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ppt

适宜技术培训课件: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ppt

二、如何防治DM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未病先防 •即病早治
•已病防变 •瘥后防复
二、如何防治DM--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在一般人群
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 在重点人群
开展糖尿病筛查
❖ 在高危人群如糖调节受损、肥胖的患者中减少 糖尿病的发病率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当开展药物预防
❖ 对2型糖尿病病人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相关疾病 的筛查,了解病人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有关的疾病或 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紊乱或心脑血管疾病等,以 加强相关的治疗措施,全面达到治疗的目标
二、如何防治DM--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 预防失明:
这项研究使用了一个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 其中包括来自中国14个省市, 年龄≥20岁的46239名成年人。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杨文英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25
DM的相关知识
DM呈迅猛增长之势
糖尿病发病率
12
10
8
6
4
2
0
1980
1994
2001
2010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杨文英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25
定期地进行眼底并发症的筛查 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对于有激光治疗指征
的视网膜病变,及时给予治疗 视网膜剥离和糖尿病性青光眼可以进行手术治
疗而避免患者失明 糖尿病合并的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使患
者重见光明
二、如何防治DM--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防与治PPT课件

糖尿病的防与治PPT课件
一旦出现足部溃疡或坏疽,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和管理,以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
障、青光眼等。
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关键是控制血 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定期进行 眼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眼部
病变。
一旦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眼科专 业治疗和管理,以避免病情恶化。
详细描述
专业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介绍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分享了如何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还强调了定期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与团体支持经验交流
总结词
社会组织与团体支持经验交流
详细描述
一些社会组织与团体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他们组织了各种活动,如健康讲 座、运动俱乐部、心理辅导等,帮助糖友们建立互助支持网络,共同应对糖尿病带来的 挑战。这些组织和团体还分享了如何动员社会资源、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02
糖尿病的预防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习惯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 水果、全谷类和豆类,以降低血糖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有助于 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增加运动量
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 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 。
社会支持
家庭、朋友和医疗团队的 支持,有助于增强患者的 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04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防治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功 能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足部疼痛、溃疡和坏疽等症状。

《糖尿病预防及治疗》课件

《糖尿病预防及治疗》课件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引发神经传导异常。患者可出现肢体疼痛、麻 木、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治疗上以控制血糖为主,辅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 物。
眼部病变
总结词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眼部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特定的药物来降低血糖 水平,如磺脲类、双胍类、格列 奈类等。
注射用胰岛素
对于无法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的 糖尿病患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使用注射用胰 岛素进行治疗。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种类
包括长效、中效、短效等不同类型,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 型。
胰岛素的注射方式
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 进行,具体的注射方式应根据医生的 建议进行。
限制饮酒
饮酒过量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建议 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两个标准 饮品,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个标准饮品 。
合理控制每日热量摄入,避免过度饮 食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和糖尿病 。
适量运动
1 2
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 快走、骑车、游泳等,或者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 动,如跑步、跳绳等。
动和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包 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 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全面评
估病情。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包括使用血 糖仪和试纸进行指尖采血,或通 过连续血糖监测(CGM)技术
进行全天候监测。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 等。

糖尿病预防控制及防治方案培训课件

糖尿病预防控制及防治方案培训课件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
针对基层糖尿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患者经济负担过重 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过低 我们能做什么?
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 基本药物制度:筛选经济有效、治疗必须的药物,重新编制基本药物目录,提高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以保证基层患者的基本用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更多的基层患者受惠。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临床症状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9% 2型糖尿病:90%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 妊娠糖尿病
大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唐玲、陈兴宝等,中国城市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负担,中国卫生经济
并发症严重的原因:三低
认知率低 治疗率低 达标率低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代价
美国用于糖尿病的花费是980亿美元,其中441亿为直接的医疗消费;540亿为间接的花费。糖尿病病人占到美国整个人口的3.8%,直接的医疗花费则占到整个医疗支出的5.8%
权威机构对遏制糖尿病流行的共识 WHO、WDF、ADA等认为: 只有预防和干预才有可能减缓,并逐步从根本上遏制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具成本效益的防治策略 2.以维持健康体重、促进身体活动为重点,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 提高大众DM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 措施 形成工作机制: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专业队伍支撑、多部门和多学科协作 启动行动和干预项目: 如: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行动计划 社区健康促进行动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 “全民体育锻炼”、“肥胖有害健康”

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PPT

糖尿病预防、诊断、治疗PPT
糖尿病(
Diabetes )
• 流行病学研究:
• 目前全球约有一亿四千万糖尿病患者,预 计到2025年将达到三亿人。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 1979年成人患病率不足1% 1994~1995年上升为2.5% 1996年升至3.21%。 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四千万人。
• 死亡率前4位: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癌 症 、糖尿病
发病年龄 起病缓急 “三多一少”症状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分泌 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 急 明显 易发生 绝对不足 须依赖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多见于中、老年 缓 轻或缺如 少见 相对不足 饮食、运动、药物,不 依赖胰岛素
病因、发病机制
• 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 多基因遗传病。 • 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过程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 因此,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 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 ,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糖。而 不能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也不能 片面地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行了 。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二
•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 血糖仅能反应10-15分钟 内的变化
•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3个月 的血糖总体水平,而且主 要反应餐后血糖水平
•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禁忌症
• 1型糖尿病患者; • 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
• 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
• 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
• 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 术、严重感染、妊娠等,应改用胰岛素
双胍类药物
现主要应用二甲双胍。
降低空腹血糖↓20%以上,餐后血糖降低 更明显。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糖测定: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课件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课件

VS
详细描述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 脂水平,以及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病 变的重要措施。对于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可能有效。
糖尿病足
总结词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和坏死。
详细描述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足部卫生,避免损伤。对于已经出现足部问题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感 染和控制溃疡,同时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
餐后2小时血糖
在进食后2小时检测静脉血糖,正常 值范围应低于7.8mmol/L。
葡萄糖耐量试验
方法
在禁食一晚上后,次日清晨空腹取血,然后口服75克葡萄糖 ,分别在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取血检测血 糖。
结果解读
正常值范围为空腹血糖3.9-6.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低于 7.8mmol/L。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可诊断为 糖耐量减低;若超过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 品所致的糖尿病等。
糖尿病的症状
01
多饮、多尿、多食、体 重下降(三多一少): 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02
疲乏无力:由于血糖升 高,身体无法充分利用 葡萄糖,导致疲劳。
03
视力模糊:高血糖影响 晶状体调节能力,导致 视力模糊。
04
皮肤瘙痒:高血糖可引 起皮肤干燥和瘙痒。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 素、环境因素和不良的生活方 式等。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 绝对缺乏,多发生于青少年和
儿童。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 不足,多发生于成年人,与生 活方式密切相关。

糖尿病防治课件:控制与治疗

糖尿病防治课件:控制与治疗

并发症
掌握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和眼病。
治疗
掌握糖尿病管理的不同方法,如药物治疗 和胰岛素注射。
饮食控制
1 碳水化合物
掌握正确选择碳水化合物的方法,如 优先选择全谷物。
3 蛋白质
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和适量摄入的方 法,如选择瘦肉和豆类。
2 脂肪
了解脂肪种类和摄入量的影响,如减 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体重管理
2
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如定期进行
体重监测并调整饮食和运动。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如测量血压和检查 血糖水平。
3 副作用
了解药物治疗可能出 现的副作用,如低血 糖和消化不良。
心理支持
压力管理
了解压力对糖尿病管理的 影响,如学会应对压力的 技巧。
心理健康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
支持团体
寻找糖尿病支持团体的加 入,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 和建立支持网络。
预防糖尿病
1
饮食习惯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如适量控制碳
糖尿病防治课件:控制与 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但通过控制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糖尿 病。本课件旨在向大家介绍如何控制饮食、进行适量运动和监测血糖水平等 方法来防治糖尿病。
了解糖尿病
类型
糖尿病分为类型1和类型2,了解不同类型 的症状和风险因素。
预防
了解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的预 防措施减少糖尿病风险。
4 饮料
掌握正确选择饮料的方法,如避免高 糖饮料和果汁。
适量运动
1
选择运动
了解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类型,
锻炼频率
2

糖尿病的诊疗和预防课件

糖尿病的诊疗和预防课件

药物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以确保血糖控制在一 个稳定的范围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降 糖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 时应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04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以降低糖尿病 的发病风险。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 糖尿病。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和血脂,保持其处于正常水平,以预防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01
02
03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 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和糖 尿病,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 脂等危险因素,以预防和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诊疗和预防课件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的诊断 •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预防 •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
0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 血糖为特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 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 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VS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 导致的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系 统损害。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与 自身免疫有关,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与生活方式和 遗传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早期无需胰岛素 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 糖代谢异常,需要特殊关注和治疗。其他 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因基因突变、胰腺疾 病等引起的糖尿病。

课件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课件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精品PPT
苯甲酸的衍生物〔诺和龙〕
❖ 主要作用
❖ *主要兴奋ß细胞分 泌胰岛素,改善胰岛 素相对缺乏状态。
消渴变证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情况
患病率
脑血管疾病 7%
发生致死性脑卒中的 危险增加2–3倍
心电图异常 18%
高血压 35% 间歇性跛行 4.5%
*与普通人群相比
发生致死性心脏病的 危险增加2–4倍
精品PPT
截肢的危险增加15倍
糖尿病诊断时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情况
视网膜病变 21% 糖尿病肾病 18.1% 勃起功能障碍 20% 足背动脉搏动无法触及 13% 足部皮肤缺血性改变 6% 足部振动感受阈异常 7%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
❖ 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已到达流行性的比 例。总体上,9420万≥20岁的成年人〔9.7%的
❖ 成年人口〕有糖尿病, ❖ 并且在这些病例中的60.7%,糖尿病未得到诊断。 ❖ 此外,1.482 亿成年人〔15.5%〕处于糖尿病前期,
这是发生显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 因素。
血脂达标
精品PPT
血液流变学指标达标
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不高 血沉不快 纤维蛋白原不浓 红细胞压积、变形性、聚集指数正常
精品PPT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体重不宜过低,否那么血糖波动、抵抗力下降 血糖不宜低于3.9毫摩尔/升( 70 毫克/分升) ,否 那么 升糖、升压激素过多,导致心脑血管病 血压不宜低于100/60毫米汞柱, 否那么血管堵塞 血脂不宜过低,否那么可造成内皮 和血管损害 血黏不宜过低,否那么可加重出血
眩晕〔高血压〕

瘀血、痰湿、气滞、热毒
外感邪气
精品PPT
麻木、痹证〔周围神 经病变〕

《糖尿病的防与治》课件

《糖尿病的防与治》课件

钠 - 葡 萄 糖 协 同 转 运 蛋 白 2 ( S G LT 2)抑制剂:用于改善血糖控制, 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胰岛素泵:用于持续皮下注射胰 岛素,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血糖,促进糖原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胰岛素的分类: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皮下注射、口服、吸入 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反应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体重超标的情况
定期检查血糖: 监测血糖水平, 及时发现异常
定期检查血压: 监测血压水平, 预防高血压
定期检查血脂: 监测血脂水平, 预防高血脂
手术目的:改善血糖控制, 减少并发症风险
手术类型:胃旁路手术、 胆胰分流手术等
手术适应症:肥胖、2型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
手术风险:术后感染、营 养不良、消化道并发症等
术后护理:饮食控制、定 期复查、药物调整等
饮食控制: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运动疗法: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 心理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糖 尿 病 的 概 述
03 糖 尿 病 的 预 防
04 糖 尿 病 的 治 疗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 05 护 理
糖尿病的监测与控 06一种慢 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血糖 水平升高
糖尿病分为1型 糖尿病、2型糖 尿病、妊娠糖尿 病和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20
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障碍
导致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异常`
胰腺 -细胞受损
胰岛素抵抗
脂溶解增加
胰岛-细胞去 颗粒化减少
血浆胰岛素 增加葡萄糖输出
水平降低
血浆FFA 升高
-
增加 TNF
Resistin?
脂肪组织
+增
高血糖

减少葡萄糖转运, 降低GLUT4活性
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花费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9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0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 冠 心病、糖尿病足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4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
患 病 率 ( )


1/30/2021

标准化的
总体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杨文英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25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5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
❖ 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已达到流行性的比 例。总体上,9420万≥20岁的成年人(9.7%的 成年人口)有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 用导致的,以人体代谢障碍、血糖增高为共 同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内分泌疾病。
致病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各占50%)
致病条件:长期作用 基本病理:血糖增高+其他代谢紊乱 主要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抵抗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6
患病率剧增的环境因素
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 ➢对糖尿病的无知 ➢热量摄取过多 ➢体力活动减少而导致肥胖 ➢心理应激增多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7
顺道者生
❖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 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9% 2型糖尿病:90%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 妊娠糖尿病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2
2型糖尿病的概念
❖ 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缺陷而引起, 以糖、脂、蛋白代谢紊乱为特征,并能引 起多种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8
逆道者衰
❖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 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 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9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 胰岛素(效应)抵抗 ❖ 胰岛素(分泌)缺陷
总糖尿病
患 病 率 ( )
%
20至<30 30至<40 40至<50 50至<60 60至<70 ≥70


年龄(岁)
这项研究使用了一个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 其中1包/30括/20来21自中国14个省市, 年龄≥20岁的46239名成年人。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杨文英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25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3
2型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因素
❖ 遗传易感性 ❖ 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增多 ❖ 肥胖病(总体脂增多或腹内体脂相对或者绝
对增多) ❖ 低体重出生儿 ❖ 中老年 ❖ 吸烟、药物及应激(可能)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4
患病率剧增的遗传因素
中国人为好发人群:现在病人多,富 裕国家华人在 10% 以上
路朱 有门 冻酒 死肉 骨臭 。, 社会动荡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细血 胞中 缺有 能高 量糖 。, 糖尿病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天地 ·临床刊 2010年2月第4卷第2期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21
2 型糖尿病的阶段
100
75
细胞功能50 (%)
糖耐
25
量异常 餐后高血糖 2型糖尿病
第一阶段 2型糖尿病
0
-12 -10
-6
第二阶段
-2 0 2
6
2型糖尿病 第三阶段
10
14
1/30/2021
离确诊时间(年)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22
Lebovitz H. Diabetes Review 1999;7:139–153.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7
我国糖尿病呈迅猛增长之势
糖尿病发病率
12
10
8
6
4
2
0
1980
1994
2001
2010
1/30/2021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杨文英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25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8
危害巨大
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 甚至导致残废和早亡
1
-细胞
胰岛素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细胞膜
细胞内酶、蛋白质、 RNA、DNA的合成
介导
与/或 磷酸化作用
葡萄糖 转运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2
Kruszynska Y, Olefsky JM. J Invest Med. 1996;44:413-428
高血糖的机理
(如:米饭、饼干、水果、鱼、肉、牛奶)
节约基因学说,
千万年
基因改变慢于环境
因素的改变
几百年
1/30/2021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15
患病率剧增的环境因素
生活水平提高: 热量密集型食品增多
平均寿命延长: 老龄化
医疗条件改善: 警惕性及发现率提高
20至<30 30至<40 40至<50 50至<60 60至<70 ≥70
1/30/2021
口服葡萄糖测试后的 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
µul/ml) mmol/L)
30
血 糖 25 值 (
20
15
180
血 浆 150 胰 岛 素 120 值 (
❖ 并且在这些病例中的60.7%,糖尿病未得到诊断。 ❖ 此外,1.482 亿成年人(15.5%)处于糖尿病前期,
这是发生显性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 因素。
1/30/2021
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 杨文英等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25
糖尿病预防控制与诊治
6
中国人的年龄与糖尿病患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