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药文化之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药文化之异同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中药除极少数为人工合成药外,绝大多数均同天然药物范畴。中药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传统中药、民间药(草药)和民族药。传统中药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民间药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辨证施用,一般是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少见或不见于典籍,而且应用地区局限,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学理论及统一的加工炮制规范。民族药则指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在本民族区域内使用的天然药物,有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民族医药理论或民族用药经验为指导,多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医售药的经营方式。民族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医药学主库,也促进了中药的发展。中药、民间药和民族药三著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用药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和延伸了中药的内涵,组成了广义的中药体系。
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老的中国医学是用来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一门实用技术。它与社会紧密相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反作用于社会。针灸是古代医药用具的典型代表,它起源于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医的养生思想和中国古人先进的卫生观念也都反映出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还是外国,均称中药。中药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与农业
文明的缔造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来源于劳动实践,是人类数千年来与大自然搏斗的结晶,与当地的气候、生产方式、风俗习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在国内外的交流中逐渐完善。可以说中药发现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药伴随着人类从远古一直走到现代。
中医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是相一致的,中医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但阴阳五行说起初并不是医学自身的理论,而是从中国古代哲学当中借鉴而来的,而这种思想反过来又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在从哲学中选择自己理论基础的时候,为什么更多地采用血行说而非八卦说,这也是本文有兴趣探讨的。我们看到,当医学刚从鬼神巫祝中摆脱出来时候,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前人成果,又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去深入了解人体构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古人竟建立起一套在当时看来很严密的生理病理学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成就。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都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不满足于仅用人体的术语来解释自然和生命,社会政治伦理观也渗透进来。在中医药理论中,君、臣、将、相、尊卑大小等社会术语无所不在,人体俨然一个完整的伦理社会。这也正是道家与儒家对立冲突的焦点:道家始终力图排除人类的价值判断,认为仁、礼等这些儒家的核心观点无非都是人类社会病态的表现。道家认为人性中真正重要的是生生不息的本能,它反对儒家发现的那些值得重视的人类的独有特征,而宣扬用宇宙的术语来认识人,来揭示生命。中国古代医家的社会角色是复杂又矛盾的。他们表面上是游离于政治之外的贤明之士,但事实上,他们对政治的憧憬从来没有停止过,“上医医国”是他们亘古不变的人格追求。他们将治病与治国视同一等,时刻准备着救民于水火,在关注人体生命的同时,也关注着历史与社会。对中国的儒医来讲,行医只是他们实现其道德理想的手段。可以说医学理论是社会政治理论在人体上的一种表现或延续。
西方的医药发展历史,以古希腊为最早,但是当时宗教盛行,传教士们的宗教迷信思想和医药是根本不可能同存在,以宗教统治的奴隶社会压迫和统治医药。其最终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古希腊的灭亡后,他们的医药就被世人忘却。罗马帝国的医药也是和希腊医药有着相同的命运,当时的基督教不西医看作眼中钉,医的灭亡药也就根本没机会滋生。长期的压迫下没有理论的记载的医药,新生的化学药(西药)就可以轻易取代它们。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和新学科的出现,人们可以轻易的研究和提取单一成分的化学单品,这就是以后西方人用化学方法提取制成比中药更纯洁更单一的西药。而西药的被人所重视和其
所在的西方社会强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代的科学发展快速和对生物等的研究。
80年代至今,随着化学药品开发渐趋艰难,药害问题不断被认识,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兴趣渐增,中药热逐渐升温。在我国,中药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占药品市场消费总量的40%,呈现出中药与西药半壁江山的格局。那么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到底应该如何认识呢?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药是由天然药物制成的,而西药是化学物质合成的,但中药与西药的区别还远远不止这些。首先,它们的活性物质基础是不一样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产物,而中药则多由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经过炮制和其他工艺加工而形成的活性物质群构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天然产物与化学产物的区别。
西药由单一的或有限的几个化合物单体组成,所以在人体内的作用模式与中药有所不同,西药主要作用于体内特异的靶点,一般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即被人体吸收后在特定的系统、组织、甚至器官中有相当高的含量分布,并作用于这一部分而发挥治疗作用。如治疗高血压常用扩张血管剂等,但如果在其他靶点也有作用的话,那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了,而中药也有特定的活性物质作用于特定的靶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的活性物质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而产生协同、放大的优势作用,以整体的观念治疗病症,可以把中药形象地比喻为“霰弹”,如用桂枝汤解热是多种活性成分分别作用于外源性、内生性致热源,及体温调节中枢中多种神经递质而起作用的,又如用大承气汤泻下,是芒硝、大黄分别通过高渗性、反射性的肠运动增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西药作用于特定的靶点,而中药则作用于多靶点。
实际上每个单一的中药,其本质都是一个活性物质群,可以作用于多靶点, 中药多为复方而西药多为单一化学成分,我们现在使用的无论是中成药还是大夫开的汤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之所以是这样要从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史说起。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出现在先秦的《山海经》,但记录的都是单味药,这说明自古先民们用中药还是以单味药开始的,但从战国以后的所有中药古书中记载的几乎都是复方,这也充分说明了正是由于单味中药不能很好地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而尝试用复方并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中药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人体是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有机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一种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同一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由君臣佐使 组成的复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也是中药复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段中药演变发展的历史记录了中药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