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
嗟来之食该不该吃作文600字_话题作文
![嗟来之食该不该吃作文600字_话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d79399910ef12d2af9e7b8.png)
嗟来之食该不该吃作文600字_话题作文【第1篇】《礼记·檀弓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由这个故事引出一则成语“嗟来之食”,意思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也常被后人引用,《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是尊严重要还是性命重要?我们很容易想到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故事中韩信选择了忍辱负重来保全生命。
这么一来大家就疑惑了,是不食嗟来之食的齐国人错了呢?还是韩信错了呢?其实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尊严重要还是性命重要,而是“大前提”重要。
要弄懂中国文化,就一定要了解“大前提”思想。
说了半天,什么是“大前提”呢?说得直白些,就是判断一件事好坏或者对错要放到当前的政治大背景中看。
注意哦,是当前的大背景。
不少老外觉得中国人复杂,就是不懂这个“大前提”。
举个例子说吧,人们应该爱好和平,谴责战争。
我们痛恨小日本的南京大屠杀,经常提要牢记这段历史,化悲痛为力量等等。
30万人,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没错,不过再早一些,有个80万人被屠杀的扬州十日在中学历史课本的边边角角都找不到。
这就是大前提不同了,因为满汉在当前被定义为人民内部矛盾,而抗日战争中的中日是敌我矛盾。
再举个例子,我们说希特勒给欧洲乃至世界的人们带来了灾难,不过说起成吉思汗就是伟大的征服者了。
同样因为大前提是我们是二战中的受害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应该同仇敌忾;而成吉思汗那是某些史学家眼中的先祖,“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如此。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794f7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9.png)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
”嗟来之食也可谓有侮辱之意,“嗟”是对施舍的简称,是对人们人格与尊严的侮辱与践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篇1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篇2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
”嗟来之食也可谓有侮辱之意,“嗟”是对施舍的简称,是对人们人格与尊严的侮辱与践踏。
所以嗟来之食不能吃。
着名画家徐悲鸿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如果把人的尊严比作一件物品,物品掉到地上,就好比尊严被践踏,道歉就好比把物品捡起来,那物品要么会脏了,要么会支离破碎。
同样的道理,当尊严已经被玷污、践踏、侮辱,尊严已经支离破碎,而又不能丢进洗衣机里,所以活在没有尊严的世界里,生命还有何意义?虽然说生命是宝贵的,那尊严就不宝贵了吗!那尊严就是呼之则来,唤之则去的吗?回望历史,人们都为了生命去放弃尊严,命不一样也不会胜利吗!视死如归的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杨开慧,女中豪杰刘胡兰……,这些人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祖国的尊严放弃生命的吗!不也正如那贫穷的逃难者一样吗?我认为尊严高于一切,尊严是生命的支柱,生命因尊严而充实,没有了尊严的生命,褪掉了生命该有的金色内涵,只剩下黯淡的躯壳,那生命有何意义!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篇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_议论文范文_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_议论文范文_](https://img.taocdn.com/s3/m/d7c8320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3.png)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自古人们就把“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视为一个人是否有气节的标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篇1“我同意!”“我反对!”喊声响彻云霄,整个教室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味,正反双方主辩手个个虎视眈眈,密切关注着对方的辩论,台下的观众也跃跃欲试,欲上台大显身手。
这是我们班围绕“嗟来之食能否吃”展开的精彩辩论会。
突然,反方主辩手陈定坤冲上讲台,大声说到:“我要反驳你的观点。
文中的黔敖已经向齐人道歉了,齐人应该接受他的施舍,先保住性命再说。
可齐人却拒绝黔敖的食物,我认为那是他太强的自尊心在作怪。
人应该有自尊心,可自尊心太强也不一定是好事。
试问对方辩友,当年的韩信不就是忍受了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吗?难道你能说他没有尊严?”话音刚落,正方主辩手周星宇大步流星走上讲台义正言辞地说到:“请对方辩友先弄清楚什么叫‘嗟来之食’,‘嗟来之食’指的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不是真心的帮助他人。
据所查资料记载,黔敖不是一正人君子,他向路人施舍食物,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
对方辩友,别人的施舍是明显地在侮辱你的人格,试问,这样的施舍,你也要接受?”他刚一下去,反方辩手张昊月噌的一下冲了上去……就这样,双方辩友辩论了几十个来回,也没辩出胜负。
我是站在正方这边的,我的观点是:1、文中的齐人做得很好,要是我,也不会吃这“嗟来之食”的。
如果吃了,就表明你接受他的侮辱,永远被人鄙视。
不吃,就算被饿死,也意味着你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你的精神会流芳百世,被后人歌颂。
2、文中尽管黔敖道歉了,但那绝不是真诚的,他是一虚情假意之人,他的施舍不是救百姓之苦,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晒富”。
3、刚才对方辩友说“一次侮辱是可以包容的,只要有宽广的心胸,而且以后还可以把尊严找回来,就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那样,你不接受只能说明你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而已。
评论《嗟来之食》作文
![评论《嗟来之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8d773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2.png)
评论《嗟来之食》作文评论《嗟来之食》作文《嗟来之食》是一个大家巳熟知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评论故事中那个不肯吃“嗟来之食”而饿死的灾民吧!我认为他并没有必要这般固执,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后来成就了一番大业。
韩信连胯下之辱都忍了,他为什么不能忍过这个小小的屈辱呢?还有一个知名度极高的事例,那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好几年的忍辱负重,越王勾践都放下了面子,做马夫做仆人,勾践也不埋怨。
既然连这样大的屈辱勾践都可以忍受得住,而且勾践之前还是个一国之主,更何况他呢?生命极其可贵,不能因为怕丢面子,而放弃了宝贵的生命。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尊严不是只有一次的,而生命却只有一次。
如果没有了生命,那尊严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应当把饭吃了,维持自己的生命。
生命没有第二次,尊严却可以重新获得。
虽然吃了这饭有失尊严,但尊严却可以重拾。
做人一定要心胸宽广,黔敖巳经向他道过歉了,可他却仍不肯吃黔敖的东西,非常固执,这样就不对了。
黔敖道过歉了,食物里所包含的`侮辱也就没有了,他就可以吃黔敖的东西了,可他死要面子,不肯吃东西,最终饿死了,这不是很可惜吗?即使死也要死得有意义,就如那些英勇的革命烈士一样。
他为了面子而死,实在没什么意义可言。
如果那些烈士不要尊严的话,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而他不要尊严,暂时性的放下面子,并不会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发生,反而还能得到一些营养,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做人还要懂得灵活变通,而不要做死守教条的人,这样一点意义都没有。
何况黔敖巳经道歉,如果他还不肯吃的话,就等于不愿意接受道歉,不想原谅黔敖喽?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认为那位灾民应当吃黔敖好心拿出来给灾民吃的食物,而不是死要面子,不要里子,固执不肯吃黔敖的东西,最后导致被饿死的后果。
不食嗟来之食的事实论据
![不食嗟来之食的事实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972403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9.png)
有关“不食嗟来之食”的事实论据
有关“不食嗟来之食”的事实论据如下:
1.在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贵族黔敖在路上施舍食物。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
蒙着脸,拖拉着脚步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呼唤那位饥民来吃饭。
而饥民却对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现在的地步的。
黔敖上前向饥民道歉,但饥民最后因为拒绝施舍饿死。
2.在现代社会,有些人坚持不食嗟来之食,选择更健康和有营养的食物。
例如,有人喜
欢在家里或自己的花园里种植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控制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和农药的量,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健康。
以上例子说明,不食嗟来之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自尊和尊严,不接受不尊重自己的施舍或帮助。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作文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c555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b.png)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作文English:The saying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emphasizes the dignity and self-respect of the poor. It conveys the idea that even the poor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accept food or help with a sense of pity or sympathy. Instead, they should be given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to help themselves and improve their own situations. This phrase reminds us to treat the less fortunate with respect and support, rather than simply providing handouts that perpetuate a cycle of dependence and helplessness. It encourages us to seek long-term, sustainable solutions to poverty, rather than just addressing the immediate needs of the poor.中文翻译:这句谚语“贫者不食嗟来之食”强调了贫困人士的尊严和自尊。
它传达了即使是贫困人士也不应被迫接受食物或帮助,并带有一种怜悯或同情的感觉。
相反,他们应该被提供机会和资源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处境。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尊重和支持不幸的人,而不仅仅是提供救济品,这样只会延续贫穷和无助的循环。
它鼓励我们寻求长期可持续的贫困解决方案,而不仅仅解决贫困人士的当下需求。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作文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266d4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4.png)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作文【篇一:嗟来之食读后感作文】《嗟来之食》这篇短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位饥饿的穷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吃富人黔敖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最终饿死街头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尊,也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应尊严,当尊严受到挑衅的时候,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历史上有可杀,不可辱的士;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天祥;还有许许多多“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革命者。
在叶挺军长的身上,我们体会到那种为了坚持真理,宁愿“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不愿乞求“从狗洞里爬出”而获得自由的精神;在使者晏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应对的智者;在十一岁意大利爱国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大义凛然的孩童,一个敢于扔掉施舍的孩童。
他们都是为了尊严,为了那比生命还宝贵的尊严。
在《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中,从那位衣衫褴褛,饿得少气无力的穷人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他为维护自尊而瞪视的目光,而且也感受他郑重的话语的分量,体现了“人穷志不短”的高贵品格,所以那位穷人开始拒吃嗟来之食是对的。
不会尊重别人,不会宽容别人是短文中那位穷人的缺憾。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黔敖知错就改,已经道歉,并且尊重了你,这时的施舍绝不是嗟来之食,何苦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人都应当珍惜。
我想对那位穷人说:“人既要有尊严,又要在有自尊的基础上,学会宽容——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应该是我们的心胸!”【篇二:嗟来之食读后感作文】文章《嗟来之食》告诉我们一件令人深思的事:在齐国,有一年,发生大饥荒,一个路人饿得少气无力,昏昏沉沉,但就是不吃富人黔敖“吆喝”给的食物,虽然黔敖道歉还是不吃而饿死。
我对此事有两种看法。
一是像曾子说的,路人应该吃黔敖的食物。
想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关在大牢里,每天睡在柴草上,舔动物的苦胆,每舔一次,就会想起国家被打败的情景,后来,回到越国,一鼓作气消灭了吴国。
如何看待嗟来之食作文700字_高二作文_
![如何看待嗟来之食作文700字_高二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359e8f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b.png)
如何看待嗟来之食作文700字古人云:“志士不受嗟来之食”。
饿死是小,失了气节却是大。
自古以来这种思想影响着人们,在中国社会扎下了根。
那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当你穷困潦倒,面前是别人赠与的汤羹,在尊严和温饱间徘徊时,这嗟来之食到底可食不可食呢?先不论这个富人做慈善是出于什么用意,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家庭二和家庭三做出的选择的确让人深思。
我对家庭三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民以食为天,温饱面前,这种不接受施舍的气节是否还能站住脚呢?我的观点是不能,在绝对运动的世界,更要随时代之变而变,这与文天祥和屈原的那种爱国气节不同。
在我看来,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而家庭三的做法却是不明智的,因为一时的自尊而让一家老少受饥寒之苦也是极其不妥的。
庄子是古代的圣贤大家,可他最后却不被当世所容,庄子之所以不能使道家学说被广泛地推崇,就是因为他太过于自尊,不能随社会的现状而变通,所以庄子是孤独的。
而与庄子相比,司马迁就明智得多,这不叫苟且,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和负责。
这些例子与这里的家庭三情况相比甚至会让人感到有些“大惊小怪”了。
这里既不叫你叛国辱家,也没让你卧薪尝胆,这是一种正义的慈善公益,不代表接受它就会坏了气节,一个人真正的高尚品质在于他的内心,这里的慈善不作为同情而是一种爱心。
一个人如果自己尊重自己,就没有人可以不尊重他,而尊重自己也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健康。
贫困并不是耻辱,大胆地接受贫困,改变贫困,而不是盲目愚昧的自尊。
与家庭三相比,家庭二的做法让我点赞,有借有还,知恩图报,努力改变贫困的命运去帮助更多的人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受之必还比只谢不受是理智的,人穷智不能短,但这里的志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志气在内心而不是用拒绝帮助来体现。
所以依我看,在一定的时候,这嗟来之食也并非不可食,食之必还才更可谓是有志之士!。
小学议论文作文:读《嗟来之食》有感8
![小学议论文作文:读《嗟来之食》有感8](https://img.taocdn.com/s3/m/b17f0aa8e53a580216fcfe89.png)
读《嗟来之食》有感
在教室里,老师讲着一篇课文—《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这样的:
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施舍给灾民。
有一天,来了一个灾民,没有力气了,黔敖看到后就吆喝到:“喂!吃吧!”但那个灾民没吃而饿死了。
读完这片课文,我感处颇多,那个灾民有尊严,但太固执,可有尊严的人不分健康、残疾,比如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个人开了一家店,不久就关门了并欠债累累,他很灰心,觉得生活欺骗了他,对任何事都失去了信心。
他只想向银行借100元,回老家,然后让母亲随便帮他找一份工作度过余生。
然而却在去银行的路上,他改变了主意。
他发现了一个坐在有木制车轮上的残疾人在卖西瓜。
卖瓜的人很快乐的和他打招呼,“嗨,年轻人,打起精神来,你该抛弃烦恼快乐起来”。
他顿时愣住了,想了片刻,坚定的向银行走去。
原来本想借100元却借了2000元,因为他觉得他还年轻,有能力找一份好工作,并过上快乐的日子。
他用在银行借来的2000元开了一家公司,每天都用新的面貌来争取成功。
后来,他成了美国为数不多的富翁。
此后的每天早晨,他都会对着镜子大声念到:
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
直到在街上见到一个人,-他没有脚。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作文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574ef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0.png)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作文
嘿,听说过“贫者不食嗟来之食”吗?这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说法,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
有些穷人,你给他们东西吃,他们可不会因为你施舍就感激涕零。
在他们看来,这食物带着一种“你看,我多可怜,给我点吃的吧”的味道,这种味道,他们可受不了。
你知道吗?有些人穷得叮当响,但心里可富着呢!他们觉得,饿一顿两顿没关系,但不能丢了尊严。
你别以为他们不懂变通,他们心里明白着呢,一时的温饱哪比得上长久的尊严?所以,就算饿得肚子咕咕叫,他们也不会去吃那嗟来之食。
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些人的。
在这个物质横飞的社会里,大家都忙着追名逐利,哪还有多少人记得“尊严”这俩字?可这些人不一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尊严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去捍卫的。
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底线。
所以啊,下次看到路边乞讨的人,别急着施舍。
说不定,他们心里正鄙视你呢!想要帮助他们,就多给他们点尊重吧。
记住,真正的帮助,不是施舍,而是尊重。
以不食嗟来之食拟作文题目
![以不食嗟来之食拟作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dad8a3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1.png)
以不食嗟来之食拟作文题目
题目,《嗟来之食,我选择不吃》。
哎呀,你看那街头的流浪汉,一脸倔强地坐在那儿。
有人走过来,扔了个硬币说,“吃点啥吧。
”你猜他怎么着?他抬头瞪了那
人一眼,像看傻子似的,硬是没吃。
这就是骨气,不是饿一顿就能
解决的。
听说了吗?学校里有个老师,给学生上课,说什么“嗟来之食”的事儿。
他说啊,宁愿饿着,也不能吃别人施舍的饭。
学生们都听
傻了,觉得这话太狠了。
但仔细一想,确实有点道理。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要是连这点尊严都没了,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哈,你瞧那些农民伯伯,大热天的在田里干活。
有个人过来,
想用钱买他们的菜。
你猜怎么着?他们摇了摇头,说,“我们自己
种的,不卖!”这就是自豪,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怎么能随便卖给
别人呢?
你看,这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有骨气,有尊严。
他们宁愿不
吃,也不愿意吃别人施舍的饭。
这就是生活,有时候,活得有尊严,比活得舒服更重要。
嗟来之食作文素材
![嗟来之食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b4aed5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b.png)
嗟来之食作文素材《谈“嗟来之食”》一提到“嗟来之食”,大多数人可能立刻就会想到那个宁愿饿死也不肯接受带有侮辱性施舍的古人。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啊,不过咱今儿个不说他的高尚和骨气,就从这“嗟来之食”来聊聊一些接地气的事儿。
咱先说说这“嗟来之食”在生活中的样子。
想象一下哈,就好比你正饿得肚子咕咕叫呢,有人拿着个馒头在你面前晃,还特别傲慢地说:“嗟,来食!”这时候你心里啥滋味?是不是感觉有点憋屈,有点不被尊重呢?对呀,这就是“嗟来之食”的本质嘛,带着那么一股子瞧不起人的劲儿。
可是,咱也得实事求是地看。
有时候人在绝境中,真的是肚子都饿瘪了,那这嗟来之食到底吃还是不吃呢?这可就值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你说要是真饿着肚子就这么硬扛着,那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
这时候,就得衡量一下啦,是要那份骨气呢,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说。
打个比方吧,就好像一个人失业好久了,兜里没钱快揭不开锅了,这时候有个工作机会来了,但是工作条件不咋样,还可能受点气。
那是为了那口饭硬着头皮干呢,还是继续饿着找更好的机会?这就像是面临“嗟来之食”的选择呀。
我觉得吧,这事儿真不能一概而论。
有时候咱可以稍微放下面子,把那“嗟来之食”先吃了,活下去才有希望改变呀。
但也不能完全没了底线,啥嗟来之食都吃,要是那份侮辱太过分了,咱也得有点脾气不是?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去吃那嗟来之食,不是更好吗?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就不用总是在嗟来之食面前纠结啦。
咱再换个角度想想,有时候给出“嗟来之食”的人也得反思反思呢。
你说你给就给呗,干嘛非得摆出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呢?这不就是显示自己优越感嘛。
这样的人啊,也得检讨检讨自己,多给别人点尊重和机会。
就像在生活中,有的人帮忙的时候非得念叨个没完,让人心里真不痛快。
总之呢,“嗟来之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咱得根据自己。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https://img.taocdn.com/s3/m/2694f72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a.png)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做人要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_作文1300字_作文范文_
![做人要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_作文1300字_作文范文_](https://img.taocdn.com/s3/m/91c5f7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1.png)
做人要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做人要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几个月都没下一滴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枯死了。
百姓们只好吃树叶、树皮、野果和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饿死了。
可是达官贵人家里的粮仓仍然堆得满满的,他们每天照旧喝酒吃肉。
有一个富人,看到自家门口有个饥民饿得奄奄一息,就把两个窝窝头扔在他面前,对他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
富人又叫道:“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慢慢地抬起头,瞪大双眼看着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富人听了,非常羞愧,顿时说不出话来。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我们不能没有骨气和精神。
以智慧取胜:卞庄子刺虎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勇士叫卞庄子。
卞庄子想要去刺杀两只为害一方的老虎,一个小孩制止了他,说:“那两只老虎正要去吃一条牛,当它们吃得很香的时候,就会争抢起来。
它们争抢时必定会撕咬起来。
撕咬后,一定是大个子的老虎受重伤,小个子的老虎被咬死。
到那个时候,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重伤的老虎。
这样,你一下子就能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了。
”卞庄子认为这个小孩的建议非常好,就站在那里等待时机。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吃肉而撕打起来,大个子的老虎受了重伤,小个子的老虎被咬死了。
这时,卞庄子冲过去刺死了那只受了重伤的老虎。
于是,卞庄子一下子就有了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如果敌人比较强大,不要贸然进攻,而应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让其自我瓦解,从而智慧地取胜。
用途不一样结果不一样:不皲手的药方宋国有一户人家善于配制不皲手的药方,他们家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绵为业,即使在冬天他们的手也不会皲裂。
有人听说了这个有奇效的药方,就拿出五百两黄金请求购买。
于是,这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以漂洗丝绵为生,收入不过是几两金子。
而现在卖这个药方,一下子就能得到几百两金子,我们就卖给他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
自古人们就把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视为一个人是否有气节的标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篇1 我同意!我反对!喊声响彻云霄,整个教室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味,正反双方主辩手个个虎视眈眈,密切关注着对方的辩论,台下的观众也跃跃欲试,欲上台大显身手。
这是我们班围绕嗟来之食能否吃展开的精彩辩论会。
突然,反方主辩手陈定坤冲上讲台,大声说到:我要反驳你的观点。
文中的黔敖已经向齐人道歉了,齐人应该接受他的施舍,先保住性命再说。
可齐人却拒绝黔敖的食物,我认为那是他太强的自尊心在作怪。
人应该有自尊心,可自尊心太强也不一定是好事。
试问对方辩友,当年的韩信不就是忍受了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吗?
难道你能说他没有尊严?话音刚落,正方主辩手周星宇大步流星走上讲台义正言辞地说到:请对方辩友先弄清楚什么叫嗟来之食,嗟来之食指的是带有侮辱性的施舍,不是真心的帮助他人。
据所查资料记载,黔敖不是一正人君子,他向路人施舍食物,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
对方辩友,别人的施舍是明显地在侮辱你的人格,试问,这样的施舍,你也要接受?他刚一下去,反方辩手张昊月噌的一下冲了上去就这样,双方辩友辩论了几十个来回,也没辩出胜负。
我是站在正方这边的,我的观点是:1、文中的齐人做得很好,要是我,也不会吃这嗟来之食的。
如果吃了,就表明你接受他的侮辱,永远被人鄙视。
不吃,就算被饿死,也意味着你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你的精神会流芳百世,被后人歌颂。
2、文中尽管黔敖道歉了,但那绝不是真诚的,他是一虚情假意之人,他的施舍不是救百姓之苦,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晒富。
3、刚才对方辩友说一次侮辱是可以包容的,只要有宽广的心胸,而且以后还可以把尊严找回来,就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那样,你不接受只能说明你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而已。
对于这位辩友的观点我持反对意见。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你把尊严一次一次的放低,那么最后你的尊严就没有了底线,你也就失去了尊严。
你或许会苟且偷生,你也许会自暴自弃。
试问:你连自己的尊严都不能维护,还能维护国家的尊严?所以我认为:嗟来之食万万不可吃!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篇2 古有云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自古人们就把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视为一个人是否有气节的标准,但这种不食嗟来之食的做法在千年后的今天还真正适用吗?我认为穷人应吃--嗟来之食!
穷人之所以沦为无食可餐其原因在于穷人正值身处困境,而真正聪明之人应选择吃嗟来之食,待一日东山再起。
相传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虞亡国之后,百里奚被晋所俘,在晋国嗟来之食面前,百里奚可以杀身成仁,成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美名,但百里奚选择了嗟来之食,做了奴隶,忍辱负重生存下来。
最终得到了秦王赏识拜为大夫,东山再起,助秦王成就春秋霸业。
上古先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收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哪个不得身处困境却忍辱负重,选择了不义的嗟来之食,终成就了人生辉煌,实现了伟大抱负。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个人是渺小的,而死却又是必须的。
那个不吃嗟来之食的人虽表现了气节,但千年之后没有一部书中可以找到这个人的名字,我认为这样不足以名垂千古的死是并不能重于泰山的。
太史公司马迁在面对只有腐刑才能完成《史记》时也曾想过一死了之。
故太史公曾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捶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而司马迁却食嗟来之食,忍辱负重数十载终著成这千古巨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虽说司马迁在穷人之时食得嗟来之食但名垂千古,可见他更加坚强,更有气节,更像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及赋《离骚》;左丘失明方有《国语》。
可见千百年来多少穷人选择嗟来之食,著书立说,终流芳百世,家赞世场。
时光倒转,我们一同回顾了古代的穷人们在面对嗟来之食的选择,放眼当代又有多少穷人正在面对着食、不食、嗟的选择。
在当今的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辈出,谁都可以陷入困难成
为一个穷人,而我们应如何选择呢?
举一个已经是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我们身边的事吧!在学习生活中,考试已经成为了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考试无常,谁都可以落败。
有些人在这个困境之时选择不吃嗟来之食放弃学习,自暴自弃,最终陷入困境的深渊,越走越远。
而有些人选择吃下这嗟来之食在困境中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最终走出困境,一雪食嗟来之食之耻。
生命是可贵的,人生是短暂的,而人又是渺小的,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而对困境我们应甘当穷人择嗟来之食为自己下一次搏击长空忍辱负重,大丈夫应能屈能伸。
不吃嗟来之食议论文800字篇3 星期五,在老师的主导下,全班分成两组即正方和反方,正方辨嗟来之食可吃,反方辨嗟来之食不可吃。
我被分在正方,稍后,即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第一、第二回合之后,我们正方略胜一筹。
接下来,就我经过网上搜集他人的观点和结合一些实际,代表正方来辨证嗟来之食应该吃,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嗟来之食,说白了,嗟来之食就是不劳而获的财物,简单地说不是通过你的劳动而得来的财物,都可以叫做嗟来之食。
假如有食物摆在你面前,你却又正处在饥饿的状态,而身后还有许多事等你去做,你吃此一餐,你浑身有了力量,便可以尽心尽力去干你的事业了,或许因为这一餐你可能从此会摆脱贫困了,你吃还是不吃?在人的生活当中,尊严和骨气是并不可少的,有人曾经说过:
尊严可以美丽你的人生,让你的美丽成为永恒。
如果一个人为了一时的尊严和骨气,丢失了生命,那么,有了尊严和骨气也是没用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要不偷不抢,一时的嗟来之食又何妨?
俗语说得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忍下一时的耻辱,才有我们将来的大成就。
此语为古人所留,而古人又是怎样遵循的呢?韩信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
落难之时若不是有妇人的施舍怎会有后来举足轻重的韩大将军。
那妇人在对韩信给予施舍的时候不也是满含了嘲讽之意吗?越王勾践尚能卧薪尝胆,忍一时之气,才能换来将来打翻身仗的可能。
难道他们是因不知食嗟来之食为耻而食之吗?人的尊严是宝贵的,但只要你的生命还在,再宝贵的尊严也能挽回。
反之,若以气节骨气自居,死要面子活受罪,宁肯自己受苦受难,不接受他人的一点施舍,又会怎样呢?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辉煌时期的成就是让国人感到自豪与骄傲的。
但衰败时期的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远远不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我觉得这期间的原因一部分就是因为自己的封闭和自己所谓的气节所造成的。
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国家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但为了民族的尊严却拒绝他国的任何支援,虽然说中华民族的尊严保住了,但伤亡人数却提高了。
这就是因为气节和尊严而丢失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从中我们是不是该想到点什么呢?纵观外国,历年来如有国家一
旦出现大的灾害时(不管是人为或自然的),其他国家都会多多少少或钱或食品或药品或人力的支援,如04年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我国大力组织人力、财物去帮助灾区的人民。
这难道就不是嗟来之物吗?人家不也接受了吗,如今他们已经重建灾区,生活好转了。
要我说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最主要的是因为活下去才有希望,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另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嗟来之食虽然不那么好吃但是也要吃,大丈夫能屈能伸,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喜的是,当代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
98年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我国不也大大方方的接受了他国政府及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这也算是嗟来之食了吧。
为了今后不食嗟来之食而食一时的嗟来之食,试问,这嗟来之食是否可食之呢?我的答案是可食。
同学们,每个人都吃过嗟来之食,就拿我们来说吧,现在你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给你们的,难道不是吗?你们自己想一想,你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你们自己劳动所得来的吗?如果不是,那你们现在就在吃嗟来之食。
然而你们却不珍惜这嗟来之食,笔掉在地上懒得去捡,纸写两三个字就扔掉,慷慨大方买了100多元的玩具玩两三天就玩腻了,名牌的鞋子、衣服觉得不好看、不时尚或者有点脏了就不穿,有营养却不好吃的食物就不吃,父母给的零花钱不该花的乱花该花的却不舍得花这种浪费的现象实在是可恶之极。
从我们的课文里,我看到了同样是乞丐,同样的一件事搬砖,一个是身有残疾的独臂人,另一个是双臂健全,独臂的乞丐从搬砖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妇人的良
苦用心,领悟了人生的真理:尊严是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没有辛勤的劳动,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因此自己的尊严被唤醒了,最终他成功了。
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了,他永远还是个乞丐,永远没有自己的尊严,永远没有自己的一切,因为他的一切都是靠别人的施舍,何谈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