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往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交往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的内外向程度与交往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与内外向程度评定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当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交往焦虑问题,在交往中容易出现紧张不安和自卑感;2.内外向程度与交往焦虑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越外向的人表现出越低的交往焦虑;3.不同年级在社交回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问题尤其严重。
[关键词]:大学生、内外向程度、交往焦虑
1.前言
心理学家马斯洛(Aaslow,A.H.)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这就是人际交往。交往焦虑表现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两个方面。社交回避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是一种行为表现;社交回避与不能参与社交是不同的,它的反面是“不回避”,而不是社交参与,是一种主观的行为;社交苦恼指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是一种情感反应。
内--外向的概念[1]首先是荣格(C.G.Jung)于1913年在他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人的心理一般有两种指向,他称为定势。一种定势指向个体内部世界,叫内向;另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叫外向。内向性格是安静的、富于想象的、爱思考的、退缩的、害羞的和防御性的,对人的兴趣漠然;外向性格是爱交际、好外出、坦率、随和、乐于助人、轻信、易于适应环境。荣格认为,纯粹内向或外向性格的人是很少的,只是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某种情境的影响而倾向于一种占优势的态度,大多数人是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中间型。“内外向程度”是指一个人表现出多大的外向倾向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故人们把人际交往当作一项重大的事情来规划,但中国的现状,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即将步入复杂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他们事业的成功、婚姻的幸福、人缘的良好,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
近年来,国内对焦虑问题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了。好多学者研究了大、中学生尤其是高考前学生的焦虑状况。但主要侧重于对“学习焦虑”的研究,交往焦虑的研究相对较少。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最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2]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殷炳江等人对大学生心理测查的报告中表明此群体的人际敏感分亦明显高于常模分[3] 。在交往焦虑的研究中,研究性别之间交往焦虑的颇多;但把性格与交往焦虑
联合进行研究却很少见。尤其是焦虑程度的研究以及测量以后对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给出心理学方面的建议几乎没有。
本次调查研究的意义:希望借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交往焦虑情况的现状,了解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验证我们“内外向程度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的假设。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找出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了解和处理交往焦虑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们对某师范学院校级公共选修课的学生进行了400份的抽样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51份,占总问卷的87.5%。其中大一97人,大二177人,大三77人,女生266人,男生85人。
2.2 研究工具
2.2.1 本研究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4]
该量表含有28个条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采用“是—否”方式。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相当高,均值与条目-总的相关系数均值是0.77。SAD量表的分数与其它关于社交焦虑及羞怯测量的相关系数非常高(如Jones,Briggs及Smith,1986),r值达0.75以上,与一般焦虑的测量也有正的相关。据报道,SAD量表得分较高的人,在实际交往中焦虑程度较高,得分较低的人,在实际交往中焦虑程度较低。
2.2.2 内外向程度评定表
该表是根据荣格内--外向的概念而设计的量表。该量表用于测试一个人在性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内外向倾向。得分越高表明性格越外向。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该量表据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3 施测程序
正式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学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在三月底统一收回。
2.4 统计工具
所有的调查数据都进行spss12.0电脑处理、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交往焦虑总体情况
表1 基本情况描述统计
SAD总分社交苦恼(Ax)社交回避(Av)
结果11.22 6.00 5.22 6.535 3.576 3.506
对照组8.03 3.92 4.14 4.64 3.1 2.62
注:(上为均值M,下为标准差SD)(下同)
由表1可知,结果明显高于林雄标对照组的总分均值为8.03,标准差为4.64(t值=15.28,p<0.01)、焦虑分量表(Ax)均值为3.92,标准差(SD)为3.1(t值=13.92,p<0.01)和回避分量表(Av)均值得分为4.14,标准差(SD)为2.62(t值=11.04,p<0.01),可见大学生交往焦虑程度较高,存在较大的问题。
3.2 内外向程度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的相关研究
表2 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内外向程度的相关分析距阵
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内外向程度
社交回避------
社交苦恼0.703*** -------
内外向程度-0.519*** -0.554*** -------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由表2可知,内外向程度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是-0.519(p<0.001),-0.554(p<0.001),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同样,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 703(p<0.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3 性别、年级在交往焦虑上的比较
表3 年级、性别在交往焦虑上的差异检验结果
年级性别
df F P df F P
社交回避 2 3.051 0.049* 1 0.570 0.569
社交苦恼 2 0.215 0.806 1 1.815 0.071
由表3可知,年级在社交回避上,F=3.051 (P=0.049<0.05),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社交苦恼因子上,F=0.215 (P=0.806 >0.05),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在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4年级在社交回避上具体差异的多重比较
表4年级在社交回避上的多重比较结果
年级社交回避
大一 4.49
大二 5.62* 5.62
大三 5.23 5.23 5.23
由表4可知,在社交回避上,大一和大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比大一、大三在社交回避上表现出更多的问题。大一与大三之间,大二与大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大学生普遍存在交往焦虑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