是小打小闹,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民生新闻就以“集团军”形式进行新闻集成,通过普通百姓视角报道发生在他们周边的大小事,让广大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在这一电视新闻形式的蜕变中,《第一时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从新闻本地化出发,主打普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柴米油盐”新闻并取得了成功。

现以《第一时间》3月12日的报道内容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节目和寻常百姓生活的贴近性。

该期节目共播出了15条省内外新闻,其中民生新闻10条,法制新闻2条,教育新闻1条,社会趣闻2条。

10条民生新闻中关注老百姓居住问题的就有2条,即《滁州:卧室变‘阳台’,○喻寒松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路径——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为样本【摘要】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是该台于2003年7月创办的直播式、时间长达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

十八年来,这一立足省会合肥、面向全省的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从百姓视角为目标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已成为该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栏目。

本文以2021年3月12日《第一时间》所播出的内容为样本,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板块设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第一时间;民生新闻;三贴近入,地方党报要开门办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跨区域合作内容广泛,本文探讨的跨区域新闻报道只是其中之一,如人才共育、新媒体技术交流、内部管理合作、市场资源共享等都是地方党报跨区域合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随着地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促进媒体间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地方党报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1]张国政,胡珊珊.新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理念的三个转变[J].中国出版,2019(22):78-79.[2]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与传媒产业区域化发展关键[J].南方电视学刊,2019(03):34-36.[3]张曙红.新闻报道的大局观[J].新闻采编,2019(02):78-79.[4]马国营.跨区域报道新闻策划的先导性和前瞻性[J].新闻战线,2019(07):89-90.[5]张朝阳.党报新闻的分众化、区域化传播解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14):89-90.(作者:北京日报记者)责编:姚少宝新闻实务27业主拒收房》;《合肥:五百多万赔偿款该怎么花?》,充分体现出《第一时间》“说百姓话,为百姓说”的新闻报道风格。

浅议《第一时间》的民生新闻评论

浅议《第一时间》的民生新闻评论
N E W S W O R L D l 《 第 一 时 间 》 十 周 年
浅议 《 第一时间 的民生新 闻评论
O顾 强
【 摘 要】 面对越来越多同类型节目的竞争, 第一时间) ) 栏目 压力巨大, 寻求新的报道突破点迫在眉睫。 而评论性内容的增加,
成 为近年来 第一时间 的创新 尝试。 去年年初 , 第一时间 陆续抽调资深记者 , 以主编 牵头, 启动 了新 闻评论节 目 的单条制作 , 探索
夹议 为特点 , 点评与新 闻水乳交 融 , 表 明 上, 抓住某个新 闻点 , 做发散思考和点评 ,
报道 中具有延展性 的内容加 以展开 , 对报 媒体 的态度 , 站 在维护群 众利 益的立场
道中没有得 到及 时阐释 的地方加 以丰富 , 联系时代 、 生活 背景加 以分 析 , 树立新 的 观点 , 帮助观众更好 地 了解事 件 、 行为 的 本质或者意义所在 。
“ 短小 、 灵活 、 轻松 、 幽默”的点评 , 以夹叙 查报 道 , 时长较 长份量重 , 报道 内容较 为 严肃道为背景和 由头 ,举事论
来《 第一 时间 》 的创新尝试。


新闻评论节 目尝试的必要性
新 闻评论 ,是对新 闻的深度解读 , 对
评论类节目的采访统筹、 表现样式、 制作流程等。 这是 《 第一时间》 栏目 丰富节目形态、 拓展报道视角和广度、 加大报道深度、 锻炼和培
养记者型主持人的尝试 。
【 关键词 】 《 第一时间
民生新 闻 新 闻评论
安徽 广播 电视台 《 第一 时间 》 栏 目,
是全 国电视 民生新 闻栏 目的代表之一。 到 2 0 1 3 年, 它 已经运行 十周年 了。 从 它诞生 的那天起 , 就以平民视角 、 民生 内容 、 灵活

从《第一时间》栏目看民生新闻的主题策划

从《第一时间》栏目看民生新闻的主题策划
目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绪论„„„„„„„„„„„„„„„„„„„„„„„„„„„„„„„1 第一章 新闻策划——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选择„„„„„„„„„„„„4
第一节 两个概念„„„„„„„„„„„„„„„„„„„„„„„4 第二节 民生新闻的困境„„„„„„„„„„„„„„„„„„„„8 第三节 民生新闻走上新闻策划之路„„„„„„„„„„„„„„13 第二章 新闻策划——电视民生新闻优势的发挥„„„„„„„„„„„„16 第一节 活动类主题策划——互动性优势的挖深„„„„„„„„„„16 第二节 行政类主题策划——日常性的延伸„„„„„„„„„„„„20 第三节 历史文化类主题策划——本土化优势的拓深„„„„„„„„24 第四节 趣闻类主题策划——娱乐化优势的发扬„„„„„„„„„„29 第三章 《第一时间》新闻策划解析„„„„„„„„„„„„„„„„„34 第一节 《第一时间》民生新闻策划背后的趋势分析„„„„„„„„„34 第二节 《第一时间》主题策划与国内同类节目的比较分析„„„„„„39 第三节 《第一时间》主题策划中出现的问题„„„„„„„„„„„„41 结语„„„„„„„„„„„„„„„„„„„„„„„„„„„„„„44 注释及参考书目„„„„„„„„„„„„„„„„„„„„„„„„„„45 后记„„„„„„„„„„„„„„„„„„„„„„„„„„„„„„48
在笔者看来,这些策划的出现其实是在民生新闻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反思和矫 正。它们的成功原因值得分析,它们的操作方法值得介绍,它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二、研究现状: 电视民生新闻在国内风行的五年多时间,产生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性论文,内 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民生新闻的涵义、特征、背景、问题及解决办法,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和谐社会的关系,民生新闻的品牌经营等等,研究方法上, 偏重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而专门研究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策划的论文很少,笔 者搜索到的仅有《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刍议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特点与 趋向》、《电视新闻中的策划意识》、《电视新闻策划浅论》、《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 策划》寥寥几篇。 新闻策划方面的研究论著很多,但大多是围绕报纸的新闻策划来进行论述 的。记者搜索了优秀硕士论文网,发现关于报纸新闻策划的论文两篇:《新世纪 羊城晚报新闻策划研究》、《新世纪南方日报新闻策划研究》,而关于电视民生新 闻策划的研究却是缺失的。 对于《第一时间》栏目,学界也有不少研究,陆地的《<第一时间>成功的 快捷键》、叶子的《<第一时间>成功要素解析》、任远等的《解析<第一时间>栏目》、 陆晔等的《突破从民生新闻开始——<第一时间>与地方电视新闻发展前瞻》等, 这些论文对《第一时间》的研究还只是集中在面上的研究,研究的成功之道包括 营销、编排、理念等个个方面,其中也包括策划,但所占篇幅较少。大多数文章 均是一笔带过。本文希望通过对名牌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的新闻策划进行 行政研究,以对其它民生新闻栏目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由于《第一时间》栏目从开播以来就一直进行民生新闻的主题策划,四年以

《都市一时间》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都市一时间》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都市一时间》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都市一时间》节目的现状与开展策略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开展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了在剧烈的生存竞争中存留下来,各家电视媒体都对节目内容、形态不断深化和创新,突破传统节目制作的理念,在各种节目形态中,“新闻”节目更是开展的重点。

《都市一时间》作为湖南都市频道的龙头老大,对整个频道的品牌拓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都市一时间》节目的品牌效应带动了整个频道的开展。

关键词:《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民生视角、新闻价值开展现状:湖南都市频道建台于2001年5月,以"都市经典,先进文化"为标竿,以“直播都市,在你身边”为口号,拥有《都市一时间》、《世界大不同》、《寻情记》等大批王牌栏目,频道通过有线和无线有效覆盖了湖南全省十四个市州108个市县,以及江西、湖北等省境。

《都市一时间》是湖南省第一档60分钟的新闻节目,主要是面向广阔城市的观众和受众。

每天的播出时间是18:55到19:55。

《都市一时间》以民生视角,本色表达”为节目宗旨,曾创造了16个点的湖南新闻节目收视奇迹,被国家播送电影电视集团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奖”,成为全国民生新闻的引领者之一,单纯节目时间内广告创收更是超千万元。

《都市一时间》的品牌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激活了都市频道整个播出平台的收视率,使都市频道在《都市一时间》及其衍生栏目的带动下,面向城市市民的特色日渐鲜明,在2005年最终定位为湖南第一家全天候的省级新闻频道,并依靠《都市1时间》的品牌效应,开始了大胆的品牌拓展和整合营销传播。

《都市一时间》品牌成就的核心理念就是其体察民生、民情、民意的情怀。

湖南都市频道已成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生节目,它的用激情发现生活、用心力感受冷暖、用良知检讨社会的节目定位更是让观众感受到新闻媒体的正能量以及带给人的温暖与感动,且节目风格注重镜头冲击力及拥有朴素直白的文风,关注社会生活细节与人情冷暖,坚守公平正义,为普通民众打抱不平,充满了人性道德与正义。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本土化——以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为例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本土化——以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为例

《 都 市 一 时 间 》 的节 目组 曾在 湖南 各 个 城 区几 个 点 做 户外节 日, 主要内容是邻里问的矛盾 、 婚姻 的纠纷等等, 节 目主 要 是 面 对 普 通 老 百 姓 。但 是 这 一类 的 题 材 过 于 本 土 化、 市井化 , 大都 是 一 些 街 坊邻 里 老 人 收看 的概 率 比较 大 。 而 年轻 人 和 外 地人 对 这 样 的 内容 并 不是 很 感 兴趣 , 可 能 只 是偶 尔 需 要 了解 某 些 信 息 , 才 会 选 择 收看 。为什 么 会 存 在 那 么大 的反 差 , 当地居 民大都 是土 生 土长 的湖 南人 , 精 通本 地方 言 , 收 看新 闻的时 候没 有语 言 障碍 , 而且本 地 人 收看本 地新 闻占有地域优势 , 也 就是新闻当中所说的地域心理接 近性 更 强 , 所 以觉 得 更 加 亲切 。而外 地 人 和 年轻 人 则 不 一 样, 对 于倡 导本 土化 方 言播 报 的新 闻不 易接 受 和理解 , 更不 用说 能让 他们 产 生共 鸣 。 三、 《 都市 一 时间 》发展 改进 措 施
张 琴
4 0 0 0 6 7)
( 重 庆 工 商 大 学 ,重 庆
摘 要 : 民生 新 闻是 用百姓 喜 闻 乐见 的 方 式 , 需要 记 者深 入到 群 众 中去 , 来报 道 他 们周 围的人 和 事 。本 文 以 湖 南 经济 都 市频 道 《 都 市一 时 间 》为例 , 主要 从 三个 方 面进行 论 述 : 一 是 民生新 闻的特 色分析 。二 是 民 生新 闻的 现存 问题 。 三是 民生新 闻发展 的改 进措 施 。 希 望通 过 对 国 内电视 台民 生新 闻进 行 深入 研 究 。 促 进 民生新 闻的发 展, 同 时也希 望 能提 高 电视 台的 经 济效益 和社 会 效益 , 从 中取得 一 些参 考价值 。 关 键词 : 地 方 电视 台 ; 民 生新 闻 ; 本土 化研 究 ; 《 都 市一 时间 》 中 图 分 类 号 :G2 2 2 . 3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5)0 8 — 0 1 3 9 — 0 1 《 都 市 一 时 间 》成 立 于2 0 0 1 年, 主要 受 众 是 本 地 的 观 众, 每 天播 出时 问是 从 1 8 点5 5 到1 9 点5 5 的黄金 档 , 其 节 目宗 旨是 “ 民生 视 角 , 本色表达” , 其 核 心 理 念 是 体 察 民生 、 民 情、 民意。 栏 目经过实践探索 , 一共分为了多个板块 , 有《 小 李 飞到 》 《 动态报道 》 《 百姓话题 》 《 c a l l i n 到你家》等等 ,

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

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

民生新闻的精神品质王磊摘要:文章是本人在湖南经济电视台(ETV)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实习期间的一点感触。

文章是从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创新和发展进行的一些思考。

本文围绕民生新闻的价值观念、传播形态和效果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对民生新闻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所谓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

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

一、价值观念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在于,社会新闻更多地从传播(媒体中心)的角度播报,而民生新闻更多地从老百姓(受众中心)的角度播报,更可能多的体现了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

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对“民生新闻”所下定义为:“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通常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以及人与自然界中奇异现象的新闻,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

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不同百姓接收心理和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

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

?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 "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并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口号或者说是栏目的宗旨.二、传播形态首先,从传播的传受对象来看,民生新闻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

当前我国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及对策

当前我国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及对策

当前我国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及对策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质疑及批评也越来越强烈。

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我国民生新闻遇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从各大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来看,当前民生新闻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创造力目前,我国民生新闻普遍存在着跟风和模仿的现象,节目雷同。

这样没有创造力与创新性的民生新闻就不存在地域和文化的独特性,使得民生新闻没有在“实际”地谈论新闻。

举例来说,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就是一档很成功的民生新闻栏目,各地媒体看到了其收视效果不错,便纷纷效仿,使得在短时间内出现很多类似节目,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出现贫乏的现象。

另外,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重复啰嗦,将注意力过多放在了一些鸡毛蒜皮、街谈巷议的普通琐事、小事上,满足于对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打开电视,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新闻仅限于邻里间的纠纷、车祸现场的营救、水管漏水污水横流、下水道堵塞居民抱怨不断等琐事,每天几十分钟的节目里这些内容反复出现,观众对这种堆砌琐事、单调重复的报道已经感到了视觉疲劳,并开始从内心抵制这种低质量的新闻栏目。

二、民生新闻存在娱乐化、媚俗化一些民生栏目为满足受众的猎奇和窥探心理,以“娱乐化和媚俗化”的形式来吸引受众,将暴力和血腥的内容充斥在民生新闻中,甚至有意妖魔化、神秘化,内容低俗,猎奇。

民生新闻节目已经出现了低俗化媚俗化的倾向。

在传播内容方面,以揭人家事、隐私等方式满足受众,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呈现娱乐化倾向。

另外,过度煽情,偏离了新闻本位。

新闻追求客观性,但在民生新闻中,很多地方电视台都似乎已经把民生新闻追求客观性本位的要求给破了例了。

在新闻向观众的传播过程中,带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和煽情主义,造成受众“刻板印象”,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媒介审判”现象严重涉及法制报道时,造成“媒介审判”。

民生新闻调查性报道的策略——以《都市1时间》和《真相大追击》为例

民生新闻调查性报道的策略——以《都市1时间》和《真相大追击》为例

来源 , 结果发现 , 素有 “ 千年鸟道 ” 之称 的 新邵 、 新化 、 隆 回接壤 的观音山和羊牯坳 ,
捕 鸟之风盛行 。 记 者乔装打扮 , 前 后三次
徒 步进入深 山, 用最真实的镜 头记 录下候 鸟迁徙时 , 千年鸟道 里残忍 、 血腥 的捕 鸟
现 场 :两 边 的 山坡 上 密 密 麻 麻 都 是 灯 光 ,
出, 引起社会 巨大反响 , 全 国数 十家媒 体
纷纷转载 , 包 括 中 央 电视 台 、 新 浪 网在 内
策略与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探讨。


紧抓 热 点
的媒体均对参与报道 的记者进行 了专访 ,
《 真相大追击 》 是《 都市 1 时间 》 的舆
论监督板块 , 节 目定位为调查性报道 , 时长
1 0到 l 5分钟 。 《 真相大追击 》 品牌深人人 心, 并具深远影 响力 , 其作品近年连续三年
获得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并获得中国新 闻 奖i等奖。该调查性深度报道节 目的采访
《 直击 “ 千 年 鸟道 ” 大劫杀》 。 节 目一播
鸟”呼声 , 他们不 时在 网络论坛 、 微 博上 曝 出湖南新邵县等地农贸市场 , 有人 出售 候鸟一事 。 《 真相 大追击 》 记者敏感地抓
住这一题材 , 深 入新 邵实 地 打 探 这 些 候 鸟
新 闻 采 访 活 动 策 划 是 新 闻 传 媒 或 者 调 查 记 者 在 得 到新 闻线 索后 , 对新 闻 采访 活动进行谋划和筹划 , 以期 得 到 最 优 化 的
栏 目在 凋查性节 目方 面持续发力 , 锲 而不
舍, 取 得 了 瞩 目成 绩 , 并 因此 成 为 影 响 全 国 的 民 生 新 闻栏 目, 获得 “ 全 国十 佳 民 生 新 闻 栏 目”、 “ 全 国 品 牌 节 目”,“ 全 国 地 面 频 道 电视 栏 目 1 0强 ”, “ 全 国电 视 栏 目 民生 影响 力 1 0强 ”。 在 2 0 1 2年 , 取 得 收

试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浅表化

试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浅表化

试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浅表化作者:雷颖俊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3期【摘要】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短、平、快的风格摆脱了传统新闻刻板生硬、宣传味极浓的窠臼,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但电视民生新闻对民生的关切,只是简单停留在快速反映民情、引起人们兴趣的层面,这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肤浅而趋于浅表化,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

本文以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为例,从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表现到其产生的影响和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解决之道三个方面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浅表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深度挖掘2002年1月1日江苏台推出《南京零距离》栏目后,电视民生新闻异军突起,并在随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引发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的新浪潮,由此衍生出了“零距离”现象,受到业界、学界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零距离”类栏目在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暴露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趋势,这已经成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一、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表现(一)题材的浅表化1、题材过于狭窄。

电视民生新闻以民本理念为基本诉求,这既是它赢得普通百姓欢迎的“卖点”,同时也成为束缚它的“手脚”的“罪人”,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宏观经济新闻、国际新闻以及记录时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主题报道被人为地“关”在了“门”外,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眼界不高、眼光短浅,从而难以掌控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

2、题材过于琐碎。

透过眼下看似红火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以及形形色色的新闻内容,我们很难从中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也难有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邻里纠纷、假冒伪劣、投诉告状等等内容,几乎每天重复、频繁无休止地出现在同一城市不同频道、不同时段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

电视民生新闻构造的世界——对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文本的内容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构造的世界——对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文本的内容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构造的世界——对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文本的内容分析第一篇:电视民生新闻构造的世界——对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文本的内容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构造的世界——对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文本的内容分析前言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场从地方台开始,在两年之内波及全国的电视新闻改革。

” 这场改革的名称,业界和学术界统一给出了一个名字----“民生新闻”。

何谓民生新闻?有学者认为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

因此,以民为本、贴近民众被认为是民生新闻的精神核心。

〈南京零距离〉在央视索福瑞的收视调查中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栏目”之后,引发了全国各地方台的“民生”热潮。

在继起的一批节目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浙江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中,安徽〈第一时间〉栏目成为了民生新闻改革中的又一次制高点。

〈第一时间〉是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一档60分钟直播类新闻咨讯节目,2003年7月28日开播。

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2004年6月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6%之高,在安徽地区达到9%左右,成为安徽收视率最高的栏目。

然而,如此红火的节目、如此大的受众群,它是否为民众描绘了当地环境的真实全貌呢?民生新闻在严肃、冰冷而高高在上的众多报道领导活动、会议内容、官方消息等新闻中脱颖而出,第一次以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姿态出现,从而大受追捧,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官方的意识形态因此减弱或者让步了呢?显然没有。

那么,官方意识形态是以怎样的一种隐蔽方式,以民生新闻作为幌子来宣扬的呢?民众又是怎样被这种表像所迷惑、所利用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气象万千的民生新闻中,只有对其内容的仔细分析,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 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为例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  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为例

竞争环境: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天天630》凭借其深入的新闻剖析, 贴近百姓生活的报道方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电视民生新闻受众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主要是市民大众,特别是中老年观众群体较为稳定。以 《天天630》为例,其受众主要集中在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且具有较高的忠诚 度和粘性。通过对受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受众具有以下特点:
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对电视民生新闻进行理论阐释,并以安徽电视台《第 一时间》栏目为例,具体分析其在表现电视民生新闻方面的特点、效果和问题。
理论阐释
电视民生新闻相对于其他类型新 闻节目的特点
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普通百姓为核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权益和情感需求 的一种新闻节目类型。它具有以下特点:
三、对未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编 排的建议
1、提升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利用更 多的新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真 实。
2、强化社交媒体互动: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电视民生新闻栏 目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实时获取观众反馈,进一步优化节目内容。
2、增强了观众的媒介素养和公民意识。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真实、生动的案 例,教育了观众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培养了他们的媒介素养和公民意识。同时, 观众通过参与讨论,也提高了自身的传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拉近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问题,使 得媒体与观众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这种不仅有助于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 力,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和心声的平台。
民生新闻栏目为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编排。
一、山东电视生活频道民生新闻 栏目的编排特点
1、内容丰富:山东电视生活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医疗、环保等。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信息的多样 化需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从“都市一时间看电视新闻节目新起点doc

从“都市一时间看电视新闻节目新起点doc

从“都市一时间看电视新闻节目新起点doc 在湖南地区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有三档节目备受欢迎。

一个是将娱乐化特色继续发扬光大的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说”新闻开创了新闻播报的另类形式;另一个是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经视新闻”,以全天候滚动实时播报树立了优良新闻品质的口碑;再一个就是倡导“民生视角、本色表达”的“都市一时间”,虽然其所在的都市频道同属湖南经视,但后者侧重报道百姓关心的社会新闻,独树一帜。

可以说,三档新闻节目各自具有独立的品牌特色,并且已经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固定的收视群体,在湖南地区新闻节目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其中“都市一时间”更是凭借高达8个―9个点的日平均收视率,笑傲群雄,其长沙市场份额就达到了20%以上,这意味着在长沙每五位看电视的市民中就有一位在收看该节目。

该节目中广告段更成为湖南市场最抢手的价位黄金段,15秒广告价格从8000余元上涨到了14000余元。

可以说“都市一时间”的成功撑起了都市频道,并在七点钟创造了黄金收视率。

“都市一时间”缘何占据了如此之大的受众份额?这与栏目品牌特色息息相关。

作为一档创新性新闻节目,如何巧妙把握新闻要素的嬗变,借此发掘出新闻节目的另一番天地,则是解读“都市一时间”成功的玄机所在。

新闻类型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可以把“都市一时间”的节目内容归入三类新闻之中:民生新闻、地方新闻以及互动新闻。

民生新闻是从新闻主题上来界定,地方新闻强调的是新闻的发生地,而互动新闻关注的则是传受方式。

这三类新闻既可以单独表现,也可以相互交汇,比如本地的民生新闻通过互动的方式传播出来。

“都市一时间”既牢牢紧扣三类新闻,又在其所继承的类型体系内挖掘出了新的报道面,从而革新了整个节目面貌。

首先,民生新闻是该栏目的重头戏。

芸芸百姓、家常琐事都被搬上屏幕,展现给观众。

的确,无论观众的学历、身份、职业、年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总是日常生活。

而“都市一时间”便是将这些日常关注的事情来个日记式的总汇: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在锅碗瓢盆的家中……不出自家门,综观百姓事。

浅析“民生新闻热”的成因及其特点

浅析“民生新闻热”的成因及其特点
“ 视 ” 过 分 注 重 自上 而 下 的 指 导 性 , 俯 ,
从 学 理 角 度 看 ,民 生新 闻 不 是 一 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录。平常有哪些问题需要解疑或需要借 力 出手 ,并要求相关记者收集需 要的背 景材料 。 在做好充分的前期 策划 准备 、 安
排 分解 任 务 后 , 管 老 总 、 编 辑 助 理 、 分 总
何精心组织 实施 等方面却是值得不懈探
索 的 。 一
今年是遵 义市委 、市政府大力倡导
扣心 佩 市人
5 5
业 务探 讨
近 几年来 , 深度报道 引起 了都 市类
报 纸 的 高 度 关 注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深
特 别注 意的或 与读 者 的切身利 益密 切
的内容 又不 能仅 仅 局限 于这些 日常小 事 ,还应 当开拓更广阔的内容空间。新
民众关心的 ,应该都是 民生新 闻。民生
新闻成为当下 中国的媒体景 观中独特 的

道 风 景 , 本 质 上 说 , 是 以 区域 为 语 从 它
华社播发 的《 2 民生考题待解》 总结 1道 ,
了 民 生 新 闻 的 1 主 要 内 容 ,未 必 全 2大
报道 ,报道视角关注到工程建设 的方方 面面 , 到了读者 的认可 , 得 就是通过后期
的跟 踪 实 施 而 得 到 实 现 的 。
如 今 ,新 闻策划 已成为新 闻实践活 动不可或缺的方法与手段 ,或许每一个
编辑部主任 、 副主任 、 编辑纷纷下 到一线
指 导 、 调 、 务 、 踪 、 督 , 新 闻 策 协 服 跟 监 为
境和视角 , 民生为题材 , 民为 中心。 以 以

[对《都市一时间》的实证分析]都市一时间

[对《都市一时间》的实证分析]都市一时间

[对《都市一时间》的实证分析]都市一时间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业内人士开始关注民生新闻的转型问题。

本文试图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湖南民生新闻的典范――《都市一时间》进行实证分析,解析民生新闻的传播特点,探究观众收视行为与评价意见,解构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以期拓展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的视野,为民生新闻的转型提供参照性意见。

问卷调查从2006年9月16日开始到2006年10月8日截止,采取小区内户外偶遇抽样法,发出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有效率95.2%。

调查数据经过编码录入后,使用SPSS11.0 for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年春节前夕《都市一时间》一周(2007年2月10日~16日)播出的全部节目进行内容分析,探寻节目内容与观众需求方面的相互关联,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观众调查的几个主要发现与结果《都市一时间》节目内容对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关注度较高。

近半数调查对象(46.3%)表示有时间就收看《都市一时间》,23%的调查对象基本上每天都看。

另有74.3%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认真地收看《都市一时间》的节目,其中28.5%的调查对象从头至尾看完节目。

调查对象选择收看《都市一时间》的主要原因在于“了解本地发生的大事”(66.5%),其次为“了解周围人的生活情况”(43.8%)、“获取生活实用信息”(34.8%)、“了解社会安全信息”(28.8%)。

这说明《都市一时间》节目内容具有接近性与实用性,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生活实用信息以及社会安全信息的需求。

调查对象最喜欢的《都市一时间》子栏目是《百姓说话》(62.3%),其次是《动态新闻》(47%)和《小李飞到》(34.3%)。

这几个子栏目所关注的大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彰显出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价值取向。

调查对象对《都市一时间》的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关心百姓疾苦,替百姓说话”(62.8%)和“报道百姓身边事,很亲切”(62.3%)。

探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探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源上 的全 面性 和垄断性 。 但是 , 有 自己 它 得天独厚 的优势 。 即它 占据所在城市 的消 息源上 的直接性 、 灵活性 和亲近性 。 通过 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 、 生活矛盾 和情感 困
惑, 各地方台选择 群众关 心的话题加 以报 道, 有效加强了节 目与受众 的贴 近性 和亲
民众 成 为 电视 新 闻 的 主角 , 时 间 好 评 如 一
1 .% ,创造 国 内地方 电视 新闻 收视 奇 77 迹, 名列 A C尼 尔森 南京地 区电视节 目排
行 榜第 一 名 。 光 头 名 主 持 — — 孟 非 从 此 颠 覆 了 人
得掉渣儿却热得出奇。 它用亲切 的方言讲t 述合肥周边发生的琐事 , 常常令人忍俊不 禁、 捧腹 大笑 。 从买房子 、 队到闯红灯 、 排
和观众的距离 , 《 使 南京 零距离 》 一炮走
红 。 开办 至今 , 南 京 零 距 离 ” 均 收视 从 “ 平
率 为 83 ,最 高点 收视 率 达到 惊人 的 _%
1 8 ( 闻世界 ) 0 新 十一月刊
和力。 如湖南电视 台的 《 都市一时 间、 南
阳电视 台 《 宛都播 报 》、 成都 电视 台 《 成 都全接触 》 南 昌电视 台 《 闻说报 》、 、 新 无
摆地摊 ,那是无所不在 ,“ 家门 口的大事
们对传统新 闻主持人 “ 俊男靓 女 、 端庄严 肃”的概念 , 穿着 一件普通 的衣服在 电 他 视机前 和大家侃侃而谈 ,时而诙谐幽默 , 亲切地拉起 家常 ; 时而针砭 时弊 , 揭发 丑
恶 , 功 地 塑造 了另 一 类 平 民 化 的新 闻 主 成
方言土语播报新 闻, 不仅 迎合 了本 地观众 的收视 心理 , 而且也拓宽了电视媒 体的发 展空间 , 是实现新闻本土化 的有效之举。

民生新闻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与提升——以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1时间》的探索为个案

民生新闻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与提升——以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1时间》的探索为个案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 凌引迪 作者机构: 湖南经济电视台副台长,湖南长沙410003 出版物刊名: 湖南社会科学 页码: 204-206页 主题词: 民生新闻;《都市1时间》;核心竞争力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报道形式改革中出现的新种类,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实践之 中。民生新闻把视角聚焦于平民,关注人民生计,关心人民生活,在节目收视率、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湖南经视《都市1时间》在塑造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中,彰显出民生新闻的独到魅力。

析民生新闻的节目风格走向变化

析民生新闻的节目风格走向变化

析民生新闻的节目风格走向变化民生新闻作为传播社会民生信息的重要媒介,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民生新闻更加注重关注人民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引起公众共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媒体形式的不断创新,民生新闻的节目风格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

第一章传统民生新闻节目的特点及其变化传统民生新闻节目通常以报道社会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注重客观报道,严谨的调查和立场公正。

然而,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传统民生新闻节目的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传统民生新闻节目在传播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过去,民生新闻节目多以文字报道或电视新闻的形式出现,而如今,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很多传统媒体也纷纷推出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为民生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其次,传统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呈现上更加具有人文关怀。

以前,民生新闻节目更多着重于事实报道,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点也相对单一。

而如今,随着社会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民生新闻节目开始涉及到更多人情温暖的故事,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能够产生共鸣。

第二章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探索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民生新闻节目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探索。

新媒体为民生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对传统节目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更加注重互动性。

很多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的民生新闻节目,都设置了互动环节,让观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节目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其次,新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节目更加强调内容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技术,很多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和观看习惯,为他们推荐符合口味的民生新闻内容,提升了节目的个性化体验。

第三章民生新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节目面临着诸多发展趋势和挑战。

民生视角本色表达——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民生栏目解析

民生视角本色表达——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民生栏目解析

民生视角本色表达——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民生栏目解

陈瑜
【期刊名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5)3
【摘要】湖南经视都市频道以民生为频道定位,构架出中国第一个本土专业民生频道.本文以<都市一时间>为个案,用内容分析法对其2005年12月1日至30日播出的节目进行分析研究,剖析其"民生视角,本色表达"节目的内核.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陈瑜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
【相关文献】
1.论民生品牌栏目的内驱力——兼析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栏目 [J], 钱强
2.用创新打造优质民生栏目——从《第一时间》看民生新闻的创新 [J], 吴雯雯;
3.寻求主旋律的民生表达——以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栏目为例 [J], 张舒
4.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生存之道——以湖南经视频道《经视焦点》为例 [J], 胡乃雯
5.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本土化--以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为例 [J], 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201121080101 学号黄文珏摘要: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

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民生新闻;创新;建议Abstract: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aTV news form of civilian perspective and humanistic narrative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people life, survival, life, livelihood and other content. Civilian perspective, people's livelihood content, narrative is the fundamental and core of humanism.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and then to Hunan TV city channel's "city for a time" progra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nd now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Finally, put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Key Words: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novation; suggestion1.绪论1.1 引言:近年来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都市一时间》是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自办知名栏目。

自2001年5月18日开播伊始,就率先明确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业界和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曾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人本思想的复苏,个人主体意识的提升,公众话语权的张扬,这些都促使媒体在角色定位、功能认识和传播方式上做出转变。

国内外学者对民生新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范漠雨总结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几种错误倾向,指出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

时统宇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对民生新闻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凌引迪,刘国强等人同样对《都市一时间》节目进行了研究。

指出民生新闻发展应当找准市场定位,做足民生文章;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打造栏目核心竞争力;注重整合营销,着力塑造品牌。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提高、新闻信息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增强媒体的服务意识,真正帮助普通民众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发挥媒介的社会功能。

2.正文2.1 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在受到业界和学界重视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民生新闻是以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为内容,又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是一种大众视角的新闻。

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类别中的部分内容组成的,是追求把民生新闻作为栏目这样一个目标所形成的结果。

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关乎新闻体裁样式的概念,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

民生新闻不仅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生新闻的核心。

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

通常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的新闻。

而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思想、疑难问题。

从表达方式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方式。

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形成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述,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

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为了反映“民意”,采用短信或热线电话的方式,在节目播出的同时进行民调,并动态地播出民调结果[1]。

除了内容和表达上的特殊性之外,民生新闻更在宗旨和终极目标上有特殊性的定位。

以关切的目光关注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

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也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

民生新闻寻求的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与受众收视率之间的平衡点。

这也正是将此类新闻命名为民生新闻的立意所在。

2.2 民生新闻都市一时间特点2.2.1 关爱民生这是民生新闻的立足点。

《都市一时间》把镜头对准市民,通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细节,全面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

这样的新闻,虽然看起来不像时政新闻那么重要,却更真实地记录了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动细节,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2]。

《动态报道》注重“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集中地体现了有鲜活现场的民生新闻。

但这毕竟是一个常规性的新闻板块,相对来说,《Call in 到你家》更能体现栏目反映民生的独特视角。

这个节目每天现场抽取一个报名观众留下的电话号码,然后派出记者深入其家庭,讲述温馨的亲情故事。

这种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所展现市民生活的原生状态,与生活本身的偶然性、零碎化状态相契合,同时还具有竞猜式的游戏特点,虽然这种随机抽取的方式可能在典型性上略有不足,但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

2.2.2 体恤民情做民生新闻不能只站在媒体的角度来反映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与民众相互交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服务功能,而是一种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把新闻人性化、人情化,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观众和相关部门,从而使民生新闻相对于其它新闻节目更具公益性和慈善色彩。

最有代表性的是《市民问政》。

由普通市民提出问题,相关部门来解决市民的问题,此栏目非常有特色。

比如“单独二孩”政策很多人理解为二胎,记者就通过市民的提问来让相关部门解答问题。

什么样的家庭是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为什么单独二孩不等同于二胎等等。

这些栏目都实实在在地接近普通市民,为市民办实事 [4]。

2.2.3 传递民意这是民生新闻在内容深度上的进一步表现。

民众不仅仅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随着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民众意见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民众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力,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都市一时间》敏锐地把握这一变化,迅速转换传统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在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受者之间搭建平台,传递民意民愿,引导社会舆论,实施舆论监督,从而以民生新闻的形式建造了一个意见的公共空间。

在板块设臵上,《百姓说话》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征。

这个板块帮助百姓维权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也反映他们的呼声,有相当一部分建言献策的内容。

其中“百姓语录”小板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百姓呼声,标题则冠之以“我投诉”、“我高兴”、“我气愤”、“我建议”等,直接而富于情感冲击力。

2.2.4 民众参与民众参与是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双重体现,通过观众参与节目,可以让新闻由原来的你说我听变成双方平等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沟通状态。

同时,“公共事务,公众参与”,这也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在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应起的作用。

《都市一时间》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以观众参与互动为基础设立富有创意的小板块。

如“现场短信调查”等全新创意环节。

其中,利用手机短信开展现场新闻调查的环节属于国内首家推出,事关民生的重大事件在直播现场即可实时展开民意调查,在没有任何奖品刺激的情况下,参与调查的日常观众往往突破3000人,一些重大事件报道的参与调查人数甚至突破万人大关,以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新闻与民意的实时互动[5]。

2.3 民生新闻所面临的问题2.3.1内容琐碎,新闻含金量低目前,许多电视民生节目将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混淆起来。

在许多地方台,民生类新闻节目演变为广泛关注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的琐事台,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失去本应有的高度与品位,与民生建设的宏观目标越走越远。

许多新闻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批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琐碎而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对日常生活有闻必录式的原生态表达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表现。

采制者强调本色表达社会生活,致使新闻报道中充斥大量原生态镜头、事件过程和同期声。

这种所谓客观真实、有闻必录式的原生态,成了部分民生新闻节目展示社会负面现象、琐碎小事的依据。

让观众在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展示中满足好奇心甚至窥私欲,又使部分民生新闻闯入私人生活空间、指涉个人隐私,损害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和意义[6]。

2.3.2形式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民生节目在模式和内容上的雷同,造成了表象民生新闻非常繁荣,但是却从繁荣之中透露出形式单一的本质。

你有热线,我就有新闻眼;你有FLASH动画,我就有真人秀;扎堆追逐名人婚礼、为追星事件推波助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