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他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画得栩栩如生。

可是,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身边加上了几只腿。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看到了这幅画,他笑着说,“画蛇添足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要有度,过犹不及,不要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一个人住在杞国,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

杞国的人都觉得他很可笑,因为天空那么高,怎么会塌下来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想得太多,反而让自己变得焦虑不安。

3. 狐假虎威。

有一只狐狸,它总是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小动物。

有一天,一只小兔子发现了狐狸的真面目,它告诉其他动物,于是狐狸再也无法欺骗它们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狐假虎威,但最终都会被揭穿。

4. 鹬蚌相争。

有一天,一只蚌和一只鹬在海滩上争吵起来,争夺一条鱼。

最后,一只老鹬飞走了,一只蚌也收回了壳。

这时,一只捕鱼的渔夫走了过来,他看到了这里,于是把蚌捞了起来,把它做成了一顿美味的鲜鱼大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 唇亡齿寒。

有一只狼和一只狐狸,它们经常一起狩猎。

有一天,狐狸不小心被陷阱夹住了腿,狼便离开了它。

可是,后来狼自己也被陷阱夹住了腿,它呼救了好几天,但没有人来救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唇亡齿寒,人们应该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6. 刻舟求剑。

有一个人在划船的时候,不小心把刀掉进了江水里。

他急忙拿出一把刀在船上刻了一个标记,然后再次划船,找到了标记处,却找不到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刻舟求剑,不懂得变通的人往往会陷入无谓的困境。

7. 杀鸡取卵。

有一个农夫养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他每天都能得到一枚金蛋。

可是,农夫却贪心地想要一次拿到更多的金蛋,于是他杀了鸡,结果却失去了每天得到的金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杀鸡取卵,贪得无厌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8. 塞翁失马。

有一个老人,他的马跑掉了,邻居都觉得他很倒霉。

可是几天后,马却带着一群野马回来了,老人反而得到了更多的马。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
1. 画蛇添足:指已经完美无缺了,却仍然加上不必要的东西。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了一个人比赛画蛇,他本来已经画得很好了,但却因为多此一举地给蛇画上了脚,最终输了比赛。

2. 自相矛盾:指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他夸赞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夸赞自己的盾坚不可摧,但当别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却无法回答。

3. 刻舟求剑:指做事死板、拘泥于常规,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了一个人乘船时,剑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他却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的。

4.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真才实学的人群中以次充好。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述了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但却混在其中假装吹奏,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才因为无法再继续混下去而逃走。

这些寓言故事成语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向人们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

古代成语故事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巧借短小精悍而又耐人寻思寻味的寓言故事,给那些人生经历不甚丰富,特别是懵懂的小学生们以某种启发,可谓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关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作者为你整理了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大全篇,期望对你们有用!1、明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查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奇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可以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觉她的胆个性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常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觉谁的胆个性大,谁的心脏跳得个性,就杀掉谁。

之后,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平。

2、约法三章秦末,沛公(即刘邦)第一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奢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格刻薄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此刻,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偷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此刻,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照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3、孺子可教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老老人。

只见老人成心把鞋扔下桥底,渐渐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 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

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留意帮老人穿鞋。

成语 有寓言故事

成语 有寓言故事

成语有寓言故事成语有寓言故事1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

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象父亲。

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

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假如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

开始,赵军连连失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队伍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

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

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队伍。

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

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

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

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

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

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

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

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

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

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

成语寓言故事

成语寓言故事

成语寓言故事成语寓言故事(15篇)成语寓言故事1【一笔勾销的故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

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

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

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富弼等一起,进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减冗官。

范仲淹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

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

空出的职务,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担心地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

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流涕了!”范仲淹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伤好得多吧。

”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都罢免了。

但是,由于新政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

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后来,“一笔勾销”演变为成语,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成语寓言故事2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成章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呕心沥血才高八斗,伯乐相马,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

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1.守株待兔:源自《韩非子·五蠹》。

讲述的是宋国有个人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活,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农田荒芜,却再也没等到兔子。

寓意不努力而想侥幸获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剑落下的位置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因为船已经移动,所以找不到剑。

这个故事比喻不懂得事物已发生变化,仍拘泥于旧观念、老办法处理问题。

3.亡羊补牢: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缺口,防止其他羊再丢失。

寓意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说的是众人分酒,决定每人画一条蛇,先画完者喝酒。

有个人率先完成,看到别人还未画完,便给自己的蛇画上了脚,结果蛇反而不像,酒也被后来画完蛇的人拿走。

寓意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狐假虎威:来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比喻仗势欺人或借别人的权势吓唬、欺骗他人。

6.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井底的青蛙以为井口的世界就是全部,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述农民急切盼望稻谷快点长大,用手把稻苗一根根拔高,结果稻苗全都枯死了。

以此告诫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8.对牛弹琴:源自《牟子理惑论》。

指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弹奏美妙的曲子,比喻说话、做事情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

9.卧薪尝胆:记载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描述越王勾践为雪耻国辱,在床铺草堆以示艰苦生活,并常含苦胆警示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现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0.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11.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

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

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成语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成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读物。

成语寓言故事融合了成语和寓言两种文学形式,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成语寓言故事吧。

1. 《斩草除根》。

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令要消灭野兽,于是一位勇敢的猎人前去执行。

猎人在森林中发现了一只猛兽,他毫不犹豫地将其射杀。

但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发现了一颗种子。

他意识到,如果不将这颗种子连根拔除,野兽就会再次滋生。

于是,他毅然决定斩草除根,将种子连根拔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彻底,不能留下后患。

2. 《杀鸡取卵》。

故事中有一个农夫,他每天都能收获一颗金蛋,但他贪心地想要一次性得到更多的金蛋,于是决定杀掉鸡取出所有的金蛋。

结果,他发现金蛋并没有增加,反而失去了每天的稳定收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贪心而失去眼前的利益。

3. 《画蛇添足》。

故事中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但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又在蛇的腹部添上了腿。

结果,这只蛇变得奇怪而丑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否则会适得其反。

4. 《狐假虎威》。

故事中有一只狐狸,它利用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让它们听从自己的命令。

但最终,它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并受到了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倚势欺人,否则会遭到报应。

5. 《井底之蛙》。

故事中有一只蛙生活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后来,它听到了外面的蛙叫声,便自以为是最了解世界的。

但当它爬出井口,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湖泊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放眼世界,不要自以为是。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成语寓言故事,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汲取智慧,提升修养。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篇 1(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10个寓言故事成语

10个寓言故事成语

10个寓言故事成语有关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成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10个,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

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

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

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

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

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

他哭着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

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我们再看一看琐(王吉)吧!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

琐(王吉)饥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

螃蟹回来以后,琐(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

这是又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听说过蟨(jue)鼠没有。

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

可是卭(qiong)卭岠(ju)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

平时卭卭岠虚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难,卭卭岠虚则背着蟨鼠逃跑。

它们也是互相依赖的。

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

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

两个鸟头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

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

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

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

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

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不可分离。

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

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种普遍流传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向人们传达着道德、品行和处世的智慧。

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四字成语更是经常被运用,它们简洁精辟,言简意赅,成为了故事中的点睛之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寓言故事中的四字成语大全吧。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画了一条蛇,他觉得画得不够真实,便在蛇的腹部加上了几条腿。

结果,这只蛇就变得奇怪而丑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反而会弄巧成拙。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日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每天都过得惶惶不安。

后来,他的担心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为了安抚他,便说,“我会用四根木柱支撑起天空,你就不用再担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总是杞人忧天,无端担心,其实是毫无必要的。

3. 杯弓蛇影。

有个人在夜晚看到了一条蛇的影子,吓得立刻丢掉了手中的弓箭和酒杯,以为是真的蛇。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错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要被自己的错觉所迷惑。

4.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他怕别人听见钟声,便掩住自己的耳朵。

结果,他以为别人听不见,其实大家都知道了他偷了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做事只顾自己,却不知道别人早已看穿了他的行为。

5. 虎头蛇尾。

有个人在写字的时候,开始写得很有气势,但到了后来却写得毫无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6. 鸡犬升天。

传说有个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他觉得这两只动物都很忠诚,于是便给它们做了一对金鸡和玉狗。

结果,这两只动物都被吓得不敢吃不敢动,最后还是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分奢华反而会带来灾难。

7. 指鹿为马。

有个人在宫廷中做官,他故意颠倒黑白,说一只明明是马的驴是鹿,结果让人们误以为是真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故意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其实是在欺骗别人。

8.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只老虎,它便假装自己是老虎,吓得其他动物都不敢接近。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古代成语寓言故事50个如下: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成语解释: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成语解释: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成语解释: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成语解释: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中国古代优秀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优秀寓言故事四字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优秀寓⾔故事四字成语故事 寓⾔故事的结构简短,多⽤借喻⼿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将各种形象刻画得栩栩如⽣。

今天⼩编在这分享⼀些中国古代优秀寓⾔故事给⼤家,欢迎⼤家阅读! 中国古代优秀寓⾔故事篇⼀: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各国,都惧怕他的⼿下⼤将昭奚恤,⽽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问朝中⼤⾂,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位名叫江⼄的⼤⾂,便向他叙述了下⾯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洞中有⼀只⽼虎,因为肚⼦饿了,便跑到外⾯寻觅⾷物。

当他⾛到⼀⽚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跃⾝扑过去,毫不费⼒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不觉⼀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焰 和盛⽓凌⼈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半。

虽然如此,他⼼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的那⼀番说词已经有⼏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虎的⿐⼦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在我后⾯,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窜。

’⽼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模⼤样的在前⾯开路,⽽⽼虎则⼩⼼翼翼的在后⾯跟着。

他们⾛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动物正在那⼉争相觅⾷,但是当它们发现⾛在狐狸后 ⾯的⽼虎时,不禁⼤惊失⾊,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虎。

古代寓言故事成语精选【七篇】

古代寓言故事成语精选【七篇】

【导语】中国民间寓⾔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民⽆穷的智慧和⾼尚的道德光芒。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寓⾔故事成语精选【七篇】。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寓⾔故事成语精选⼀:【杀鸡取卵】 阿三家养了⼀只很健壮的母鸡。

它到处捉⾍⼦吃,把⾃⼰喂得饱饱的。

每天中午,这只母鸡都会准时下⼀个⼤个⼉的蛋。

阿三家母鸡下的蛋⼜⼤⼜好,远近闻名许多⼈都争着来买他家的鸡蛋。

他就⽤这些鸡蛋来换⼤⽶,够他全家吃,⽇⼦过得美滋滋的。

⼀天,阿三的妻⼦跟他嘀咕:“你说这鸡要是⼀天能下两个蛋多好啊,我们家的⼤⽶就会多出⼀倍呢。

”“可不是嘛,每天能下三个蛋,不,四个,五个……能下⼗个蛋才好呢。

”阿三说。

他的妻⼦说:“这母鸡每天都能下⼀个蛋,肚⼦⾥⼀定存了不少蛋吧。

”阿三点点头:“那当然!” 妻⼦⼜说:“它⼀天只下⼀个蛋,也太慢了吧。

不如我们⼀下⼦把鸡蛋全拿出来,就发,⼤财了。

” 阿三想了想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还是你聪明,我现在就把鸡蛋全取出来。

哈哈,咱们就能过上更好的⽇⼦了。

” 他说着就捉来母鸡,很快把母鸡的肚⼦打开了。

咦?母鸡肚⼦⾥都是⼀些没长成的⼩鸡蛋黄,有的还没芝⿇⼤呢。

阿三和妻⼦都傻了眼,后悔也来不及了。

再也,没有母鸡下蛋换⽶了,他们俩对着母鸡⼤哭起来。

没过⼏天,阿三家的⽶缸就见了底,他们只能回忆以前的美好⽇⼦了。

杀鸡取卵:⽐喻贪图眼前的好处⽽不顾长远利益。

古代寓⾔故事成语精选⼆:【杯⼸蛇影】 乐⼴有个亲密的客⼈,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

⼀次,乐⼴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回答说:"上次在您家⾥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

我端起杯⼦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中有⼀条蛇,⼼⾥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 乐⼴回忆,当时招待客⼈的河南郡郡府⼤厅的墙壁上挂着⼀张⼸,⼸上⽤漆画了⼀条彩⾊的蛇,客⼈杯中的蛇⼤约就是这张⼸的影⼦吧! 于是,他⼜在前次招待客⼈的地⽅重摆了酒,让客⼈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中国寓言故事成语篇1:黄粱一梦从前有个姓卢的读书人,整天都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

一次,他在去邯郸的旅店里,遇到了道士吕翁,就向吕翁诉说自己的贫困和苦恼。

吕翁给他一个枕头,叫他睡觉。

这时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黄粱(小米)饭。

读书人在枕头上睡着后,就做起了美梦,梦见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是一觉醒来,他看到一切依旧,连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煮熟。

刚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过是人家煮黄粱时自己做的一个梦罢了。

这个成语比喻虚幻的事或欲望破灭。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篇2:火中取栗讲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

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对猫说:都说猫是胆小鬼,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来。

小猫为了证实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

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这个成语出自法国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比喻替别人冒险吃苦,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篇3:机不可失唐朝初年,北方的东突厥出动骑兵,不断骚扰北部边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并威胁着国都长安的安全。

朝廷派大李靖率兵出击,打得东突厥军队仓皇退逃。

其首领颉利可汗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假装向唐太宗求和。

唐太宗同意了,并派使臣去抚慰东突厥军队。

这时李靖认为机不可失,可趁此良机一举消灭颉利可汗。

于是他亲自率一万骑兵奔袭东突厥兵营,打得毫无防备的敌军四处逃窜,并俘获了颉利可汗。

这个成语指机会不可错过。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篇4:鸡口牛后战国的时候,秦国想要统一整个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别的小国。

其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韩国,韩王很害怕秦国会来攻打他们,就想要把一块土地送给秦国,向秦国称臣,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个叫做苏秦的人去劝韩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苏秦到了韩国,就对韩王说:“大王,你们国家虽然小,但是资源丰富、武器也很精良,还有那么多的勇士,为什么要送地给秦国,当秦国的附属国呢?”韩王犹豫地说:“秦国那么强大,我们送一块地给他,让他们高兴一下,就不会来打我们了啊!”苏秦摇着头说:“您现在送一块地给秦国,以后,他会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你送不出来的时候,秦国一样会来打你们的!”韩王:“可是…”苏秦:“别可是了,有句俗话说:『宁可做鸡口,不愿作牛后。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

中国寓言故事成语1.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

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寓言故事的词语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词语四字成语

寓言故事的词语四字成语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它们以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盘点一些著名的四字成语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文化魅力。

1.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

讲述了一个楚国人画了一条蛇,为了让自己的画作更显眼,他给蛇添上了脚。

然而,这却使画面失去了蛇的灵动与神韵,成为了一幅失败的作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可画蛇添足,过分修饰反而会失去本真。

2.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讲述了一个农夫在田里劳作时,偶然捉到一只兔子。

于是,他放弃了耕种,整天守在树下等待下一只兔子。

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否则将一事无成。

3.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

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然而,最后它的伪装被揭穿,露出了真实面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助他人的威势欺压他人是不道德的,最终会被揭穿。

4.破釜沉舟这个故事出自《史记》。

讲述了一位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釜沉舟,让士兵们明白已无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

5.井底之蛙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讲述了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却以为整个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将如同井底之蛙,无法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6.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出自《淮南子》。

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塞翁失马后并不悲观失望,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事情的发展。

结果塞翁失掉的马带回了一匹好马,他的儿子因此得以参军并立下战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往往充满了变数与不确定性,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不如意。

7.画龙点睛这个故事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述了一位画家在画龙时,只给龙点上睛。

结果画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创作或表达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精选20篇)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精选20篇)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精选20篇)古代成语寓言故事篇1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古代成语寓言故事篇2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

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

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

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古代寓言成语故事(通用18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寓言成语故事(通用18篇),欢迎阅览。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篇1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

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

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篇2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成语寓言故事15篇

成语寓言故事15篇

成语寓言故事15篇成语寓言故事1羽毛未丰羽毛未丰,指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

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

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

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

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

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

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成语寓言故事2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成语寓言故事3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义鹊怜孤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

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

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

喜鹊妈妈每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

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

它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妈妈回来,失去妈妈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妈妈马上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伤心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伤心了,它们向喜鹊妈妈哭诉自己失去了妈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歧路亡羊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一
行车马,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

等车马过后,那人把羊唤拢,急忙赶
回家。

他认真清点以后发觉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立即召集全家老小,
并邀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羊。

杨子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咳,才
丢一只羊,为必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寻?”邻人说:“山野、田
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

”杨子觉得这话有理,没有再往下说。

他目送着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邻人带领大家先沿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
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

没过多久,他带去的人被分派完毕,剩下那邻
人只身走大路。

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

他站在岔路口左
右为难。

焦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

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又有岔路。

那邻人无可奈何。

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只好往回走。

沿途碰到
其他的寻羊人也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正在家吃晚饭的杨子忽听见外面有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寻羊的
人回来了。

他走出门去问那邻人:“寻到羊了吗?”邻人答道:“跑丢了。

”杨子说:“你带了这么多的人去寻,怎么还寻不到呢?”邻人说:“我知道大路边有岔路,所以寻羊时多带了几个人。

可是没想到岔路
上还有岔路。

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

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

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

杨子的门
徒都觉得有点惊奇,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
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毕竟是为什么呢?”杨子说:“我
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

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探求真理也与这些歧路亡羊一样,假如迷失了方向,也会无功而返啊。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曲高和寡
战国末年,楚国的顷襄王经常听到有人说宋玉的坏话,于是就把宋玉召来,当面问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为不够检点的地方吧?不然,为什么各个阶层都有人对你不满呢?”
聪明的宋玉一听这话,知道大事不好,灾难就要临头了,抓紧伏在地上,诚惶诚恐地说:“是的,大王说的也许都是事实。

但我还是请大王能够宽恕我的罪过,容我把话说完。


顷襄王答应了宋玉的请求,宋玉就讲了一个故事——
在先王的时代,有位唱歌家来到楚国的郢(ying)都,当他开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时,有几千人聚在一起随声和唱;接下来他唱起了民谣《阳阿(e)》和《薤(xie)露》,这时能跟着和唱的还有几百人;最后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阳春》和《白雪》,这时还能跟着哼哼的就只剩几十人了;而当这位唱歌家将五音的美妙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了一种悠扬婉转、令人陶醉的意境时,仍能欣赏和跟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

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它说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奥,能跟随和唱的人就会越少。

故事讲完之后,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顷襄王的神情,只见他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宋玉心里有底了,于是更是放开胆子,高谈阔论起来——
所以呀,在鸟类中有凤凰,在鱼类中有大鲲。

凤凰振翅高飞,可达九千里云天,那些在篱笆间跳跃的小鷃,又哪里能像凤凰一样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鲲清晨从昆仑山足动身,中午来到渤海湾的碣石处晒太
阳,傍晚又到孟诸湖去歇息,那些只会在小水塘里打滚的小鲵(ni),
又怎么能像大鲲这样探测江阔海深呢!其实,岂止是在鸟类中有凤凰,
鱼类中有大鲲,人类中不也有一些特别的人物吗?他们美好的思想和行
为都超出于一般民众之上,那些凡夫俗子们,又怎么可能理解我的所
作所为呢?
宋玉的这番辩解,终于使顷襄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并因此而避
免了一时的祸患。

但是,宋玉这种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赏、
脱离民众的言行,却是不足为训的。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
赵都邯郸。

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假如有一个
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当然不信。

”庞恭又问:“假如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

”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假如有三个
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
“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
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

具体地说,某一次毕竟是人怕
虎还是虎怕人,要依据力量对比来论。

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
闯入闹市之中的。

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
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
多不喜爱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
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常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

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
魏王再也不同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

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