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在免疫抗原后机体产生地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
4.2特异性免疫(讲义)-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讲系列(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 特异性免疫知识点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知识点2:体液免疫 ★★★1. 概念:B 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因此这种主要靠 抗体 “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 基本过程(1)B 细胞活化:通常情况下,B 细胞的活化需要 病原体 与B 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 辅助性T 细胞 传递的第二信号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 细胞因子 的作用。
(2)抗体的作用: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 循环 并与特定 病原体 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一些病原体直接接触病原体 摄取 抗原呈递细胞 传递 辅助性T 细胞 结合 B 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B 细胞 浆细胞 增殖分化产生分泌 抗体结合病原体 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吞噬消化),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B细胞的特异性和多样性: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人体内B细胞的种类在109以上,至少可以产生109种独特的抗体,可以识别自然界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病原体。
3.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记忆B细胞可以长时间保持对相应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导致人或动物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如图。
【微点拨】➢记忆细胞能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其能够长期保留对相同抗原的记忆。
【典例1】(2022秋•即墨区校级期末)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D.免疫细胞清除进入机体的麻风杆菌【分析】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的特有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 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免疫调节单元测试(A卷)
免疫调节单元测试(A卷)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下列不全属于免疫系统的一组是() [单选题] *A.淋巴结、巨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正确答案)C.骨髓、扁桃体、胸腺D.抗体、B细胞、T细胞答案解析:选B。
免疫系统在组成上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
淋巴结、骨髓、扁桃体和胸腺都属于免疫器官;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B细胞和T细胞属于淋巴细胞;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肾脏不属于免疫器官。
2.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下列属于免疫器官的是()[单选题] *A.心脏B.骨髓(正确答案)C.胃D.肺答案解析:选B。
心脏与血液循环有关,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骨髓、淋巴结等属于免疫器官,B正确;胃是消化器官,不是免疫器官,C错误;肺与呼吸有关,不是免疫器官,D错误;3.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答案)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答案解析:选C。
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巨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对不同抗原具有针对性,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 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抗体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合成的(正确答案)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解析:选C。
RHBV疫苗接种引起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RHBV疫苗接种引起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学生姓名:学号: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指导教师:职称:摘要:研究小鼠免疫接种基因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recombinant HBV surface vaccine,rHBs)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0.65、1.25、2.5、5μg 4组,腹腔分别接种0.65、1.25、2.5、5μg的rHBs 1次或2次。
初次免疫后4周或加强免疫后2周分离小鼠脾T淋巴细胞,分别进行脾T淋巴细胞释放IFNr、IL-2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实验;脾T淋巴细胞释放实验:用10g/ml rHBs刺激脾T淋巴细胞,3天后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IL-2及IFNr的浓度。
CTL实验,脾T 淋巴细胞用特异性多肽刺激,用51Cr释放实验检测CTL。
只接受单次免疫的0.65、1.25、2.5、5μg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5.48±8.88、9.28±6.98、28.53±14.32、64.69±20.88pg/ml,释放的IFNr分别为8.22±8.61、9.89±9.34、20.27±15.50、30.77±22.12pg/ml。
接受加强免疫的0.65、1.25、2.5、5μg 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释放的IL-2分别为 5.75±5.04、102.53±67.52、177.13±91.12、332.10±124.31pg/ml,释放的IFNr分别为 3.63±4.42、28.33±13.04、59.66±25.75、80.73±19.30pg/ml。
CTL反应的靶细胞自然释放率为28.76%±13.45%;加强免疫组小鼠0.65、1.25、2.5、5组小鼠,CTL特异性释放率分别为(42.36±19.32)%、(91.21±22.97)%、(69.25±24.13)%、(51.49±21.661)%;只接受1次免疫接种的小鼠,其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特异性释放率分别为(32.27±15.35)%、(56.28±24.35)%、(44.34±18.65)%、(40.76±56)%。
选择题(17)免疫调节__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巧刷高考题型
选择题(17)免疫调节——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巧刷高考题型1.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前体细胞不同,成熟场所也不同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内环境中的病原体D.DNA疫苗注入机体后不能直接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BV)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自愈。
EB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其DNA在受感染的细胞内呈线性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或呈环形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EBV侵入了B淋巴细胞,则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B.被感染后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会引起效应T细胞的免疫应答C.采用EBV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借助PCR技术进行EBV的核酸检测都可以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方法D.注射免疫球蛋白或口服干扰素对该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3.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通过识别、结合并裂解靶细胞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效应T细胞能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人体初次接触抗原不能产生记忆细胞4.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因抗击血源性丙型肝炎(即由输血造成的丙型肝炎)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RNA病毒。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丙型肝炎病毒虽然属于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通过输血引起的对HCV的免疫反应既有非特异性免疫又有特异性免疫C.利用抗体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HCV,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的原理D.为获得较多的病毒用于实验,实验室可利用动物血清来体外培养HCV5.向某哺乳动物体内按一定方式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疫苗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疫苗技术实验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疫苗技术的研究,探究其在预防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免疫防御方面的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疫苗技术是一种预防性医学手段,通过引入疫苗,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特定抗体并形成免疫记忆,一旦再次接触到相同致病微生物,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阻止病原体的侵袭,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实验中,我们会选择一种常见疾病的病原体,制备相应的疫苗,然后进行小鼠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
疫苗的选择和制备过程会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有所区别,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病原体株系、培养、灭活或减毒处理等步骤。
实验中,我们将分为两组,一组为接种组,接种相应疫苗后观察小鼠的免疫应答和防御效果;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观察小鼠对病原体的反应。
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可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预防效果。
三、实验步骤1. 选择适合的病原体株系,并进行培养和扩增。
2. 对病原体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3. 将灭活或减毒后的病原体制备成疫苗。
4. 分组:接种组(接种疫苗)和对照组(不接种疫苗)。
5. 定期观察小鼠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温变化、抗体产生情况等。
6. 感染小鼠:对接种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分别进行病原体感染。
7. 观察小鼠对感染的反应,包括疾病症状、存活率等。
8. 收集实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结果,接种组小鼠在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明显增强。
接种组小鼠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更长。
在病原体感染后,接种组小鼠表现出较弱的病症,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减轻疾病症状并降低病死率。
五、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疫苗技术在预防传染性疾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体水平,并在感染病原体时有效减轻疾病症状和降低病死率。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引起的免疫应答简答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引起的免疫应答简答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后,会激活小鼠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抗原识别:抗原被小鼠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识别并摄入。
2. 抗原展示: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加工并展示给T细胞。
3. T细胞活化:T细胞通过与树突状细胞上表面的MHC分子结合,并接收到树突状细胞发出的信号,被激活并开始增殖。
4. T细胞分化:活化的T细胞分化为不同的亚群,包括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5. 抗体产生:刺激获得了记忆细胞的B细胞分化成抗体产生的浆细胞,开始制造并释放特异性抗体,并在免疫应答结束后留下记忆细胞用于记忆性免疫。
6. 免疫效应:特异性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并中和其活性,或通过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进行攻击,实现对抗原的清除。
整个免疫应答的过程涉及多个免疫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如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动物免疫技术实验报告
动物免疫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免疫技术,研究动物体内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机制,以及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特性,为进一步的免疫学研究和疫苗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20-25g。
2. 抗原:纯化的蛋白质抗原。
3. 佐剂:弗氏佐剂。
4. 免疫试剂:PBS缓冲液、EPPENDORF移液枪、离心管等。
5. 检测试剂:ELISA试剂盒。
实验方法:1. 抗原制备:将蛋白质抗原与弗氏佐剂混合,制备成免疫原。
2. 免疫程序: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在第0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皮下注射免疫原,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PBS缓冲液。
3. 采血:免疫后第28天,对小鼠进行心脏采血,分离血清。
4. 抗体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和活性。
实验结果:1. 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通过ELISA实验得到了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免疫效果。
3. 实验组小鼠在免疫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免疫原的安全性良好。
实验讨论:本实验通过动物免疫技术成功诱导了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为研究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中使用的弗氏佐剂作为一种有效的免疫增强剂,显著提高了免疫效果。
此外,通过ELISA方法对抗体的检测,进一步证实了免疫原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结论:动物免疫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免疫应答的方法,本实验成功地诱导了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为免疫学研究和疫苗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抗原和佐剂的组合,以及免疫程序的优化,以提高免疫效果和疫苗的保护力。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免疫学基础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 王五, 赵六. 动物免疫技术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 34(2): 123-128.实验日期:2024年4月21日实验人员:XXX指导老师:XXX[注:以上内容为示例文本,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需根据实际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免疫学实验报告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免疫系统对外部病原体的应对机制以及免疫细胞的活性。
实验一:外源性抗原刺激下的免疫反应首先,我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了抗原A,另一组注射了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注射后,我们观察到注射抗原A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免疫反应,如红肿、瘙痒等症状,而对照组的小鼠则没有出现这些症状。
为了进一步研究免疫反应的机制,我们对两组小鼠进行了淋巴细胞计数。
结果显示,注射抗原A的小鼠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对照组的小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表明,外源性抗原的刺激可以引发免疫系统的活化,进而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
实验二:免疫细胞的活性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活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给巨噬细胞添加外源性抗原,我们观察到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增强。
这表明,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巨噬细胞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接着,我们研究了T细胞的活性。
通过给T细胞添加外源性抗原,我们发现T 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这说明,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识别并攻击体内的病原体。
实验三:免疫系统的记忆性为了研究免疫系统的记忆性,我们进行了一项长期实验。
首先,我们注射了抗原A给小鼠,观察到小鼠出现了免疫反应。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我们再次注射了抗原A给同一批小鼠。
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反应明显减弱,甚至没有出现明显症状。
这表明,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能够对之前接触过的抗原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应对。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免疫系统对外部病原体的应对机制是多样的,包括免疫反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T细胞的攻击能力。
同时,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性,能够对之前接触过的抗原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应对。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OX40OX40L在免疫调节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OX40/OX40L在免疫调节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①米执中王勇李莹莹(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大理671000)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18-2282-05[摘要]新型正性协同刺激分子OX40L为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与其受体OX40的信号在免疫应答有效启动、适度效应和适时终止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近年研究证明,OX40/OX40L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OX40/OX40L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其在炎症性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OX40/OX40L;免疫调节;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病Research progress of OX40/OX40L in immune regulation and related diseases MI Zhi-Zhong,WANG Yong,LI Ying-Ying.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Dali University,Dali671000,China[Abstract]OX40L was an important new positiv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elonging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whose signals with its receptor OX40played a crucial regulatory role in effective initiation,moderate effect and timely termin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regulating.In recent year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proved that OX40L signals we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iseases.This article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of OX40/OX40L in its immune regulation func‐tion,inflammatory diseases,oncology disease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OX40/OX40L;Immune regulation;Inflammatory diseases;Neoplastic disease;Autoimmune diseaseOX40L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超家族中的协同刺激分子,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OX40L可特异性结合其受体OX40,这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涉及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与非淋巴细胞的多种生理学反应,尤其为T细胞和B细胞激活提供重要共刺激信号。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的科学。
在医学领域中,免疫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来加深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小鼠•细菌•离心管•注射器•细胞培养基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收集所需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性。
2.小鼠接种: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对实验组小鼠进行细菌接种,而对照组小鼠则不接种。
3.细菌培养:将细菌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以获取足够的细菌量。
4.细菌注射:使用注射器将培养好的细菌注入实验组小鼠的体内,同时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5.观察实验组小鼠:观察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细菌后的反应和症状。
6.采集样本:在一定时间内,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中采集血液样本和其他相关样本。
7.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和细胞。
8.免疫检测:使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免疫检测。
9.数据分析: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反应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医学免疫学的实验研究。
初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细菌后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温升高、免疫细胞增加等。
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出现这些免疫反应。
进一步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特定抗体水平升高,说明它们对细菌产生了免疫应答。
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医学免疫学中关于免疫应答的理论,并了解了免疫系统在抵御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进行细菌接种,研究了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免疫应答。
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接种后实验组小鼠显示出免疫反应,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
免疫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组小鼠对细菌免疫的产生。
免疫学实验论文——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免疫学实验抗血清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班级:生物技术1401小组:11姓名:2016年11月抗血清的制备及免疫小鼠效价检测摘要:本试验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抗原,对小鼠和家兔进行免疫,以制备高效价抗血清。
采用多次中程免疫使产生免疫应答小鼠的血清中抗体达到实验所需的要求,然后采集小鼠血液,从中分离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利用间接ELISA 方法测得抗血清效价。
关键词:抗血清;间接法ELISA ;抗体效价前言: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 )注入到健康小鼠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三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小鼠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利用间接ELISA 法,将抗原BSA 包被在酶标板上,加入待测的抗体,再加相应的二抗,生成复合物后再加入底物显色,借助仪器测得的光吸收值计算抗体效价。
材料与方法:实验主线:实验材料:包被缓冲液(0.05M pH 9.6碳酸盐缓冲液)、10ug/ml 抗原(牛血清白蛋白)、0.01M PBS 溶液、5%(w/v )脱脂奶粉、PBST 洗涤液(含0.05%Tween 20的0.01M 的PBS )、2M H2SO4、待测抗体、HRP 标记的羊抗小鼠IgG (二抗)、底物溶液TMB 、健康小鼠酶标板、酶标仪、保鲜膜、排枪、离心管、玻璃棒、烧杯、离心机、恒温箱动物免疫抗血清的采集与分离中程免疫3次间隔一周间接法ELISA 测定抗血清的效多克隆抗体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动物的免疫:1.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实验动物应考虑抗原与动物的种属关系、抗原性质与动物种类、免疫血清的需要量、免疫血清的要求以及动物个体等因素。
选择与抗原亲缘关系远的动物,尤其在制备抗免疫球蛋白(Ig)抗体时;根据抗体的需要量选择动物,制备一抗常用动物为小鼠和家兔,制备二抗常用动物为羊和马;常用青壮年期的雄性动物。
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是指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中的保守序列。
这些恒定区序列在杂交瘤中被高效地表达,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方便和可靠的实验材料。
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功能和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还可以为药物开发、免疫诊断和治疗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定义、背景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方法和技术。
第三部分将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进行概述说明,包括其组成和特点、不同种类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比较,以及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四部分将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机制、与免疫应答关系的探讨以及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进行解释。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进行总结归纳,并讨论其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动态。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和解释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作用机制以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该领域的综合介绍和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2.1 定义和背景知识: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是指在小鼠体内由浆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中,与抗原无关的部分。
恒定区序列存在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Ig light chain)中的C-端,它不同于可变区序列(V-region),其氨基酸序列通常相对保守。
2.2 恒定区序列的重要性:恒定区序列在抗体结构和功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提供了抗体框架的支持结构,帮助抗体保持稳定的立体构型。
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学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免疫实验—抗血清制备及抗体效价检测摘要: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牛血清白蛋白(BSA)注入到健康动物例如鼠、兔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抗血清,是指含有免疫蛋白的血清。
抗体效价指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滞留时间,以其与抗原反应的多少来表示其免疫效果。
此次实验主要是进行小鼠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抗血清的制备过程,并通过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进行抗体效价检测。
关键字:牛血清白蛋白(BSA) 抗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一共分为三个分实验:实验一:免疫实验二:抽血、放血,分离抗血清实验三:ELISA测定抗体效价实验一:免疫一、抗血清制备的原理用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注入到健康动物的机体后,将引起免疫应答,并会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经多次免疫,使血清中的抗体量达到要求浓度,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再从血液中分离析出血清,从而获得抗血清。
二、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实验仪器:1mL 注射器,酒精棉球,剪刀材料:家兔,小鼠试剂: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牛血清白蛋白(BSA)三、方法和步骤1、动物编号左前腿上部为1,左腰部为2,左后腿为3,头部为4,背部为5,尾基部为6,右侧从前至后依次为7、8、9。
红色表示十位数,用黄色表示个位数。
免疫前用金属编号牌固定兔耳,或用染料涂沫在动物的背部,作出明确的标记。
2、动物抓取及注射按如下图所示抓取目标动物家兔为300~600 μg/次(400),每次不超过2mL;小鼠为10~100 μg /次(10-20,20~40 μg / ml),每次不超过。
2022新高考生物总复习真题模拟--专题18 免疫调节(解析版)
2022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8免疫调节【5年高考】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21重庆新高考适应卷,14,2分)CAR-T细胞疗法又叫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癌。
该疗法通过提取患者体内T细胞,经体外改造(使T细胞产生既能识别癌细胞又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回输细胞参与免疫监控与清除(免疫监视)B.嵌合抗原受体能与癌细胞表面特定蛋白结合C.回输细胞可引起癌细胞裂解死亡D.改造前的T细胞不具有识别癌细胞的能力答案D2.(2021河北新高考适应卷,6,2分)T淋巴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B.环孢霉素A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C.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细胞)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D.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免疫监视)功能受损,易患癌症答案C3.(2021湖北新高考适应卷,15,2分)“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
该疗法主要是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重症患者体内。
“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者血浆中的( )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D.淋巴(细胞)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答案C4.(2020课标全国Ⅲ,4,6分)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5.(2019海南单科,14,2分)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C.病毒抗原和淋巴(细胞)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答案A的是( )6.(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卷,5,2分)下列与人体病源性微生物相关的叙述,错误..A.机体通过细胞免疫裂解被麻风杆菌寄生的宿主细胞B.抑制逆转录过程可抑制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C.机体被乙肝病毒侵染,应答产生的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D.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C7.(2018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答案B8.(2018浙江11月选考,24,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C.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答案B9.(2018浙江4月选考,16,2分)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必刷15 机体的免疫调节与疫苗的研发(共26题)-2023年高考生物必刷题(原卷版)
必刷15机体和免疫调节与疫苗的研制高考题目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
2..(2020·新课标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3.(2019·全国卷Ⅲ,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
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题型归纳解析—生命活动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题型归纳解析—生命活动调节生命活动调节在高考试卷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同时出现有关的考点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生命活动调节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及固定说法,应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因“自创术语”或“词不达意”而失分。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两大部分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容易出现实验设计题。
单一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排除、对照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准确性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题型1】过程表述类【典例分析1】(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胞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的ILC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胞因子外,B细胞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答案】(1) 过敏原结合B细胞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 细胞产生的信号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详解】(1)由图示可知, IL-4等细胞因子可以参与B细胞的激活,除此之外B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还有过敏原结合B细胞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胞识别过敏原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胞产生信号。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变式演练1-1】(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该药的作用机制是。
【答案】(5)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的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详解】(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使得NGF不能与NGF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也不能将兴奋传导大大脑皮层,因此感觉不到疼痛。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三配套文档:第2章_第4节_免疫调节(ⅰ)_word版含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Ⅰ)[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导入方式一: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答案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答案没有。
解析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方式二:教师: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忧外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T 细胞、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合作探究1.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图示分析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答案 骨髓造血干细胞。
小鼠在免疫抗原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
小鼠在免疫抗原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实验目的:验证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响,并观察小鼠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免疫器官的反响状况,再观察T细胞和B细胞在此应答的反响状况。
实验假设:小鼠免疫灭活疫苗之后,机体会逐渐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一方面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之后,经过阳性和阴性选择,T细胞从CD4,CD8双阳性选择为单阳性T细胞,并逐步转移,最终到达淋巴结等组织产生效应;另一方面,B细胞也会发育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以应对抗原。
由于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免疫细胞在胸腺和脾脏内的数量和种类将发生变化,另外小鼠血清中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因此假设,在排出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的情况下,有以下结果:1.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大小比对照组更小,脾脏大小比对照组更大;另外免疫后小鼠的淋巴结比对照组更大。
2.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小于对照组,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大于对照组。
3. 免疫后小鼠胸腺中的单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更多,双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更少;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中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
4. 免疫后小鼠血清里面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呈阴性。
预期结果:预计结果与假设一致,即:1.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大小比对照组更小,脾脏大小比对照组更大;另外免疫后小鼠的淋巴结比对照组更大。
2.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小于对照组,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大于对照组。
3. 免疫后小鼠胸腺中的单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更多,双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更少;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中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
4. 免疫后小鼠血清里面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呈阴性。
实验方法:一、小鼠免疫后与对照组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观察实验原理:实验采取DH5α灭活菌液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注射,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机体会对其产生免疫应答,然而抗原在体内具有一定的半衰期,重复注射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验证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观察小鼠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免疫器官的反应状况,再观察T细胞和B细胞在此应答的反应状况。
实验假设:小鼠免疫灭活疫苗之后,机体会逐渐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一方面T 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之后,经过阳性和阴性选择,T细胞从CD4,CD8双阳性选择为单阳性T细胞,并逐步转移,最终到达淋巴结等组织产生效应;另一方面,B细胞也会发育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以应对抗原。
由于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免疫细胞在胸腺和脾脏的数量和种类将发生变化,另外小鼠血清中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因此假设,在排出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的情况下,有以下结果:1.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大小比对照组更小,脾脏大小比对照组更大;另外免疫后小鼠的淋巴结比对照组更大。
2.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小于对照组,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大于对照组。
3. 免疫后小鼠胸腺中的单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更多,双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更少;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中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
4. 免疫后小鼠血清里面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呈阴性。
预期结果:预计结果与假设一致,即:1.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大小比对照组更小,脾脏大小比对照组更大;另外免疫后小鼠的淋巴结比对照组更大。
2. 免疫后的小鼠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小于对照组,脾脏免疫细胞数量大于对照组。
3. 免疫后小鼠胸腺中的单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更多,双阳性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更少;免疫后小鼠的脾脏中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单阳性淋巴细胞数量。
4. 免疫后小鼠血清里面的抗体检测呈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检测呈阴性。
实验方法:一、小鼠免疫后与对照组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观察实验原理:实验采取DH5α灭活菌液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注射,小鼠在接受抗原之后,机体会对其产生免疫应答,然而抗原在体具有一定的半衰期,重复注射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强度。
当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之后,机体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大小会发生变化,即表明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程度。
实验材料:1. BALB/c小鼠:6-10周龄,雄鼠,清洁级,斯莱克实验动物2. DH5α灭活菌液(2×109个/ml):制备方法:将DH5α扩增至饱和,取出35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用生理盐水重悬计数,121℃,20min灭活,计数并稀释。
(3次接种,每次500ul)3. 工具:1ml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眼科剪,眼科镊,眼科弯镊,废物筒,解剖板,离心管(离心管架),小鼠尸体袋。
4. 试剂:生理盐水(3次接种,每次500ul)实验方法:①第一次抗原免疫小鼠1. 做好准备工作,注射器装入1ml DH5α灭活菌液和生理盐水2. 腹腔注射:小心抓起小鼠,使小鼠腹部朝上,用酒精棉球擦一擦,向小鼠的中线略左的位置,先挑其表皮,再斜向下插入0.5-1cm的距离,注射后拔出,用剪刀剪去耳朵做好标记。
3. 鼠笼做好标记,等待一周后,再第二次免疫小鼠。
②第二次免疫小鼠大约一周后,根据做好的标记,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免疫,再放回鼠笼,等待一周。
③第三次免疫小鼠大约一周后,根据做好的标记,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免疫,再放回鼠笼,等待一周。
④取小鼠血清,脾脏,胸腺及腹股沟淋巴结a. 小鼠的眼部取血1. 离心管,离心管架准备,套上保鲜膜,并做好标记。
2. 对应标记的取血:小心抓起小鼠,暴露其眼球,小心剪去眼球以及相应血管,并轻轻抚摸小鼠胸部,尽量收集血液。
3. 等小鼠不再流血后,脱臼法处死小鼠,血液静置一小时,并编号。
b. 脾脏,胸腺及腹股沟淋巴结的摘取1. 取处死的小鼠,腹部朝上,使腹腔伸展,并固定四肢。
2. 解剖剪去上皮,小心将上皮撕开,在腹股沟约三叉血管交叉处寻找类似球形实心组织,即为淋巴结。
3. 小心剪开腹部,在小鼠右侧肠道位置找到脾脏并取出。
4. 小心剪开胸骨,在心脏上部找到两瓣白色的器官,即为胸腺。
c. 血清分离1. 静置的血清,离心5min,3000rpm2. 小心取上清液,编号,若为淡黄色,即可收集保存,否则重复第一步。
3. 冷藏血清,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数据获取及处理:获得免疫组和对照组的免疫器官之后,将其置于一纸上对比拍照,并通过照片观察可得到相应结论。
二、小鼠免疫后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变化实验原理:利用200目钢丝筛网,研磨胸腺和脾脏并过滤掉结缔组织,即可获得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混合物,通过红细胞裂解液的作用使红细胞裂解,即可获得纯的淋巴细胞,通过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即可反应各个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
实验材料:1. BALB/c小鼠:6-10周龄,雄鼠,清洁级,斯莱克实验动物2. DH5α灭活菌液(2×109个/ml):制备方法:将DH5α扩增至饱和,取出35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用生理盐水重悬计数,121℃,20min灭活,计数并稀释。
(1次接种, 500ul)3. 工具:1ml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眼科剪,眼科镊,眼科弯镊,废物筒,解剖板,离心管(离心管架),小鼠尸体袋,细胞计数板(载玻片),显微镜,擦镜纸,天平,离心机,200目筛网。
4. 试剂:生理盐水(1次接种,500ul),75%酒精,1×PBS,RBC裂解液,3%冰醋酸。
实验步骤:①小鼠免疫:本实验需要免疫一次的小鼠,实验方法与三次免疫小鼠的第一次相同。
②眼球取血:方法同前面的取血方法相同。
③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淋巴细胞分离1. 摘取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置于两份PBS溶液中,做好标记。
(方法与脾脏和胸腺的观察的摘取方法相同)。
2. 用200目筛网研磨过滤,并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编号。
3. 2500rpm,10min离心(天平配平)。
4. 弃上清,对脾脏细胞加入1mlRBC裂解液重悬裂解,5min;对胸腺细胞加入1mlPBS,待用。
5. 脾脏溶液加1×PBS终止裂解,配平,4℃离心2000rpm,10min。
6. 向脾脏细胞加入1mlPBS重悬,将脾脏细胞和胸腺细胞悬液混匀,各取10ul,编号。
7. 加入等体积的冰醋酸,PBS稀释,方法如下:免疫后:脾脏200倍,胸腺10倍对照组:脾脏100倍,胸腺100倍8. 细胞计数a. 取计数板和盖玻片,用酒精洗净后用擦镜纸擦干b. 盖玻片置于计数室上部,用枪吸取10ul待测细胞溶液,加至载玻片边缘,待其自行渗入。
c. 显微镜观察计数(10×10,100倍)最后结果=四个大格子总数×0.25×104×稀释倍数数据获取和处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板的四个大方格,做到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计数所有细胞后,最后细胞的个数=四个大格子总数×0.25×104×稀释倍数,并记录下来。
三、小鼠免疫后T细胞的发育分化的情况观察实验原理:①免疫标记技术:指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铁蛋白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本次实验使用荧光素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相应的细胞进行检测。
②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在液流状态下,通过检测大批量的单个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并将其分类的一种技术。
一般通过快速测定荧光,电阻,光散射和光吸收等方法来测定细胞的各种参数。
测量样品要求:单细胞悬液,细胞大小0.2-50um,样品至少有20000个细胞,浓度105−107个/ml流式细胞仪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
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
这两种信号同时被前向光电二极管和90°方向的光电倍增管接收。
光散射信号在前向小角度进行检测,这种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荧光信号的接受方向与激光束垂直,经过一系列双色性反射镜和带通滤光片的分离,形成多个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
这些荧光信号的强度代表了细胞表面物质的浓度,经过光电倍增管将相应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器的处理,最后将分析结果显示在计算机上。
抗体选择:由于需要将CD4,CD8阳性分离,因此标记CD4,CD8分子,于是采用:FITC-CD4,PerCP-CY5.5-CD8两种荧光标记细胞。
同型对照:用与检测特异性无关的同型同亚型同荧光抗体染色,作为同型对照。
实验材料:Ep管(Ep管架),离心机,移液器(枪头),吸水纸,流式管,废液缸。
1×PBS,大鼠血清(iso),抗体FITC-CD4,PerCP-CY5.5-CD8以及同型对照抗体。
FITC-CD4:用量0.3ug/5×106个细胞PerCP-CY5.5-CD8:用量0.3ug/5×106个细胞Iso:FITC-Rat IgG2a:用量0.3ug/5×106个细胞PerCP-CY5.5- Rat IgG2a:用量0.3ug/5×106个细胞实验步骤:1. 由细胞计数的结果,计算出需要从分离的胸腺和脾脏细胞所取的体积(每管需要1-5×106个),取样与1.5mlEp管中,空白一管,单标两管,同型对照一管,样品两管,做好标记,并加入PBS补满1ml。
2. 4000rpm离心5min。
3. 弃上清,加入75ulPBS重悬细胞。
4. 加入10ul大鼠血清封闭,4℃避光放置30min。
5. 加抗体,按如下方法添加。
4℃避光放置30min。
6. 1ml1×PBS洗一次,4000rpm,5min离心。
7.弃上清,200ulPBS重悬细胞。
8.200目筛网过滤至流式管中,上机测试。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经过FACScabibur流式仪的检测,得到一系列的流式图,经过软件flowjo7.6的处理,可得一系列的流式结果,经过对照与免疫组的对比,即可得到实验结果。
四、小鼠免疫后 B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原理:小鼠免疫产生特异性应答之后,B细胞也会发育分化,从而转变为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而对于本次实验,灭活DH5α会诱导B细胞产生IgG抗体,因此仅需检测IgG的作用效果,即可了解B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
①抗原抗体反应a. 玻片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是指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颗粒性抗原物质混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两者作用出现凝集物即为阳性;无凝集物即为阴性。
b. 试管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已知的颗粒性抗原来检测抗体及其相对含量,用生理盐水将待测血清进行倍比稀释,然后加入等量的抗原悬液,经过一定时间后,根据凝集程度可以判断抗体效价。
②Elisa法测定IgG含量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过量的抗体或抗原包被于载体上,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使酶标记抗体(抗原)也结合在载体上,经洗涤除去游离抗原后,加入底物成色,定性或定量分析待测物的存在或者含量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