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和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和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和报告制度
责任人:
用人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并承担所需费用。

用人单位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用人单位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放射事故的分类及调查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二)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三)组织事故调查;(四)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五)结案存档。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迅速、有效、科学、公正。

第四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向厂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条公司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当实施紧急报告:(一)特大和重大事故,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省级安监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报告;(二)一般事故,应当于6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接收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情况,由省级以上安监行政部门统一对外公布。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第十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六)配合安监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监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七)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
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雇主或相关单位必须立即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受伤人数、伤亡情况等。

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收到报告后,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包括救援伤员、调查事故原因、追究责任等。

3. 后续措施: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还将组织受伤人员的医学观察、治疗和康复,并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

同时,还会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包括对相关雇主或单位进行整改和督促。

4. 赔偿和保险:对于受伤或死亡的劳动者,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会协助其获得相应的赔偿金,并推动相关单位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伤亡,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可以追究相关雇主或单位的责任,促使其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职业危害事故分级1、一般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下。

2、较大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3、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4、特别严重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 30人以上。

第二条事故处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7、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三条事故报告1、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是指企业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的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维护企业的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危害事故的定义与分类、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流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程序、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的意义与建议。

一、危害事故的定义与分类(一)危害事故的定义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下,导致人员受害或财产遭受破坏的事件。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违反职业健康安全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加控制或控制不到位而导致人员受害或财产遭受破坏的事故。

(二)危害事故的分类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危害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机械伤害事故:包括由于机械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2. 化学危害事故:包括由于化学品泄漏、溢出或接触不当导致的事故。

3. 物理危害事故:包括由于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导致的事故。

4. 生物危害事故:包括由于接触有害生物体或携带病原体导致的事故。

5. 热危害事故:包括由于高温、低温或火灾导致的事故。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流程(一)事故发生与报告1. 发现事故:任何员工发现危害事故都有责任立即报告。

2. 报告程序:报告人需立即拨打事故报警电话或呼叫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并在第一时间通知上级主管部门与企业管理人员。

(二)事故处置与救援1. 事故处置: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疏散员工、切断能源、扑灭火源等。

2. 救援措施: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并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1. 调查人员:由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2. 调查内容: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责任人,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四)事故处罚与补救1. 处罚措施:根据事故责任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停职、开除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范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程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定义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职业病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重大后果。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类按照危害程度和事故后果,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程序4.1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4.1.1 确保员工的安全,及时转移受伤员工,并送往医院救治。

4.1.2 停止相关工艺流程,并切断危险源。

4.1.3 通知相关部门,启动事故处置和调查程序。

4.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理:4.2.1 事故现场的记录和勘查。

4.2.2 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4.2.3 事故负责人的任命和下发处置任务。

4.3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措施:4.3.1 制定和执行紧急处置方案,限制事故扩大和蔓延。

4.3.2 尽快组织救援和抢修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4.3.3 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并安排康复治疗。

4.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解决和整改:4.4.1 事故原因的查明和责任追究。

4.4.2 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消除事故隐患。

4.4.3 提升应急处置和预防措施,防范再次发生。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5.1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单位负责人。

5.1.1 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5.1.2 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5.1.3 负责人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2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内容包括:5.2.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基本情况。

5.2.2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5.2.3 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和责任划分。

5.3 发生较大或重大事故的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5.3.1 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的深入调查分析。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三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三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样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和与本单位有业务往来的相互协作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员工疾病或伤害,包括事故直接发生时造成的直接伤害和后过程中再造成的间接伤害。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员工接触、吸入或受到的有害物质、辐射、高温、高压、机械、噪声、振动等因素。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可识别的、与工作过程有关的疾病。

第六条本制度所称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对员工进行定期或特殊时期的体检,包括一般体检、专项体检、职业病体检等。

第七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为防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害而安装的设施,包括通风设备、工作台、防护装置等。

第八条本制度所称职业病防护用品是指供员工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第九条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制度,由专门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十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对上一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的执行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情况、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监督与评估的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情况。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第十三条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任务和措施,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第十四条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措施包括:减少、替代或改变职业病危害因素;改进工艺、设备或工作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防护用品;实施职业健康检查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及时进行处置和报告。

以下是一份范文: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2)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本单位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职工及相关机构。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程序1. 发现事故:任何职工在发现或遭遇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自身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扩大。

2. 报告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 事故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发生地点的部门及联系方式;b. 事故的性质和规模;c. 受伤人员和受损设备的情况;d. 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e. 其他需要报告的相关信息。

3. 现场处理: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现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救助伤员、封锁事故现场、保护现场证据等。

4. 调查与分析:事故发生后,应成立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提出防范措施。

5. 处理结果通知:调查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调查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和防范措施,并向相关职工进行通知。

四、责任追究1. 对于未及时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或故意隐瞒事故情况的相关人员,将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纪律处分。

2. 对于职业病危害事故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将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五、监督和检查1. 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 职业病防治委员会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

六、附则本制度由本单位负责制定和解释,并于制定后向全公司、工会和相关部门进行宣传和培训。

制度的修订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以上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范文,具体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调整。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6.7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 低限度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 观察 (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6)对事故进行调查,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6.8 安全环保处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根据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2)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3)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组织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5)事故发生后,协助公安、生产安全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镇雄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管理
3.引用文件、标准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3.2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7号令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4.名词解释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由于急性中毒造成的人员职业伤害事故,分为一般、重大和特大事 故 (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 疽5人以下的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 的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的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二、各部门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所有均应上报,上报采用逐级报告(口头)原则,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同时编写短讯(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事故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伤害程度)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涉外事故以及发生在敏感时间的事故必要时可立即直接上报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三、发生死亡以上事故由公司负责人或责成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1小时内通报属地安监部门、公安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检察院、工会等相关部门。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五、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经抢救与事故现场保护处理后,按公司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六、调查组进入现场的调查过程中,在事故调查分析没有形成结论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现场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等。

当进入现场做模拟试验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同时采用照相或摄像等方式将可能被清除或践踏的痕迹记录下来,以保证现场勘查调查能获得完整的事故信息内容。

七、事故现场调查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分析,一般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在事故原因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通过现场模拟、假设推论等方式分析事故过程和事故原因。

八、事故调查小组完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概况、事故等级、发生原因、事故类别、事故经过、经济损失情况、损失工作日情况、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提出。

九、事故调查报告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方能生效。

十、事故处理的任何资料文件均有公司规定的记录内容,必须齐全,并具有可追溯性,其事故档案永久性保存。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四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四篇)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为及时且有效地控制健康危害事故及传染病的发生与扩散,确保顾客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明确指示,特制定以下报告制度:一、单位负责人被指定为健康危害事故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

其他服务人员一旦发现任何健康危害事故,均有责任向责任报告人提供详尽情况。

二、关于疫情报告的内容及时限规定如下:一旦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报告人必须立即上报相关信息。

若顾客或员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腹泻、急性结膜炎等症状,报告人需在指定时限(原文此处未明确,应补充具体时限,如“2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三、在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需报告的情况时,报告人应利用最为便捷的通讯手段,立即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进行报告。

四、为应对紧急情况,特附上医疗急救单位的联系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2024年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二)为了规范我公司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方面的处置与报告流程,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四条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及时将情况上报至城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相关部门。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可划分为以下四类:(一)特别重大事故,系指导致____人以上死亡,或____人以上重伤(含急性工业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____亿元的事故;(二)重大事故,系指造成____至____人死亡,或____至____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至____亿元之间的事故;(三)较大事故,系指导致____至____人死亡,或____至____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至____万元之间的事故;(四)一般事故,系指造成____人以下死亡,或____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____万元以下的事故。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引言职业病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由于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发生的由于职业病引起的重大事故。

为了有效地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制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本文将详细探讨该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制度1.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同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按照现场状况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清除有害物质、封堵泄漏点、提供紧急救援设备等。

同时,要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和勘验,以确保相关证据的留存。

3.伤员救护与治疗对伤员应及时进行救护与治疗,包括紧急救援、送医治疗等。

伤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4.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全面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以维护员工的权益,促进安全生产。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1.报告时限与责任人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报告。

报告时限的确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性质和情况进行规定。

报告责任人一般为企业的相关领导人或负责人。

2.报告内容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事故性质、伤亡情况等。

报告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反映事故的情况,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分析和处理事故。

3.通报与公开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处理结果,提醒其他企业和职业工作者注意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通过通报与公开,可以提高职业病防控的效果,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地处置事故,减少伤亡人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4篇)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4篇)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为及时有效遏制健康危害事故及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顾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本报告制度。

1、单位负责人是健康危害事故、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

其他服务人员发现健康危害事故均有义务向责任报告人提供情况。

2、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当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顾客或员工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急性结膜炎等症状时,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报告。

4、医疗急救单位电话。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范文(二)为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促进生产发展,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和杜绝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危害事故的等级划分:根据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将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下的;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者死亡____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____人以下的;特大事故。

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____人以上的。

二、职业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

包括设备损失,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设备维护费用。

间接经济损失。

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减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用于事故抢救、恢复生产等与事故有关的各种费用。

三、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职业危害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

0934.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0934.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2007】第493号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局【2012】第47号令0,《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安监函)【2011】第47号)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定义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某种意外原因,发生失控、防护失效或高溶(强)度接触等对劳动者造成突发的职业损伤。

如毒气泄漏引起急性中毒等。

二、事故报告受理主体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本单位员工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的,应当向单位所在地区县级以上安监部门报告。

三、事故报告规定1.用人单位发生急性中毒等职业病危害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3.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发病情况、可能发生的原因;(5)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四、事故处理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切断危害源,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对受伤人员及时组织现场急救或转医院抢救,及时按规定报告事故。

2.立即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及时撤离和疏散人员,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封存造成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实用文档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1、总则
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制度内容
2.1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以公司为主导,各部门及班组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合理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防止事态扩大。

2.2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公司各部门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由公司承担所需费用。

2.3 事故处置完成后,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形成书面文件,将事故原因、处置过程、事故损失等资料如实上报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4 公司任何部门及班组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2.5 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公司、部门及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原因予以拒绝或者阻挠。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放射事故的分类及调查处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放射事故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二)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三)组织事故调查;(四)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五)结案存档。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迅速、有效、科学、公正。

第四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向厂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条公司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当实施紧急报告:(一)特大和重大事故,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省级安监行政部门和卫生部报告;(二)一般事故,应当于6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安监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接收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情况,由省级以上安监行政部门统一对外公布。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第十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六)配合安监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监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七)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为了规范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及执行,并由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指导监督。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措施、程序。

(一)发生职业病事故时,单位应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置措施:1、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治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泄险;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4、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____救治、安排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5、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6、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卫生行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落实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防控措施。

(二)职业病事故报告程序1、当发现单位内出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以规范格式,书面报告单位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

2、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地县级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卡。

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4、不得以任何借口对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职业病危害事故,认真吸取教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根据____《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____规,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和工作中发生的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事故,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包括:(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二)在生产、工作时间或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三)在生产区域内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企业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与报告流程,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了解和遵守本制度是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二、定义1. 职业病危害事故:指在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引起的工伤事故,导致员工的身体健康受损或丧失劳动能力。

2. 职业病:指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等原因,长期或者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性疾病。

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程序1. 事故发生及立即处理:-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员工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救护措施,确保伤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 同时,立即报告事故发生的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以便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调查和处理:- 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会展开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确保事故的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 相关部门会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和改进方案。

3. 整改措施的落实:- 上级主管部门会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和相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 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会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1. 治疗报告:- 伤者在得到紧急救护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部门报告治疗情况。

- 治疗报告应包括伤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进展等内容。

2.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员工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发生原因。

-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伤亡情况和事故的直接原因等内容。

3. 调查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在事故调查结束后,会向企业管理层提交详细的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起因、过程、责任划分和整改措施等内容。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记录与归档1. 事故记录:-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事故记录制度,将所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处理和报告情况进行记录。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是指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和个人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和报告的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制度:
1. 紧急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阻止危害扩大和蔓延,救治受伤人员等。

2. 事故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3. 救治和补偿:对于受伤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治,并提供必要的补偿和赔偿。

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
1. 监管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伤亡情况等。

2. 内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应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以便进行内部调查和处理。

3. 向社会公众报告:一些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报告,以提醒和警示其他相关企业和个人注意职业病防控工作。

总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及时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这些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工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部门、岗位和员工。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工作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公正、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所有员工都有义务积极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条所有员工要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按照要求履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的义务。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第六条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立即停止作业,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二)组织人员进行伤亡核实,确保伤亡人数准确;(三)拨打紧急电话报告事故,通知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四)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切断或隔离有风险的设备或物品;(五)做好现场保护和隔离工作,防止事故扩大蔓延。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目击人员应主动提供现场的情况和证据,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八条若有员工受伤或死亡,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或请法医鉴定,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相关责任。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要尽快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事故处置和善后工作。

第十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应由专业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原则进行,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抄送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一)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具体情况;(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包括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等;(三)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四)事故中的救援措施和抢救情况。

第十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并附上必要的证据材料。

第十四条上级主管部门收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尽快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或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得到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环境影响,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及生产顺行,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可能导致较大财产损失的潜在事故、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3. 引用及支持性文件
《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4. 术语
4.1 潜在事故:容易导致事故的危险。

4.2 紧急情况:对正常的生产、工作有严重影响的非正常情况,如火灾、爆炸、洪水或危险物品泄漏环保设施故障停机等。

4.3 突发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企业、环境、公共安全或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的紧急事件。

4.4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营安全事件。

4.5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通常情况下,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 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具体划分在公司各专项应急程序中体现,要求依据国家、地方应急预案的划分和公司的具体情况,全面、详细、量化,体现专业特点。

5. 职责
5.1最高管理者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抢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

5.2 管理者代表或公司主管副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级应急预案,负责公司紧急情况响应的统
一指挥调度。

5.3 安全环保处:负责对公司应急预案的汇总、审查;督促、指导公司有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管理者代表或公司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对紧急情况抢险实施统一调度。

5.4 保卫处负责组织制定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对应急点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实施应急响应。

5.5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紧急事故的应急预防措施、应急准备与响应以及紧急情况的消除工作。

5.6 各部门应急预案报安全环保处备案。

6. 工作程序
6.1 应急准备
6.1.1 各部门根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所列应急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风险,对可能产生紧急情况的环境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6.1.2 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各职能部门组织制定,由各职能部门检验其有效性,并报管理者代表或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各部门制定的适用于本部门的应急预案,由本部门检验其有效性,并由主管领导审批。

有关安全环保应急预案经审批后报安全环保处备案。

6.1.3 公司及各部门根据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应急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与技能。

6.1.4 公司及各部门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各种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应急物资的配置。

应急物资在采购过程中,应向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生产许可的厂家进行购买。

各单位对责任区的紧急应急设施和物资定期进行保养,确保紧急应急设施,在紧急情况下能正常使用。

6.2 应急组织和信息的建立:各单位建立组织应急系统,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6.3 应急响应
6.3.1 应急事故发生时,现场在场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同时发现人员应迅速按应急预案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6.3.2 有关部门接到应急信息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按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救灾。

6.3.3 若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立即通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6.3.4 参加紧急事故应急的单位,应事先组织好人力、物资,依据实际情况,迅速处理,使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6.4 应急事故的善后处理
6.4.1 对事故中疏散人员进行清点,确保紧急事故现场人员已全部撤离现场。

6.4.2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6.4.3 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直至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对事发现场进行清理。

6.4.4 应急发生后,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并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具体按《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中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执行。

6.4.5 安全环保处根据调查结果,监督防范措施的落实。

6.4.6 需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5 程序更新
根据演习结果和对紧急事故应急的总结,应对相应的程序和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