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校本课程方案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实验中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而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其特点是:“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载体”。“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与办学理念在以学校为本体课程的体现,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得以具体化、操作化、度量化的重要依据。是基于学校的大文化素养培养而设计、编制的“课程超市”,充分而鲜明的显示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素养的价值取向。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我校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课程文化资源丰富,学校以“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建社会信任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秉持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生负责”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了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享誉省内外的优秀团队,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成就斐然。学新开发校本课程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学校课程创新。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左右的实践,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出一套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实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机整合。探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开发、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结合自身特长开发校本课程,朝研究型教师方向迈进。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以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立足于面向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中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设置的理念及特点

1.校本课程理念

倡导发现学习,侧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核,即动手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校文化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熏陶和感染力。

2.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

①自主性

新课程应该实现一种回归:回归到课程的本源,回归到学生发展的需要。回归的有效方式就是注重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自主性。教师自主、学校统筹,开设校本选修课;自主

设计,学生学习自主。

②关联性

课程之间相互关联,课程与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区域文化、国家的文化乃至全球的文化相互关联。课程与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相联系。课程与社会、时代发展相互关联。

③时代性

将时代的活水引入课程,让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

课程设置紧跟时代步伐和科技前沿,体现校本课程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多元性

课程内容要多样化,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⑤审美性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在美术、音乐等选修课,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⑥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会动手,引导学生掌握通用技术知识和技能。

⑦创造性

学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地位,科技发明创造成果丰厚。

四、开发校本课程的一般流程1、开发校本课程的一般流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建立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校本课程设置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确保高水平的课程开发。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

①培训与申报。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②评议与审核。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发布在学校选修课网络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在网络平台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方可开课。

③宣传与推广。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在学生选课之前,组织“校本课程宣传周”活动,学校搭建“课程超市”,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在其中展示、宣传说明自身的课程,方便学生深入了解课程,选择课程,营造课程文化。

④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2.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

学生选课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选修。我校印制了《校本课程课选课手册》,手册中除介绍有关课程的内容、教学计划、考评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外,还附有选课指导等等。我们建立了网上选修课平台,在网上为学生们提供有关选修课更为详细的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详细了解课程情况后,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也可通过“选修课咨询周”向授课教师详细了解课程情况。还可以实行试听制度,第一次课的试听,在第二次上课之前,最后确定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