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
基因芯片的PCR引物设计
基因芯片的PCR引物设计PCR引物设计是基因芯片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合适的引物设计可以增强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在进行PCR引物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引物长度:一般来说,引物的长度应在18-30个碱基对之间。
太短的引物可能引发引物间的非特异性扩增,而太长的引物则会影响PCR的扩增效率。
2.引物序列:引物的序列应与目标DNA序列互补,并在目标序列中有足够的特异性。
常用的引物序列选择规则是避免多个连续相同碱基的存在,以避免引物间的二聚体形成。
3.引物的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是影响引物的熔解温度(Tm)的主要因素之一、Tm是指引物和模板DNA解离的温度,通常通过离子含量、序列中GC和AT碱基含量等来计算。
较高的GC含量可以增加引物和目标序列的互补性,提高引物的特异性。
4. 引物间的配对性:引物之间的互补性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以避免引物间的非特异性扩增。
特别是在多引物PCR反应中,引物间的配对性一定要小于10bp。
在进行基因芯片的PCR引物设计时,还需要额外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引物的标记:为了在基因芯片上进行分析,引物通常需要添加适当的标记,如荧光染料、生物素等。
这些标记可以帮助检测PCR产物,并与芯片上的探针结合,实现高通量芯片分析。
2.引物的选择策略:基因芯片通常需要同时检测多个基因或SNP位点。
因此,在引物设计时,需要根据目标基因或SNP的特点进行选择,考虑到引物的长度、GC含量和特异性等因素。
3.引物的设计软件:由于基因芯片中引物的数量较多,手动设计引物比较困难,因此常常使用引物设计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自动设计合适的引物,并进行引物的特异性、配对性和二聚体等分析。
4.引物的合成和质控:设计好的引物需要经过合成和质控,确保引物的纯度和质量。
此外,引物的浓度也需要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PCR反应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总之,PCR引物设计在基因芯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对虾病原检测基因芯片的设计与初步研制的开题报告
对虾病原检测基因芯片的设计与初步研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对虾是世界上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分布和养殖。
但是,随着对虾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虾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对虾养殖者不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的对虾病害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病毒培养和PCR技术,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测试周期长、结果不稳定、操作繁琐等问题,无法满足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准确和高效的检测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够快速检测对虾病原体,又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的新型检测技术,成为当前对虾养殖行业的重要需求。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开发一种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对虾病原检测方法。
主要目的如下:1. 设计一款对虾病原检测基因芯片,并实现芯片的制备和检测;2. 研究对虾病原检测技术的纯化和富集方法,提高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3. 验证设计的基因芯片在对虾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对虾病原检测基因芯片的设计以对虾常见病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序技术对其进行病原学鉴定和拓扑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病原体基因进行标记,并建立基因芯片的探针库。
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芯片设计软件,设计出一款针对对虾病原的多重芯片探针,并合成芯片探针。
2. 基因芯片的制备和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纯化和富集病原体,然后加入探针让其杂交,并通过芯片扫描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提取和分析,得出病原体检测结果。
3. 对虾病原检测技术的优化在实验中,将对虾体液样品分离纯化后,用基因芯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富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优化对虾病原检测技术,提高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预期成果开发出针对对虾常见病原体的基因芯片,建立基因芯片探针库,实现基因芯片的制备和检测;验证基因芯片在对虾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并建立适合富集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为对虾病原检测提供新型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基因芯片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基因芯片设计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基因芯片是一种用于测定DNA或RNA序列的高通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基因组重排等生物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因芯片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2. 基因芯片设计原理基因芯片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芯片制备、探针设计和芯片检测等步骤。
2.1 芯片制备基因芯片的制备主要包括材料准备、芯片图案设计和芯片制作等过程。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芯片基底,常用的有玻璃基板和硅基底。
同时准备所需的化学试剂和生物材料。
•芯片图案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需求,设计芯片上的探针布局。
探针可以是DNA、RNA或蛋白质等,用于捕获目标序列。
•芯片制作:利用光刻技术将芯片图案转移到基底上,并进行化学修饰和功能化处理,使其能够与目标分子相互作用。
2.2 探针设计基因芯片的核心是探针,探针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序列选择:根据研究需要选择特定的目标序列,如基因、mRNA或蛋白质,以确定需要设计的探针。
•序列特异性:探针的序列应具有特异性,能够与目标序列特异结合,避免对非特异序列的杂交。
•探针长度:探针的长度应适中,一般在20-100个碱基对之间,以保证特异性和杂交效率。
•探针浓度:根据目标浓度确定探针的浓度,以保证探针与目标分子的充分结合。
2.3 芯片检测基因芯片的检测主要通过杂交实验和芯片扫描等步骤完成。
•杂交实验:将待测分子标记,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标记分子的种类多样,如荧光标记、辐射标记等。
•芯片扫描:使用适当的扫描仪读取芯片上杂交信号的强度和位置信息。
根据信号强度确定目标序列的表达水平或特定突变的存在。
3. 基因芯片的应用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等特点,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学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基因表达分析通过测定基因芯片上的探针对应的mRNA水平,可以了解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水平变化。
这有助于揭示基因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基因芯片技术》第5章基因芯片数据质量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在-1到1之间。 如果r为0表示完全不相关。r等于1时为完全正 相关,等于-1时为完全负相关。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芯片的重复性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
cDNA芯片中使用相关系数
衡量同一张芯片中的两种荧光信号的重复性:当Cy3和Cy5信号 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1,表明两种荧光信号的相关程度非常高, 从而证明双色荧光系统可靠性高;
第一节 基因芯片数据质量
一、芯片图形常见问题 二、芯片误差产生原因 三、如何减少芯片误差 四、芯片数据质量判断 五、芯片平台实验数据的评估
一、芯片图像常见问题:
(1)是否有杂质 (2)信号点强度是否太高或太低 (3)是否有刮擦痕迹 (4)背景强度是否过高
图像和背景都很均一
信号强度不均一
整体背景高
假阳性产生的原因:
1)由随机误差引起:杂质、背景等因素 2)在双荧光系统中,Cy3和Cy5两种染料对不同基因的 掺入效率略有不同,会引入一部分的假阳性,这部分 差异并不是随机的,与基因序列或信号强度都有一定 的关系。 这些假阳性只能通过染料互换(Dye Swapping)标记 的重复实验加以去除。只是染料的差异不大,因此, 在很多研究中往往忽略。
单个点的质量
评估单个点质量的方法:
(1)根据点的物理特性
(2)评估点的强度:此点与同一张芯片或重复芯片上同 样基因的点强度是否一致。 重复点信号值:理论上是满足正态分布,利用所有的重 复点求出它们所满足的正态分布,假如某个信号点的信 号值显著偏离这个正态分布,那么这个信号点的数据质 量可能不是很好。
M-A散点图
散点图与M-A散点图比较
基因芯片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
基因芯片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基因芯片对于同时研究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是一个强有力的技术,这种新技术在生物学、农学、医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但严谨的实验设计是充分发挥基因芯片技术优势的基础[1]。
基因芯片实验同其它实验设计一样需要考虑因素与水平,但基因芯片实验又有它的特殊性,因此为了减少基因芯片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误差,仔细地进行实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自己研究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外研究动态对基因芯片实验设计探讨如下。
1研究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包括三层[2],一是生物差异(上层):生物差异是所有生物的内在本质,除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外与样本有密切的关系。
如不同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同一个体不同标本之间的差异。
二是技术差异(中层):技术差异是由于样本的提取、标记和杂交等引起的差异,如同样的mRNA样本不同标记反应之间的差异等。
三是测量误差(下层):测量误差是与阅读荧光信号相关,因为荧光信号可能被芯片上的灰尘等所影响。
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寻找生物差异,故实验设计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技术差异和测量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从而使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尽可能简单有力。
基因芯片实验设计的问题包括决定样本标记什么样的染料?那些样品在同一张芯片上杂交?另外如果RNA样本有限,或者芯片数目有限制(如研究经费不足),我们又应当如何设计实验等一系列问题。
但基因芯片设计最重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只有当研究的设计与目的一致时我们才可能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3,4],基因芯片实验的研究目的包括如下三方面。
1.1 类别比较(class comparison)类别比较是指对一些类别已经明确的实验样本之间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
比如Hedenfalk et al[5]比较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以及没有上述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谱。
Golub et al [6]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基因芯片(Affymetrix)分析1:芯片质量分析
基因芯⽚(Affymetrix)分析1:芯⽚质量分析TAIR,NASCarray 和 EBI 都有⼀些公开的免费芯⽚数据可以下载。
本专题使⽤的数据来⾃NASCarray(Exp350),也可以⽤FTP直接下载。
下载其中的CEL⽂件即可(.CEL.gz),下载后解压缩到同⼀⽂件夹内。
该实验有1个对照和3个处理,各有2个重复,共8张芯⽚(8个CEL⽂件)。
为什么要进⾏芯⽚质量分析?不是每个⼈做了实验都会得到⾼质量的数据,花了钱不⼀定就有回报,这道理⼤家都懂。
芯⽚实验有可能失败,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技术上的(包括⽚⼦本⾝的质量),也可能是实验设计⽅⾯的。
芯⽚质量分析主要检测前者。
1 R软件包安装使⽤到两个软件包:affy,simpleaffy:library(BiocInstaller)biocLite(c("affy", "simpleaffy"))另外还需要两个辅助软件包:tcltk和scales。
tcltk⼀般R基础安装包都已经装有。
install.packages(c("tcltk", "scales"))2 读取CEL⽂件载⼊affy软件包:library(affy)library(tcltk)选取CEL⽂件。
以下两种⽅法任选⼀种即可。
第⼀种⽅法是通过选取⽬录获得某个⽬录内(包括⼦⽬录)的所有cel⽂件:# ⽤choose.dir函数选择⽂件夹dir <- tk_choose.dir(caption = "Select folder")# 列出CEL⽂件,保存到变量cel.files <- list.files(path = dir, pattern = ".+\\.cel$", ignore.case = TRUE,s = TRUE, recursive = TRUE)# 查看⽂件名basename(cel.files)第⼆种⽅法是通过⽂件选取选择⽬录内部分或全部cel⽂件:# 建⽴⽂件过滤器filters <- matrix(c("CEL file", ".[Cc][Ee][Ll]", "All", ".*"), ncol = 2, byrow = T)# 使⽤tk_choose.files函数选择⽂件cel.files <- tk_choose.files(caption = "Select CELs", multi = TRUE, filters = filters,index = 1)# 注意:较⽼版本的tk函数有bug,列表的第⼀个⽂件名可能是错的basename(cel.files)## [1] "NRID9780_Zarka_2-1_MT-0HCA(SOIL)_Rep1_ATH1.CEL"## [2] "NRID9781_Zarka_2-2_MT-0HCB(SOIL)_Rep2_ATH1.CEL"## [3] "NRID9782_Zarka_2-3_MT-1HCA(SOIL)_Rep1_ATH1.CEL"## [4] "NRID9783_Zarka_2-4_MT-1HCB(SOIL)_Rep2_ATH1.CEL"## [5] "NRID9784_Zarka_2-5_MT-24HCA(SOIL)_Rep1_ATH1.CEL"## [6] "NRID9785_Zarka_2-6_MT-24HCB(SOIL)_Rep2_ATH1.CEL"## [7] "NRID9786_Zarka_2-7_MT-7DCA(SOIL)_Rep1_ATH1.CEL"## [8] "NRID9787_Zarka_2-8_MT-7DCB(SOIL)_Rep2_ATH1.CEL"读取CEL⽂件数据使⽤ReadAffy函数,它的参数为:# Not run. 函数说明,请不要运⾏下⾯代码ReadAffy(..., filenames = character(0), widget = getOption("BioC")$affy$use.widgets,compress = getOption("BioC")$affy$compress.cel, celfile.path = NULL, sampleNames = NULL,phenoData = NULL, description = NULL, notes = "", rm.mask = FALSE, rm.outliers = FALSE,rm.extra = FALSE, verbose = FALSE, sd = FALSE, cdfname = NULL)除⽂件名外我们使⽤函数的默认参数读取CEL⽂件:data.raw <- ReadAffy(filenames = cel.files)读⼊芯⽚的默认样品名称是⽂件名,⽤sampleNames函数查看或修改:sampleNames(data.raw)## [1] "NRID9780_Zarka_2-1_MT-0HCA(SOIL)_Rep1_ATH1.CEL"## [2] "NRID9781_Zarka_2-2_MT-0HCB(SOIL)_Rep2_ATH1.CEL"## [3] "NRID9782_Zarka_2-3_MT-1HCA(SOIL)_Rep1_ATH1.CEL"## [4] "NRID9783_Zarka_2-4_MT-1HCB(SOIL)_Rep2_ATH1.CEL"## [5] "NRID9784_Zarka_2-5_MT-24HCA(SOIL)_Rep1_ATH1.CEL"## [6] "NRID9785_Zarka_2-6_MT-24HCB(SOIL)_Rep2_ATH1.CEL"## [7] "NRID9786_Zarka_2-7_MT-7DCA(SOIL)_Rep1_ATH1.CEL"## [8] "NRID9787_Zarka_2-8_MT-7DCB(SOIL)_Rep2_ATH1.CEL"sampleNames(data.raw) <- paste("CHIP", 1:length(cel.files), sep = "-")sampleNames(data.raw)## [1] "CHIP-1" "CHIP-2" "CHIP-3" "CHIP-4" "CHIP-5" "CHIP-6" "CHIP-7" "CHIP-8"3 查看芯⽚的基本信息Phenotypic data数据可能有⽤,可以修改成你需要的内容,⽤pData函数查看和修改:pData(data.raw)## sample## CHIP-1 1## CHIP-2 2## CHIP-3 3## CHIP-4 4## CHIP-5 5## CHIP-6 6## CHIP-7 7## CHIP-8 8pData(data.raw)$Treatment <- gl(2, 1, length = length(cel.files), labels = c("CK","T"))pData(data.raw)## sample Treatment## CHIP-1 1 CK## CHIP-2 2 T## CHIP-3 3 CK## CHIP-4 4 T## CHIP-5 5 CK## CHIP-6 6 T## CHIP-7 7 CK## CHIP-8 8 TPM和MM查看:# Perfect-match probespm.data <- pm(data.raw)head(pm.data)## CHIP-1 CHIP-2 CHIP-3 CHIP-4 CHIP-5 CHIP-6 CHIP-7 CHIP-8 ## 501131 127.0 166.3 112.0 139.8 111.3 85.5 126.3 102.8## 251604 118.5 105.0 82.0 101.5 94.0 81.3 103.8 103.0## 261891 117.0 90.5 113.0 101.8 99.3 107.0 85.3 85.3## 230387 140.5 113.5 94.8 137.5 117.3 112.5 124.3 114.0## 217334 227.3 192.5 174.0 192.8 162.3 163.3 235.0 195.8## 451116 135.0 122.0 86.8 93.3 83.8 87.3 97.3 83.5# Mis-match probesmm.data <- mm(data.raw)head(mm.data)## CHIP-1 CHIP-2 CHIP-3 CHIP-4 CHIP-5 CHIP-6 CHIP-7 CHIP-8 ## 501843 89.0 88.0 80.5 91.0 77.0 75.0 79.0 72.0## 252316 134.3 77.3 77.0 107.8 98.5 75.0 99.5 71.3## 262603 119.3 90.5 82.0 86.3 93.0 89.3 94.5 83.8## 231099 123.5 94.5 76.5 95.0 89.3 87.8 95.5 91.5## 218046 110.3 93.0 74.8 100.5 86.0 89.5 104.5 102.3## 451828 127.5 77.0 80.3 94.5 72.3 79.0 86.3 67.84 显⽰芯⽚扫描图像(灰度)# 芯⽚数量n.cel <- length(cel.files)par(mfrow = c(ceiling(n.cel/2), 2))par(mar = c(0.5, 0.5, 2, 0.5))# 设置调⾊板颜⾊为灰度pallette.gray <- c(rep(gray(0:10/10), times = seq(1, 41, by = 4)))# 通过for循环逐个作图for (i in 1:n.cel) image(data.raw[, i], col = pallette.gray)如果芯⽚图像有斑块现象就很可能是坏⽚。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精选5篇)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篇1长征,是决定中华人民是否能站起来的重要决策,长征路上无数英雄人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炮火,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加入共产党,在那艰难的长征路上,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才铺平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道路。
在长征路上,战士要走过草地,那草地一望无际,只要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沼泽。
战士们的粮食吃完了,只能忍饥挨饿。
他们一天走200多公里的路,休息的时候坐下,可有的战士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穿过草地,他们又面对着一座座雪山的挑战,战士们一个个毫不犹豫的上了山。
在雪山上,他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面临掉下去与雪崩的危险,他们饿了就杀马吃、后来就用皮带、棉花、草根来充饥,战士们的体力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便走一百步休息一下,后来减到三十步,就不能再减了,如果再减的话,就会永远长眠在雪山上了。
过雪山时,战士们在零下30度穿着单衣,一个个冻的手发红。
牺牲的战士5个人或6个人一起埋在雪地里,剩下的战士望着那里恋恋不舍的含泪而去,那些英勇的战士翻越了20多座雪山,受尽了磨难,牺牲了成千上万名战士。
长征终于胜利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长征,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泪水与血水汇成了一条小溪,翻起朵朵长征事迹的浪花,在这幸福的岁月里,这条小溪依然在人们心中流淌着……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篇2去年暑假,我读过一本让我深深感动的书——长征路上的故事。
红军在长征的时候,遇到了许多的困境:红军要过的草地是荒芜人烟的,甚至连鸟兽也没有,只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水草,一不小心,就会踩进烂泥潭,越陷越深;红军一路上衣杉褴褛,在爬雪山的时候经常被凛冽的寒风吹袭;红军过大渡河时,由于敌人先在桥上做了埋伏,把桥上的木板全部都拿掉了,所以让红军很前进,他们一边爬铁索桥,还一边与敌人交战……红军是多么顽强啊!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他们毫不退缩。
没有粮食了,他们就用野菜、野果、树皮充饥,有的时候,甚至把自己的枪皮带、皮鞋切成小块,煮了充饥;面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夹金山,战士们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战士们都豪迈地表示:“一定要让每个战友安全地越过夹金山。
基因芯片原理及数据分析01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流程
生物学问题 实验设计 芯片实验 图像采集和处理(图像分析) 预处理和标准化 聚类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判别分析 基因网络分析
生物学解释和验证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基因芯片数据的预处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
骤,通过数据过滤获取需要的数据、数据转 换满足正态分布的分析要求、缺失值的估计 弥补不完整的数据、数据归一化纠正系统误 差等处理为后续分析工作做准备,预处理分 析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基因芯片的后续分析, 它将直接影响后续分析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 果 ,Arraytools
基因芯片原理及数据分析
杨德印 生物信息学系
参考教材和资料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与处理》李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 《生物芯片分析》 [美]M.谢纳 著 科学出版社 《DNA芯片技术的方法与应用》 马文丽 郑文岭 广东科 技出版社 《生物芯片技术》 邢婉丽 程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生物芯片技术》 陈忠斌 化学工业出版社 《基因芯片与功能基因组》 李瑶 化学工业出版社 Google,ncbi,endnote:网络资源,文章(Paper) 相关关键词microarray,gene chip,gene expression
数据
数据表示:常用矩阵表示,即行列表示
含义 主要基因芯片数据库 smd,Geo(www.ncbi,/geo),EBI ArrayExpress
Outline
得到矩阵后?
芯片数据:众多基因的时空表达情况 基因表达模式------聚类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疾病相关基因筛选) 疾病类型识别 网络分析:通过芯片数据找出基因之间的 相互作用 基因注释 其他
内容
基因芯片技术(概念、制作过程、应用等)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一般流程和主要内容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生物技术平台,可以同时测量上千个基因的表达量或突变状态。
该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基因与生物体生理、发育、进化及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工具,同时也推动了生物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玻璃片或硅片上,形成一个固定化的小芯片。
每个探针可以与特定的基因序列互补配对,从而可以在芯片上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表达情况。
通常,研究人员会将待检测的RNA或DNA 样品标记,然后加到芯片上,通过互补配对,可以确定每个基因的表达量或突变状态。
基因芯片技术的关键在于可以高效、快速地同时检测大量基因信息。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基因表达谱分析。
通过测量细胞或组织中所有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了解基因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可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找出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化,从而揭示癌症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治疗目标。
此外,基因芯片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基因调控网络、药物作用机制等。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大量基因,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一张芯片上可以同时检测数千个基因,比传统方法要快捷得多。
其次,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精确性。
可以检测到低表达基因的信号,并可以避免手工操作引入的误差。
此外,基因芯片技术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然而,基因芯片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基因芯片技术只能检测已知的基因序列,对于未知基因或新发现的基因变体,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
其次,芯片设计需要基于已有的基因序列信息,如果基因组中还有未解析的区域,这些区域的信息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检测。
再者,基因芯片技术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建立合适的分析流程和算法,以准确解读芯片数据。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基因芯片技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平台。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基因芯片技术即dna微列阵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分析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研究。
本文简要综述了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分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及基因芯片在植物胁迫应答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芯片;植物胁迫应答中图分类号:q789文献标识码:a基因芯片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生物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大规模、高容量、高度并行性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植物基因序列数据库迅速增长,基因芯片已成为植物基因组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几年,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转基因植物表达谱分析的研究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植物胁迫应答相关基因,从而深入研究其在植物胁迫应答过程中调控机理。
1基因芯片的概念及分类基因芯片是利用核酸杂交测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sbh)原理,在载体表面建立可寻址的高密度dna分子微阵列,通过与标记过的样品核酸序列互补匹配,进行测序与大规模平行检测生物未知基因分子的有关信息。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大规模、高通量地对成千上万条基因同时进行研究,从而大大加快了基因研究的效率。
基因芯片的种类较多,根据dna微阵列上的核酸序列长度,基因芯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cdna 微阵列;另一类是寡聚核苷酸微阵列。
根据基因芯片所用的载体材料不同,可分为玻璃芯片、硅芯片、膜芯片、陶瓷芯片等;根据基因芯片制备方式不同,可分为原位合成芯片、直接点样芯片、电定位芯片和三维芯片等。
2基因芯片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基因芯片实验研究中重要的部分,是芯片数据可靠的前提。
由于基因芯片实验成本昂贵,在进行实验时需严格设计和认真操作。
实验设计中探针筛选、芯片选择、生物学重复次数对试验数据质量都有影响。
基因芯片中荧光实验是利用标记了红色荧光cy5和绿色荧光cy3的两个样品同时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基因芯片上每一个点包括了这两种样品中相应mrna的荧光信息,通过比较两者的荧光信号强度计算相对表达量。
基因芯片及其数据分析
基因芯片及其数据分析基因芯片(gene chip)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表达分析工具,也被称为基因表达芯片或基因表达板。
它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数以万计的基因,以了解基因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生物实验和芯片制造。
首先,采集感兴趣的生物样本,例如人体组织或细胞。
然后,从这些样本中提取RNA或DNA,将其转录为互补DNA(cDNA),并进行标记。
接着,将这些标记的cDNA片段加入芯片上的特定位置,称为探针。
这些探针是经过设计和合成的特定序列,可以与目标基因或RNA分子特异性结合。
在数据分析方面,基因芯片的分析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差异分析和功能注释等步骤。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原始芯片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化和归一化等处理,以消除技术偏差和样本间的差异。
差异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的表达谱,找到差异表达的基因或通路,从而揭示不同条件下基因表达的变化。
功能注释是将识别出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包括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通路富集分析等,从而理解这些基因的生物学意义和参与的生物过程。
基因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它常被用于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探寻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致病机制等。
例如,通过对癌症患者和正常人组织样本的基因芯片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癌症类型的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此外,基因芯片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种子品质、环境胁迫等相关问题。
然而,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量急剧增加。
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存储这些庞大的数据成为一个问题。
其次,芯片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噪音,如何准确地分析和解释数据结果也是一个难题。
此外,芯片分析常常需要结合其他实验验证结果,以确认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意义。
总的来说,基因芯片及其数据分析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基因芯片的制备原理及应用
基因芯片的制备原理及应用基因芯片简介基因芯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工具,它能够同时分析和检测大量的基因序列和基因表达情况。
它的制备原理和应用领域都十分广泛和重要。
基因芯片的制备原理基因芯片制备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序列设计:首先需要按照要研究的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或探针序列。
2.引物合成:设计好的引物需要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并进行质量检测。
3.基因片段的获取:通过PCR等方法将目标基因片段扩增出来。
4.底物的制备:将基因片段连接到底物上。
5.基因芯片的制备:通过将底物固定在晶片上,形成具有大量基因序列的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的应用基因芯片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表达分析:通过基因芯片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大量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
2.疾病诊断:基因芯片可以用来检测和鉴定某些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药物研发:基因芯片可以用来筛选新药的靶点,并评估药物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效率。
4.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基因芯片可以对整个基因组的基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帮助科学家更全面地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芯片的优缺点基因芯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工具,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高通量:基因芯片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大量基因的表达情况或基因突变。
•灵敏度高:基因芯片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DNA或RNA。
•数据量大:基因芯片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但是,基因芯片也存在一些缺点:•数据的处理:基因芯片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对计算和算法都有较高的要求。
•设计的局限性:基因芯片的设计需要提前确定具体的引物或探针序列,因此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基因。
•费用高昂:制备和使用基因芯片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不是所有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都能够承担。
基因芯片的产生背景与制备方法
基因芯片的产生背景与制备方法1. 背景介绍1.1 基因芯片的定义基因芯片(Gene chip)是一种利用微数组技术检测和分析基因表达的工具。
它可以同时测量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为研究基因功能、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1.2 基因芯片的重要性基因芯片的出现使得基因组学研究更加高效和精确。
传统的基因表达研究需要逐个检测每一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耗时且成本高昂。
而基因芯片可以一次性检测多个基因,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它在生物学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芯片实验。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方法。
2.1 芯片设计芯片设计是制备基因芯片的第一步,目的是确定要包含的基因和相应的探针序列。
2.1.1 基因选择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基因进行研究。
可以根据已有的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筛选,也可以通过文献和专家意见进行选择。
2.1.2 探针设计探针是基因芯片上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核酸片段。
根据目标基因的序列设计相应的探针。
探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探针的长度、特异性、互补性和杂交性能等因素。
芯片制造是将设计好的探针序列固定到芯片上的过程,主要包括探针合成、芯片加工和芯片包覆等步骤。
2.2.1 探针合成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探针序列,合成的探针需要经过质量控制,并保证合成的长度和纯度。
2.2.2 芯片加工将合成的探针固定到芯片的特定区域上。
常用的方法包括光刻、喷墨和接触式打印等。
芯片的加工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
2.2.3 芯片包覆将芯片进行包覆,保护探针免受损坏和污染。
常用的包覆材料包括玻璃片、硅胶和聚合物等。
芯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实验来检测和分析基因表达水平。
2.3.1 样本准备根据实验的要求,收集和处理样本。
样本可以是组织、细胞或者核酸提取物。
2.3.2 样本标记将样本中的RNA提取后,通过反转录和标记方法将其标记为荧光信号或放射性信号。
使用基因芯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使用基因芯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332生物技术通讯LETTERSINBIOTECHNOLOGY Vol.12 No.4 Nov.2001使用基因芯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劲平(广州中医药大学免疫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室广州510405)基因芯片技术从兴起到投入商业应用只有短短十年左右时间,在临床疾病诊断、新药开发、军事、环保、进出口检疫、司法、农业、林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基因芯片的高通量和平行检测的特点,在一块基因芯片上能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与传统检测基因表达方法比较,具有省时、高效、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基因芯片的检测过程大体如下:组织取材组织匀浆 mRNA提取 cDNA标记合成与基因芯片杂交杂交信号检测。
从上述过程可知,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类基因表达情况首先要从组织中提取出mRNA,再逆转录成标记cDNA,基因芯片要求有一定量的标记cDNA才能有效检测。
点,因而获得了医学、药学、环保、农业和林业等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但是,基因芯片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要求应用者具有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
在实际使用中,有的使用者对基因芯片的知识不太了解,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本文就使用基因芯片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正确利用基因芯片有所帮助。
1 基因芯片类型的选择首先要选择基因芯片的种类。
一般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由研究者要求制作基因芯片的公司将自己感兴趣的基因做成基因芯片;其二是从现有的商业基因芯片中选择。
在选择基因芯片时,应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取相关基因芯片。
比如,研究某药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应选择代谢相关基因芯片;如要研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应选择免疫相关基因芯片等等。
不要选择与研究目的关系不大的芯片,以免浪费时间和研究经费。
基因芯片的类型选择好了以后,还面临一个选择单点基因芯片和双点基因芯片的问题。
所谓单点基因芯片是指基因芯片上的每一个基因只有一个点;双点基因芯片是指基因芯片上每一个基因有两个点,在检测中,双点基因芯片的每个基因的两点相当于做一次重复性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及方法
基因芯片(Gene Chip,DNA Chip),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orarray),是指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很小面积内的千万个核酸分子所组成的微点阵阵列。
在一定条件下,载体上的核酸分子可以与来自样品的序列互补的核酸片段杂交。
如果把样品中的核酸片段进行标记,在专用的芯片阅读仪上就可以检测到杂交信号。
详细实验方法∙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材料∙组织或细胞样本试剂、试剂盒∙Oligo-dT (T15) - Roche∙dNTPs∙RNasin∙Superscript II∙Cot-1 DNA∙EDTA∙NaOH∙Tris仪器、耗材∙扫描仪:ScanArray 3000∙图像处理软件:Genepix 3.0∙Cartesian 7500点样仪∙硅烷化玻片∙PCR仪器∙Scan Microarray一、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cDNA芯片的使用方法。
了解各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基因芯片这一技术方法在1991年的Science杂志上被首次提出,其高通量、并行检测的特点适应了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海量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要,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原因,而对深人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的需求又是促进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动力。
由于基因芯片高速度、高通量、集约化和低成本的特点,基诞生以来就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正如晶体管电路向集成电路发展的经历一样,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集成化正在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发生一场革命。
根据固定在芯片载体上的核酸分子的不同,基因芯片可以分为cDNA芯片和寡核昔酸芯片等。
寡核昔酸芯片主要基于光引导聚合技术,该技术是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专利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基因芯片(Gene Chip,DNA Chip),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orarray),是指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很小面积内的千万个核酸分子所组成的微点阵阵列。
基因芯片 含量的变化规律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规律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数千到数百万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基因芯片中包含的基因数量和种类不同,因此基因芯片所检测的基因表达量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与芯片种类有关。
不同种类的基因芯片所包含的基因数量和种类不同,因此它们所检测到的基因表达量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2.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与样本来源有关。
不同来源的样本(如不同组织、不同病人、不同实验条件等)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会有所不同。
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量变化也有可能不同。
3.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与数据处理方法有关。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需要通过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基因表达量变化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所不同。
4. 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与外部因素有关。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产生影响。
总之,基因芯片含量的变化规律十分复杂,需要结合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 1 -。
基因芯片设计与数据处理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基因芯片设计与数据处理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本文针对基因芯片设计与数据处理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
研究。
首先分析了基因芯片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包括探针设计、芯片制备和芯片质量控制等方面,重点关注了探针设计中的选择合适的探针长度、特异性和位置等问题。
接着,本文讨论了基因芯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信号预处理、数据归一化、差异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
在信号预处理中,本文探讨了如何去除噪声和背景信号;在数据归一化中,本文分析了不同归一化方法的优缺点;在差异分析中,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在生物信息学分析中,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公共数据库和软件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最后,本文总结了基因芯片设计与数据处理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基因芯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1 -。
基因芯片异常
基因芯片异常基因芯片异常是指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同时检测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或基因组变异情况。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首先,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是质量控制问题。
基因芯片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实验杂质污染、实验误差和数据损坏等问题,导致部分样本的数据质量下降。
这些异常数据会对最终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可能产生误导性的结论。
其次,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是数据处理问题。
基因芯片分析需要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标准化等步骤,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然而,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并且容易出现过度拟合或欠拟合的情况。
因此,正确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非常重要。
另外,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是生物学变异问题。
由于个体间的生物学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干扰,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一些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这就是说,一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被错误地鉴定为无差异,或者一些无差异的基因被错误地鉴定为差异表达。
这种生物学变异问题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仔细考虑和控制。
最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是统计学问题。
基因芯片分析通常依赖于统计学方法来鉴别差异表达的基因或变异的位点。
然而,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错误可能导致结果的偏误和误解。
例如,选择合适的差异分析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Bayesian方法等)、适当的校正方法(如多重比较校正、纠正批次效应等)和合理的阈值设置都是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的异常情况可能涉及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生物学变异和统计学等多个方面。
为了得到可靠和有效的结果,研究人员需要采取合适的实验设计、严格的质控和数据处理步骤,同时结合生物学常识和统计学原理进行结果解释和验证。
只有这样,基因芯片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基因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基因芯片在差异表达研究中测定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基因芯片在差异表达研究中测定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冒海蕾;崔之础;施健;鞠少卿;张冬雷;王惠民;毛红菊;赵建龙【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4(024)002【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胞凋亡及信号传导基因芯片在差异表达研究中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提取小鼠肝脏组织总RNA,经反转录获得具有荧光标记的cDNA探针,再将探针与芯片杂交,洗涤干燥后,扫描芯片获取结果.结果:获得高纯度、高质量的组织总RNA,检测逆转录反应的效率,观察到较理想的扫描芯片图像.结论:高质量的RNA及高效率的逆转录反应,是基因芯片能成功用于基因差异表达研究的重要基础.【总页数】3页(P159-161)【作者】冒海蕾;崔之础;施健;鞠少卿;张冬雷;王惠民;毛红菊;赵建龙【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通,226001;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南通,226001;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9【相关文献】1.基因芯片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胡娜;许杨2.抑制性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在牙髓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J], 吴煜3.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甘蓝型油菜油酸合成中差异表达基因 [J], 官梅;李栒;官春云4.抑制消减杂交联合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动物基因差异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J], 姜俊芳;宋雪梅;蒋永清5.应用基因芯片筛选人高、低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探讨 [J], 梁志欣;陈良安;田庆;王平;范保星;刘又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芯片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基因芯片对于同时研究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是一个强有力的技术,这种新技术在生物学、农学、医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但严谨的实验设计是充分发挥基因芯片技术优势的基础[1]。
基因芯片实验同其它实验设计一样需要考虑因素与水平,但基因芯片实验又有它的特殊性,因此为了减少基因芯片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误差,仔细地进行实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自己研究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外研究动态对基因芯片实验设计探讨如下。
1研究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包括三层[2],一是生物差异(上层):生物差异是所有生物的内在本质,除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外与样本有密切的关系。
如不同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同一个体不同标本之间的差异。
二是技术差异(中层):技术差异是由于样本的提取、标记和杂交等引起的差异,如同样的mRNA样本不同标记反应之间的差异等。
三是测量误差(下层):测量误差是与阅读荧光信号相关,因为荧光信号可能被芯片上的灰尘等所影响。
基因表达谱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寻找生物差异,故实验设计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技术差异和测量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从而使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尽可能简单有力。
基因芯片实验设计的问题包括决定样本标记什么样的染料?那些样品在同一张芯片上杂交?另外如果RNA样本有限,或者芯片数目有限制(如研究经费不足),我们又应当如何设计实验等一系列问题。
但基因芯片设计最重要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只有当研究的设计与目的一致时我们才可能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3,4],基因芯片实验的研究目的包括如下三方面。
1.1 类别比较(class comparison)类别比较是指对一些类别已经明确的实验样本之间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
比如Hedenfalk et al[5]比较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以及没有上述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谱。
Golub et al [6]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Ross et al [7]比较了来源于不同组织的癌细胞的差异表达等。
人们通过这些实验主要想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这些不同种类样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基因表达谱,二是哪些基因在不同种类样本之间存在差异表达;三是通过筛选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样本进行判断,从而降低误判率。
1.2 预兆预报(prognostic prediction)一些芯片研究是为了探测在基因表达谱和临床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便进一步研制基于基因表达谱基础上的预兆预报系统[8]。
例如一些药物遗传学研究企图知道那些患者在有效剂量内可能中毒等。
1.3 类别找寻(class discovery)基因芯片研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类别找寻,这是基于样本之间存在重要的生物学差异,比如临床和形态上的相似可能在分子上获得区别[9]。
又如肿瘤通常以原发的器官而命名,亚型是以细胞的类型进行分类。
通常以形态学和组织学不能探测起源细胞。
很多有关癌症的基因芯片研究目的就在于肿瘤的分类,这些研究可能揭示疾病的生物特点,通过鉴定治疗的分子靶标为改进疾病的治疗铺平道路。
2 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案2.1 单因子实验设计(single-factor experiment design)单因子实验是指整个试验中只比较一个试验因子不同水平的试验。
单因子试验方案由该试验因子的所有水平构成。
基因芯片的单因子实验设计包括直接与间接比较,所有的双色基因芯片检测都是成对比较,比如治疗和非治疗之间、突变和野生型生物或者来源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之间的比较等。
如图1,假如我们想比较样本T 和C 的基因表达水平,就可以在同一张基因芯片上进行比较。
差异基因表达可以通过Log 2T/C 来计算,Log 2T 和Log 2C 的值来自样本T 和C 。
由于它们来自于同一杂交,我们称之为直接比较。
另外Log 2T 和Log 2C 可以在2个杂交中获得,T 和C 的检测都通过与另一样本R 的比较获得,Log 2T/C 值为Log 2(T/R)-Log 2(C/R)所代替。
由于Log 2T 和Log 2C 值来自于2个杂交,故称为间接比较。
具体可分为如下3类[10]。
2.1.1 参照设计(common reference resign)由于每一检测样本与参照样本配对杂交,故样本量等于芯片数,参照样品作为内参标准。
检测样本标记为一种颜色,参照样品标记为另一种颜色。
如图2所示A 组样本A1、A2和B 组样本B1、B2都标记为红色,对照品R 标记为绿色。
因为通常没有生物学意义的参照样品都在每张芯片测量,故增加了实验的干扰降低了实验的灵敏性;但它的优点是利于任何分组样本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另外如果没有大的实验技术上的差异,使用相同参照的不同实验理论上可以相互比较。
如果将欲比较的一方样本混合后再与另一方各样本比较则称为混合样本的参照设计(pooled reference sample ),混合样本参照对于小量RNA 样本的比较是有利的,不同基因的表达量在样本混合后将起到平均的作用,缺点是混合样本掩盖了生物的多样性。
2.1.2 平衡区组设计(balanced block design)平衡设计多用于二组样本之间的比较,首先对两组样本进行任意配对,用红色、绿色染料交替标记二组检测样本,如图3,A1、A2、A3、A4分别标记为红色、绿色、红色、绿色。
B1、B2、B3、B4则分别标记为绿色、红色、绿色、红色。
芯片数目是参照设计的一半。
其缺点是如果二组之间样本不相等或者比较的样本超过二组,则必须进行复杂的修改。
如果研究者想进行诸如聚类等分类,芯片引入了人为的相关性因素可能会影响聚类分析的结果。
以肿瘤和正常组织比较为例,如果我们不考虑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则平衡设计是研究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差异的好方法。
2.1.3 环形设计(loop design)环形设计要求每一个样本都标记二种颜色(红色、绿色),并分别与另外二个样本杂交(图4),它要求和参照设计同样的芯片数目。
如果芯片数目固定,则环形设计就不如平衡设计效率高;但是如果只有二组样本时,则比参照设计效率高。
环形设计不适合于聚类分析,而且由于实验技术的原因导致某些芯片数据的不可靠就会打断环形,寻找合适的统计方法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一般尽量不选用环形设计。
参照设计、平衡设计和环形设计都能够提供客观的差异基因表达,但是它们的效率不是一样的,实验设计的有效率是与统计的要求的精度是相关的[11]。
实验设计的选择依赖于样本的数目和芯片的数量,比如只能负担20张芯片,应当如何设计芯片实验;如果只有12个样本,又应当怎样设计芯片实验?Dobbin 红色 绿色红色 绿色和 Simon [12] 对于三种实验设计进行了比较,认为当基因芯片实验次数是固定时,平衡设计比参照设计和环形设计更有效;当样本是有限时参照设计优于环形设计和平衡设计。
图5 单因素时间进程设计2.3 复因子实验设计(multiple-factor experiment design )复因子实验设计是指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因素的试验。
多因素试验方案由该试验的所有试验因素的水平组合构成。
多因素试验方案分为完全方案和不完全方案两类。
完全方案是在列出因素水平组合时,要求每一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要碰见一次,这时,水平组合数等于各个因素水平数的乘积。
由于基因芯片成本昂贵,故完全方案是不现实的。
不完全方案是将试验因素的某些水平组合在一起形成少数几个水平组合。
这种试验方案的目的在于探讨试验因素中某些水平组合的综合作用,而不在于考察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在基因芯片实验中如何进行水平组合取决于研究目的,Glonek [14]和Townsend [15] et al 鉴于芯片数量及mRNA 量因素等原因,探讨了以2×2析因设计为基础设计多因子实验。
3 影响实验设计的因素3.1 重复实验与实验设计为了消除实验技术等因素带来的误差,一个通常的问题是芯片的重复实验是否是必要,重复实验包括3层含义[16]:一是同一基因在同一芯片上多次布点重复;二是同一样品多次重复实验;三是多个样品多次实验。
前二者是技术重复,后者是生物重复。
回答基因芯片实验是否重复、怎样重复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导致基因芯片实验误差的因素。
基因芯片实验的目的是解释生物问题,因此选择来源于同一生物群体的不同样本进行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即生物重复。
技术重复主要是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杂交实验,技术重复比生物重复包含更少的差异范围,它在基因芯片实验的质量控制是必要的。
技术重复是提供基因芯片重复性能的估计,即通过同样的mRNA 样本对基因芯片的标记、杂交和定量分析过程的重复性能的探索。
技术重复可通过平均样本的表达量达到提高表达精度的测量要求。
此外还有染料交叉重复,染料交叉重复是指同样的二份RNA 样本进行二次杂交,即是二次杂交采取相反的染料标记。
染料交叉重复对于纠正红色、绿色染料偏差是有意义的,如想做单次芯片实验是可行的方法。
技术重复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多次的重复还可进行聚类分析。
但是技术重复是不能代替生物重复的[17],比如对1个群体中1个样本进行了100次技术重复实验与另一群体的1个样本的100次技术重复实验结2.2 时间序贯设计(time course experiment design )时间进程设计是以时间点的比较为基础,Yang 和Speed [13]对单因素时间进程设计如图5所示:设计Ⅰ使用T1作为共同参照,设计Ⅱ引入了连续时间点的杂交,当研究目的是观察T 1、T 2、T 3和T 4之间的差异时,设计Ⅰ是较好的。
假如要更细微地观察一个时间点与另一个时间点的差异,则设计II 将更好;设计Ⅲ是一个共同参照方法;设计Ⅳ相似设计Ⅰ使用T1 作为共同参照,并额外增加了T 2 和T 3之间的比较; 设计V 是环形设计;设计VI 是直接与间接的混合应用,这比其它设计更精密。
设计V 与设计VI 的选择取决于比较兴趣。
如果对连续时间点的比较比2个时间点的比较更有兴趣,则设计V 更好。
时间序贯的多因素的时间进程则应该参照多因素果相比较。
结论只能是2个生物样本而不是2个生物群体的异同。
3.2 混合样本与实验设计混合样本是在标记杂交前,将几个不同来源的RNA 样本混合,混合样本有二个目的,一是单个样本没有足够的RNA 量进行芯片实验,二是为了降低研究成本而减少芯片实验的数目。
研究者通过混合样本而减少杂交次数,理由是通过混合可以达到平均每类样本的基因表达的目的。
但是每类样本混合的实验设计是不适合于统计处理的,因为混合样本没有考虑生物和技术的差异。
即使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能够减少实验差异,但是也不能反应出生物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