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
2.体检有明确体征:膝关节肿胀、出现屈曲挛缩及内翻或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
3.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股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无全身或局部的近期感染。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评估。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血沉、C反应蛋白;(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6)胸片、心电图;(7)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负重位X线片或双下肢全长片;(2)超声心动图、血气和肺功能;(3)腰椎或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检查(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4)术前配血;(5)有相关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住院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264)。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编码: M17.96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发作期(2)缓解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气滞血瘀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肝肾亏虚证(5)气血虚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各种保守了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膝关节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三个常见病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1. 手法整复、外固定2. 药物治疗3. 康复治疗4. 并发症的防治5. 护理(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住院流程是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该医院服务质量的窗口。
一般来说,住院流程是指每个患者从诊断及入院检查开始,到住院诊断治疗、结算出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总称。
只有每一个流程都顺利,住院才会顺利进行。
住院病人标准流程:
1、患者入院
患者应遵循医院住院相关规定,应准备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向入院科室报到,做好入院登记、住院登记。
2、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要登记入住,进行入住检查,提供及注册资料,与护士商议病情及治疗内容,并签署病情诊断及治疗协议。
3、治疗过程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安排的诊治,应配合诊治。
4、出院
在经过病情合理控制后,如患者情况好转,可当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根据规定填写通知出院表格,并交予护士站,实行出院手续。
5、结算
完成出院手续后,费用科应与患者沟通,了解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确定费用明细后,结算费用,完成结算程序,出院病人应领取结算单据并离开。
综上所述,住院标准流程包括入院、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治疗过程、出院、结算等内容,是一整套相互衔接、一定程序一定步骤的工作程序,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和管理,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安全,以便确保病人在正常住院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21〕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缺乏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膝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干涩。
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1010 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名称发布时间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 2019 脑出血恢复期康复 2019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 20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2019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2019 手外伤康复 2019 肢体骨折术后康复 2019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 2019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2019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 2019 颈椎病康复 2019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 2.影像检查:头颅 CT、MRI 或 X 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1 / 3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9〕25 号) 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4)。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华骨科杂志,2018,6,38(12)],《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吕厚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膝关节间断疼痛多年,近期加重伴活动受限。
2.体检有明确体征:膝关节肿胀、出现屈曲挛缩及内翻或者外翻畸形,膝关节活动度不同程度受限,过屈过伸时疼痛明显。
3.辅助检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可见明显的髌股关节病变,内侧、外侧或双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华骨科杂志,2018,6,38(12)],《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吕厚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无全身或局部的近期感染。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膝关节病变影响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当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6)X线胸片、心电图;(7)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髌骨轴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负重位X线片或双下肢全长片;(2)超声心动图、血气和肺功能、动态心电图和血压监测;(3)腰椎或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检查(病史或体检提示有脊柱病变者);(4)术前配血;(5)有相关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XX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流程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我院1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七、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一、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ICD-10:M06.9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症状:持续性、对称性关节肿胀及疼痛,伴有晨僵。
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及ACR/EULAR2009年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
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及个体化。
一旦确诊,应尽早正规治疗。
既要通过一线非甾类抗炎药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再辅以理疗,同时应尽量减少和防治药物不良反应,最终选择疗效及耐受性均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06.900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
(3)血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4) 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自身抗体谱(含RF、抗CCP,AKA、APF、抗MCV)及炎性指标(CRP、ESR)。
(6)其他自身抗体检查(包括ANA、抗ENA和ds-DNA 抗体),免疫球蛋白。
(9)胸部X片及心电图检查。
(10)腹部B超(肝胆胰脾和肾脏)。
(11)影像学检查:受累关节的X线片检查。
(12)骨密度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2)超声心动图、胸部CT、关节超声检查,关节MRI、关节镜检查、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病毒性肝炎系列、肿瘤标志物。
临床路径分析

临床路径分析引言:临床路径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规定的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优化医疗服务的目标。
通过对临床路径的分析,可以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并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一、临床路径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临床路径是响应患者疾病诊疗过程需要,由医疗团队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和流程。
2. 特点:a. 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路径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b. 阶段性和多学科的:临床路径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分阶段进行管理,并结合不同专科的医疗资源进行适应性的诊疗。
c. 风险评估和内外部协调:临床路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加强内外部协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临床路径分析的目的与重要性1. 目的:a. 评估和改进:通过临床路径分析,可以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医疗水平。
b. 降低医疗成本:临床路径分析可以对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c. 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分析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全面考虑,提供符合患者期望的医疗服务,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2. 重要性:a. 提高医疗质量:临床路径分析可以促进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减少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b. 降低医疗风险:临床路径分析通过风险评估和严密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风险,减少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
c.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临床路径分析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均衡分配,优化医疗服务。
三、临床路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等相关数据。
2. 阶段划分:将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活动和措施:制定每个阶段的具体活动和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操作、康复护理等内容。
4. 评估指标:确定评估患者疗效和安全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院住院治疗是许多患者都会经历的过程,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规范,确定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行为和相关服务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护理等内容。
在执行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怀。
医院会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
同时,医院还会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住院期间,医院还会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最后,患者出院后,医院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
医护人员会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关怀。
总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途径(含股骨头置换)()一、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1.常见第一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S7);髋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M19.902);类风湿关节炎NOS (ICD10:M06.90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CD10:M87.901);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部分粗隆间骨折患者。
2.第一诊断首选治疗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含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编码 ICD9-CM-0:81.5901)。
(二)诊断根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8 月第1 版)。
1.病史:髋关节疼痛、跛行或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畸形、关节僵直或强直等;3. 髋关节X片:提醒股骨颈骨折、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股骨头变形、骨质增生或囊性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旳根据1.髋骨性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炎引起旳疼痛或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旳;2.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部分粗隆间骨折(高龄、内固定困难者或内固定失效者);3.多种原因引起旳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4.征得患者及家眷同意。
(四)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日为 7-14天(五)进入途径原则1.第一诊断首选治疗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者(手术编码ICD9-CM-0:81.5901);2.无迅速破坏骨质旳任何病变、神经性关节炎、外展肌力缺如或相对功能局限性以及迅速进展旳神经性疾病;3.无髋关节或其他任何部位旳活动性感染;4.当患者同步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旳临床途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途径。
(六)术前准备1-4天,所必须旳检查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术前免疫八项、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
3.影像学检查:骨盆平片、髋关节X片、必要时CT、MR 检查。
4.特殊检查(根据详细状况):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血气分析,双下肢血管彩色B 超。
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全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严重骨性关节炎,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它原因导致的严重膝关节炎,严重膝关节僵直或强直。
行膝关节置换术,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多见老年病人,长期反复的膝关节疼痛或者肿胀,严重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2.体检:膝关节比较严重的内、外翻畸形,严重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双膝X线片,单膝负重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光片,髌骨轴位片,必要时CT及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骨关节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它原因严重关节炎,膝关节僵直或强直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3)凝血功能III号(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单膝负重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侧位X线片,髌骨轴位片(6)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肺功能。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血气分析;下肢彩超(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或全麻。
2.手术方式:膝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假体(可包括髌骨假体)。
4.输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3-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髌骨轴位片2.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I号,电解质、心肌酶及TNT。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膝关节置换手术,又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旨在帮
助恢复膝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以下是该手术的一般步骤:
1. 术前准备
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检查、X光和其他影
像学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确保手术是必要的并为手术做好准备。
2. 麻醉
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疼
痛感。
3. 手术切口
医生会在患者的膝关节处进行切口,以便进入膝关节区域进行手术。
4. 骨切削和准备
医生会移除受损的软骨和骨头,并为人工关节的植入做准备。
5. 人工关节植入
医生会将人工膝关节植入到患者的膝关节部位,确保其正确安装和定位。
6. 关节调整和稳定
医生会测试人工关节的功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稳定,确保患者的膝关节在
手术后能够正常运作。
7. 伤口缝合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缝合伤口,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伤口护理和后续康复计划。
结语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常见且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法。
通过这种手术,患者可以获得减轻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的机会。
然而,术后的康复和恢复同样重要,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康复计划,以取得最佳效果。
最新各类物质的化学通性

各类物质的化学通性一.单质1.金属单质(1)能跟氧气化合如:2Mg+O2=2MgO(2)能跟非金属化合如:(3)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注:较活泼的金属才能发生此反应)如:(4)能跟盐发生置换反应(注:只有较活泼的金属才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如:2.非金属单质(1)能跟氧气化合(2)能跟金属化合(3)能跟氢气化合二化合物1.氧化物酸性氧化物(1)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能跟水反应生成酸(3)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碱性氧化物(1)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能跟水反应生成碱(3)能跟酸性酸氧化物反应生成盐2酸(1)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不变色(2)能跟较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3)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5)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3碱(1)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2)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5)有些碱受热能分解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不溶于水的碱)4盐(1)能跟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2)能跟某些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3)能跟某些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4)能跟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练习:1.判断下列物质各属于哪一类,说一说它们各有些什么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Fe KOH H2SO4 CuCl2 CaO SO2 S Cl2SO3AgNO3 CO2 HCl Ca(OH)2 SiO2 Mg CuSO4 NaOH Cu MgO CaCO3 HNO32.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1)NaO+H2O (2)SO3+H2O(3)CaO+HCl (4)SiO2+H2O(5)CO2+HSO4 (6)MgO+NaOH(7)Fe+HCl (8)Cu+H2SO4(稀)(9)Ca(OH)2+SO2(10)NaOH+SO3(11)CaCl2+CO2 (12)KNO3+HCl(13)Fe+MgSO4 (14)Zn+CuSO4(15)KOH+MgSO4(16)NaCl+Cu(NO3)2(17)Na2SO4+Ba(NO3)2 (18)K2SO4+Ba(OH)2 (19)NaOH+SiO2 (20)CaCO3+HNO3 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全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全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严重骨性关节炎,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它原因导致的严重膝关节炎,严重膝关节僵直或强直。
行膝关节置换术,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多见老年病人,长期反复的膝关节疼痛或者肿胀,严重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2.体检:膝关节比较严重的内、外翻畸形,严重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双膝X线片,单膝负重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光片,髌骨轴位片,必要时CT及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骨关节炎,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它原因严重关节炎,膝关节僵直或强直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
(3)凝血功能III号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单膝负重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侧位X线片,髌骨轴位片
(6)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肺功能。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血气分析;下肢彩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或全麻。
2.手术方式:膝关节置换术。
3.手术内植物:人工假体(可包括髌骨假体)。
4.输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3-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双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髌骨轴位片
2.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I号,电解质、心肌酶及TNT。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根据手术状况按相应康复计划康复。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足趾活动正常。
2.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关节无感染征象。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4.关节活动范围至少0-90度。
5.可下地扶拐行走。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关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的选择:术中根据术者判断可置换髌骨,也可不置换髌骨,因此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全膝关节置换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严重骨性关节炎,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它原因导致的严重关节炎,严重膝关节僵直。
行膝关节置换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