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报告一B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化学原理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一次物理化学实验进行详细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溶液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电导性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

实验原理电导性是物质导电能力的度量,它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计算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率。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仪器,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2. 准备电导率测量装置:将电导率计连接到电源和电极上,并调整电导率计的刻度。

3. 测量电导率:将待测溶液倒入电导率测量装置中,等待电导率计稳定后记录测量值。

4. 清洗电导率测量装置:每次测量完毕后,将电导率测量装置清洗干净,以免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实验结果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溶液进行电导率测量,包括强电解质NaCl溶液、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和非电解质C6H12O6溶液。

测量结果如下:NaCl溶液电导率:0.1 S/mCH3COOH溶液电导率:0.01 S/mC6H12O6溶液电导率:0 S/m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强电解质NaCl溶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说明其中的离子浓度较高,并且离子迁移率较大。

2. 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的电导率较低,说明其中的离子浓度较低,离子迁移率较小。

3. 非电解质C6H12O6溶液的电导率为0,说明其中没有离子存在。

讨论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验测量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在后续实验中进行以下改进:1. 控制实验温度:由于电导率与温度有关,我们可以在实验中控制温度,以减小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多次测量同一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班级:**********实验日期: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3(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为△H1和△H2之和,即:△H=△H1+△H2绝热系统,Q p =△H1所以,在t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为:△H=△H2=K(t1-t2)=-K(t2-t1) 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溶解。

设将质量为m的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M,则在此浓度下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m=△HM/m=-KM/m·△t溶解K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t加热=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通电时间为τ则:K·△t加热=IUτ所以K =IUτ/△t加热真实的△t加热应为H与G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H与tG之差。

三、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2称取2.7~2.9gKNO3(精确到±0.01g)。

3先打开信号处理器、直流稳压器,再打开电脑。

自动进入实验测试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点击“打开项目”,选择“溶解热测定”,再点击“打开项目”,输入自己学号和称取的样品重量。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

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邻菲罗啉形成淡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510nm)具有最大吸收值。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摩尔反应比,计算出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仪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邻菲罗啉试剂、苯乙醇、氢氧化钠、硫酸、乙醇。

实验步骤:1. 标定分光光度计:分别用制备好的铁标准溶液和制备好的邻菲罗啉试剂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测量铁离子浓度时所需的吸收波长和检测范围。

2. 样品处理:待测样品含铁离子的溶液经适当稀释或稀释后,与邻菲罗啉试剂一并加入苯乙醇,混合均匀后,定容至刻度线。

3. 测定吸光度: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定时所选波长进行测量。

4. 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结合标定结果和反应计算规律,计算出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铁离子浓度,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待测样品A中铁离子浓度为0.023mol/L,样品B中铁离子浓度为0.028mol/L。

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通过标定和样品处理等步骤,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光光度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仔细,避免试剂的飞溅和吸入。

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3.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结果分析要仔细,排除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学号:*********班级: **********实验日期: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3(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v1.0 可编辑可修改△H△H 1=0绝热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 为△H 1和△H 2之和,即:△H=△H 1+△H 2 绝热系统,Q p =△H 1所以,在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H=△H 2=K (t 1-t 2)=-K(t 2-t 1) 式中K 是量热计与KNO 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 2-t 1)为KNO 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 溶解。

设将质量为m 的KNO 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 3的摩尔质量为M ,则在此浓度下KNO 3的积分溶解热为:△sol H m =△HM/m=-KM/m ·△t 溶解 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加热=Q 。

若加热电压为U ,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IU τ 所以K =IU τ/△t 加热真实的△t 加热应为H 与G 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 与t G 之差。

三、 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 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100mL 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2称取~(精确到量热器+水+ KNO 3量热器+ KNO 3水溶液量热器+ KNO 3水溶液±)。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不少朋友都会做实验但是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二、实验原理原理简明扼要(必须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图不能少)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试剂:四、实验步骤步骤简明扼要(包括操作关键)五、实验记录与处理实验记录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六、结果与讨论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一:目的要求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二:仪器试剂实验讨论。

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来源是在于,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是视加热的时间长短而定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率产生误差。

三,被测体系的选择本实验所选体系,沸点范围较为合适。

由相图可知,该体系与乌拉尔定律比较存在严重偏差。

作为有最小值得相图,该体系有一定的典型义意。

但相图的液相较为平坦,再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整个相图精确绘出。

四,沸点测定仪仪器的设计必须方便与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

蒸汽冷凝部分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积过大,在客观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馏;而过小则回因取太少而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

连接冷凝和圆底烧瓶之间的连接管过短或位置过低,沸腾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入小球内;相反,则易导致沸点较高的组分先被冷凝下来,这样一来,气相样品组成将有偏差。

在华工实验中,可用罗斯平衡釜测的平衡、测得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数据,效果较好。

五,组成测定可用相对密度或其他方法测定,但折光率的测定快速简单,特别是需要样品少,但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重复测定三次。

当样品的折光率随组分变化率较小,此法测量误差较大。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硫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的物理化学性质;2.掌握硫的溶解度和燃烧性质的实验方法;3.了解硫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质。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点燃管、洗涤瓶、磁力搅拌器药品:硫粉、水、红磷、溴水、氧化碳溶液三、实验原理和方法1.硫的溶解度:取一小块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溶解情况。

2.硫的燃烧性质:取一小块硫,在点燃管的一端加热,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现象。

3.硫与红磷的反应:取少量的红磷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粉,用试管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观察反应现象。

4.硫与溴水的反应:将少量的溴水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粉,观察反应现象。

5.硫与氧化碳溶液的反应: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碳溶液,加入一小块硫,观察反应现象。

四、实验步骤1.硫的溶解度:(1)取一小块硫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水;(3)观察溶解情况。

2.硫的燃烧性质:(1)取一小块硫,在点燃管的一端加热;(2)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现象。

3.硫与红磷的反应:(1)取少量的红磷粉放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硫粉;(3)用试管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4)观察反应现象。

4.硫与溴水的反应:(1)将少量的溴水加入试管中;(2)加入适量的硫粉;(3)观察反应现象。

5.硫与氧化碳溶液的反应:(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碳溶液;(2)加入一小块硫;(3)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硫的溶解度:硫在水中不溶解。

2.硫的燃烧性质:硫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

3.硫与红磷的反应:硫和红磷的混合物受热时发生强烈的爆炸,产生大量的白烟。

4.硫与溴水的反应:硫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氢气体和硫酸。

5.硫与氧化碳溶液的反应:硫与氧化碳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了硫的溶解度和燃烧性质的实验方法,并且了解了硫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硫在水中不溶解,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硫和红磷混合物加热会产生爆炸,硫与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氢气体和硫酸,硫与氧化碳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实验中我们将运用物理原理和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设备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XXX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目的】:探究XXX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原理】:根据XXX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实验方案和理论推导:(这里可以按照实验方法和理论推导进行详细叙述,尽量准确简明地描述实验原理和相关公式)【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我们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实验准备:(描述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准备,以及实验环境的调整)2. 实验操作:(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参数的设定和实验数据的记录)3. 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可以包括数据的统计、曲线的拟合等)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进行对比和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获得的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我们进行以下结果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使用图表或实验数据来支持分析过程)【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可以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展望或建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描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展示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数据处理对于得出准确结果的重要性。

同时,我进一步了解了XXX现象和相关理论,并对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并加强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致谢】:在此,对参与本次实验的同学表示感谢,以及对指导教师的教诲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根据需要列出所引用的相关文献,不需要列出URL链接)【附录】:(可以附上实验数据记录表、仪器设备清单等相关资料)。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BZ振荡反应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BZ振荡反应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BZ 振荡反应1.实验报告(1)了解BZ 反应的基本原理。

(2)观察化学振荡现象。

(3)练习用微机处理实验数据和作图。

2. 实验原理化学振荡:反应系统中某些物理量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

BZ 体系是指由溴酸盐,有机物在酸性介质中,在有(或无)金属离子催化剂作用下构成的体系。

有苏联科学家Belousov 发现,后经Zhabotinski 发现而得名。

本实验以BrO -3 ~ Ce +4~ CH 2(COOH)2 ~ H 2SO 4作为反映体系。

该体系的总反应为:()()O 4H 3CO COOH 2BrCH COOH 2CH 2BrO 2H 222223++−→−++-+ 1体系中存在着下面的反应过程。

过程A :HOBr HBrO 2H Br BrO 2K 32+−→−+++--2 2HOBr H Br HBrO 3K 2−→−+++-3过程B :O H 2BrO H HBrO BrO 22K 234+−→−+++-4 42K 32Ce HBrO H Ce BrO 5++++−→−++5 +++−→−H HOBr BrO 2HBrO -3K 266Br -的再生过程:()++-++++−→−+++6H3CO 4Ce2Br HOBr O H COOH BrCH 4Ce 23K 2247当[Br -]足够高时,主要发生过程A ,2反应是速率控制步骤。

研究表明,当达到准定态时,有[][][]+-=H BrO K K HBrO 3322。

当[Br -]低时,发生过程B ,Ce +3被氧化。

4反应是速率控制步骤。

4.5反应将自催化产生达到准定态时,有[][][]+-≈H BrO 2K K HBrO 3642。

可以看出:Br -和BrO -3是竞争HbrO 2的。

当K 3 [Br -]>K 4[BrO -3]时,自催化过程不可能发生。

自催化是BZ 振荡反应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否则该振荡不能发生。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专业:环境科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邓丁指导教师:谭蕾实验日期:5月24日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

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

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

热平衡式:△sol H m=-[(m1C1+m2C2)+C]△TM/m2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蒸馏水天平1台;KCl;KNO3五、实验步骤:(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n KCl : n水 = 1: 200(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KCl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Cl质量:5.1774g 平均温度18.295℃未加KCl之前:t=19.24℃由图可知: T=1.89℃:△sol Hm(KCl)=18933J/mol;C1=4200J/kg·℃C2=699000J/kg·℃;M(KCl)=0.0745kg/mol;m1=0.25kg;m2=0.0051774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C=-4673.7898J/KKNO 3溶解过程中数据记录:KNO 3质量:3.510g 平均温度:18.735℃ 未加KNO 3之前:t=19.11℃加KNO 3后:由图可知: T=0.75℃;C=-1049.9943J/K;C1=4202J/kg ·℃C2=894900J/kg ·℃;M (KNO 3)=0.103kg/mol ;m1=0.25kg ;m2=0.0035112kg由△sol Hm=-[(m1C1+m2C2)+C]△TM/m2得:△sol Hm(KNO3)=23.45123kJ/mol七、实验问题讨论1.样品颗粒的大小和浓度,对溶解焓测定有什么影响?答:粒度太大不好溶解要受影响,溶解过程过长温差变化过小,就会产生误差;浓度太大也是影响到溶解速度的,时间太长温差数值变化过大,溶解焓的测定就不准了。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BZ振荡反应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BZ振荡反应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BZ振荡反应
BZ振荡反应是一种经典的化学振荡反应,其特点在于反应体系呈现周期性的颜色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BZ振荡反应的颜色变化规律,探究了振荡反应机制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准备好测量药品、试管、电子秤等实验装置。

2. 实验操作:将准备好的药品按比例加入试管中,同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玻璃
棒搅拌均匀。

观察试管液体的颜色变化,当液体呈现蓝色时加入适量的碘离子,不断观察
颜色变化。

3. 观察结果:当反应发生时,液体的颜色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从蓝色开始逐渐变为
无色、黄色、橙色、红色等颜色,然后再逐渐回到蓝色。

4. 分析结果: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从而导致反应速
率的变化。

此外,碘离子的加入可促进反应的发生,同时稀盐酸的存在也可能影响反应速率。

5. 实验探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可以对BZ振荡反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以了解其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

结论:
BZ振荡反应是一种周期性的化学振荡反应,其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碘离子的加入可促进反应的发生,而稀盐酸的存在也可能影响反应速率。

通过改
变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可以进一步探究BZ振荡反应的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标准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 (3)实验二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 (7)实验三燃烧焓的测定 (9)实验四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3)实验五碳酸钙分解压的测定 (16)实验六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21)实验七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26)实验八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29)实验九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33)实验十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 (39)实验十一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44)实验十二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49)实验十三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55)实验十四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58)实验十五溶液表面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62)实验十六水热法制备纳米SnO2微粉 (66)实验一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乌氏粘度计测量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粘度法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原理、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于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且没有一个确定的值,故实验测定某一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实际为分子质量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质量(即平均摩尔质量)。

根据测定原理和平均值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常分为数均分子质量、质均分子质量、Z 均分子质量和粘均分子质量。

对于同一聚合物,其测得的数均、质均、Z均或粘均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往往不同。

人们常用渗透压、光散射及超离心沉降平衡等法测得分子质量的绝对值。

粘度法能测出分子质量的相对值,但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故是人们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

纯溶剂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内摩擦效应之总和;而高聚物溶液粘度η是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以及溶剂分子间内摩擦三者总和。

因此,通常高聚物溶液的粘度η大于纯溶剂粘度0η,即η>0η。

为了比较这两种粘度,引入增比粘度的概念,以sp η表示:sp η=001r ηηηη-=- (3-1) 式中r η为相对粘度,sp η表示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内外摩擦效应,只留下溶剂分子与高聚物分子之间、高聚物分子相互间的内摩擦效应,其值随高聚物浓度而变。

物理化学实验考试 偶极矩实验报告1

物理化学实验考试 偶极矩实验报告1

(2)测量空气介质的电容 打开电容池盖,在确定电容池内干燥且无杂物后,关上电容池盖,将“电容池”插座与电容池 的“外电极”连接(不测量时,外电极一端脱开),待读数稳定后,读取电容值。拔下“外电 极”插座,回零,再连接“外电极”插座,再次读取电容值。如此测定三次,电容读数相差不 应超过0.05PF。三次电容读数的平均值即为空气电容。 (3)测定标准物质环己烷的电容 用吹风机将电容池的样品室吹干,将环己烷加入样品室,使液面浸没内外两电极,但不接触 电容池盖,关上盖子,连接“外电极” 插座,读取电容值。按上述同样方法重复测量三次。 三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标准物质环己烷的电容。 (5)实验完毕,盖上电容池样品室的盖子,拔下外电极插座,关闭仪器电源开关。将未用完 的溶液倒入对应的回收瓶中。收拾、清洁桌面。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报告
院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 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实验者
实验名称 磁化率实验条件的优化
日期 2011 年 12 月 16 日 室温 12.5oC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测定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2.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和方法。 3.探究不同浓度下测得的样品偶极矩。
四、实验步骤
1. 测定标准溶液折光率 取若干干燥的50ml锥瓶,按表所示分别准确配制含乙醇的环己烷标准溶液。在阿贝折光仪上 测定上述溶液的折光率n,每个样品测定三次,三个平行数据之间差值不超过0.0003。 2. 测定标准溶液的电容: (1) 电容仪调零:打开“数字小电容测试仪”电源开关,预热5分钟。将“电容池座”插座与电容 池的“内电极”连接,此时电容仪读数应为零。如该读数不为零,按一下“采零”键,以消除系 统的零位漂移,仪器显示为零。
二、实验原理

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物理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旨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验室参观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参观了物理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光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设备功能,为后续实验打下了基础。

2. 基本实验操作(1)滴定实验:学习了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滴定终点判断、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技能。

(2)光谱分析实验:学习了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3)电化学实验:学习了电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电极制备、电位测量、电流-电压曲线绘制等技能。

3. 复杂实验操作(1)动力学实验:学习了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和验证方法,掌握了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和反应机理分析。

(2)化学平衡实验: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移动分析。

(3)热力学实验:学习了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热力学数据的测量和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三、实践过程1. 实验前的准备在实验前,我们认真阅读了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进行了准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避免发生意外。

(2)规范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团队协作: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数据记录、误差分析、结果讨论等。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验证了实验原理,掌握了实验方法。

四、实践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深刻理解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分析天平、热力学仪器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溶解度、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来探究物质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首先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然后使用容量瓶测量样品的体积,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2. 溶解度测量,将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通过分析天平测量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探究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3. 热容量测量,利用热力学仪器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容量,了解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 样品的密度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不同样品的密度差异较大。

2. 样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3. 样品的热容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样品的热容量差异较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是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文档,对于学生来说,撰写一份完整、准确的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实验过程的回顾,更是对实验原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体现。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和分析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相关参数,加深对于物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试剂、仪器设备等。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所需试剂和溶液。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准确性。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温度、压力、体积等。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验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验讨论: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讨论,包括与理论值的比较、误差分析等。

实验讨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体现,也是对物理和化学原理的应用和探索。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进行回顾和总结。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物理和化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实验报告撰写的必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不断提高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和水平。

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要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教授,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的合作和帮助。

参考文献:[1] 作者1,标题1,期刊名,年份,卷号,页码。

[2] 作者2,标题2,期刊名,年份,卷号,页码。

附录:实验数据表格、计算公式、图表等。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 *****学号:*********班级:**********实验日期: 2012/3/17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一、实验目的(1)用量热计测定 KNO3的积分溶解热。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

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

如下图:量热器 +水 + KNO 3△H量热器 + KNO 3水溶液t 1,p t1,p△H1=0绝热量热器 + KNO 3水溶液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 H 为△ H1和△ H2之和,即:△ H=△H1+△H2绝热系统,Q p=△H1所以,在 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 H=△H2=K( t 1 -t 2)=-K(t 2-t 1)式中K是量热计与KNO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2-t1)为KNO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 t 溶解。

设将质量为 m的 KNO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3的摩尔质量为 M,则在此浓度下 KNO3的积分溶解热为:△ sol H m=△HM/m=-KM/m·△t溶解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

K·△ t 加热 =Q。

若加热电压为U,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 =IUτ所以K =IUτ/△t加热真实的△ t 加热应为 H 与 G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与t G之差。

三、试剂与仪器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 KNO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实验步骤1 用量筒量取 100mL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

物理化学实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伏安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3.了解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电池电动势是电池在断路时两极之间的电位差,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可以了解电池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学性质。

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方法,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电流下的电压,绘制伏安曲线,从而得出电池的电动势。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伏特计(电压表)、电流表、原电池、导线、开关、搅拌器等。

2.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与原电池连接,注意正负极的接法。

3.打开开关,逐渐增大电流,记录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

4.绘制伏安曲线,横坐标为电流,纵坐标为电压。

5.根据伏安曲线得出电池的电动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据记录:2.根据数据绘制的伏安曲线图:略3.根据伏安曲线图计算电池电动势:根据伏安曲线的斜率,可以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约为_1.6_V。

这一结果符合预期值。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测量的电动势可能受到内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误差分析: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导线电阻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高精度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选择合适的导线以减小电阻影响。

此外,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5.结果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得了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压逐渐降低。

这一现象符合欧姆定律和能斯特方程的预测结果。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电流下的伏安曲线,可以发现电流对电动势的影响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原电池的电动势往往决定着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对电池电动势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

本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测定电池性能的新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比色法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酶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3.掌握酶反应速率随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以不同浓度的底物溶液分别配制5个试管;2.在5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酶溶液;3.在反应开始后的规定时间内,取出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各自的比色管中;4.测定各试管中的吸光度,记录原始数据;5.根据数据计算反应速率。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底物浓度(M)反应开始时时间(s)反应结束时时间(s)吸光度A 060 0.2B 120 1800.4C 150 2100.5D 210 2700.6E 240 3000.7(其中底物浓度依次增加,时间和吸光度根据实际实验数据填写)通过计算各试管底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结果显示,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呈现正相关的趋势,即底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五、实验讨论1.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底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这是因为底物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酶与底物之间的有效碰撞机会,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2.信号强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直线关系也验证了实验数据的合理性。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较高浓度的底物溶液中,酶的催化反应速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底物溶液中的大量底物与酶发生竞争性结合,导致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下降。

4.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降低,趋于饱和状态。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位点有限,一旦酶的活性位点全部饱和,即使底物浓度再增加,酶的反应速率也不会再增加。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比色法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方法,并掌握了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统计的平均值。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适用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104~1×107,方法类型属于相对法。

粘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来表示。

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

绝对粘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相对粘度是某液体粘度与标准液体粘度之比。

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作相对粘度ηr,即ηr=η/ηo,相对于溶剂,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ηsp=ηr-1。

使用同一粘度计,在足够稀的聚合物溶液里,ηr=η/ηo=t/t o,只要测定溶液和溶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就可得到ηr;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r和[η] 之间符合经验公式:(lnηr)/c=[η]-β[η]2c,通过lnηr/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sp和[η]之间符合经验公式:ηsp/c=[η]+k[η]2c,通过ηsp/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

两个线性方程作图得到的截距应该在同一点。

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度[η]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Mark——Houwink经验方程来计算,[η]=KMηα;Mη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K、α是与温度、聚合物及溶剂的性质相关的常数;聚乙二醇水溶液在30℃的K值为12.5×106/m3·kg-1,α值为0.78。

通过以上的原理阐述,就可以通过本次实验测定高聚物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1套;乌氏粘度计1支;100ml容量瓶5只;秒表1只。

试剂:聚乙二醇(AR);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设定恒温槽温度为30℃±0.5℃。

2.配制溶液。

8%(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溶液5ml、10ml、15ml、20ml、25ml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3.洗涤粘度计。

4.测定溶剂流出时间t o,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流出时间t。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室室温:28.5℃大气压:101.52Kpa
t o:纯溶剂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2:1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3: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4:2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5:2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所有溶液的密度以1×103kg/m3的水的标准密度,以简化计算。

以下数据表格为excel 处理结果
项 平行一 平行二 平行三 平均值 ηr
c
ηsp =ηr -1
ηsp /c
ln ηr
(ln ηr)/c
t o 113.42 113.64 114.00 113.69
t 1 131.24 131.03 131.00 131.10 1.1531064 0.004 0.1531 38.2766 0.14246 35.61 t 2 151.80 151.02 150.66 151.16 1.3295804 0.008 0.3296 41.1976 0.28486 35.61 t 3 170.20 170.68 170.69 170.52 1.4998974 0.012 0.4999 41.6581 0.40540 33.78 t 4 193.89 193.80 193.81
193.83
1.7049286 0.016 0.7049 44.0580 0.53352 33.34 t 5
217.44 217.61 217.50 217.52
1.9132436 0.020 0.9132 45.6622 0.64880
32.44
在origin 中,ηsp /c 对c 作图
η
s p
/c
C
在origin 中,(ln ηr )/c
对c 作图
r
/c
C
[η]的平均值为(36.881+36.742)/2=36.8115, 粘均分子质量为39937
乌氏粘度计参数为:
检定温度:20℃
毛细管内径:0.5~0.6mm
粘度计常数:0.007176mm2/s2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测定粘度的过程对温度的恒定要求很高。

测定去离子水的时间t o时,由于恒温时间不够,各个数据之间的平行性不好,而后的各个t的平行性因为恒温时间都很长,所以相对去离子水的数据就好很多了。

可见,粘度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灵敏的。

另外,乌氏粘度计中在a、b线间如果有气泡,对实验数据也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没有搞清楚到底是增大粘度还是减少粘度,但无疑,t2受到气泡的影响使数据之间的平行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赶气泡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把所有的液体都先赶下去再吸上来。

吸的过程中乌氏粘度计的c管当然是要堵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