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海岸线的变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海陆变迁》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和实例,以及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在本节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深层次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和实例。
2.难点:海陆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和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实例等,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海南岛的变迁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含义。
3.案例分析: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多样性。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与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4海岸线的变迁
的鸟 从瞰 渤老 海地 湾图 鸟 瞰 塘 沽 天 年 津
-------1900 ,
选自《600岁的天津》一书
海辽 岸东 变的 湾 迁历 顶 史部
辽东湾顶部-海浸
• 辽东湾顶部,介于辽东千山和辽西医巫闾山之间, 东起西崴子(盖平角),西至小凌河口的滨海平 原,在地质上原属于渤海凹陷的组成部分,即燕 山运动中构成的辽河中新断陷带,新生代时期继 续处于沉陷之中。 • 第四纪冰期后期,辽河下游发生规模较大的“盘 山海浸”,约在距今五至六千年以前,海面上升 到最高位置,根据辽河下游平原50—60米深处海 相地层和海相化石的分布,海浸达到盘山以北地 区。
4.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 近代黄河三角 洲范围内,自 1855年开始的 百余年间,黄 河尾闾的决口 改道达五十余 次。其中较大 的摆动改道有 十二次之多。 三角洲上废弃 的河道,鳞次 栉比,从而形 成放射状的入 海水系,发育 成典型的扇形 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的淤积扩展与黄河来水 来沙,以及入海流路的变化有关
南北地面的坡降有着显著的差异。
• 进入历史时期辽东湾顶部的岸线位置,史无记载。近 年通过微地貌的观察,发现自盖县、大石桥向西北, 经牛庄至沙岭一线,南北地面的坡降有着显著的差异。 北面陡峭(2‰左右)而南面平缓(5左右),钻孔资 料也发现在此线以北为河口或河流相物质,以南则为 浅海相沉积。根据以上地形及沉积物的分析,结合历 史文献记载,汉代在辽东郡所设置的文县(今大石桥 东南)、安市(今海城东南)、新昌(今海城东北)、 辽队(今鞍山市西)、险渎(今台安县东南)诸县, 也均在此线的内侧。可以推断,此线当可作为古海岸 线的标志,其起始年代虽尚待作进一步的探讨,但它 形成于公元之前,是可以确定的。
• 黄河利津站1990-1998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4 亿吨,为近五十年来最少的时期。特别是九十 年代中期以来的断流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大大 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山东河务局资料,1992年9月到1996年10月平 均年净淤进13平方公里,其中1996年6月到 1996年10月净淤进21.89平方公里;1996年10 月到1997年10月净淤进为-10.44平方公里; 1997年10月到1998年10月净淤进10.89平方公 里。
2_4. PDF教参电子书——知识讲解册
图幅相同ꎬ比例尺越大ꎬ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小ꎬ反映的内容越详细ꎬ精确度越高ꎻ比例尺
越小ꎬ则反之ꎮ
2.方向
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ꎮ
4)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ꎮ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ꎮ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ꎮ
名师点睛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山脊线) ꎻ山谷常有河流发
顶与村庄的相对高差为 500 ~ 700 米ꎮ
3.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顶部的高度( 海拔) 为 H 顶 ꎬ其计算公式
为:a≤H 顶 <a + d( 其中 a 为与陡崖相交的等
高线的最大值ꎬd 为等高距) ꎮ
2)陡崖底部的高度( 海拔) 为 H 底 ꎬ其计算公式
为:b -d<H 底 ≤b( 其中 b 为与陡崖相交的等
依据:1977—1991 年湖泊水位上升ꎬ四地中③地最先被
线ꎮ 湖泊水面相对来说较为平整ꎬ因此每一条
淹没ꎬ故海拔最低ꎻ②地一直没有被淹没ꎬ故海拔最高ꎮ
湖岸线可视为一条近似等高线ꎮ 反过来ꎬ相对
于最近( 时间) 的湖岸线ꎬ之前的湖岸线可看作
等深线ꎮ 具体判读如下:
判读方向
结论
随时间
湖岸线向外扩张
湖泊面积扩大ꎬ水位上升
C.D 处地下岩层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
D.图中河流为地上河
(3)
(3) C 处该岩层的最大埋藏深度可能是 ( )
A.468 米
C.498 米
B.430 米
D.500 米
创新点拨 试题以构造等高线与地形等高线的
组合为命题情境ꎬ巧妙地以坡面径流方向与等
5
年
高
考
3
年
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的认识尚不深刻,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有利于开展本节内容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理和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海陆变迁的实例和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海陆变迁?2.呈现(10分钟)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和案例,如:大陆漂移、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其原因和过程,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提问和解答,巩固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教师版)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结合材料,掌握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特点及意义。
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空间资源的类型。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意义。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知识点01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1.开发背景___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2.早期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1)早期主要为海岸和近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可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阻碍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开发)(1)海面上活动要抵御多变的海洋___________和海水的运动(2)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___________、低温、___________的环境(3)海水的___________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及条件(1)意义:缓解沿海地区___________,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___________(2)条件:海洋工程技术逐步提高,___________不断改善目标导航知识精讲5.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___________延伸,服务于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限时思考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
近30年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
DOI: 10.16562/ki.0256-1492.2019011101近30年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杨宏达1,2,乔璐璐1,2,刘雪1,2,Le DucCuong 1,3,张蕾1,2,李珏1,2,印萍4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 2661002.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1003. 越南科学院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海防 1800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100摘要:基于1987—2015年Landsat 遥感影像,运用ENVI 与MapInfo 软件提取岸线,分析红河三角洲近30年岸线演变规律,并结合历史岸线、红河多年径流量与输沙量,以及过境该海域多年热带气旋数量等数据,初步探讨红河三角洲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红河三角洲岸线在时间上呈前进与后退交替变化特征,其中巴拉特河口以南的岸段以后退为主,河口北部岸段总体以前进为主。
巴拉特河口地区淤进与蚀退变化频繁,主要与上游建坝导致入海沙量变化以及台风造成的侵蚀有关。
关键词:岸线;长期演变;台风;巴拉特河口;红河三角洲中图分类号:P737.1 文献标识码:AShoreline evolution of the Red River Delta in the recent 30 yearsYANG Hongda 1,2, QIAO Lulu 1,2, LIU Xue 1,2, Le DucCuong 1,3, ZHANG Lei 1,2, LI Jue 1,2, YIN Ping 4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ollege of Marine Geosciences, Qingdao 266100,China2. Key Lab of Submarine Sciences & Prospecting Techniques, MO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China3. Institute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Haiphong 180000, Vietnam4. 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Qingdao 2661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acquired by Landsat remote sensing from 1987 to 2015, ENVI and MapInfo softwares are used to extract shoreline of the Red River Delta to follow up its evolution in the recent 30 years. Integrating the historical coastline together with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budget of the Red River, and th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passing through the sea area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coastline evolution of the Red River Delta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astline of the Red River Delta changes alternately with time.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Balat estuary mainly retreats towards the land, whil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stuary mainly advances to the sea. The frequent siltation and erosion in the Balat estuary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in sediment input caused by dam construc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the severe erosion by typhoon.Key words: shoreline; long-term evolution; typhoon; Balat estuary; Red River Delta红河三角洲位于越南北部(图1),面积约为17 000 km 2[1],受波浪、潮流、河流共同控制[2]。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无答难)
高考地理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典型试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中海陆交迁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黄河口地区陆速车之快世所少见,但在淤进造陆的同时,三角洲也受到海洋动力的侵蚀作用。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混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1987-1992年黄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图材料三:1950~2000年黄河利津站(黄河入海口附近)水沙统计图(1)结合材料三,简述1990-2000年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自然原因。
(2)分析1987-1992年图中虚线框内黄河口海岸线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3)分析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4)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对鸟类生存的意义。
典型例题二:(14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3分)(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分)(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分)(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典型例题三: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材料: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下表为M城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湿地广布的原因。
(6分)(2)说出多瑙河在M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3)简析在多瑙河铁门建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并分析其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10分)(4)分析多瑙河三角洲没有形成重要港口城市的原因。
高考地理 专题十六资源与国家安全 专题检测
专题十六资源与国家安全一、选择题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其中自然岸线是指海岸自然结构和生态功能未受到人类活动与人工构筑物明显影响的海岸线。
下图为“4种自然岸线长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种自然岸线( )A.快速缩减的起步时间大体一致B.基岩岸线长度一直短于砂砾质岸线C.生物岸线一直受到人类的大力保护D.1990年以来4种岸线长度都减小答案 D 读图可知,1990年后4种自然岸线长度的折线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四种自然岸线长度都在减小,D正确。
2.导致自然岸线长度变化幅度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A.修建港口B.过度捕捞C.围垦开发D.毁坏红树林答案 C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岸线长度在减小。
对海岸的围垦开发会大幅度减小岸线长度,C对;毁坏红树林会加剧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但速度不会很快,其影响不是最大的,D错;修建港口不会引起岸线长度大幅度缩减,A错;过度捕捞与自然岸线长度变化关系不大,B错。
知识拓展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其在净化海水、防风削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1世纪初,江苏提出了“海上苏东”和“百万滩涂”开发战略,开始了高强度的开发。
但是苏东的大段自然淤泥质海岸依然被保留下来。
导致此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淤积作用强烈 B.人们注重保护C.开发强度较小D.海岸不易被破坏答案 A 题中提到江苏开始了高强度的开发,所以B、C选项错误;淤泥质海岸容易被破坏,D选项错误;淤泥质海岸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苏东高强度开发,仍然保留大段淤泥质海岸,说明此处河流淤积作用强烈。
故选A。
截至2021年,中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1台(不含台湾地区),总装机容量5 32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8台。
中国核电反应堆数量以及总装机容量,在世界上已经超过法国且仅次于美国。
目前法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为71%,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为5%。
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材料:纸、颜料、画笔、橡皮擦、尺子、水。
01
02
步骤
1. 在纸上画出大陆板块和海洋的轮廓。
03
04
2. 用颜料给海洋上色,用画笔在大陆板块 上画出山脉、河流等特征。
3. 用橡皮擦模拟地壳运动,擦除部分海洋 或大陆板块,模拟海陆变迁。
05
06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迁的 原因和过程。
模拟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陆分布。
海陆变迁的过程
缓慢变化
地壳的升降、水平移动以及冰川的扩张和融化等过程,通常需要数千 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产生明显的地表形态变化。
快速变化
地震、火山喷发等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如 海啸、山体滑坡等。
全球性变化
地球板块的运动和相互碰撞等全球性因素,可以引起大规模的海陆变 迁,如大陆漂移、洋盆的形成和消亡等。
洋。
生物进化
生物的进化也反映了海陆变迁的 历史。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也
会发生适应和进化。
生物化石
生物化石是海陆变迁的重要证据 之一。化石记录揭示了生物在不 同地质时期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
征。
地球物理证据
地磁异常
地球的磁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海陆 变迁有关。地磁异常的分布和变化可以用来推断过去的海 陆分布。
地壳板块的运动可能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 灾害,影响海陆分布。
人类活动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可能改变海陆 分布和生态环境。
如何应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针对海平面上升、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 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减少污染和过度开发,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9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海岸带在_构__造__运__动_、海水运动、 生___物__作__用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 成的地表形态。
地理 ( 湘教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 9 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C 目录 ONTENTS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关键能力 重难突破 考点预测 直击高考
课标 要求
核 心 素 养
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
1.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 要特征。
2.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能力点八:探究海岸线
1.海岸线的概念: 2.海岸线的形态:
如:
(2)弯曲、破碎的海岸线:
小结:海岸线的弯曲、破碎状况其影响因素及影响
1.影响因素: ①板块运动;②地质构造;③海 浪和风暴潮侵蚀; ④河流冲、淤关系;⑤冰川侵蚀
2.积极的意义: ①曲折的海湾,可形成优良港湾, 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 ②海洋向陆地延伸,增加陆地的 湿度,使降水增多; ③有利于海水养殖业,旅游业的 发展。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类型:
地貌特点:微微向海 倾斜 的基岩 平台
(1)海蚀地貌:②海蚀平台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类型:
【高中地理】流域内协调发展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流域内协调发展澜沧江—湄公河干流上修建的水电站分为两种类型:蓄水式水电站(即水库库容较大的水电站,如小湾和糯扎渡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即没有水库或水库容量较小的水电站,如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
下图示意澜沧江部分水电站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开发,实现流域整体效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流经国家经济落后,资金短缺B.缺乏权威性的开发合作组织C.沿岸森林密布,环保要求高D.基础设施不足,开发成本高2.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修建蓄水式水电站对下游的影响有( )①增强农业灌溉能力②改善鱼类生存环境③减轻旱涝灾害④增加淹没面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1浙江温州高二期末)我国黄土高原最新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21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
据此完成3~4题。
3.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减少,反映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综合利用B.上游水能开发C.中游生态建设D.下游堤坝加固4.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C.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能耗工业6.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模,提高水稻产量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
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
第0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解析版)
第0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
读罗斯海新站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科考站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长城站<中山站<罗斯海新站<昆仑站B.中山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昆仑站C.昆仑站<罗斯海新站<中山站<长城站D.罗斯海新站<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2.下列关于罗斯海新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罗斯海新站靠近极点,自转角速度较小B.从罗斯海新站上空着地球逆时针自转C.罗斯海新站一年中极昼的天数最少D.罗斯海新站和其他站自转角速度相同【答案】1.C 2.D【解析】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材料中的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越靠近南极点,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
图中科考站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昆仑站、罗斯海新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所以图示所示的科考站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昆仑站<罗斯海新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2.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之外,全球各地都相等,都是15°每小时,A 错误,D 正确;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附近,从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自转,B错误;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现象的天数越多,图中长城站位于极圈之外,无极昼现象,中山站在极圈以内,纬度最低,极昼天数最少, C 错误。
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之外,全球各地都相等,为15每小时;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时还受海拔影响,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下图为某极点俯视图,弧线ACB为晨昏线,其中BC为晨线,60°W与晨昏线相交于C点,且极圈与晨昏线相切于C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刻合肥(32°N,117°E)的地方时为()A.5:48B.10:06C.18:06D.23:484.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A.(0°,120°E)B.(23°26′S,60°E)C.(23°26′S,60°W)D.(0°,60°E)【答案】3.D 4.C【解析】3.图中60°E与60°W相隔120个经度,由此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由于BC为晨线,则弧线ACB左侧为夜半球,右侧为昼半球;60°W平分弧线ACB,大部分位于昼半球,其地方时应为12:00;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计算合肥117°E的地方时应为23:48,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讲义)(原卷版)
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目录12考点一河流冲淤平衡2考查角度冲淤平衡与河流地貌【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5考查角度冲淤平衡与河流河道特征【真题研析·规律探寻】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2考点二特殊河流地貌14考查角度壶穴【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考查角度河流袭夺【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6【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9考查角度河流阶地【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4考查角度曲流、牛轭湖【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9考查角度江心洲【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0【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2考查角度游荡型河道【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4【题型特训·命题预测】35考点三海岸线的变迁39考查角度海岸线变化【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9【核心提炼·考向探究】43考查角度珊瑚礁形成与海平面升降【真题研析·规律探寻】4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49【题型特训·命题预测】50考点一河流冲淤平衡考查角度冲淤平衡与河流地貌(2022·广东卷)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2.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①→①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2021·广东卷)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滨海新区填海造陆的地形地貌环境演变影响分析
滨海新区填海造陆的地形地貌环境演变影响分析乔吉果;许冬;梁昊;宫少军;赵卫;宋学山【摘要】填海造陆对海岸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海岸线长度与形态及直接吹填沙导致近海海底地形地貌变化[1],这些变化影响着海岸带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利用滨海新区遥感影像及其海图资料,对该区域近30年海岸线变迁、围填海演变及海底地形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其具体进程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30年间,滨海新区海岸线变迁是向海洋推进,且推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岸线长度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变迁面积较大.针对填海造陆引起围堤基底冲刷问题,笔者建议对中度冲刷区采取防护工程措施、岸外消浪工程和加强动态监测等措施防止泥沙向航道下移.【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8(035)005【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滨海新区;围填海;地形地貌;海岸线;海底冲淤【作者】乔吉果;许冬;梁昊;宫少军;赵卫;宋学山【作者单位】天津市海洋地质勘查中心天津 300170;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10012;天津市海洋地质勘查中心天津 300170;天津市海洋地质勘查中心天津 300170;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天津市海洋地质勘查中心天津300170;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海岸带是介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区域管理使用规划、自动导航、目标定位、地图绘制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近几十年,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向海要地的速度逐步加快。
围填海造地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和扩大社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传统的海岸线探测手段,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快速等显著优势,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将该技术应用于海岸线变迁岸研究[2-5]。
2022年高考地理河流专题—黄河流域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训练—黄河流域【典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图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9年底初步建成。
材料二:1972年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1972~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有效调度,以及相关举措的推进下,1999年后即使在严重枯水年黄河也不再断流。
(1)说出黄河下游容易断流的自然原因。
(2)简析断流对下游沿岸及河口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3)1999年至今黄河不再断流,简述为此所采取的有效对策。
【标准答题】(1)(下游)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河水下渗严重,径流损失大。
(2)沿岸农田灌溉水源减少,种植业减产;河口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
(3)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小浪底水利工程的调蓄;经济(农业)结构的调整;节水技术的推广;流域生态环境(植被)的改善等。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黄河断流的原因、影响和措施,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黄河下游断流,可以从水的来源减少以及水的消耗增大两方面来考虑,黄河下游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小,径流量小,且降水集中在夏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该区域为沙质土壤,河水下渗严重,径流损失大,导致黄河断流。
(2)黄河断流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灌溉水源减少和渔业的影响,沿岸农田灌溉水源减少,使种植业减产,断流会使河口泥沙沉积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渔业减产。
(3)为防止黄河断流,需要黄河流域的人们共同做出努力,流域内的水资源要统一调配;农业结构要进行调整,尽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也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加强小浪底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要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等。
【同类专练】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成,历史上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道。
黄河入海河道不断演变,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3.3.1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 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 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 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亿年来,大西洋有什么变化?
逐渐变大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非
南
美
洲
洲
1.非洲的西岸和南美洲的东岸的轮廓吻合
A 4.图中四条贝壳堤,年代最为古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5.贝壳堤展现了天津的( )
A.聚落变化 B.海陆变迁 C.人口迁移 D.水土流失
02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得到什么启示
反馈练习 要求完成并用红色笔对改。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这好比撕破了的一 张报纸,拼合以后 的印刷文字和行列
也一一对应。
2.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古老地层对应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3.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1.煤炭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温暖潮湿的气候和茂密的森林。地质学家发现南极洲有世界上 最大的煤田,南极大陆冰盖下蕴藏的煤储量超过5000亿吨。为什么气候寒冷的南极洲会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呢?
1.喜马拉雅山的化石
思考: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 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 么问题?
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地壳上升导致海洋变为陆地
沧海桑田
结合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2.海底河道、古森林等遗迹
思考: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 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这说明什 么?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培优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等。
2.海陆变迁的证据:海洋变成了陆地陆地变成了海洋海洋变成了陆地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填图绘图】·填出甲、乙、丙三幅图对应的大致时间。
1.大陆漂移说的内容: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证据: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b非洲和南美洲生物的相似性;c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三、板块的运动【填图绘图】·在图中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在图中填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大陆漂移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板块运动形式及产生的结果:运动形式产生结果张裂运动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运动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4.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5.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证据(1)南极大陆发现了煤炭。
(2)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缩小。
区分板块与大洲、大洋(1)亚欧大陆≠亚欧板块。
(2)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所在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但两半岛所在的板块属于印度洋板块。
(3)印度洋板块只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其陆地部分除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外,还包括澳大利亚大陆。
主题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中龙是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大约3.2亿到2.8亿年前的早二叠纪的海中,却没有横渡大洋的能力。
人们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它们的化石。
问题1.情境材料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用大陆漂移说解释。
答:非洲与南美洲原来连接在一起,后来经过大陆漂移漂到现在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洲-江河搬运的沉积物堆积
• 我国主要河流多发源于西部高山地带,向东流入大海, 这些源远流长的河流,上下游地形高度相差很大,随 着流速的不同,上游水流急的地方对河床及两岸冲刷 力强大,再加上人类的活动,即因扩大耕地面积对森 林、草原植被的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因而挟带到下 游来的泥沙很多。不仅黄河以泥沙量巨大著称,黄河 以北的海河水系及辽河等浸蚀作用也很剧烈,黄河以 南的淮河、长江、珠江等著名的巨川输沙量虽不敌黄 河,但是水流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也同样很显著。 各条江河搬运来的沉积物,大量在河口附近的海底堆 积,逐渐构成近海三角洲平原,并不断地向海外伸展。
• 第四纪冰期后期,辽河下游发生规模较大的“盘 山海浸”,约在距今五至六千年以前,海面上升 到最高位置,根据辽河下游平原50—60米深处海 相地层和海相化石的分布,海浸达到盘山以北地 区。
南北地面的坡降有着显著的差异。
• 进入历史时期辽东湾顶部的岸线位置,史无记载。近 年通过微地貌的观察,发现自盖县、大石桥向西北, 经牛庄至沙岭一线,南北地面的坡降有着显著的差异。 北面陡峭(2‰左右)而南面平缓(5左右),钻孔资 料也发现在此线以北为河口或河流相物质,以南则为 浅海相沉积。根据以上地形及沉积物的分析,结合历 史文献记载,汉代在辽东郡所设置的文县(今大石桥 东南)、安市(今海城东南)、新昌(今海城东北)、 辽队(今鞍山市西)、险渎(今台安县东南)诸县, 也均在此线的内侧。可以推断,此线当可作为古海岸 线的标志,其起始年代虽尚待作进一步的探讨,但它 形成于公元之前,是可以确定的。
岩岸
• 我国岩岸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沿海地区, 但北方如辽东半岛的大东沟到盖平间,渤海西 北小凌河口附近的连山到北戴河间,以及山东 半岛掖县虎头崖到苏北连云港间,也有局部的 岩岸。
沙岸
• 我国六千年前大海浸以后形成的海岸线,属于 岩岸部分,历史时期变化不大;所有沙质海岸,
则由于河流、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的差异, 在历史时期曾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
2.海岸线-沙岸与岩岸
• 由于原始地貌的不同,我国在大海浸以后 形成的海岸线,有沙岸与岩岸的不同。沙 岸系海水淹没从前低平的河流冲积平原而 成,岩岸则是海水浸淹从前的基岩山地而 成。它们的分布范围大体上是北部为沙岸, 南部为岩岸。沙岸大致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但杭州湾以南的闽江口、珠江口,电白以 西的雷州半岛和钦廉一带,也有局部的沙 岸。
2-4海岸线的变迁白令海峡成为地峡Fra bibliotek全新世海浸
• 大约一万年前,冰川大量消融,海水迅速 上涨,发生了全球规模的大海浸。到五、 六千年前,海浸达到最大范围,它使世界 陆地的海岸线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后退 达数百公里,我国东部及南部的几个海盆 为水所充盈,形成了黄海、渤海、东海和 南海,台湾、海南岛被海水分割而成岛屿, 东部滨海平原如现在繁华的天津、上海还 处于烟波浩淼之中,所有大河的现代三角 洲在当时也都是不存在的。
• 黄河利津站1990-2019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4 亿吨,为近五十年来最少的时期。特别是九十 年代中期以来的断流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大大 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山东河务局资料,1992年9月到2019年10月平 均年净淤进13平方公里,其中2019年6月到 2019年10月净淤进21.89平方公里;2019年10 月到2019年10月净淤进为-10.44平方公里; 2019年10月到2019年10月净淤进10.89平方公 里。
3.渤海湾滨海地区的成陆
• 据近代的深钻资料证明,渤海海底及河北 省滨海平原直至最近地质时期,仍在缓慢 下沉,其沉降量约为每年一厘米。但是, 由于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挟带来的 泥沙不断在海底堆积,对渤海来说,它的 沉降与堆积两者相抵,大体上保持平衡。 目前渤海的平均深度不过二十一米,在沿 岸及河口附近水深往往只有几米,是我国 沿岸四大海区中最浅的一个。
天津南巨葛庄贝壳堤大约形成于数千年,是退 海成陆、不同历史时期海岸线变迁的客观记录
• 五十至六十年代,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 队,在北起宁河南至黄骅的渤海湾西岸地 区,先后发现四条古海岸线贝壳堤。堤上 并散在着古代的居住遗址和文化遗存。从 这四条贝壳堤形成的年代,对照历史上黄 河改道时间的记载,就可以发现,当黄河 远离天津入海时,是渤海湾贝壳堤形成时 期,而黄河从接近天津入海时,则是贝壳 堤终止形成的时期。
• 江河泥沙在河口区形成 三角洲海岸。三角洲堆 积海岸向海伸展很快。 长江三角洲近2000年向 海伸展过程中,造陆 7500平方公里。现代黄 河三角洲每年向海推进 33米。珠江三角洲每年 向海伸展70-130米。美 国的密西西比河也是造 陆能手,三角洲平均每 年向海推进75米
古海岸线 贝壳堤
的 从 渤 海 湾 鸟
鸟 瞰 老
地 图
瞰
塘
沽
-------1900 ,
天 津
年
选自《600岁的天津》一书
海辽
变 迁
岸 的 历
东 湾 顶
史部
辽东湾顶部-海浸
• 辽东湾顶部,介于辽东千山和辽西医巫闾山之间, 东起西崴子(盖平角),西至小凌河口的滨海平 原,在地质上原属于渤海凹陷的组成部分,即燕 山运动中构成的辽河中新断陷带,新生代时期继 续处于沉陷之中。
• 随着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它正与 渤海湾北面的滦河三角洲,从南北两翼有 如发动钳形攻势竞相把自己的三角洲推向 渤海湾,使渤海湾越来越小。但是,黄河 初改道由利津入海时,由于潮流受到新河 口口门原河道沙嘴遮掩,海域浅缓,造陆 迅速。百余年来,随着河道的延伸及河床 摆动范围的缩小,河流的挟沙能力和海域 的容沙能力都相对有了增加,今后的造陆 面积势将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向。
4.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 近代黄河三角 洲范围内,自 1855年开始的 百余年间,黄 河尾闾的决口 改道达五十余 次。其中较大 的摆动改道有 十二次之多。 三角洲上废弃 的河道,鳞次 栉比,从而形 成放射状的入 海水系,发育 成典型的扇形 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的淤积扩展与黄河来水 来沙,以及入海流路的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