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考试总结1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4年自然辩证法总结(2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总结(2篇)

2024年自然辩证法总结____年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以辩证思维为基础,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矛盾,探索万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在____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____年的自然辩证法进行总结。

一、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自然界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内在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____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越发深入,不仅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还发现了更多新的物质形态。

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人们对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二、矛盾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力量。

在____年,人们对矛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矛盾,能够更加准确地提出并解决问题。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面临的矛盾也越发复杂和突出,现代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

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变化的连续性、平缓性、渐进性,质变是事物变化的飞跃性、突变性、根本性。

在____年,人类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既注重事物发展的平缓过程,也关注事物发展的突变点和飞跃点。

通过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人类成功实现了许多领域的质的飞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在____年,人类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不仅在自然领域,还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

从环境保护到社会治理,整体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五、必然性与自由度的辩证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和规定,自由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选择和创造。

在____年,人们对必然性和自由度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必然性是自由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认识到必然性的基础上,人类才能通过科技的创新和社会实践的改革,发挥自由度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一、名词解释(选答6题,每题5分,共30分)1、辩证法;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2、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自然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5、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6、生态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7、反科学;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唯科学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自然观。

8、科学范式:1)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经典力学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理性2)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绝对时空观)——非理性9、技术共同体:指一定领域中具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从事技术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维系的整体10、技术范式;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到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模式。

11、技术异化;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本特点为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地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同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补充(可看可不看)历史地位: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上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正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充实说(认为“存在“充实空间,不存在虚空)、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在近代科学诞生后,先后发展成为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自然辨证法:它是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理论,也就是是,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

自然辨证法研究对象:主体(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客体(自然界);中介(科学技术)。

东方思维方式:注重系统整体的统一和谐、整体的协调发展,优点:统筹兼顾,顾全长远,有利于宏观和全体的维护。

缺点:容易忽略对个(2)自然科学的的一般方法:观测试验法;逻辑法(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非逻辑方法(想象,直觉,灵感);假说、数学模型;(3)哲学法。

2、科学研究方法(1)经验方法:科学观察;科学试验。

(2)理论方法包括: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数学方法。

四、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发现和提出问题2、搜集资料3、提出假说体完整的表现出来。

2、理性具体的构成: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是理论的最基本要素。

(基础)理性都表现为一定的逻辑体系——任何逻辑体系都是思维的结果——任何思维的结果都是以概念为基本细胞(例如:经典力学分力、摩擦等都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注意:a、概念是理论认识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出发点,一切思维都从概念开始。

b、概念是人公式:场合不同情况不同现象1.A1、B、Ca1、b、c 2.A2、B、Ca2、b、c 3.A3、B、Ca3、b、c、结论:情况A与现象a之间有因果关系。

5)剩余法: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的现象是另一复杂现象的原因。

把其中已经判明因果关系的抽去,剩余部分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

公式:A,B,C,D是a,b,c,d的原因。

其中,A,B,C,是a,b,c的原因,结论:D是d的原因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很多时候缺乏可操作性。

西方思维方式:注重个体的评价与得失,重分析,重实证。

优点:能深入把握事物事物本质和规律,专业性针对性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自然辩证法考试解析

自然辩证法考试解析

《自然辩证法》考试 答案一、基本理论概念部分:1、机械自然观或生态自然观答: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成为以后相当时间内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

其要点为:1) 宇宙像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2) 时间永远以等速流失,与物体运功无关;3) 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4) 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总之:机械自然观把大自然比作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不再认为自然是个有机体,自然不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也不具有理智和理性,不能自主地运动和变化,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简言之“世界是一架机器”。

坚持有神论的思想、决定论的思想、还原论思想和简单性思想。

(概论P31)生态自然观:是系统的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发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还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

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概论P82)2、科学乌托邦或科学敌托邦、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几种观点答:科学乌托邦:以现代科技为根本依托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设计,主张以科技理性为范式主导和规约人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必定可以实现物质丰裕、持续合理、自由正义与社会和谐的人类梦想。

注:乌托邦新型理想社会的理念创新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理性启蒙运动推动了世界的全面理性化,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领的西方现代运动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总结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答:(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

(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

(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

A、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

C、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加考题重点(选择填空名解大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加考题重点(选择填空名解大题)
(二)机械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机器的自然图景: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大机器”。笛卡尔:“动物是机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2、机械论的实验生理学:嘴-钳子、胃-曲颈瓶、静脉动脉-水压管、心脏-发条、肌肉骨骼-绳子和滑轮系统、肺-风箱、肾脏-筛子和过滤器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的决定论是:在牛顿力学的决定论原理基础上形成的。牛顿的决定性原理是:如果知道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那么通过牛顿力学方程可以精确的导出未来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
(二)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2、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系统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结构是功能的内在依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4、整体性,即非加和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系统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
绪 论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自然观 - 科学观 - 科学方法论 - 科学与社会
第一部分 自然观
一、17、18世纪机械自然观
(一)机械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不同于机械决定论的思维模式,系统自身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再被看作是许多要素的简单组合,而是存在着要素之间的反馈、自催化、自组织的相互联系和协同作用。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一、绪论1、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机械论,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二、自然观1、什么是系统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特征?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

3、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条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的概念: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

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A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B.“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要无序向有序进化,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总结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总结

一.五个简答1,生态自然观与系统自然观(结构比较)自然观就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自然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即人与大自然是平等关系还是附属关系,其次则是人类对于大自然所呈现的美所采取的态度,是欣赏还是排斥。

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五条: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有两条:一是生态系统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是坚持以生态中心的价值观,即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质:生态自然观致力于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提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途径。

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在人与自然的共同本质中寻找。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现代形式之一。

其起源于对物质基本粒子的研究,形成于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新时空观的出现,一方面,自然科学需要新自然观,这是自然观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系统自然观的产生要以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工具的产生与成熟为条件。

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形式,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的特点。

内容包括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自然演化的基本方式分叉的,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方面,也具有不确定性。

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是自组织。

怀特海系统地批判了把自然看作物体的总和或堆积的机械论观点,主张把自然理解为生命机体的创造进化过程,理解为众多事件的综合或有机的联系。

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和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分别对原始——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及社会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而19世纪后期以来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批判则为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哲学前提。

自然辨证法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辨证法考试复习总结

概念: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时的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系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它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科学认识和方法、科技与社会为研究对象,四大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认识方法论、科技与社会。

三、简述古代朴素自然观(古代自然哲学)的特点?1.直观性。

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2.辩证性。

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副有种种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一切都是发展的、变化的、联系的。

3.思辨性。

缺乏实证,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专题一:自然辩证法内容及影响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按照其学科性质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

2、就其地位或学科位置,属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一个独立层次,是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中介和桥梁。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相互并列。

4、自然辩证法又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它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进行交叉,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沟通,架设桥梁。

《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以两类矛盾为主线,分为六大部分:一,导言。

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辩证法打开了重大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便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三,辩证法。

重点论证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强调其客观性,由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构成。

四,物质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根据的。

五,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主要探讨了各门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六,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观:系统科学与系统观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观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沿科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地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验与发展等问题。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从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特别是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观: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1、古代朴素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和元气说等西方古代自然观指人们关于自然本原、宇宙的结构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认识特点: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辩证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性的原子构成的,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

构成自然界的原子遵循严格的机械运动规律而存在。

自然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严格遵循这种机械运动规律,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自然界绝对不变。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基本特征:1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2形而上学性认为世界是一个机械,而机械是被设计好、决定好、已经完成了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3不彻底性仅将唯物论应用于自然领域,为“第一推动力”式的神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留下了空间。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式确立恩格斯总结概括了自然科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成就,在《自然辩证法》等四大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以确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内容⑴自然界是物质的。

⑵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⑶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

自然辨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辨证法考试总结

分为四部分:1.绪论2.自然观3.科学技术与社会4.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方法论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3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4 自然辩证法的价值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自然辩证法”来源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2.1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或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

自然观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1)自然观的哲学源头:自然哲学;古希腊:科学同哲学的同源。

自然观与世界观;近代:“自然哲学”。

2)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2.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等2.3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构成、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试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

2.4 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其伦理应对。

3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3.1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论述题1.现代科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现代科学的发展,与以往的科学发展相比,明显地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趋势:(1)在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开始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整体,出现了科学整体化的趋势;(2)科学知识的增长总量迅速扩张,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科学发展呈现加速的趋势;(3)科学研究规模和组织形式日益扩大,科学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而又庞大的社会建制,出现了科学事业社会化的趋势;(4)数学在科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数学自身也拓展了许多新的领域,出现了科学数学化的趋势;(5)科学研究方法彻底突破了分析为主的传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所提供的新方法正获得广泛应用;(6)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涉及哲学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新的哲学思考和观念变革。

2.现代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高技术的内涵及其特点)(一)高技术的内涵高技术并不是泛指一般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也不是特指某一单项的技术,这旨建立在最新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广泛科技、经济、社会效益的一个特定的新技术群。

据此,我们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在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科学最新的成就为基础的,知识高度密集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技术群。

(二)高技术的特点第一,高技术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科学化技术。

第二,高技术是具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

第三高技术是对于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战略价值的技术。

第四,高技术是一种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技术,即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既联合又竞争。

3.生态危机的表现及根源?表现: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条件基础的破坏,引发的生命系统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不和谐。

机械、物理和化学等非生命的人工变革活动,是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二类生态问题是人工自然直接导致生命体之间的不和谐。

自然辨证法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适合缩印

自然辨证法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适合缩印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交叉学科自组织:是相对于组织(其他组织)而言的:组织是指从系统外部直接引入模式信息,并按此模式建构系统模式的过程。

理解组织概念的关键在于:模式是由外部输入的,而不是由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

自组织是在开放背景下,系统自发形成内部有序结构的过程。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或特殊事物及其结论的方法。

在逻辑学中演绎法称为演绎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方法最一般的形式,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假设,小前提是所研究的个别事实的判断,结论就是从一般已知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个别事实的新判断。

系统及其基本特点: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层次性。

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

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系统论包括了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混沌理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得到解决的矛盾。

技术问题:围绕着如何做的问题,可以把技术问题看成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社会需求推动下,根据自然规律提出的,要求创造、改进或革新旧技术各形态的,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历史主义学派:着眼于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在科学中引进了科学以外的因素,如社会因素,科学家的心理因素,科学家集团的要求和心理状态来审视科学范式的形成与科学发展的科技哲学派别。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哲学的确立,标志着‘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自然观是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它有几个显著的特征: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现实表明,这样的观点是主观的、片面的。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1.科学事实和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科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

它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

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像等;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所设定的认识手段有关。

如压力的变化是表现为汞柱的升降还是压力指针的摆动,取决于认识手段。

二是对观察实验所作的陈述和判断。

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用以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同一事实在不同概念系统中所做出的描述可以是不同的。

获取方法:3种:文献法、调查方法、试验方法。

1,指通过查阅文献搜集事实的方法,也叫文献调研法,包括查询、鉴别、组织和运用等多个环节。

2,通过现场考察获取,包括科学技术动态的社会调研,生产现场调查,野外调查。

3,是搜集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形成、发展和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2.科学事实与事实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将事实上升为科学事实?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

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

它发展了科学事实的“理论渗透说”,并能对人们理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意义。

对已经存在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解释就可以上升为科学事实。

3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直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显现为突然闯入脑际的“闪念”,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实质)的掌握。

从科学认识论的视角加以研究,可以更清晰、更简捷地把握它。

直觉实质上是对熟悉事物的再认识,在相关知识基础上的再认识。

灵感是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过程。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1)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1)

自然辩证法资料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自然哲学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

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

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

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一、请以某种自然观产生为例,谈谈对自然观产生方法论的理解。

答: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对自然界的一般概括,总结,提炼和抽象)2、本题以生态自然观产生为例,来阐述对生态自然观产生方法论的理解。

3、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人类社会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不断展开各种实践活动,新的技术革命不断涌现,社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严重的威胁着人来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等等。

因此生态科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现实状况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及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进行知识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出人与环境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态科学。

人们对现代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进行概括总结,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4、对生态自然观产生的方法论的理解: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的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与变化相统一的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着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与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因此,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人们根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由此可见: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综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基本原则的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二、谈谈对生态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答:1、基本概念: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生态经济的特点:时间性: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

在人类社会再生产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该拥有同等或更美好的享用权和生存权,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空间性: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

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不应损害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并要求区域间农业资源环境共享和共建。

效率性: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

即“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不断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3、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进而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

必须倡导生态经济范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发展生态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生态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4、怎样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有法律保障;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积极开展循环回收利用的试点;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体制的运作与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的紧密结合;发展生态经济,配套的措施和政策,如税收优惠措施等一定要跟上,并改革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5、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途径: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在再生资源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6、发展生态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1)和谐社会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没有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能生存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无存在基础。

因而,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2)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大力倡导发展生态经济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传统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

我们应当自觉地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发展要发挥后发优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生态经济的裂变效应。

它会带来工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清洁生产;它会带来农业的新的生产方式,即生态农业;它还会带来服务业的新的增长方式。

7、生态经济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A、建筑生态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化;室内空间绿色化;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

B、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

具体举例: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使用耐久性或和循环使用的材料;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风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三、对科学价值、科学作用与科学伦理的认识。

答1、价值: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客体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反映现实的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当科学对人和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

2、科学价值可划分为科学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包括人类在探索自然界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队人类社会的作用与意义,包括科学知识的价值,科学道德的价值,科学美学的价值。

社会价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3、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这种观点认为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互不相关的,即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知识,属于“是甚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当怎样”的问题;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价值是追求功利的。

2)科学负荷价值说:这种观点认为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使人类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方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类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

强调科学技术渗透着价值的全观点。

3)我的价值观:我支持科学负荷价值说,因为科学知识体系中渗透着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也脱离不了价值判断。

因此科学是负载价值的,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4、科学伦理:科学伦理是在科学研究中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真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现代科学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伦理与道德产生冲击。

例如生化武器,原子武器、试管婴儿、人工堕胎、安乐死、克隆人等都在其各自领域里与传统的道德、伦理产生激励冲突。

因此科学研究者不能只关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而忽略道德伦理。

进行科学伦理的建设,首先要进行人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即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者,科学使用者的素质。

建立全面的科学伦理秩序,这需要由公众、企业、政府等来完成。

四、谈谈在未来科研中将如何进行科学选题。

答1、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矛盾。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某个理论与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3、科学选题步骤:了解前人的共工作和现实需求,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初步选出课题;对初步选出的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进行可行性分析;评议和确定课题,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提出选题报告,经(同行专家)评议,选出最佳课题;制定规划,确保课题的实施。

4、满足选题的基本原则:社会需求原则:课题选择应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创新性原则:概念观念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科学性原则:选取课题时必需以一定的科学理论,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可行性原则:选题应与主观条件想适应,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效益性原则:选题应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