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社会公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8篇)
![社会公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0516f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4.png)
社会公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8篇)一、什么是事迹材料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
先进事迹材料写作属于应用写作范畴。
二、社会公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公德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公德模范事迹材料1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
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
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
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
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
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
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
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
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
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
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
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通用19篇)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通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ef69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7.png)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通用19篇)道德模范先进篇1蓝连青,女,1966年7月出生,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镇马社区镇马街居民。
蓝连青一家五代同堂,互敬互爱,家庭和睦温馨,是全国“最美家庭”。
蓝连青的奶奶在世时,她一直悉心照顾,直至老人逝世;她支持丈夫带领的瑶山歌艺术团成为当地有名的文艺团体,父母年逾八旬,也是该艺术团的“歌王”。
20__年9月,蓝连青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2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用心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我的职责。
他把业余时光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
他读过的《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
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理论、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
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就像时刻持续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精选5篇)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669b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7.png)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精选5篇)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篇一牛振西,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
从自己一个人救人到组队义务救援,14年来,牛振西带领水上义务救援队参与多次重大险情的救援,累计挽救90多条鲜活的生命。
见义勇为已成为牛振西个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他获得当地民众交口称赞。
2023年2月3日上午,河南郑州荥阳市广武镇一个2岁孩子不慎掉入35米深井中。
当地多方力量齐上阵,开展紧急救援。
10个小时过去,进展很不顺利。
晚上7点多钟,牛振西和队友赶到。
当时挖掘机和推土机已挖了17米的深坑,再挖下去可能发生塌方。
救援经验丰富的牛振西运用鱼钩钓鱼原理,几经尝试,终于在黎明时分将孩子救起。
2023年暑假的一天,一名17岁女孩在黄河边游玩时不慎落水。
牛振西和队员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下水打捞,却被漩涡缠住了安全绳,差点吞噬了他们的生命。
最后他们艰难地把遗体打捞上来。
为了更好地防患于未然,牛振西和队员们开始侧重事前预防。
从2023年起,他们在水域周边学校启动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倡导“见义智为“”救人不舍己”的科学救生理念。
7年来,开设讲座500多场,受益中小学生、大学生超3万人,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发生数量。
牛振西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
教师要有高洁的自尊心,以身示范;有强烈的责任心,爱生如子;有坚定的事业心,始终如一;有迫切的进取心,精耕细作。
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
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都要注重自身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
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
一、以身作责,为人师表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我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2023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2023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d293c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2023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2023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用行动书写人生的典范近年来,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可亲可敬的道德模范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以下是2023年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他们用自己的善行点亮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1. 王明:为残疾人奉献爱心王明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残疾人,他自幼患有重度听力障碍。
尽管面临巨大的生活困境,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他眼中,残疾只是一种身体上的缺陷,并不影响他帮助他人的决心。
为了帮助其他残疾人,王明创办了一个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康复辅助设备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他亲自探访每个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在他的带领下,康复中心已经帮助了数百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实现了自食其力,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 张晓:关爱留守儿童,传递希望之光张晓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她深知留守儿童面临的孤独和困境。
她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农村的留守儿童,并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她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除了教育帮扶,张晓还协助组织社区义务讲解员,通过讲解员的力量,向农村孩子们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她还积极联系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衣物等方面的帮助。
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留守儿童问题,并纷纷投身到这个公益事业中。
3. 李华:倡导环保,呵护家园李华是一名环保志愿者,他热爱大自然,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城市清洁行动,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可再生能源等环保知识。
他还发起了“绿色公益,从我做起”活动,倡导居民节约用水、减少塑料袋使用等环保行为。
李华还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他亲自动手栽种树苗,并发动身边的邻居、朋友一起行动。
如今,他所在的社区变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道德模范人物优秀事迹(通用10篇)
![道德模范人物优秀事迹(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efd5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7.png)
道德模范人物优秀事迹(通用10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物事迹篇一周林香,上饶市玉山县仙岩镇吴家社区塘底小组村民。
她是一名坚强的农家妇女,丈夫早年离世,留下年迈病瘫的公婆和一对年幼儿女。
多年来,她独自一人承担起赡养公婆和扶养儿女的重任。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导致儿媳李小香瘫痪在床,她又挑起照顾儿媳的重作文吧担。
曾有人劝说她放弃,但周林香却异常坚定:“嫁到我们家,那就是我闺女,无论多难,只要我还活着一天,便会照顾她一天。
”22年来,她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谱写了一曲婆媳情深的感人赞歌。
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江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道德模子简短篇二xx,女,汉族,1978年6月生,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教师。
丈夫不幸去世,xx既照顾年迈的公婆和5岁的儿子,还承担一大笔债务。
公公膀胱癌屡次复发,婆婆又出车祸。
xx带着儿子、公婆一齐改嫁,重新组合成一个和美的大家庭,用爱心、孝心奏响和谐家庭的新乐章。
xx嫁入丘家的十几年里,和丈夫琴瑟和鸣,对公婆孝敬有加。
2023年,丈夫不幸因公牺牲,xx一个人撑起这个老幼贫弱的家。
公公手术3次、住院14次,每次都离不开xx的忙碌。
2023年,婆婆被摩托车撞伤,牙齿摔得一个不剩,xx每一天用榨汁机把饭菜、水果搅成汁,用吸管喂婆婆喝。
那段日子,xx白天上班,晚上哄孩子睡觉后,再到医院照顾公婆,困了累了就伏在病床边休息片刻。
2023年,xx与现任丈夫汤云辉相识,带着公婆、儿子与他结了婚。
汤云辉像对待自我亲生父母一样,与xx一齐分担职责。
xx对此刻丈夫家的老人也同样孝顺,双方的老人孩子在他们的感染下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xx还帮忙照顾大小姑子家庭。
汤云辉姐姐常年在龙岩打工,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向寄养在xx家。
xx视如己出,照顾生活起居,接送上下学,指导学习。
如今,大外甥已经工作,每次回到上杭,第一件事就是去xx家看望外公外婆和舅妈。
2023年,小姑子带着两个女儿来投奔xx。
社会道德模范事迹材料6篇
![社会道德模范事迹材料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7761f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5.png)
社会道德模范事迹材料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道德模范事迹材料6篇我们在进入到社会工作后,一定或多或少接触过事迹材料,一份具有影响力的事迹才是有价值的,下面是发发总结网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社会道德模范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9764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4.png)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敬业奉献是一种追求卓越、无私付出的精神品质,是一种对事业忠诚、情感投入的态度。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是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专注度和执着精神的人。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卓越的业绩,还用自己的榜样力量,鼓励和影响着身边的人。
以下是一些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希望能够激发你的灵感和动力。
一、马宁:深入基层,倾心服务马宁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公务员,她始终坚持与群众心贴心的接触,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
马宁被派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工作,在那里,她发现村里的一些老人因为行动不便,生活十分不便利。
于是,马宁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为老人们修建了坡道,方便他们出行。
此外,她还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工作,为村民们提供灌溉设施。
马宁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她的努力和专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真谛。
二、李明:无私奉献,扶贫一线李明是一名在西部偏远地区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他用自己坚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
李明经常深入到贫困乡村,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他不仅给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帮助他们规划出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线图。
李明的奉献精神感染了身边的人,激发了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扶贫事业中。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贫困乡村,成为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三、陈秋维:警务先锋,始终如一陈秋维是一名警察,他为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秋维不畏艰险,经常深入犯罪高发区,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抓获了许多重要的犯罪分子,并使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陈秋维将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他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敬业精神,始终如一地为人民服务。
四、宋辉:医者仁心,无私奉献宋辉是一名眼科医生,他用自己的卓越技术和无私奉献精神,挽救了许多病患的视力。
宋辉每年都会积极参与到一些无偿义诊活动中去,为贫困家庭和残疾人提供眼科服务。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诚信道德模范个人事迹(2)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诚信道德模范个人事迹(2)](https://img.taocdn.com/s3/m/b898cc1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1.png)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_诚信道德模范个人事迹(2)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篇4张维贤,男、1934.11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4.09参加工作、原八三器材库退休,现居住在辽海街道八三社区南1#楼3单元302室。
张维贤退休后,作为老党员,他主动承担起社区板报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他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张维贤坚持每月刊出两期黑板报,为了丰富黑板报的内容,他自己掏钱订阅了好多份报纸、杂志,他设置多个宣传小栏目,有重大新闻、人民防空知识、健康和安全教育、重要通知等,同时力求文章短小精悍,以便居民乐意阅读完所有内容。
再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宣传。
这些年来,张维贤负责的宣传栏成了小区居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正如一位小区居民说的,空闲的时候到黑板报前看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张维贤十年如一日,义务承担起八三社区的板报宣传工作。
他写的毛笔字、黑板字无人不晓,在家属区提到张维贤都佩服他的字。
张维贤是八三社区的“五老”志愿者之一,他天天在社区里穿行,碰见可疑人员,就上前盘问,他还非常注重保护环境,希望每个人都具备良好的素质,并始终坚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原则,遇见乱扔乱倒垃圾的住户,就进行说服教育,时刻监督,并且做到垃圾定点堆放,碰到不文明的情况,他就会主动上前劝导,心平气和的把对方说的心服口服。
他说:“小区环境是大家的,不论老幼,能为社区的居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觉得心里很甜”。
张维贤同志本着对居民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热心为周围的群众排忧解困,积极向社区和物业反映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能为身边的居民服务而感到光荣。
20xx年初春,南1#、南2#、南3#楼顶上有许多大冰溜子,张维贤看见了,在地面上及黑板上写——请注意楼顶上的冰溜!再比如,20xx年3月28日,张维贤和南4#楼居民赵顺天来八三社区反映,南4#楼墙外面6环线上两侧的杨树——东侧有4棵杨树严重倾斜,已砸坏南4#楼的铁栅栏,现在,随时会倒砸伤楼院居民和过往的行人,居民们要求清除隐患,让居民的生活环境安全。
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
![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7844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0.png)
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社区道德模范先进篇1,女,xx年xx月xx日出生,回族,中国共产党员。
xx年12月至xx年1月在xx市蔬菜公司的蔬菜批发部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努力,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单位出板报、写表扬稿,并在单位的广播中多次播放,在单位的珠算比武中多次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由于工作突出,于xx年被调到统计股做统计员。
并于xx年考入xx省商学院的夜大,学习商业会计专业。
同年考取了xx市珠算协会的一级证书。
xx年大专毕业。
xx年任单位收款室组长兼任团支书。
xx年8月应聘到新城办事处xx社区,担任副主任一职,主管低保工作。
社区低户及低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都是需要社会最要关心和帮助的。
利用业余时间一家家调查走访,了解各家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让她在工作上有了头绪、有地放失,逐步建立健全了档案,做到应保即保,流动管理,不怕威胁与恐吓。
她积极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家庭成员找工作,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知心朋友。
在低保走访工作中,深入家庭与特困居民、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以个人名义为他们捐款捐物,购买生活物品,解决生活难题。
在她积极努力的工作下,于2019年获得办事处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019年获得办事处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篇2现任建成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工会主席,负责全面工作。
自从2019年担任社区工会主席以来,她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个率先垂范、奋发有力的领导班子;以执着的敬业精神,甘愿奉献的人生品格,培育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工会干部队伍;以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为人先的风貌,开创了建成社区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自从她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她的身影踏遍辖区每个角落,xx 户xx名社区居民的情况她都烂熟于胸,在不断为社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社区群众更加信任她、依赖她了,居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找她商量,并为其出谋划策,深受居民的爱戴。
2022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通用9篇)
![2022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da4d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b.png)
2022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2022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通用9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2022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1常常在想,一滴水的能量有多大?一线阳光能有多温暖?一颗粮食能哺育什么生命?带着这些疑问,重读雷锋日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昨天教工委组织的“雷锋精神进校园”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却让我不止一次潸然泪下,叩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不一样的岗位,不一样的付出,却带来了同样的震撼。
共四位道德模范作了报告,分别是蓝领专家孔祥瑞、最美女法官厉莉、最美妈妈吴菊萍、信义兄弟孙东林。
他们都是普通人,做着普通事,但就是这些普通人的普通事让我极其敬佩。
操着一口标准天津话的孔祥瑞,一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码头工人,用四十年的辛勤付出、刻苦钻研谱写出一曲爱岗敬业的高歌,成为公认的蓝领专家。
他说,他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中去。
接下来三位模范的事迹,让我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厉莉,为了挽救一位白血病儿童,两次捐献骨髓,这在社会上尚属首例。
她说,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凋谢陨落,不能让失去孩子的悲痛在另一个家庭重演。
吴菊萍,用双臂接住了救一位从10楼坠落的孩子,结果双臂粉碎性骨折,住院疗养几个月。
她说,这是出于母爱,自己也是妈妈,任何妈妈都是伟大的,当孩子受伤时,最痛苦的是妈妈,她不能让另一个妈妈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袖手旁观。
孙东林的哥哥,为了能在除夕前结清农民工兄弟的工钱,让农民工兄弟过个好年,在筹钱回家的路上除了车祸,全家人无一幸免于难,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孙东林决定完成哥哥的遗愿,连哥哥一家的后事都来不及料理,急忙赶回家为农民工兄弟发放工钱。
他说,他不能让哥哥背负着债务上路,他还记得哥哥多年前的教导,做人一定要守信,他一定要兑现哥哥“新年不欠旧年钱,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38465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2.png)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最新道德模范事迹材料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许张氏,女,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
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
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
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
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
体恤儿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
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
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
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
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
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
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
”女儿许长荣说。
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
”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忙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
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
“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
”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
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
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a2e3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1.png)
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近年来,社区道德模范们的事迹在社会上传为佳话,他们以自己的善举和奉献精神,为社区增添了温暖和正能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位社区道德模范,李华,他为社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华是一位退休老师,他长期生活在一个城市的社区里。
他退休后,没有选择一味享受生活,而是主动投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服务中去。
每天早晨,他都会带上工具箱,走进社区中的绿化带和花坛,为它们进行修剪和整理。
这个社区因为李华的努力,变得日益美丽迷人。
每当夏天到来,社区的居民们都会赞叹这片绿色的海洋,而李华默默地享受着这些赞美带给他的快乐。
除了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帮助和服务,李华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
社区发起的线下集市、义卖活动等,都离不开李华的参与和支持。
他总是把自己第一时间将多余的物品捐赠给需要的人,而且他总是第一个主动为义卖活动献力拼力。
一次,社区组织了一场慈善演出,旨在为一所特殊儿童学校筹集善款。
李华更是亲自登台表演,在现场献上了一段浑厚悠扬的琴声。
他用一曲感人肺腑的琴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也为义演活动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李华的事迹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个人,他的奉献精神和善行为社区增添了温暖和正能量。
作为一名社区道德模范,李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区的力量和意义。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激励和呼吁。
我们要向李华学习,用自己的力量为社区贡献,为社区带来更多的温情和关怀。
正是有了像李华这样的社区道德模范,社区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社区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十篇(见义勇为)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十篇(见义勇为)](https://img.taocdn.com/s3/m/48cde836cfc789eb172dc8ef.png)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十篇(见义勇为)(篇一)生死关头见真情—第三届**县道德模范候选人**等5人(见义勇为)事迹材料“滴!滴滴!滴!”一长串急促刺耳的喇叭声中,一辆**牌的小车,晚上8:00左右从**县**镇的街道上疾驰而过,急急地刹在了**镇卫生院大楼门口,车还没有停稳,车上就跳出几个小伙子,叫医生的叫医生、找急救推车的找推车,迅速地把后排座上昏迷的女孩推进了抢救室…….. “快!快救人!煤气中毒!快!快!”……当班的护士找来了医生,简单地询问之后;输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建立输液通道、保暖……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紧张的人们也稍稍的放松了一下神情,静静地退到了抢救室门外等着……原来1月18日晚上8:00左右,**市**镇驻**市**县**镇的扶贫工作队员们,经过连续几天没日没夜的备检工作之后,于傍晚送走了检查组,吃过快餐,大家疲惫地回到了出租屋里,开始洗漱准备休息补一补觉了,突然二楼房东的家里传来了大声的呼叫声,当时真的把队员们吓了一跳,都以为房东夫妇在吵架呢。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觉有点不对,这时候驻**镇的张亦详队长立马和队员谢尹文、黎志伟、吕郁杰跑了下去看看情况,可是门怎么都敲不开,此时只见房东也从外面跑了回来,他在隔壁店里听到动静,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开门后发现老板娘和儿子正在手忙脚乱地给女儿穿衣,而此时他们的女儿已经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地躺在沙发上,老板娘急促地说“冲凉时煤气中毒,快救人啊!”见此情况,**队长迅速地分解了任务,打120急救电话、张子叶去开车、其他人原地待命,准备把人抬上车送医院抢救……..于是便有了前面发生的一幕,经过近二十多分钟的输氧处理,医生出来说:“幸好发现及时送医也快,目前自主呼吸过快,仍然处在昏迷之中,但由于镇卫生院条件有限,没有高压氧仓,建议转送县人民医院会更好一些……..。
”医生一下子竟然把工作队员当成了家属?在和家属商议之后,便联系了县医院派120车过来接,同时镇卫生院也用120车送一段,中途交换病人;利用中间一点间隙时间,张亦详陪房东回家拿了些衣服和日用品,返回卫生院房东才想起身上没有带钱,他的慌乱神情也被**队长看在眼里,问明情况后,告诉他别急!并迅速地和队友开车来到了农村信用社,在自己的银行卡上取出了5000元,交到房东手上,并告诉房东什么也不用说,救人要紧!在得知120救护车坐不下家属时,便主动提出由工作队出车送其家属等人去县人民医院陪护,这一切让在场的家属们感动不已,连连说道:“你们**工作队真是好样的!”……..直到看到医院交接完后,大家才安心地返回,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95199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c.png)
社区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社区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社区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社区里的好人好事。
他们默默无闻地为社区做出贡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社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精选。
1. 张阿姨的义务教育社区里的张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师。
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她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选择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社区孩子们提供义务教育。
每天下午,她开设小学数学辅导班,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们克服学习障碍。
张阿姨耐心细致地教导,用她亲身经历的乐观态度鼓励每个孩子。
在她的帮助下,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升,他们也树立了对学习的自信。
2. 社区志愿者团队的卫生整治社区里的一支志愿者团队,在每个星期六早晨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卫生整治活动。
这支团队由五十多名居民组成,他们自愿担任起社区卫生的责任。
他们清扫街道、公园和小巷,清理垃圾,并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社区环境整洁美观,同时也凝聚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让社区变得更加和谐。
3. 老李的邻里互助社区的老李年事已高,由于身体不便,很多日常生活的事情无法自理。
然而,在社区的帮助下,他从来没有感到过孤独。
社区居民时不时地会来老李家探望他,帮他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
一次,老李生病住院,社区居民轮番照顾他的康复和饮食。
老李深感社区的温暖和亲情,他说社区是他的家,他从未感受到过孤独。
4. 青年志愿者开展的技能培训班社区的一些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开展了免费技能培训班。
这些课程涵盖了电脑应用、手工艺、音乐等多个方面,不仅提供了居民们学习的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额外收入的途径。
通过这些培训班,社区的居民们可以学到新技能,扩大自己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5. 社区图书馆改造计划社区的图书馆是许多居民学习、娱乐的场所,然而,由于经费的限制,图书馆陈旧而狭小,很多居民都不能在这里得到满意的服务。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社区的居民自发组织,共同筹集资金进行图书馆改造计划。
道德模范先进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
![道德模范先进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d4484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e.png)
道德模范先进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道德模范先进的事迹材料1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
这是范__的朴素人生理念,也是他对家乡父老的铮铮誓言。
范__是丹江口市蒿坪镇余家湾村人。
因为家贫,范__很早就外出打工。
通过打拼,他成为我市知名企业家。
余家湾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农民大多生活贫困。
范__常常思考:通过什么方式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2010年开始,范__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完善余家湾村的通村公路,目前道路全是6米宽的标准水泥路。
他还投入400多万元,修建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10多公里的自来水管道,让全村乡亲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为反哺家乡,范__投入2300余万元,为余家湾村村民捐建了73套别墅。
有人说范__傻,把挣的血汗钱瞎花。
范__却说:“这是我的家乡,我要把她建设好。
我自己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为解决乡亲们的困难,每年春节范__都拿出10万元左右,给全村近百户特困户买回过年物资,给每户贫困户发放500元慰问金。
“提升乡亲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才能让乡亲们更幸福。
”范__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范__在家乡创办丹江口市润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余家湾村实施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
他还带领乡亲们实施旅游开发,以自然的“火焰山”和人造的“花果山”为依托,打造现代版“西游故事”主题文化公园。
范__组建丹江口市农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全村所有村民吸纳为社员,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按照这种模式,余家湾村先后流转农户土地和荒山10000多亩,进行统一规模经营,发展黑猪养殖1500头,种植薄壳核桃1200亩、银杏500亩、软籽石榴1000亩,建设野生葡萄采摘观光园100亩、蔬菜大棚100亩。
在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上,一律贫困户优先。
一大批乡亲从传统农民变身企业工人,既可得土地租金,又有务工薪金,年底还享分红。
2014年,范__当选为余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在范__的带领下,余家湾村发生巨大变化:全村429户1550人,人均年收入提升到6500元以上,去年实现脱贫55户241人。
人社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人社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c25ce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a.png)
人社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一、个人简介[XXXXX],男/女,XX岁,中共党员,现任[XXXXX]社区党委书记。
自XXXX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工作,无私奉献。
二、道德品质[XXXXX]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他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关心群众,乐于助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社会贡献[XXXXX]同志在工作中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同时,[XXXXX]同志还关注民生问题,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模范事迹[XXXXX]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
在XXXX年抗击XXXX疫情中,[XXXXX]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带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奋战在防控一线。
他积极协调资源,为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XXXXX]同志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社会评价[XXXXX]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居民们纷纷表示,[XXXXX]同志是他们的贴心人和主心骨,他的付出和奉献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上级领导也对[XXXXX]同志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他是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和楷模。
六、未来展望面对未来,[XXXXX]同志表示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工作。
他将继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为建设和谐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XXXXX]同志还计划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共同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2024年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fc8b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3.png)
2024年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在2024年,道德模范们不断涌现,他们以他们的奉献、正直和良好的品德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下面将介绍几位2024年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展示他们为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一位道德模范是李华,他是一位出色的医生。
在过去五年中,李华一直在农村地区的医疗队任职,为那些缺乏医疗资源和服务的人们提供帮助。
每次他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他都会全力以赴地把病人的健康放在首位。
他的悉心照料和专业医术,让每个病人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李华经常加班,并主动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医生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角色,而更是一个负责任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使命。
第二位道德模范是王婷,她是一位教育工作者。
王婷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她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一所小小的义务教育学校,为那些无法去城市上学的孩子们提供了可负担的教育。
王婷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她也是这些孩子们的朋友和导师。
她不辞辛劳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
她相信,通过教育,这些孩子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
第三位道德模范是刘强,他是一位环保志愿者。
刘强长期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组织植树活动,并提倡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意识。
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环保组织,带领大家一起清理河流和海滩,还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向更多人传递环保意识。
刘强坚信每个人的努力都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号召更多人加入到环保事业中去。
第四位道德模范是张明,他是一位志愿消防员。
张明在业余时间自愿加入消防队伍,参与各种消防演练和应急救援演习。
他经常参与危险任务,在火灾和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冲在最前线,不畏艰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张明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无私奉献,成为社区的一面旗帜。
最后一位道德模范是许静,她是一位社会志愿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篇一:社区道德模范评选材料】最美嫂子谢美先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小叔子谢先美,下陆西花苑社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贺永红,为此,面临死神的小叔子奇迹般活了下来。
她用爱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之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2003年5月,正在广西打工的贺永红还沉浸在刚刚当上爸爸的喜悦之中,一场病魔却悄然袭来。
经医院确诊他患上难以治愈的脊椎结核病,她和丈夫贺东鸿到处借钱将他送进医院。
经手术治疗,贺永红成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胸部以下全无知觉,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
贺永红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年事已高。
看到这种情形,谢美先毅然决定将他接到家中和丈夫一起照顾。
她对小叔子说:“你心情放宽些,慢慢养病,以后只要哥嫂有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只有50平方米的家,照顾瘫痪的弟弟很不方便,为此他们把自己的小房子租给别人住,在附近农村租一间更大的房子和弟弟一起住,还为弟弟专门装了一台空调。
照顾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并不是那么简单。
贺永红刚刚病倒那段时间,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情绪波动很大,照顾起来很吃力。
每次如厕和洗澡成为他最大的困难,大小便无法控制,经常把床弄脏,谢美先就不厌其烦为他换洗。
由于长期卧床不能动弹,贺永红的双脚经常出现麻木无知觉,谢先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通过有经验的熟人和医生的传授,不辞辛苦地每星期给贺永红用温水洗三次脚。
除了西医治疗外,她还利用空余时间向中医讨教。
只要听说哪里有民间高师,她长途跋涉,不顾疲劳,先后到山里和乡下求得几副“土方”,药熬好后,又细心地喂给弟弟喝。
一次,电视剧有个喝汤的镜头,贺永红看见后,舌头自然地在嘴边添了下,这个微小的动作却被谢先美留意,第二天,当她把一碗骨头汤端到小叔子面前时,他眼睛湿润了。
三伏天,寒冬里,为照顾弟弟,谢先美都是无怨无悔。
2004年7月,贺永红病情突然加重,连续一个星期粒米未进,整个人奄奄一息。
年迈的父亲见此情景,流泪对儿子贺东鸿和媳妇谢先美说:“你们帮弟弟准备后事吧……”但是,谢先美和丈夫并未放弃弟弟,他们一边积极联系医生为弟弟治病,一边打电话给贺永红远在广西的前妻,让她带着女儿来看弟弟,用亲情力量挽救弟弟的生命。
听医生说每天为病人按摩,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抱着一线希望,她每天坚持为弟弟按摩,受爸妈的影响,贺永红的小侄女也非常懂事孝顺,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跑进叔叔的房间,跟叔叔聊天。
在谢先美不离不弃的照顾下,贺永红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原来没有知觉的身体也逐渐康复,双手和上半身能够活动自如,双腿也有了痛感。
看到小叔子病情有所好转,她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来一台电脑,让弟弟学习上网。
现在,弟弟不再让哥哥为他读报了,而是自己上网看新闻、聊天和玩游戏。
通过聊天贺永红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暂时让他忘却身体上的伤痛。
贺永红说:“没有嫂子,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她给了第二次生命。
”因此他比常人更理解生命的意义,4年前他在黄石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篇二: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整理版)】2013年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汇总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成环李成环,女,汉族, 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
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
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
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
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
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
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
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
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
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
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久生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
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
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
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
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
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
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
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
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
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
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
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何玥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
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
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
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
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
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
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
”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
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
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
”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
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
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
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
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
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
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
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罗玮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
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
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
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
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