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疗疾

合集下载

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
理论依据
曲目
调式
意境
功效
适用症
脾属土,
在音为宫,在志为思
黄庭骄阳
阳韵
骄阳似火
湿气尽消
温中健脾
升阳益气
食少腹胀,神疲忧郁。腹泻、脏器下垂等。
玉液还丹
阴韵
清泉润泽
清凉甘甜
清火和胃
清积导赤
胃脘胀痛,内火郁积。
肺属金,
在音为商,在志为忧
晚霞钟鼓
阳韵
晚霞满天
钟鼓振荡
补益肺气
宽胸固表
喘咳无力,自汗怕风。
秋风清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五音多与少、偏与正等属性来深入辨析身心特点,是中医阴阳人格体质学说的源头,由此可见辨证配乐的思想。
心烦焦虑听曲《平湖秋月》伍仞通讯员闭…点击率:11770热★★★发表评论五脏五志与五音一一对应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崇廉介绍,早在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黄帝内经》中,音乐对身体和心理的调节作用已经被提出。
那么,为什么音乐能起到养生作用?冯崇廉表示,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有一套体系,把五行与人的五脏、五志和中国传统音乐调式的五音一一对应起来:
阴韵
秋月清朗
清露寒爽
滋阴清热
润肺生津
干咳少痰,身心烦热。
肝属木,
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玄天暖风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20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五音与五脏之气相对应,从而具有了治疗脏腑经络疾病的作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发现五音和五脏相关。

现代科学仪器也证实经络腧穴的传导,证实共振。

我们提出基于《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关系的谐频共振学说,这个学说不仅是老祖宗内证的结果,还是现代科学外证的结果。

五音对应五脏,实际上得从中医的“情志治病学说”说起。

例如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

如过思使脾胃功能降低,用“宫”音来调整;过忧过悲可以引起肺的问题,用“商”音来调整;过怒伤肝,用“角”音来调整;过喜伤心,用“徵”音来调整;惊恐过度可以引起肾的问题,用“羽”音来调整。

音乐调理,不是说音乐必须要跟哪个脏器对应,是因为人体有问题了,在调理时运用五音五脏、情志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中医五音理论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确立的声学与医学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声学医学理论框架。

一般来讲,音源发出的声音总共有三个介质来传播。

第一,是空气传播的音乐声波,通过耳朵,到听觉神经进入大脑;第二,是物质身体传导,固体传导的这个音乐声波,通过皮肤振动觉感受器,感受通过神经细胞传过来声波,还有一个就是皮肤本身有的细胞组织,自身可以感受到这个振动;第三,通过水等液体传导。

用中医来讲,有一个经脉腧穴的接收途径,腧穴接收到音乐声波以后,通过经络影响五脏,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的功能。

比如用手按头上,人说话时可感受到振动,从而验证了人体实际上就是个大的共振腔。

论《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

论《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

论《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五音疗疾思想,并根据“五脏相音”理论把五脏与五音对应联系在一起,强调不同调式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具有不同的影响,以此来调理脏腑阴阳。

同时,可通过“五音闻诊”来诊断疾病,进而辩证施乐,对疾病进行判断与治疗。

本文从五音疗法的来源、音与声的区别、五音闻诊、辩证施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标签:五音疗疾;五脏相音;黄帝内经音乐疗法由来已久,《说苑》记载的5000年前原始部落苗父用竹管乐器为患者治疗疾病,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疗法的文献记录。

随着以《礼记》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关于音乐治疗理论的出现,五音疗法开始形成基本完善的体系。

《乐记》确定了角、徵、宫、商、羽五音。

其中“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等提法,是古代音乐体系的医学价值,是对音乐的高度评价。

1 音乐的来源《吕氏春秋》:“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本于太一。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1]可见音乐源于“太一”,由“阴阳”变化而来。

它对应天之五行、地之五季、人之五脏。

音乐乃是利用外在规律的声音秩序,来恢复人体内部阴阳的和谐,维持平衡发展,这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表现。

2 声与音的区别第一、声与音的本义不同,“声”的本义是指人从听觉中获得的声音,是天地万物间的一切声响。

第二、声与音的来源不同[2],有“外”与“内”之别,《说文解字注》中“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声是最简单的、没有节奏的;音是进行整合后复杂的、有规律变化的声。

“音”是由“声”变化发展而来,具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3 五音闻诊五音首先是诊断方法其次才被用于治疗,它从一开始就属于诊断的范畴,如“闻其声,而知其形”。

《黄帝内经》中:“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可看出五音与五脏相互对应、相互影响。

肝—角—呼、心—徵—笑、脾—宫—歌、肺—商—哭、肾—羽—呻,并通过与五脏相应的五音变化,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进而诊断疾病。

音乐可以治病——古老的“五音疗疾”

音乐可以治病——古老的“五音疗疾”

音乐可以治病——古老的“五音疗疾”音乐节奏与人体节律和谐,所以音乐疗法能促使人奋发,有利健康。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五脏与声音有密切关系。

五脏精气充足、气机调畅是发出各种声音的先决条件,即“五脏外发五音”。

由于五脏的形态结构不同,所藏精气有别,参与发声作用不同,所以五音又分别与五脏有选择性的相应关系,即“五音内应五脏”。

五脏有病,声音的高低、长短、徐促也不同,体现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中医整体观。

又进一步说明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我国于80年代初期开展音乐治疗,1995年后,音乐疗法得到不断发展和推广,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戴河疗养院及北京、哈尔滨、开封等地,都将音乐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即用音疗当做处方,肺癌病房放「商」乐,肝癌病房放「角」乐。

五音化解(治疗)注意事项:A、控制音量,一般在40~60dB(分贝)即可,用于安神的可更低些。

B、选择乐曲应该根据患者的民族、文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可选择全部收听,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收听。

C、音乐治疗每日 2~3 次,每次以30 分钟左右为宜,最好戴耳机,免受外界干扰。

下面从土、金、木、火、水五行和宫、商、角、徵、羽五音方面分别介绍:1、五行补土宮属喉音,五行为土。

音乐补土。

脾胃虚弱者,可以常听宫调式歌。

宫调式歌属土、主脾胃,土主化助长,调和气血流通,平呕吐,特别对于食欲不振、小孩消化不良等症有疗效。

此类音乐有:《月光奏鸣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珊瑚颂》等。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五音与五脏有何渊源?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五音与五脏有何渊源?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五音与五脏有何渊源?五音养生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相当于西乐的Do(宫)、Re(商)、Mi (角)、Sol(徵)、La(羽)(没有Fa与Xi),亦称为五音。

五音又是音韵学的术语,是古人依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分类和表记方式。

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其顺序是:宫—喉音、商—舌音、角—齿音、徵—牙音、羽—唇音。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灵枢·邪客》中把宫ɡōnɡ、商shānɡ、角jué、徵zhǐ、羽yǔ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

在中医中,五音分属五行,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对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

中国古音乐〝五音〞对应〝五脏〞治疗人体疾病,乐曲大全,收藏

中国古音乐〝五音〞对应〝五脏〞治疗人体疾病,乐曲大全,收藏

中国古音乐〝五音〞对应〝五脏〞治疗人体疾病,乐曲大全,收藏五音疗疾法〝药〞字是就由〝乐〞字变化而来。

传说黄帝与蚩尤作战,用八十面特殊战鼓的巨大震声将蚩尤的兵将震倒,自己的士兵也被震昏。

为了治愈震伤的士兵,黄帝命人做了一个金属乐器,中间是铜鼎,两边是丝弦,架在木架上演奏。

仓颉就根据这种乐器创造了〝乐〞字。

古篆字的〝乐〞中间是白,白代表金属,两边是丝弦,底下是木。

又因为草药也可治病,因此在〝乐〞字之上加上〝草〞,便成为〝药〞字。

〝五音〞对应〝五脏〞治疗人体疾病音乐治病和养生常被用于古代医学中。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到〝五音疗疾〞的理论,将〝五音〞对应到五行和人的五脏。

音乐中的五音是〝宫、商、角、征、羽〞,分别对应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个脏器。

疲劳、病痛时,不妨打开音乐,用身心感受古典音乐的疗愈与谐和。

下面这些音乐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做相应的调理。

(有部分音乐没有找到,大家可以在网上自行查找)01急躁易怒,肝气郁结,病在肝者,可听角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肝),代表曲目包括:1. 《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音乐:中国广东民族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2)2. 《行街》行街音乐:上海民族管弦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6)3. 《江南好》江南好音乐:上海民族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3)4. 《霓裳曲》霓裳曲音乐:上海乐团民族乐队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79)5. 《红河的春天》红河的春天音乐:群星 - 中国民乐300首-3-春诗6. 《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音乐:杨秀明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12)7. 《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音乐:中国交响乐团8. 《庄周梦蝶》9. 《列子御风》列子御风音乐:群星 -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02心悸不宁,躁动不安,病在心者,可听徵调曲目(对应五脏属心),代表曲目包括:1. 《步步高》步步高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中国礼仪庆典大全之春节喜庆篇2. 《紫竹调》紫竹调音乐:李晨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笛子3. 《浏阳河》浏阳河音乐:于秋旋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古筝4. 《喜相逢》喜相逢音乐:白天鹅乐团 - 中国民族器乐大全笛子现代名曲集5.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6. 《茉莉花》茉莉花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7. 《金蛇狂舞》金蛇狂舞音乐:女子十二乐坊 - 中国民族十大金曲8. 《花好月圆》花好月圆音乐:中国宫廷乐社 - 二泉映月9. 《春节序曲》春节序曲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金色铜管1 中国经典名曲03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病在脾胃者,可听宫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脾),代表曲目包括:1. 《赛龙夺锦》赛龙夺锦音乐:梅花乐团 - 华夏百年民乐经典(一)2. 《空山鸟语》空山鸟语音乐:白天鹅民乐团 - 二泉映月中国民乐精选3. 《彩云追月》彩云追月音乐: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2)4.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5. 《霸王卸甲》霸王卸甲音乐:上海交响乐团 - 中国琵琶经典名曲荟萃6. 《满庭芳》7.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音乐:华语群星 - 经典民乐珍藏版系列中国古典民乐(1)阳春白雪8. 《光明行》光明行音乐:张列;南京民族乐团 - 光明行 (民族管弦乐Live)9. 《月儿高》月儿高音乐:俞良模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24)04气短乏力,悲伤欲哭,病在肺者,可听商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肺),代表曲目包括:1. 《阳关三叠》阳关三叠音乐:雨果唱片 - 中国民族管弦乐及小品系列-江河水2. 《将军令》将军令音乐:项斯华 - 项斯华-中国民族音乐大师-古筝演奏家3. 《鹤鸣九皋》4. 《长清》5. 《广陵散》广陵散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6. 《潇湘水云》潇湘水云音乐:吴景略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01)7. 《慨古吟》8.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音乐:中国宫廷乐社 - 十面埋伏05腰酸恐惧,畏寒肢冷,病在肾者,可听羽调曲目(对应五脏属肾),代表曲目包括:1. 《飞花点翠》飞花点翠音乐:杨瑾 -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琵琶2. 《小河淌水》3.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4. 《乌夜啼》乌夜啼音乐:群星 - 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5. 《昭君怨》昭君怨音乐:刘光伟 - 中国民族音乐原声资料抢救与发掘出版工程之民族器乐篇(092)6. 《寒鸦戏水》寒鸦戏水音乐:纯音乐 - 中国十大经典发烧天碟第二辑渔舟唱晚7. 《寒江残月》8. 《嘎达梅林》嘎达梅林音乐: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 嗄达梅林优秀交响诗作品选9. 《汉宫秋月》汉宫秋月音乐:群星 - 中国民族器乐典藏。

健康科普——五音疗法

健康科普——五音疗法

健康科普——五音疗法
您平时喜欢听音乐吗?听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您知道不同的音乐对调养身心也有不一样的效果吗?据说古代,好的中医可以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治疗,“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用音乐治疗的方法——“五音疗法”。

简单来说,五音疗法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宫、商、角、徵、羽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也提到,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分别对应脾、肺、肝、心、肾五脏,可分别用于治疗五脏问题或调畅情志。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首曲子:《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属于宫调,《嘎达梅林》《阳春白雪》属于商调,《蓝色多瑙河》《胡笳十八拍》属于角调,《步步高》《紫竹调》属于徵调,《梁祝》《梅花三弄》属于羽调。

五行音乐能响人体气机运华,能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维护人体健康,现在已入夏季,适合什么样的音乐呢?应以徵音为主音,丝弦乐器如古琴、小提琴、古筝等奏出的音乐多为徵音。

徵音通于心,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上炎,具有养阳助心,补脾利肺的作用。

音乐怡情,音乐养身,让我们把健康“听”给您。

五音疗法

五音疗法

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于春秋时期,就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相当于西乐的Do(宫)、Re(商)、Mi(角)、Sol(徵)、La(羽)(没有Fa与Xi),亦称为五音。

五音又就是音韵学的术语,就是古人依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分类与表记方式。

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其顺序就是:宫—喉音、商—舌音、角—齿音、徵—牙音、羽—唇音。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

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代的天文学,即就是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她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这就是“天文说”;而有的研究者说:它来自古人驯养的畜禽,说“牛、马、雉、猪、羊”五个字在古代的读音与“宫、商、角、徵、羽”近似,这就是“畜禽说”;有的研究者说:它们来源于古代氏族的图腾,这就是“图腾说”;而在古代的音乐著作《乐记》中的说法则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说宫音代表国君,商音代表万民……这就是“君臣说”。

不论就是“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或“君臣说”,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都给音乐涂上了一层或神秘、或朴素、或带有封建主义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

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灵枢·邪客》中把宫ɡōnɡ、商shānɡ、角jué、徵zhǐ、羽yǔ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五脏,看看古人是怎么用五音治疗疾病的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五脏,看看古人是怎么用五音治疗疾病的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五脏,看看古人是怎么用五音治疗疾病的中医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均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而成,二者基于共同的哲学基础。

古代音乐五音调系统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应用广泛,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从而作用于五脏,改善健康,是为“中医五音疗法”。

五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五音是指常人能听到的所有声音,如《灵枢·脉度》中的“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狭义的五音是指古人对五声阶名的称谓,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就是《周礼·春官·大师》中的“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五音疗法的“五音”正是从狭义角度进行命名的。

一、中医五音疗法的历史渊源中医五音疗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关于“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的记载可以视作中国音乐疗法的初现。

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以《礼记·乐记篇》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关于音乐治疗的成熟理论出现,早期中医五音疗法开始形成基本完备的体系。

《乐记》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旧有的音乐理论,确定了角、徵、宫、商、羽五音,同时深入探讨了音乐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其中“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等提法,更是明确了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医学价值。

《灵枢·五音五味篇》《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四篇则将五音与世界、个人、五脏乃至于五时、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味的联系作了辨证的论述和分析。

秦汉以来直到近代的两千年间,中医五音疗法发展在方法论上始终未能取得系统的、突破性的进展,但不乏大量的实践和试验,依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医界和音乐界都掀起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潮。

中医五音疗疾法

中医五音疗疾法

中医五音疗疾法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

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 五音, 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 用音乐。

一曲终了, 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 《左传》 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中 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 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 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 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 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

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 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阴阳五行体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窍: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心——五脏中的君主 心脏通常不会偷懒, 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

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 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 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 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调》。

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 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 运转。

五音疗疾——中国传统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中国传统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中国传统音乐疗法
接下来,将为大家分几期陆续介绍'五音疗疾'——神奇的中国传统音乐疗法。

以'五音'疗'五脏',以'乐'代'药'的方法,实在是一种合乎科学的奇妙医术。

如今,'生命之乐'中国音疗在东西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大的反响。

'乐'字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

医书〖黄帝内经〗,以五音应五脏,医'乐'救人;老子〖道德经〗大首无形,大音稀声,启示世人道德之'乐';医对孙思邈,导引吐纳'六字决',终生'乐'养;历代文学家与书画家王羲之、齐白石、张大千均是怡情为'乐',养生延年。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艺术家、太极、武术、瑜伽养生家、各种宗教均无不用音乐安抚灵魂,养生娱乐。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对人类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的良好状态'。

'生命之乐(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下,重现了上古的中国音乐疗法。

'中国音疗'是集全部的生命捕捉到的自然规律之灵感,每一首曲子,每
一个音符,沁人心扉,不但可以抒发压抑的情感,也唤醒颓废疲累的心灵,重新面对生命。

让人们在挣脱病魔的精神束缚或压抑后,重新扬起生命之帆,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音乐创造生命奇迹!。

五音疗疾的效果的实例

五音疗疾的效果的实例

五音疗疾的效果的实例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放松,还具有疗愈的功效。

五音疗疾是一种运用音乐的五个基本音符来治疗疾病的疗法。

本文将通过实例来探讨五音疗疾在不同病症中的效果。

例一:焦虑焦虑是当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在五音疗疾中,E音符被认为是能缓解焦虑的音符。

一项研究发现,听E音符的音乐能够减轻焦虑症状,由于E音符的频率与人体松弛反应相关,对焦虑情绪具有疗愈作用。

例二:失眠失眠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音疗疾中,A音符被认为是改善睡眠的音符。

研究表明,听A音符的音乐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

A音符的低频振动可以放松身心,让人更易入睡。

例三: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五音疗疾中,D音符被认为是能够缓解抑郁情绪的音符。

研究发现,听D音符的音乐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D音符的柔和音质和温暖的旋律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温暖感。

例四:疼痛疼痛是人们常常遭遇的身体问题,严重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五音疗疾中,G音符被认为是能够减轻疼痛的音符。

研究发现,听G 音符的音乐,尤其是慢节奏的音乐,可以分散人们对疼痛的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G音符具有舒缓和镇静的特性,能够帮助人们缓解身体的不适感。

例五: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在五音疗疾中,C音符被认为是能够降低血压的音符。

研究表明,听C 音符的音乐能够促进血管的舒张,降低血压,从而起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C音符的稳定和平和的节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舒缓紧张的情绪。

结论:五音疗疾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运用音乐的五个基本音符,可以对多种疾病产生疗效。

例子中的E音符、A音符、D音符、G音符和C音符分别对应焦虑、失眠、抑郁、疼痛和高血压等常见病症,并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史记》云:“故采用音乐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埃及在远古时代的古典著作中称“音乐是灵魂之药”。

音乐疗法在临床上可分为单纯音乐疗法、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疗法。

单纯音乐疗法是单纯通过听音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它与一般欣赏娱乐性音乐有原则区别。

它是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而听不同的音乐,使人体机能得以不同的变化。

可治疗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

选曲原则,一种是按患者情绪给以同样的音乐。

如患者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就给予兴奋的音乐,去增强他的兴奋性,过一会儿,他就会感到疲劳了,自然会产生疲劳的情绪。

抓住这个时机,再给以有镇静效果的乐曲,最终会达到让兴奋情绪平静下的目的。

如果患者的情绪处于郁闷状态,则应给以较压抑的小调。

因为某种情绪在音乐的支配下,达到顶峰时,会出现一个向相反情绪转化的时刻,而这一时刻,正是患者感到畅快的时刻。

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好选曲,而不是根据疾病的种类,对患者给以良好的音乐,会增加治疗效果。

音乐电疗法是患者接受音乐治疗的同时,还接受音乐电流治疗,电流与音乐是同步的。

其治疗方法是患者用耳机听音乐,音乐电流通过两个板状电极放在人体患部。

临床常用于神经痛、神经衰弱、头痛、失眠、早期高血压、扭挫伤等疾患的治疗。

音乐电针疗法是音乐疗法与针刺疗法相结合。

在进行音乐电针治疗时,病人一边用耳听音乐,一边进行音乐电针治疗。

由于音乐电流具有止痛、活血作用,从而加强了针刺的作用。

主要用于神经痛、肌肉萎缩等疾患及电针麻醉。

中医的音乐疗法中医的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

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解读中医五音理论用于治疗疾病

解读中医五音理论用于治疗疾病

分别与五脏有选择性的相应关 系 , 即“ 五音 内应 五脏” 。既然人 的脏 器 在 不 同 的季 节 具 有 不 同 的生 理 状 况 , 而 音 乐 又 起 源 于 对 自然意境的模仿与再现 , 所 以在脏器与乐音之 间就存在着 一定 的相 生 相 克 关 系 , 即 可 以用 “ 五音” 谱 写 的相 应 乐 曲 调 式 来 刺 激 和 补益 相 应 的脏 器 功 能 , 这可 以称之为 中医顺情音 乐疗法 。 具 体 的说 来 , 可 表 现 为 以下 五 种情 况 : ( 1 ) 角为春音 , 属 木 主 生 。正 角 调 式 能 促 进 体 内气 机 的 上 升、 宣 发 和展 放 , 具有疏肝解怒 、 养阳保肝 、 补心利脾 、 泻 肾 火 的 作用 。可 用 于 防 治肝 气 郁结 、 肋胀胸闷 、 食欲不振 、 性欲低下 、 月 经不调 、 心情郁闷 、 精神不快 、 烦躁易怒等病症 。 ( 2 ) 徵为夏音 , 属火主长 。正微调式 能促进全 身气机上升 , 具 有养 阳助 心 、 补脾利 肺 、 泻 肝 火 的作 用 。 可 用 于 防 治 心 脾 两 虚、 内脏下垂 、 神疲力衰 、 神思恍惚 、 胸 闷气短 、 情绪低落 、 形寒肢 冷等病症 。 ( 3 ) 宫为长夏音 , 属土 主化 。正宫 调式能促 进全身气 机 的 稳定 , 调节脾 胃之气的升降 。具有养脾健 胃、 补肺利 肾 、 泻心火 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 胃虚弱 , 升降紊乱 、 恶心呕吐 、 饮食不化 、 消瘦乏力 , 神衰失眠 , 肺虚气短等病症。 ( 4 ) 商 为秋 音 , 属 金 主 收 。正 商 调 式 能 促 进 全 身气 机 的 内 收, 调节肺气 的宣发和肃降, 具有养阴保肺 、 补 肾利肝 、 泻脾 胃虚 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 气虚衰 、 气 血耗 散 、 自汗 盗汗 、 咳嗽气 喘, 心 烦 易怒 、 头晕 目眩 、 悲 伤 不 能 自控 等病 症 。 ( 5 ) 羽为 冬 音 , 属 水 主 藏 。正 羽 调 式 能 促 进 全 身 气 机 的潜 降, 具有养阴 、 保 肾藏精 、 补肝利心 、 泻肺火的功效。可用 于治疗 虚 火 上炎 、 心烦意躁 、 头痛失眠、 夜寐多梦 、 腰酸腿软 、 性欲低下 、 阳痿早泄、 肾不藏精 、 小便不利等病症 j 。 5 乐者 , 亦为药也 名 医朱震亨曾经说过 : “ 乐者 , 亦 为药也。 ” 音乐 与中医药亲 如手足 , 互相渗透 。乐疗之理 即药疗 之理 , 用乐如 用药 , 乐有 归 经、 炮制 , 五行选乐广为应用 ; 乐有升降浮沉 、 四气五味 、 配伍 、 反 佐及个体差异 。草木无情而乐有情 , 载道养生则 “ 用药不如用乐 矣” 。音乐能改变气质 、 陶冶性灵 、 促进人的全 面和谐 发展 , 具有 富于人文关 怀而又高于药物 的功用 。在古希腊传 说 中, 太 阳神 阿波罗是掌管音乐和 医疗 的神 。据说 , 当他 同时拨 动诗琴 的两 根弦时 , 就 可 以使 受 箭 伤 的 人减 轻 疼 痛 。 当时 , 人 们 默认 音 乐 和 医疗归属于同一个神 , 它们都可 以治疗病痛 。 音乐治疗融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学 于一体, 迅速发展成一 门 现代学科。中国先民们早就开始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 密。音乐疗 法是 中医治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音乐与 中医有 着 不解 之 缘 。 由此 可见 , 音 乐对 人 体 状 态 的调 节 及 疾 病 的治 疗 有 一 定 作 用 。 中医 阴 阳学 说 和 五 行 学 说 中五 行 对 应 五脏 、 五 音 的 理论 蕴 涵 着 丰 富 的音 乐 治 疗 思 想 , 为音 乐 治 疗 理 论 的 发 展 提 仅 用五音 , 即宫 、 商、 角、 徵、 羽。古人 通常把宫作为音阶的第一 级音 , 把五 音与五脏相 配: 脾应 宫, 其 声漫而缓 ; 肺应商 , 其声促以清 ; 肝应角 , 其声 呼以长; 心应徵 , 其 声雄 以明; 肾应羽 , 其声沉 以细。 此为 五脏正音 。相传 五音是 由 中 国最 早 的乐 器 “ 埙” 的五种发音 而得名 , 相 当于现在 的 1 2 3 5 6

麦养生五音可疗疾,用乐如用药

麦养生五音可疗疾,用乐如用药

麦养生五音可疗疾,用乐如用药'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乐(樂)、药(藥)、疗(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对人体有治疗的能力。

《黄帝内经》中称之为“五音疗疾”。

何为五音五音又称五声,是指中国古代的五大基本音阶:宫(ɡōnɡ)、商(shānɡ)、角(jué)、徵(zhǐ)、羽(yǔ)。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

埙“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何以疗疾《黄帝内经·灵枢》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体五脏相配。

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脏和五音具备特有的联系,各脏如有病变,则其声音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并且各个音阶又会侧重于与之相对应的脏腑,这就是所谓的五音通五脏。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也',其中这个“气”不单单是指情绪,而主要是指五脏的脏气和六腑、奇恒之腑之气。

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脏腑之气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

在阴阳学说中,五行是指气的五种运动方式,运用五行原理,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以中医的理论清楚的阐明了“五音”,“五脏”和“五行”的内在联系,五音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关系,通过五音搭配组合,来影响失调的人体,从而调和身体。

五音疗疾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音入五脏”,指的都是单音,现在的音乐治疗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强调的是调式,即五声调式养五脏。

木音养肝“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

”木音为古箫、竹笛等乐,入肝胆之经,主理肝臓、胆囊的健康。

五音疗疾

五音疗疾

五音疗疾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

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

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五音养身给你听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

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

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

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

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中医音乐疗法

五音疗疾一一中医音乐疗法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祥地之一。

先民们早就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浩瀚的典籍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值得含英咀华。

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在有历史记载的远古时代,音乐就被中国人应用于医学治疗。

据《xx-xx》所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以(音乐)舞蹈治病的记载。

《史记》说:“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晋代阮籍在《乐论》中提到:“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协调、灾祸不生,亦已难矣。

乐者,使人精神温和,衰气不入。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用音乐治好了自己的抑郁症。

xx在《送xx真序》说:’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 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记述了一位叫哈利发的阿拉伯国度元首,用观赏中国的琵琶音乐治好痼疾头痛等事件。

元代名医朱震亨主张用音乐治疗疾病,他曾说〃乐者,亦人药也〃。

明代有名的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提到〃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

清代吴师机的著作《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中国古人对音乐有高深的认识,据《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古人认为声音之本在人的心神,心神所觉而后形于声色。

《庄子。

人间世》曾记载孔子对心斋的见解,日:〃敢问心斋,xx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故大音无声,大形无象,声音之始,其为太虚乎?这似乎比古埃及人说的〃音乐是灵魂的妙药。

〃是更为深远的见识。

《吕氏春秋・大乐》在开宗明义中讲:〃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音疗疾”,《灵枢·五音五味》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相应的脏器(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活动,人的五志(怒、喜、思、忧、恐)相连。

五音-五志-五脏的紧密联系,是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聆听中国的五行音乐。

角音
角调阴(肝属木)
角音条畅平和、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对应五脏之“肝”,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用以治疗肝气郁结、易怒暴躁等肝胆疾病。

徵音徵调阴(心属火)徵音旋律热烈明快、轻松活泼,具有“火”之热情奔放,主入“心”,可用于治疗过伤心所致的心气不足、心神涣散病症。

宫音宫调阴(脾属土)宫音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如“土”般宽厚包容,入“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可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商音商调阳(肺属金)商音高亢悲壮、铿锵有力,如“金”般肃杀,萧瑟,对应“肺”脏,可治疗过度悲伤所致的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所致病症。

羽音羽调阳(肾属水)
羽音风格清幽柔润、凄切哀恋,如水般婉转流淌,对应五脏之“肾”,可引阳入阴治疗极度恐惧引起肾气虚弱,肾不纳气所导致的病症。

五音疗疾(火)——徵音

五音疗疾(火)——徵音

五音疗疾(火)——徵音何为五音疗疾古人用不同调式的音乐来治疗各种疾病,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其实暗合了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

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何为五音?角(jué)、徵(zhǐ)、宫、商、羽是中国古乐中使用的五个音阶。

类似于西方的Do、Re、Mi、Sol、La(没有Fa和Xi)。

最早的“角徵宫商羽”名称出现于《管子·地员篇》,起源于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

“角徵宫商羽”对应“木火土金水”同时对应“东南西北中”方位。

这正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万物化一,天地有合的精神境界。

五藏相音《黄帝内经》载:“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此人与天地相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五音与五藏相通便有了“五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入心,羽声入肾。

火——徵音徵音有“火”之特性,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的风格欢快,轻松活泼,象火一样升腾。

徵调入心,对增强心血管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瘀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辅助疗效。

中医认为,11~13时气血流至心经, 19~21时流至心包经。

从心经、心包经所归属的时间可以看到,徵音在午睡前收听较好,音量不宜过大,可起到较好的催眠作用。

也可以在晚饭后收听,帮助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收听时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火——徵音适合人群徵音特别适合:心气虚少,血液运行功能减低,面色无华,心悸、面色口唇苍白、胸闷胸痛,失眠多梦等症状的人群收听。

配合穴位按摩极泉穴、少海穴、少府穴,可清心除烦、改善睡眠、增强心脏活力。

(火)徵音代表曲目:妙音养心滋养神经调和阴阳祝您健康安宁下期分享《五音疗疾(土)——宫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慢波
当连续检测人体经穴导电量时,发现每隔约十五分钟有一次波动。其导电量比感传波小,受试者也没有感传的感觉。
3.快波
当用声传感器检测经络时会发现有比较快的声波。快波是复合波,其基音频率约在五十至二百五十赫兹之间。快波可受外界频率的影响而引发感传波。如调整电针频率使之与经络的快波一致时,经络感传便会发生。
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
角、徵、宫、商、羽。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
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这一点,恰恰被中医利用了。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xxxx》
古琴音乐疗法起源于二十五音。二十五音是《黄帝内经》中《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五音五味》中使用的乐音。二十五音名称如下:
“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左角,钛角,上角,大角,判角。右商,少商,钛商,上商,左商。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这二十五个乐音两千年来没有人能参透,因而成为中医界的千古之谜。
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一来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伴茶:
准备一杯绿茶,里面少放一些白茶,以起到梳顺肝气的作用。
脾——五脏中的后勤部长
脾是我们身体里的重要能量来源,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都来自脾胃,经过食物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能量供应给各个脏器。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让我们的脾胃承担过重的负担,而停产。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而且音乐需要炮制,同样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也有正治、反治。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
长此以往,肾中的能量总的来讲还是处于一种匮乏状态。
肾常见不适:
面色暗、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
属肺的音阶:
羽音,相当于简谱中的“6”。羽调式乐曲:
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最佳曲目:
《梅花三弄》。肾气需要蕴藏,这首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肝常见不适:
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
属肝的音阶:
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角调式乐曲:
Hale Waihona Puke 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最佳曲目:
《胡笳十八拍》。肝顺需要木气练达,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xx体系
五行:
xx、木、水、火、土
五脏:
肺、肝、肾、心、脾
五音:
xx、商、角、徵、xx
五窍:
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
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心——五脏中的君主
心脏通常不会偷懒,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最佳欣赏时间: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事半功倍。
伴茶:
准备一杯白茶,里面少放一些红茶和黄茶,以起到生补肺气,同时清除肺中杂质的效果。
肾——五脏中的作强之官
肾在身体的五脏之中,被认为是人体的储蓄机构,我们身体里所有其他脏器产生的能量,在满足日常消耗后,都会把多余的能量转存到肾中,将来身体里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的能量时,通常会从肾中抽调。
"中央土...其音宫..."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与五脏相配:
"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xx《词源·五音相生》曰:
“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肺常见不适:
咽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容易感冒、易出汗。
属肺的音阶:
商音,相当于简谱中的“2”。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最佳曲目:
《阳春白雪》。肺气需要滋润,这首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
五音养身给你听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最佳欣赏时间:
在进餐时,以及餐后一小时内欣赏,效果比较好。
伴茶:
准备一杯黄茶,略加少量红茶,可以温和的调节脾胃功能。
肺——五脏中的宰相
肺在身体里是管理呼吸的器官,全身的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都要通过肺对外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送到全身各处。也正因为肺和外界接触频繁,所以污染的空气、各种灰尘、致病细菌,会在你身体抵抗力稍低的一刹那,占领你的肺。
《黄帝内经》以不同方式记录了这三种波。“气至而有效”是感传波;“五十营”是慢波;“二十五音”是快波。
xx音乐疗法
利用古琴的乐音使经气不足的经脉发生感传波动,可以补充经脉的气血使之恢复正常。可以用单音,双音或用治疗乐音组成乐曲。但一定要暴露皮肤以接受震动。文中五音与五行的对应有误
<礼记.乐记>有云: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礼记.月令>有云:
xx大宫右商大角
xxxx钛商钛角右徵
xx左商判角判徵众xx在
上商左角质徵桎羽加宫
xxxx少宫少角
其中五个上音是古琴的散音(上是散的通假字),四个少音是五弦上的音(少与小相同,指最细的弦),三个大音加一个右商(右是大的笔误)是一弦上的音(大指最粗的弦),三个左音是除上音外左侧的音,右徵,众羽(众是右的笔误)和加宫(加也是右的笔误)排在右侧,判音两个排在第三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判是一半的意思,指第三弦),钛音两个排在第二弦第三和第四列(钛是连颈的手铐),桎羽和质徵(质是桎的通假字)排在第四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桎是限制足的刑具)。整理误字后的排列如下:
五音疗疾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其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
那么生理上呢?除了对牛弹琴的笑谈,音乐与我们的身体会否发生某种奇妙反应?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就成了一套养身大典。古代士大夫阶层“琴棋书画”养身术中,琴排第一位,也说明在修身养性方面,音乐最有力量。
“百病生于气”!这个“气”不仅是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
根据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就可以使五音防病、养身。当然,我们并不是用某个音去调理某个脏器,而是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过早过晚听都不太合适。
伴茶:
准备一杯红茶,略加少量绿茶,可以补益心脏。
肝——五脏中的将军
肝比较喜欢爽朗、豁达。我们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扰,肝就会使我们体内的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时间稍久,就会逐渐消耗肝的能量,产生种种不适。
脾常见不适:
腹胀、便稀、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属脾的音阶:
宫音,相当于简谱中的“1”。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最佳曲目:
《十面埋伏》。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茶叶五行
绿茶:
五行属木,代表茶有碧螺春、毛尖、毛峰、猴魁、龙井。
xx:
五行属火,代表茶有川红功夫、滇红功夫、祁门功夫。黄茶:
五行属土,代表茶有霍山雪芽、温州黄汤、君山银针。
xx:
五行属金,代表茶有银针白毫、贡眉、白牡丹。
黑茶:
五行属水,代表茶有普洱茶、湖南黑茶。古琴五音疗疾的中医理论依据及实践
09-04-08 08:34发表于:
经络的波动
特定的乐音为何能引起相应的经络感传呢?原来经络具有几种波动性,我们分别称之为感传波,慢波和快波。下面分别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