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7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7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育理念,给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引。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深受这本书的启发和感召。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育的使命书中提到:“教育就是把知识,技能,艺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成为有智慧、善良和高尚品德的人。
”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使命是如此崇高和伟大,而我这个青年教师也要时刻铭记这一点,为实现这个使命而不懈努力。
二、勤奋和执着书中提到:“教师是很艰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经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这点让我明白了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勤奋不懈地工作和不断提升自我,不畏困难,不气馁,永不放弃,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书中提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尤其是那些不太容易融入集体中的学生,这是你的职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育的方法书中提到:“教育本应是一种有机的过程,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该有一个鲜明而又清晰的逻辑,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沿着这个逻辑线索不断地延伸。
”这一点让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让学习者明白学习的目标和逻辑,这样才能让学习者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以身作则书中提到:“你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青年教师,首先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教育。
”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到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信服,更能从青年教师手中获取到实质性的帮助。
总之,《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工作,提高了我的教育认识,坚定了我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不懈努力的决心。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青年教师。
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青年教师们需要从一开始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这学期根据老师的要求,我读了吴非先生的力作《致青年教师》。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我们学过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吴先生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
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具有深远意义,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他的“亮度”在于他的个人修炼。
想想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话,虽然我现在不是老师,但是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就该处处留心如何做好一名老师。
我觉得我有几个想法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形成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这是第三辑“心里装着学生的心”的体现。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作为老师,那就是像父母一样。
在学校我们就是学生的父母,父母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有爱才是可以打动他们,并且真正帮助他们的。
第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我们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他们最希望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
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这个在__《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是很有体现。
学生虽然会犯错,我们要正确的处理。
既要把问题处理好,也要尊重他们,更不能区别对待学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性思维,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才利于他们成长。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当我利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致青年教师》此书时,我不禁拍案叫绝。
在书中,作者吴非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这种精心的文字创设,实在令人折服。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你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书中《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中写道:“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
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引者,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记得级二班的孩子们毕业前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老师,和您分别的时候,我们都不准落泪。
”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们:“我一定会落泪。
那种情况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其中一个孩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并且问我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激动地说:“与每位孩子相处了六年,这六年之间的情感,用文字都难以描述,何况是在现实中。
你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了,叫我无动于衷,我怎能做到呢?”毕业典礼快结束时,孩子们唱起了李侠老师编写的那首《情谊》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孩子们与我分别时,使劲地拥抱我,也落泪了,而且久久不肯离去。
一个人的阅读积累只有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会越强。
教师的阅读经验、人生的情感体验一定对学生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悲伤与失望,真实地坦露在孩子们的面前。
在《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讲述道:“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
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语文学科也就不成其为基础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5篇
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5篇致青年教师的读后感篇1?致青年教师》一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
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
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
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
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
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
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及感悟7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及感悟7篇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及感悟,希望大家喜欢!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及感悟篇1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写到:“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
”“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我们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那教育教学的常识是什么?新教育提出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是常识;李镇西老师说的“用儿童视角做教育”是常识;“最起码的尊重,最朴实的教学”是常识;“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慢,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是常识;爱孩子是常识;相信孩子也是常识······原来这些都是常识,可我们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识呢?在学校现场,很多老师为了考个好成绩,拿个好名次,一味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考得不好,就用罚抄十几乃至几十遍的方法来补自己的教学之不足,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现实还时有发生。
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着、讲解着,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给一点就装一点,不给就等着,学生没了问题意识,没了自主思维,甚至没了自我,这样的课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话浅薄粗俗,更有甚者恶语相向,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坏影响。
大家都知道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教”和“学”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可当我们高高举起所谓“教师的尊严”旗帜,俯视学生时,又怎能奢望学生的亲近呢?由于我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和我走得比较近,和学生谈话时也多是温和的语言,曾有同事见了说:“你班学生怎么不怕你呀!”呵,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怕”我呢?难道不怕就不是老师了吗?“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也是常识吗?很多老师嘴里念叨着这句话,手里却拿着惩罚的“鞭子”,没有“亲”,何来的“信”?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就不会采用无用的罚抄形式和无休止的繁琐讲解了;如果能时时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养成,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或许会重视话语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为;如果懂得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就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把学生当成朋友或孩子。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0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0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致青年教师内容简介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涛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
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0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1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触触颇深。
吴非老师以平易的语言,将自己教书生活中那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宝贵的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阅读这本用心灵浇灌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彻夜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在人生必经的岁月里,青春的印记弥足珍贵。
在灿若繁星的时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阴,记录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撑着青春的脚步。
信仰是呼吸的空气,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仰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正值青春的我,怀揣激情和梦想,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工作七年有余,心中一直坚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辑中有一篇名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0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1为什么我的班级成果这么差?为什么我经常感到束手无策?我到底该以什么看法面对同学?我到底该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这些问题,在我成为老师这两年经常困扰着我。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时而能将我浮躁的心情抚平,吴老师的谆谆话语,他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受,虽未能完全解惑,却也为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让自己慢下来,专心看同学。
让自己慢下来,专心看同学。
首先,我应当放下我的急功近利,放平我的心态。
同学是作为人生存于世上,他们有情感,他们有生活,他们不是制造成果的机器。
在追赶成果的道路上,我应当慢下来,专心看同学的生活。
他们有的家庭并不完满,他们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他们有的来自外地,没有伴侣玩伴……尤其,我还是一名学校老师,我所面对的孩子正处于身心急速进展改变的阶段。
我想,间或闲暇时,和同学们聊聊生活,将课堂教学与他们的生活相连,正如书中所述的那个涉及“离婚”的案例一样。
“心里装着同学”,让同学在学习中感受到暖和,我想,这是教育的基点。
我应当慢下来,专心看同学的情感。
我经常对同学的行为感到不理解,经常埋怨他们不成熟。
读着这本书,自己的想法变得有些可笑,他们本身就是孩子啊。
我焦急地盼望同学们快点长大,让我“省心”一些,却从未发觉吴老师笔下孩子们的天真活泼。
他们情愿表达,他们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有时没心没肺,有时也脆弱害怕,他们不是大人,但也有尊严。
我该反省的地方有太多,我应当经常提示自己,他们是孩子。
慢一点成长也无妨,“揠苗助长”从来不行取。
我是引导者,也是陪伴者,公平的对话,敬重同学的想法,是我需要学习的方式。
我应当慢下来,专心看同学的学习状态。
同学总有其自己的学习状态,他们是个体不是整体。
面对整个班级上课的我,经常会忽视这个事实。
每一个孩子学习的速度是不同的,慢下来,看每个同学课堂的表情,听他们的商量与回答,课下询问他们的听课感受,此外,训练自己的语言,让我的每一句话精练且通俗易懂,这应当都是我需要学习做到的。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精选5篇]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精选5篇]第一篇:读《致青年教师》有感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有的是我们成长中所需要的养分。
《致青年教师》推荐建议山东省济南燕新中学徐玉俊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
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
而在过去一年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两遍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我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的融进每一天的课堂、注入每一个孩子”。
我非常乐意这样做。
可我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怎样做才不会被现实完全淹没?怎样做才会保佑自己的独立追求?坦白的说,我不知道,我也不懂。
我知道前途是光明的,可我正走在一条曲折的路上。
人们都说“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这一学期我拜读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在边读《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时候,我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思想,却不由的有些汗颜。
是啊,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与作者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甚远。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只是一味地专注于适应工作环境,在被动中提高着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根本就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折射着作者的教育观和人生观。
书中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教育素养。
读完本书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在细数着自己的感触与收获——《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6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致青年教师读后感6篇写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主动探求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读后感可以成为我们对书籍的回顾和反思,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应用书中的知识,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3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通用13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篇1我哭过,就在我心爱的学生面前脆弱地哭过……我从来不敢对任何人提起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那代表了脆弱、无能和不成熟。
没想到翻看第一页便是吴非老师真诚地劝说“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
我激动地接收了吴非老师的这一劝告,因为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
这份激动更来自玩吴非老师点出了太多我们所“不敢承认”的真实。
为了这份真实,我愿意永远为教育事业奋斗着。
我可以紧张么?紧张,几乎每节课我都会紧张,我悄悄地掩藏着这份不安,面对孩子面对同事都故作镇定。
教授三个班级的英语,这个学年已是我教课的第三个年头,虽谈不上经验十足但总不至于课课紧张课课担忧,然而事实却是——我真的很紧张。
站在讲台头第一年紧张在外,怕自己不被领导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长认可;第三个年头站在讲台的紧张,不怕领导同事来听课,不怕课堂难以被人称赞,紧张的是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会觉得无趣,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能理解我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意义。
每一个学年过去,我又紧张学生能否能在英语学习上有一个学年之后的螺旋跨越。
故不知这种紧张在吴非老师的书中得到了认可“课前紧张是正常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
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
”吴老师的这句良言确实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德高望重的数学汪老师,她是退了休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的,足以见得汪老师的教学和为人。
但是她几乎每节课后都会深入同学问我们“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我年纪大了,你们是不是觉得平时我太刻板,和我有距离?”也许汪老师她也课前紧张吧,也许这也是我们在每一阶段推进自己创新、实干的动力吧,无论怎样我将对我的这份“紧张”释怀下了。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
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
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
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集合13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集合13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1从小我就只有一个抱负,长大后我肯定要当一名老师,一名老师。
那样我就可以每天和小伴侣们在一起,没有忧愁没有苦恼。
满怀着对老师工作的向往和盼望,我开头了我的教育生涯。
但是作为一名青年老师,经常让我感到顾此失彼。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给他们上好课?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好班级?不知道怎么去接待家长?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我一边向老老师请教,一边在书中寻求关心。
其中《致青年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致青年老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老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同学的心”、“敬重常识”、“不放弃抱负”、“播下一粒和善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把这本书全部阅读完,但是选读完几篇那专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受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读着《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感觉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晰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知你应当怎么做。
对同学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将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烦,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做个有胸襟的老师》和《为什么你的同学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同学,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
由于教育者的胸襟,是同学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同学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老师胸怀博大,他的同学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视星空。
确实,处在青少年期的同学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同学的一生。
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同学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反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行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大事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同学,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老师站在同学面前,不需讲话,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同学比学问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将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对照材料、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eference materials, planning scheme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作品中的创新和突破,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了解书籍对历史和文化的贡献,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8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1作为一名刚入职半年的新老师,《致青年老师》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机缘巧合选择了这本书,也听过许多人表达了对它的宠爱,始终到我自己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这本书里面蕴含着多年的教育阅历,通过他这些经典案例的共享,我在教育中遇到的怀疑也随之迎刃而解。
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老师初入岗位的种种困难,以及困难消失的缘由,解决困难的方法。
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许多。
吴非老师这本书涵盖的范围可以说特别广,里面有他有关教育的诸多观点,切入点也不尽相同。
有课堂上的,也有课下与同学沟通的,还有有关教学内容的,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正是由于如此,也才可以称得上是新老师的新手宝典。
这本书最难能珍贵的是,它不仅关心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消失的各种困难,还从老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消失的缘由,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
这是特别难得的,假如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老师岗位,并到处细留心地观看老师工作中的种种详情,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把握的。
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尊敬之情。
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也在于通过大量事例解决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也关心了初入岗位的年轻老师,弥补了阅历匮乏的新老师对于教育孩子的空白。
新老师不行避开地存在简单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同学,对同学的种种行为不理解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动脑子想想如何解决这样的困难,老师需要结合同学特别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
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
一个优秀的老师必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教育中消失的困难。
感谢这本书,通过对它的阅读,我信任在下学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会游刃有余,成为一名不断成长的老师。
与此同时,也盼望我能真正的将这本书中的才智转化为我个人的实际力量,并在教学中运用。
《致青年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4篇)
《致青年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4篇)《致青年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1教委为每位教师准备了《致青年教师》,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
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
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惊喜。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
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
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
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推荐书中《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中写道:“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
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引者,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记得2008级二班的孩子们毕业前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老师,和您分别的时候,我们都不准落泪。
”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们:“我一定会落泪。
那种情况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其中一个孩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并且问我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激动地说:“与每位孩子相处了六年,这六年之间的情感,用文字都难以描述,何况是在现实中。
你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了,叫我无动于衷,我怎能做到呢?”毕业典礼快结束时,孩子们唱起了李侠老师编写的那首《情谊》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孩子们与我分别时,使劲地拥抱我,也落泪了,而且久久不肯离去。
一个人的阅读积累只有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会越强。
教师的阅读经验、人生的情感体验一定对学生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悲伤与失望,真实地坦露在孩子们的面前。
在《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讲述道:“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
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语文学科也就不成其为基础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细细咀嚼一番,我觉得这段文字说得很在理。
我们的教学不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利益及精神追求。
岁月悠悠,光阴辗转。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不要一味地为了考试。
短短的学业路程中,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脚步太沉重,心灵不快乐,更不能让孩子们再回首,就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
全书分成六辑。
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
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
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
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
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
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
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
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
有关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5篇
有关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5篇《致青年老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有关致青年老师读书心得,盼望大家喜爱!有关致青年老师读书心得1《致青年老师》是吴非老师写给初入老师团队的青年人的书。
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老师初入岗位的种。
种困难,以及困难消失的缘由,解决困难的方法。
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许多。
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出了许多观点,其切入角却不尽相同。
从课堂上,到课下与同学的沟通;从教学内容,到与同学的教育内容。
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足可以称之是初入老师岗位的青年老师的新手宝典。
这本书最难能珍贵的是,它不仅关心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消失的各种困难,还从老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消失的缘由,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
这是特别难得的,假如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老师岗位,并到处细留心地观看老师工作中的种。
种详情,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把握的。
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尊敬之情。
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吴非老师运用大量事例说明白青年老师在教育同学时产生困难的缘由。
青年老师由于初入岗位,阅历上非常匮乏,对孩子们的熟悉处于空白阶段。
这样往往简单使得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同学,对同学的种。
种行为不理解。
其实这不是同学做的不到位,而是老师没有结合同学特别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
而这也正成为困惑广阔青年老师的一大难题。
假如不能准时的改良,会对初入岗位的老师产生各种障碍。
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
假如把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错误下去,那么就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感谢吴非老师,在我初入老师岗位时对我产生了如此细致的指导。
来到岗位后,我发觉我与这帮孩子们完全融为了一体,与孩子们共欢乐、同悲喜。
盼望我能将书中的阅历与学问逐步消化,成为我自身的精神财宝,引导着我向着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5篇)《致青年老师》读后感篇1《致青年老师》这本书, 不仅适合青年老师阅读,而且适合所以拥有教育幻想的老师阅读。
作为班主任的张万祥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一个既勤奋、踏实,又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形象出现在脑海。
他让积累变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是一个爱游览网络的班主任,许多像张老师一般年纪的老老师接触网络较迟,大部分对网络的不甚了解,更别提应用。
而张老师网上收徒,关心青年班主任的成长、网上著书立说等,让网络为他所用,跟上了时代步伐,做了一个新潮的班主任。
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做一个讲求艺术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
讲求工作艺术,可以事半功倍,迎难而上,甚至化腐朽为奇妙,可以走出教育的低谷,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艺术就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变围追堵截为奇妙疏导,变疾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读着这段文字,让我看到班主任工作虽然艰难,但是布满情趣与挑战。
做一个班主任原来要学习地方就许多,假如事无巨细都要从生活中去总结,那么要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太漫长了。
有这样有种说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之所以看得那么远,是我站在巨人肩膀上。
有张老师这样的毫不保存地把阅历介绍给晚辈的班主任存在,我们何惧当班主任呢?阅读这本书,让我更深地领悟到:班主任就是个万精油,往往需要多才多艺,要想当个合格的班主任,还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致青年老师》读后感篇2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
里面的许多观点是我赞同并且需要学习的:教育是为明天的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所以老师必需要有抱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将来的社会超越今日的文明,这就是抱负。
教育本身就是秀丽的事业,她召唤人的理性追求,她召唤建立秀丽的人格,她当然需要抱负。
同学的学习过程,实质应当是尽可能有效摆脱老师的过程。
我喜爱有抱负的人、纯粹的人。
其实读罢这本书,我的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师给同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可能是老师不能想象到的或者是不发觉的。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2篇致青年教师读后感1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写到:“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
”“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我们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那教育教学的常识是什么?新教育提出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是常识;李镇西老师说的“用儿童视角做教育”是常识;“最起码的尊重,最朴实的教学”是常识;“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慢,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是常识;爱孩子是常识;相信孩子也是常识。
原来这些都是常识,可我们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识呢?在学校现场,很多老师为了考个好成绩,拿个好名次,一味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考得不好,就用罚抄十几乃至几十遍的方法来补自己的教学之不足,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现实还时有发生。
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着、讲解着,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给一点就装一点,不给就等着,学生没了问题意识,没了自主思维,甚至没了自我,这样的课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话浅薄粗俗,更有甚者恶语相向,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坏影响。
大家都知道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教”和“学”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可当我们高高举起所谓“教师的尊严”旗帜,俯视学生时,又怎能奢望学生的亲近呢?由于我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和我走得比较近,和学生谈话时也多是温和的语言,曾有同事见了说:“你班学生怎么不怕你呀!”呵,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怕”我呢?难道不怕就不是老师了吗?“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也是常识吗?很多老师嘴里念叨着这句话,手里却拿着惩罚的“鞭子”,没有“亲”,何来的“信”?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就不会采用无用的罚抄形式和无休止的'繁琐讲解了;如果能时时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养成,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或许会重视话语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为;如果懂得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就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把学生当成朋友或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读《致青年教师》有感1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
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
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
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
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
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
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
例如:在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让同桌的学生根据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表演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大部分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我们班有个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不愿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发现后,鼓励了他,他虽然演得不好,但是我还是给了他鼓励和表扬,让他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
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二、批评学生要有“度”,尊重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
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
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
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
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
而我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总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化解一个眼神,走下讲台接近“肇事者”,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
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是以稳定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
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
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好不要在上课之前批评学生。
总而言之,学生喜欢你的课,他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
相信只要我们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这样离优秀的教师就更近了一点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读《致青年教师》有感2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给我的感觉是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有很多不足,这本书并没有大谈什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把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验用生动的事例与我们共用分享,向我们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关注细节、锤炼业务等,致青年教师有感。
全书一共有85篇文章,每读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虽然有的文章不是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但是做老师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们深深地去体会。
下面我就几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谈谈我的体会:我读了《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感触很深。
觉得语文作业的答案有时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数学作业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
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数学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结点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错点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
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说:“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儿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那位小学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学生的作业啊!”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我没有关注这一点,相反,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题,我会把错点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们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打叉也会和学生的感受有关,更没有想到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注意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他们足够的鼓励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做到不要伤害他们。
在《珍视我们的专业》里讲到: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于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可以想象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怎么能教好学?怎么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们通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这个道理,“学高”,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宽知识,丰富知识内涵,加深对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
“身正”,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端正的师风,严明的师纪,高尚的师范。
就如书中说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中。
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
书末,作者在《让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说道:“孩子们本当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惊醒他们的梦想。
做过梦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梦想的孩子也会永远幸福。
人如果过于现实,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琐。
”想想看,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与一群愿意给我们分享他们在家里喜欢玩什么玩具,看什么电视节目,玩什么游戏,读什么课外书籍、什么东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们会不善待他们,善待自己吗?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纪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致的。
适当的环境教育,更能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师讲大道理也无法取代的。
尽管我们教师已是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但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饱满的热情,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事业还是对待家庭,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如果爱的暖流在心中不断地涌动,就能像甘泉那样滋润身边的孩子们及家人们。
每天到校,我们都应用自己充满爱的笑容给予孩子们一份好心情,并用爱的魅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干得出色,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快乐!书中有很多话语使我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读《致青年教师》有感3知道这本书,是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一位教师推荐的。
当坐在阳光底下,手捧绿茶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感觉自己又像是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再一次过滤掉了在我人生中已成为习惯的一些陋习,向人格的高峰又攀登了一步。
虽然其中的道理早已明白,但当他用自己的.亲身实例深入简出的阐述时,在我内心激起的不再是涟漪,早已是狂风巨浪,任凭在脑海里翻滚,撞击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这本书的作者是吴非,原名王栋生,这本书是他在临近退休之际,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种种教训和思考而得来的,主要是想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前车之鉴,让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所以这本书是王老师的肺腑之言,更是其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
我先前没有读过他的书,对他也丝毫不了解,然而,通读整本书下来,不禁觉得他是一个“硬汉子”,是教师界的“魏征”,敢于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将大家心知肚明却又难以启齿的话一针见血的揭示给众人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对于教育界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敢于充当出头鸟,决不妥协。
始终保持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
例如当他参加“网络作文教学”跨省交流会的时候,他觉得没有得到学生的允许而随意看学生的作文是不好的,因此当他发言的时候,他并没有随大流,没有恭维,而是当着那么多教师和朋友的面,责问这种做法的种种不妥之处。
当电视台觉得他逝去的学生有新闻效应而采访他时,他愤怒至极,说了句“他们睡着了,不要用你们的爪子去碰他们”。
虽然言辞犀利,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逝去学生那种不渝的爱惜之情。
有时,又觉得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觉得当着学生的面哭泣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相反这是真性情的流露;他善良、耿直,时刻以一颗慈悲之心善待周围的人和事。
当他所带的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辩论“市容队没收小贩物品是否合理时,作为辅导教师,他却舍弃充当正方的自己的学生,全心帮助充当反方的高二学生,目的只是想让学生们学会为弱势群体呼喊,捍卫正义。
总之,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王老师为了理想而孜孜不求,读出了他胸襟开阔且诲人不倦等等。
这些优良的品质值得我反复回味,终身学习。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4读了《致青年教师》,从此爱不释手。
读文如读人,我从书中明白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也从吴非老师的行为中学到了很多。
从吴非老师身上我学会了:用心和爱。
吴非老师的用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如何与学生谈话,如何提问,如何说学生听得懂的话……,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
吴非老师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带讲稿,他说:“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
”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多么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呀!“用心”还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
反思我的教学,如果学生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会很愉悦地放下心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实施很顺利。
可是我读吴非老师的《“没有问题”也是大问题》一文,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当一种教学形式被固化后,学生的思维方法便很难得到有效发展,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意识和辩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