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3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 每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进行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世界地形分布图、地形图阅读方法等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其特点,呈现各地形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形区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组汇报,总结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5分钟)练习题:请学生阅读地形图,判断各地形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请学生思考世界各地形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一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一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和理解地形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地形的好奇心。

-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陆地地形:- 五大基本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 各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2.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 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

3. 学看地形图:- 地形图的构成要素:等高线、颜色分层、图例等。

- 如何通过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

【教学重点】- 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地形图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地形的初步认识。

2. 讲授新课(20分钟)- 陆地地形:- 介绍五大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 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 海底地形:- 介绍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和形成原因。

-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海底地形的动态变化。

- 学看地形图:- 讲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 展示实际地形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地形类型。

3. 师生互动(15分钟)-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地形类型,总结其特征。

- 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地形图上的不同地形,通过身体语言展示其特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地面高度的计算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上图中A点的海拔约是米,C点的海拔约是210 米,E点的海拔约是50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 褐色表示高山。

探究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与判读
将图中数值相同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体验等高线的绘制。

答案:
A 山顶,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E 陡崖。

4.判断下列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山体不同部位名称。

山脊,③山谷,④鞍部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山脊山谷的判断
1.甲地的海拔是( C )
米B.500米C.800米D.1300
A.①
B.②
C.③
D.④。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世界的地形 教案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世界的地形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

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

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地形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和特点,掌握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2.难点:各种地形的特征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地形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世界地形相关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材料:准备世界地形图、地形特征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各种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各种地形的名称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形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利用地形模型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理解: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运用:1、制作地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合作,思考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起点能力:学生已了解到陆地及海洋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形;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七大洲地形分布。

程序性知识: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使能目标: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支持性条件:讲授演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的类型、特征,并制作模型使各大洲的地形特性立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事例引导法、讨论分析法、归纳讲授法等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等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

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3.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例子:小组A选择了山地)学生A1:我们选择了山地,它的特点是地面高度较高,地势陡峭。

学生A2:对,山地通常有很多山峰和峡谷,非常壮观。

学生A3:而且山地的交通不便,因为山地地势陡峭,道路建设困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家园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1、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

2.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学过程: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自主学习: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2、什么是地形?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合作探究: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

学生回答: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

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

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任务二、五种地形类型自主学习:1、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2、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究:1、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2、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五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示例五

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3-P39,主要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2.学会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

1.3.了解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及其特征。

1.4.了解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及其分布规律。

2.技能目标:2.1.能够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2.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3.能够阅读和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简图。

3.过程与方法目标:3.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地形知识的能力。

3.2.增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陆地地形1.1.介绍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1.2.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海底地形2.1.介绍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等。

2.2.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底地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学看地形图3.1.教授如何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包括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图的优势和不足。

3.2.练习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和地形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创设情境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如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地形知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通过展示不同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地形?”。

2.讲解新知2.1.详细讲解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

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

“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

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

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教学设计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利用身边常识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利用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疑问,启发学生绘制简单示意图,表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意义及不同列举熟悉的地形——五种陆地常见地形通过读图分析巩固积极思考尝试用以有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区分它们的差别,熟练巩固利用身边知识举例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海拔高度(米)1.平原:〈2002.高原:〉5003.山地:〉500 坡度较陡4.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时区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认识世界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地形类型,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分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的地形类型、地形特点及分布。

2.难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吗?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的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3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3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及相对高度。
重点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难点
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代表发言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法
讲练结合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精讲点拨
强化识记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等高线,它有哪些特点?。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地球表面的陆地的具体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进一步对一定的区域内容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山脊、山谷、鞍部和山顶的等高线有何特点?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有何特点?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

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重点】:
1、辨别五大基本地形,能够熟练判断所属地形
2、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
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特点识别它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提纲】: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
(1)平原与高原:地表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
(2)山地和丘陵:地表崎岖不平;山地较高,坡度较陡,丘陵坡度较低,相对高度不大
(3)盆地:中间低、四面高
3、世界著名地形
(1)两大山脉带
(2)著名高原与平原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教学过程】:
一、陆地地形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教学导入
呈现几张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从而引出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直接设问:利用什么来表示地形的高低?----海拔vs相对高度
3、教学活动----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
活动1:先观察图2-38,直观上理解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和相对高度(两点之间的高度差)的概念。

再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让大家一起说出他们的高度差,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2:完成书上活动的两个问题
活动3: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44.43M,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M左右。

你恩那个解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时间:10分钟
(二)五种地形类型
1、阅读教材P34-35,参考P34页的图片,完成五种地形类型的对比表格
2、利用教材P36活动第1题,读图2-38,判断各点所在地形分别属于哪一种。

(完成基础训练P21的探究创新题目)
时间:15分钟
(三)世界著名地形
1、过渡: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吗?
2、课堂活动----“看图找地”
(1)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要求:说出两大山脉带的主要的山,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
(2)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

要求:描述它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3、阅读教材中的“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在地图中找出它们。

引申: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地形之最(P36活动第2题)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15M)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万千米)
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非洲东部6400千米)
最寒冷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平均-45°,最低-71度)
最长的海底山脉----大洋中脊(长800000千米)最浅的海----亚速海(平均8M)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
时间:15分钟
二、海底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