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初中数学基本课型及课例分析(5篇)
初中数学基本课型及课例分析(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基本课型及课例分析初中数学基本课型探究及课例分析(提纲)湖北省襄阳市教研室吴明龙一、基本课型的教学理念 1.知识内容的合理呈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常用呈现方式:⑪猜想呈现⑫实验呈现⑬类比呈现⑭悬念呈现2.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常用教法:⑪讲解法⑫讲练结合法⑬研究性教学法⑭学导式教学法⑮发现式教学法关注的重点:⑪教师要适应角色的新变化;“以人为本”,教书育人⑫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新技能:多媒体、信息技术⑬教师在教法上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法并用,灵活掌握”3.变式练习的合理设计变式练习要体现“三性”:即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
⑪基础性:初中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等,教科书上许多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抽象归纳得到的。
这样就给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学生学习探究这些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后,抓住这些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的本质,精心设计成问题或练习让学生思考,判断和辨别。
⑫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师在设计安排变式练习时,不能刻意追求新颖。
一定要针对某一问题,学生认识不够全面,或者为了使学生对某一重点知识的认识逐步提高和掌握而安排的。
在安排这样的变式练习时不能随意拔高,要注意使设计的变式练习“流畅”。
⑬层次性:变式练习的“流畅”,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就是变式练习的层次性。
在设计变式题目时,要考虑如何设计,怎样设计才能切合实际,既能体现落实“四基”,又能达到培养能力,决不是“做秀”。
4.探究活动的合理安排课程标准:“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
”教师活动――设问―质疑―建模―变式―拓展―归纳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探究―练习―讨论―反思⑪把教材中每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和成功;⑫充分体现“三重”“三多”,即重情感、重过程、重创造;多学习、多研究、多交流。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有五类课型的教学模式。
第一类是概念课,主要是给数学名词下定义,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
概念课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情景诱导、自主研究、展示归纳和变式练。
情景诱导是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研究兴趣的过程,通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可见和易懂。
自主研究是指学生根据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独立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问题,勾画出答案和不理解的部分。
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板书设计,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展示归纳包括检查自学效果和归纳梳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反映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生汇报后,教师可以进行板书并让学生评价和完善答案。
同时,教师还需要强调易错问题。
变式练是指同类型的题目,通过改变角度或数据来考查学生的能力。
学生需要思考问题并汇报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板书并让学生评价和完善答案,重点强调问题。
第二类是二类概念课,主要包括公式法则和定理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正确掌握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推导方法和证明,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内容,明确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能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二类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包括情景诱导、自主探究、展示归纳和变式练。
情景诱导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机上做好准备,激发研究动力。
可以通过从实际生活、相关学科、操作实验、新闻事件、数学文化、故事和类比猜想中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减少“自我表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新知识,从而生成新知识。
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次,让学生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计探究方案来检验猜测的合理性。
最后,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探究手段去寻找证据并进行论证,以解决问题。
3、展示归纳:展示归纳是学生形成二类概念课的关键步骤,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二类概念的内容。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在展示归纳开始时,教师要明确规则,确保学生理解清楚,其他学生能够快速参与并提出质疑和建议,以引发思维冲突和新的探究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探讨▍河南省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 健课堂教学课型模式是指在教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而形成的典型、成熟的教学程序与框架,在实践中又不断调整完善,具有简约性与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一、新知课新知课分为概念新知课与命题新知课。
概念新知课主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实现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涵与外延。
该课程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认识结构体系,使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应用与书写、语文含义。
在教学策略中,概念课需要对直观教学进行关注,引导学生从具体引申为抽象、把旧概念发展为新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要通过正面、反面案例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分析、比较,避免对新旧知识进行混淆。
在教学中,概念课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按照“感觉—知觉—观念—概念”的顺序对四种形态的发展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概念的背景与限制条件进行理解。
命题新知课的关键则在于公式与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公式与公理进行记忆。
通过命题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定理的条件与结论。
在教学策略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培养学生从实际事物中发现数学问题;克服强调记忆而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心理;需要对公式、定理的记忆方法进行把握。
二、习题课习题课是在课堂完成教学之后,教师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的一系列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对知识的加深理解,让概念更加完整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寻找论证的方法的能力。
习题课更加侧重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公式、定理运用到情境中,寻找解决办法。
习题课与概念课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学生的解题思维培养,对解题思路、策略与技巧进行归纳掌握;在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时,把握共同因素,举一反三,迁移学习成果,同时要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创造性;在习题课中还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讲解时把握解题的思路与规律,而不是进行全面讲解,固化思维,在多练中让学生真正掌握,但并不盲目。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段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学段(7--9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数与代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图形与几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统计与概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综合与实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评价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教材编写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一、关于数学基本课型(一)数学概念课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
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
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
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
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
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2018-2019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主要教学过程 【活动 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课本第 2 页“思考”栏目,教师提问: ⑴所填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⑵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根式吗? 教 学 过 程
(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①是否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数;②是否能概括出 a ≥0 这一 条件.) (备用问题)议一议: 1.-1 有算术平方根吗? 2.0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 a<0, a 有意义吗?
初中 九 年级( 上 册)
教
案
科目 数 教师
学
2018 -2019 学年度 上 学期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二次根式 3 二次根式的乘法 3、加减 2 二次根式的加减 1、第 21 章复习 3 一元二次方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解一元二次方程 5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5 第 22 章复习与检测 5 图形的旋转 3、中心对称 2 中心对称 1、 图案设计 1、 第 23 章复习与检测 3 圆 3、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4 正多边形和圆 2、弧长和扇形面积 3 第 24 章复习与检测 阶段复习与段考 5 随机事件与概率 5 用列举法求概 4、用频率估计概率 1 用频率估计概率 1、课题学习 2,、 第 25 章复习与检测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考、评卷、工作总结
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作业设计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 7 C. x D.x 3.B D. 2.D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4 B. 16 C. 8
1 x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5,那么它的边长是( ) A.5 B. 5 C.
中学数学六种类型课教学模式
中学数学六种类型课教学模式中学数学"六种类型课"是指概念课,规律课,例题课,习题课,总结课,讲评课六种课;教学"模式"是指在讲这些课的基本规律中所形成的具有较普遍应用意义的模型或样式.基本内容1.概念课讲好概念,是讲好数学的基础.其主要步骤和要求是:(1)引入(2)定义由学生或教师给概念下定义.下定义应注意合乎下定义的原则,要注意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3)剖析(4)应用(5)小结:系统总结概念的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等.2.规律课这里的规律是指:定理,公理,推论,公式,法则.规律是数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学数学,主要就是学规律.讲规律课的主要步骤和基本要求是:(1)发展规律(2)证明规律(3)剖析规律注意: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为应用服务.(4)引申规律规律的一般形式(一般不应超教材);特别是规律的特殊形式(那些常用的,需要特殊记忆和掌握的形式).(5)应用规律这是学习规律的目的.注意:针对性,梯度性,灵活性,多变性(如一题多变).(6)小结系统总结规律的有关问题,形成更完善的认识结构和注意事项.3.例题课例题课是揭示概念和应用规律的课,它与一般的练习不同,核心是揭示解题规律.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例题课要做到:(1)课前准备例题课的课前准备有特殊意义,必须做到:①精选例题例题要有典型性(便于揭示规律),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需巩固加深的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方法),这是基本的,还要重视启发性,多解性,要少而精.②合理安排用于揭示应用规律的例题,要用典型性最强,又较容易的例题;巩固,深化应用规律的题,要由易到难,要有梯度性,联系性.(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①说明目的:指明这节例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以集中学生精力,搞好师生配合.②揭示规律:即通过个性(典例)揭示共性(解这类问题的规律),这是例题课讲得好坏的根本标志.注意: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必须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这类问题有这样的解题规律,防止死记硬背.③巩固练习④小结进一步总结规律的基本点和应用时的注意点,以及这一解题规律和已学过的解题规律的共性与个性,使解题规律形成网络.4.习题课习题课是当学生基本掌握知识应用规律的条件下开设的,以学生为主的练习课.可分为独立型练习和引导型练习.(1)课前准备①精选习题:习题要有针对性,一般性,这是基本的.其次要注意灵活性,新颖性,启发性,综合性,这是上好习题课的基础与关键.②妥当安排:要由易到难,要有系统性,阶段性,梯度要适度.(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①说明目的:使学生知道通过练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有目的,自觉地练习,防止盲目做题.②学生练习③巡视指导:这是上好习题课的主要点.要特别注意:④小结5.讲评课这是独立练习或测验后开设的课.目的是分析,解决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关于"三基"和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前准备①出好试题:没有好试题,就没有好的讲评课.试题要有全面性(应包括"三基"的基本内容),典型性,针对性,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灵活性和个别独立性强的题目.②阅好试卷:形式可多样,但必须全面掌握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三基"和学习方法,态度上的问题.③抓好典型:一是关于"三基"存在问题和最优解法的典型;二是在学习态度,方法上特好或特差的典型.这是上好讲评课的最基本素材.④选好素材:需讲评的内容往往很多,必须注意取舍,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以主带从.(2)课堂实施①略述概况:成绩和主要问题(为典型分析打基础);点名表扬学习态度好,进步快和成绩最好的学生,不点名的提出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学习态度不好学生情况(时间尽量减少).②典型剖析:这是讲评课好坏的根本标志.剖析"三基"存在问题的典型,要注意:对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使全体学生明白,是由于对什么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公理,记忆,理解错误而产生的;要小题大作,斩断错根;对基本技能和解题思维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要使全体学生明白,是由于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认识,理解,掌握不够而产生的;要防止就题论题或轻描淡写.对存在问题特别大的,评后还可当类似题要求学生课后再练.③公布答案:形式可多样,但一定要使全体学生知道每个题的正确答案.6.总结课总结课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结构或应用规律串成串,捆成捆,使其系统化,形成更好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1)两种类型(2)总结要求.要有科学性,全面性,要突出重点;要突出知识或思维结构(这是根本点);要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3)注意事项.一般采用总结练习结合,但应以总结为核心;既要突出各部分的联系形成好的知识结构,又要注意解决多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次要因具体问题而定. 以上是六种类型课的教学模式.应当说明的是:"模式"是给教者一个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的参考纲要,是可详可略的,有些步骤也可不要,有的还可增加.。
2019年秋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章兴趣数学第一节七桥问题(一笔画问题)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
如图1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左岸B、右岸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
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
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
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这个结论是如何产生呢?如果我们从某点出发,一笔画出了某个图形,到某一点终止,那么除起点和终点外,画笔每经过一个点一次,总有画进该点的一条线和画出该点的一条线,因此就有两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如果画笔经过一个n次,那么就有2n条线与该点相连结。
因此,这个图形中除起点与终点外的各点,都与偶数条线相连。
如果起点和终点重合,那么这个点也与偶数条线相连;如果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部是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
综上所述,一笔画出的图形中的各点或者都是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或者其中只有两个点与奇数条线相连。
图2中的A点与5条线相连结,B、C、D各点各与3条线相连结,图中有4个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所以不论是否要求起点与终点重合,都不能一笔画出这个图形。
欧拉定理:如果一个图是连通的并且奇顶点的个数等于0或2,那么它可以一笔画出;否则它不可以一笔画出。
练习: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
(不走重复线路)图例1图例2图例3图例4第二节四色问题人人都熟悉地图,可是绘制一张普通的政区图,至少需要几种颜色,才能把相邻的政区或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就未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第一篇: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一、一类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一类概念课是概念新知课,简单地说就是给数学名词下定义,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
所以一类概念课的学习室数学学习核心,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
一类概念课可分为四个环节:情景诱导、自主学习、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情景诱导: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过程,把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学生看得见、理解的了的数学事实。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阅读课本上对应内容,学生对照课本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独立看书逐个思考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问题的答案和不理解的内容,老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板书设计,再到学生中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展示归纳:⑴、检查自学效果,请学生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反映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结果,供学生评价,若有问题便进一步补充、完善,抽查对象要面向全体,学习中下等学生优先,当他们有困难的情况下,庆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
⑵、归纳梳理,主要是对知识梳理,并针对学生易错的问题加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指同种类型的题,换个角度或数据,考查学生的能力。
每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再让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评价、完善然后教师进行重点强调二类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和定理性质都属于二类概念课,在二类概念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掌握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推导方法及证明;二是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公式法则和定理的内容;三是明确其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四是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则和定理解决问题。
二类概念课的教学基本模式为:情景诱导、自主探究、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1、情景诱导: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动机上做好准备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景;从相关学科中创设情境;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从新闻事件中创设情境;从数学文化中创设情境;从故事、典故中创设情境;从类比猜想中创设情境。
2019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范文word版 (12页)
2019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范文word版 (12页)201X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的科学语言和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也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数学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数学课程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作用。
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应反映社会的需要和数学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还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和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数学研究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研究方法。
学生研究数学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了接受研究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同样重要。
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一、关于数学新授课型(一)数学概念课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
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
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
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
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
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1.新授课(1)知识链接提出课题数学知识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铺垫,结合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境、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热情.(2)创设情境感受新知数学新知的形成,要从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新知.教师应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或为学生准备好生成新知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新知,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3)自主学习理解新知在对新知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可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引领学生逐步生成新知.(4)例题示范应用新知根据情况,可由学生运用新知自主解决本节课典型例题,经展示、交流、讨论后,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应及时点评要点、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5)变式训练强化新知教师引领,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新知.(6)自主归纳升华新知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思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适时评判、补充.(7)自我诊断落实新知用一组习题对本节所学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小组内批阅,及时检测反馈课堂效果.2.习题课(1)自主回顾梳理知识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2)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纠错,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3)变式训练拓展提高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可由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评.(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归纳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当强调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5)自我诊断当堂落实用一组题目对本专题知识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当堂进行小组内批阅、修改,以此来强化落实对本专题知识、方法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题复习课(1)自学学案.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复习的重点、难点及课堂教学目标落实措施,设计导学案提供给学生练习使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回顾题.(2)点拨指导.教师要明确提出本专题的复习要求,点拨指导复习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必要时以具体题目来说明.(3)典型例题剖析.精选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目供学生尝试探索、教师点拨讲解.具体要求:①尝试做题.对典型例题要坚持“不做不讲”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先尝试解题,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必要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②解法展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板演典型例题,一般可安排一人一题,重点或较难的题目可以多人一题,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障碍或典型解法.③思路分析与错误剖析对学生板演结果,提倡先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批阅,批阅时应当指出错误之处及改正的方法、出错原因、有无其他解法等,其他同学可以交换批改.教师要适时评价学生的批阅是否恰当、合理以及如何避免错误:④方法规律总结通过学生的板演、批阅、交换批改、错误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总结典型例题的通性通法.⑤注意问题点拨教师通过提炼总结出应用本专题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进行点拨强调.(4)变式训练针对典型例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紧扣典型例题,通过条件变形、结论变形、设问角度变形、考查方式变形等手段进行再训练,从而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多题一解、熟练掌握通性通法、灵活适用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目的.(5)反思总结重点反思和总结应用本专题知识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最容易犯的典型错误、最容易出问题的解题环节(如审题、计算、推理等)等.(6)反馈检测精选一组题目,当堂检测反馈.4.试卷讲评课(1)数据统计与成绩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认真评阅试卷,统计成绩并重点分析以下几项:①对学生得分、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②分类统计答题情况,对选择题和填空题应统计出错误情况和人数,对解答题统计得分并计算各题的平均分和典型错误及特殊解法,确定重点讲评的题目;③对错误较为集中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定出纠正措施,设计好变式训练题.试卷讲评课在进行成绩分析时,可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数段分布、试题命制意图和特点分析、考查的重点、试题的难度.表扬成绩突出和进步明显的同学;对成绩差的同学给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学生纠正错误提前将试卷发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自我纠正错误,剖析出错原因,然后与同学交流考试得失,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类讲解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按知识模块或方法规律分类讲解.这是讲评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必须要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具体要做到:①典型错误剖析对典型错误要重点分析出错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教师根据阅卷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典型错误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纠正的方法.提问的面要尽可能的广,这样才有代表性.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成绩分析.一是对得分原因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当时是怎样想的、切入口是怎样找到的、计算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是如何表述的等等,也就是要反思过程.通过反思探索出解题的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对失分原因的分析,失分是由于不会做、找不到切入口?还是会做却未得全分?要分析出错误原因.这一环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教师仅仅从卷面上对学生出错原因的判断未必准确.②通性通法通过典型题目的剖析与讲解,达到总结提炼通性通法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对典型题目的讲解要做到:一是讲解法的发现过程,如何读题、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解法探索;二是讲如何规范表述解题过程;三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手段,深入挖掘典型试题的潜在功能.③一题多解、解法优化对答卷中出现的新思路、新解法,同一题目的不同解法及不同解法的优劣,教师都要给以恰当的评价,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尝试学习新思路、新解法,根据题意优化解题方法.④变式训练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同类或变式问题的再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解决这些问题的通法.(4)反思总结,完成满分卷没有反思,讲评过程就不会得到消化、讲评效果就得不到巩固.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回顾和总结,概括知识要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反思总结之后,要引导学生完成满分卷并进行二次批阅.(5)巩固练习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讲评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的来源,可以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2019年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1、有理数(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数学学科课型:1、根据教学任务来分:(1)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2)单一课、综合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根据高效课堂要求,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学数学的基本课型有新知探究课、巩固展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
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教学结构:数学新知探究课是以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可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问题解决等课型,其共性可归纳为: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测评与反思一、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基本教学结构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独学、对学、群学、展示)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教师的导)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拓展与测评)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小结与反思)(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引入新课后揭示目标,不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即可,而是要求教师要把目标里的重点词语标出来,给学生说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这节课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
1、目标展示的形式要灵活,要根据教材和学情,不要搞形式主义。
目标也不宜太多,要适度把握。
2、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
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独学:独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
独学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并且,独学结果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
注意:一是确保独学的时间,一是确保独学的反馈。
(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2、对学: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建立“对学”机制,是新课堂落实“兵教兵”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2019初中数学教案
2019初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熟练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数的平方根是指与该数相乘等于该数的非负数。
2. 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平方根只有一个非负数解,且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该数。
3. 平方根的运算:两个数的平方根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的平方根,两个数的平方根相除等于这两个数的比值的平方根。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算术平方根、乘法、除法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是什么意思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方根的概念,通过举例解释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讲解平方根的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3. 讲解平方根的运算,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忆。
2. 强调平方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使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与算术平方根混淆。
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平方根概念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教研教改) 巧家县茂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宋先贵
数学学科课型:1、根据教学任务来分:(1)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2)单一课、综合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根据高效课堂要求,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学数学的基本课型有新知探究课、巩固展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
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教学结构:数学新知探究课是以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可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问题解决等课型,其共性可归纳为: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测评与反思
一、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独学、对学、群学、展示)
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教师的导)
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拓展与测评)
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小结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引入新课后揭示目标,不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即可,而是要求教师要把目标里的重点词语标出来,给学生说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这节课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
1、目标展示的形式要灵活,要根据教材和学情,不要搞形式主义。
目标也不宜太多,要适度把握。
2、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
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独学:独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
独学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并且,独学结果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
注意:一是确保独学的时间,一是确保独学的反馈。
(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
2、对学: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建立“对学”机制,是新课堂落实“兵教兵”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3、群学:群学是合作学习的整合和拓展。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班的一个“群”,小组内又可以组建更小的“群”。
一般意义上三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群”。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展示交流。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
使学生勇敢的阐述观点。
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具体如下:
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②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作。
③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三)小组展示,点拨提升
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在此,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做,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要暗示。
切忌教师满堂灌。
(四)变式拓展,当堂检测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应用、深化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当中,提升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结束时再现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反思收获和不足,以便师生即时查缺补漏。
此新授课的基本操作模式是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形势制定的,各环节反映了新授课的基本规律。
教学时,教师要先入格,待熟练后,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