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计算机《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教案教材地位: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逻辑结构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并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
对程序框图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的抽象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实例引入及分析。
使学生在理解循环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循环结构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循环结构,区分直到型和当型两种循环结构,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种循环结构。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二、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本节课难度较大,故遵循问题引导,循序渐进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以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方法:运用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抽象概念相传古代印度的舍罕王要褒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西·达依尔。
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只要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放一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放2粒,第3个小格放4粒,按此规律每一小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际象棋棋盘是8×8=64格),我就感激不尽了。
”国王想:“这还不容易!”让人扛来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全用没了,再来一袋很快又没有了,结果仓库里的粮食都用完还不够。
国王奇怪,怎么也算不清这笔账。
请你设计算法求国王需要奖赏多少麦子。
列出式子:1+2+22+23+…+263如何求1+2+22+……+263的值?算法分析: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22=7第4步:7+23=15……问题:(1)前后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2)最后三步是什么?分析:第1步:S1=1第2步:S2=S1+2第3步:S3=S2+22……从第二步起每一步都是用上一步的结果加下一个数从而得出最后三步。
高职C语言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
高职C语言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C语言课程的教学,作者对循环结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了重构和优化,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ﻭ1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ﻭ当前的C语言教材侧重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先花大量的时间系统地讲授**循环语句的语法规则、执行过程,然后再举出相应的示例。
这种教学方法本意是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如果把这种方法用于抽象思维较弱的高职学生,往往适得其反.理论学习能力本就不强的高职学生由于消化困难,很容易丧失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同学干脆就放弃了课程的学习.2 阶梯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上,直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展现循环结构的重要使用场景,强调for循环适合表示序列,在学习初期学生采用依样画葫芦的方式就能完成程序编写,完全不需要理解for循环的执行流程。
接着从有限序列到无穷序列,很自然的引入break语句来改变循环的执行流程。
然后强调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等价性,在没有序列或者序列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使用while循环和流程图表示来解决其他循环结构的问题.对于循环结构中的非重点内容如loop语句和continue语句,由于这些内容实际应用相对较少,作教学中做了弱化处理,避免给学生太多选择而使学生陷入迷茫。
把循环结构中的嵌套循环放在数组单元进行介绍,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适当的缓冲,避免难点过于集中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同时,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组使用C/C程序设计自动评测系统的练习平台,学生编写的程序可以由练习平台直接给出结果。
在循环结构的教学中,更是布置了大量基础练习题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循环的应用。
下面是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ﻭ2。
1介绍循环的最简单应用简单重复循环ﻭ最简单的应用是控制语句块重复执行的次数,循环变量在循环体内部并不使用。
采用的例题是输出10行的good good study,daydayup.建议学生编写的循环代码为for(i=1;i i=i1),鼓励学生改变**个参数后运行程序,通过观察结果来帮助理解程序。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二:(演示试验)将装有金鱼的鱼缸放在讲桌上,在一边拍手,观察金鱼的运动.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三: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把耳朵靠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敲击课桌的另一端,感觉声音的传播。(学生如果有更方便易行的实验方案更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生思考
运用实验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结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
(2)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8_《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
8_《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选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命令文件的建立与运行、交互式命令、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等相关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构成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程序的编写可以使高中生思考问题更具有严密性,判断问题更具备逻辑性。
这节课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所以要做好启蒙引导的工作。
增加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在以后授课与练习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着重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
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目标维度,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循环结构的用途。
(2) 通过计数循环语句的学习,使学生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明白for循环语句的功能,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for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概念、算法、以及格式和功能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2)难点:1、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称。
2、用for循环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方法(一)教法:本设计采用讲解演示与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任务”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寻找“感觉”,并加以归纳、推理。
第6节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第6节《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以上章节的学习,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有畏难情绪,而本节是整章的重点难点。
为此,学习难度最大,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地学习。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如果学生能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其他语句就很好理解了。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循环语句的格式、执行过程和应用。
难点: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画同心圆的程序。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3)了解for/next循环语句的一些注意事项。
(4)初步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画同心圆的程序,逐步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方式和应用以及书写格式、应用。
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以及学生对程序的体验修改,克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不断提高学习梯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顺序程序完成画同心圆和用循环语句画同心圆进行比较为引入,然后通过不断修改程序的初始值、终值、步长来体会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
2、教学过程r =1000Circle (3000, 3000), r…….End Sub任务三:在任务2的基础上完成10个同心圆教师展示画5个同心圆新办法: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 i=500 to 2500 step 500 r=iCircle (3000,3000),r Next iEnd sub 学生对照输入新方法。
学生初步体验for-next语句新课讲授1.教师引出循环语句,解释语句结构(见课件)2.教师进一步解释循环语句并动画显示循环过程。
《循环结构的程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循环结构的程序——教学设计张培秀教材分析:本内容——《循环结构的程序》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本课的内容包括Do While...Loop 语句,For...Next语句,多重循环语句。
它在本教材中是在前面所学的《程序的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程序》基础上的深化,先熟悉了基本结构的语法,之后再学循环结构的程序,能够层次分明,学生更加容易上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情况是较为复杂的。
下面根据学生的一些情况,我将学生的特点总结为以下的两点:1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2 前面已学过VB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基本的语法知识已经掌握。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操作以及语法。
※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编程序的乐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Do While...Loop语句For...Next语句难点:学会分析使用循环结构的条件教学方法演示讲解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讨论法环节二:探究新知-讲解基本知识(25') 1 Do While...Loop语句格式如下:Do While<条件><循环体语句组>Loop作用:这里Do While和Loop共同组成循环语句。
程序执行到Do While时,判断条件是否成立。
当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语句组>,遇到Loop时,再次执行Do While;当条件不成立时,结束循环,执行Loop后面的语句。
上面的例子可以简化为:Sum=0:N=1Do While N<=100Sum=Sum+NN=N+1LoopPrint “0+2+4......+100”;Sum练习:完成书本P33页的试一试第一题的内容2 For...Next语句格式如下: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Step<步长>】<语句组>Next<循环变量>例子求1+3+5+7+…+99Sum = 0For i = 1 To 99 Step 2DoWhile...Loop语句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练习,自己完成程序的编写学生自己上机操作,小组内相互讨论完成任务认真听课,结合书本,熟悉For...Next语句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练习,自己完成程序的编写了解DoWhile...Loop语句的概念让学生自己熟练掌握DoWhile...Loop语句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自己熟练掌握For...Next语句的基本知Sum = Sum + iNext iPrint "Sum=" ;Sum例1:画同心圆所谓同心圆,就是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的多个圆。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ppt课件
}
解法2 do_while 语句
#inlcude <stdio.h>
main()
{ int s = 0, i = 1;
do{ s = s + i; i++; }
解法3 for 语句 #inlcude <stdio.h>
while ( i <= 100 );
printf( "1+2+3+…+100=%d\n“ , s ); }
for ( i = 1;i <= n;i++ ) s+= i;
2 若表达式e2省略,即不判断循环条件,循环无法终止—死循环(应避免), 该结构一定要有break之类的跳出循环控制语句
for( i=1; ;i++) s+= i;
i = 1; while (1) { s+= i; i++;}
3 表达式e3可以省略,放入后面的循环体语句s中
Ex 计算
s111 1 2 3 100
i <=100
真
假
s += 1.0 / i; i++;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 = 1; float s = 0;
while( i <= 100 ) { s += 1.0 / i; i++; }
printf( "s=%f\n", s ); }
{ a = a + 1; b = b + 1;
}
例如:a = 0;b = 0; for ( i = 1;i <= 10;i++ ) { a = a + 1; b = b + 1; }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全面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1)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2)难点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3)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3.教学手段与方法(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教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法(3)学法探索发现式学习法4.教学过程导入阶段(1)温故知新,探究发现课前演练: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填充完成程序框图:【复习引入】复习已学得顺序和分支结构,同时在判断给出的三条边是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承上启下,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些是重复进行的部分,为新知作好铺垫。
61.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计算机《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职业学校电子类教材数据库应用技术FOXBASE+第七章第五节内容。
本节课是数据库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综合运用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情分析】我授课的班级1105班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班学生,数据库是他们对口升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另外本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能独立适应工作需要将起到很重要的奠定基础作用。
因此该门课程的设立对他们尤其重要。
这个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好,而且都是有升学愿望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题,自己讲题,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解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其能克服胆怯心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结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历了三年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具备了熟练操作和使用Windows、Dos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软件的能力。
在计算机知识方面:高三学生已经学完了Foxbase+语言这门课程,已经具备了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
【设计思路】因为本节课既是一节计算机语言复习总结课又是一节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课,所以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又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以利用一个制作美观、新颖的Flash课件作为主线,一步步地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巩固、创新的过程。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观看非常精美、有趣的总界面,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地进入在总界面上的前提测评、目标深化、互动课堂、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几个链接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中目标实施部分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网络式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互动课堂部分主要采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小先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实质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这种“自主学习,自主讲评”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正式)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通过此篇说课稿,可以让你掌握说课稿的基本结构,把握说课稿的重难点!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梓潼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至今已工作十五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板书),下面我从该课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本课,请各位专家多提珍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分2 课时。
学生刚刚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及分支结构程序,对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众所周知,无论多么复杂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到今后编程编写的学习以及编程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计数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2)掌握条件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3)了解多重循环的结构。
(4)会画循环结构的流程图。
(5)学会用循环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1)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难点:提高学生运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投影,教师精讲,学生练习实践、合作探索、师生互动的方式。
三、学情分析对同学来说,还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已学习了顺序程序设计和分支程序设计,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知识还是相对匮乏的。
因此,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应弱化对于某一编程语言的学习,应更注重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在让学生实践的环节,让学生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让学生与教学的进度同步进行,最后能够较好的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这一思想,并能较为系统地了解算法分析的普通过程。
中职《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
习兴趣 , 引入本节 的课题 。 师: 那我们今天用计算机怎么计算呢 ?
3 . 5提 高任 务
求 1 0 1 = 1 0 " 9 " 8 7 * 6 * 5 * 4 * 3 * 2 1
3 . 2合 作探 究 、 获得 新知
F o r循 环变量 =初值
一
4教 学反 思
( 1 ) 成功的地 方。在计算机课 的教学 中, 可采用 问题激学 的方法来激活学生 的思维 。 VB程序设计更是一 门灵活性 、 实 践性 、 综合设计性 较强的学科 。同时 , 程序设计对于非计算机 系 的学生 , 还是 比较陌生 , 要进行完美的教学, 还有一定的困 难 。本教学 以学生 已有 的数学知识为入 口,引导学生从 问题 入手进行探索式学 习。从枯燥无味 的理论学 习中,体会到 了
体; ④ 在 窗 体 上输 出 结 果 。 ( 2 ) 程序设计 。
1教 学 目标分 析
( 1 ) 知识 目标: 掌握 F o r - Ne x t 语句的格 式和功能 ; 理解 F o r - N e x t 语句的执行过程。 ( 2 ) 能力 目标: 学会使用 F o r - Ne x t 语句 解决生活 中实际 问题 的能力; 理解循环过程 , 培养探究能力。 ( 3 ) 情感 目标: 发现编程的趣味性, 激发学 习兴趣 ; 培养 学生合 作 意识 , 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进步。
2 0 1 3 年 第 7 期 ( 总第 1 2 9期)
信 息 通 信
I NF0I ATI oN & C0 M M UN l CAT1 0N S
2 O1 3
( S u m . N o 1 2 9 )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算法理论基础上的,结合流程图重点介绍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及简单的编程。
学情分析:在程序设计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这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与模仿编写等方式进行教学,在练习任务中,注意难易结合,让学生选做自己能完成的题目,使得基础差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基本好的学生能从中找到编程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掌握循环语句的流程图。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for-next语句
实现计数循环。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掌握for-next编写程序的过程、结果。
学习难点:能利用for-next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教学过程:。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第一篇: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循环的基本思想2、while、do-while和for3、三种语句特点4、孰能生巧【教学重点】三种循环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三种循环语句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练习第一课时一、循环的基本思想1、循环就是找规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讲解案例灰太狼抓羊问题3、分析抓羊规律,引出循环概念二、while、do-while和for1、分析灰太狼抓羊问题,提出解题思路(一)设灰太狼每次抓羊i只(二)设灰太狼一共抓到羊sum只(三)设灰太狼每天抓羊后笼子里有羊sum + i只其中:i 为循环变量,sum + i为循环体2、介绍while循环的一般形式3、一边分析一边编程(一)主函数(二)定义变量(三)运算过程(四)输出结果4、编写循环程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循环控制变量必须有正确的初值(二)在循环体内应有改变其值的语句(三)其值的改变应使得表达式的值最终趋向于零(循环结束条件),否则将形成死循环5、引出do-while循环6、介绍do-while循环的一般形式7、使用do-while循环解决灰太狼抓羊问题8、说明:while与do-while相似点9、引出for循环10、介绍for循环的一般形式11、使用for循环解决灰太狼抓羊问题12、说明:for循环中三个表达式使用方法第二课时一、三种语句特点1、while与do-while的区别2、两语句与for的区别二、孰能生巧1、提出问题姜太公钓鱼2、分析题目中可用循环解决的规律问题3、分析姜太公钓鱼问题,提出解题思路(一)设太公每次钓鱼数量n = n + 2条(二)设一共钓到鱼的数量sum条(三)设每天钓鱼后鱼的数量sum + n条4、一边分析一边编程(一)主函数(二)定义变量(三)运算过程(四)输出结果5、课程小结课后练习1、概述三种循环语句while、do-while和for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第6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第一讲 for循环语句、while循环语句、do…while循环、循环的嵌套、跳转语句教学目标1. 掌握使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的方法。
2. 掌握for、while、do…while语句的使用。
3.掌握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以及循环嵌套在程序中的应用。
4.掌握几种跳转语句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预备知识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往往出现相同类型操作需要重复出现,如实现1+2+…+100,则需要做99次加法,这类问题使用循环语句解决,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
即循环语句用于实现语句块的重复执行。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C#中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循环机制: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和foreach 循环。
这里介绍前三种循环机制,foreach循环将在数组中介绍。
6.1 for循环语句for循环常常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情况,使用该循环时,测试是否满足某个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进入下一次循环,否则,退出该循环。
6.1.1 for语句的语法格式for循环语句格式为:for (表达式1; 表达式2; 表达式3){ 循环语句序列; }其中表达式1用于参与循环条件变量的初始化,该表达式仅执行一次;表达式2为条件判断表达式,即每次循环体开始之前,判断该表达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进入下一次循环,否则,循环结束;表达式3用于参与循环条件变量的运算,一般为递增或递减的循环计数器。
循环语句序列用于描述重复执行的语句,当语句序列中仅含有一条语句时,花括号可以省略。
流程图如图6-1所示。
该结构中,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是可选的,但应该注意死循环的发生。
如表达式2省略,并且不采用转移语句,会导致死循环的发生。
可以在循环体中的任何位置放置break语句来强制终止for循环——随时跳出for循环。
break语句通常包含于if语句中。
6.1.2 for循环语句的使用根据下面的实例,了解for语句的工作流程及实现方法。
【例6-1】计算1+2+3+…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职业学校电子类教材数据库应用技术FOXBASE+第七章第五节内容。
本节课是数据库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综合运用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情分析】我授课的班级1105班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班学生,数据库是他们对口升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另外本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能独立适应工作需要将起到很重要的奠定基础作用。
因此该门课程的设立对他们尤其重要。
这个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好,而且都是有升学愿望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题,自己讲题,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解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其能克服胆怯心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结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历了三年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具备了熟练操作和使用Windows、Dos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软件的能力。
在计算机知识方面:高三学生已经学完了Foxbase+语言这门课程,已经具备了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
【设计思路】因为本节课既是一节计算机语言复习总结课又是一节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课,所以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又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以利用一个制作美观、新颖的Flash课件作为主线,一步步地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巩固、创新的过程。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观看非常精美、有趣的总界面,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地进入在总界面上的前提测评、目标深化、互动课堂、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几个链接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其中目标实施部分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网络式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互动课堂部分主要采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小先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实质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这种“自主学习,自主讲评”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复习单循环结构、多重循环结构的命令格式及功能;②利用循环结构命令语句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上机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温故知新、归纳总结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③培养学生勇于自我展示,树立自信心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循环结构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重点本次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和谐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
既使学生自主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够使学生将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编程。
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难点本节课主要采取“小先生教学法”。
即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一些平日只有教师主导下完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让学生由后台走到前台,让小先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实质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
既通过教师指导来抓住教学的难点,又给予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天地。
【教学准备】Flash 课件资源、Foxbase+软件资源、习题资源。
【教学策略】在整合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本节课主要采取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小游戏)2.例举生活实例,理解“循环”的含义,解释“循环结构程序”的概念;
二、展示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演示法、讲授法、“小先生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相优化组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三、导课:在前面的课节中我们已经复习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这部分内容是利用FOXBASE+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能熟练掌握。
四、目标实施:
1.单循环结构
(1)命令格式:
(2)流程图:(略)。
2.多重循环结构
(1)含义:
在一个循环体中又包含另一个循环,这种结构称为双重循环结构。
通常是在DO
WHILE 和ENDDO 循环中包含另一个DO WHILE 和ENDDO 循环等,形成二层、三层等多重循环。
(2)三重循环结构示意图: DO WHILE <条件1>
<语句序列11>
DO WHILE <条件2>
<语句序列21>
DO WHILE<条件3>
<语句序列3>
ENDDO
<语句序列22>
ENDDO
<语句序列12>
ENDDO
3.互动课堂:
(1)根据多重循环结构程序及流程图,运行程序结果。
(程序及流程图略)
DO WHILE <条件>
<语句序列1> [LOOP] <语句序列2> [EXIT] <语句序列3> ENDDO [<注释>]
循环体
●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题:
⑴将赋值语句J=J+1移到循环语句DO WHILE I<=4之上,程序结果会有何变化?
⑵在程序中去掉N=N+1这条赋值语句,程序将会怎样运行?
●结论:在循环结构中,为使程序最终能跳出DO WHILE循环体,在程序循环过程
中必须设有修改循环条件的语句,否则程序将永远跳不出循环,即“死循环”;另
外还要注意赋值语句的语序问题。
(2)利用循环结构编程:显示由“*”组成的图形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能力拓展:
综合运用三种基本结构解决古代智力问题:
“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
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五、目标深化
总结、比较单循环结构和多重循环结构的命令格式及功能;并综合运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
六、课后作业
1.编程输出一个乘法口诀表。
2.继续用多种方法完成“能力拓展”习题。
【反思与感悟】因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同,必然会有个别学生的底子薄、素质差、一些内容动手能力弱。
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得好的同学互相搭配,以此来相互进行辅导和交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尽量多的到下面去巡视辅导,回答个别同学的不同问题。
从
而解决所存在的差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