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教学案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学案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3)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出生率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增长模类型Ⅰ类型Ⅱ式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断[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图解考点](一)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1)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2)定量描述:[题组冲关]1.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图1)、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图2),回答(1)~(2)题。

(1)图1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个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图2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图1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A.①-甲B.②-乙C.③-丁D.④-丙解析:(1)D (2)A 第(1)题,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就会增加。

第(2)题,根据图2中①②③④四点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和数值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①为原始型,③为传统型,②④出现负增长;根据图1判断,甲为原始型,乙、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模块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注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4)个人动机和需求。

3.构建相关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关系(一)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的变化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冲关新人教版(2021年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的变化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冲关新人教版(2021年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的变化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的变化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口的变化2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冲关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部分第六章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号66636076)(2018·江西新余二模)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解析:1.C 2。

B [第1题,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③时期二者之和最大。

第2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图示③~④时期,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下降,可能是该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2018·广东深圳二模)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读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地区趋向均衡C.东南地区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D.西北地区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4.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解析:3.C 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2018·全国Ⅰ卷,4~52018·某某卷,102017·某某卷,1~2多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一个或多个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或差异。

2018·某某卷,10~112017·某某卷,142017·某某卷,12(1)2016·全国Ⅲ卷,4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以我国历史上的重大移民事件及当前我国的民工潮、春运潮和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潮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一、人口的迁移(1)居住地变更——前提条件。

(2)空间移动——一般以跨越行政区界线为标准。

(3)时间限定——长期或永久性(至少为一年以上)。

(1)19世纪以前欧洲美洲、大洋洲(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

(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1)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地区迁出地迁入地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18·全国Ⅰ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三必修1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三必修1地理教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变化又一原因。

对于人口的空间变化,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知识内容教学难度不大。

教材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人口迁移?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辨别,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该强调两者所具备条件上的差异以及多列举身边的例子加以区别理解。

总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有一个更深、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该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可以联系身边的例子和现象,帮助其对人口迁移现象的判别及其产生原因的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意义。

(2)重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或图表,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分析当今世界某个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情感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1.能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一、人口的迁移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课文P8该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应满足什么条件?周围有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教师归纳】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满足条件:①居住地的改变;②改变居住地持续的时间(通常1年以上);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举例:①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②展示图片要知道这些饮食习惯和景区是在广东梅州,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得出客家人是北方迁移于此的;再阅读课文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满足的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 问题:
和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明】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
人 如下图所示:


迁 移
【辨】外出培训、访问、旅游等短期行为不
(1)若图中A、B、C属于国内三
个不同地区,人口从A1到 ,从B1 到 是人口迁移,从B1到 B,从2 C1
属于人口迁移。
到 不A是1 人口迁移。
核心素养落实
综合思维:城乡间人口流动是 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 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 影响。
如何思
1.社会经济发展——城乡间人口流动 思考:城市经济发展、农村产业调整与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关系。 迁移:(1)城市地区工业、服务业发展,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城乡差距增大; (2)由于劳动力短缺,乡村地区原有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感悟: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农业专业化发展。 2.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思考:(1)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2)城市化水平的含义。
迁移:我国当前“民工流”产生的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 (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感悟:3省在我国南北方向上位于中部,兼具南北文化属性,且与3个城市距离相差不大— —人口流往3个城市;3省均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迁出人口多。
2.曲(折)线图 3.点状图
提升训练
(2016·上海卷,15~16)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 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 流动减弱。
(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人口的空间变化

課題 1.2人口的空間變化
設計
教師
授課教師
時間第周月日課型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1.理解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2.運用人口資料分析對比不同地區或不同國家人口遷移特點及原因。

3.理解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重點難點重點: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難點:不同時期國際人口遷移特點。

教法教具
教學過程設計
教材處理師生活動
第一步:嘗試練習
嘗試練習學案上的試題
第二步:考點掃描:
考點一:人口的遷移
考點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考點三: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第三步:寫學案記知識點
知識點一人口的遷移
1.概念:一段時間內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範圍內發生改變。

2.國際人口遷移
3.國內人口遷移
(1)我國古代:受脆弱的農業經濟、頻繁的戰爭、自然災害的影響而遷移。

(2)新中國成立以來
①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在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先學後教,先試後導(3分鐘)
目標定向(1分鐘)
學生說出考點
教師補充
第一課時主要以記憶知識點為主,學生限時記憶,然後馬上驗收默寫。

【K12学习】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K12学习】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 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迁出地区旧大陆迁入地区原因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拉丁美洲、亚西欧、北迁入地区经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家流向发达国家;洲、非洲等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美、西亚、济发展快北非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时代古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大批迁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当性中国成立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代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市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改变居住地;2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3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1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

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民工荒时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6章人口的变化 教学案新人教版

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6章人口的变化 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理分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读世界人口自然增长时空差异能详细表述增长历程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绘制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示意图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的构成要素,判断人口增长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准确判断主导因素分析人口指标变化,判断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对策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成因依据年龄结构断判人口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分析人口问题的表现及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成因结合社会现象判断人口问题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列举实例说明分析统计图表,判断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特点理解每种因素的影响特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读10万年以来和100年来的人口增长图,回答问题。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增长的原因(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主要动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3.特点项目内容时间差异①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空间差异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模式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特别提醒](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原始型与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似,但原始型是出生率、死亡率处于高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而现代型则是低位状态下的缓慢增长。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识记—基础梳理]1.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A阶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表现为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青藏和东北等地区迁移。

③中国B阶段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南沿海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全面认识我国“民工流”产生的原因、流动及其变化(1)产生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

(3)“民工流”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

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理解—要点突破]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二课时:人口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知识构建】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

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其框架结构如图11建利用各类地理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2、复习难点: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图1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4分析 题中有关“人口地理统计图表”的内容和题目。

解高考试题中有关“人口地理统计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探究活动1:阅读图1、图2、图3、图4,尝试从图中读出有效信息,总结 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图3 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统计 200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50510152025303540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内容解析]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字信息的图像。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备考指南]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列入等级考教学要求。

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及其效应,多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出动态分析。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4.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辨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流动现象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人口的移动现象共同空间上发生位移(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人口迁移;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点不同点①空间位移:必须改变定居地;②居住地变更: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①没有改变定居地;②短期流动;③不变更户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辨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1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 ___________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时间 19世纪前二战后特点 以 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方向欧洲向、大洋洲迁移为主迁入地:欧洲,西亚、北非产油国 迁出地:拉丁美洲、非洲西部(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受脆弱的 、战争、 等影响而迁移。

(2) 新中国成立以来20®纪&泮代川期前— 表现--有计划、的人口迁移— 原固- -计划经济休制和严格的制度后 —表现J -流if 培大,流向明显变化——条件■ - 政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__________ 、土壤、水和矿产1. 自然因素资源等自然环境变化: ___________2 •经济因素: _________ 、交通和通信等。

3•社会因素: _________ 、社会变革、 __________ 和宗教等。

4.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类型咼素质人才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 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发 展中国家的人口寻找更多 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 治迫害形式科技移民 r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的 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 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 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 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 家 产生的 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 才和经济上蒙受 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 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 题2•尅納探究________ 因素。

规律总结: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迁入区,有时是迁 出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

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变化时,人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对应演练1下图是“ 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 (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例 增加人数/万 二]^0 二 0 〜300—东、中,西部分界线(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③中部大多数省级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因素不同,进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

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④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 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 具体归纳如下。

生态环境的变化 个人动机和需求政策、社会变革及战争等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 影响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 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 进第三产业发展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 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 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 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 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 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规律总结: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 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对应演练2下表为“ 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 迁入人口以初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 60700 800 45 〜59 1 600 5 000 25 〜442 00030 000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 生活而影响人 口迁移 淡水是人类生 产、生活的重 要条件 土壤是影响农 业生产发展的 重要条件 矿产资源是制 造业的基础自然因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索:为了 寻求更好的物质 生活条件,获得 更好的经济待遇, 改善个人及豪庭 生活 交通通信的发展 减少了妨碍人口 迁移的阻碍文化教育事业的 发展改变了人们 的思想认识2.15 〜24 2 400 27 500 0〜146405 000(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 .环卫人员 B .中小幼教师 C .工程技术人员D .建筑设计师技法导柄…汉丘円.r 7 UR/A fJJ J F A D .4 CJ X J民工迁移的成因及影响【典例】 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迁人率=地区迁人人口/地区总人口 X 100% 迁出率=地区迁出人口丿地区恵人口 x 100% 净迁移率二迁人率-迁出咻(1)造成图中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 .收入水平高B .远离东部C .人口数量少D .经济落后(2) 图中B 点代表的省(市、区)在 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A. 棉花 B .甜菜C .橡胶D .青稞(3) 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 .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 净迁移率小于一5%的省(市、区)多C. 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市、区)少D. 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思维过程:7 6 5 4 3 2 1 0.迁出率以246810 1214 16 18 20答案:(1)D (2)D (3)C规律总结农民工主要从农村向城市、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

(1)流动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农民工流动提供条件。

(2)影响:对于迁出地,可以缓冲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出现了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问题。

对于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 促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住房、就业等问题。

下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2011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旅客流量f牙人次3 5003 0002 5002 0001 500I 000500°1 2 34 5678 9 10 11 12月份1 •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A. 山区与平原之间B.乡村与城市之间C.内地与边疆之间 D .南方与北方之间2. 诱发旅客流动量最大月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 .历史文化B .政治经济C .生态环境D .自然灾害F图为“ 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A. 2003 年 B . 2005 年C. 2007 年D4.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2008 年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C.产业转移和升级B .出现逆城市化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2013湖北武汉调研)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B. 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C. 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为自南部向东北部D. 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6•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A •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B .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D .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7.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自然增K:率吊机械增怏率用3•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w 45.905040302010乡馍內县内乡省内省外国外镇外县外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流出省级行政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级行政区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 5.67.2 5.68.935.531.6(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3) 说明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基础梳理整合 一、 1.居住地2.集团性、大批的 定居 短期流动 美洲3.( 1)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 (2)有组织 户籍管理 改革开放 二、 1.气候 自然灾害 2.经济发展 3.政策 战争 4.决定性核心归纳探究【对应演练 1】 答案:(1) D (2)D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重庆市增加人口为零或负值;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增加 人口为正值; 中部除安徽和湖北外, 其他省级行政区增加人口均为正值; 增加人口为零或负 值的省级行政区数量西部最多。

第( 2)题,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中西部人口迁移;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是都高,如云南省。

【对应演练 2】 答案:(1) C (2)B解析: 第( 1)题,该城市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因而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A 项错误;人口以迁入为主,该市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C 项正确;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 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子女多随之迁入,入学难问题突出。

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 市郊区最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

演练巩固提升1〜2.1.B 2.A 解析:客流量在2月份最大,此期间正值我国的春节,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大量人口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动。

3〜4.3.D 4.C 解析: 第 3题,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负值,但同年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且始终大于自然增长率,因此该市人口一直处于增长过程之中, 图中最后一年人口最多。

第 4 题,人口机械增长趋缓与该市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是产业 转移和升级造成的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