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点-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或自然现象引起的灾害事件,高频率的自然灾害成为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中,气象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类型,包括了台风、龙卷风、暴雨、大雪等,这些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以下将针对气象灾害总结其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上的台风1.台风发生的区域台风发生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海等海域,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一些水域温暖的区域所生成。
2.台风的分类根据台风风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超强台风四个等级。
3.台风的路径台风路径是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环流情况、海水温度等。
通常情况下,台风会随着着风指引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4.台风对地理的影响台风不仅会对海洋和陆地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地理上的龙卷风1.龙卷风的形成地区据统计,龙卷风的发生区域主要是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南非等地区。
2.龙卷风的形成原因龙卷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温差的大和气压差异的强烈作用,这些鼓励着空气的流动,同时也会产生很强的旋涡风暴。
3.龙卷风对地理的影响龙卷风的后果十分严重,其可以破坏建筑物、翻覆车辆和摧毁大片森林,同时还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三、地理上的暴雨1.暴雨的影响暴雨是一种极端降雨事件,其导致的内涝和山洪灾害会给降雨区域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暴雨也是导致旱灾、干旱灾害及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2.暴雨的形成原因暴雨的形成是由于地表热力过剩,加之大气锋面产生的空气对流以及地球旋转作用而形成的。
3.暴雨大致分布地区暴雨较为集中在中国、印度、非洲中部和热带地区等地区,而且以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为主要受影响的地区。
四、地理上的大雪1.大雪的影响大雪可以对山区交通、城市供暖、农业生产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大雪还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气象灾害》 讲义
《气象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低温冻害、雷暴、冰雹、龙卷风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超过了地面的排水能力,从而引发洪水、城市内涝等灾害。
洪涝则是由于江河湖泊水位上涨,淹没大片地区,造成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
干旱是指长时间的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缺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水。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具有强大的风力和暴雨,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包括房屋损毁、基础设施破坏、人员伤亡等。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健康都有较大影响。
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不适、中暑甚至死亡,同时也会对农业生产、电力供应等方面造成压力。
低温冻害则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其生长和收成。
雷暴、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虽然发生的范围相对较小,但也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通常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是气象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时,容易导致暴雨、寒潮等灾害的发生。
地理环境也对气象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会影响气流的运动和水汽的分布。
比如,山区容易形成地形雨,河谷地区容易遭受洪水袭击。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水泥、沥青等不透水地面增加,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渗透,容易形成城市内涝。
过度开垦、破坏森林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的蓄水能力,增加了洪涝和干旱的风险。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三、气象灾害的危害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危害。
在农业方面,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气象灾害》 讲义
《气象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暴雨洪涝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的天气现象。
当降雨量超过了当地的排水能力,就会引发洪涝灾害。
洪涝不仅会淹没农田、房屋,还可能导致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传染病的传播。
2、干旱长时间的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
干旱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3、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具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
台风过境时,会摧毁建筑物、吹倒树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还可能引发洪涝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4、寒潮寒潮是一种冷空气活动,带来急剧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它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如农作物冻害、道路结冰等。
5、高温热浪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不适、中暑甚至死亡。
同时,高温还会对电力供应、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6、雷电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
雷电可能击中建筑物、电力设施和人员,引发火灾、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7、冰雹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的冰块,它会砸坏农作物、毁坏建筑物和车辆。
8、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瞬间摧毁房屋、卷走物体。
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大气环流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动是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或偏南时,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或暴雨。
2、海温异常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会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气象灾害。
3、地形因素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会使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发生改变。
例如,山脉的迎风坡往往降水较多,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
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一、认识灾害1、什么是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如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雷电、高温、干旱等。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
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价值的1%—3%。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一般来说,春节以倒春寒、大风等居多,夏季以暴雨、冰雹、雷暴、高温、干旱等居多,秋季以霜冻、低温冷害等居多,冬季与以寒潮、雪灾等居多。
其中也有跨季节的,至于干旱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二、灾害对策3、面对气象灾害,应该做些什么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气象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概括为“九字原则”。
一是学。
要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避险知识。
二是备。
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
建议家庭准备十项防灾物品: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
如有婴儿,还需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有老人,还要为老人准备拐杖、特需药品等。
三是听。
通过正规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12121”电话、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四是察。
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
还有,灾前要选好避灾安全场所。
五是断。
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六是抗。
灾害一旦发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乡村干部要带领大家积极避险抗灾。
七是救。
利用自己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特别要注意卫生防疫工作。
八是保。
除了个人保护外,积极参加防灾保险,比如,人身意外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九是演。
乡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在气象灾害频发季节到来之前,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组织进行防灾演习。
气象灾害高一知识点梳理
气象灾害高一知识点梳理气象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由天气系统异常变化引起,并且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气象灾害的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阶段与气象灾害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1. 气象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可分为以下几类: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天气、台风、龙卷风、雷电、霜冻冰冻、大雾、雪灾等。
每类灾害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原因和对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2. 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指在短时间内降下较大的雨量,造成地面积水增加和河水泛滥的灾害。
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地理、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如地势低洼易涝、降雨量大、排水不畅等。
预防暴雨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气象预报和监测、建设防洪工程等。
3. 干旱干旱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地表和地下水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地干燥和作物生长受阻的灾害。
干旱的发生与气候变化、降雨不足、蒸发增大等因素有关。
为了缓解干旱灾害的影响,需要采取节水措施、开展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雨水等。
4. 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包括暴风雨、冰雹、雷电等。
这些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激烈的空气运动和强烈的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威胁。
预防强对流天气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避免在强对流天气下的户外活动、加强建筑物和设施的抗灾能力等。
5. 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强大的风力和巨大的降水量。
台风灾害包括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人民和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预防台风灾害的方法包括台风监测和预警、做好台风登陆前的防御准备、加强建筑物防台风能力等。
6.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狭长的、剧烈旋转的气旋风暴,主要由空气中的强风造成。
龙卷风灾害具有破坏力大、发生快、危害范围广的特点。
预防龙卷风灾害的方法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造抗震和抗风设施、提高对龙卷风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等。
7. 雷电雷电是指云层中带电粒子快速运动而产生的电流放电现象。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气象灾害1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御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减少。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④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干旱发生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渗漏严重,也容易发生旱灾。
(4)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3、台风:台风是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近中心(中心为台风眼)风力超过12级。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
(2)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3)台风:强大的气旋风暴,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业、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崩塌等。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3、水文灾害(1)洪涝:河流、湖泊水位上涨,淹没陆地。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大海浪,袭击沿海地区。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破坏农作物。
(2)鼠灾:老鼠数量过多,传播疾病,破坏农田和仓储。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活动。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3)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在地震带上建造高层建筑,可能加重地震灾害的损失。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
2、财产损失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作物,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社会影响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整理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地理中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整理。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成因: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侵占和破坏等。
危害: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整治河道、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等。
(二)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缺水枯萎,甚至河流干涸的现象。
成因:长时间的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防范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修建蓄水工程、进行人工降雨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成因:在热带海洋面上,温度高,大量的水汽蒸发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
危害: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影响交通和通信,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加固建筑物等。
(四)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成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迅速南下。
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和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提前发布寒潮预警,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增加衣物保暖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成因: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碰撞等。
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海啸等次生灾害。
防范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等。
《气象灾害》 讲义
《气象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气象灾害,简单来说,就是由大气运动变化所导致的灾害性现象。
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暴雨洪涝这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导致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涨,超出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引发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
2、干旱长时间的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河流干涸,农作物缺水,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水。
3、台风这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可能导致农作物受冻害、交通受阻以及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
5、高温热浪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6、雷电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现象,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和高温可能会对建筑物、电力设施以及人员造成伤害。
7、冰雹从积雨云中降下的冰块,通常会对农作物、房屋和车辆等造成损害。
8、龙卷风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够瞬间摧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大气环流的异常是许多气象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当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异常时,可能导致某些地区长时间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暴雨频繁。
其次,地理环境也对气象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沿海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的袭击,山区在暴雨来临时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再者,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导致气象灾害增多和加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
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象灾害的发生。
比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愈发明显,增加了高温热浪的风险;过度开垦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了洪涝灾害的危害。
三、气象灾害的危害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且影响深远。
气象灾害科普讲解材料
气象灾害科普讲解材料
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变化和气象条件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
它们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减少其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特点:
1. 龙卷风:是一种高速旋转的气旋,它的风速可以超过400公里/小时。
龙卷风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如损坏建筑物、破坏电线和树木等。
2. 雷电:是由气象条件引起的放电现象。
雷电可能引起火灾,破坏建筑物和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 暴雨:是一种突发的、强烈的降雨天气。
暴雨会导致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4.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它通常伴随着强风和暴雨。
台风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如损坏建筑物、破坏电线和树木等。
5. 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雨水的气候现象。
干旱会造成作物死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们应该:
1. 加强预警机制,提高人们的灾害意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气象科学研究,提高气象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排水系统和加固建筑物等。
4.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气象灾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减少其影响。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地理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详细剖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持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是导致洪涝的主要气候原因。
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河谷地带等,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3、水系因素:河流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水系紊乱、排水能力差等,容易导致洪水无法及时排出。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削弱了湖泊和森林的调蓄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1、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破坏工厂、企业,影响工业生产。
4、引发疫病流行,威胁人类健康。
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河道整治、分洪区建设等,提高防洪能力。
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加强土地管理和植被保护等。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水也较少。
2、地形因素: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导致背风坡降水稀少。
3、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3、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防御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
2、节流: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等。
这些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 暴雨和洪水: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降雨的现象,其降水量超过了当地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所能容纳的范围。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并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周围地区的淹水现象。
暴雨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和高山地区。
暴雨和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如灾害性的泥石流和滑坡。
2.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气候现象。
干旱通常发生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发生在农业地区。
干旱导致土地干燥和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水资源)是干旱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与风速关联。
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地区,例如太平洋的台风受菲律宾、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台风路径的预测和风险管理对受影响地区的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大的、旋转的空气漩涡,其形成于强对流天气中的云下。
龙卷风通常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碰撞的地方形成。
龙卷风带来强劲的风速和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摧毁房屋、砍倒树木以及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龙卷风多发生在美洲中部的“龙卷风走廊”地区,同时也在其他地区有发生。
5. 冰雹:冰雹是在强对流云中形成的降雨过程,其中的水滴经过上升运动和凝结过程后变成冰粒。
冰雹在云中不断增长,最终下落到地面。
冰雹通常在雷暴活动时出现,它们的大小可以从豆大小到橙子大小不等。
冰雹可以破坏农作物、破坏房屋和车辆,对农业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以上是对气象灾害地理知识点的概括。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气象灾害(一).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1、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干旱多发生于降水不稳定的地区,比如季风区。
年雨型、少雨型气候均不宜形成旱灾。
干旱地区由于长期处于干旱状态,已适应当地环境,缺乏受灾体,难以成灾。
2、旱灾的特点:渐发性。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3、危害:人和牲畜饮水困难,危机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造成湖泊、河流干涸和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旅游景观受损;加重土地草场的退化,土地荒漠化;使森林火险等级提高,引发森林大火4、防御: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旱灾预报;提高人的防灾减灾意识,及时做好防御准备;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农业;加强水利建设,兴建水库;推广耐旱作物,营造防护林;调整生产结构,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
5、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中国旱灾灾情严重原因分析(农牧业灾情严重):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②水土组合不平衡,北方耕地多,城市人口密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6、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7.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A春旱:华北,(4、5月),原因: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大风天气多,加剧了水分蒸发。
冬季降雪少,土壤含水量小;华北大型河流湖泊较少。
人为:华北地区人口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正值作物返青期,农作物需水量大。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B伏旱:江淮(7、8月),原因:季风进退,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夏季农作物需水量大。
C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
高三地理自然灾难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现象。
地理学科将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
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 暴雨灾害:指短时间内雨量大于平均雨量所引发的灾害。
暴雨会导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2. 台风灾害: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一种强热带气旋,其伴随的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现象造成了重大灾害损失。
3. 干旱灾害:由于长时间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二、水文灾害1. 洪水灾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的水位超过河床、水库坝顶或岸堤高程,引发的大范围涝灾。
洪水是水文灾害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一种。
2. 旱灾:旱灾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造成,造成水资源紧缺、农作物严重减产。
3. 冰雪灾害:包括雪灾、冰冻灾害等,主要由于严寒天气、降雪或冰冻导致的交通受阻、农作物受害等问题。
三、地质灾害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抖动现象,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混合着水流动起来的一种地质灾害,常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巨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地下岩层的溶解、沉降或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发生下沉或塌陷的一种地质灾害。
四、生物灾害1. 蝗灾:蝗灾是指大量蝗虫大面积迁飞并大规模繁殖,导致农作物被吃光的严重灾害。
2. 病虫灾害:农作物受到虫害或病害的侵袭,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赤潮等,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总结:地理灾害是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结果,也是人与自然的一场严峻考验。
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能够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高三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能够让大家对于自然灾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应对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
气象灾害的知识点总结1. 气象灾害的种类气象灾害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暴风雨、雷暴、龙卷风、台风、暴雪、干旱和洪水。
这些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可能发生,并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2. 暴风雨暴风雨是一种强风和降水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降水和极大的风力。
暴风雨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暴风雨还可能造成树木倒伏、电线断裂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3. 雷暴雷暴是一种伴随有雷雨和强风的天气现象,常伴有强降水和冰雹。
雷暴天气可能引发洪水、闪电、风暴潮和暴风雨。
雷暴天气还可能造成建筑物受损、树木倒伏和电线断裂等问题。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风旋涡,通常伴随有激烈的降水和雷雨天气。
龙卷风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破坏,对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灾难性影响。
龙卷风还可能引发飞脱物、水库泄洪和交通中断等问题。
5.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系统,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和飓风。
台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造成广泛的破坏,包括房屋、农田、基础设施和生命财产。
台风还可能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问题。
6. 暴雪暴雪是一种强风和大雪结合的天气现象,通常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发生。
暴雪可能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中断和生活救援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严重影响。
7. 干旱干旱是由于长期缺乏降水而导致土壤和植被严重干旱的天气现象。
干旱可能对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民生活困难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8. 洪水洪水是由于大雨和融雪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水位上升的天气现象。
洪水可能引发河岸决口、农田淹没和城市积水等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9. 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对房屋、基础设施、农田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和破坏。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等问题。
10.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需要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或破坏的突发或持续性的自然灾害事件。
其中,气象灾害是指地球大气层发生的自然灾害,如雷暴、风暴、冰雹、龙卷风、雾、霜冻、雪灾、洪水等。
首先,气象灾害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而这些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气层和地表层的运动和变化,从而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例如,台风的产生需要海水的温度高于26摄氏度,风速超过17.2米/秒,并且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达
到一定的条件。
其次,不同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区域和影响范围等也不尽相同。
例如,暴雨往往在夏季多发,主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且其影响范围往往较小;而台风则主要在夏秋两季登陆中国东南沿海,覆盖范围较广,影响范围也较大。
此外,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减轻,需要结合气象预报和灾情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
例如,通过设立气象观测站、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气象变化进行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天气预警,引导群众进行预防和应急措施,避免和降低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最后,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会造成人命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开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同时,在灾害发生时,更应该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共同抗击灾难,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发生时间、区域和影响范围等各不相同,防范和减轻其影响需要结合技术和手段,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让我们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和美好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气象灾害6.1 大气圈和天气系统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什么是气象灾害?(掌握)答:(1)短时间内大气变化的现象,称为“天气”。
(2)某地区长时间天气的特征和现象,称为“气候”。
(3)气象灾害:由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导致的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及其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产生危害的事件。
主要包括:台风、沙尘暴、洪涝、干旱、冰雹、龙卷风、热浪、寒潮等灾害。
由于全球变暖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球环境的强烈影响,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2、什么是天气系统、气候系统(了解)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称为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台风、龙卷风等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3、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了解)氮气占78%,氧气占20.95%,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4%,水蒸汽占1%,还有极少量的其他气体。
4、90%的大气圈的质量都集中在地面以上16 km的范围以内。
绝大部分(99.99997%)大气分布在100km 以下的大气层之中。
因此有人把离地面100km的地方看成是地球大气与外界空间的边界,把它叫做卡曼线(Karman line)。
(熟悉)5、气压随高度变化遵循指数关系,即距地面高度每上升5.6km,气压减少一半。
(了解)6、作用于空气中的力(了解)(1)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在北半球引导风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极地最大,赤道最小;(3)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近地面较大7、什么是太阳常数?(了解)太阳在大气圈的顶部垂直照在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大致是个常数,为1370 Watts /m2。
这个数就叫做太阳常数。
8、什么是全球尺度大气运动?全球尺度的大气是如何运动的?(了解)(1)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2)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从全球年度范围内热空气由赤道向两极运动,而冷空气则从高空由两极流回赤道。
这个过程具有全球性和长期性。
9、季风(地区性的天气系统)(掌握)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造成(陆地和海洋吸热、散热速度不同造成不同来向的风)。
(2)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原因: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之间,海陆气温对比显著;青藏高原的隆起,加剧了东亚季风的强度。
(3)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热低压控制亚洲大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吹偏南风。
夏季高温、湿润、多雨。
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高压控制,吹偏北风。
气候寒冷干燥、少雨;(4)东亚季风与我国的气象灾害易诱发干旱、洪涝、极端高温和其他气象灾害。
10、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天气和气候特征是什么?(熟悉)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高温、湿润、多雨。
正常情况下,东亚季风决定了旱季和雨季的存在。
东亚季风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极易诱发干旱、洪涝、极端高温和其他气象灾害。
11、气团与锋——局部性天气系统(了解)(1)什么是气团“气团”就是一大团空气。
当空气较长时间停留在一大片陆地或海洋上时,温度、湿度等特性会渐渐一致就形成气团。
停留时间越长,“气团”范围越大。
(2)气团与气象灾害冷气团,温度低,气压高。
——所经之处,气温急剧下降10度左右,常形成寒潮。
暖气团,温度高,气压低。
——所经之处,往往产生极端高温天气。
(3)什么是锋当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在它们的交会处会产生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气象学上称为“锋面”。
实质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的交锋,冷空气在下方,暖空气位于上方。
锋是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锋两侧的气团性质上有很大差异,锋附近空气运动活跃,在锋中有强烈的升降运动,造成剧烈的天气变化。
(4)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①冷锋:冷气团运动能量大,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气温降低,大面积降雨;②暖锋:暖气团运动能量大,锋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气温升高,并造成持续不断的降雨;③准静止锋:当冷气团和暖气团双方势均力敌,锋面滞留、徘徊在某一地区,无法快速移动,常形成持续很久的云雨天气。
12、形成于极地的冷气团南下,它们温度低,气压高,常形成寒潮等灾害性的天气。
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暖气团,这种气团温度高,气压低,所经之处往往产生极端高温天气。
(熟悉)13、气旋与反气旋——局部性天气系统(熟悉)气压状况——气流状况低压中心——气旋高压中心——反气旋6.2 台风1、台风概述(掌握)台风:北太平洋西部洋面上发生的、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级达到12级及以上(风速32.6m/s以上)的热带气旋。
在北半球逆时针转动,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台风又被称为热带气旋(天气现象),是地球上破坏力最大的天气系统。
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1)台风的分类台风和飓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即风速32.6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
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和东太平洋——飓风;西太平洋地区——台风;印度洋地区——旋风(2)台风的结构云墙、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2、台风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掌握)a.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c.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
d.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3、为什么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能生成台风?(熟悉)①那里海面上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
②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
③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
④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以上的地区。
4、台风的分布与移动路径(了解)(1) 台风的分布全球:每年平均有80-100个台风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
西太平洋台风生成频率占全球的36%。
中国:中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据近50年统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每年平均有27-28个台风生成,其中每年约有7-8个登陆我国。
(2)台风移动路径台风移动的方向与速度取决于两种作用力。
内力—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向北向西的合力外力—台风外部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引导力(北半球东北信风牵引台风自东向西移动)(3)北太平洋西岸台风移动路径:a.西进型(影响海南、广东、广西,春秋)b.登陆型(台湾、广东东部、福建,7-9月)c.抛物线型(影响我国东部,夏秋)d.特殊路径(台风停滞、打转、蛇形流窜、摆动)5、夏秋季节,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严重的灾害。
(掌握)6、台风形成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或台风造成灾害的方式主要有几种?(掌握)a.狂风:卷起的巨浪,常造成海上作业船毁人亡,一旦登陆,可以吹倒建筑物,摧毁电讯、电力设备,拔起大树,造成人畜伤亡;b.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系统之一,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台风暴雨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风暴潮: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沿海水位上升5-6米。
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海水满溢,海堤溃决,海水入侵。
7、台风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掌握)①台风在海上移动,掀起巨浪和狂风暴雨,对航行的船只造成威胁。
②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对农业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破坏。
③台风还因强降雨带来洪水、泥石流、滑波等次生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8、为什么说台风是“使局部受灾,让大面积受益”?(熟悉)①台风带来的丰沛的降水,可有效缓解一些地区的旱情,确保农业丰收。
②造就适宜的气候。
③使水库蓄满雨水,水电正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④在酷热的日子,可以降温消暑。
9、台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熟悉)(1)台风季节,要随时注意收听气象广播,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2)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最好不要出门。
(3)在室内: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4)在室外: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
(5)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6)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7)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
船只要及时回港、固锚,船上的人员必须上岸避风。
(8)遇到危险时,请拨打110等电话求救。
(9)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6.3 沙尘暴1、沙尘暴的定义(掌握)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2、沙尘天气一般分为几个等级?(了解)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气象学将沙尘天气分为四个等级:①浮尘;②扬沙;③沙尘暴;④强沙尘暴3、沙尘暴形成条件(掌握)a.大风——动力条件;b.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基础;c.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气象因子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荒漠化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
4、沙尘暴的成灾原因和灾害形式(掌握)(1)沙尘暴成灾机制——大风、沙尘a. 风沙墙耸立b. 漫天昏黑c. 沙尘翻滚冲腾(2)灾害表现形式a. 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b. 污染空气;c. 影响交通。
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
d. 危害人体健康。
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更为严重和广泛。
5、世界与我国沙尘暴的分布(熟悉)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沙漠及其临近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世界范围内沙尘暴多发生在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
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属于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在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这里一直是沙尘暴的主要成灾地区和“土雨”的释放源地。
6、我国沙尘暴的分布(掌握)(1)我国沙尘源地a. 蒙古国南部的广大戈壁地区;b.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戈壁、沙漠(2)我国沙尘暴发生路径东北路径、华北路径、西北路径和西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