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76e91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b.png)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方式动物生殖和繁殖方式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不同种类的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生殖和繁殖,以确保物种的延续。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动物生殖与繁殖方式。
1.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没有交配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许多低等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许多植物。
在无性生殖中,一个个体通过分裂、芽生、孢子形成、出芽或者地下茎来生殖后代。
这些后代与父母完全相同,没有遗传变异。
2.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需要两个个体间的交配,通过此种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对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有性生殖最常见的方式是性融合,也就是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
在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高等生物当中,性融合是最为普遍的有性繁殖方式。
另一种有性繁殖方式是孤雌生殖,一些昆虫和蜥蜴等动物能够在没有雄性个体的情况下,通过产卵生成后代。
3. 卵生和胎生动物繁殖方式还可以根据胚胎发育的地方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
卵生是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受精卵在卵外发育,直到孵化出幼体。
例如,鸟类、爬行动物和淡水鱼类都属于卵生动物。
而胎生则是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方式,直到胎儿发育成熟。
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属于胎生动物,包括人类,胎儿在母体内接受养分供给和保护,直到出生。
4. 利他性繁殖在某些动物社会中,一些个体会放弃自己繁殖的机会,而帮助其他个体繁殖后代,这种繁殖行为被称为利他性繁殖。
蜜蜂和蚁群是最典型的利他性繁殖的例子。
在蜜蜂社会中,雌蜂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
蜂王的任务是繁殖后代,而工蜂则负责保育、采食和保护。
雄蜂的唯一任务是与蜂王交配。
这种利他性繁殖方式可以确保整个蜂群的繁衍。
5. 雌性生殖方式有些动物种类可以通过雌性生殖方式来繁殖。
这种生殖方式中,雌性个体可以自我受精或者产卵。
例如,蠕虫中的雌性个体可以通过自体受精来产生后代。
一些鱼类和爬行动物的雌性个体也可以通过储存精子来在长时间内产卵。
总结起来,动物的生殖与繁殖方式各种各样,适应了不同物种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策略。
动物的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ea90f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d.png)
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繁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动物种类有各自适应环境的生殖方式。
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殖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繁衍规律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动物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遗传变异性,能够增加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1. 卵胎生卵胎生是一种动物的生殖方式,卵子在体内孵化成胚胎,直至出生。
这种生殖方式常见于哺乳动物,如人类、狗、猫等。
卵胎生能够提供更多的保护和营养给胚胎,使得新生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2. 胎生胎生是动物通过胎盘将胚胎固定在母体内,通过母体供给营养和氧气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这种方式常见于哺乳动物,如鲸鱼、鼠类等。
胎生能够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给胚胎,在母体内进行发育,从而保证新生个体的生存率。
3. 产卵产卵是动物通过卵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生殖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常见于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
动物将卵子产到特定的地方,然后通过外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孵化后的卵子成为新的个体。
产卵相对于胎生和卵胎生来说,并没有提供给胚胎太多的保护和营养,但是能够在更广泛的物种中存活下来。
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动物通过非生殖细胞进行繁殖的方式,新个体与母体的遗传信息完全一致。
无性生殖的优势在于繁殖速度快、能源消耗低等。
1. 分裂分裂是一种简单的无性生殖方式,常见于原生动物、植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
通过细胞分裂,母体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子体,每个子体具有与母体相同的遗传信息。
2. 子实体分离子实体分离是指动物通过某种方式产生新个体,然后将其分离出来。
这种方式常见于珊瑚、水螅和植物等。
新个体可以通过撕裂、落叶或其他方式从母体上分离下来。
3.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通过一种叫做孢子的特殊细胞进行繁殖。
减数分裂常见于真菌、藻类和苔藓植物等。
孢子具有与母体相同的遗传信息,可以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为新的个体。
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4312b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e.png)
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是较为原始和简单的两类生物。
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但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生物,个体微小,大多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甚至像变形虫一样能够改变形状。
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但却具备了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原生动物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是单细胞结构。
这意味着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整个生命活动,包括摄取食物、进行呼吸、排泄废物、繁殖等。
例如,草履虫通过细胞膜的凹陷形成口沟来摄取食物,食物泡在细胞内消化分解,残渣从胞肛排出。
其次,原生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
有的通过鞭毛的摆动来移动,如眼虫;有的依靠纤毛的振动,像草履虫;还有的如变形虫,通过伸出伪足来改变形状和位置。
再者,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多样。
有的是自养型,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如绿眼虫;有的是异养型,包括吞噬营养和渗透营养。
吞噬营养是指原生动物将固体食物颗粒吞入细胞内进行消化吸收;渗透营养则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
然后是生殖方式。
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像草履虫可以进行横二分裂;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等。
原生植物,也被称为单细胞藻类,同样是单细胞生物,但与原生动物有明显的区别。
原生植物的主要特征如下:其一,具有细胞壁。
这一结构为细胞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使其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
其二,原生植物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含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例如,衣藻含有杯状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其三,原生植物的营养方式以自养为主。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其四,在生殖方面,原生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多样,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分裂生殖等。
有性生殖也存在,例如衣藻可以进行同配生殖。
动物进化从原始生殖方式到复杂的生殖行为
![动物进化从原始生殖方式到复杂的生殖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e8b434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3.png)
动物进化从原始生殖方式到复杂的生殖行为动物进化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其中生殖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从原始的无性繁殖到复杂的性繁殖行为,动物进化的生殖方式展现出了千姿百态的变化。
一、无性繁殖在动物界的早期历史阶段,无性繁殖是主要的生殖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生殖细胞形成新的后代,而不需要与其他个体进行交配。
代表性的无性繁殖方式有二分裂、出芽和孢子的形成。
二分裂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细胞分裂,从而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例如,原生动物中的草履虫就是通过二分裂来繁殖的。
出芽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身体上长出一个小的分离的生物体,这个小生物体会逐渐长大并独立存在。
例如,海葵就是通过出芽的方式繁殖的。
孢子是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它可以脱离母体而独立发育成新个体。
例如,真菌通过孢子繁殖。
无性繁殖的优势是繁殖速度快,后代与母体相似度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但无性繁殖也存在着基因的缺乏多样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等问题。
二、有性繁殖的出现随着生物的进化,有性繁殖逐渐出现并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殖方式。
有性繁殖是指个体通过交配产生新的后代,其特征是两个不同个体的生殖细胞(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经过发育分化形成新个体。
有性繁殖大大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但有性繁殖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和资源,交配伴侣的选择也会增加竞争的压力。
三、生殖行为的演化随着动物进化的不断发展,生殖行为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生殖行为是指个体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旨在吸引配偶、促进交配和保障后代的存活。
生殖行为的演化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形式。
例如,一些动物通过发出特定的声音、释放特殊的气味或者展示艳丽的饰物来吸引异性。
这些行为称为求偶行为。
另外,动物中还出现了一些复杂的交配仪式和交配行为,旨在提高交配的成功率。
例如,鸟类的求偶舞蹈、昆虫的交配舞步等。
此外,一些动物还通过亲代抚育的方式来确保后代的存活。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ce92471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e.png)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动物世界充满了奇妙与神秘,其中生殖与繁殖是生命延续的关键环节。
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动物们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的独特策略。
动物的生殖方式大致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
有性生殖是大多数动物采用的方式,它涉及到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这种方式能够增加遗传变异,提高后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比如哺乳动物,雄性通过交配将精子传递到雌性体内,与卵子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两性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都经历了复杂而精细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无性生殖在一些低等动物中较为常见,比如一些原生动物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新个体。
这种方式繁殖速度快,但后代的遗传物质与亲代几乎完全相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动物的繁殖行为也多种多样。
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精心建造巢穴,吸引异性,通过展示美丽的羽毛和悦耳的歌声来求偶。
例如孔雀开屏,就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而展示的美丽姿态。
而一些昆虫则通过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信息素)来吸引异性。
鱼类的繁殖也有其独特之处。
许多鱼类会进行大规模的洄游,回到特定的产卵场所产卵。
比如鲑鱼,它们在海洋中生长成熟后,会历尽艰辛回到出生的河流上游产卵繁殖,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哺乳动物的繁殖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妊娠期。
例如,人类的妊娠期约为 40 周,期间胎儿在母体子宫内逐渐发育成熟。
而大象的妊娠期更是长达 22 个月左右。
在动物的生殖与繁殖过程中,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资源等都可能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生殖成功率。
比如,一些爬行动物的卵孵化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如果温度不合适,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动物们为了确保繁殖的成功,还发展出了各种保护后代的策略。
有些鸟类在孵卵和育雏期间会变得极具攻击性,以保护幼鸟的安全。
哺乳动物中的母兽会用乳汁哺育幼崽,并在幼崽成长过程中给予保护和教导。
动物的生殖与繁殖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智慧和奥秘。
动物学简答题
![动物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4f3efcf78a6529657d53ae.png)
简答题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杂和最高等的?答:作为一个动物体,原生动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没有出现象高等动物那样的组织、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活机能;即使是由多个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简单的群体动物,组成群体的各个细胞一般也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彼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作为一个细胞,构成原生动物体的单个细胞不仅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还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因此它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是和整个高等动物体相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理机能)。
2. 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答: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无性生殖表现为分裂生殖,包括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如疟原虫)。
有性生殖包括接合生殖(如草履虫)和配子生殖(如团藻)。
1. 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答:多孔动物有许多原始性特征,也有一些特殊结构:(1)体型多数不对称;(2)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3)有多种类型的水沟系;(4)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特殊的“逆转”现象;(5)具有很强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
所以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 什么是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的一种对称形式。
(2)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地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
(3)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分化有关,腹部司运动,背部司保护,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运动也由不定向变为定向。
(4)两侧对称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而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先决条件之一。
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
![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05b7b667ec102de2bd89d8.png)
❖ 细胞周期的几个阶段
D期(5%)
G1期(50%)
G2期(15%-20%)
S期(20%-25%)
另外,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不是一成不变
的,如果改变培养温度和营养条件,就会改变 整个细胞周期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的时间。
二分裂 (binary fission)
无性生殖
复分裂( multiplefission ) 出芽生殖(budding reproduction)
一、无性生殖周期和核的行为
1、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是指亲体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自 开始生长,到新细胞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发生分裂, 产生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4、细胞核的有丝分裂
原生动物细胞的分裂通常先是其中细胞核的分裂,除具
多倍体核的原生动物中发生的核分裂较特殊外,单倍体和双 倍体原生动物细胞核都经历了有丝分裂过程。
根据原生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变化、纺
锤体形成的特征等,可将有丝分裂分为完全封闭型、 半开放型、完全开放型等几种形式。
二、原生动物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学
二分裂: 变形虫、鞭毛虫、纤毛虫
无性生殖 复分裂: 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孢子虫
出芽生殖: 漏斗目、吸管虫目等纤毛虫
❖ 与二分裂相联系的无性生殖
二分裂是一种常见的生殖方式,通过细胞核和 细胞质的分裂,产生两个基本相似的子细胞。少数 情况下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子细胞,不同类群原生 动物的二裂也表现为不同形式:许多裸变形虫和太 阳虫类为简单的二裂生殖;鞭毛虫行纵向二裂生殖, 不同种类纵裂的特征不太一样;纤毛虫中,除缘毛 目纤毛虫外,大多进行横向二裂。
动物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
![动物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16a87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0.png)
动物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是维持种群生存与进化的重要过程之一,而动物的生殖系统则是支持繁殖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不同的生殖器官和繁殖方式,下面将对动物的生殖系统和繁殖方式进行探讨。
一、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来产生新的个体,无需任何性别之间的交配或合子的结合。
无性繁殖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动物界广泛存在。
1. 分裂:一些动物如细菌、原生动物等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分裂可以是纵向分裂,即一个个体分裂成两个个体,也可以是横向分裂,即一个个体分裂出一个或多个体节,再分别发育成为新的个体。
2. 茎干繁殖:水螅、苔藓植物等通过产生茎干,茎干上的节段逐渐生长并分化为新的个体。
3. 子代发芽:一些动物如水螅、海葵等通过产生孢囊或孢子来实现繁殖。
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且不依赖异性个体。
但由于是通过无性繁殖,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容易导致遗传缺陷和环境变化抵御能力差。
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通过雌雄生殖细胞合并形成受精卵,从而产生新的个体,这涉及到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1. 雌雄异体动物:大多数昆虫、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属于雌雄异体动物。
雌雄异体动物通过交配来完成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交配时,雄性动物将精子传输到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内,从而形成受精卵。
2. 雌雄同体动物:一些动物如蚯蚓和海绵等是雌雄同体的。
雌雄同体动物具有同时拥有雌雄性生殖器官的能力,可以自体受精或与其他个体交配。
3. 子宫内繁殖:哺乳动物、鸟类和部分爬行动物等通过子宫内繁殖来完成繁殖过程。
有性繁殖的优点是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高,适应性强,但对繁殖的限制因素较多,如需寻找合适的异性个体、交配行为、受精等。
动物的生殖系统是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机制,不同的动物种类拥有不同的生殖器官和繁殖方式。
通过了解动物的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还能为保护动物种群和生态环境提供指导。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生殖,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哪一层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生殖,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哪一层](https://img.taocdn.com/s3/m/82d16ac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7c.png)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生殖,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哪一层1、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草履虫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横二分裂指无性繁殖中单细胞沿着横轴分裂繁殖的方式。
2、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
3、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地,大多数草履虫是全动性营养。
一、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生殖1、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草履虫无性生殖就是横二分裂,横二分裂是指无性繁殖中单细胞沿着横轴分裂繁殖的方式。
一般是小核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虫体中部横溢,分成2个新个体。
有性生殖就是接合生殖,2个草履虫的口沟和口沟粘合在一起,粘合处的细胞膜溶解,两个虫体的细胞质相通,小核离开大核。
有性生殖分裂2次会形成4个核,其中3个解体,大核会逐渐消失。
2、草履虫是一种身体比较小,呈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雌雄同体,比较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产不多都很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1昼夜左右。
由于它的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起来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所以它被叫做草履虫。
3、草履虫比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地方,大多数草履虫属于全动性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不是。
它的体内含有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然后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草履虫属于植物性营养,可以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耐污性极强)二、草履虫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哪一层1、草履虫主要生活在水中的a层。
生物的呼吸需要消耗氧气,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如果缺氧,这时它们就会浮到水面进行呼吸。
所以草履虫都集中在水上层,这样就能通过表膜获得充足的氧2、草履虫的身体里面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会不停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面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
食物主要由胞口和胞咽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会在体内移动,气泡中的食物也会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会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https://img.taocdn.com/s3/m/603bf8e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5.png)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动物的生殖与繁衍是保持种群稳定和物种延续的重要机制。
在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动物以各种方式繁衍后代。
本文将探讨动物生殖的不同方式、性别决定以及它们对于物种适应和生存的重要性。
一、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通过单一个体独立进行生殖而不需要与另一性别个体交配的方式。
它常见于较低等级的生物,如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和多数无脊椎动物等。
无性生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分裂、萌芽、孢子和无性产卵等。
1. 分裂:分裂是最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之一,通常发生在单细胞生物和原生动物中。
它可以是二分裂(单细胞生物)或多分裂(原生动物)。
2. 萌芽:萌芽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常见于一些低等级的动物,如水螅和水螅虫等。
它指的是个体从母体产生一个小型的依附体,并最终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
3. 孢子:孢子是无性生殖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常见于真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孢子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并产生新个体。
4. 无性产卵:一些昆虫和蜗牛等动物通过自体受精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母个体会产卵,然后通过自身的精子使卵受精并孵化成新个体。
无性生殖的优势在于繁衍速度快、简单方便。
然而,由于后代与母体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缺乏遗传多样性,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疾病的威胁。
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完成受精和后代的产生。
有性生殖通常比无性生殖要复杂,但它能够保证种群中有大量的遗传多样性,增强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1. 雌雄异体:雌雄异体是指动物个体可以明显地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不同的性别。
它是大多数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两性个体通过交配来完成受精和后代的产生。
2. 雌雄同体:雌雄同体是指一个个体同时具备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
它常见于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蚯蚓和地方动物等。
在雌雄同体动物中,个体可以自我受精或与其他同种个体进行交配。
3. 单性生殖:单性生殖是指一个个体同时具备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但不进行自我受精。
原生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原生动物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644a7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3.png)
原生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生动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界。
它们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特殊,因为它们具备了最原始的生命特征和简单的细胞结构。
本文将详细讨论原生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结构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和膜等要素。
1. 细胞质:原生动物细胞内质地液状,含有许多细胞器和溶液。
细胞质通过运动蛋白的作用,实现原生动物的运动和代谢活动。
2. 细胞核:原生动物细胞内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细胞的遗传特征。
3. 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器相对简单,常见的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线粒体负责细胞的能量供应,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则负责合成和运输细胞内物质。
4. 细胞膜:原生动物细胞的表面由细胞膜包裹,它起到了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离和保护作用。
细胞膜还承担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递的功能。
二、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鞭毛运动、纤毛运动和伪足运动。
1. 鞭毛运动:某些原生动物表面长有鞭毛,通过鞭毛的摆动来实现推动和游动。
鞭毛通常分布在细胞的一端或全部表面。
2. 纤毛运动:与鞭毛运动类似,某些原生动物的表面生有许多纤毛。
纤毛一般较短,密集地分布在细胞表面,通过摆动来实现推动和游动。
3. 伪足运动:少数原生动物通过伪足的伸缩来移动和捕食,伪足是由细胞质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常见于变形虫等原生动物中。
三、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主要有吞噬型和吸收型。
1. 吞噬型:部分原生动物通过细胞吞噬的方式获取营养。
它们通过伸出细胞质,将周围的有机物包裹起来形成食物囊,然后将其吞入细胞内进行消化和吸收。
2. 吸收型:另一部分原生动物通过细胞外消化的方式获取营养。
它们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然后通过细胞膜将其吸收到细胞内。
四、生殖和繁殖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一般包括二分裂、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环境微生物学项目1-3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环境微生物学项目1-3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5831a0de58f5f61fb73666f1.png)
1) 游动型纤毛虫 草履虫——鞋状,前宽后尖,有发达的口沟。 半眉虫——左侧躯干较平,不会明显地向外凸起,无明显的 细颈及尾部,前端有粗壮的“钉针”。 漫游虫——左侧躯干多明显向外凸起,有削细的颈部及尾部, 前端没有粗壮的“钉针”。
喇叭虫
2) 匍匐型纤毛虫 多在β—中污带。生物处理一般时出现。 正常运营时期有一定量存在,活性污泥中常见的有: 尖毛虫 游仆虫 楯纤虫 棘尾虫 弹跳虫
生殖方式
纵分裂
二分裂法 为原生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横分裂 出芽生殖 如吸管虫 多分裂法 如寄生的孢子虫 有性生殖:常在环境条件差时出现
无性生殖:
2、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分类依据:运动器官——鞭毛、纤毛、伪足 (1) 鞭毛纲 以鞭毛作为运动胞器是鞭毛虫的主要特征。 绿眼虫——体呈绿色,具单根鞭毛,一个红色眼点,前宽后 尖的纺锤性,在不良环境中形成厚壁包囊进行休眠(与小球 藻要区分)。
3、原生动物的作用 :
净化作用—— 促进污泥絮凝;吞噬游离细菌;吞噬有机颗粒。
指示作用——
生物种类组成;各种生物的数量变化;生物代 谢活力。 以钟虫、累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 虫、独缩虫、 吸管虫等为优势种。
(1)正常活性污泥:
(2)污泥异常时:
以草履虫,弹跳虫,波豆虫等占优势。
(3)污泥逐渐转入正常时:
线虫的出现,说明缺氧。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3.环节动物 (1)顠体虫 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
(2) 颤蚓和水丝蚓
4、浮游甲壳动物
包括枝角类水蚤和桡足类的哲水蚤、剑水蚤、猛水蚤等 (1) 枝角类
(2)桡足类
目 体 形 第一触角 卵 囊 生活方式
哲水蚤 前体部远宽于后体部
剑水蚤 前体部远宽于后体部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61b6d233968011ca300913e.png)
纲4 纤毛刚 纤毛虫的重要种类(图) 1. 全毛亚纲:如栉毛虫、肾形虫、肠袋虫、草 履虫、小瓜虫 2.旋毛亚纲:喇叭虫、棘毛虫、棘尾虫 3.缘毛亚纲:钟虫、车轮虫 4.吸管虫亚纲:毛管虫
钟虫
星形钟虫
32
33
4、营养方式 伪足有摄食功能.都是异养 5、呼吸和排泄:靠体表进行。有伸缩泡进行水分 调节和代谢物的排出。
6、有些种类具有石灰质、硅质、几丁质或砂质 的外壳。
18
二、 肉 足 纲 的 重 要 类 群
19
1.根足亚纲 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
阿米巴痢疾
20
表壳虫、沙壳虫 有孔虫
21
2.辐足亚纲 太阳虫 放射虫
时子孢子进入人体→入人血→红细胞前期裂体
生殖。
27
28
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1.营寄生生活,无运动、摄食胞器,渗透营养。
2.身体构造较简单,无运动胞器,仅在生活
史的某一阶段出现鞭毛或伪足。
3.具顶复合器(含顶环
、类锥体、棒状体及微
线体)
29
4.生活史复杂,多有两个寄主,有世代交替现 象。本纲动物大多能形成孢子,用来转换寄 主. 5、生殖 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角鞭毛虫
12
(3)眼虫目:眼虫 (4)植滴虫目:衣滴虫、盘藻、团藻 (5)金滴虫目:合尾滴虫、钟罩虫
眼虫 13
2. 动鞭亚纲:无色素体,异养,不少为寄 生种类。 (1)领鞭毛目:在鞭毛基部有一领口 ( 2 )根鞭目:既有鞭毛又有伪足,如变形 鞭毛虫 (3)动体目:如:锥虫、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 锥虫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3
1.分布与外部形态 大草履虫生活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淡水池沼、河 沟中。 其外形似草鞋。 2.结构与功能 体表有弹性的表膜(表膜由3层膜组成,最外面一层膜在 体表和纤毛上面是连续的,最里面一层和中间一层膜形成 表膜泡(alveoli)的镶嵌系统。表膜泡对增加表膜的硬度 有作用,同时又不妨碍虫体的局部弯曲,还可能是保护细 胞质的一种缓冲带,并可避免内部物质穿过外层细胞膜。 在表膜之下有一些小杆状结构,整齐地与表膜垂直排列, 此为刺丝泡(trichocyst),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 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 ),可使 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膜上布满纵行排列的纤毛。 (1)运动胞器:纤毛。旋转式运动。 4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高中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6023da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e.png)
原生动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导言原生动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生活在水中或土壤中,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
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对环境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原生动物的特点、分类、生活习性、生态功能以及对人类的意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原生动物的特点1.微小:原生动物体型微小,多数只有微米到毫米大小,单细胞种类甚至只有几微米大小。
由于原生动物的微小,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其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单细胞:绝大多数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只有少数种类是多细胞的。
这些单细胞生物的外部形态简单,但其内部结构复杂,包括纺锤体、液泡、鞭毛、纤毛等器官。
3.不定形: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有些种类呈球形、椭圆形,有些种类有长有圆,有着很高的可变性。
4.生活环境广泛:原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广泛,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土壤中,甚至在各种宿主生物体内寄生。
5.不营养:原生动物大多通过吸收营养物质而非吞噬食物来获取能量,因此被称为“不营养生物”。
原生动物的不营养方式包括吸收外源营养物质、共生和寄生等。
6.生殖方式多样: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有二分法、多分法、分裂法、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
其中,二分法是其最为常见的生殖方式,即细胞分裂,分裂成两个个体。
二、原生动物的分类原生动物是一类非常繁多的生物群体,按其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生生物和原生生物。
原生动物包括原生动物门、鞭毛虫门、放线虫门、球虫门、千足虫门五个门,其中原生动物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多。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是原生动物中最为广泛和多样的一个门,其个体多为单细胞生物,以泥土、水域、淡水和盐水中为它们的生活环境。
原生动物门的特征是没有纤毛或鞭毛,且无细胞核或核被简单,立即可裂。
2.鞭毛虫门:鞭毛虫门的特征是具有鞭毛,体表有鞭毛,可以运动。
鞭毛虫是一类常见的原生生物,它们广泛分布在水域中,是一种加尿虫,可以通过它们的鞭毛来进行自由游动。
原生动物门 生殖方式
![原生动物门 生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becda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3.png)
原生动物门生殖方式
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多分裂和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交配生殖和接合生殖。
交配生殖是两个同型或异型的配子彼此完全融合,并直接发育为一个新的个体-合子,合子可!再进行分裂,形成许多新个体。
接合生殖则是两个配子不完全融合,仅交换一部分细胞质和细胞核,然后分开,各自进行细胞分裂。
大多数昆虫病原原生动物都是交配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只有纤毛虫类进行接合生殖。
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寄生性原生动物可形成具有抗逆性的胞囊。
胞囊体积小,易于传播。
奇生在蜜蜂体内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两种:蜜蜂抱子虫和篮蛛马氏管变形虫。
其他还有簇虫、鞭毛虫和线虫等。
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cdb80bff121dd36a32d82fa.png)
1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1.1形态原生动物门属真核原生生物界,是单细胞的微型动物,由原生质和一个或多个细胞核组成。
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相同,具有新陈代谢、运动、繁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生理功能。
原生动物个体很小,长度一般在100~300 μm之间。
它们都具有细胞膜。
多数种属的细胞膜结实而富有弹性,从而使原生动物本体保持一定的体形。
但也有一些种属,例如变形虫,只有一层极薄的原生质膜,不能保持固定的体形。
原生动物一般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其形状多种多样,它们在其细胞内产生形态的分化,形成了能够执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的胞器。
在运动胞器方面有鞭毛、伪足和纤毛;在营养胞器方面有胞口、胞咽和食物泡;用以排出废料和调节渗透压的胞器有伸缩泡等。
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的细胞膜内分布着肌丝,具有收缩变形的功能。
1.2营养方式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分为以下几类:①动物性营养,以吞食细菌、真菌、藻类或有机颗粒为生,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动物性营养,有些具有胞口、胞咽等摄食器;②植物性营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一些含色素的原生动物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如植物性鞭毛虫,但种类和数量都很少;③腐生性营养,以死的机体或无生命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生;④寄生性营养,以其它生物的机体(即寄主)作为生存的场所,并获得营养和能量。
1.3分类1981年国际原生动物学会公布了原生动物分类系统,其中在水处理中常见的有三类:①肉足类,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运动速度达 3 μm /s,典型的肉足类为变形虫属、简便虫属、表壳虫属和鳞壳虫属等;②鞭毛类,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
鞭毛长度与其体长大致相等或更长些,是运动器官,鞭毛虫又可分为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常见的植物性鞭毛虫有滴虫属、屋滴虫属和眼虫属等,常见的动物性鞭毛虫有波豆虫属、尾波虫属等,鞭毛虫的运行速度达15~300 μm/s;③纤毛类,原生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行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口前庭和胞咽等司吞食和消化的细胞器官,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两种,游泳型包括漫游虫属、草履虫属、肾形虫属、斜管虫属等,固着型常见的有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聚缩虫属、盾纤虫属和壳吸管虫属等,纤毛类运动速度较快,可达200~1 000 μm/s。
原虫的几种生殖方式
![原虫的几种生殖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f556e8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b.png)
原虫是一类原生动物,有多种生殖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虫生殖方式:
1. 二分法(二分裂):原虫通过细胞内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虫。
这是最常见的生殖方式,也是原虫增殖的主要方式。
2. 孢子生殖:某些原虫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释放,并在环境中发育成新的独立个体。
3. 合子生殖:某些原虫的生命周期中包含两个有性世代。
雌性和雄性原虫通过交配结合,并形成一个叫做合子的细胞。
合子含有来自两个亲代的遗传物质,会发育成新的细胞,并继续生长分裂。
4. 有丝分裂:某些原虫的生殖方式类似于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新的子虫。
5. 繁殖体(sporocyst)生殖:某些原虫通过产生特殊的繁殖体实现生殖。
繁殖体可以通过分裂或其他方式发育成新的原虫。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原虫物种可能采用不同的生殖方式,有些原虫甚至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切换不同的生殖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
黏虫发育方式
![黏虫发育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cea9a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a.png)
黏虫发育方式
黏虫(或称卵黏虫)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微小无脊椎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中的一种。
黏虫的发育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孤雌生殖(孤雌生殖):黏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孤雌
生殖进行,也就是每个个体都是雌性。
黏虫通过分裂产生
子代,它的身体会自上而下地分为两个或多个新个体。
每
个子代会生长为一个成熟的黏虫。
2.卵产出:黏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产下一些卵。
这些
卵通常会被黏附在水体中的固体表面(如植物、石头等)
上。
卵通常具有圆柱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0.1-0.3毫米。
卵的数量会根据黏虫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孵化:从卵中孵化出的幼虫称为小黏虫(larva)。
小黏虫
会通过除裂和增殖来成长,并最终变为一个成熟的黏虫。
在这个过程中,小黏虫会经历多个发育阶段,例如胚胎期、幼虫期和亚成体期等。
4.成体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黏虫逐渐变为成熟的个
体。
成熟的黏虫具有完全发育的器官和结构,可以进行繁
殖。
需要注意的是,黏虫的发育方式可能会因种类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些物种可能还会有其他形式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需要多个个体参与)或变态发育(幼虫经历形态和
结构上的巨大变化)等。
黏虫的发育过程通常较为简单且快速,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进行大量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孔虫 孢子虫 动鞭虫
❖ 自体受精
❖ 粘菌类原虫的有性生殖
1.配子配合
❖ 植鞭虫(同配或异配) 团藻虫类中的某些如盐藻属形成的配子一般都
是同形配子,衣藻虫和梭藻属中形成的配子有同形 配子和异形配子。
注:群体生活的种类,如盘藻虫,是同形配子生殖
注:异形配子的分化比较明显
• 另外发现,某些植鞭虫的大配子在没有受精的情 况下能转化成非接合子(parthenospore)。如提供 能引起合子萌发的条件,非接合子也能发育成群 体,出现所谓的单性生殖(parthenogensis)。金
二分裂 (binary fission)
无性生殖
复分裂( multiplefission ) 出芽生殖(budding reproduction)
一、无性生殖周期和核的行为
1、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是指亲体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自 开始生长,到新细胞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发生分裂, 产生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大变形虫的二裂
❖ 与复分裂相联系的无性生殖
复分裂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子细胞的 过程。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先在母体细胞质内发 生核增殖,形成许多细胞核,然后围着核的细胞质 迅速切开,每部分细胞质和细胞核单元成为一个子 细胞。不同的类群或种,其复分裂的特征也不一样。
❖ 出芽生殖
出芽是母体细胞经过一种不均等的细胞分裂, 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芽体离开母体,经过变态, 生长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此生殖方式多发生在漏 斗目和吸管虫目等纤毛虫中。
4、细胞核的有丝分裂
原生动物细胞的分裂通常先是其中细胞核的分裂,除具
多倍体核的原生动物中发生的核分裂较特殊外,单倍体和双 倍体原生动物细胞核都经历了有丝分裂过程。
根据原生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变化、纺
锤体形成的特征等,可将有丝分裂分为完全封闭型、 半开放型、完全开放型等几种形式。
二、原生动物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形态学
•有性生殖过程:指两个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子, 发生交配或受精的过程。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叫配子。
•对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把发生配对前形态上相同
的两个配子叫同形配子,形态上出现差异的两个配
子叫异形配子
大配子
•大小不等
小配子
•形态、行为或生理功能 等方面出现差别
雌配子 雄配子
❖ 在全部原生动物中已发现有三种配子分化的基本 形式:
❖ 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1、复制细胞遗传物质; 2、向细胞合成体系释放遗传信息。
❖ 细胞周期的几个阶段
D期(5%)
G1期(50%)
G2期(15%-20%)
S期(20%-25%)
另外,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不是一成不变
的,如果改变培养温度和营养条件,就会改变 整个细胞周期时间以及各个阶段的时间。
粘孢子虫(碘泡虫)
❖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一般采用无性生殖繁殖后 代,但它进行无性生殖的“寿命”是有限的,细胞经 历一定时期的无性生殖后,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 避免“衰老”,使种群得以繁衍。
❖ 有些原生动物中至今还未发现任何有性现象,对其 中某些中,可能是尚未观察到,但对某些研究得最 常见种,如大变形虫、眼虫属鞭毛虫,也没有发现 存在有性生殖的特征。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有性生 殖是原生动物中存在的普遍生命现象。
4.粘菌类原虫的有性生殖
❖ 粘菌类原虫主要指混胶丝纲、真菌虫纲、根肿纲以 及盘蜷虫门等原生动物类群。这类原生动物具有动、 植物两者的特征,其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都是比较 特殊的。
❖ 以称为“真正的粘菌”的真菌虫纲为例,生活史一 般包括孢子阶段、变形虫和鞭毛虫阶段、有性生殖、 孢子囊和孢子形成阶段。
❖ 但是不同种原生动物,减数分裂期间细胞核内染 色体的变化特征也有差异,如披发虫。
大多数情况下,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才可见到染色体复制。但这种鞭毛虫 核配形成合子核后,减数分裂时很早就发生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显示 相关螺旋。
四、非纤毛类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
❖ 配子配合
植鞭虫 动鞭虫 有孔虫 孢子虫
❖ 配母细胞配合
❖ 孢子虫:其中簇虫亚纲和球虫亚纲的某些种类有性 生殖时表现为配母细胞结合。孢子虫中配母细胞配 合的整个发育周期也可包括拟配子生殖和配子生殖。
❖ 动鞭虫:有些多鞭毛虫的配母细胞配合,不产生配 子细胞,仅发生配子核的分化。(图c)
3.自体受精
❖ 自体受精是由同一配母细胞形成的配子或配子核融 合进行的有性生殖过程。
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对个体的复壮、种属的进 一步繁衍,对建立新的纯系及其原生动物类群本身 的进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 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 ❖ 非纤毛类原生动物的有性生殖 ❖ 纤毛虫的有性生殖 ❖ 纤毛虫结合生殖的生理学和生化学
三、有性生殖中的减数分裂
❖ 1、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
❖ 原生动物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不同,一般有三种情况:
出芽生殖
外出芽:生殖时在细胞外部长出一个芽体,芽体离开母体细 胞核不均等分裂产生的核物质以及接受由母体迁移 过来的毛基体,长出纤毛,逐渐发育成游动细胞。 游动细胞脱离母体,进一步发育。
内出芽:生殖时细胞表面内陷成育囊,育囊内分化产生芽体。 芽体接受来自母体的毛基体和母体细胞不均等分裂 产生的一部分核物质后,与母体分离,在育囊内发 育成游动细胞。
3、细胞核DNA合成的控制:
❖ 起始细胞核DNA合成的控制因子:
组氨酸 色氨酸
影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合成酶和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的功能
细胞质因子
大核复制带的变化与小核演化之 间一种相伴随的规律性定时现象
细胞核DNA含量的调节
在纤毛虫中,细胞核本身或细胞质因子等对细胞核 DNA量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有证据可以证明细胞 质和蛋白质的量是控制大核DNA量的重要因子。
❖ 太阳虫、有孔虫某些单室种、多鞭毛虫及一些纤毛 虫都发生自体受精。
❖ 在太阳虫中,细胞迅速生长繁殖,会导致食物突然 耗尽,使细胞面临饥饿状态,此时常常能刺激这类 原生动物发生自体受精。例如,放射太阳虫,有性 生殖开始时形成孢囊,细胞在孢囊内进行有丝分裂, 成两个配母细胞。每个配母细胞进行两次分裂的减 数分裂。
❖ 合子减数分裂(生命周期大部分阶段是单倍体):团藻鞭毛 虫目和全部孢子虫某些多鞭毛虫和超鞭毛虫
❖ 配子减数分裂(生命周期大部分阶段是双倍体):太阳虫属、 某些多鞭毛虫和超鞭毛虫和大旋披发虫属以及蛙片虫类和纤 毛虫
❖ 中间减数分裂(具有世代交替特征):有孔虫于此有关
❖ 2.减数分裂的过程 ❖ 在原生动物中包括一次分裂的减数分裂和两次分
❖ 细胞周期模式图
2、细胞周期的中细胞DNA合成和核的形态学
细胞核DNA合成是细胞周期中的一个关键特征。 纤毛虫是进行细胞DNA合成研究的良好材料,尤其是 在腹毛目纤毛虫中,大核复制带与大核DNA合成有关。
大核复制带(replication bond):内含稀疏 的,大小不等的染色质颗粒的透明区,前部是一个 染色质高度集中,着色特深的深带区。复制带经过 后的后部,染色粒变大,着色性增加。每条复制带 各向大核中央移动。
注:进行中间减数分裂:无性生殖之后减数分裂导致拟配子(agamete)单倍体,拟配子生 长形成配母细胞,配母细胞进入配子形成世代,有丝分裂产生配子,配子结合成合子, 合子形成非生配体(agamont)进入无性世代。
❖ 孢子虫(异配)
球虫是一类重要的寄生原虫。在球虫生命史中, 配母细胞或由子孢子直接形成,或由裂殖生殖体产 生的裂殖子形成。配母细胞已经出现“性别”分化, 相互间有了大小之分,大的配母细胞直接转化成大 的、不动的大配子,小的配母细胞经过复分裂产生 许多自由游泳的小配子。孢子虫中这种异形配子的 形成过程为球虫所特有。
有孔虫:在多室的有孔虫中,两个或多个配母细 胞结合,形成一集合体,配母细胞在一共有的 鞘内产生配子,进行交配。
• 配母细胞配合过程中,有的种是相同大小配子的两 配母细胞,产生相同数目的两配子(中间小红虫 Rubratella intermedia);有的是不同大小的配母 细胞结合,产生不同大小和不同数目的配子(皱帽 尾虫),此时配子受精中,某些配子成为“剩余配 子”,不参与交配过程。
外出芽
内出芽
❖ 生芽吸管虫以外生芽进行生殖又有不同的形 式。正常情况下,吸管虫进行“规则出芽”; 在不利的情况下(如缺氧)。吸管虫发生 “反应性出芽”。
❖ 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多形态过程
原生动物无性生殖过程中的“变态”,实际上已 与多形态过程相联系。还有许多原生动物的无性生 殖与复杂的生活史相联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表 现出明显的多形态特征。
五、纤毛虫的有性生殖
❖ 接合生殖:在纤毛虫生活史中,普遍发生细胞成对 地结合在一起,每个细胞的生殖核(小核)经过减 数分裂形成雌、雄2种配子核,在两细胞间进行雄 配子核交换和受精的现象。
❖ 自体受精:在一个细胞内出现雌、雄配子核的分化 和受精的过程,其中除没有细胞间进行配子核交换 外,其他的核演化过程几乎与接合生殖的完全相同。
• 配子配合(gametogamy):在团藻虫目鞭毛虫、腰鞭 虫、多鞭毛虫、超鞭毛虫、有孔虫和孢子虫等中发 现了配子配合;
• 配母细胞配合(gamenogamy):一些有孔虫、孢子虫 以及纤毛虫中发现了配母细胞配合;
• 自体受精:在某些有孔虫、纤毛虫和太阳虫中发现 了自体受精。
• 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意义:
二分裂: 变形虫、鞭毛虫、纤毛虫
无性生殖 复分裂: 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孢子虫
出芽生殖: 漏斗目、吸管虫目等纤毛虫
❖ 与二分裂相联系的无性生殖
二分裂是一种常见的生殖方式,通过细胞核和 细胞质的分裂,产生两个基本相似的子细胞。少数 情况下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子细胞,不同类群原生 动物的二裂也表现为不同形式:许多裸变形虫和太 阳虫类为简单的二裂生殖;鞭毛虫行纵向二裂生殖, 不同种类纵裂的特征不太一样;纤毛虫中,除缘毛 目纤毛虫外,大多进行横向二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