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定义:1. 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答: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a:洪堡的观点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和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和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白兰士:或然论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卡列斯尼科:伊萨钦科:索恰瓦: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托马斯:哈特向:苏尔:景观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和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答:a:整体性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
地理科学导论-题目
1、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沃中心天文台宇宙研究部主任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托夫向媒体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可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任何影响,而目前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所导致的。
这一观点与科学家的普遍观点大相径庭.阿卜杜萨马托夫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剧上升态势,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他认为,与海洋表面上空的温室气体总量相比,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通常意义上的人类工业活动和全球温室效应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2、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地域性含义: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
成因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要求;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含义;生产在时间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即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
成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要求;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地域文化实质上是说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A)(2005)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A)(2005)一、填空:(12分,每空1分)1. 欧亚大陆东岸夏季吹()冬季吹()(选项:东南风、西北风)2. 地球演化经过()、()、()和()。
3.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从城市中心向郊区依次是()、居住用地、()。
4. 区域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原始采集阶段、()、()、()、工业化起飞阶段和()。
二、区分解释下列术语:(12分,每个1分)1. 行星、恒星、卫星2. 色球、光球、日冕3. 长波辐射、短波辐射4. 例外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三、解释术语:(8分,每题2分)1. 温室效应2. 黄赤交角3. 破碎带4. 水循环四、解释下列地理现象的原因:(18分,每题3分)1. 为什么地球在远日点,北半球反而热?2.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3. 乌鲁木齐为什么上午10点上班,中午14点开始午休?4. 在进行扶贫工作时,为什么要将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人民迁出?5. 地球自转在赤道与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地带的人不感到时间过得慢,高纬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得快?6.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既要穿羽绒服又要戴太阳镜?五、回答问题:(共50分)1. 排列出九大行星距太阳的位置顺序(由近及远)。
(4分)2. 固体地球分几个层圈?地球大气分几个层圈?对流层有何特点?(12分)3. 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5分)4. 经过建国30年的努力全国各省普遍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你对这一成就如何评价?(5分)5. 用三维地带性分析上海、青藏高原、新疆的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14分)6. 简述钱学森的地理科学思想。
(5分)7. 中小学地理教育对培养国民素质有何意义。
(5分)。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汇编
名词解释4*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异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经济地理学: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
包括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以及新近形成的旅游地理学等。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地缘政治论:研究国家与地区等各种类型的领土内与领土间的政治活动现象的地理分布或空间布局的一门学科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区位或空间场所选择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人类活动和各种社会经济个体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集聚和相互关都是区位论研究的范畴。
地域分异: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李特尔——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被称为人文地理学之父;拉采尔——《政治地理学》: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论”等;森普尔)可能论:也称或然论,认为自然环境仅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机会,人类具有相当大的选择自由的观点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象,以及这种映象被修改的过程)。
文化决定论: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和谐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纬度地带性: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以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3.潮汐变形: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变形现象称为潮汐变形。
4.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土壤:指位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一般为1-2m以内。
6.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8.矿物: 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晶质物体,少数非晶质或胶体9. 河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10. 地貌营力: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地貌是在不同的地球内、外营力下形成的,这些营力也可称为地貌营力。
11.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的因素,引起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12.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3. 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14. 逆温: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出现近地气层降温快于上层,近地气层内下层温度低于上层温度的现象。
15. 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16.生物群落: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
17. 种群: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
18. 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
(完整版)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地球表层2、地域结构3、时间序列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1、()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
2、()、人类需要或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大地理学家的作用,是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代地理学是与农牧业社会相适应的产物。
4、()院士率先提出并回答了“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
5、著名的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在其“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中将地理学的研究,抽象归纳为三种分析:()、生态分析和地域综合体分析。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地域结构包括背景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和次级地域结构。
( ) 2、地理要素结构是指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 ) 3、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 ) 4、地理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语言有文学语言、地图语言和数学语言。
( ) 5、只要发生在地球表层中的事物或问题就是地理科学的典型问题。
( )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2分,共10分)1、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维度包括()。
A、科学研究维度B、价值研究维度C、伦理研究维度D、空间秩序研究维度2、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包括()。
A、空间秩序维度B、时间序列维度C、动因机制维度D、伦理价值维度3、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层次有()。
A、具体分布B、分布格局C、分布规律D、地图表达4、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人地关系C、人地关系地域系统D、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5、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的根据主要有()。
A、历史的根据B、逻辑的根据C、价值的根据D、伦理的根据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地理学概述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地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
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局部的内容: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局部,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局部。
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厚度约20 公里左右。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展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局部。
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 往外的空间范围。
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 占78%,O2 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 以及微粒物质。
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 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 米范围以内。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答案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答案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学习地理科学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
地理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面,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2.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实验研究、模拟模型等。
实地考察是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收集数据来获取信息;统计分析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操作和控制变量来验证地理学原理;模拟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以便研究和预测。
3.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不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千米。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赤道部分稍微膨胀,而极地部分稍微压缩。
4.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包括陆壳和海壳,厚度约为5-70千米;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地核位于地幔下方,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直径约为3500千米。
5. 地球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的气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太阳辐射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决定了地球的温度分布;大气环流是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风、雨和云等形式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地形和海洋也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山脉和海洋对气候的分布和降水量有显著影响。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答案版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年绪论 + 第4章:1.《地理科学导论》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其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定义:现代自然科学分支,“地理科学”概念1986年钱学森提出的。
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
研究对象:人地关系与地域系统,地球表层学科性质:理学2.说说你对理解地球表层的理解?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3.地理科学发展史上有那两个辉煌时期?①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大拓荒时期②20世纪60年代后的生态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地理科学时代4.为何说二十一世纪前半期是第二辉煌的全面发展?5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相比,现代地理学衍生理论的视角有何不同?现代地理科学是大科学,属于综合科学,无论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涵盖了众多门类科学第1章1.可观测的宇宙: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
2.宇宙年:恒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速度为250km/s,转一周要2.5亿年,称为一个宇宙3.光年:光在宇宙真空中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4.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5.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强磁场区6.太阳风:日冕层中脱离太阳引力向外高速流动的高速度热电离气体粒子流7.纬度:地球上的某点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8.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9.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百分比表示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的概念地球表层: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
10.学习地理为什么要了解地球和宇宙?地理是地球的知识,而地球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期末复习、考研备考】地理科学导论历年真题
一、简答题1.物质文化与环境的关系.P240答:(一)物质文化对环境有强烈的依赖性,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制约。
(1)环境向人类提供资源,提供物质生产条件,从而决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蒙古族的畜牧文化,爱斯基摩人的冰猎文化等。
(2)环境资源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工制品的材料、样式的地域风格。
如山区的石木结构,黄土地区的窑洞等。
(3)环境影响产业的分布格局地势。
如第一产业受气候条件和水体分布的影响,资源型产业受资源分布的制约等。
(4)地理环境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
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的地区生产力发展快,反之,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物质文明总是比较落后。
(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1)在农耕文明阶段,主要表现为人类对气候、土壤、水文等农作物生产条件的依赖。
(2)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社会文明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为一对资源、能源产地的依赖,文明发展程度与资源的占有程度密切相关。
(3)20世纪 6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后工业文明,信息产业发达。
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加大。
(4)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明对环境的依赖的空间范围发生了改变,变地区、国家对所在局部环境的依赖为全体人类对全球环境的依赖。
2.地球系统演化的过程.P47答: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分4个阶段,即天文时代、地质时代、生物时代和人类时代。
(1)天文时代。
所谓天文时代就是地球作为天体的形成阶段。
关于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受到肯定和认同比较多的是星云说。
认为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都是太阳星云形成的。
太阳星云中心部分收缩增温,达到热核反应条件后,太阳形成一颗恒星。
氢元素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在辐射压力和太阳风的驱赶下逃离,剩下的主要是硅、氧、镁、铁等较重元素。
地球就在较重物质形成的星云中的尘粒互相碰撞、吸引、合并形成。
(2)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地球内部构造形成的阶段。
地球形成之初,热能使地球内部增温,密度高而熔点低的铁、镍等物质熔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地心,密度低而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熔融后上浮,地球逐渐分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习题第一章地球系统1、宇宙在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吗?2、分析地球优越环境的天文学原因。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4、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利发电,燃煤火力发电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书中提到,科学家认为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这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一个原因?6、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7、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8、地球自转在赤道与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地带的人不感到时间过得慢,高纬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得快?9、举例说明行星、恒星、卫星、彗星有何区别。
10、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流星和陨石有何区别11、什么叫类地行星,远日行星?12、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13、举例说明太阳黑子对地球表面地理过程的影响。
14、潮汐是这样形成的?15、固体地球几个层圈,人们是怎么了解到的?16、大气圈分几个层圈,各有什么特点?17、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18、地热温泉是怎么形成的?19、什么是克拉克值?20、什么是赤道,黄道,地轴,黄轴,黄赤交角?21、为什么长江口北侧多沙嘴、沙坝、岛屿,而南侧却较少?22、为什么地球在远日点,北半球反而热?23、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区别。
24、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教授8月5日晚上参加完学术会议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洛克(海参崴)乘飞机返回温哥华,却于当地时间当天(8月5日)上午到达,这是为什么?25、地球演化经过几个时代?各时代特点是什么?26、为什么我们所处的宇宙在膨胀?27、为什么说恒星也不是恒亘不动的?28、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29、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30、乌鲁木齐为什么上午10点上班,中午14点开始午休?31世界第二最小岛国图瓦卢位于太平洋南部,近年因为海平面上升,全国 1.1万人口全数迁至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的国土。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习题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定义:1. 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答: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a:洪堡的观点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白兰士:或然论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卡列斯尼科:伊萨钦科:索恰瓦: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托马斯:哈特向:苏尔:景观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答:a:整体性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第一章第一节:1、为什么地理科学要重视地球系统研究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第二节:1、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力发电,燃煤火力发电也可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3、举例解释“地上现象,天上原因”这句话。
第三节:1、从地表到大气层顶部气温越来越低,这种说法对吗2、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3、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4、地球自转在赤道和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度地带不感到时间过的慢,高纬度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的快5、许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预言,地球上的石油只能用几十年,煤也只能用几百年,大量的稀有金属只够用几年、几十年,人类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毁灭。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6、地球史学家说,现在是地球第三次寒冷期;第四纪学家说,现在是气候转暖期;气候学家说,现在是本世纪温暖时期;气象学家说,这一、二年气温偏低。
他们的说法为什么看上去互相矛盾第四节:1、有人提出地球表层是同心圆状的层圈构造,即先是岩石圈,依次是水圈、生物圈、气圈,这种看法对吗2、生物圈和智慧圈有何区别智慧圈最终能代替生物圈吗3、为什么火山多的地方,地震、温泉、地热也多4、有人说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行为是地理环境退化的表现,你怎样评价5、有人说人的生活环境主要在陆地,尽量增加陆地面积扩大生存空间,是人类发展的必有之路,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6、有人提议建立“城市自然地理学”有人提出反对,理由是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城市环境有人类参与,不属于自然地理的研究领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第二章:第一节:1、用三维地带性分析上海、青藏高原、新疆的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2、搜集我国各地区居民的资料,说明各地区、各民族居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以秦岭淮河为界,谈谈中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4、以太行山为界谈谈华北与西北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5、分析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6、分析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导论试卷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1.解释概念:地理: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高校教指委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接近地球海陆表面附近,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理位置:地球表面上某一事物与外在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地理环境: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
地理系统: 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也就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构2.简述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的分类体系及特征。
(1)地理位置,a)分类:天文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b) 特征: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地理位置的层次性地理位置的历史性地理位置的价值性(2)地理环境, a)分类:⑴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
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等。
⑵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构成和创建的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状况、技术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等。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诸如政治、社会、文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现象的环境。
B)特征:⑴组成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⑵分布特征:地域性或地域差异性⑶发展特征:历史性(不可逆性)、阶段性(周期性、层次性)3.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笔记地理科学导论部分••1. 地球的圈层构造2.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3. 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4. 地球演化的特征5.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7.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8. 地域分异规律9. 纬度地带性10. 海陆梯度地带性11. 垂直带性(2011 年真题)12. 非地带性13. 现代区位理论的视角14. 产业区位论15. 农业区位论16. 工业区位论17. 市场区位论18. 中心地理论19. 区域的特征20. 区域研究的视角21. 区域发展理论22. 劳动地域分工23. 产业集聚理论24. 点轴发展理论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26. 区域演化理论以及意义27.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28. 区域经济集团化29. 中国的地缘战略;(2011 年真题)30. 人地关系理论31. 共生理论32. 环境容量思想33.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34. 可持续发展理论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2010 年真题)37.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38. 可持续发展实质:据龚胜生《可持续发展基础》3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属性:40. 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4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42. 文化与文明43. 文化发展与环境44. 文化的扩散、迁移与环境45. 文化迁移与环境(2011 年复试真题)46. 中国生态文化区47. 文化整合(2011 年真题)48. 现代地理学49. .统一大地理学思潮50. 地理学中的生态思潮51. 简述现代地理学信息革命所包含的内容?52.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2010,2011 年真题)53. 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表现54.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景观思想(2011 年真题)55.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空间学派(2011 年真题);56. 简述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57. 论述大地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58. 钱学森地理思想包括哪些方面59. 论述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60. 地理科学的特征61.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2011 年复试笔试真题)62. 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维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表现6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64. 分析地理科学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65. 论述现代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66. 现代地理科学一元地理观和方法论研究67. 人类扰动下的地理过程和土地科学研究68. 社会空间重构与区域发展研究69. 区域发展研究70.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71.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72. 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地理科学导论》75个重点、考点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
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过程;地球磁场和太阳黑子的同步活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星际环境和地球气候;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生物某些疾病存在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B,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通过一公里作用使得地球物发生类似于潮汐的周期性弹变,从而影响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
C,其他天体的地理效应:宇宙中众多其他天体的应力作5.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A. 人工地貌过程:包括开矿与建筑等直接的地貌过程和生态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间接的地貌过程;B. 人类沉积物的形成:工业生产制造的水泥,砖等;C.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施加废料的建设性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盐渍化的破坏性的影响;D. 触发地壳运动:对油田,地下水的抽取,工程建设导致地质活动频繁。
A. 改变大气成分: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B. 大气污染:生产和生活的粉尘和有机化合物;C. 改变下垫面,形成局部环流和营造人工气候环境;(3)人类对水圈的影响:A. 改变地表水系,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B. 改变水循环,调节水量的时间分布;影响蒸发过程,影响水汽输送,影响降水过程。
影响径流过程,增加地表水来源。
C. 水体污染;工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排放污染。
(4)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6.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地球能量基本来源为三种,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能;来自地球以外天体对地表物质和地球对地球对地表物质的引力能1)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是通过无机界中能量转换和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完成的。
A,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地表物质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大量耗散,转变为热能;地球形状使得地表受热不均而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气温梯度,使得大气环流、行星风系和流水作用的形成,太阳能转化为大气环流和水流的动能;由7.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式主要是通过水,大气的运动和生命活动完成的。
尤其是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是有机结合无机界之间转化的中介。
包括四个方面的循环:(1)地质大循环,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陆地和海洋间物质的变化和海底物质和地幔物质间的物质变化循环。
(2) 水循环,是指在太阳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从水面,陆面蒸发,从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凝结,降水,汇集,渗入或流入地下,流入大海,并循环往复。
8.地域分异规律;1) 纬度地带性:地球形状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决定,影响气候、自然、人类;2) 海陆梯度地带性:海洋和陆地两大物质体系的差异决定,影响气候、自然、人类;3) 垂直地带性:地面受热的长波辐射随高度递减以及山体高度大气层热交换的程度,影响气候、自然、人类;地域分异规律的共同特征:本质上都是与太阳辐射能或太阳辐射能转换的能量的梯度变化有关;表现形态上它们都是沿着某一方向有规律的梯度变化,沿某一方向延伸条带状分布;它们都是在较大尺度时空范围的地理现象。
(2)产业结构优化:克拉克产业分类,功能分类,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3)劳动地域分工内涵:体现在区域产业调整和优化上。
一方面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使产业结构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突出区域的优势和特点。
(4)遵循的原则:A. 专门化与多样化想结合的原则:主导产业专门化为龙头,扶持潜导产业,保护支柱产业,专门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B. 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资源赋予的优势。
C. 经济规模原则:集中投资形成规模。
D. 地域联系原则:分工要建筑在区域间紧密经济联系之上。
E. 产业区位原则:区位布局最佳位置。
(5)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雷同和地方保护主义;二元化现象(发达与发展国家,发达与欠发达地区)。
23.产业集聚理论;文明迁移的形式:1) 扩散性迁移即文化在其原地依然存在,同时又由于种族或民族的部分移动而迁移到异地。
2) 移动性迁移即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更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土壤资源、水资源的枯竭,使人类丧失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从而迫使文化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46.中国生态文化区;1) 生态文化: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特色文化。
2) 生态文化区: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特色文化地域。
70.区域发展研究(1)区域的全面发展观,及区域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而应当是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等全面的发展(2) )区域协调发展观,及区域发展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观,及指区域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71.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地理信息技术包括现代地图技术,遥感判读,制图技术和GIS 技术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现代地理学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突出在以下三方面:(!)数字化(2)多维动态可视化(3)智能化72.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1)现代地理学是统一的地理学:地球表层的人类作用与自然作用的相互融合,认识自然过程离不开人类作用,分析社会过程也不可忽视环境作用。
思考认识问题的方法、角度,要从自然环境与人文两个方面去考虑,并重视连着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现代地理学是综合的地理学:单一从一个角度很难揭示地球表层的本质和规律,现代地理学承担起了综合研究地球表层的任务。
(3)现代地理学是全球的地理学: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地球环境系统,认识路线是从宏观到微观。
从社会经济教的,自然角度去看,全球空间问题,空间演变规律问题,都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现代地理学必须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去认识社会与地理环境。
(4)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的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必须有强大的应用层面,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在的实际问题。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协调都是现代地理学的主要目标,参与决策,规划和设计,实施是地理学家的责任,现代地理学发展起来的区域规划方法,生态设计技术等都是现代地理学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贡献。
(5)现代地理学是高技术的地理学:3s技术的发展,数字地球的提出,给地理科学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方法手段的革命带来了科学理论的革命,地理科学家对空间及其演变规律的观察,对资源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了解,在观念上和认识深度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现代地理学将发展成为高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科学。
73.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1)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优越条件。
(a)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有一只强大的科研队伍。
(b)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复员辽阔,地质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为(c)地理学发展创造了广阔发展天地。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处于激烈的动荡变化和改造升级中,需要相关的地理科学理论作为支撑。
(d) 现代地理科学发展在中国有强大的社会需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世界地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3)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应具备的条件A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得为和文化影响力强大b主导科学研究的范式c有一大批世界级地理科学家和巨大影响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