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任务。

而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教育部门推出了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问题。

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

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讨、学科研究以及课程设计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科学研究成果。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开阔学科视野,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教学能力。

然而,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

首先,不同学校和地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均衡现象。

一些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差。

同时,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着适应和转变的问题。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科技发展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触觉,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和需求的变化,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此外,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和开展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要求教师具有更加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化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理念和教育情怀。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并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思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崇高的教育情怀,能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如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理念培训、课程设计培训等,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

学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培训服务。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评优选优、教学经验分享、课题研究等方式,激励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的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和研修项目,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

除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专业研修班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背景新课程改革,其目标是利用教师职能的转变来实现“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给予学生最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从而使其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因此,探讨与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十分必要发展性课题。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教师个人职业化转变为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强调教师应当具备严格、稳重、素质等教育教学职能品德,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等教学素质,符合“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

然而,基于我国中小学素质化进程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由学生为出发点,善于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来引导与教学学生,从而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最终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成效。

二、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1、专业知识不足;以笔者实践为例,新课程改革下,学校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高考成绩全州前列。

然而,从新课程改革的大局观来分析,学校教师仅仅完成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理念,其根本在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等学习方式,以及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等学习精神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

在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不高,有些甚至不进反退,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违背了“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种不科学化的教学表现。

例如: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教师无法做到字、词、句等出处与文言解释有章可循,形成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是传统“以教定学”的教学理念体现,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2、专业技能不足;3、师德作风不足;4、教学反思不足;所谓教学反思,即教学总结与分析以及评价与交流的综合过程。

根据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学校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学习目标”,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但其不是效率化的课改目标,而是拼搏化的教学方式,是构建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明显、过分地利用教师的下岗剩余时空、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时空等多方面,缺乏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之间三方面的教学总结与分析以及评价与交流,影响了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情感等,让其无法正确地审视自我,进而降低了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步伐,不符合形而上学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教育管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教育管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教育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建议。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1. 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2.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求。

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评价能力等专业素养。

3. 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传统的晋升渠道单一,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狭窄,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 教师角色认同不强。

部分教师仍然将自己定位为知识传授者,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2. 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缺乏。

现有的培训机制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学科知识,而缺乏对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3. 教师专业化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而现行的教师考核体系仍然偏重学科成绩。

三、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注重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案例分享,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

2. 建立教师发展支持系统。

设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支持机构,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和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3. 推进教师专业成长观念的转变。

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宣传和培训,引导教师认识到专业成长对个人和学生的重要性,强化其角色认同。

4. 建立教师专业化评价体系。

完善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从学科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激励措施。

四、结语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新课程教育追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保持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更新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是教育实践能力。

教师要善于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是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教师要能够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是团队合作和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要能够与同事合作,共同研究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学校组织的培训和研讨会、自主学习和专业社群建设等。

学校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研讨会,让教师通过学习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定期阅读教育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关注教育热点和前沿的理论。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社群,与同行共同研究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互相促进提高。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主要依靠晋升和职称评聘,而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二是学校资源不足。

很多小学教师工作时间紧张,缺乏时间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三是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排名,而忽略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为了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

从以前的传统教育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教育一直在向着更加现代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探讨教师专业化的意义以及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并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推动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提倡学生中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教师专业化的意义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具备了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够胜任各种教学任务,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专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专业化能够提高教学品质。

专业化的教师具备了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教学过程的质量。

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专业化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专业化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专业化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满足和成就感。

教师专业化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

专业化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教师专业化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培养机制、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构建多层次的师资培养体系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师资培养体系作为支撑。

需要加强师范院校对小学师资培养的重视,注重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需要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还需要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走进农村学校,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种多层次的师资培养体系,可以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需要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需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教学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且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共同努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和要求日益严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

专业化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更是教师在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和态度。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

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策略,以及构建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有效路径。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提出如下: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何普遍?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足和困惑?如何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些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将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也将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引言:问题提出结束】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通过对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提升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策略和有效路径,为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小学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推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教师需要具备更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

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小学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学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

小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潜能。

小学教师还需要与社区、家长等各方面合作。

新课程推动了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要求教师与社区、家长等各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动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自身教育及成长已成为焦点话题。

所以更好地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深化教育改革,在当前以至未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下正逐步推动的新课程,具有其独特的课程目标及课程要求,比如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新课程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再如新课程强调的增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学生体验,注重知识更新;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的培养;对教学的评价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在管理上实现民主等,为新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及课程要求的这些变化,无疑给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合于新课程需要,教师必然也要发生诸多变化。

一是教师的权力大了。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但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同时还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建设者甚至管理者。

以往教师只关心“怎样教”的问题,而“为什么教”和“教什么”则不敢越雷池一步。

现在教师不但能够自主选择教科书,还能够灵活调配课程资源,并能够自主地使用外部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增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增大,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水平、课程设计水平和课程开发水平。

二是教师的担子重了。

新课程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准确的价值观。

这是新课程功能目标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点,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差异等。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变得愈加重要。

新课程强调多元化、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这更加强调了小学教职员工的专业化。

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括,探讨了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新课程要求小学教师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能力:教育思想自觉化、教育理论知识化、教育教学技能化、教育管理专业化等。

以上几个方面的职业能力不容易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来逐步提高。

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第一个必要性在于应对新课程的到来。

新课程的引入,背景降低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大量的新概念和新语言,需要小学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所学,以便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专业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化不仅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还使教师了解课堂中发生的问题。

一旦教师了解学情和掌握教学技巧,他们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猝不及防的疫情让线上教育走红,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需求,这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三个必要性。

除了需要专业知识以外,线上授课中,随时随地进行的互动教学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网络操作和应对技能。

面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次,缺少实际培训机会。

只有实际上课才能提高教师相关技巧。

针对相关提升方式的培训机会不足,会导致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所花的时间成本。

最后,缺少相应的优秀带领工作的开展。

教师需要在指导下完成相关任务,因此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优秀带领工作,而当前细分区域专家缺乏,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各个层面的支持和共同推进。

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培训课程来提供更多的培育机会。

建议政府出台措施,鼓励更多的培训课程和相关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密切关注这方面的事件,并及时呼吁专家教授开展接收训练。

论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

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穆棱市福禄乡中心学校王延玲关键词:学习思考自律反思专业化成长内容摘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自律、勤于反思,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有效途径。

转眼间,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就已有个年头了,年来自己已从当年一个稚嫩的教师逐步走向成熟,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也在不断成长。

和孩子一起走过的日子,有感动、有烦恼、有快乐、有忧伤。

烦恼也好,忧伤也罢,随着岁月流淌,它们都早已沉淀为我教师专业成长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怎样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简要谈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途径:一、勤于学习,做一个博学的人,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能静心读书学习。

教师的不读书,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科的综合,要培养既具有人文素养,又具有科学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学科综合的趋势首先要求教师要走出学科本位的束缚,广泛地涉猎知识。

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给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

一个富有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想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些书。

正如苏霍姆斯基所告诫我们的:“启发智慧和鼓励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

学校首先是书籍。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一项备受关注的议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引导和支持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了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们来看一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教师具备更为全面的素质和更高的专业水平。

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学科整合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多方面的专业素养。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课程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且,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来观察一下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下,虽然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度重视,但是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些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些小学教师缺乏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无法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当前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加以解决。

针对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我们谈一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需要加强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

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力度,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小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强化其专业基础。

需要加强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要引导和支持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尝试与改革,鼓励教师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小学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他们具备更强的专业发展能力。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关乎教育教学质量,更关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

因此,如何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创新意识。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小学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同时,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也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小学教师才能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和策略也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问题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专业发展能力较弱等,制约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因此,急需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以推动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2. 正文2.1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一、知识更新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学科知识,还要了解新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能力提升需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教学技能,如课堂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成长。

三、教学方法更新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目前国家教育体制和政策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给予了重视和支持,但所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大,面临的挑战有三大类: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水平低、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素质不足。

首先,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据了解,新课程要求小学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很弱,不仅思维视野窄,而且技多不善,普遍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甚至缺乏对学生教育的责任心。

其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水平低。

尽管每年有许多研讨会和研究生课程,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识水平尚不够久。

除了参加一定数量的培训外,他们常常选择不新颖、容易上手的内容,而不是专业发展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甚至不清楚自身所应具备的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

最后,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素质不足。

小学教师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受到较多约束,在新课程环境下,缺乏能够通过团队建设,组织、管理和推动教学的能力,更不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学习资源,适应新课程的特点,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要解决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遭遇的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国家及其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及落实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支持。

如开展专业的教学能力评估,组织专业的培训和技能证书考试,开展小学教师大讲堂、教学讲座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有效考核及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尤其要优化师资队伍配置。

其次,加强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强化提升。

校本教学研究、社会教育资源系统性开发,编结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完善专业教育技能水平,从理论水平上来完善专业能力。

最后,对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方案。

将现代科技全面融入小学教育,让小学教育走出传统的家园,走入新型教育视野,开拓教师职业能力;广泛提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升活动;加大小学教师专业实践活动投入;多样化探索专业化发展路径。

总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小学教师也要真正认识到重视专业发展的意义,主动“自修”,努力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七六 范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七六 范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好教师”的评价标准在不断更新和提升。

面对种种高标准的要求和重重挑战,教师不仅要担负传统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进行自身的专业发展呢?下面本人就来谈谈自己一点体会。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

从新课改重点要素看:教师的素质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要经历起步、发展、成熟、创造等级段,并且每个阶段发展都各有各的特点和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走专业发展之路:(1)假期的集中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利用假期进行新上任教师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全员培训,高级教师研修培训等。

集中培训可以大规模传播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培养专业型的专家型教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

(2)利用网络的继续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学历后的教育,它既要满足教师从事教学的当前需要,例如:知识更新等方面,它更要面向新课改,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一方面通过专家引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论坛”这个平台,相互交流教学心得,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为普通教师逐步走向专家型教师奠定基础。

(3)利用课余时间完备“校本教研”“校本”意味以学校为基础,其出发点就是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落脚点是解决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张淑慧联立小学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有效途径摘要: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对广大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要使广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起适合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挑战。

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使专业化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实施的主体,其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师应面对并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其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这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又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技能提升。

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要求不断变化,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越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善于学习.马卡连柯曾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正呈现出日益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理念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拥有较高的教育理念素养,能够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积极践行新课程的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服务。

2. 教学方法的更新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小学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师德师风、较高的教书育人能力、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等。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教育资源不足现阶段,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了小学教师无法充分获得专业化发展所需的培训、学习和成长机会,进而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 教师个体素质差异由于教师个体素质的差异,使得一部分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比之下,一些教师缺乏主动学习和不断自我提升的意识,导致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教师培训不足教师培训不足也是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阶段教师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都不够,教师很难获得系统的教育培训,这给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谈谈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谈谈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谈谈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何为教师专业化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

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

如果离开了人性而单独强调德性,人就成了仅有躯壳没有人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的道德标本。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

教师应首先教学生做人,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教师应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和诗意,从而发挥着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其次,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

这种亲近社会的素质就是用向善的心态看待社会,教育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建设社会、亲近社会、有利社会,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否定社会、抱怨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

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再次,教师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具备做人的思想底色。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说,它可为各个学科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简介开始: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备受注重。

教师要适合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素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三个方面给予增强:本学科专业方面、教育理论方面、教学经验方面。

在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努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要评估自己的专业发展,理解自我,确立发展。

此内容文章属于《教育论文→课改论文》栏目,以上内容为《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2011-6-13 4:34:15》简单介绍,正文正式开始》》》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备受注重。

教师要适合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素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三个方面给予增强:本学科专业方面、教育理论方面、教学经验方面。

在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努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要评估自己的专业发展,理解自我,确立发展目标,首先,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点和意识,其次,教师应规划自我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素质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教师的素质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困难和艰辛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增长专业水平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地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或者说如何重构教师角色和形象,也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但其中至少存有着一些共同性的特征。

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何以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专业, 是指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所从事的职业, 是所从事职业中某一门类的特殊工作。

专业要求从业者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 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实行活动, 通过活动解决人们生活和社会问题, 促动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对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开,人们越来越理解到确立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能够这样说,国家强盛需要教育振兴——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又在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发展可定义为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升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两个基本含义:即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

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信念及各种行为表现持续实行着调整和修正,接受着审视与评估。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信息量激增,要求现代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持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以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教师实行持续的学习。

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应该是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唯有教师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身份才名副其实,教师职业才会赢得尊重,其社会地位才会得以提升,教师才能够体面地生活,才能够享受到职业本身的幸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因研究角度、划分标准和研究方法不同而各异,但主要分两大类:包含职前培养的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和入职后的专业发展阶段研究。

1、职前培养的专业发展阶段:美国学者福勒按在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中的注重事物分为四个阶段。

(1)教学前注重阶段:即师资培养时期。

教师对角色处于想象阶段和观察初期,所以只注重自己,且在观察中常常不表同情色彩,甚至持批判态度。

(2)自我注重阶段:教师初次接触教学实际工作,注重自己的生存问题,有相当大的压力。

主要注重班级管理、在意上级督导者的评价等。

(3)任务注重阶段:注重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及对教师的各种教学水平与技巧的要求。

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所需的知识、水平与技巧,注重自己的教学表现,但不是学生的学习。

(4)学生注重阶段:职前教师即使也表达了对学生学习和品德的注重,但没有实际行动,担任教师后,才真正注重到学生。

2、入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美国学者卡茨(Katz,l972)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即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求生存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存”的阶段,主要注重自己的适合水平,组织学生的水平等;需要技术与情感方面的支持来发展其教学的适合水平。

(2)巩固时期和更新时期:教师大多能轻松应对教学,积累了教学经验,但无往日的兴奋与激情,专业发展处于高原期,表面上看大都处于心理倦怠状态,但深层次上看,他们的发展在累积中,尚未找到突破口。

他们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实现其自我更新。

(3)成熟时期: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育情感已达到一定境界,常常注重尊重感与经验感,希望自己的经验被整理被效仿。

他们最担心专业发展上的边缘化体验。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提升实施课程的水平和水平。

教师要持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提升专业知识的发展,增强对课程的适合水平,持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促动自身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包括本学科专业、教育理论、教学经验三方面的发展。

1.本学科专业方面:要持续学习学科专业发展中的新知识,跟上学科专业发展的脚步。

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师必须时刻吐故纳新,持续丰富和提升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否则,不但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这里所讲的知识应包括与专业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大类。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来源,它包括教学技术规则、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知识、教学决策判断水平的知识和实践化的学问知识。

显然,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实践性知识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践知识并非纯粹是“知识”,而是混合了教师智慧技能和教学观点的综合体。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施新课程?如何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何理解新的课程形态?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这些问题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感到最困惑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仅仅让教师掌握理论性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让教师有机会通过实践、反思和体悟去积累,形成实践性知识。

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

”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法, 不关心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只有全部接受、执行, 不存有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新的权力。

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使用的灵活性, 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删除、增补教材, 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合。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有方向性和专业性的知识, 通过继承、批判和弘扬优秀文化,提升科学与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应有具体性的知识, 要求教师学习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重视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2.教育理论方面: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就是要树立教育民主化、国际理解教育、注重个性发展等观点。

提倡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知识技能接受向知识主动意义建构转变等,尤其要培养课程意识。

传统上教师仅仅把课程看作是一些儿童学习的材料, 这仅仅课程内涵的一个方面。

课程不但指学习材料, 也不单单是学科科目, 它还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一种意识。

教师要理解到,自己并非是课程开发的“局外人”,而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要保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 教师既要理解设计者要达到的课程目标的含义、设计者选择现有内容的原因,又要理解在课程设计方案中所蕴涵的对课程要素一致性的内在要求。

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跟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同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实行教育观点的更新、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升与转变就是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理论对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启示作用,没有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师是一个盲目和短见的实际工作者。

3.教学经验方面:反思、积累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特有的实践话语。

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

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实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教师应该培植起自己的“反思”意识,持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持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持续反思探究自身教学过程中各方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的优化,使自己成长为“创新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能够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有效的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有:⑴一是以反思的时间为标准,能够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即在实践教学之前(一般指备课阶段)的反思,有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水平、学习水平、学习习惯的分析与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边实践边反思)是对教学的实施实行反思,有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有对学生的表现的反思,有对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使用适当与否实行的反思活动。

教学后的反思(实践后的反思)就是在教学后对教学的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教学的效果等实行反思,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理念,修正课堂教学设计,促动教学的提升。

⑵二是以反思所使用的手段为标准,反思方法分为录像反思法、录音反思法、日记反思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