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赵陈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赵陈丹

发表时间:2012-10-15T17:26:25.43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14期作者:赵陈丹

[导读] 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陈丹

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语文教学完成它真正的最终教学目标。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笔者以为可以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和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入手,让学生亲近语文,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20世纪初,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观。他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并且,陶行知还强调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他说“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序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则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活动,拓宽学生的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语文教学完成它真正的最终教学目标。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有效地利用“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当中,“大语文”教育的目标就能切实地得到体现。

一、生活处处有语文,创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大社会,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就是一个个生动的生活鲜例。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果能善于发现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并且善于将教材和生活有机结合,定能使课堂的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导语的设计应该生活化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语的作用自是不必细说,但如何才能算是好的导语呢?笔者认为,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就是好导语。

首先,走进作家生活,了解写作背景。语文课本选入的大多是“大家”之作,“文学家”、“作家”或者“诗人”、“学者”的头衔总是让我们景仰不已而望而却步,因此碰到诸如鲁迅、徐志摩、老舍等“大家”的文章,学生总是显出极为不自信的神情,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从中作旋,拉近作家与学生的关系。而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走进作家的生活,了解写作的背景。例如,可以讲讲鲁迅的生平,包括他的一些重大的人生经历——小时的易名、家道中落,求学时的艰辛,弃医从文的始末,婚姻的曲折,执教的辗转,与其他文人的对战等等,甚至可以讲讲其他人对鲁迅先生的反面评价;再如,可以说说徐志摩三次不幸的婚姻爱情,说说他的为人,讲讲他的诗歌散文和他的英年早逝,由此一来,学生可以明白,作家的生活也是和我们常人一样的生活,他们一样有爱、有恨、有喜、有怒,有欢、有悲,甚至他们还可以明白,因为那些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笔下便能生发出那些不寻常的文字。走进作家的生活,理解作品自然就不再仅仅是对教师讲解的照单全收。

其次,创设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语文课本总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编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往往最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若能在上课之前设置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所展示的环境场景,语文课堂便能迅速活跃起来。比如,《犟龟》、《假如人类也有尾巴》、《选举风波》、《一厘米》、《小男孩》等文章,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先让学生说说“我会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旦调动起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体会便会更加深刻。

2.问题的设计应该生活化

语文课的失败,莫过于课堂气氛的沉闷。上好一堂课,让学生有话说,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因此,问题的设置最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把语文的课堂变成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语文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如果你是年过古稀的仲永,今天来到这个班级,回想起五岁那年的奇迹,肯定感慨万分,那么,你想给在座的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学生们什么样的忠告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汇集,除了“后天学习更重要”,“教育者不能误人子弟”之外,他们还提出了“被教育者自己也应明辨是非”、“活到老学到老,亡羊补牢犹未迟也”的独到见解;再如,教学《马说》一课,学生也就“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匹千里马,你会如何让世人见识你的才能”这个问题畅所欲言,对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又如,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教学尤其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模拟招聘现场,模拟辩论会、记者会等等的活动都极为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应该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享受语文课寓教于乐的魅力。

生活处处有语文,让语文课堂生活化,在语文课堂中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不仅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而充满活力,更有助于巩固所教授的知识,学用结合,事半功倍。

二、语文处处皆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起着指导教学、检测学习的定向作用;而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又时刻影响着目标的实现。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