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
高考物理 专题一 第4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高考复习课件】
微能力认证作业
第 4 讲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考点 1 运动图象及其应用 1.s-t 图象 (1)s-t 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__位__移__随__时__间__的 变化规律.在 s-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代表__速__度___,斜率的大 小表示物体速度的__大__小__,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__方__向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是一条__倾__斜__的直线,若 s-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__静__止__状态.
图 1-4-2 A.图线 1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 图象中 t1 时刻 v1>v2
C.v-t 图象中 0 至 t3 时间内 4 的平均速度大于 3 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 时刻分别表示 2、4 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BC 解析:在 s-t 图象中表示的是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A 选项错误;在 s-t 图象中,图线在某点的斜率大小就是该点速度大小,B 选项正 确.在 v-t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的大小, 在相等的时间内与时间轴围成面积(位移)越大,平均速度越大, C 选项正确.在 s-t 图象中,t2 表示物体 2 开始反向运动,但 在 v-t 图象中,t4 时刻物体 4 的速度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减少, 并没有反向运动,D 选项错误.
解法二:极值法 设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 t 时刻相距最远,则 Δx=x 自行车-x 汽车=v 自行车·t-12at2=6t-32t2 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条件知: 当 t=-2ba=2 s 时,Δx 最大,Δxmax=6 m (2)由第一问第二种方法中,令 Δx=0,解得 t=4 s, 此时汽车追上自行车. 汽车的速度 v′=a×4=12 m/s.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第一章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像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
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t图像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 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 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如 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 如v-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2.图乙为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以向东 为正方向。 (1)三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A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B 初速度为v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初速度为v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2)A、B、C三个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关系为 aA=aC>aB ; (3)在0~t时间内,A、B、C三个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的关系为 xB>xA=xC 。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
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若v =v 时,x +x <x ,则能追上;若v =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0给我们一A些莫名B的忧郁、A无可名0状的哀B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A 确把握,用
3.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两车同时
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两车运动的v-t图像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
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专题导航】目录热点题型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 (1)(一)t x -图像的理解 .................................................................................................................................... 3 (二)t v -图像的理解 .................................................................................................................................... 5 (三) t a -图像的理解 .................................................................................................................................. 7 (四) t t x-图像的理解 (8)(五) x a -图像的理解 ................................................................................................................................. 9 (六) 2v x -图像的理解 ................................................................................................................................ 9 热点题型二 运动图象的应用 . (10)(一)图像的选择 ........................................................................................................................................... 10 (二)图像的转换 ........................................................................................................................................... 12 热点题型三 追及、相遇问题 . (14)与运动图象相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 ............................................................................................................... 15 与实际相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 ....................................................................................................................... 16 【题型演练】 .. (17)【题型归纳】热点题型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 -t 、v -t 、a -t 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一般意义x -t 图象 v -t 图象 a -t 图象 轴图象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纵轴—位移横轴—时间 纵轴—速度横轴—时间 纵轴—加速度横轴—时间 线表示物理量y 随物理量x运动物体的位移运动物体的速度运动物体的加速的变化过程和规律与时间的关系与时间的关系度与时间的关系斜率k=ΔyΔx,定性表示y随x变化的快慢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点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同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面积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无意义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图线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截距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位移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加速度2.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关于运动图象的三点提醒(1)x t图象、v 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一一对应.(2)x t图象、v 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x t图象还是v 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x 图像的理解(一)t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1)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2)位移图象描述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Δx.【例1】(多选)(2019·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质点在0~4 s内()A.先沿x轴正方向运动,后沿x轴负方向运动B.一直做匀变速运动C.t=2 s时速度一定最大D.速率为5 m/s的时刻有两个【答案】CD【解析】从图中可知正向位移减小,故质点一直朝着负方向运动,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故斜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质点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即质点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做变速运动,但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2 s时,斜率最大,速度最大,B错误,C正确;因为斜率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平均速度为5 m/s,故增大过程中有一时刻速度为5 m/s,减小过程中有一时刻速度为5 m/s,共有两个时刻速度大小为5 m/s,D正确.【变式1】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条顶点坐标为(0,10)的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 .在0~5 s 内,a 、b 两个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 .物体c 的速度越来越大D .物体a 的加速度为0.4 m/s 2 【答案】D【解析】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b 和c 为直线,斜率恒定,故b 、c 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斜率正负不同,即速度正负不同,即方向不同,A 、C 错误;a 的斜率为正,即速度为正,b 的斜率为负,即速度为负,所以两者反向运动,故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B 正确;因为a 是一条抛物线,即满足x =x 0+kt 2,类比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x =12at 2可知物体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抛物线经过(0,10)点和(5,20)点,故x =10+0.4t 2,所以12a =0.4,解得a =0.8 m/s 2,D 错误.【变式2】(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乙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120 s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0.5 m/sC .在0~120 s 内,甲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大于乙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D .乙物体在M 点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5 m/s 【答案】CD【解析】根据位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选项A 错误;在0~120 s 内,乙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 =60 m ,平均速度大小为v =st =0.5 m/s ,选项B 错误;在0~120 s 内,甲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甲=100 m -20 m =80 m ,乙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乙=60 m -0 m =60 m ,所以在0~120 s 内,甲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大于乙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选项C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乙在t =60 s 时的瞬时速度等于在0~120 s 内的平均速度0.5 m/s ,而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物体在M 点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5 m/s ,选项D 正确. (二)t v 图像的理解【例2】(2019·广州惠州调研)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在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10 m/sB .从15 s 末开始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C .10 s 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D .10~15 s 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答案】 D【解析】 0~10 s 内,若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平均速度为v =v 0+v 2=0+202 m/s =10 m/s.根据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运动员的位移大于匀加速运动的位移,所以由公式v =xt 得知:0~10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10 m/s ,故A 错误.由图知,15 s 末开始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由图看出,运动员的速度一直沿正向,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C 错误.10~15 s 图象的斜率减小,则其加速度减小,故10~15 s 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D 正确.【变式1】2017年8月2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在天津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进行,重庆选手施廷懋以总成绩409.20分获得跳水女子三米板冠军.某次比赛从施廷懋离开跳板开始计时,在t 2时刻施廷懋以速度v 2入水,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2时间内,施廷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B .在t 1~t 3时间内,施廷懋先沿正方向运动再沿负方向运动C .在0~t 2时间内,施廷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2D .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2【答案】C【解析】选C.v -t 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在0~t 2时间内,施廷懋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A 错误;运动方向由速度的正负决定,横轴下方速度为负值,施廷懋沿负方向运动,横轴上方速度为正值,施廷懋沿正方向运动,在t 1~t 3时间内,施廷懋一直沿正方向运动,B 错误;0~t 2时间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知,施廷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2,C 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而加速度变化时,平均速度大小应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解.若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做匀减速运动,则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2,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的实际位移小于她在这段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故在t 2~t 3时间内,施廷懋的平均速度小于v 22,D 错误. 【变式2】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解析】选A.根据v -t 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 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 乙,选项C 错误;根据v =xt 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 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 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 乙小于初速度为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选项B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大小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 【变式3】如图所示,直线a 与四分之一圆弧b 分别表示两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 运动的v t 图,当B 的速度变为0时,A 恰好追上B ,则A 的加速度为( )A.π4 m/s 2 B .2 m/s 2 C.π2 m/s 2 D .π m/s 2 【答案】C【解析】设A 的加速度为a ,两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A 追上B 时两者的位移相等,即x a =x b ,根据v t 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得12at 2=14×π×22,由题知t =2 s ,解得a =π2 m/s 2,故A 、B 、D 错误,C 正确.(三)t a 图像的理解 a -t 图象面积代表速度变化量【例3】一辆摩托车在t =0时刻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已知信息,可知( )A .摩托车的最大动能B .摩托车在30 s 末的速度大小C .在0~30 s 的时间内牵引力对摩托车做的功D .10 s 末摩托车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B【解析】选B.由图可知,摩托车在0~10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在10~30 s 内做减速运动,故10 s 末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由v =at 可求出最大速度,但摩托车的质量未知,故不能求出最大动能,A 错误;根据a -t 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求出30 s 内速度的变化量,由于初速度为0,则可求出摩托车在30 s 末的速度大小,B 正确;在10~30 s 内牵引力是变力,由于不能求出牵引力,故不能求出牵引力对摩托车做的功,C 错误;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30 s 内速度变化量为零,所以摩托车一直沿同一方向运动,D 错误.【变式】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按如图所示的规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在2t 0的时间内始终沿正方向运动,且在2t 0时距离出发点最远B .质点做往复运动,且在2t 0时回到出发点C .质点在t 02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a 0t 04 D .质点在2t 0时的速度最大,且最大的速度为a 0t 0【答案】A【解析】质点在0~t 02时间内做加速度均匀增大的加速运动,在t 02~t 0时间内做加速度均匀减小的加速运动,在t 0~3t 02时间内做加速度均匀增大的减速运动,在3t 02~2t 0时间内做加速度均匀减小的减速运动,根据对称性,在2t 0时刻速度刚好减到零,所以在2t 0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在t 0时刻速度最大,故A 正确,B 、C 错误;根据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可知最大速度为12a 0t 0,故D 错误.(四)t tx图像的理解 【例4.】一质点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xt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 m/s 2C .质点在1 s 末速度为2 m/sD .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 m 【答案】C【解析】由图得x t =1+12t ,即x =t +12t 2,根据x =v 0t +12at 2,对比可得v 0=1 m/s ,12a =12 m/s 2,解得a =1 m/s 2,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 m/s ,加速度为1 m/s 2,A 、B 错误;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 s 末速度为v =v 0+at =(1+1×1) m/s =2 m/s ,C 正确.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x =(1+12) m =32m ,D 错误. 【变式】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 =0时刻开始,物体的xt -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 和-1 s ,由此可知(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答案】AC【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0.5 m/s 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为x t =v 0+12at ,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a 21.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 0=0.5 m/s ,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五)x a -图像的理解【例5】(2019·青岛质检)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移x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物体最终静止B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2ax 0C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3ax 0D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32ax 0 【答案】C【解析】物体运动过程中任取一小段,对这一小段v 2-v 20=2a Δx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将表达式对位移累加,可得v 2等于速度a 与位移x 关系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2倍,则v 2=2(a 0x 0+12a 0x 0),解得物体的最大速度v =3a 0x 0,故C 项正确. (六)2v x -图像的理解【例6】(2019·天水一中模拟)如图甲,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物块静置于x 轴上的某位置(图 中未画出),从t =0时刻开始,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 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 方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4 s 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B .加速度大小为1 m/s 2C .t =4 s 时物块位于x =4 m 处D .在0.4 s 时间内物块运动的位移6 m 【答案】A【解析】由x -x 0=v 22a ,结合图象可知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0.5 m/s 2,初位置x 0=-2 m ,t =4s 时物块的速率为v =at =0.5×4 m/s =2 m/s ,A 正确,B 错误;由x -x 0=12at 2,得t =4 s 时物块位于x =2 m处,C 错误;由x =12at 2,在0.4 s 时间内物块运动的位移x =12×0.5×0.42 m =0.04 m ,D 错误.【变式】(2019·山东德州模拟)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如图所示是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力车的初速度为20 m/sB .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 sD .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 s ,动力车的位移为30 m 【答案】AB【解析】选AB.根据v 2-v 20=2ax 得x =12a v 2-12a v 20,结合图象有12a =-110 s 2/m ,-12a v 20=40 m ,解得a =-5 m/s 2,v 0=20 m/s ,选项A 、B 正确;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t =v 0-a =4 s ,选项C 错误;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 s ,动力车的位移等于其在前4 s 内的位移,x 4=v 0+02t =40 m ,选项D 错误.热点题型二 运动图象的应用 (一)图像的选择 分析步骤:(1)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根据题意,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应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将题目中的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物理量的关系通过图象准确直观地反映出来.(3)题目中一般会直接或间接给出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四个量中的三个量的关系,作图时要通过这三个量准确确定图象,然后利用图象对第四个量作出判断.【例7】(2019·高密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 .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下 列选项所示,假设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1 s后反向运动,故A错误;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2 s内沿正方向运动,2~4 s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故B错误;由图象C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故C正确;由图象D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第3 s 内沿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D错误.【答案】C【变式1】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解析】选A.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能回到原高度,重复原来的过程,以落地点为原点,速度为零时,位移最大,速度最大时位移为零,设高度为h,则速度大小与位移的关系满足v2=2g(h -x),A项正确.【变式2】.A物体从离地面高10 m处做自由落体运动,1 s后B物体从离地面高15 m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面物理图象中对A、B的运动状态描述合理的是()【答案】A【解析】两者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在增大,C错误;根据公式可得位移是关于时间t的二次函数,D错误;因为A先下落,所以当B开始运动时,A已有了一定的速度,故A正确.(二)图像的转换图象转换时要注意的三点(1)合理划分运动阶段,分阶段进行图象转换;(2)注意相邻运动阶段的衔接,尤其是运动参量的衔接;(3)注意图象转换前后核心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这是图象转换的依据.【例8】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根据v t图象的斜率可知:0~2 s内与6~8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所受合力相同,A错误.2~6 s内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合力恒定,且大小与0~2 s内的相同,方向与0~2 s内相反,B 正确.根据v t图象可知,0~4 s内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8 s内先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结合v t图线包围面积的意义可知,0~4 s内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4 s末达到最大值,8 s末返回到出发点,C、D错误.【变式1】(2019·武汉模拟)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图象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 在0~1 s 内,a 1=1 m/s 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 s 末速度v 1=a 1t =1 m/s ,在1~2 s 内,a 2=-1 m/s 2,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 s 末时速度v 2=v 1+a 2t =0,2~3 s 内重复0~1 s 内运动情况,3~4 s 内重复1~2 s 内运动情况,则C 正确.【变式2】(2019·济南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A .v =x tB .v =2x tC .v >2x tD .x t <v <2x t【答案】 C【解析】选C.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 -t 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x ,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v 2t .应有v 2t >x ,所以v >2x t ,所以选项C 正确.热点题型三 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题干或画运动示意图得到.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三种常见情况:(1)A追上B时,必有x A-x B=x0,且v A≥v B.(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x A-x B=x0,v A=v B.(3)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则要求当v A=v B时,x A-x B<x0,且之后v A≤v B.3.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与运动图象相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例9】(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小对应物体的位移大小,可知在t1~t2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又因为t2时刻两车相遇,因此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图象的斜率对应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知甲、乙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错误,D正确.【例10】(多选)(2018·高考全国卷Ⅱ)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答案】CD【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可知t 1时刻两车在x 1位置,图线的斜率不同,速度不等,A 错;由于甲车起始位置不在原点,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不等,B 错;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都从x 1位置运动到x 2位置,因此走过的路程相等,C 对;从t 1到t 2时间内甲车图线的斜率先小于后大于乙车,因此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D 对. 与实际相结合的追及相遇问题【例11】(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联考)如图所示,在两车道的公路上有黑白两辆车,黑色车停在A 线位 置,某时刻白色车以速度v 1=40 m/s 通过A 线后,立即以大小为a 1=4 m/s 2的加速度开始制动减速,黑色车 4 s 后以a 2=4 m/s 2的加速度开始向同一方向匀加速运动,经过一定时间,两车都到达B 线位置.两车可看 成质点.从白色车通过A 线位置开始计时,求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都到达B 线位置及此时黑色车的速度大小.【答案】 14 s 40 m/s【解析】 设白色车停下来所需的时间为t 1,减速过程通过的距离为x 1,则v 1=a 1t 1v 21=2a 1x 1解得x 1=200 m ,t 1=10 s在t 1=10 s 时,设黑色车通过的距离为x 2,则x 2=12a 2(t 1-t 0)2 解得x 2=72 m<x 1=200 m所以白色车停止运动时黑色车没有追上它,则白色车停车位置就是B 线位置.设经过时间t 两车都到达B 线位置,此时黑色车的速度为v 2,则x 1=12a 2(t -t 0)2 v 2=a 2(t -t 0)解得t =14 s ,v 2=40 m/s.【变式1】(2019·济宁模拟)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答案】不会相撞 5 m【解析】设B 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由v 2-v 20=2ax可得02-302=2(-a B )×180解得a B =2.5 m/s 2设经过时间t 两车相撞,则有v B t -12a B t 2=x 0+v A t ,即30t -12×2.5t 2=85+10t整理得t 2-16t +68=0由Δ=162-4×68<0可知t 无实数解,即两车不会相撞,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近,此时v A =v B -a B t 1,t 1=8 s此过程中x B =v B t 1-12a B t 21=160 mx A =v A t 1=80 m ,两车的最近距离Δx =x 0+x A -x B =5 m.【题型演练】1.(2019·安徽省四校联考)下列所给的运动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答案】A【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上方表示正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位移,所以A 中面积不为零,所以位移不为零,不能回到初始位置;B 、C 中面积为零,位移为零,回到初始位置;D 中,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t 0 s 物体的位移为零,即又回到了初始位置.2.(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0 s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10 s 末,甲、乙两车相距150 mC .在第20 s 末,甲、乙两车相遇D .若开始时乙车在前,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在20 s 内,乙车一直沿正方向运动,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选项A 错误;由于不知道初始位置甲、乙相距多远,所以无法判断在10 s 末两车相距多远,及在20 s 末能否相遇,故选项B 、C 错误;若刚开始乙车在前,且距离为150 m ,则在10 s 末两车相遇,之后甲在乙的前面,乙的速度增大,在某个时刻与甲再次相遇,故选项D 正确.4.(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若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到t 1时刻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1=8 m/sB .v 2=12 m/sC .t 1=(3+3)sD .0~t 1时间内,甲、乙相距的最大距离为6 m【答案】CD【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加速度a 1=2 m/s 2,乙的加速度a 2=6 m/s 2,则12×2t 12=12×6(t 1-2 s)2,求得t 1=(3+3)s ,C 项正确;v 1=a 1t 1=(6+23)m/s ,A 项错误;v 2=a 2(t 1-2 s)=(6+63)m/s ,B 项错误;0~t 1内,甲、乙相距的最大距离为Δx =12×2×6 m =6 m ,D 项正确. 5.(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乙。
高考物理重点难点知识专题讲解(运动的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
【小结】x-t图象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其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和方向,与纵轴的截距表示初始 时刻的位置,图线与t轴间所夹“面积”没有物理意 义.
变式1下列运动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是( )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运 动,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在位移—时间图象 中速度用图象的斜率表示,而且斜率应该是变化的, 故A、B选项错误.
高考物理重点难点知识专题讲解 运动的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知识点一 x-t图象 物体运动的x-t图象表示物体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 运动的轨迹 无任何直接 关系.右图 中a、b、c三条直线对应的x-t关系 式分别为xa= vat+x0 、xb= vbt 匀速 __ __、xc= vc(t-t0) ,都是__ __ 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纵轴截距x0表示在t=0时a 前方x0处 在b__ __;横轴截距t0表示c比b和a 晚出发t0 ;斜 率表示运动 速度 ,容易看出 vc>vb=va ;交点P可反 映出t时刻 c追上b .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曲线,物体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知识点二 v-t图象 物体运动的v-t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与物体运动的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 右图中a、b、c、d四条直线对应的v-t关系式分 别为va= 常数 、vb=v0+at 、vc =
【答案】C
考点二 v-t图象 例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 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 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 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第3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1、位移-时间图象
1、“轴”:x-t,原点为0
2、“线”:
x x1
3、“特殊点”: 交点:
x 斜率:tan v t
x、t不可积
截距:时间0时的位移
位移为0的时间
0
t1
t2 t3 t
线交点:相遇时间 拐点:t1:运动到静止 t2:静止到运动
1、“轴”:v-t,原点为0 2、“线”: vt可积,面积为位移 斜率:
解析 解法一:用临界条件求解 (1)当汽车的速度为 v1=v0=6 m/s 时, 二者相距 v1 最远,所用时间为 t1= a =2 s 1 2 最远距离为 Δs=v0t1-2at1 =6 m. 1 2 (2)两车距离最近时有 v0t2=2at2 解得 t2=4 s 汽车的速度为 v=at2=12 m/s.
2、速度-时间图象
v tan a t
v v1
3、“特殊点”:
交点:截距:时间0时的速度
速度为0的时间 线交点:速度相同时间 拐点:t1:变速到匀速 t2:匀速到变速
0
t1
t2 t3 t
一般为相距最远或最近
c、d两条为抛物线 a:静止 b:匀速直线 c:匀加速直线 d:匀减速直线
c、d两条为抛物线 a:匀速直线
[解析] 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的时间大小关系, 故无法
比较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C 错误。
[示例 3] (2014· 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 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 t=0 到 t=t1 的时间内,它们 的vt 图像如图 133 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v1+v2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1) x—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Array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2)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习题1】在下面的图像中描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有()A.甲、乙 B.乙、丁 C.甲、丁 D.丙、丁【习题2】(双选)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在沿同一条直线上运动,规定统一的正方向,建立统一的X坐标轴,分别画出四个物体的位移图像或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与乙的初位置一定不同,丙与丁的初位置可能相同B.在t1时刻,甲与乙相遇,丙与丁相遇C.甲与丙的运动方向相同D.若丙与丁的初位置相同,则在t1时刻丙在丁的前面11【习题3】(双选)图为P、Q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t1前,P在Q的前面B. 0~t1,Q的路程比P的大C. 0~t1,P、Q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P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4】(双选)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A. 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 4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C. 3s末与5s末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8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习题5】(双选)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 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 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 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小【习题6】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8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2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2、相遇和追及问题:(1) 追击问题的分析方法:A. 根据追逐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物体在位移上间上的关系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C B 相关量的确定D.联立议程求解.说明: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习题7】 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习题8】 汽车正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 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2) 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A. 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方程;B. 找出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C. 利用两个物体相遇时必须处于同一位置,找出两个物体位移之间的关系;D. 联立方程求解.【习题9】从同一抛点以30m/s初速度先后竖直上抛两物体,抛出时刻相差2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两个物体何时何处相遇?易错现象: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五、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第三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典例印证 1】 BD 解析:可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大小判断位移大小,在 t1~t2 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又知 t2 时刻 两车相遇,因此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 B 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 甲、乙的斜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因此甲、乙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项 错误,D 项正确.
=04- -23 m/s2=-2m/s2,选项 B 正确;设 b 车的初速度为 vb ,对 b 车有:v′b=vb+at1,得 vb =8 m/s,选项 C 错误;相遇时 a 车的位移 xa=va t1=6 m ,b 车的位移 xb=vb+2 v′bt1=15 m,则 t=0 时两车的距 离为 x0=xb-xa=9 m,选项 D 错误.
思维总结 (1)不同的图像,其斜率、“面积”的含义不同,例如在 x-t 图像中斜率表 示速度,在 v-t 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2)速度图像中,图线斜率为正,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图线斜率为负, 物体也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1.[x-t 图像] (原创)如图所示,直线 a 和一段抛物线 b 分别表示在同一平直公路上 行驶的 a 车和 b 车运动的 x-t 图像.已知在 t1= 3 s 时,直线 a 和抛物线 b 刚好相切, t2= 4 s 时对应抛物线的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一 两类常规运动图像
1.比较
x-t 图像
v-t 图像
图像
其中④为抛物线
其中④为抛物线
① 表示从位置坐标为正处开始一直做反
物
表示先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
向匀速直线运动并越过位置坐标为零
高中物理讲义:运动图像 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讲义:运动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一、运动图像[注1]1.xt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此时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注2]2.vt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此时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注3](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2.相遇问题[注4]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注解释疑】[注1] 无论vt图像还是xt图像,描述的一定是直线运动。
[注2] 斜率是数学语言,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具有物理意义,可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或加速度。
[注3] 速度相等是判断追上或追不上的切入点。
[注4] 同向追及时,当追赶者位移等于被追赶者位移与初始间距之和时即相遇。
[深化理解]1.识图中常见的三类错误(1)错误地认为图像就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2)错将图线的交点都当成相遇,而vt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相同。
(3)错误理解图线斜率的意义,比如认为vt图像斜率为正,则质点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则质点一定做减速运动。
2.追及和相遇问题分两类,一类为一定能追上,直接列位移方程,找位移关系;另一类为可能追上,需根据速度关系判断能否追上。
[基础自测]一、判断题(1)xt图像和vt图像都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高中物理【运动学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课2运动学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题型一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x-t图像v-t图像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始位置为x0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物体相遇时的位置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某时刻有共同速度⑤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1⑤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在0~t1时间内的位移)如图所示的是一个运动质点的x-t图像,则下列图中与之对应的v-t图像为()[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图像可知,第1 s内质点做匀速运动,第2 s内质点静止,后3 s反向匀速运动。
[答案] B如图所示,在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t图像中t1时刻v1>v2C.v-t图像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像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解析]图线1是位移—时间图像,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x -t图线上某点斜率的绝对值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B正确;v-t图像中0至t3时间内3和4位移不同,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C错误;t2时刻2开始反向运动,t4时刻4加速度方向变化但运动方向不变,D错误。
[答案] B题型二追及相遇问题1.解题关键(1)一个条件:速度相等。
这是两物体是否追上(或相撞)、距离最大、距离最小的临界点,是解题的切入点。
(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通过画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建立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
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运动学图像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
知识基础练
1.[2022江苏常州测试]甲、乙两车从 开始由同一位置出发,在同一平直道路上行驶,它们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甲车从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时,甲车的速度为 B. 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C. 时,在甲车追上乙车前,两车相距最远D.乙车以 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由题图可得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得 ,对比可得 , ,则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B、D错误;物体第 内的位移 ,选项C正确。
考题点睛
(1)解决常规运动图像问题时,由图像提取特殊点、斜率、截距、面积等数据信息,结合运动学公式解答。
(2)解答非常规运动图像问题的三个步骤:一审、二列、三析。
对点演练1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的二次方 和位移 的关系图像,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B
A. B. C. D.
[解析] 由题中图像的“面积”读出两物体在 内的位移不等,而在第 末两个物体相遇,可判断出两物体出发点不同,故A项错误;由图像的“面积”读出两物体在 内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则B的平均速度大于A的平均速度,故B项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 ,B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 ,所以两物体A、B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C项错误;由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 内B的位移 , 内A的位移 ,且第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所以 时,两物体相遇,故D项正确。
(3)若使两物体不相撞,则要求当 时, ,且之后 。注意: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四种常用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不知道甲、乙初始位置关系,故无法判断两者间距离如何变化,选项B错误。
1 +2
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位移小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平均速度v< 2 ,
选项C正确。
归纳总结(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
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的是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内
容
索
引
01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运动图像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速度先增加后
16
减小,选项B错误 m/s=0.8 m/s,
选项C正确。速度从0增大到最大又减小为0,瞬时速度有两次为0.8 m/s,选
项D错误。
3.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距离s处有
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
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 m/s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大小为( A )
A.3 m
B.4 m
C.5 m
D.6 m
解析:设汽车关闭油门经过时间t与自行车速度相等,在该段时间内汽车和
1 +2
t
2
自行车位移分别为x1和x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v1-at, x1=
1-3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3.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 已经停止运动.
取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和位移参考点, 要注意将两个物体对地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转化为 相对的物理量.
5.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 时刻 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t 图象中,直线 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运动情况,如图 8 所示.关 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0~ 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 10 s~ 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 5 s~ 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 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专题: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1. x- t 图象 (1)物理意义: 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位移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 速度 的大小, 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速度 的方向. 2. v - 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 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 加速度的 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 加速度 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位移的大小 .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正 ;若此面积在时间 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7.如图所示,射水鱼以 v0=8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射出一串水珠,0.4 s 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向上射出另一串水珠,以每次向上 射出的第一个水珠为研究对象, 则两个小水珠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 是多少? (g 取 10 m/s2)
高一物理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
13
2.甲、乙两物体相距x,它们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初速度 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 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C.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两次 )
D.若a1<a2,它们不能相遇
的位置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12
1.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以后 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 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
D.三车同时到达下一个路标
答案:B
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 判断此种追赶情形能否追上的方法是:假定在追赶过程中两者在同
一位置,比较此时的速度大小,若v甲>v乙,则能追上;v甲<v乙,则追不
上,如果始终追不上,当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时,两物体的间 距最小.
9
(3)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 匀速运动) ①两者速度相等,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
车再次相遇,故D错.
答案:C
共 32 页 18
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 图专2-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20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 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 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共 32 页
24
解析:对设问(1) 解法1: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速度是定值, 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大, 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所 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 有v汽=at=v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提示:(1)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甲物体的速度小于乙物体的速度。 (3)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为 x0,且甲物体在前。 [记一记]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位移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两种特殊的 x -t 图像 (1)若 x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 (2)若 x -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2.三类运动图像对比
图像
x t图像
v t图像
a t图像
图像 实例
图线①表示质点 图线①表示质点做 图线①表示质点做
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逐渐增大的 图线 (斜率表示速度v) (斜率表示加速度a) 直线运动 含义
图线②表示质点 图线②表示质点做 图线②表示质点做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2.(2014·东台质检)一步行者以6.0 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
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
1.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
交点④表示此时
三个质点有相同
的速度
点⑤表示t1时刻 质点速度为v1(图 中阴影部分面积
表示质点在0~t1 时间内的位移)
交点④表示此时三个 质点有相同的加速度
点⑤表示t1时刻质点 加速度为a1(图中阴影 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 0~t1时间内的速度变 化量)
物理首页上一页 Nhomakorabea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 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 两者相距 最近 。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 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
[答案] BC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由 v -t 图像巧得四个运动量 (1)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 (2)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直接读出时刻,取差得到运动时间。 (3)运动加速度:从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 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 (4)运动的位移: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 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一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 定的正方向相同,第四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超链接
直线运动的 v -t 图像
[记一记] 1.图像的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 随 时间 变化的规律。
2.两种特殊的 v -t 图像 (1)若 v -t 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__速__直__ _线__运__动__。 (2)若 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__变__速__直__ _线__运__动__。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追及与相遇问题 [记一记]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 同一直线上 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 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 距离 会不断发生变化,两 物体间距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 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物理
首页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考点一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 x -t 图像、v -t 图像还是 a-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
线运动。 (2)x -t 图像和 v -t 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 -t 图像、v -t 图像和 a -t 图像的形状由 x 与 t、v 与 t、 a 与 t 的函数关系决定。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t1,则有:t1=va甲=20 s t1 时间内:x 甲=v2甲t1=120×20 m=100 m x 乙=v 乙 t1=4×20 m=80 m 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2=x甲v-乙x乙=240 s=5 s 故乙车追上甲车需 t1+t2=25 s [答案] (1)36 m (2)25 s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审题指导]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
获取信息
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刹车
两车运动的起点位置
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 甲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
两车运动的时间关系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第二步:找突破口 要求两车间的最大距离→应利用速度关系式 v 乙=v 甲-at 求出到距离最大时的时间→利用位移关系求最大距离。 [解析] (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 大,设该减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 t,则 v 乙=v 甲-at 解得:t=12 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Δx=v 甲 t-12at2-v 乙 t=10×12 m -12×0.5×122 m-4×12 m=36 m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图像 x t图像
v t图像
a t图像
图线③表示质 点向负方向做 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③表示质点 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
图线③表示质点做加 速度减小的直线运动
图线 含义
交点④表示此 时三个质点相 遇
点⑤表示t1时 刻质点位移为 x1(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没有 意义)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3.v -t 图像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试一试] 2.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1-4-3 所示,取开
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物体运动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思路点拨] (1)0~6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什么时刻 离出发点最远? 提示:由图像可得,0~5 s 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5~6 s 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即第 5 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2)v -t 图像中“面积”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根据 v -t 图 像求平均速度?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例 2] 甲车以 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乙车以 4 m/s 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 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 0.5 m/s2 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 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试一试]
3.(多选)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
动,其 v -t 图像如图 1-4-5 所示,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在 t0 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 1-4-5 B.在 t0 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 t0 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方,并且两物体间
段表示的运动所通过的位移是(5+12)×
18-14 2
m=34
m,
选项D正确。
答案:ACD
物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4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结束
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1.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 假设物体 A 追物体 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 x0,有两种 常见情况: (1)A 追上 B 时,必有 xA-xB=x0,且 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 相对速度为零,必有 xA-xB=x0,vA=vB。若使两物体保证不 相撞,此时应有 vA<vB。 2.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 1] (多选)一物体自 t=0 时开始做
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 1-4-6
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图 1-4-6
A.在 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30 m
B.在 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40 m
C.在 0~4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7.5 m/s
D.在 5~6 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 m
B.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 m
C.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
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物理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