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c628249ec3d5bbfc0a74a3.png)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毕业论文目录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 (1)1.1 中国古典园林 (1)1.1.1 商周时期 (1)1.1.2 秦汉时期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1.4 隋朝时期 (1)1.1.5 宋朝元朝时期 (2)1.1.6 明清时期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2.1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3)2.1.1 人工山水园 (3)2.1.2 天然山水园 (3)2.2 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 (3)2.2.1 皇家园林 (3)2.2.2 私家园林 (3)2.2.3 寺观园林 (3)2.3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4)2.3.1 北方类型 (4)2.3.2 江南类型 (4)2.3.3 岭南类型 (4)3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4)3.1 筑山 (4)3.2 理池 (5)3.3 植物 (5)3.4 建筑 (5)3.5 书画 (6)4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6)4.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6)4.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7)4.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7)4.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7)4.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7)4.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7)5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7)5.1 厅 (7)5.2 堂 (8)5.3 楼 (8)5.4 阁 (8)5.5 榭 (8)5.6 舫 (8)5.7 廊 (8)5.8 亭 (8)5.9 塔 (9)5.10 桥 (9)5.11 墙 (9)6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9)6.1 抑景 (9)6.2 添景 (9)6.3 夹景 (9)6.4 对景 (10)6.5 框景 (10)6.6 漏景 (10)6.7 借景 (10)7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10)7.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0)7.2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0)7.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1)7.4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1)总结 (11)参考资料 (11)致谢 (12)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及发展1.1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941d3fa32d7375a41780ba.png)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6fda0ab52acfc789ebc9b6.png)
谈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叠石,理水,莳木,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韵致。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风格独特的外在景观,而且渗透着依托古代人文背景的内在精神,是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璀璨艺术珍珠,其中的多座园林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们拥有的极佳的教学素材,而在现实的对中小学生的中国古典赏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此部分的相关知识涉猎也较少,更缺乏系统性,对这一艺术珍品的赏析教育上存在缺口。
一、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中国古典园林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深深地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如在明清时期,许多画家就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形成了别具意蕴的中国古典园林。
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理想境界隐射着那个时代背景中侵润社会的儒道文化,其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和“出世”、“隐逸”的道家思想付诸现实的尽致表现。
因此,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会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社会风气。
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其中的建筑,还是花木湖石都有着特别的讲究,其中所渗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常常远高于表象。
如其中常见的亭,其型式丰富,造型多变,其有供人停伫小憩和提供观景平台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作为园中一景,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亭的命名也是很有韵味的,如沧浪亭,命名人的文学造诣和其追求也能有所领略。
这些不仅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更使之与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亲密地接触。
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相关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知识,丰富其视野,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提供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精神追求的途径,更加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通过这种古典气息的熏陶,帮助启迪智慧,同时通过与其他所学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理解吸收,丰富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cc164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5.png)
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论文论中国旅游文化之古典园林外国语学院宋钰11301084中国古典园林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因为其独有的魅力,厚重的文化内涵,奇特的布局设计,多种艺术的安排融合,在众多的文物中脱颖而出,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我们对于园林的观赏及研究,对于这些问题,也有其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对策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价值中国古典园林,起于商周,经过秦汉,走过唐宋明清,经过一个漫长悠久的岁月,走过上百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可以映入我们眼帘的,无一不能给我们穿越时空的错觉,享受到天人合一的舒适与畅快。
小桥,流水,人家,亭台,阁楼,淡雅,美丽的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一个个古石错落,曲径通幽的园林,不仅时刻展现其独特的文化气息,还为城市的浮躁焦虑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园林往往能以它鲜明生动的物质形态具体,形象的传达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或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它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
以景寓情、感物咏怀,不只是诗、画的审美追求,也是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明确并最终确立的创造宗旨。
人们生活在这里,也享受于这里,它既能满足功能需要,供人居住、读书、接待宾客、宴饮亲朋,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怡情悦性、消遣精神、标榜风雅、超世独立的心理活动空间,是精神逍遥的理想天地。
其一山,一石,都经过精心设计,摆放顺序,地理位置都经过精心测量。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独有的魅力。
二.古典园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中国古代园林实物保存较少,现存遗迹的原真性较差。
由于时代久远,天气环境,人为破坏等一系列的原因,使我国古典园林现存完整实物远较一般想象的为少。
以内中大家最习惯见到的私家园林来说,全国总数可能不及200处。
其具有典型性者,多集中在苏南,浙北及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一带。
而以规制鸿奢称誉海内外的皇家苑囿,更是屈指可数。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4f1fd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9.png)
中国园林美学论⽂ 中国园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她历史悠久,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体系,独领风骚,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地位。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园林美学论⽂,供⼤家参考。
中国园林美学论⽂篇⼀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美学论⽂摘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化宝库中的⼀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与⼭⽔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
中国古典园林以⾃然⼭⽔为主题思想,以花⽊、⽔⽯、建筑等为物质⼿段,强调⼈与⾃然、⼈与⼈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通过与⾃然和谐共⽣的⼈⼯建造,突出天⼈合⼀、融于⾃然、顺应⾃然的设计美学思想,不露痕迹地体现⾃然之美。
中国园林美学论⽂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化培育成长,是⼀个博⼤精深⽽⼜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
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彩转化为浓郁的⾃然⽓氛,初步确⽴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
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法提升,⼭⽔画、⼭⽔诗⽂、⼭⽔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
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命⼒,⽽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盛年期。
作为⼀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
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a8a73d19e8b8f67d1cb901.png)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所谓“意境”是超越了具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
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形象的立体画”之称,其具有画的构图与神韵以及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
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从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于自然,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的论文[合集5篇]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的论文[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84eaa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7.png)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的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的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解释了人文思想的概念与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接着讲述了古人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大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点。
最后逐一介绍了在四大主要人文思想影响下,园林设计的特点,详细表达了思想与设计融合、设计来源与思想的观点。
关键词:古代园林设计;人文思想当下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日新月异,无论哪一种设计都淋漓尽致地彰显自我主义,设计偏离自然,走向复杂化,是当代设计的特点。
人们不得不回望过去,在简单和自然的古代设计观念中寻找灵感。
现代的园林设计是面向大众,而大众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更加迷恋过去的简单纯粹、向往山水自然。
所以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相结合的设计风格,才是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学习古代园林设计思想在当今时代下,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人文思想的含义广泛说来人文即人的文化,人文思想就是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关于哲学、宗教、文艺、美学等思想内容的先进思想和核心思想。
在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个体,强调人性关怀和生命关怀,主张人的自由、平等。
古代的人文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庄哲学、佛学宗教、道家学说、文人思想等等方面。
学习人文思想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索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本质和联系,提升道德和思想、文学与艺术各方面素养。
在古代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人文思想,自然属于当时流行的核心与关键的人文思想。
其包括长久统治古人思想的儒释道,也包括人文艺术和文学和美学等等方面。
其中儒释道哲学和文学对古代园林设计影响深远,可以说园林设计离不开人文思想。
二、儒释道和文学的联系与特点儒学、佛学、道学、文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演变。
所以各个思想内容有很多是相似的。
禅宗提倡日行一善、因果循环,尤其注重积善行德、修成正果。
儒家思想中提倡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
所以禅宗和儒家思想在道德和爱人方面是相通的。
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说。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的学说。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3d4b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0.png)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建园要素和理念。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们逃离尘嚣的乐园,也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下面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和理念进行浅析。
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包括布局、景观、建筑和装饰等方面。
首先是布局,古典园林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小巧精致的场所相互连接。
其中,以中轴线为主的布局方式最为常见,如故宫的建筑群、颐和园的设计等。
中轴线上的建筑和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对称美和延续性。
其次是景观,古典园林注重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水池、山石、花木、假山等元素被广泛运用,使景观变化丰富而和谐。
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的建筑通常以亭、台、楼、阁等精致的建筑风格为主,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最后是装饰,古典园林的装饰风格多样,包括砖雕、石雕、木雕、泥塑等工艺技法,以及壁画、瓷砖等艺术形式,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园理念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和意境等方面。
首先是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以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为主要表达手段,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
其次是和谐,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不仅在布局上追求对称美,还在景观和建筑的搭配上注重和谐统一、古典园林中常常糅合了自然和人工的景观元素,使其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最后是意境,古典园林强调营造意境,以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用景、透景、映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恰当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和主题。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和理念在布局、景观、建筑和装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以中轴线为主的布局方式、自然和谐的景观表达、精致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装饰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古典园林通过创造丰富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使其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古典园林 作文
![古典园林 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8e90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6.png)
古典园林作文篇一《古典园林:一场穿越时光的悠游古典园林,那可真是一个个奇妙的所在。
就说我上次去的拙政园吧,一进去就像掉进了古代大户人家的院子一样。
刚入园的时候,门口那一块大石碑就有点镇场的意思,上面刻着拙政园的名儿,字嘛,看起来就很有年头,能想象到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站在这儿摇头晃脑品字的模样。
顺着小径往里走,那曲曲折折的回廊就像一条蜿蜒的蛇。
我沿着回廊走,一边好奇地摸着那些木质的栏杆,有的地方都被摸得滑溜溜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手。
回廊旁边的墙上有各种各样的漏窗,透过那些漏窗看外面的景儿,就像看一幅幅流动的画。
每一帧画面都不一样,有时候是一棵歪脖子老树,有时候是一片波光粼粼的小池塘。
说到那个小池塘,可太好玩了。
池塘里有好多金鱼,大的小的红的黑的,在水里晃悠来晃悠去。
我当时就站在池塘边的石头上看鱼,看入迷了。
它们游的时候尾巴一摆一摆的,有的还冒出水面吐个泡泡,就跟和我打招呼似的。
我瞧见旁边有个小孩想伸手去抓鱼,结果没站稳差点摔进池塘里,把他爸妈吓了一跳,那小孩嘟着嘴还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那些亭台楼阁的地方。
那些建筑看起来很精致,屋顶的角都是翘起来的,像鸟儿飞起来的翅膀。
我走进一座亭子,里面有几条石凳和石桌,能想象到以前的人在这儿喝茶聊天,谈些八卦或者诗词歌赋啥的。
亭子周围种着竹子,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那声音可比现在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好听多了。
最后我从园子另一边的门出来,还忍不住回头看了好几眼。
这拙政园就像一个藏着好多故事的旧盒子,我只打开了一点点就觉得趣味无穷呢。
篇二《园林漫步:古典园林里的小确幸》我对古典园林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尤其是狮子林。
记得那次去游玩,就跟寻宝似的。
一入狮子林,就感觉像进了一个石头迷宫。
那些石头可怪了,一个个形状各异,就像一群狮子在嬉戏玩耍。
有的石头高高地耸立着,真就像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在仰天咆哮。
我在这些石头中间穿梭,一会儿低头从石头缝里钻过去,一会儿又要侧身挤过狭小的过道。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0e6d7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2.png)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第一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论文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尤以其含蓄深远的古典韵味最具魅力。
关键词:历史、建筑特点、建筑风格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直至汉朝,中国造园艺术一直处在萌芽期,期间主要是皇家苑囿,造园的主旨、意趣很淡漠。
到魏、晋、南北朝时,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
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宋朝时,造园艺术进入高潮。
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得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后的元朝,却一直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
到明、清时,造园艺术再次达到高潮。
造园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
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书。
悠久的历史给中国园林艺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痴迷于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6718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8.png)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布局结构、建筑材料和艺术装饰等方面的内容。
一、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注重对称、对景和空间层次的处理。
对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园林建筑也不例外。
在整体布局上,常常采用对称的方式,使得园林建筑呈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
例如,以建筑物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布局是常见的形式。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对景的处理,建筑物通常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效果。
另外,园林建筑通过设置不同的园林区域,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
这些层次的转换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视觉层次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建筑材料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既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又使园林建筑呈现出国粹之美。
在建筑结构上,常常采用大檩架和斗拱等结构形式,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和牢固。
此外,古典园林建筑还使用了砖、石、瓦等材料来加强建筑的结构和装饰。
特别是在培育小型园林景观中,常用砖石围合,铺设瓦片,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致细腻。
三、艺术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装饰包括各类雕刻、彩绘和家具陈设等。
雕刻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常用的雕刻元素有花鸟、人物和动植物等。
这些雕刻作品既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又赋予了园林建筑独特的艺术氛围。
彩绘也是园林建筑的常见装饰方式,通常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门窗和梁柱上,采用鲜艳的颜色和细腻的绘画技法。
此外,园林建筑还注重家具的陈设,常常使用紫檀木、红木等高档材料制作家具,使园林建筑更加典雅和豪华。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布局结构、建筑材料和艺术装饰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今天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及其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a8936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0.png)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827aca4afe04a1b071def0.png)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论文范文园林文化是一种取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大,园林文化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起来。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园林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
本文想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北京市园林局在新世纪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并曾在2001年6月召开过“文化建园”的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个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抓住了园林艺术发展的核心和主线,尤其符合“三个代表”精神,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已经深入了人心。
本文想就“园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理解。
“文化”,大而言之是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事物。
但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东西。
我小的时候,人们说上学是学文化,学问好就是文化高。
后来进一步认识文化,好像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领域,因为“文化大革命”就是从这些领域开始的。
而如今把衣食住行,烟洒茶饭,乃至完全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都归于文化,反倒令人有些迷茫。
有好事者于是把文化又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但何为“雅”、何为“俗”,却不容易界定。
具体到园林文化,它到底包括什么内容,怎样理解,归雅归俗,也都有值得探讨的空间。
最近常有人提起,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就应该是如何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
园林自初创之日起,就是人类意识中理想王国的形象模式,也是各文明民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念的艺术模式。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
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在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80e13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2.png)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建设,将园林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进行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不断演变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园林、宋代的园林、元代的园林等。
其中,以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园林为代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精品。
本文将从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景点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探讨。
一、园林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建筑始终贯穿着自然、人文、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在了古典园林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古代园林建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髓的代表。
凭借着独到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古代园林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提供了精神与思维上的启迪和冥想,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古代,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贵族们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同时,园林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佛教园林和道教园林,如西湖边的灵隐寺和岳阳楼的道观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美学。
其实现方式非常具象,即在一个有限空间中营造一个自然山水之美的人工园林。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自然风景的场所中。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使用灰瓦、泥塑、木构、石雕等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技术,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和建筑美学的内涵。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石桥、曲径、廊庑、攀岩、亭台、假山、池塘等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它们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中,形成了奇巧玄妙的景观,让人们在细微处体验到园林建筑之美。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605702bed5b9f3f90f1c79.png)
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1770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5.png)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引言:一、四合院式园林四合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它具有四合一的布局,即四面合院,中有天井。
四合院式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它以中轴线为主线,形态简洁,结构合理,空间布局有序。
四合院式园林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以传统的斗拱、飞檐等装饰手法为特色。
园林内常有假山、水池等景观元素,配以花木蔓草,使园林更具自然美感。
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它是个人或家族用来休闲娱乐的园林,常见于贵族、文人等人家。
私家园林建筑注重创造独特的氛围,常用华丽的装饰和精巧的雕刻。
私家园林通常分为前院、后院和中间的主体建筑三个区域。
前院常用作迎宾之地,通常有大门、假山等景观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后院是私家园林中的重要部分,常有花草树木、池塘、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三、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种重要类型。
它是古代帝王为了游览和享乐而修建的园林,包括了紫禁城和圆明园等著名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注重庄重和豪华的氛围,建筑多为大型石砌建筑,前朝后宫,数百间房屋错落有致。
园林内常有大型假山、水池、石桥等景观元素,富丽堂皇。
皇家园林常常与文化有关,它不仅仅是一种园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四、僧院式园林僧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殊的一种类型。
它是寺庙僧侣修建的园林,常见于佛教寺院。
僧院式园林注重宁静和清净的氛围,建筑多为朴实的木质结构,配以精巧的雕刻。
园林内常有青石板路、佛龛和花草等景观元素,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僧院式园林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佛教信仰,更是一种追求心灵净化的体验。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独特且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四合院式园林注重中轴线和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私家园林强调独特的氛围和精巧的装饰,皇家园林体现庄重和豪华的氛围以及与文化的关系,僧院式园林追求宁静和清净的氛围与心灵净化。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fcb44bd1f34693daef3ef6.png)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姓名刘汉雨专业班级编导103 _______学号201002034325 ______日期2012年12月18日目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 - 2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 - 3 -三、拙政园意境的组织规律. ................................ - 3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 - 4 -五、结束语........................ - 4 -参考文献......................... - 4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10 编导刘汉雨指导老师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 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0a9a6c763231126fdb112d.png)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db73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3.png)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仅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精神上的感受。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论文篇1:《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具有极大艺术魅力。
本文旨在对中国古典园林分阶段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其建筑的类型、艺术特色、审美价值,然后将它放在国际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理念当中,通过分析各方面的因素,进一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古典园林; 建筑艺术; 发展前景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
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
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
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
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
1、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解析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必须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经历的几个阶段、主要建筑类型、建筑艺术的特色以及建筑审美价值。
1.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经历的几个阶段。
秦汉时期是造园艺术的萌芽时期,有了专门的园林― “昆明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前言中国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模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侵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个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再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他深深痕迹,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词:拙政园、狮子林、造型艺术、意境、组织规律、建筑风格古典园林里面的建筑廊的造型艺术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廊桥是一种带有廊顶的桥。
早期时的桥大都为木桥,但木桥不耐长久的风吹雨打,人们便想办法在桥上加盖了顶盖,形成了桥屋,以保护木制的桥体,这种带有屋顶的桥被称为廊桥。
廊桥运用于园林更有意义,,它除了保护下部桥体不受风雨侵蚀的功能之外,还能让游园的人在雨天游园时不受风吹、雨淋和日晒。
而在雨中欣赏园景也颇具韵味。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所以,桥是园林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在平静清幽的水面上,用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
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种形状。
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
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建造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假山的造型艺术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特色之一。
在苏州园林中用假山来陪衬建筑,丰富建筑立面,渲染和增加自然的气氛。
亭台楼阁本是社会中人文景象,而崇山峻岭也是大自然中的壮景,园林艺术中将以“假”山衬“真”楼,以“假山”映“池水”,更是彰显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彰显自然野趣。
假山层层堆叠力求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
池水的造型艺术苏州园林中的水是体现自然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苏州没有一座园林是缺了水的.它既是水乡特征的体现,又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
有些楼阁四周环水,加之与假山辉映颇有一种“楼阁睡在水上,水便是楼阁的床”的美感。
水具有膨胀感,可以扩大只有咫尺之地的狭窄空间,拓宽人的视野;水具有流动性,通过波纹连绵的水面,来延伸视野,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性。
拙政园、狮子林的特点和布局经常在各种书上看到很多漂亮的园林风景图片,很想亲眼看看那些地方。
去年五一的时候几个同学结伴去了苏州。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
像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就是典型的代表。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也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的中部是主景区。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都靠水而建,有的亭子则直接建在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苏州园林面积较小,划分为景区之后就更小了。
为了扩大空间感,园中往往在适当的地方设一大镜,称为“镜景”或“镜借”。
它不但把镜前的空间翻了一番,在镜面上使人感到其中有景,其中有象;富于立体的深度感,而且把实在的景观反了一反,使熟悉的景物陌生化,令人顿生新奇别致之感。
人们身在一派空明之中,就如入琉璃世界,水晶天地,可能进行视觉与想象相伴的“镜游”。
拙政园的“香洲”,一进舱门,迎面是明镜相迎,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
镜面上有“烟波划船”匾额,令人感到似实似虚,似真似幻,似静似动,似近似远树木茂盛池水清澈,景色自然,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的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里面种的都是荷花,山岛上树木茂盛,两山溪谷中间有座小桥,山岛上建了两座亭,西边的叫“雪香云蔚亭”,东边的叫“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的西边有一条小河深入南部居民的住处,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景色十分迷人!狮子林已有650多年的历史的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
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它的东南部多山,西北部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绕。
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使得全园布局紧凑。
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
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
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
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
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
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好像狮子起舞的样子。
从山楼往西走,可以到达荷花厅。
在厅的西北部的池水边建了一座亭,亭内的装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
亭旁有两层石舫,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以看到飞瀑亭,它是全园最高的地方。
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它前面是双仙香馆。
双香仙馆的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有小院,清新雅致。
园林造景艺术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通常是采用对景、抑景、框景、借景及漏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对景是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苏州古典园林中通常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又如自西部扇面亭望门洞外的倒影楼等景物,都是这类手法。
抑景是指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令游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能使园林显得更有艺术魅力。
在拙政园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
框景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等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拙政园中"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如果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如拙政园将离它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
漏景是指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常常设以漏窗,可以通过“漏窗”欣赏园外或园内的美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在拙政园里也可以到处看到漏窗的影子。
园林建筑风格与形式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古典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轩、、榭、舫、亭、廊、桥等。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因为皇家园林尤其是明清皇家园林,大多模仿江南私家园林而作,只是体量、尺度大些,用材豪华些,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不同;并且,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围绕着意境创造这个中心,以意境创造为其造园主导思想。
鉴于此,通过对拙政园的意境组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其组织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以散文的构思,按照分景区的组织方式,遵循连贯性、秩序性、逻辑性原则,把诸景语有条理地用游览线组织起来,组成一幅长山水画卷。
结论:任何没有内涵的景物,都是没有灵魂的死景。
在传承千年仍然屹然竭立的苏州园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力挽狂澜,使苏州园林永垂不朽。
苏州园林的特色,不必说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的基础思想的应用;不必说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更不必说苏州园林整体性;抽象性和运动性的丰富特征;光是苏州园林与古代文学交互交融的特点,就足矣体现其深蕴的文化底蕴了。
苏州园林乃是自然地写照,结合了庄子退隐思想的精髓,就在精神文化上锦上添花了、画龙点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