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构图
山水画构图取景方法大全图文详解
山水画构图取景方法大全图文详解有些朋友初学山水画,虽然在笔墨上下了很多工夫,但由于构图杂乱,结果整幅画往往出不了气韵,为此,初学者以处理构图关系时,要掌握以下要点:1■宾主一幅画中,须重点描绘又处于画面重心处的,即为主”环境、陪衬、呼应部分即为宾”不能喧宾夺主。
2■虚实画中有峰、石、树、木处为实”烟、云、水面处为虚”实处用笔浓重而繁密,虚处则轻笔淡略。
3■疏密画面景物应有聚有散、疏密相间,有节奏感。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构图的一个重要原则。
4.穿插画中树木刖后左右咼低参差变化,或以横出的枝干破并列的枝干,或以云烟的横势流动穿行横直势的山峦树木之间,以丰富画面。
5■呼应树木山石之间拟左顾右盼,景物之间要相互呼应6■趋势自然界中的山或树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有时向某一万向倾斜,形成一种趋势对此使用得法,可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同一走向的群山称为山脉,俗称龙脉。
绘画中充分注意龙脉的走向变化,可使山气势连绵。
&开合这是在画面上置阵布势之法,开是阵势的展开,是向外扩展,合是阵势的合拢,是向内收紧。
开合应巧妙使用。
构图要讲究取舍剪裁,宾主呼应,虑实结合,疏密适当,开合适度,远近层次,大小搭配,高低错落等关系。
这些关系讲得再具体也难于操作,必须靠画家自己去探索和掌握,所以这里不展开讲,构图总的要求是画面协调统一优美,最好上能见天下能见地(江河),切忌满纸画得满满的,一点空白也没有,空白称为留白,是山水画的重要法则,国画讲究意到笔不到,留白处理恰当,更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效。
构图是关乎整幅画美感度的关键,不可不重视。
为了形象的说明,下面列举三景构图法、三层构图法、三远构图法及多角度构图范例如下,其中三远构图法巳在前面述过,不再赘述。
三景构图,是指画面的总体布局,通常由主景区、附景区、配景区三部份组成,主景主要由山石或大树构成,在画面中占显要位置。
附景也由山石、树木等构成,但位置附属,且占用画面应小于、低于主景。
配景通常由远山、云雾、水波、人物、车船、丛林等构成,在画面上主要起点缀作用,有时也可不设附景配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1907年-1980年),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的山水画作品精湛优美,引人入胜,所以被誉为“中国画坛的巨人”。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布局合理,准确捕捉到景物的大小比例关系。
他遵循中国传统绘画的比例尺度与构图原则,通过细腻的策划和精心的安排,使得画面的各个元素相互呼应、相互配合。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的对比与平衡,将景物的大小、位置、间距等因素融入构图之中。
他在山水画中,通常将远处的山峰描绘得较小,颜色较淡,以强调距离感;而近处的人物或建筑物则描绘得较大,颜色鲜艳,以突显出前景的重要性。
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注重于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他善于运用透视法的原理,通过不同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处理,使画面呈现出纵深感和空间感。
在画面中,他通常会将山水、云雾、水面等不同的元素分层次地展示出来,使得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有像云雾一样的流动感,同时也能感受到远近山水的层次感。
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注重于画面的整体平衡与和谐。
他追求画面的整体美感,注重画面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他会在画面中巧妙地设置一些点、线、面的反转,通过形状、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的处理,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色调、节奏和比例关系。
他的山水画作品通常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享受。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体现在合理的布局、准确的比例关系、层次感和空间感的表现、以及整体平衡与和谐的追求上。
他的构图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手法,更是对自然山水的深入理解和艺术创造的表达。
这些构图的精彩之处让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艺术性。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
35浅谈陶瓷山水画的构图李德敏收稿日期:2012-05-31由于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对山水有种情有独钟的感觉。
在景德镇这块艺术沃土里,我也开始学习陶瓷山水的绘画。
初始老师教我们的是构图,告诉我们构图的重要性,这里我就想谈谈个人对山水构图的理解。
通过这几年对新彩山水画的学习,对山水画的构图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关系很大,要能够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十分合理,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的实境为依据,经过匠心经营,改造加工而成的。
山水画是客观景物与画家思想感情相融合的主客观统一。
如王云泉的山水画,纵横挥洒,大开小合,虚实相生,画外有画,画内有意,一山一水,一亭一树,皆成妙谛,达成形神兼备的神化之境,他对景德镇的山水画产生的影响,是很值得我们这些晚辈们学习的。
看山水时心眼要来回往复,由近及远,由远转近,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地看,这就是所谓的稠缪。
盘桓是流连忘返,欲进不前之意。
也就是说该注意的地方,即使是远处,也能看得比较清楚,不重要的景物,即使是近处,也可以视而不见。
只有外师造化,了然于胸,作画时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对象中去,托情于境,借境抒情,情境交融,以达到“我之为山水,山水之为我”的境界。
关于陶瓷山水画构图主次层次,首先立主宾之位。
即所谓“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主。
谓如山水,则山水为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为宾。
”一幅画中有主要部分,或者比较主要的部分,这是指具体景物形体的分量,主要部分不一定是重要部分,如近部以数树为主,上部中间小的部分峰泉突兀为次,或者近部位置不拘,其他小部分以隐约的山峰配合。
层次分明,才有空灵的感觉,没有层次,就不能表现自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层次在山水画中颇为重要。
要使画面有层次,首先要求下笔要洒脱,如果绘画不洒脱,再有层次也不会灵空。
另一方面要“林峦交割,以清为法。
”前后交待要清楚。
各部分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相互配合,相通一气,浓淡层次的变化就丰富了。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解析
中国山水画如何构图?有图有真相!一、概述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
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
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鹊华秋色图》2. 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见图一)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见图二)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见图三)“平远”、“深远”、“高远”构图三、构图的一般规律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重要绘画形式,它以山水为题材,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文精神和艺术理念。
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山水之美、抒发心情、表达思想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前景、中景、远景的分割山水画的构图应该分成前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区域。
前景即画面最前方的部分,通常是些草木、石头、流水等细节。
这些元素在两侧或中间点缀出一个小而精致的前景,有时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引导视线进入画面。
中景是画面中部,描绘的是山水的主题,如山峦、水流、树林、村落等。
这个部分作为画面的主体,应该通过适当的构图突出它的主题性和韵律美,以达到艺术效果。
远景是画面最后部分,通常为空间和深远感的表现,利用恰当的透视技法,可以使前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区域形成空间对比。
二、点、线、面的运用山水画中点、线、面的运用是构图的重要技巧之一。
点是构图的最基本要素,它通常用来点缀或衬托出画面中重点部分。
例如,在画面中巧妙地安排一些点缀元素,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具有跳跃性。
线是构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通过线条和灰调的运用,可以表现出山势、水流和树木等。
同时,线条可以体现出画面的横竖、婉曲与直,加大了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面是构图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通常用来表现整个画面的空间结构。
在画山的时候,石山、云雾、林木等可以看出是用面的处理技巧来处理。
三、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构图技巧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称,可以使画面具有一种宏伟、庄严、稳定的格局。
例如,在画山时,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手法,将山峰平分为左右两半,使画面富有坚定而豁达的某种意味。
但是,对称也容易让画面过于沉闷,因此在使用对称的同时要重视画面的整体平衡。
平衡可以使画面的各部分相互协调,每个部分不会产生过分的压迫或扭曲。
平衡通常由色彩、明暗度、形状、空间等几个方面来达到。
例如,在画树时,可以利用空间距离的远近、体量的大小、枝叶的弯曲来体现平衡和协调性。
中国山水画的七种构图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1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国画的一大流派,其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构图艺术形式。
我国的山水画家开创了许多新的构图艺术形式。
1.S 形构图。
S 形构图是指画面各个元素的排列顺序犹如字母S 的构图形式,在视觉上给观者一种柔和迂回、协调灵动、流畅优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拥有书法上一波三折的艺术美感。
通过起承转合,把画面中的各个创作元素联系起来,创造出山水画的磅礴气势。
2.藏露开合构图。
藏露开合构图是指通过对创作元素大小、远近的透视经营,将画面中的细节或隐藏或显露,或遮开或闭合,使画面景物呈现若隐若现的幽邃镜像,给观者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3.交错构图。
山水画表现的空间形象各色各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纵横交错的形式。
横表现为坚实的山石、厚重的土地,纵表现为挺拔的松杉、高耸的楼阁,纵横合一的构图有种节奏美、和谐美。
4.三段平远构图。
三段平远构图是指画面构图分成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平远是指由近望远由前向后的延伸效果,以表现地势风貌。
这种构图往往带来极大的视野,对于营造山体的威势很有效果。
5.段叠构图。
所谓段叠构图是指通过层峦叠嶂的山峰间透视及对比关系,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饱满感,与三段平远构图的景别划分不同。
通过段叠构图可以凸显画面的壮观气势,增强山水画的奇峻之感。
6.近景构图。
近景构图是从创作元素的布局上来说的,画面以视觉为中心,远景作为近景的陪衬,形成前实后虚的画面效果。
这种近景构图,由于远景的表现较为少或较为模糊,有时前景就成了画面的中心,而远景的山水就起了装饰点缀作用,使得画面构图更加简洁明了,意境更加悠远。
7.远景构图。
远景构图与近景构图相反,是前虚后实的景物布局。
通常用于表现云雾缭绕的山峰和浩渺无际的水流。
利用虚实对比,疏密相间的景物位置布置,达到给观者一种下空上满、下轻上重之感,同时也产生一种烟波浩渺、如临仙境的缥缈感觉。
中国山水画的七种构图薛续友编辑|薛续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水画构图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山水画构图前应思考的几个问题历代画家对构图布局都十分重视,唐代张彦远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山水画的构图对于整幅画面效果至关重要,不论是布景山水、全景山水、边角山水还是界画山水,主旨立意与形式须以构图来完成。
因此,山水画的构图应意在笔先,构图前应先掌握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及原则。
一、山水画构图的透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样,山水画的构图是完成一幅画的起始,起到基石的作用。
构图对一幅山水画影响很大,要想充分运用构图的方法,使画面的布局合理,首先应了解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画的透视法。
中国人有着“细细观,面面看”“看得透,窥其穿”的习惯要求,观察山要从山前、山后、山上、山下看,还要从山里、山外看,尽览大自然之山,领悟山林之意境。
运用在构图上,中国画经营,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因构图需要,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移形换位,按照画者对大自然的体验和创作经验重新布置,构建想要的画面效果。
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
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散点透视、无点透视,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二、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及原则五代至北宋时期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舒展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
要做到这一点,不可能用平铺直叙的、单纯的对景写生来达到,它需要运用东方的“型”的思维方式。
所谓“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画家对自然要有所选择,这个选择的原则是“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
《林泉高致》对于布局上提出的“三远”理论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观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并且进一步指出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李可染山水画被誉为“李家派山水第一画家”,并被誉为中国画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构图艺术而著称,其构图与传统山水画不同,更加精练、有力,极富韵
律感与美感。
一、大胆简洁
李可染山水画构图以大胆简洁为主要特点。
他省略细节,简化画面,尽可能将整个画
面的构图简化到极致。
他善于削减,将复杂的画面压缩成简单的几何形状,使画面具有高
度的简洁性和整体性。
二、对比运用
对比是李可染山水画构图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画面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明暗、色彩、线条的对比,使画面更加形态鲜明,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与动感。
三、形式抽象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也体现了一定的形式抽象化。
他将景物抽象为几何形状,利
用“具象与抽象”的相互作用,通过形式的变化和调整来表现物象的意义,突出图形鲜明
性与美感效果。
四、动静结合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是动静结合的。
画面中的静态元素与动态元素相融合,形成节奏感。
他善于调和画面的平衡和动感,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
总之,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深刻地表现了艺术创作中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个人风格的独特性。
山水画ppt课件
诗情画意
在画面上题诗、钤印,使 诗、书、画、印相互辉映 ,提升画面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价值。
书法造诣
将书法艺术融入山水画中 ,通过书法的笔墨表现力 ,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
印章的点睛之笔
印章在画面中起到点缀、 平衡的作用,使画面更加 完整、协调。
山水画的美学价值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
山水画不仅表现自然景观的美,还融 入了人文精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营造出深邃 、悠远的意境,使观者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 共鸣。
虚实相生
通过虚实对比,强调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笔墨的运用
笔墨是山水画的基本语言,通过笔墨的浓淡 、干湿、轻重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 神韵。
诗书画印的结合
01
02
03
01
02
03
04
山石的画法
通过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山 石的形态和质感。
树木的画法
根据树木的种类和形态,运用 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树木的
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石与树木的关系
山石与树木要相互呼应,形成 整体感。
细节处理
在表现山石与树木时,要注意 细节的处理,如树枝的走向、
树叶的形态等。
03
山水画的意境与审美
意境的营造
山水画ppt课件
目录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构图与技法 • 山水画的意境与审美 • 山水画的鉴赏与收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1907年-1980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精湛细腻,以其独特的构图艺术而闻名于世。
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对传统山水画的独到见解。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非常出色。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来构建画面的整体结构。
他的画作通常以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中心点为基础,然后通过周围的线条、形状和元素来平衡和补充中心点。
他的构图通常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装饰,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画面的纯净和平衡。
这种简约而有力的构图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力。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还非常注重透视和层次感的表现。
他通过精确的线条和明暗的处理,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空间感。
他善于运用透视的原理来表现不同距离的景物,使得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观赏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画中景物的真实感和广阔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还注重对画面的整体和谐性的追求。
他善于运用不同元素的对比和协调,使得画面的各个部分都具有统一的风格和氛围。
他注重色彩的呼应和平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连贯,注重形状的相互关联和互补。
通过这些手法,他使得画面变得富有节奏感和动感,给人一种和谐而又平静的美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还非常注重对物象的变形和提炼。
他善于运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具象的景物,使得画面有一种诗意和幻想性。
他通过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加工和变形,使得画面既能表达实际的景物,又能展示出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性。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是其作品能够引起观赏者强烈共鸣的关键之一。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来构建画面的整体结构,注重透视和层次感的表现,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性,以及对物象的变形和提炼。
这些构图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效果。
陶瓷山水画的构图与意境
是 情 调 在 节 奏 中 的运 用
,
如 果 说 节 奏 是 富 于 理 性 的机 械
,
非常强 调规律性和辩证 法
的规 律
、
山
运 动 形 成 的视 觉快感 ( 就 绘 画 而 言 ) 的话
那 么 韵律
水 画 构 图蕴 含 着对 立 统
主
、
一
,
体现 在形式上 有宾
、
则 是 富 于 感 情 的生 命 形 式 的视 觉 趣 味
当十
” ,
图是 根据 作者 的创 作意 图
将 画 面 中 的各 种行
一
线
一
、
必 须做到
,
以
一
“
以少胜 多
”
,
等 等造 型 凶 素反 复 组合
,
从而 形成
个艺术整 体
,
个
以无 胜 有
”
处 理 好构 图 的虚实关系
,
。
完美 的总形式
。
自然 界 物 象 有 远 有 近
。
有 明有暗
,
,
景物有 强有 弱
,
构 图 的 形 式 美 感 多 种 多样 线 的运 用
JJ 水 重 复
层峦叠嶂
。
,
以积 墨 反 复递 加
,
追求厚实
,
、
感
。
由 以上 三 种线 组 合 成 的 画 面
其形 式感则更加强
、
疑 重 的效 果
但 厚 实 中要 空 灵
,
景 实而 意 虚
。
实而 不
,
烈 : 如 A 字 形 构 图能造 成 纪 念 碑 式 的雄 伟
永恒感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注重构图的艺术,通过构图的安排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理解。
本文将从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角度分析其艺术特点。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注重整体的均衡与协调。
他善于利用画面的对称、平衡以及重复等构图手法,使整幅画面显得和谐统一。
在他的作品《水色山光图》中,他以山和水为主题,通过一条曲线将山、水、云、树等元素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他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注重画面的节奏和节制。
他擅长运用点线面的组合,通过虚实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变幻和起伏。
他善于运用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的线条,使画面呈现出节奏感,同时用大面积的留白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在他的作品《黄山斧劈瀑布图》中,他运用纵向的线条来描绘瀑布的流动,同时用斧劈的技法来表现水的飞溅和翻滚,使画面富有动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注重视觉的引导和主次的安排。
他善于运用透视和中心对称等构图手法,使观众的眼光在画面上流动,同时合理安排主题与背景的关系。
在他的作品《浦江秋色图》中,他以远近明暗的层次来划分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使观众的视线从前景的船只转向中景的山水,最后到达远景的天空,给人以逐渐深入的感觉。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情感的表达。
他善于运用意向性的构图手法,通过强调某些元素来凸显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他喜欢运用繁花似锦的花朵、层层叠叠的云彩等来表现山水的美和神奇,同时在画面中添加一些小品,如渔船、牧人等来渲染画面的气氛。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宁静、安详、恬淡的感觉,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在整体均衡、节奏节制、视觉引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特点。
他通过巧妙的构图手法,使山水画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将自然界的美和情感融入到画作之中,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界的一代巨匠,其山水画风格自成一派,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构图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李可染的绘画艺术和艺术成就。
首先,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这种美感要通过明暗对比、形式对比、线条对比等手法展现出来。
在李可染的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山林、水流、人物等元素之间的平衡和谐,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美感。
例如李可染的《典礼祭典图》中,几位人物站在山林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平衡的构图。
其中,左侧的两位人物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但是右侧的山峰和松柏树也给人以平衡的感觉,使得画面整体显得和谐而美丽。
其次,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具有立体感和透视感,他往往运用透视法和大小比例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物体的远近感。
在李可染的作品中,其构图呈现出山丘起伏、河流蜿蜒、远近大小递进,使得画面具备了一种通透感和立体感。
例如《大屯四季图》中,远处山峰渐次隐去,中间借由河流形成一个虚实对比,近处则是盆地和建筑。
这样的构图使得画面具有了一种强烈的空间感。
再者,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注意形式感和造型美,他在传统的笔墨技法中,注重画面的线条和形式,强调画面中线和面的协调和统一。
李可染往往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表现自然景物的外貌和内心特征。
例如《醉渔图》中,可以看到钓鱼人的身体曲线和竹竿的弧度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美感。
综上所述,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构图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李可染在山水画构图中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注重形式感和造型美,同时还注重立体感和透视感的表现。
李可染的山水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1907-1989)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堪称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李可染山水画作品的构图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特点、构图原则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进行浅析。
一、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特点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独特,以大写意、平淡、恬静为主,融入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同时又不失现代气息。
他擅长用墨色表现山水的意境,善于运用空间的变化来塑造画面的张力。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广阔的山水、宁静的村庄、悠远的古迹以及静谧的水面,这些元素在他的画面构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可染的山水画常常采用对角线构图,通过对角线的运用来强化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在画面中,他会使用不同角度的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让观众的视觉在画面中不断流动,增加了画面的变化和趣味性。
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还善于利用形状、线条和色彩的对比来丰富画面。
他擅长运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和色彩来表现山水的远近、轻重、虚实,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观众在欣赏画面时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李可染在创作山水画时,遵循着一些构图原则,以确保画面的和谐和美感。
最重要的构图原则之一就是“留白”,他擅长利用留白的手法来创造画面的平衡和空间感。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大片的留白,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填充的东西,而是有意识地留出空间,给观众留下联想的余地,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韵味。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原则还包括“点、线、面”的运用。
他擅长利用点、线、面的组合来营造画面的结构和节奏感。
在他的作品中,点是构图的侧重点,线是连接各个点的桥梁,而面则是各个点和线的空间位置,通过这三者的运用,李可染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形式,赋予了画面更加立体和鲜活的艺术表现力。
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构图中还经常运用“对比”和“平衡”的原则。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分析【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山川河流、云雾松柏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
构图艺术技巧在山水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决定了画面的美感,更能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
线条运用是构图的基础,它可以表现出山水的轮廓与纹理,引导观者的视线;色彩搭配则赋予作品生动的色彩与情绪;明暗对比则产生画面的光影效果,增强立体感;前中后景的安排可以营造深度感;形与背景的统一性则保持画面的整体性。
构图艺术技巧对中国山水画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决定了作品的质量与水平,更展现了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厚底蕴。
通过对各项技巧的分析与应用,画家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构图艺术技巧,线条运用,色彩搭配,明暗对比,前中后景的安排,形与背景的统一性,重要性,结论。
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就被视为中国绘画的灵魂,代表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追求。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借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体现出中国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
中国山水画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法,其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工笔精美,也有写意的潇洒飘逸。
艺术家们通过山水画,表现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生命的体会,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内容广泛丰富,既有山水人物、山水花鸟等,也有山水村舍、山水寺观等。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构图艺术技巧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构图艺术技巧对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还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功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技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
1.2 概述构图艺术技巧的重要性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
山水画构图审美特征分析山水画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一直受到艺术家和观众的追捧和喜爱。
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怎样呈现画家在构图上的审美特征?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形式美学山水画在形式美学上的构图特点主要有:形式稳定,对称,平衡与流动。
山水画整体构图非常稳健,因为这种稳定感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安全和稳定。
另外,对称和平衡也是山水画的重要特色。
长期以来,艺术家们将对称和平衡视为构图上的重要美学原则,这些原则也成为了山水画的核心。
此外,山水画中的垂直对称和水平对称也是非常常见的构图设计。
最后,山水画也强调流动性和透视,这种流动性可以增强画面的美观性,并使画面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二、色彩美学山水画的色彩构图主要呈现出柔和,清新,抒情和优美。
山水画一般采用大量的蓝色和绿色,这些两种颜色可以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安静和松弛的情景。
但在刻画山水画的时候,色彩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过分浓艳、过于柔和,同时也考虑要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
在山水画中,色彩的构图还可以体现画家的情感与情境,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三、空间美学山水画的空间美学主要体现在构图上的远近、虚实、高低、宽窄和透视等方面。
在山水画中,远近关系往往以山峰、湖泊、河流和天空为基础,通过运用远景、中景和近景等画面组合方式,构筑出一种虚实结合的空间构成规律。
山水画艺术家们特别善于运用空间气氛,云彩、风景中的山峰、树木、岩石等,都是山水画空间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空间美学还可以通过运用高低和宽窄,形成对比和强烈的视觉效果,真正实现山水画空间构图的营造目的。
四、情感美学山水画情感构图的艺术特点主要存在于画家对山水中的自然风光、情思信仰、道德智慧、历史文化以及自己个人内心体验的表现。
山水画艺术家有时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和感情投入画面构图中,使整幅山水画达到了一种情感上的完美。
在构图上,画家在表现山川湖河、山石的形态、风景的柔和与壮美的等方面,也往往承载着一种美与心灵对话与交流,引导观众进入画家的情感世界。
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
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山水画可是个很有趣的画种呢。
一、构图。
咱先说构图哈。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山水画的构图讲究个开合。
开呢,就是画面要展开,有那种很开阔的感觉。
比如说画一幅山水全景图,你得把山山水水都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里,不能挤成一团。
合呢,就是画面要有个中心,有个能把散开的元素聚起来的地方。
就像一群小伙伴玩耍,最后还是要围在某个好玩的东西周围。
还有构图里的虚实,不能到处都画得实实的,那样就像一张照片没有重点啦。
远处的山可以虚一些,若隐若现的,这样才有层次感。
二、用笔。
用笔可是山水画的关键哦。
毛笔在手里,就像一个小魔法棒。
线条要有粗细变化。
你想画硬朗的石头,那就用重一点的笔触,粗粗的线条,表现出石头的厚重感。
要是画山上的小树呢,就可以用细细的线条,轻轻带过,表现出那种柔弱又灵动的感觉。
而且用笔要有节奏,就像跳舞一样,不能乱了步伐。
有时候一笔下去要干脆利落,有时候又要慢慢地拖出那种韵味。
三、用墨。
墨分五色呢,这可神奇啦。
浓墨就像黑夜中的深沉,适合画近处的、厚重的东西,像近山的阴影部分。
淡墨呢,就像清晨的薄雾,用来表现远处的山或者水面的波光粼粼特别合适。
焦墨就是最浓的墨啦,用得好能让画面一下子有个焦点,像画山上的老树干,用焦墨就能体现出那种沧桑感。
还有湿墨和干墨,湿墨画出来有水润的感觉,干墨就有那种干涩的质感。
不同的墨色搭配起来,那山水画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四、皴法。
皴法可有趣啦。
这是表现山石纹理的独特方法。
像披麻皴,就像给山披上了一层麻线织成的衣服,线条弯弯绕绕的,很适合表现江南那种土质松软的山。
斧劈皴就很有力量感,像用斧头劈出来的一样,适合北方那种坚硬的石山。
不同的皴法就像不同的发型,能给山打造出不一样的风格。
五、设色。
如果是画水墨山水,那颜色比较淡雅。
要是画青绿山水,颜色就鲜艳多啦。
设色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涂得乱七八糟的。
颜色要和墨色相配合,就像好伙伴一样。
比如说绿色的树,不能绿得刺眼,要和周围的墨色融合起来,这样画面才和谐。
中国山水画构图刍议
营位置” 列为基本 审美 原则 , 宗炳在《 画山水序》 中提
出构图的透视 问题。
到隋唐 时期 , 山水 画艺术有 了长 足发展 , 隋代 的 展子虔 被称 为“ 唐 画之 祖 ” , 其 山水 画《 游春 图》 就充 分体现 了山水 画的透视原理 ;李思训父子 继承了展
子虔的山水画风 , 创作 了独 具特 色的青绿 山水 画。五 代时期 。 形成 了以荆浩 、 关仝 为代表 的北 方山水和 以 董源 、 巨然为代表 的南方 山水 。宋代 之后 , 绘画技法 日渐成熟 , 郭 熙提 出山水画创作 的“ 三远 法” , 沈括提 出“ 以大 观小 ” 的艺 术主张 , 马远 、 夏 圭分 别提 出“ 一 角” “ 半边 ” 的取景 法。元代时期 , “ 元 四家 ” 在 山水 画 坛上 占据 主导地位 , 他 们强调绘 画的娱乐性 、 笔墨趣 味, 使山水画展现 出浓重的文人 画色彩 。明清 时期 ,
特, 生动形 象 , 是一种 造型特殊 的构图样式 。山水画 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时期 , 顾恺 之的《 女史箴 图》 《 洛神
、
中国山水 画构 图的主 要形式
构图即构思 画面 , 犹如文章 的组织结 构 , 是 指在
赋图》 就 以 自然 山水 为人物 的背景 与衬托 ; 在构图理 论上 , 顾恺 之提 出“ 置陈布 势” 的概念 , 谢 赫 则将 “ 经
中国山水画构 图刍议
◎符丽娜
( 洛 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河南 洛阳 4 7 1 0 0 0 ) 山水 画是画 家以 自然 山水为摹本 ,通过抽 象概 括、 提 炼加 工 、 艺术 再创造 而形 成 的绘 画 形式 , 是 客
山水画的构图
山水画的构图古人对山有着深深的崇拜之情,高山仰止。
山在人的心目中高大、雄伟、神秘,具有一种超然、隐逸之感。
古往今来借山抒发胸臆,寄托情感者众。
当山林意境与人之情感产生共鸣,并以山水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便产生了山水画。
山水画作为国画的一种,能体现中国人平淡自然的审美要求,给人以清淡雅正、飘逸虚静的审美感受。
山水画的构图对于整幅画面效果至关重要,不论是布景山水、全景山水、边角山水或是界画山水,主旨立意与形式须以构图来完成。
山水画的构图是完成一幅画的起始,起到基石的作用。
唐代张彦远说:“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关于山水画的构图,画无定法但可以从历代画家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中得出构图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笔者归纳出下列十种构图方法:一、以少胜多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想到画外有画。
如李成的传世精品《寒林平野图》,图中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挺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
画面以两株松树为主,此外用淡墨将曲折的河道、空蒙的烟霭作少量的烘染,给人以一种宁静深远、秀润淡雅的感受。
二、居中取势在整幅画面中,几乎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而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其特点是突出表现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
如《丹山瀛海图》,画东海蓬瀛诸岛壮丽奇伟之景。
洲岛环海,水际浩淼,舟樯扬帆远行。
岛上山峦重叠,乔松挺立,琼阁楼宇深藏其间,岛屿之间长桥卧波。
景色绮丽,意境开阔,动静相生;画面虚实、繁简相得益彰。
三、均衡取势无论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为主体,由密至疏,由浓至淡向大面积空间部位过渡,而空透有空间的这一方,画少许景物与主体相呼应,虽然有疏密与轻重,但整体均衡,这种构图方法为均衡取势法。
如《踏歌图》,上段画奇峰对峙,和松林掩影中隐约的殿阁飞檐、曲折长廊。
中段空白,云烟迷漫,似乎表示山谷中还有濛濛细雨。
下段近景,画巨石、溪流、石桥、疏柳、翠竹和低洼的稻田,还有踏歌而行的农人。
山水画的构图
山水画的构图(1)一、概述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
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
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山水画的构图(2)2.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见图一)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见图二)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见图三)(2)山水画的构图(3)三、构图的一般规律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的构图(1)】一、概述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
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
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
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1.散点透视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
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
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1)山水画的构图 (2)时间:2009-03-17 来源:作者:点击: 1232.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
“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
“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
(见图一)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
(见图二)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
(见图三)(2)山水画的构图 (3)时间:2009-03-17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2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35三、构图的一般规律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
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1.宾主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
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
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
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
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
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
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
钱松喦的《红岩》(见上图),就注重了主体与宾体的对比。
画中主体是山上的房子,宾体是高山。
房子虽小,但刻画得较具体,位置也很突出。
高山虽占据的面积较大,但没有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
(3)山水画的构图 (4)时间:2009-03-17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3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342.呼应在一幅画上,无论是山石、树林,还是房舍、人物,都应互相呼应、彼此顾盼。
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画面的呼应还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总之,画面上的各种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陈子庄的《峨眉道上》(见图一)采用了呼应式。
此画中,前方右侧的山挺拔向上,与后面的山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前面的人物与远山上的墨点(代表的是游人)也形成了呼应。
3.远近中国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
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
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
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
孙克纲的《李白诗意图》(见图二)注重了画面的远近层次。
此画中,前面的景物画得清晰实在,后面的景物用淡墨虚化,远近层次明显。
(4)山水画的构图 (5)时间:2009-03-21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4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314.虚实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
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过实应以虚破之,过虚则以实破之。
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
山水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处理。
图一是黎雄才的《风帆出峡图》。
此图中,山是实的,江水和云是虚的,用墨近浓远淡,虚实相生,层次分明。
5.疏密山石的皴法讲究疏密,树木的穿插讲究疏密,整幅画的布局也讲究疏密。
一幅画首先要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疏”。
在画面中,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形式美感是极为重要的。
疏密与聚散体现的都是一种松紧关系,不过聚散多含有一种动势。
一树一木、一草一叶等细微之物都要讲究疏密。
古人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并不是指不画任何景物,还得画景;“密不透风”也并不是指画面中的物象满满的,以至于让人感到窒息,而是要留有空隙,要做到“疏中有景,密处有韵”。
图二为刘鲁生的《芦雁图》。
画家用浓淡不一的墨色画出了芦塘的景致,将浓密的芦草与空白的水域形成鲜明的疏密对比,使画面气息畅通。
(5)山水画的构图 (6)时间:2009-03-21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5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1176.开合开合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
开是指把画中的各种景物铺开,合则指把画面的阵势收拢。
一幅画的构图既要有整体的大开合,又要有局部的小开合。
山水画中常见的开合式有近、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以及远、中景开,近景合等。
陆俨少的《峡江秋涛图》(见图一)采用了典型的开合式构图法。
此画中,近、中景为开,远景为合。
7.藏露恰当地处理画面的藏露关系,可以让画面比较含蓄。
若处处都交待清楚,就没什么情趣可言了。
景物画得有藏有露,才能引发人们的遐想。
“藏”处理得好,可以达到“无景色处似有景”的效果。
在钱松的《古塞驼铃》(见图二)中,长城蜿蜒,远处的城墙隐约可见,山脚下一行驼队走来,中间的驼队被一座山头挡住,藏露处理得很妙。
(6)山水画的构图 (7)时间:2009-03-29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6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288.均衡中国画忌“四平八稳”的对等式构图,而多用“秤锤压千斤”来取得画面的平衡。
潘天寿说:“画材布置于画幅上,须平衡,然须注意于灵活之平衡。
灵活之平衡,须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
”可见,山水画追求一种均衡美。
图案设计中的对称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山水画若采用对称就会让人感觉单调,当然也就谈不上美了。
在图一中,画面的重心在下方,若上方只是空旷的湖水,就会让人感到有点儿轻飘。
画家又在画面上方加上了一些远山,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9.黑白黑白一般是指画面中墨色的轻重关系,浓墨重,浅墨轻。
画面上下左右的黑白要均衡,不要左黑右白,也不要上黑下白。
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那么右边的江水就可以用空白表示。
山水画中,通常黑是实,白是虚。
在某种情况下,白也可以是实。
画水就常采取“计白当黑”的手法。
图二中,画家十分注重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黑色的山坡、灰色的远岸和色彩浅淡的天空、月亮、河水,共同组成了这幅优美的图画。
(7)山水画的构图 (8)时间:2009-03-29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7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2710.大小布置画面时,景物要有大小和整碎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匀齐,而且也可以使主体突出。
画中一般是主大宾小,有时也可以主小宾大。
不过,主体一定要明显,笔墨要实,色彩要明快。
在童中焘的《翠幄》(见图一)中,初看画面,密密麻麻,一团翠绿,再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妙,树石、亭榭大小相间、错错落落,画面整中有碎、碎中有整,富有变化。
四、取景水画的构图可繁可简、可大可小。
下面列举一些画家常用的取景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全景,即通景:画面上,地、山、水、天兼具,是山水画家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
一角:不取全景,只取物象的局部。
李嵩的《赤壁图》(见图二),就采用了典型的一角式构图。
(8)山水画的构图 (9)时间:2009-04-05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8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96左、右侧立面景式:主要景物呈竖向走势,且集中占据画面的左侧或右侧。
李可染的《漓江边上》(图一为作品局部)就采用了典型的左、右侧立面景式构图。
顶天立地式:画中的实景顶天立地,几乎占满画面。
不过,画幅内可以留有小面积的空白,使其透气。
上实下虚或上虚下实式:取景时,将实景集中在画面的上方或下方,将虚景集中在另一方。
实景与虚景所占画面的面积不要相同,两者比例以3:2、3:1或4:1为宜。
对应式:它分为上下对应、左右对应和对角对应三种构图方式。
画面总体是一种呼应关系。
关山月的《龙羊峡》(图二为作品局部)采用了左右对应的构图方式。
画面上,雾气缭绕,峡谷两侧山石高耸,形成了一种左右对应关系。
特定式:只取自然界中的某一特定物象(如草木、山石、舟桥等)入画。
(9)山水画的构图 (10)时间:2009-04-05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79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23五.取势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势:尖峭的山峰有向上之势,飞流的瀑布有向下之势,弯曲的河流有迂回蜿蜒之势,飘浮的白云有流动之势,平坡、沙漠有横平之势……画家把握住山水画所要表现的“势”很重要。
一幅画中,要表现的景物很多,每个景物的取势也多种多样。
构图的目的就在于把所绘物象的各种势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势,这就是取势。
陆俨少在创作中即很注重画面的取势,力避画面过平。
他把取势方法总结为“之”、“甲”、“由”、“则”、“须”五字形章法。
他说:“画要不平,加得上不容易,放得下更难。
能够加得上,放得下,画法就不平。
”意思是说,画家既要能为画面制造矛盾,又要能统一矛盾。
山水画的构图法则很多,常见的有“由”字形构图法(见图一)、“须”字形构图法(见图二)、“甲”字形构图法(见图三)、“之”字形构图法等。
(10)山水画的构图(11)时间:2009-04-12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80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 24常见的山水画构图方法除了前面所讲的构图法外,还有“C”形构图法、对角式构图法、“S”形构图法等。
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见图一),采用了典型的“C”形构图法,使画面有开窗透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