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古代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2. 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与边塞相关的图片或讲述古代边塞战争的故事,引入《出塞》这首诗。
2. 初读古诗(5 分钟)-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解读诗意(10 分钟)- 讲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展现的场景。
4. 感悟情感(10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人的爱国之情。
5. 诵读与背诵(10 分钟)-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加深对诗歌的记忆。
6. 拓展延伸(7 分钟)- 介绍其他与《出塞》主题相关的古诗,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体会。
7. 总结(5 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诵读。
同时,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出塞》教案
《出塞》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昌龄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学习《出塞》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古代战争的图片或讲述一些关于古代战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出塞》这首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
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及文学成就,以及《出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三)诗歌内容解读(15 分钟)
1. 让学生自行阅读《出塞》,然后回答一些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问题,如: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0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出塞》的艺术特色,如:诗歌的韵律、对仗、意象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五)体会诗人情感及诗歌意境(10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2. 让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方式,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六)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情感及
意境。
五、作业布置:
背诵《出塞》这首诗,并写一篇读后感。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出塞》,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王昌龄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出塞》,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事频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出塞》的诗意、诗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出塞》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塞》,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3 课堂讲解:讲解《出塞》的诗意、诗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边塞诗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互动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出塞》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1. 背诵《出塞》。
2. 写一篇关于《出塞》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其他的边塞诗进行阅读和鉴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出塞》的诗意、诗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6.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其他边塞诗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出塞》原文及注释、译文。
《出塞》教案(优秀8篇)
《出塞》教案(优秀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出塞》教案(优秀8篇)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出塞》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远。
诗人从千年以前的秦汉、万里之外的关山写起,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以下是整理的《出塞》优秀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会写1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诗人王昌龄的资料。
2.收集和阅读其他的边塞诗。
(二)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课后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感悟古诗的几种方法,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具体建议如下:1.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体验诗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做到熟读成诵。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
2.理解感悟古诗。
古诗教学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体会诗的意境。
可安排下列内容:(1)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意。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利用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专指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山关,而是用来说明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争一直在无休止地发生。
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可见战争是无情的,带给人们无尽的苦难。
“但”是“只要”的意思。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由于他英勇善战,威震龙城,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是化用典故,指扬威北方边关的名将。
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心中的感慨和希望:如果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驻守边关,绝对不会让敌骑越过阴山。
(2)体会意境。
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深远意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但在这两个词之前加了“秦”和“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二、教学重点1.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王之涣的《出塞》原文以及课文注释。
2.备课好板书内容和PPT讲义。
3.准备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以辅助教学。
4.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学生座位整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出塞”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逐渐进入课文。
2. 学习课文(10分钟)1.教师朗读《出塞》,鼓励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和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 分组学习(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出塞》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解析。
4. 背诵训练(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段背诵《出塞》,注重语调和抑扬顿挫。
2.让学生互相帮助,巩固背诵内容。
5. 情感表达(10分钟)1.让学生就古诗中的情感进行自由表达,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
2.欣赏学生作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古诗。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简单总结,强调古诗的意义以及学习收获。
2.布置《出塞》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背诵整首古诗。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出塞》,拓展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配合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和朗诵新的“出塞”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背诵古诗《出塞》来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体验和理解古诗文,发现其中的美和哲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
《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出塞》优秀教案(优秀3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和本诗背景资料。
结合注释,自学诗意。
*课前互动创诗境:看图猜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出塞》教学设计和反思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有三首古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和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前两首是边塞诗,最后一首是怀古诗。
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及戍边将士甘洒热血、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出塞》一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最后两句,着眼现实,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感叹边塞守将的无能;并借对历史名将李广的怀念,抒发自己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激情。
同时,又语带讽刺,慨叹边疆战乱不断,国无良将。
气势豪迈,铿锵有力。
被称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及查阅的相关资料,体会诗中将士们和诗人甘洒热血,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及爱国热情。
4.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和决心。
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从今天我们进入第七单元的交流和学习,本单元的导引有这样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国家,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单元我们会关注一些人物和事件,通过这些人物和事件我们能更加清楚的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一位自称有一片冰心的诗人-----王昌龄。
(二)读之入省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读出停顿。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1.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过渡:读的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出塞》教学设计
《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典故和意象的含义。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古代边塞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
提问学生对边塞的印象,引出课题《出塞》。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创作心境。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重点讲解诗句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运用典故的意图。
5、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诗歌的背景和诗句的含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6、诵读诗歌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全班齐诵诗歌。
7、拓展延伸展示几首其他的边塞诗,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等,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边塞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8、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大意、情感和边塞诗的特点。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出塞》。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大意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出塞》教案【10篇】
《出塞》教案【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出塞》教案【10篇】出塞这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一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3、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感悟古诗的方法,加强对古诗理解、感悟的能力教学准备古诗教学的幻灯片教学过程自主设计一、由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写的这个字,(板书“塞”)你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它是多音字,在本课是古诗的题目,读四声。
古诗的题目是——出塞。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那么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善于写边塞诗的唐朝诗人王昌龄。
二、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诗,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3、根据书下的注释,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如果英勇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建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度过阴山的。
4、理解感悟诗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古诗的朗读当中。
5、自由朗读古诗6、指名读古诗。
7、完成课后练习一。
三、谈方法,讲感悟。
说一说自己理解、感悟古诗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学习积累古诗《塞下曲》五、背诵古诗六、作业1、查找其他的边塞诗。
2、背诵古诗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小学语文《出塞》教学设计篇2一、说教材教材简析《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
《出塞》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理解《出塞》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塞》。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理解团结互助、英勇担当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塞》。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意象分析等方面的课件。
2. 图片: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如边疆风光、将士英勇事迹等。
3. 音乐:挑选适合诗歌氛围的音乐,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边疆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美丽与神秘。
(2)简要介绍《出塞》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塞》,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出塞》教学教案
《出塞》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出塞》。
(2)理解《出塞》的诗意,了解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出塞》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塞》。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塞》。
(2)理解《出塞》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出塞》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深入解读《出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昌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出塞》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出塞》,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出塞》中的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渴望。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塞》的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出塞》。
2. 写一篇关于《出塞》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出塞》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抒情技巧。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出塞》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中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以及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4、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对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并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味诗情,激发学生对于唐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探边塞,破诗题一、视频导入,引发感知。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们认真的观看,看看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播放视频)2、指名谈感受。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总而言之,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
3、同学们都说出了我的心声。
是啊,战争是残酷的。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民族也饱受了战乱之苦。
许多爱国的将士,为了保家卫国,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万里,守卫边疆,抵御外敌,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来自于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塞”)二、出示诗题,了解背景。
谁知道这个“塞”字是什么意思呢?师介绍: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即是边塞。
那么出塞是什么意思?师:字面:出使边塞、出边塞。
“出塞”也是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的所见所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何为边塞诗,目的在于,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对于边塞诗的感知上来,为下一环节学习古诗作好铺垫。
】板块二:熟读古诗,解诗意一、导语:诗中到底写到了怎样的内容,又饱含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出塞》。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评价。
三、指名读古诗,正音纠字。
“但使”、“飞将”、“不教”注意正音提示。
《出塞》教学设计(精选4篇)
《出塞》教学设计《出塞》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塞》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出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二、升华情境(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
(出示课件)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
(再出示课件)学生诵读,练背。
三、练习题(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出塞》教学设计篇《出塞》教案大全
《出塞》教学设计篇《出塞》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理解《出塞》的背景和意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出塞》的文学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文学特色,品味诗歌语言。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出塞》2.课件:展示《出塞》的诗意画面、相关历史背景等。
3.教学参考书:《唐诗鉴赏辞典》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塞上江南”这个词吗?它指的是我国哪个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出塞》。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家夫子”,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宫闱生活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出塞》,注意节奏、停顿。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四)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诗歌描绘的景象。
(五)品味诗歌语言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2.教师点评: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第二课时(一)回顾诗歌内容1.复习《出塞》,回顾诗歌描绘的景象。
(二)分析诗歌情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学生自由发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师点评:如对仗工整、用词贴切、意境深远等。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边塞诗的了解,分享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
2.教师补充: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甫的《塞上曲》等。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边塞诗,进行比较阅读。
五、课后作业1.背诵《出塞》。
2.写一篇短文,介绍《出塞》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出塞》,让学生感受到了边塞诗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出塞教学设计完整版
出塞教学设计完整版
教学设计:出塞
教学目标:
1.了解《出塞》的作者、写作背景及故事情节。
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的诗歌鉴赏材料。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10分钟)
教师分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出塞》这首诗歌。
Step2:导读(15分钟)
Step3:诗歌欣赏(20分钟)
教师将《出塞》的全文展示在多媒体上,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
Step4:语言学习(2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Step5:诗歌鉴赏(2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包括诗歌的节奏、押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
Step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Step7: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塞的壮美和西出的情景,并附上自己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塞》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及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及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
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
(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
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
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
(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
3、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
(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4、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
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
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及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及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
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将近一千年)
Ppt出示
秦朝——————汉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
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明月,边关)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
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
师: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他们离家万里,长途跋涉来到边关,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引出“人未还”)
师: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
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年对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怀念故乡,怎能不思念亲人。
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
(师指名说)
师:用上诗句说一说,可以改一改诗句。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夫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父未还)
假如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兄未还)
师: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他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他们遥望边关,守望明月,一遍遍呼唤着,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8、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
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
三、拓展延伸,感受期盼
1、师:俗话说,国难思良将,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也在盼
望:(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汉代飞将军李广)
3、出示李广的资料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挽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
————(唐)卢纶《塞下曲》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
于是策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细一看,箭头已经插入石头中.这时众随从也
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
4、师: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勇猛无比)
师: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银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5、师: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不敢度阴山
师:要是李将军在,边关——就会有安宁
师:要是李将军在,将士——就能回家乡
师:要是李将军在,国家——也会更太平
师:要是李将军在,多好啊!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师:同学们,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他们生活艰苦,九死一生,虽然他们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
你又想到了什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
7、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8、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板书设计]
出塞
王昌龄
明月边关悲
思良将建功业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