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计算题(11)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
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
所以ω(Fe)=1-3a【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
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 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In places deeper than night, there must be darker eyes than nigh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就在下面,欢迎大家一起学习高中化学解题技巧、高中化学题解题技巧、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哦!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一.守恒法: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某露置的苛性钠经分析含水:9%(质量分数,下同)、Na2CO3:53%、NaOH :38%。
取此样品 10.00 g放入 100.00 mL 2.00 molL-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0mol/L Na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
2、Fe、Cu合金42g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无色气体为13.44L,将此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充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最后得混和氧化物,求氧化物的总重量。
二.估算法:1、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 两种元素,甲、乙中 X 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30.4% 和 25.9%。
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B.X2YC.X2Y3D.X2Y52、有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将5.6克样品跟足量稀H 2SO4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样品中一定含有(A)Cu(B)Al(C)Ca (D)Mg三.差量法:遇到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发生变化时,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总压强为 3.0107 Pa 时,N2、H2 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降为2.5107 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NH3 的体积分数为( )A.35%B.30%C.D.四.和量法:与差量法相反,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2024)
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2024)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2024)1.选择题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有8个化学单选题。
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找到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最合理的方法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填空题按照近几年情况看,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题是四道填空题。
一般来讲实验题、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其他题目各一个。
对于填空题在答题时有些共性的要求。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无误。
(2)专业用语不能错。
(3)当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选择时,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
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作答,表达更准确。
(4)对于语言叙述性题目做答时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叙述准确,且环环相扣,才能保证不丢得分点,才能得满分。
(5)对于计算型填空,要注意该书写单位的要书写单位。
3.解答题在解高考化学解答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
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不按要求答题会失分,书写不规范也会失分。
高考化学解答题解题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1)守恒法思想,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2)数轴法思想,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中考化学学习方法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
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____地提高。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
因此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科目,化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计算题是学生们最常接触到的题型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1. 摩尔质量计算法任何一个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只与它的分子量或原子量有关,因此,可以用元素或化合物摩尔质量计算分子、离子、原子等问题。
计算公式:n(物质的摩尔数)=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2. 摩尔占比计算法摩尔占比是指一个分子中某个元素的摩尔数与该分子中所有元素摩尔数总和之比。
求解这种计算题时,必须先求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数量,然后再计算摩尔占比。
计算公式:某元素的摩尔占比=该元素的摩尔数÷分子中所有元素的摩尔数总和×100%3. 摩尔浓度计算法摩尔浓度是指一个体系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在该计算中,需先求出摩尔数,然后再算出溶液体积。
计算公式:C(溶液的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溶液体积(L)4. 用比化学式求出分子式的计算法比化学式是指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比,求出比化学式即可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计算公式:分子式= n(最简整数倍的原子数)×比化学式5. 化学计量法化学计量法是指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元素化合的准确数量关系的方程式。
其中,摩尔比等于化学计量数。
计算公式:化学计量数=元素的摩尔比÷最小的摩尔数6. 工业制备量计算法工业制备量是指在某一生产过程中,制备特定化学物质的最终产品量。
在该计算中,需考虑到有机合成过程中的需要损耗、产率等因素。
计算公式:制备量=原料摩尔数×反应摩尔比×产率7. 反应的质量计算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与终产物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通过反应方程式来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质量计算式=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化学计量数8. 等效质量计算法等效质量是指化学物质与特定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化学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反应条件(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M浓×a%浓=M稀×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四、常用公式计算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2019年度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总结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高考化学选择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掌握好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的总结:1. 读懂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所给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最"、"最多"等。
2. 分析选项:在解题之前,先看看选项给出的条件是否与题干中的条件一致,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有时候正确答案就是通过对比选项得出的。
3. 排除错误选项:一旦确定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就可以将其排除,减少剩余选项的数量,提高准确率。
4. 利用估算方法:如果实在不会解答,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选择。
将选项中的各个数值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5. 理解化学现象: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化学现象,因此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是非常关键的。
二、计算题1. 检查计算单位:计算题往往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所以在解题之前先检查一下各个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后再进行计算。
2. 注意零位处理:在计算题中,往往需要四舍五入或者进位。
特别要注意保留到小数点后几位,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科学计数法。
3. 使用公式和方程式:高考化学计算题常涉及到一些公式和方程式,掌握好这些公式和方程式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所以平时需要多进行实践和练习。
4. 注意实验设备:在一些计算题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验设备的数据。
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数据进行计算。
三、解答题1. 打开思路:解答题的最重要的是理解题目的要点和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求。
如果是数学推导,需要结合公式进行推导。
如果是化学实验,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注重步骤:解答题的过程也非常关键,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
中间结果和关键计算要写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回顾和检查,也会有作答分。
3. 提供论据:在解答题中,尽量提供说明、论证和论据,增加逻辑性和分析性。
4. 注意检查:解答题在完成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避免漏掉或者错误。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在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包括:摩尔计算、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配合物计算、燃烧分析计算、酸碱滴定计算、晶体计算和电化学计算。
1.摩尔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计算公式为n=m/M,其中n表示摩尔数,m表示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
2.浓度计算:根据溶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数和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为C=n/V或C=m/V,其中C表示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
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和物质的电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质量或体积。
根据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子数差异推导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
4.配合物计算: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合比例和物质的摩尔或质量来计算其他相关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解析出其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例关系。
5.燃烧分析计算:根据化合物的燃烧产物的摩尔或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摩尔或质量的含量。
根据燃烧产物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得出化合物中元素的比例关系。
6.酸碱滴定计算:根据滴定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和滴定剂的摩尔浓度,计算待测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质量。
根据滴定反应的摩尔比例或质量比例,推导出待测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7.晶体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和晶体的摩尔质量,计算晶体中各元素的摩尔数或质量。
根据晶体结构的化学式,分析出晶体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8.电化学计算: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荷数、电位差和摩尔浓度等参数,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数、电量或浓度。
根据电化学反应的电量比例或摩尔比例,推导出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或浓度。
以上是高考化学中常见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和物质的计量关系,通过推导和计算来解决具体的题目。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与方法
高考化学必考题型分析与技巧随着高考的逐渐临近,许多学生都开始意识到化学占据了高考理科的重要位置。
化学的形式多样,而更为关键的是,几乎每一年的高考都会涉及到一些重点题型,掌握这些题型,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更好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高考化学的必考题型进行一一分析,并给出一些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化学计算题化学计算是高考化学中的一大重点。
它既包括化学计量、化学反应等基本计算,也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较为高级的计算。
其中,化学计量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要想掌握化学计算,就必须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化学式、摩尔质量等概念的运用。
同时,也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比如酸碱滴定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等。
二、化学实验题化学实验题是高考中的重点,既包括实验原理的解释,也包括实验方法的设计。
在解答实验题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基础知识,比如常见的实验室设备与试剂、实验步骤的规范等。
同时,也需要理解实验的生产过程、原理与方法,学会从实验结果中推断出结论,并能将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加以联系。
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中重点而难点的部分,既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反应等基础知识,也涉及到有机物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等方面。
要想掌握有机化学,就必须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式推断出其性质和反应规律。
同时,也需要掌握有机化学的实验方法,比如常见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有机物的制备与分离等。
四、解答题高考化学中的解答题是一种宏观上的综合应用题,涉及到知识的综合与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在解答题中,需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转化为化学知识的应用,提炼问题的关键性质,结合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知识,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解决。
总之,在高考化学的备考中,既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积累知识与技巧,也需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只有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11差量法
化学解题技巧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 2. 注意: ① x、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在全国的高考化学试卷和近几年来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选择型计算题都占很大的分量。
尽管选择型计算题形式各不相同,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计算题答题技巧一、巧用"双基",回归教材例1.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若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析出溶质m1克之;若该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为了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S=100m1/m1-m2B.S=100m2/CC.S=100(m1-m2)/(b-c)D.S=100(m1-m2)/(a-b)解析:此题考查初中化学溶解度,起点低,但对能力要求并不低。
若从溶解度的概念出发,其关键词为一定温度、100溶剂、饱和溶液、单位为克很快可以发现溶解度应该为:在饱和溶液中,100×溶液质量改变量/溶剂质量改变量。
而应该选C。
点评:武术上有一句名言:步不稳则拳乱。
巧解的基石是"双基",前提是观察、核心是思维;离开了"双基",思维会从头脑中自动"删除"。
二、巧设数据,化繁为简例2.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3+与Fe2+浓度的量相等,则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A.2:3B.3:2C.1:2D.1:1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巧设未反应的Fe3+为3mol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2Fe3+ ~3Fe2+因此,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之比为2:3,所以选A。
点评:对于表面上无任何数据,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巧设数据而化繁为简、无需计算,大大缩短了时间。
引伸:此种解法适用于隐数据计算题。
三、巧用极限,化难为易例3.若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时需要3mol氧气,则A.X=3 Y=2B.X=2 Y=4C.X=3 Y=6D.X=3 Y=8解析:此题可用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解,也可以用极限法求解。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高一化学中计算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如能用好方法,掌握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时间,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解析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计算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化学方程式、摩尔计算、溶液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中的常见计算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平衡和计量关系。
在解题时,首先需要确定所给条件和目标,并找出所需的关系式。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例,假设题目给出了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的浓度和体积,要求计算反应后溶液的pH值。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题:1. 写出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2. 确定反应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
3. 确定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较,可以得出产物的物质的量。
4. 计算所需的关系式:根据产物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或体积。
5. 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或体积,可以计算出pH值。
二、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常见题型之一,涉及到物质的量、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在解答摩尔计算题时,需要明确所给条件和目标,并确定所需的关系式。
例如,题目给出了有2mol NaOH溶液和2mol HCl溶液,要求计算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题:1. 写出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2. 确定反应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给定的物质的量,可以得到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
3. 确定产物的物质量或物质的量:根据平衡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较,可以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
4. 计算所需的关系式:根据产物的物质的量和其它给定条件,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
5. 计算所要求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的质量浓度,可以计算出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三、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计算是高考化学中的常见题型之一,要求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或溶质的量。
高考化学:常考题型必备破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考题型必备破题技巧化学热点题型分析化学计算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
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化学反应图像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
实验仪器的创新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和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化学热点方法聚焦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01假设法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
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
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
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命题趋向]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守恒法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
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
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
高分技巧: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
高分技巧:高考化学计算题六大解题方法(含例题详解)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平均法”、“极值法”、“整体法”、“估算法”等,在这些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例题详解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5% B.50% C.52.8% D.82.5%【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
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答案】A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所谓极值发,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计算题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 + CuCl2 = Cu+FeCl2Fe + 2 FeCl3 = 3 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 ∴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 + nNO2+nNO=nCu×2 + n总气体=[(38.4×10—3)/64]×2 +(22.4×10—3)/22.4=2.2×10—3(mol) 应选C。
(3)电子得失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微粒的物质的量×化合价升高值=得电子微粒的物质的量×化合价降低值。
例3如果有0.3mol/L的Na2SO3溶液16ml,刚好将3.2×10—3mol的强氧化剂[RO(OH)2]+溶液中的溶质还原到较低价态,则反应中R的最终价态是()解析:Na2SO3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Na2SO4,Na2SO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RO(OH)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设[RO(OH)2]+中R元素化合价降低了x价。
依题意列出方程:2×0.3mol/L×16×10—3L=3.2×10—3mol×x解得:x=3所以,R元素由+5 价降低了3价,被还原产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应选C (4)电荷守恒法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总电荷数相等,使溶液呈电中性。
据此运算称电荷守恒法。
可应用于电解、电镀、混合溶液的计算。
例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
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浓度为2.0mol/L的盐酸中,再用20ml0.5mol/L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来,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g。
求镁带的质量。
解析:此题涉及反应较多,如按常规计算,非常复杂,如巧用电荷守恒法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在图系(B)中,根据电荷守恒,有如下关系:2×n(Mg2+)+n(NH4—) +n(Na+)=n(Cl—)2×n(Mg2+)+0.17g÷17g.mol—+0.5mol/L×20×10—3L=2 mol/L×60×10—3Ln(Mg2+)=0.05mol所以,镁带的质量为:24g/mol×0.05mol=1.2g2、差量法差量法的实质仍是比例法,是利用反应体系中某化学量由始态到终态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例5、现有KCl、KBr混合物3.87g,全部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多少?解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差△m=6.63g—3.87g=2.76g,质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Ag+代换了原混合物中的K+。
K+ Ag+△m39 108 69X 2.76gx=2.76×39/69=1.56g所以,K+%=1.56/3.87×100%=40.3%3、平均值法两个数进行算术平均所得的平均值,一定介于两个数之间。
若已知平均值,则可推断原来两个数一定一个比平均值大,另一个比平均值小。
这种应用平均值去判断两个数的取值范围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例6丙烯与某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3倍(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求烃的分子式。
解析:C3H6+4.5 O2→3CO2+3H2O,1体积丙烷完全燃烧消耗4.5体积氧气,则另一种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一定小于3倍烃的体积。
C x H y+(x+y/4)O2→x CO2+y/2 H2O,所以,(x+y/4)<3 即y<4(3-x)讨论:①当x=1时,y<8,烃的分子式为CH4;②当x=2时,y<4,烃的分子式为C2H2;4、极值法极值法就是从某个极限状态去考虑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方法。
例7把1mol由氨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导入密闭的反应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使之充分反应,然后恢复到常温常压。
若原混合气体中有xmol氧气,最后在反应器中产生硝酸为ymol,则随x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
请在下表格中x的取值范围与x相对应的y值表达式。
解析:本题属于应用极值的方法解讨论型化学计算题,解这类 O A C x题的方法是:①正确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②依据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数据进行过量判断或确定极值,划分取值范围;③确定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所对应的产物或反应混合物的成分;④进行必要的计算求解。
⑴首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4NO +6H 2O (ⅰ)当x 值为5/9时,NH 3全部转化为NO ,因无过量氧气存在,无NO 2生成,也就无HNO 3生成。
4NO +3O 2+2H 2O =4 HNO 3 (ⅱ)当x 值为2/3时,NH 3全部被转化成HNO 3⑵当5/9>x >0时,发生反应(ⅰ),容器中O 2不足,只能生成NO ,此时无HNO 3生成。
⑶当2/3>x >5/9时,发生反应(ⅰ)后,氧气剩余一部分,同时有反应(ⅱ)发生,可使部分NO 转化为HNO 3。
4 NH 35 O 24 51—x 5(1—x)/4过量氧气的物质的量=x —4)1(5x -=459-x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34nO 2=34×459-x =3x —35 ⑷当1>x >2/3时,O 2过量,发生(ⅰ) (ⅱ)两个反应,NH 3全部转化为HNO 3,生成HNO 3为(1—x )mol 。
NH 3 NO HNO 31—x 1—x将所得结果填入下表:5、图象解析法例8 3.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浓硫酸,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适量NaOH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然后加水稀释,向该溶液中加入纯铁粉3.6克,反应完毕后,溶液中不再存在Cu 2+,将不溶物过滤、烘干,称其质量为4克。
⑴被置换出的铜多少克?⑵混合物中氧化铜百分含量是多少?解析:3.6克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粉不停地被氧化进入溶液,铜也不停地在溶液中被还原析出。
由题意知,铁粉消耗的质量少,铜析出的质量多。
也就是说,铜填补铁所消耗的质量以后,还有余0.4克,如果用线长表示质量的大小,可以建立以下的图像关系: 析出铜的质量x 克①、问题分析反应剩消耗铁的质量先画出如右图象(设析出铜的质量为x克)。
余铁的画出图象以后,看图可得以下结论:质量结论:剩余铁的质量=4—x,那么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3.6g—剩余铁的质量=铁的总量3.6克0.4克3.6g-(4g-x) =(x—0.4)g②解题F e+CuSO4 =Cu+FeSO4 56:64=(x—0.4) :x56g 64g x=3.2g(x—0.4)g xg 答析出铜3.2克设原混合物中CuO为y克,则CuO O8016yg (3.5—3.2)g80:16=y: (3.5—3.2) y=1.5克CuO%=5.35.1×100%=43.3%答混合物中CuO的百分含量是43.3%。
6、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经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口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9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A、等于1.06gB、大于1.06g而小于2.86gC、等于2.86gD、大于2.86g解析:由于温度未定,Na2CO3的溶解度便不能确定,因而本题只能采用估算法求解。
先确定某个特征数据,将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确定的量,从而得出结论。
由于加入的1.06克无水Na2CO3(确定的量)应全部转化成2.86克Na2CO3.10H2O析出,导致饱和溶液由于水减少,必会又有部分晶体析出,显然,析出晶体的量大于2.86g。
应选D。
7、放缩法放缩法是对已知分子式或数据进行整数倍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常用于解计算型选择题。
例10(1997年高考17题)用10ml的0.1mol/L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3:2:2B、1:2:3C、1:3:3D、3:1:1解析:等量的Ba 2+可沉淀等量的SO 42—,将Ba 2+放大为3mol ,则Fe 2(SO 4)3、ZnSO 4和K 2SO 4分别为1mol 、3mol 和3mol ,又三者体积相同,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3。
应选C 。
8、换元法例11将一定质量的碳和8克氧气置于一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变为反应前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2.4gB 、6gC 、4.2gD 、8.4g解析:⑴高温下碳的燃烧反应有两种:①C +O 2=CO 2 ②2C +O 2=2CO(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为1:1) (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为1:2)由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变化可知,两个燃烧反应都有发生,则两个反应中分别消耗的碳的质量总和即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