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位置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概念;•掌握点、线段的位置关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

2. 教学重点•定点和坐标的概念;•点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 教学难点•熟练利用坐标轴确定点的位置;•理解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2. 概念讲解•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建方法和基本概念;•介绍点的坐标表示方法;•解释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3. 教学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在坐标轴上确定各个点的位置,引导学生模仿操作,加强理解。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绘制图形、求点坐标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与坐标点相关的例子,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课外复习。

三、教学方案1. 教具准备•坐标轴绘制工具;•纸张和笔。

2.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情境教学;•操作练习。

3. 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材》;•课件PPT。

四、教学效果评价1. 考核方式•课堂练习;•作业考核。

2.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点的位置;•能熟练运用坐标系统解决问题;•能准确表达点、线段的位置关系。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本单元教学围绕点的位置和线段的位置展开,学生在初次接触坐标系统时,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演示和拓展应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上为本文档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位置 第1课时 上 下 同步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位置 第1课时 上 下 同步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2.1上、下人教版 1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上、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辩别空间方位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使学生掌握方向上、下以及谁在谁上,谁在谁下的方向。

【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判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改变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

游戏导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我们做个小游戏。

对话:“鼻子下面是什么?”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精讲1.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提问: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图中的位置关系吗?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

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你们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2.讲解:观察上图,我们发现:汽车在最上面,轮船在最下面。

火车在中间。

我们可以将两个交通工具进行比较,挡住其中一个,挡住轮船我们发现,汽车在上面,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依次说一说...... 3.总结货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货车的下面,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小结: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使学生理解上下含义,并理解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的上下含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初步掌握坐标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空间方位的概念。

2.了解坐标系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确保学生准确理解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坐标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长方形木块、白纸、钢笔、彩色小旗、坐标纸等。

3.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大黑板。

4.前期准备:熟悉本节课的内容,检查教具的完好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物体的位置表示方法,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位置关系(15分钟)1.教师用长方形木块、白纸和钢笔做示范,让学生准确掌握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己动手尝试使用示范的方法表示物体位置。

3. 做练习(20分钟)1.学生使用长方形木块在坐标纸上画出某一位置,并在黑板上展示给全班同学。

2.学生通过观察、提问等形式相互交流,加深对位置表示方法的理解。

4. 讲解坐标系(15分钟)1.教师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坐标系的概念。

2.老师讲解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坐标的意义。

5. 做练习(20分钟)1.学生在课桌上创造一个坐标系,并在坐标纸上标出某物体的位置。

2.学生相互检查对方的作业,共同探讨。

6.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澄清疑惑。

六、作业布置布置制定在家继续练习表示物体位置和坐标系的作业,确保学生对今天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进步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朋友们认真备课,争取把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二《位置》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学生对位置的认识,区分左右、前后、内外等基本方位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体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巩固位置的认识;2.区分左右、前后、内外等基本方位词。

三、教学难点1.区分近、远、左、右等相对位置的概念;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板书、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呈现不同位置的场景,让学生回顾和复习所学的位置词汇;2.请学生描述图片中事物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回忆左右、前后、内外等基本方位词。

二、新知讲解1.介绍相对位置的概念,例如“近、远、左、右”等;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书桌在门的左边”、“花瓶在沙发的旁边”等。

三、示范演练1.出示几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品的位置,加深对位置词汇的理解;2.带领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描述物品的位置,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练习巩固1.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练习书面描述物品的位置;2.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记录所见物品的位置,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位置的认知;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位置》的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

希朁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熟练掌握位置概念,为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如上、下、左、右。

2.掌握地理位置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用所学的地理位置词语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4.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孩子对空间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地理位置词语。

2.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细致区分地理位置词语的不同用法。

2.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玩具人物、实物道具。

2.学生准备: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5.2 学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理位置词语的运用。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5.3 操练(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游戏和排队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地理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每组学生进行相互辨认位置、相互描述位置的活动。

5.4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地理位置词语。

六、课堂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地理位置词语,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上仍需要进一步强化,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并做好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一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研究(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甚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参看课本第3页)2、早晨当你面临着太阳,你的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

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研究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侧:这边是南。

练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甚么说一说?(2)在教室玩“走偏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四、达标训练1、早晨当你面临着太阳,你的背面是()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一)》
优质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基本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等;
2. 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图形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识与应用;
2. 物体在图形中的位置判断。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方位词的图片及与之相关的练题;
2. 实物道具:用于示范方位关系的实物物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 呈现图片:展示包含不同方位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物
体的位置。

2. 引导讨论:问学生图片中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并鼓励他们用方位词回答。

正文
1. 引入方位词:通过示范实物道具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研究
方位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图形判断:教师呈现一系列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物体
位置,并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3. 练训练:教师提供练题,让学生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
使用方位词。

结束
1. 总结复:回顾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并进行简单的复题。

2. 提问互动:鼓励学生提出与方位词相关的问题,并与同学一
同探讨解答。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在
图形判断中的能力。

2. 练成绩: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及图形判断的准确性。

六、拓展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进一步练在图形中判断物体位置和描述位置关系。

以上为《认识位置(一)》优质课教案设计的大致框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 上册人教版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 上册人教版

教案:《位置》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位置的表示方法。

2.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位置概念的深入理解。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位置卡片、坐标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提问:“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你的位置吗?”2. 学生尝试描述,教师总结并引入位置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如用数对表示位置。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座位,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4. 讲解位置的相对性,如上、下、左、右等。

三、课堂练习1. 发放位置卡片,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卡片上的位置。

2. 教师选取几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并验证。

3. 学生互相提问,用数对表示对方的位置。

四、实际应用1. 讲解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停车场等。

2. 出示坐标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指定位置。

3.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位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中各房间的位置。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位置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比较地图上事物的位置;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学会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难点:能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一幅简单地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位置概念。

2.学习新知(15分钟)
–讲解地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认识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以及方位词的使用。

3.小组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指定位置,自由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4.课堂讨论(10分钟)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利用地图上的位置信息解决问题。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地图位置概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信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通过活动感知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对称、相等等概念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坐标概念,初步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位置》教材内容,教学PPT。

2.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小纸片、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小纸片和白板上的坐标轴,让学生猜测横纵坐标的概念,并引出今天的主题。

2.示范和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坐标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的概念。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完成给定的坐标练习,检查并讨论答案。

4.总结(5分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坐标系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互相出题考察坐标系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图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对称、相等等概念。

3.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练习结果,老师对作业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坐标概念和应用坐标系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引导,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位置词“前”、“后”。

2.能够用“前”、“后”来描述物体在其他物体之前或之后的位置关系。

3.能够通过图形展示和口头描述来表达自己对于“前”、“后”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前”、“后”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有关“前”、“后”位置示意图的课件。

2.小白板和笔用于互动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多个物体的图片,并问学生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前”、“后”的概念。

•请学生举例说明“前”、“后”的具体场景,并梳理总结。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前”、“后”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对“前”、“后”概念的理解。

4. 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外找到物体,描述它们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在班级内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观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 总结复习•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前”、“后”的概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前”、“后”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联系我。

感谢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来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单元的3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体,辨别方向,从而加深对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向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概念,并能够辨别这些方向。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方向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指南针一个,地球仪一个。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张白纸,一支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二、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房子,房子前面是一条路,路的前面是田野。

教师提问:“如果你们站在房子前面,面向田野,那么你的左边是什么方向?右边是什么方向?”学生可能会回答:“左边是东南方向,右边是西北方向。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你们转身,背对着房子,面向路的另一边,那么你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后面是什么方向?”学生可能会回答:“前面是西南方向,后面是东北方向。

”三、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自己家的平面图,并标出从家到学校的四个方向。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再次确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概念。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如何从家到学校?”学生可能会回答:“从家出发,向东北方向走,经过一片田野,然后向东南方向走,经过一个公园,向西北方向走,就能到达学校。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教师可以写下“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并在每个方向下面写上相应的解释。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笔画出一个学校平面图,并标出从家到学校的四个方向。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位置
教学目标:
1. 知道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
2. 能够在地图上标注简单物体的位置;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1. 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 学会在地图上标注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1. 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语言表达;
2. 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教学准备:
1. 地图模板;
2. 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引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概念,让学生说出身边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二、认识东西南北(10分钟)
1. 教师用地图模板向学生介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这四个方向。

2. 让学生指出教室里某物体的位置,并描述这个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描述位置(15分钟)
1. 让学生学习一些描述位置关系的词语,如“在…的左边”、“在…的旁边”等。

2. 让学生相互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一些简单的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相互问答,描述地图上物体的位置。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认识位置的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东西南北的位置关系,学会在地图上标注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他
们通过互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个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七个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课标要求:在主题活动中认识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内容分析:本单元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物体之间具有相对的位置关系,常用三组相对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表示。

三组位置关系中上、下认识简单,其次是前、后,认识左、右的难度最大。

所以,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学情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地加以判断。

所以,学生需要进行基本方位的判断或表达。

因此,本单元集中教学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习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策略一:1、问题导入法:创设情景,问题导入的方式,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说出图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吗?通过观察图中的实物,让学生动动脑、动动嘴,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是观察图中物体的动态,说出他们的位置关系并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拓展探究法:教学设计上布置了,从两个物体的相比到三个物体的相比、明确一个物体后的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与目标: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面,铁路上一列动车正奔驰而过,公路上一辆汽车正行驶着你能说出图中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吗?(主题图)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吗?你能说出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近”、“远”等表示位置的词语。

2.学会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题目描述,正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位置定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位置词语描述位置。

难点: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图片、小物体、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索位置关系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2.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你的左边是什么?你的右后方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简单平面图,并指导学生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运用位置词语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书上有关位置词语描述的练习题。

2.学生自主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讨论正确答案的原因。

3.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位置词语时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1.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位置词语,综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位置词语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位置概念。

同时,在综合运用环节,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位置词语的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仅为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辨别物体在地图上的方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辨别物体在地图上的方位。

2.教学难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别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吗?那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二)探究新知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辨别物体在地图上的方位(1)教师展示一张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找出校园内各个建筑物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建筑物的位置。

3.实际操作,巩固知识(1)教师发放地图和学具,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2)学生分组讨论,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自己家的位置。

(3)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去动物园,从学校出发应该往哪个方向走?(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从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并画在地图上。

2.家长签字确认,明天交给老师。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在课后作业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学生能正确地完成作业。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方向,并提问:“大家能看到地球仪上的东南西北吗?”学生观察并尝试指出,教师引导:“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确认一下,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

认识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位置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认识位置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使用常见的位置词来描述和表达位置
3. 能够在地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1. 掌握正上方、正下方、正左侧、正右侧等常见的位置词
2. 能够运用位置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3. 能够在地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1. 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位置词
2.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地图
3. 一些小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物体的位置,引出今天的主题。

二、授课(15分钟)
1. 介绍常见的位置词,如正上方、正下方、正左侧、正右侧等,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出来。

2. 根据图片或教具,让学生分组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位置词。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自行描述教室中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互相交流讨论。

2. 分发地图和一些小物体,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这些物体的位置,并用位置词描述。

四、拓展(10分钟)
1. 让学生在课后回家用线索描述自己家中或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写成文字或画出地图。

2. 学生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绘制地图并分享给同学。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多加练习并灵活应用位置词。

六、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家中或周围环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或使用地图标出物体的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认位置
主题:认识位置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方向词“左、右、前、后、上、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探究能力
3.观察周围环境,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
1.方位词的认识和掌握
2.环境中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学PPT或图片
2.实物道具(如玩具、球等)
3.双色纸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围绕“左、右、前、后、上、下”等方向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位置关系。

二、学习(15分钟)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周围环境,让学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教师利用实物道具,让学生进行练习,比如让学生说出球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3.教师出示图片或PPT,让学生进行位置关系的认知练习。

三、巩固(10分钟)
1.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指挥小组成员在教室内做出各种位置动作,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描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拓展(5分钟)
1.让学生自由探索周围环境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给同伴回答。

2.教师鼓励学生用方位词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关系。

五、总结(5分钟)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方位词的使用规则。

2.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方位词的认识和掌握更加深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方位词,指导自己走出正确的位置,增强空间认知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认识位置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二、单元教材分析: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

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二)教学新知: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

(板书课题)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个别汇报。

(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巩固拓展: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2、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到校园内找一找,那里也藏着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左、右(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页)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学具: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

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回答:右手教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学生回答:左手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教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2、认识左右。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个别汇报。

(2)教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教师:请大家将学具盒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

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2)教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都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

(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教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来帮助她。

(四)全课总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六、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篇二:201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位置》教案】认位置教学内容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教师:光盘课件。

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1、游戏一。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2、谈话: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游戏二。

【篇三: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方向和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感受建立方向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会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1.猜谜语:有位勤劳老公公,天色一亮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学生猜谜语引出太阳)2.启发提问:师:太阳公公每天早晨从那边升起?(东边)傍晚太阳从那边落下?(西边)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3.引出课题:东南西北。

二、自主探究:1、初步认识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坐在教室里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窗户)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哪边是教室的南和北?说一说教室的南和北各有什么?(一般门朝南开,南边有窗户;北风很冷,北边有窗。

)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南和北。

边指边表达: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编儿歌,体会东、南、西、北的方位。

师: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东南西北。

请大家把这首儿歌填完整。

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指一位同学面朝东,一边用手指着方向一边读儿歌。

思考:傍晚回家,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你发现东和西是什么关系?(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呢?3、活动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①活动一:请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变换不同的方向后,再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让这名学生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谁?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谁?师:刚才,他面向不同的方向,用前、后、左、右描述了他周围四个同学的位置,现在又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同学的位置。

有什么不一样吗?(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②活动二:全班站立,听老师口令,说到哪个方向,所有同学就用手指并面向那个方向。

师:东、南、西、北、东、南、西、北??学生听口令活动。

师:你们发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①游戏一: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站立,听口令做动作:东面的小组招招手,南面的小组拍拍肩,西面的小组跺跺脚,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②游戏二:请一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5、教学例1,感知校园图中的东、南、西、北。

①观察例1主题图。

师:我们走进校园,你看到什么?(如果学生没有提到“大门”,就追问:学校大门在小红的哪边?)师:小红面对的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说说小红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吗?师:学校的这些建筑物分别在校园的什么方向?学生看图口答: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