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距离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空间的距离PPT课件
•
9.
设
PA
为
平
面
α
的
一
条
斜
线
段
,
A
为
相等
斜足,
n
为
平
面
α
的
一
个
法
向
量
,
点
P到平面α的距离为d,则d=________.
相等
n PA n
第5页/共39页
• 10. 如图,AB为异面直线a、b的公垂 • 线,AC=m,BD=n,CD=l,a、b所成的角为 • θ,则AB= ___________________.
考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 点 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条平行
直线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 搜 距离,直线到与它平行的平面的距 索 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第1页/共39页
1. 用几何法或向量法求点到平面
高 的距离是考查的重点.
考
2. 利用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猜 融计算与证明于一体解决有关距离的
2
2a
第29页/共39页
2
• 解法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由已知可得,P(0,0,a),B(a,0,0)
• C(a,a,0),所以 =(0,0,a),
•
=(a,0,0),
•
=(a,a,-a).
AB • 设n=(x,y,z)为异面
AP
PC • 直线PC和AB的公垂线的一个方向向量.
•由
得
x - y 0 -2 y z 0 .
第24页/共39页
• 所以n=(1,1,2),所以n· =1,|n|= .
• 所以点A到平面CD1E的距离
空间距离PPT精品课件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光能——化学能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 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硫循环
固氮
大气中的N2
尿素及动
NO3-
NO3-
植物遗体
NH3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氮素化肥
一、生物固氮概念
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二、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 共生固氮微生物 ◆ 自生固氮微生物
设想: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 细胞内,使其自行固氮
意义:①减少施氮肥费用,降低粮食 生产成本; ②减少氮肥生产,有利于 节省能源; ③避免氮肥施用过量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P
l
A
(7)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D1 A1
D A
C1 B1
C
B
D1
C1
N
A1
B1
O
D
C
A
B
D1
C1
N
A1
B1
O
D
C
A
B
D1 A1
D A
A
D1 A1
C1 B1
C
B
B1
z D1 A1
D xA
C1 B1
Cy
B
D1 A1
D A
C1
B1 M C
B
D1 A1
D A
C1
B1 M C
B
D1 A1
D A
与豆科共生 与非豆科共生
大豆根瘤
豌豆根瘤
2、自生固氮微生物 独立 形态:杆菌或短杆菌、荚膜
好氧性
结构:原核厌单氧细性胞 实例:圆有褐异形固胞氮的菌蓝藻 作用: ①固氮;
空间距离PPT教学课件
53《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教学目标】
1.掌握空间两条直线的距离的概念,能在给出 公垂线的条件下求出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2.掌握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间距 离的概念. 3.计算空间距离时要熟练进行各距离间的相互 转化.以点线距离,点面距离为主,在计算前关 键是确定垂足,作出辅助图形再应用解三角形 知识. 4.能借助向量求点面、线面、面面距离
【解题回顾】直接法和间接法是求点面距离的常见求 法,无论哪种方法都体现了化归思想.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P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MP 在向量n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
d= | n MP |
.
|n|
【知识梳理】 5.借助向量求距离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
平面α∥直线l,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
M∈α、P∈l,平面α与直线l间的距离d就
7 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1】 设A(2,3,1),B(4,1,2), C(6,3,7),D(-5,-4,8),求D 到平面ABC的距离.
【典例剖析】
【例2】 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M、O、O1分别是A1B、AC、A1C1的中点,且 OH⊥O1B,垂足为H. (1)求证:MO∥平面BB1C1C; (2)分别求MO与OH的长;
【知识梳理】
1.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间的距离叫做该点到 这个平面的距离.
2.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 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3.两个平面平行,它们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这两个平面的距离.
4.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 异面直线的距离.
【教学目标】
1.掌握空间两条直线的距离的概念,能在给出 公垂线的条件下求出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2.掌握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间距 离的概念. 3.计算空间距离时要熟练进行各距离间的相互 转化.以点线距离,点面距离为主,在计算前关 键是确定垂足,作出辅助图形再应用解三角形 知识. 4.能借助向量求点面、线面、面面距离
【解题回顾】直接法和间接法是求点面距离的常见求 法,无论哪种方法都体现了化归思想.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P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MP 在向量n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
d= | n MP |
.
|n|
【知识梳理】 5.借助向量求距离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
平面α∥直线l,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
M∈α、P∈l,平面α与直线l间的距离d就
7 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1】 设A(2,3,1),B(4,1,2), C(6,3,7),D(-5,-4,8),求D 到平面ABC的距离.
【典例剖析】
【例2】 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M、O、O1分别是A1B、AC、A1C1的中点,且 OH⊥O1B,垂足为H. (1)求证:MO∥平面BB1C1C; (2)分别求MO与OH的长;
【知识梳理】
1.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间的距离叫做该点到 这个平面的距离.
2.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 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3.两个平面平行,它们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这两个平面的距离.
4.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 异面直线的距离.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PPT教学课件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10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能 咀嚼。
硬骨鱼类的齿:可 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 统称为口腔齿。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
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
作为分类标志之
11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 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 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 长的齿,就是咽齿。
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 能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为十分重 要的消化酶类。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31管
胃腺(gastric gland)
圆口类及肺鱼类无特殊分化的胃腺,其余鱼类 胃腺一般均存在。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 头鱼科等无胃腺。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凶 猛的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的活性特别高。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 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 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22较
四、肠(intestine)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分出小肠和大 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 可分为结肠和直肠。
硬骨鱼类及全头类的肠的末端以肛门开口体 外,板鳃亚纲肠管末端则以肛门开口于泄 殖腔。
X
§4.3.1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
1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 P(x,y,z)到原点的距离:
z
| OP | x2 y2 z2
O x
P(x,y,z)
y
P`(x,y,0)
2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 P1(x1,y1,z1)和P2(x2,y2,z2)间的距离:
| P1P2 |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10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能 咀嚼。
硬骨鱼类的齿:可 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 统称为口腔齿。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
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
作为分类标志之
11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 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 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 长的齿,就是咽齿。
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 能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为十分重 要的消化酶类。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31管
胃腺(gastric gland)
圆口类及肺鱼类无特殊分化的胃腺,其余鱼类 胃腺一般均存在。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 头鱼科等无胃腺。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凶 猛的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的活性特别高。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 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 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22较
四、肠(intestine)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分出小肠和大 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 可分为结肠和直肠。
硬骨鱼类及全头类的肠的末端以肛门开口体 外,板鳃亚纲肠管末端则以肛门开口于泄 殖腔。
X
§4.3.1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
1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 P(x,y,z)到原点的距离:
z
| OP | x2 y2 z2
O x
P(x,y,z)
y
P`(x,y,0)
2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 P1(x1,y1,z1)和P2(x2,y2,z2)间的距离:
| P1P2 |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高二【数学(人教B)16】空间中的距离(2)课件
解法三:由前面的解法知BC PB,
设点D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d , 则
V V ,
P BCD
D PBC
即1S
1 PA S
d,
3 BCD
3 PBC
所以 BC CD PA PB BC d,
P A
所以 d CD 1 2 ,
B
PB 2 2
所以点D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
2 .
2
D C
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也是这个点与平面内点的最短连线 的长度.
P
B
A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方法
向量的投影
如图,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 作OM a, ON b. 过点M 作直线ON的垂线,垂足为H , 则OH就是a在b上的投影向量.
M
M
M
a
a
a
o
b
H
N
o H
b
b
N Ho
N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方法
向量的投影
设a与b的夹角为 , 我们考察数量 = a cos 和 OH 的关系.
当
0,
π 2
时,
0;
M
a
当 π 时, 0;
o
H
b
N
2
M
当
π 2
,
π 时,
0.
a
b
Ho
N
M
a
o H
b
N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方法
向量的投影
aM
不论 取何值,都有
o
H
b
N
ab
OH = a cos =
.
b
ab
借助参考向量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向量长度
1.2.5 空间中的距离 课件
距离.
解:依题意,, , 是两两互相垂直的.
以为原点,, , 的方向分别为轴、轴、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0,0), (1,1,0), (0,1,0), (0,0,1),
所以 = (0,1,0), = (−1,0,1), = (0,1, −1).
解:以为原点,��,, 1 的方向分别为轴、
轴、轴正方向,正方体的棱长为2个单位长度,建立如
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0,0),(2,1,2), (0,2,1), (2,0,0), (0,2,0),
所以 = (1,1,2), = (−1,2,1), = (−2,2,0).
思维导图
PAR T T W O
复习引入
PAR T T H R E E
“距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常说某两地之间的距
离是多少,汽车的刹车距离是多少,等等。
数学中的“距离” 的概念是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
要求具有准确的定义,以避免歧义,到目前为止,你学过哪些平
面内的“距离” ?这些“距离”的定义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则
∙ = + + 2 = 0
∙ = − + 2 + = 0
令 = 1,则得 = (−1, −1,1).
因为 ∙ = (−2) × (−1) + 2 × (−1) + 0 × 1 = 0,
所以 ⊥ ,又因为点显然不在平面内,所以
(−1) +(−1) +1
3
因此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3
=
|(−1)×1+(−1)×0+1×0|
解:依题意,, , 是两两互相垂直的.
以为原点,, , 的方向分别为轴、轴、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0,0), (1,1,0), (0,1,0), (0,0,1),
所以 = (0,1,0), = (−1,0,1), = (0,1, −1).
解:以为原点,��,, 1 的方向分别为轴、
轴、轴正方向,正方体的棱长为2个单位长度,建立如
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1,0,0),(2,1,2), (0,2,1), (2,0,0), (0,2,0),
所以 = (1,1,2), = (−1,2,1), = (−2,2,0).
思维导图
PAR T T W O
复习引入
PAR T T H R E E
“距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常说某两地之间的距
离是多少,汽车的刹车距离是多少,等等。
数学中的“距离” 的概念是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
要求具有准确的定义,以避免歧义,到目前为止,你学过哪些平
面内的“距离” ?这些“距离”的定义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 (, , ),则
∙ = + + 2 = 0
∙ = − + 2 + = 0
令 = 1,则得 = (−1, −1,1).
因为 ∙ = (−2) × (−1) + 2 × (−1) + 0 × 1 = 0,
所以 ⊥ ,又因为点显然不在平面内,所以
(−1) +(−1) +1
3
因此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
3
=
|(−1)×1+(−1)×0+1×0|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03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扩展,我们详细 介绍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二维 空间中的应用,包括平面坐标系、极 坐标系中的公式应用以及与勾股定理 的关系。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其 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应用,并加深对勾 股定理的理解。
03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三维空间中的应 用
05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实践应用
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是空间两点 间距离公式的重要实践应用之一。通 过使用地球半径和两点间的经纬度坐 标,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在地理学、 气象学、交通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例如确定两城市间的最短航线 、预测天气系统移动路径等。
该公式将极坐标转换为笛卡尔坐标进行计算,同样基于勾股 定理。
距离公式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01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关 系,即$c^2 = a^2 + b^2$,其中 $c$是斜边,$a$和$b$是直角边。
02
在二维空间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实际上就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计 算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得到一个等 效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 计算出距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2
CONTENTS
•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概述 •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二维
空间中的应用 •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三维
空间中的应用 •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扩展
与变形 •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实践
01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概述
定义与公式
三维坐标系中的公式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三维空间中任意两点$P(x_1, y_1, z_1)$和$Q(x_2, y_2, z_2)$的距 离计算。
《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PPT课件(第4.3.2课时)
y0
或
z 2 z 3 2
C 0,4, 2 或 0,0,3 2
所以存在一点C,满足条件.
为等边三角形,
课堂练习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求点A、B的中点,并求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1) A(2,3,5) B(3,1,4)
(2)A(6,0,1) B(3,5,7)
2、在Z轴上求一点M,使点M到点A(1,0,2)与点B(1,-3,1)的距离相等。
新知探究
ABC
,在平面Oyz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
例4:已知 A( 3 ,3,3 2 ), B ( 3 ,1, 2 )
果存在求C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一点C(0,y,z),满足条件:
AB AC BC
3 3 3 1 3 2 2
2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就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b
•
记作:a b
a
O
a'
新知探究
(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某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是否也与这条直线垂直?
相交直线的垂直
垂直分为两种:
异面直线的垂直
c
c
b
a
垂直
b
a
新知探究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不一定
新知探究
例1 正方体ABCD-EFGH中,O为侧面ADHE的中心,求
(1)BE与CG所成的角?
(2)FO与BD所成的角?
或
z 2 z 3 2
C 0,4, 2 或 0,0,3 2
所以存在一点C,满足条件.
为等边三角形,
课堂练习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求点A、B的中点,并求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1) A(2,3,5) B(3,1,4)
(2)A(6,0,1) B(3,5,7)
2、在Z轴上求一点M,使点M到点A(1,0,2)与点B(1,-3,1)的距离相等。
新知探究
ABC
,在平面Oyz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
例4:已知 A( 3 ,3,3 2 ), B ( 3 ,1, 2 )
果存在求C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假设存在一点C(0,y,z),满足条件:
AB AC BC
3 3 3 1 3 2 2
2
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就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b
•
记作:a b
a
O
a'
新知探究
(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某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是否也与这条直线垂直?
相交直线的垂直
垂直分为两种:
异面直线的垂直
c
c
b
a
垂直
b
a
新知探究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不一定
新知探究
例1 正方体ABCD-EFGH中,O为侧面ADHE的中心,求
(1)BE与CG所成的角?
(2)FO与BD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人教B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空间中的距离 课件
(2)由(1)知 MN=
a-
222+12
,所以,当 a=
2 2
时,=
2 2
.
即当 a=
2 2
时,MN 的长最小,最小值为
2 2
.
5、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E, F分别为AB,BC的中点.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解] 建立以D为坐标原点,DA,DC,DP所在直线为x轴, y轴,z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点P(4,3,2)到l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因为―PA→=(-2,0,-1),又n 与l垂直,
|―PA→·n | 所以点P到l的距离为
|n |
=|-2+2 1|
=
2 2
.
答案:
2 2
4.若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满足PA=PB=PC=1,求点P到平 面ABC的距离.
解:分别以PA,PB,PC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1,0,0),B(0,1,0),C(0,0,1).
令x=1,y=2,z=0.∴n =1,2,0 .
|―B→F ·n |
d=
=2.∴B到平面DCF的距离等于2,即为直线BE到平面DCF的距离.
|n |
2.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1,AB1与底面ABCD成60°角,则A1C1到
底面ABCD的距离为
()
A.
3 3
C. 2
B.1 D. 3
D(0,0,0),A(2
5
,0,0),B(0,
5
,0),C
-
2, 5
15,0
,
―→ BF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课件
参数方程
由给定曲线的参数方程推导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公式。
距离公式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x2-x1)²+(y2-y1)²)。
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的距离计算方法
方法
勾股定理 点到面距离公式 点到线距离公式 切线方程
公式
√((x2-x1)²+(y2-y1)²+(z2-z1)²) |ax1+by1+cz1+d|/√(a²+b²+c²) |ax0+by0+cz0+d|/√(a²+b²+c²) x=x0+at,y=y0+bt,z=z0+ct
总结与展望
1 空间两点间距离的重要性
在地理、数学、工程、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各种计算和规划的基础。
2 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更多距离度量方式和计算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切比雪夫距离
适用于平面坐标系和三维空间坐标系,计算 两点在各个坐标轴上距离差的最大值。
更多距离度量方式
如哈密尔顿距离、马氏距离、相关系数等。
平面坐标系中的距离计算方法
笛卡尔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 坐标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极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极 径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PPT课件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研究空间中两个点之间距离的概念和度量方式,以及 距离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பைடு நூலகம்离的度量方式
欧氏距离
适用于平面坐标系和三维空间坐标系,计算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曼哈顿距离
适用于平面坐标系和三维空间坐标系,计算 两点在各个坐标轴上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
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5空间中的距离课件_3
可以求得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1,1),
→
则
|·|
d=
= .故选
||
D.
4.已知A(1,0,2),B(1,-3,1),点M在z轴上,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坐标为
.
解析:设 M(0,0,c),由|AM|=|BM|得 + + (-) = + (-) + (-) ,
C.
D.
→
解析:由已知得=(-1,-1,-1),
因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n=(1,0,2),
→
·
) =
||
所以点 P(1,2,2)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 -(
→
-
--
+
= - =
.故选
D.
2.已知 AB,BC,CD 为两两相互垂直的三条线段,且它们的长都为 2,则 AD 的长为
.
解析:(2)分别以 DA,DC,DD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
→
→
则 D(0,0,0),A1(1,0,1),B(1,1,0),C(0,1,0),=(1,1,0), =(1,0,1).
设平面 A1DB 的法向量为 n=(x,y,z),
→
则
· = ,
CD⊥平面ADD1A1, A1D⊂平面ADD1A1,所以CD⊥A1D.
所以线段CD的长度为两条平行直线A1D和B1C间的距离,又CD=1,
所以两条平行直线A1D和B1C间的距离为1.
答案:(1)1
→
则
|·|
d=
= .故选
||
D.
4.已知A(1,0,2),B(1,-3,1),点M在z轴上,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则点M
的坐标为
.
解析:设 M(0,0,c),由|AM|=|BM|得 + + (-) = + (-) + (-) ,
C.
D.
→
解析:由已知得=(-1,-1,-1),
因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 n=(1,0,2),
→
·
) =
||
所以点 P(1,2,2)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 -(
→
-
--
+
= - =
.故选
D.
2.已知 AB,BC,CD 为两两相互垂直的三条线段,且它们的长都为 2,则 AD 的长为
.
解析:(2)分别以 DA,DC,DD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
→
→
则 D(0,0,0),A1(1,0,1),B(1,1,0),C(0,1,0),=(1,1,0), =(1,0,1).
设平面 A1DB 的法向量为 n=(x,y,z),
→
则
· = ,
CD⊥平面ADD1A1, A1D⊂平面ADD1A1,所以CD⊥A1D.
所以线段CD的长度为两条平行直线A1D和B1C间的距离,又CD=1,
所以两条平行直线A1D和B1C间的距离为1.
答案:(1)1
03 教学课件_空间中的距离(4)
· =1×1+0×(-2)+(-2)×1=-1,
| · |
在上的投影为
| |
=
1
6
.
2
1
所以点 A 到 EF 的距离 d= || -( 6)
2
=
29
6
=
174
6
.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形成
当堂检测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
设 DH⊥平面 PEF,垂足为 H,则
=x +y+z
1 1
= x+2y,2x+y,z ,(x+y+z=1)
1
= 1,2,-1 ,=
1
2
,1,-1 ,
1
所以 ·=x+2y+1
5
2
1x+y
2
同理, · =x+4y-z=0,
5
-z= x+y-z=0.
4
1
1
,1,0 . = 1,2,0 ,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12
7
5
5
由解法一知 DE=FB= ,EF= ,
∴D 0,0,
∴ =
∴||=
12
,B
5
12 7
5
12 7
, 5 ,-
12 2
5
, ,0 ,
5 5
12
,
5
7 2
+
故 B,D 间距离是
5
337
5
.
+ -
12 2
5
=
337
| · |
在上的投影为
| |
=
1
6
.
2
1
所以点 A 到 EF 的距离 d= || -( 6)
2
=
29
6
=
174
6
.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形成
当堂检测
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
设 DH⊥平面 PEF,垂足为 H,则
=x +y+z
1 1
= x+2y,2x+y,z ,(x+y+z=1)
1
= 1,2,-1 ,=
1
2
,1,-1 ,
1
所以 ·=x+2y+1
5
2
1x+y
2
同理, · =x+4y-z=0,
5
-z= x+y-z=0.
4
1
1
,1,0 . = 1,2,0 ,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12
7
5
5
由解法一知 DE=FB= ,EF= ,
∴D 0,0,
∴ =
∴||=
12
,B
5
12 7
5
12 7
, 5 ,-
12 2
5
, ,0 ,
5 5
12
,
5
7 2
+
故 B,D 间距离是
5
337
5
.
+ -
12 2
5
=
337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来研究长方形边 和角的特征!
长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我们一起来合作!
请你用数一数、量一 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 来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 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长方形 正方形
都有四条边 都有4个直角
(2)求法: ①直接法
②作线的垂线,下证垂直于面 ③等体积法
6、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 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2)求法: 转化成点面距.
7、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求法:转化成点面距或线面距
1. α 、 β 是 两 个 平 行 平 面 , aα , bβ , a 与 b 之
3、若平面α∥ 平面 β,直线l α, α、 β间的距离为d,
有下列四个命题: (1) β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l的距离等于d. (2) β内所有直线与l的距离等于d. (3) 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的距离等于d. (4)β内所有直线与α的距离等于d.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3_)_、_(_4)
例1、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
间的距离为d1, α与β之间的距离为d2,则( D)
(A)d1=d2 (B)d1>d2 (C)d1<d2 (D)d1≥d2 2. 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使两个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互 相垂直.如果公共边AC=a,则异面直线AB与CD的距离 是( C )
a
(A)
2
(B) a
(C) 2 a 2
(D) 3 a 2
快 速 抢 答(是不 是长方形?)
快 速 抢 答(是不 是正方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图有几个长方形? 有几个正方形?
(3 ) (2
)
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
123
猜猜看
猜对了吗?
这样能看出吗?
要观察全部再判断
灵巧的手
1.动手:将长方形纸变成 正方形纸。
2.证明:是不是正方形纸。
谢谢光临 指导
你认识下面图形吗?哪些图 有相对关系?
空间中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求法 ①构造三角形 ②三垂线定理
4、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异面直线 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2)求法
①定义 ②转化为线面距 ③转化为面面距
5、点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 和垂足间的距离叫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中,AB= 3,BC=BB1=1, A1
求点D到平面ACD1的距离。
21 . 7
A
D1
DF
E
C1 B1
C B
例2. 已知AB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AB=2,a、
b成30°角,在直线a上取一点P,使PA=4,求P到直 线b的距离.
我们去观察 我们去发现 我们去体验
长方形 正方形
小组合作 : 请你用你需要的
长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我们一起来合作!
请你用数一数、量一 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 来研究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 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长方形 正方形
都有四条边 都有4个直角
(2)求法: ①直接法
②作线的垂线,下证垂直于面 ③等体积法
6、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 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2)求法: 转化成点面距.
7、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求法:转化成点面距或线面距
1. α 、 β 是 两 个 平 行 平 面 , aα , bβ , a 与 b 之
3、若平面α∥ 平面 β,直线l α, α、 β间的距离为d,
有下列四个命题: (1) β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l的距离等于d. (2) β内所有直线与l的距离等于d. (3) β内有无数条直线与l的距离等于d. (4)β内所有直线与α的距离等于d.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3_)_、_(_4)
例1、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
间的距离为d1, α与β之间的距离为d2,则( D)
(A)d1=d2 (B)d1>d2 (C)d1<d2 (D)d1≥d2 2. 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使两个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互 相垂直.如果公共边AC=a,则异面直线AB与CD的距离 是( C )
a
(A)
2
(B) a
(C) 2 a 2
(D) 3 a 2
快 速 抢 答(是不 是长方形?)
快 速 抢 答(是不 是正方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图有几个长方形? 有几个正方形?
(3 ) (2
)
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
123
猜猜看
猜对了吗?
这样能看出吗?
要观察全部再判断
灵巧的手
1.动手:将长方形纸变成 正方形纸。
2.证明:是不是正方形纸。
谢谢光临 指导
你认识下面图形吗?哪些图 有相对关系?
空间中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求法 ①构造三角形 ②三垂线定理
4、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异面直线 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2)求法
①定义 ②转化为线面距 ③转化为面面距
5、点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 和垂足间的距离叫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中,AB= 3,BC=BB1=1, A1
求点D到平面ACD1的距离。
21 . 7
A
D1
DF
E
C1 B1
C B
例2. 已知AB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AB=2,a、
b成30°角,在直线a上取一点P,使PA=4,求P到直 线b的距离.
我们去观察 我们去发现 我们去体验
长方形 正方形
小组合作 : 请你用你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