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特色专题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解析版)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试卷附解析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2.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C.绕着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所受合外力为0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无论速度大还是小,其受到的外力必然为平衡力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的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B.图乙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图丙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D.图丁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5.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磁针,静止时它们的磁极是:()A.甲右端为S极; B.乙左端为N极;C.丙右端为S极; D.丁右端为N极.6.有三个定值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它们的电阻值之比R1R2R3=135,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I3为()A.135 B.1553 C.531 D.53157.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近视眼眼睛片8.如图3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成—缩小实像,然后只将蜡烛向透镜逐渐移近,那么()A.光屏上出现等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D.透过凸透镜可能会看到放大的像9.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功,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是 ........ (C)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10.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二、多选题11.下列关于使用刻度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记录结果时,要写上数值和单位D.测量时,只要按操作规则认真测量就不会产生误差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金属棒,通过金属导轨连接到电路中,闭合开关后,金属棒没有运动(仪器、电路都完好),要想使金属棒运动起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蹄形磁体的N、S极对调B.换用磁性强一些的蹄形磁体C.换用能提供较大电流的直流电源D.使用轻质金属棒,减小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三、填空题13.(1)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初高中物理衔接能力测试(2020)_1
2020年仁寿一中南校区初高中物理衔接能力测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个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1.电流有三大效应,下列用电器工作时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A .电风扇B.电冰箱C.电饭锅D.洗衣机2.2018 年5 月21 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
则火箭点火加速升空过程中,中继卫星A.机械能增大B.动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D.只受到重力3.下列因素中,对导体电阻大小有决定作用的是(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A.导体是否接入电路B.导体两端的电压C.通过导体的电流D.导体的长度4.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5.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
倒立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
则A.P2=P1F2=F1 B.P2>P1F2>F1C.P2<P1 F2>F1D.P2>P1 F2<F16.如图所示,已画出了通电螺旋管外侧的两条磁感线的方向,则可知电源的正极和小磁针的北极分别在A.左侧右侧B.右侧右侧C.左侧左侧D.右侧左侧7.如图所示,灯A标有“12V 6W”,灯B标有“6V 6W”,两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要保证每个灯泡的实际电压不超过它的额定电压(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则U的最大值为A.15V B.18V C.9V D.16V8.已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用公式F=k·△L表示,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一常数)。
现有两个轻弹簧L1和L2,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3k2,现按如图所示方式用它们吊起滑轮和重物,滑轮的重力为G,重物的重力为2G,则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L1:△L2为A.1:1 B.3:2C.5:6 D.15:21L2L2G U9.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到玻璃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是A B C D10.用通以同样电流的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均为2kg 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 水=4.2×103J/(kg •℃),据此判断甲物质5min 吸收的热量为A .5.04×105JB .0.84×105JC .1.26×105JD .2.52×105J11.某研究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2024中考复习物理特色专题:内能、热量和温度
物理特色专题:内能、热量和温度一、选择题1.把一铁块放在火炉上加热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A.铁块的体积B.铁块的密度C.铁块的内能D.铁块的比热容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把温度传给低温物体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有的热量就越多D.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也可能不是0℃B.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大,内能会增加5.下列有关内能、温度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物体内能增大,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②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③0℃的水凝固成0℃的冰,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④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热量增多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6.下列有关古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B.“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C.“蜡炬成灰泪始干”,“烛泪”是非晶体的熔化形成的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7.0℃的冰和0℃的水相比()A.冰比水冷,相混合时,水传热给冰B.冰比水冷,相混合时,水吸热,冰放热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相混合时不发生热传递D.两者含有热量相同8.重阳节前夕,学校倡议同学们用热水为奶奶洗一次脚。
关于热水洗脚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脚的内能B.泡在热水中的脚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洗脚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比热容变小D.洗脚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9.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能越大的物体温度越高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燃料的热值越大,内燃机的效率就越高D.某种燃料的热值大小与是否充分燃烧无关10.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先后用同一个电源完成实验。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
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
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
【例题1】(2019山东菏泽)人类探索大空的奥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垃圾,为探究太空垃圾对飞行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代替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代替飞行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好多倍且表面光滑的圆形大坑,如图所示,请你解释铝板上光滑圆形大坑的形成原因。
(物体的动能E K =21mv 2)。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利用E K =21mv 2求出动能的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即可。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由以上计算可知,质量约为1g的塑料圆柱体以6700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了巨大的内能,所以铝板上会形成光滑圆形大坑。
【例题2】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的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为T=2π (g=9.8Nkg).(1)请你根据T=2π ,推测,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的质量m是否有关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2)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验证你的推测的实验步骤(若有需要,可补充器材).【答案】(1)无关(2)①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相同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同的螺母;②把螺母系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一端,用刻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③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1;④换用其它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面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2;⑤比较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衔接点03 速度-2020年初高中衔接物理(解析版)
衔接点0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ΔxΔt,其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1.如图所示,是有关市区某段道路指示牌中数字“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此路段时平均速度限定在40m/s 及以下B .过此路段时瞬时速度限定在40m/s 及以下C .过此路段时平均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D .过此路段时瞬时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 【答案】D【解析】在我国各路牌中限速路牌中的数字是以km/h 为计数的单位的,所以某段道路指示牌数字“40”对应的单位是km/h ;同时限速指示是对应路段的最高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故选D 。
2.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
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 A .速度、位移 B .速度、路程 C .速率、位移 D .速率、路程【解析】行驶200公里指的是经过的路程的大小,时速为110公里是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则物体在1s内一定运动了B.物体在某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这内的位移一定是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内的位移一定是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答案】B【解析】ACD、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则物体在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所以位移不一定是,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在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所以位移也不一定是,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定,故ACD错误;B、物体在某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由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内的位移一定是,选项B正确.4.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A.是平均速度, 是位移B.是平均速度, 是路程C.是瞬时速度, 是位移D.是瞬时速度, 是路程【答案】D【解析】80 km/h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两地在道路的路径长度,为路程。
2020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物理联考试题附解析
2020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物理联考试题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运动速度;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在水泥路面的道路施工中,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大约每隔8m水泥中插入一根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
然后再趁水泥还未完全固化时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道道的横线(如图所示)。
对下述做法的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A.用带有齿的轮在铺设好的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为了使路面更加美观B.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节约铺设路面的水泥材料C.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防让由于热膨胀导致路面损坏D.用长木条将水泥路面割断成一块一块的,是为了增大路面的摩擦3.如图所示,闭合电健,两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动,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电流表坏了或未接好B.从a经过L1到b的电路中有断路C.L2灯丝烧断灯座未接通D.电流表和L1、L2都坏了4.如图所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同种金属棒AB和BC连在一起,如果在AC两端加上一定电压U,则................................................................................................................. ()A.通过AB和BC的电流相等,且U AB=U BCB.通过AB和BC的电流相等,且U AB>U BCC.通过AB和BC的电流不相等,且U AB<U BCD.通过AB和BC的电流不相等,且U AB=U BC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5Ω,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
2020年暑假初高中衔接物理讲义(附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39 页 2020年暑假初高中衔接物理讲义一、力学针对训练1.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 =s 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量,如: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变化量的比值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时间的变化量用Δt 表示,它等于前后时间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 表示,国际单位是m/s 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第1题图(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 0=2 m/s ,经过5 s 后它的速度变为v t =6 m/s ,则这个物体在5 s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________m/s.(2)若(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秒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2.(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________.(4)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s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 0到v t ,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 s .用v 0、t 、a 写出s 的表达式,s =________________.2. 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通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 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为s =v 0t +12at 2,其中v 0表示物体的初始速度,a 称为加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a =v t -v 0t.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 0=72 km/h ,通过2.4 s 到达收费站,此时的速度为v 1=28.8 km/h ,然后立即以a =4 m/s 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
2024–2025学年初升高物理知识衔接(全国)衔接点12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衔接点12追及相遇问题课程标准初中会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同向或相向运动时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高中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异同点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初中物理对追及相遇问题主要涉及到的运动形式是匀速直线运动,与之有关的过程和计算都比较简单。
而高中物理所研究的运动形式多以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和计算都比较复杂,同时对于追及相遇过程中的相遇条件和关系也有非常清晰的要求。
同一条直线上,出发点不同的两匀速直线运动的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列方程求解。
1.追及相遇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一前一后运动,速度不同时它们之间可能出现距离最大、距离最小或者碰撞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相遇问题。
2.情景分析法解题思路2.图像分析法的解题思路图像分析法是指将两个物体的运动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中,然后根据图像分析求解相关问题。
(1)若用位移图像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
(2)若用速度图像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注意]x t 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而v t 图像的交点只表示两物体此时速度相等。
3.函数判断法的解题技巧设两物体在t 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 的方程x A=x B +x 0(1)若Δ>0有两解,说明两物体相遇两次;(2)若Δ=0有一解,说明两物体相遇一次;(3)若Δ<0无解,说明两物体不能相遇。
如图所示,直线MN 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 、B 两处,A 、B 间的距离为125m ,现甲、乙两车同时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甲车的加速度a 1=5.0m/s 2,乙车的加速度a 2=2.5m/s 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 处的距离。
答案:250m提示:设两辆车从出发后经时间t 相遇,则有22121122AB a t x a t -=解得10s t =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 处的距离为211250m2s a t ==【例1】平直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前方12m 处有一辆大客车正以36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小汽车从静止出发以24m/s 的加速度追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经5s 追上客车B .追上前,汽车与客车相距最远距离为24.5mC .汽车经6s 追上客车D .追上前,汽车与客车相距最远距离为12.5m 【答案】BC【详解】AC .当汽车追上客车时2012at x vt =+即21412102t t ⨯=+解得t =6s故A 错误,C 正确;BD .当两车距离最远时速度相等,则1at v=解得t 1=2.5s此时两者最远距离为2201111(1210 2.54 2.5)m=24.5m22x x vt at ∆=+-=+⨯-⨯⨯故B 正确,D 错误。
2020年初升高物理衔接(全国通用)09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
衔接09:自由落体运动目录一、自由落体运动 (01)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03)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05)四、竖直上抛运动 (06)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07)精选练习A组基础练 (08)B组提高练 (10)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1)运动特点: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
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4.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
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5.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6.【特别提醒】物体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但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上所受重力一般不同,所以下落时的加速度一般不同。
小试牛刀: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条件下,将铁片与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铁片比羽毛先落地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运动时,不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答案】C【解析】A、真空环境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铁片与羽毛都只受重力而静止释放而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故同时下落同时落地;故A错误.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以与速度方向相同、相反、或不共线;故B错误.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各部分运动不同,不可以将乒乓球看作质点;故C正确.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故D错误.故选C.例2: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树叶,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的阻力对其运动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解析】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021年初中物理初高中知识衔接题专题有答案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1.位移是为了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可以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其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
如图所示,某同学从O点出发,向北走了40 m,再向东走了30 m,则该同学的位移大小为50 m。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D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在某个时间段的速度为8.7 m/sB.列车经过提速后,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速度达到了150 km/hC.由于堵车,车在隧道内的速度仅为1.2 m/s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3.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在运动过程中,A物体比B物体运动快B.t=t1时,A、B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大于零C.在0~t1时间内,A、B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同D.t=t1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4.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斜率比B大,所以A物体比B物体运动快,A项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加速度都等于0,B项错误;在0~t1时间内,A物体通过的位移比B物体通过的位移大,由v=s可知,A物体的速度比B物体的速度大,C、D项错误。
t4.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B)A.甲船25 km,乙船35 kmB.甲船30 km,乙船30 kmC.甲船35 km,乙船30 kmD.无法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 km/h,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 km/h-5 km/h=25 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速度v木桶=v水=5 km/h,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1 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v甲实t=25 km/h×1 h=25 km,s乙船根据v=st=v乙实t=35 km/h×1 h=35 km,s木桶=v木桶t=5 km/h×1 h=5 km,1 h后甲、乙两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s甲船+s木桶=25 km+5 km=30 km,s'乙船=s乙船-s木桶=35 km-5 km=30 km。
2024年新高一物理初升高衔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含答案解析
第18讲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已知物体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已知物体运动确定受力;2.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首先对研究对象受力分和运动情况分析,然后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二者联系起来;■知识点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识点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规律求出物体的,结合受力分析,再根据求出力。
【参考答案】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答案】(1)28.9m;(2)2.1m。
【答案】650N,方向垂直于山坡向下;教材习题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
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考向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例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加速运动。
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FM B .F cos αMC.F cos α-μMgMD .F cos α-μ(Mg -F sin α)M【巩固1】如图所示,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面成θ=37°角,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 =10N ,刷子的质量为m =0.5kg ,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天花板长为L =4m ,sin37°=0.6,cos37°=0.8,g 取10m/s 2。
试求:(1)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大小;(2)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由静止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考向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例2】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4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0~2s内的位移为6m;质量为2.5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0~3s 内的位移为9m。
专题四 专题综合练习-2020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一、选择题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A. 速率B. 速度C. 加速度D. 加速度的大小【答案】 B【解析】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而速率可以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可以是不变的,例如平抛运动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一定是改变的.而受到的合力可以不变,如平抛运动.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平抛一物体,当抛出3s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o角,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初速度为20m/sB. 落地速度为30m/sC. 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45mD. 水平射程为40m【答案】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掌握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学公式。
3、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B. 运动快慢可用线速度描述,也可用角速度描述C.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匀速运动,因为其速率保持不变D.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不可能为0【答案】 C点睛: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其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均是变化的。
4、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C. 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D. 路程为1.75πR、位移的大小为【答案】 C【解析】人经过了1.75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1.75×2πR=3.5πR;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所以位移的大小为2R.故选C.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由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如图,某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离地高度为h的平台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试题(含答案)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试题(含答案)1.某块砖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则该块砖:( )A. 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B. 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C. 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D. 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 2.航天员在飞船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 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3.甲 、乙 、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所在的飞机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B. 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C. 甲相对于丙在匀速下降 D. 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上升 4. 如图1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 1=8N和F 2=3N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将 F 1撤去,物体所受合力为:( )A. 2NB. 8NC. 3ND. 05.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左向右移动时,三只电表的变化情况是:( )A. V 1增大、V 2减小、A 增大B. V 1减小、V 2增大、A 减小C. V 1不变、V 2增大、A 不变D. V 1不变、V 2减小、A 不变6.如图3所示的电路较为复杂,但采用合理的估算,就可以计算电流表A 与毫安表mA的示数分别为:( ) A. 0.13 、 30 B. 0.11 、10 C. 0.33 、 30 D. 0.31 、107. 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 ,测得U 甲:U 乙=1:3; 断开开关S ,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流表,此时I 甲:I 乙是:( ) A. 3:1 B. 1:3 C. 1:1 D.二、计算题(共31分)8.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受光面积1 .4m 2 ,内装80kg 水,太阳每分钟 辐射到1m 2面积上的热量是8×104J,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收,问:20℃的水晒3h 后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图2 图3图79.水平人行道上的路灯离地5.25m 高,身高1.75m 的人从路灯正下方匀速通过,若他头部在路面上的影子向前移动的速度为1.5m/s ,求此人走路的速度1O .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R 1=40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且保持不变。
物理初升高衔接试题(2020年整理).pdf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 2 米/秒 2,它意味着( B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2 米/秒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 2 米/秒
D.第 3 秒末的速度等于第 4 秒初的速度
7、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 t 时刻,
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B)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8、若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则该运动一定
不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减小的运动
A.只受重力作用
B.既受重力作用又受抛力作用
C.只是由于惯性作用无其它外力
D.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惯力作用
18. 某同学站在台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力是平衡力(A ),哪一对是相互作
用力( B )。
A. 人的重力与台秤对人的支持力 B. 人对台秤的压力和台秤对人的支持力
C. 人的重力和人对台秤的压力 D. 台秤的重力与人对台秤的压力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B.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 力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
20.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
么它将做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
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
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
【例题1】(2019山东菏泽)人类探索大空的奥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垃圾,为探究太空垃圾对飞行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代替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代替飞行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好多倍且表面光滑的圆形大坑,如图所示,请你解释铝板上光滑圆形大坑的形成原因。
(物体的动能E K =21mv 2)。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利用E K =21mv 2求出动能的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即可。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由以上计算可知,质量约为1g的塑料圆柱体以6700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了巨大的内能,所以铝板上会形成光滑圆形大坑。
【例题2】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的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为T=2π (g=9.8Nkg).(1)请你根据T=2π ,推测,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的质量m是否有关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2)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验证你的推测的实验步骤(若有需要,可补充器材).【答案】(1)无关(2)①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相同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同的螺母;②把螺母系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一端,用刻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③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1;④换用其它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面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2;⑤比较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解析】(1)根据公式T=2π可知,其中π和g都是常量,因此螺母摆动的时间只与摆长有关;由于其中没有螺母的质量m,因此螺母摆动的时间与螺母的质量无关;(2)要探究螺母摆动的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螺母的质量控制摆长相等,步骤如下:①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相同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同的螺母;②把螺母系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一端,用刻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③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1;④换用其它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面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2;⑤比较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
【例题3】(2019贵州贵阳)体育课上,小明在同一位置用相同的力多次将足球踢出,发现足球斜向上飞出的角度越大,球运动得越高,但并不能运动得越远,这是什么原因呢?小明向老师请教,老师说:这是常见的一种抛体运动,将足球以一定的速度向斜上方踢出,足球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
足球起始运动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叫做抛射角,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射程,射程与抛出速度和抛射角的大小有关。
若不计空气阻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足球的质量是0.4kg ,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取g = 10N/kg)(2)若足球从地面踢出时具有的动能是120J ,踢出后能达至的最大高度是5m ,足球在最高点时具有的动能是多少?(3)若足球的射程x 与抛出速度v 、抛射角θ之间满足公式x =gcoc v θθsin 22,当足球以20m/s 的速度且与水平方向成45o 角踢出,足球的射程是多少?(取g=10N/kg)(4)足球以30o 抛射角踢出,其动能E k 随水平位置S 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若该球在同一位置以60o 抛射角且与前次大小相同的速度踢出,请你在答题卡的同一坐标中画出此次足球的动能随水平位置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
【答案】(1)它受到的重力是4N ;(2)若足球从地面踢出时具有的动能是120J ,踢出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5m ,足球在最高点时具有的动能是100J ;(3)当足球以20m/s 的速度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踢出,足球的射程是40m ; (4)此次足球的动能随水平位置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如上所示。
【解析】(1)足球的质量是0.4kg ,它受到的重力是: G=mg=0.4×10N/kg=4N :(2)若足球从地面踢出时具有的动能是120J ,踢出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5m ,足球在最高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mgh=4N×5m=20J ;则动能E K =120J-20J=100J ; (3)当足球以20m/s 的速度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踢出,足球的射程是:(4)根据数学知识,sin60°×cos60°=sin30°×cos30°,因两次速度大小相同,由X=,两种情况下射程相同,因足球斜向上飞出的角度越大,球运动得越高,故第二种情况下的高度越大,动能较小,据此画出此次足球的动能随水平位置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如下所示:1.证明:(1)透镜成像公式f1v 1u 1=+ (2)共轭法求焦距公式:f=(L 2-d 2)/4L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1)如图所示,物距BO=u,像距BˊO=v, 焦距FO=Fˊ0=f,ΔABO ∽ΔA′B′O ,得: AB/ A′B′=u/v …………(a) ΔCFO ∽ΔA′B′FCO/A′B′=FO/B′F, 即AB / A′B′=f/(v -f) …………(b) 解上述两式:fv+fu=uv 两边同除以ufv,得:f1v 1u 1=+ (2)如图所示,由透镜成像公式:f 1v 1u 111=+ f1v 1u 122=+ 且v 1=L-u 1, v 2=L-u 2, u 2=u 1+d, 解此三式可得: u 1=(L-d)/2, v 1=(L+d)/2将此两式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可得: f=(L 2-d 2)/4L .2.证明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原来的速度为v 1,动能为mv 12/2, 在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 ,速度为v 2,动能增加到mv 22/2, 设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外力F 做的功W=Fs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由运动学公式v22-v12=2as,得:s= (v22-v12)/2a,所以Fs=ma(v22-v12)/2a= m v22/2- m v12/2或W=E K2- E K1上述结论由假定物体受一个力推导出来的,如果不只受一个力而是几个力,总功就是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3.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如图所示,取地为零势能点,设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在位置1时速度为v1,高度为h1,在位置2时速度为v2,高度为h2,由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v22-v12=2g(h1-h2)v12+2gh1= v22+2gh2 ,mv12/2+mgh1=m v22/2+mgh2即,E1=E2所以机械能守恒.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可以有以下两种测量方法,分别叫内接法和外接法。
如图所示,分别为实验电路的一部分。
电流表与电压表都有电阻,它们的电阻叫内阻,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约为R A=0.05Ω,所以在电学实验中,它的内阻常常忽略不计;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约为R V=10kΩ,连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很小,所以在电学实验中通过它的电流常常忽略不计。
但在实际测量中这些忽略不计的物理量却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博涵同学带领创新实验小组,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购买了两个定值电阻并向物理老师借来所需器材进行了测量,两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5Ω,R2=20kΩ,小组同学们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了合作探究,分别测出了两个电阻的阻值。
若你也做为博涵创新实验小组的一员,在测量R1=5Ω的阻值时,请你回答:(1)此实验中你们选择的恰当方法是(选填字母)A.内接法B.外接法(2)用你们选择的方法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3)请根据欧姆定律解释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答案】(1)B;(2)偏小;(3)若采用外接法,电压表测的电压是准确的,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的示数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的真实电流和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故电流表示数比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偏大,由定律定律,R=,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
【解析】本题考查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的运用。
要明确电学实验中,当满足待测电阻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时,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当电流表内阻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时,电流表应用内接法。
体现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1)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约为R A=0.05Ω;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约为R V=10kΩ,在测量R1=5Ω的阻值时,若采用内接法,如上左图,电流表测的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准确的,定值电阻为电流表内阻的=100倍,由分压原理,电流表分去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U V,﹣﹣﹣①若采用外接法,电压表测的电压是准确的,定值电阻是电压表内阻的=5×10﹣4倍,根据分流原理,设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由分流原理,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②比较①②得,采用外接法对测量的影响较小,选B;(2)(3)若采用外接法,电压表测的电压是准确的,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的示数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的真实电流和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故电流表示数比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偏大,由定律定律,R=,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
5.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关”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
他们从网上查到,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接近地面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是个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ρ,比热为c,球的体积为V=πr3.(注: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