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小说的叙述视角-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因为有如上优越性,全知视角尽管已 被视为落伍,却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托尔斯泰便在作品中以这种视角去叙述俄罗斯
当时的社会状况。无怪乎列宁称他是“俄国革
命的一面镜子”。他的《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反映的社会面都是非 常宏大的,这样宏观的观察和揭示是非全知视角 而莫属的。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一部小 说的各个组成部分犹如交响乐队中的各个成员, 而‘全知全能’的作家便是这个交响乐队的总 指挥,没有他任何美妙动听的乐曲都演奏不出 来。”这里所言“全知全能的作家”也就是全 知视角。
“视角”原出于绘画透视学中一术语。画家写 生要善于选择“最佳视角”。所谓“最佳视角” 就是指画家观察生活、描写人物、揭示人物的精 神特征,掌握人物与景物的准确对比度和调整光线 明暗关系的一个最恰当的角度。视角选择不当,便 会影响画稿的艺术质量。作家创作小说一样要选 择最佳叙述视角,否则也会影响小说的创作质量。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单是个技巧问题、艺术 形式问题,它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 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小说的叙述视角 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 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见证人视点
见证人视点即由次要人物(一般是线 索人物)叙述的视点,它的优越性要大 于主人公视点。莫泊桑的《我的叔叔 于勒》、鲁迅的《孔乙己》《祝福》 都是有代表性的见证人叙事。
见证人视点的优点
首先作为目击者、见证人,他的叙述对于塑造主要人物 的完整形象更客观更有效,这是很明显的。其次,必要时 叙述者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 这不仅为作者间接介入提供了方便,而且给作品带来一定 的政论色彩和抒情气息。
这类文章往往是陈述“他“的故事,文
中以“他”为陈述的对象,如大家比较熟 悉的鲁迅的小说《药》。
但这种叙述视角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经
常受到挑剔和怀疑的是叙事的真实可信性,亦即 “全知性”。正如有位专家所说:“无所不知的 作者不断地插入到故事中来,告诉读者知道的东 西。这种过程的不真实性,往往破坏了故事的幻 觉。除非作者本人的风度极为有趣,否则他的介 入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里只有作者的一个声 音,一切都是作者意识的体现。再者,这种叙事 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时空基本按 照自然时序延伸扩展或改变,缺少腾挪迭宕;加 之是“全知”的叙事,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的余地 十分有限,迫使他们被动地跟着叙事跑,这显然 也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3.外视角
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 知全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 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 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 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 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它 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 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 的艺术魅力。
这共同的经验一下子就沟通了读者与人 物。作者就借此机会,让黛玉引导我们由 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陌生到 熟悉去了解贾府。黛玉的眼睛就成了读者 的眼睛,读者通过这双眼睛去了解贾府及 众多人等,就显得自然真切、顺理成章 了。哪个新来乍到的不是非常关注留意周 围的环境呢?假如同样的内容从作者的全 知角度去叙述,必定会惹读者生厌;而通 过了其中人物的眼睛,就让人觉得是理所 当然了。真是神奇!
在高二我们即将学的冯骥才的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中,作 家选取了团结大楼的居民眼光作 为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一直 难以窥破那对高低不成比例的夫 妻之间的秘密。作家固执地坚持 这种叙述视角,因而最终我们只 是和团结大楼的居民一道得到几 个画面:他们在外观上的不协调, 他们挨了批斗并被迫生离,他们 的重聚以至话别。小说不仅以这 些画面有力地征服了读者,而且 画面之间的空白还令我们的思绪 萦绕不已。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
中,作者主要从林黛玉的角度 展开叙述,记述了林黛玉的行 踪,展示了林黛玉的心理世 界,对于贾府环境及其若干人 物,作者常常不置一词,而主 要通过黛玉的眼睛去观察,通 过黛玉的内心去体会、理解, 再把林黛玉眼中、心中的人物 与环境显现于读者。读者是通 过林黛玉的视角,窥视了贾府 及贾府中的上下人等。黛玉是 初入贾府的客人。读者和她处 于同一起点,同样的陌生感, 同样充满了好奇,都想一探究 竟。
主人公视角
主人公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 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 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 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 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现,而不会像 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另 外,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 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 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 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
二、叙述视角的分类及其特征
我们一般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 • 1.全知视角 • 2.内视角 • 3.外视角
1.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 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 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 如何知道的。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作 者出现在他的作品的旁边,就像一个演讲 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 这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历史、现在 、未来全在他的视野之内,任何地方发生 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 全都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 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但见证人视点同样受叙述者见闻、 性格、智力等的局限,有些事情的真 相以及主要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只 有靠上面提到的主人公自己的话语来 揭示,如果这样的话语写得过长,就 可能冲淡基本情节,并造成叙事呆板 等弊病。
内视角是一种建立在对等关系上的
叙事作品,作者绝不比人物或主人公 知道得多,而是以对等的权力参加对 话的。在当代小说中,以这种叙述视 角叙述的作品大量存在。它强化了作 品的真实性,扩展了作品的表现力。
主人公视角的主要局限
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 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 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 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 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由此生出的另一缺陷 是,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 《战争与和平》不可能由娜塔莎·罗斯托娃来作总 的叙述者;而对于讲述个人历史却往往得心应 手,像《鲁宾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等。第 三,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 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 作。
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 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 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 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但这种叙述视角的局限性太大,很难进入人 物内心,顶多作些暗示,因而不利于全面刻画 人物形象,也就为一般心理小说所不取。又因 为作者的“替身”言而不尽,作者直接明显的 介入就十分困难,即使巧妙介入也不易察觉, 这样用于写日常题材往往缺乏力度。
小说的叙述视角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知识链接,初步了解小说在叙 述视角方面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完成习题,初步了解小说在叙述视 角方面的题型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知识链接】
一、关于小说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 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 度。简单地说就是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 间的关系。
《我的叔叔于勒》“我”是 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 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与父母 的自私冷酷形成对比。作者在 她身上寄寓着自己的希望和理 想。
它的第三个优点是,通过叙述者倾听别
人的转述,灵活地暂时改变叙事角度,以 突破他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如鲁迅的 《祝福》中祥林嫂的故事有“我”亲见的 ,也有听鲁镇的人讲述的。
第四,见证人在叙述主要人物故事的时候,由 于他进入场景,往往形成他们之间的映衬、矛 盾、对话关系,无疑会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 的力度,有时则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都德的《最后一课》 由于采用一个小孩小弗 朗士的视角来写 ,把人 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现 得淋漓尽致 。
以《孔乙己》为例
还记得《孔乙己》的叙 述视角吗?
鲁迅原可以有四种选 择:“孔乙己”、“掌 柜、酒客”、“小伙计” 与作者自己,都可以充当 故事的叙述者“我”。可 是为何偏偏是那个小伙计 呢?
因为“他们当中的任何 一个人都是一个单一的独 立的视角”他们都有自身 较大的局限性。而“小伙 计”的身份的好处就是他 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随 意接近任何作者想让他接 近的人,去窥探他们的心 理世界和精神面貌,从而 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出当 时各个阶层形形色色人们 的心理状态而且收放自 如,较为自然。
不过处理得好的作家,即使带
些主观色彩,读者也不易察觉。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 第一次见到亚力时,作者是这样描 述的:“他差不多是黑胸膛儿,两 片厚嘴唇,虽然红而光滑,样子却不 好,其实他不过二十三、四岁,但嘴 上却早留了两撇黑胡子,胡子修剪 得很整齐,尖儿朝上撅着。虽然他 全身的轮廓带着一些粗犷的神气,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职业”的便利
才能确切地知道“到了年关,掌柜的取下 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 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真实地反映出“掌 柜的”只惦记着钱,而对孔乙己生死漠不 关心的心态。正是因为我这样特殊的身份 才能清楚地知道孔乙己每次受嘲弄的具体 细节,更加让人感到真实。所以这种第一 人称的叙述中“有很多作品中的叙述者知 识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或旁观者,这样的叙 述往往客观些。同时也正体现了 “上层社 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
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
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走
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Leabharlann Baidu
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
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 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 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 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 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 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 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 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叙事朴素明 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 优点。
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
一是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这样的作
品同学们可能没有熟悉的。大家可以去读一读海明威 的《杀人者》,它就是人们交口称赞的一篇。两个酒 店“顾客”的真实身份及其来酒店的目的,在开篇伊 始除他们本人外谁也不知道,这必然造成悬念和期待 ,至于杀人的内幕在小说中只有那个要被谋杀的人晓 得,可他又闭口不言。直至终篇,读者所期待的具体 的、形而下的答案也未出现,然而这却使他们思索深 层的、形而上的问题。结尾的对话好像作了些许暗示 ,其实仍无明确的回答,叙述者只是让尼克觉得“太 可怕”并决定离开此地,从而激起有思想的读者对我 们生存的这个世间的恐惧感——这也许正是作品的主 旨所在。由于这一长处,它常为侦破小说所采用。
2.内视角
内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 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 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 传达一切。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觉”那样,提 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 样的解说。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 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 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它多为现代小说 所采用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这种内视角包括主 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比如 “我”虽是被“掌柜的”看不上的一 个小伙计,可在文中却也是距离掌柜的最近的 一个人了。所以我才可能轻易的就了解了酒店 “羼水”的内幕与其对待“短衣帮”和“长衫 主顾”的不同,很真实并客观地给读者展示出 一个惟利是图的奸商的嘴脸。
而这样的内容如果让“短衣帮”或者“长衫 主顾”来叙述,从他们的角度一定是片面的带 有感情色彩的,这时只有让这个同任何人没有 利害关系的“小伙计”来说才会让人觉得真 实,可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