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国际经济合作基础理论(ppt 11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主要内容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应该
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削 耙的成本绝对低于贸易伙伴, 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 通过自由交换,可以获得绝对 利益。
因此,斯密赞扬国际分 工,提倡自由贸易。
认为国际分工会提高各国劳动生产率, 而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
各国按照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 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
该理论的重要观点是:“贸易的首要条 件是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 便宜地生产出来。
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相对大量的、 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
他地区能更便宜地生产的产品。 总之,进口的是使用高昂
的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 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 大的商品。”
即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 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根据该理论,我们可以按照商品所含有 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把商品
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的、资本 密集型的、土地密集型的和技 术密集型的等不同类型的商品。
各国家按各自生产要素的 丰富与稀缺进行分工,能使生
产要素得到最有较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价格、增加生产,通过自由贸易,各国 均可获利。
但是,经过李嘉图的分析 证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能够进 行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根据上述的例子,葡、英两个国家生产 呢绒和酒的劳动比例分别是:90比100和67 比100。
这两种比例表明,葡萄牙、 生产呢绒和酒这两种产品都具 有绝对优势,但在酒的生产上 效率更高,优势更大;而英国 生产呢绒和酒的单位劳动成本 都比葡萄牙的高,生产率 都比葡萄牙低,但是相比之下,英国生产呢 绒的效率相对地高一些,也就是说,英国在 生产呢绒方面有比较利益。
历史上国际分工的发展大 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末至16 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 场产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通过商品 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各自生产优势,初 步打下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基础。
第二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两次工业
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的建 立,生产得到飞速发展,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分工 体系最终形成并得到发展,其 主要标志是世界工业与农业的 分工。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从生产要素禀赋的 角度来分析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
对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 但是,这一学说是建立在
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之上 的,这影响了其理论的适用性, 而且该理论忽视了科技进步这 一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因素。
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论的现实应用与验证过程中,出 现了许多相反的情况。
表 2-1
呢绒 酒 葡萄牙 90小时 80小时 英 国 100小时 120小时 比较成本 90/100 67/100
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一个国家 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力的地位, 而另一个国家在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
绝对的优势,只有这样,两国 才有必要进行国际分工,贸易 才会发生。
因此,在以上情况下,葡、 英两国不会发生贸易。
因此,葡萄牙应集中生产利益更大的酒, 而英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呢绒。
这样,通过国际分工两国 只生产各自具有比较利益的产 品,不但各自的产量会增加, 而且通过贸易,双方都会获得 利益。
总之,与绝对利益不同, 在比较利益情况下,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 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优势大小不 同。
别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 绝对劣势地位,但劣势的程度也不同。
第2章 国际经济合 作基础理论
2.1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是指生产的国际 专业化分工。
世界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国际分工和世 界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合 作更是国际分工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产物,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 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 系将会更加紧密。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关国际分工
的理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 段,并且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不同的资产阶级利益集 团的利益与要求。
2.1.1 绝对利益理论和比 较利益理论
(1)绝对利益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
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国际分工促使世 界经济结合成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另一方面, 国际分工又将世界分成了先进的工业国与落 后的原料供应国,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 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跨国公 司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国际 分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正在 变化,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仍然存在,但 已经削弱,日益为以世界工业分工为主导形 式的分工所取代,其主要特征为部门间和部 门内部的分工。
通过分析,他提出产生比
较成本差异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两 个国家要素赋予不一样;另一个是不同产品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
俄林接受了上述观点:于1933年出版了 《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
提出了重要的资源赋予理 论。
由于俄林的国际分工—国 际贸易理论与赫克歇尔的理论 密切相关,因此两者合起来称 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最有效的利用,从而给各国带 来绝对的利益。
(2)比较利益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 者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
国际分工理论。 他认为在国际分工一国际贸易中起决定
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比较 成本),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 论基础。
现在我们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
模型来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理 论,见表2-1: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 存在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性。
处于绝对优势的一国专门 生产优势更大的产品,而另一 国则专门生产劣势相对小的产
品,通过自由交换,两国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2.1.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及萨缪尔森 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重要论文中,
以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各项 假定为依据,提出了这样的问 题,就是用什么来解释李嘉图 学说中两国之间比较成本差异。
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削 耙的成本绝对低于贸易伙伴, 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 通过自由交换,可以获得绝对 利益。
因此,斯密赞扬国际分 工,提倡自由贸易。
认为国际分工会提高各国劳动生产率, 而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
各国按照自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 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
该理论的重要观点是:“贸易的首要条 件是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 便宜地生产出来。
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相对大量的、 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
他地区能更便宜地生产的产品。 总之,进口的是使用高昂
的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 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 大的商品。”
即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 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根据该理论,我们可以按照商品所含有 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把商品
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的、资本 密集型的、土地密集型的和技 术密集型的等不同类型的商品。
各国家按各自生产要素的 丰富与稀缺进行分工,能使生
产要素得到最有较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价格、增加生产,通过自由贸易,各国 均可获利。
但是,经过李嘉图的分析 证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能够进 行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根据上述的例子,葡、英两个国家生产 呢绒和酒的劳动比例分别是:90比100和67 比100。
这两种比例表明,葡萄牙、 生产呢绒和酒这两种产品都具 有绝对优势,但在酒的生产上 效率更高,优势更大;而英国 生产呢绒和酒的单位劳动成本 都比葡萄牙的高,生产率 都比葡萄牙低,但是相比之下,英国生产呢 绒的效率相对地高一些,也就是说,英国在 生产呢绒方面有比较利益。
历史上国际分工的发展大 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5世纪末至16 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 场产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通过商品 交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各自生产优势,初 步打下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基础。
第二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两次工业
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的建 立,生产得到飞速发展,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分工 体系最终形成并得到发展,其 主要标志是世界工业与农业的 分工。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从生产要素禀赋的 角度来分析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
对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 但是,这一学说是建立在
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之上 的,这影响了其理论的适用性, 而且该理论忽视了科技进步这 一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因素。
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论的现实应用与验证过程中,出 现了许多相反的情况。
表 2-1
呢绒 酒 葡萄牙 90小时 80小时 英 国 100小时 120小时 比较成本 90/100 67/100
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一个国家 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力的地位, 而另一个国家在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
绝对的优势,只有这样,两国 才有必要进行国际分工,贸易 才会发生。
因此,在以上情况下,葡、 英两国不会发生贸易。
因此,葡萄牙应集中生产利益更大的酒, 而英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呢绒。
这样,通过国际分工两国 只生产各自具有比较利益的产 品,不但各自的产量会增加, 而且通过贸易,双方都会获得 利益。
总之,与绝对利益不同, 在比较利益情况下,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 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优势大小不 同。
别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 绝对劣势地位,但劣势的程度也不同。
第2章 国际经济合 作基础理论
2.1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是指生产的国际 专业化分工。
世界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国际分工和世 界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
作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合 作更是国际分工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产物,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 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 系将会更加紧密。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关国际分工
的理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 段,并且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不同的资产阶级利益集 团的利益与要求。
2.1.1 绝对利益理论和比 较利益理论
(1)绝对利益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
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国际分工促使世 界经济结合成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另一方面, 国际分工又将世界分成了先进的工业国与落 后的原料供应国,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 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跨国公 司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国际 分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正在 变化,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仍然存在,但 已经削弱,日益为以世界工业分工为主导形 式的分工所取代,其主要特征为部门间和部 门内部的分工。
通过分析,他提出产生比
较成本差异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两 个国家要素赋予不一样;另一个是不同产品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
俄林接受了上述观点:于1933年出版了 《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
提出了重要的资源赋予理 论。
由于俄林的国际分工—国 际贸易理论与赫克歇尔的理论 密切相关,因此两者合起来称 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最有效的利用,从而给各国带 来绝对的利益。
(2)比较利益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 者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
国际分工理论。 他认为在国际分工一国际贸易中起决定
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比较 成本),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 论基础。
现在我们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
模型来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理 论,见表2-1: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 存在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性。
处于绝对优势的一国专门 生产优势更大的产品,而另一 国则专门生产劣势相对小的产
品,通过自由交换,两国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2.1.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及萨缪尔森 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重要论文中,
以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各项 假定为依据,提出了这样的问 题,就是用什么来解释李嘉图 学说中两国之间比较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