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性能特点及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河豚毒素研究及其免疫研究PPT课件

河豚毒素研究及其免疫研究PPT课件

LOGO
参考文献
[1] 于丽华,周力,谢克勤.河豚毒素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 37(2): 120. [2] 李中华,李春英,汪晨净.TTX局部应用对家兔齿髓刺激所引起的疼痛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
17(2): 47. [3] 潘心富,黄致强.河豚药用研究概况[J].药学通报,1984, 19(4): 40. [4] 靳艳卿,段世明,王钧,等.侧脑室注射TTX和藜芦定对大鼠异氟醚MAC的影响[J].中华麻醉, 2000, 20(5):
LOGO
适应性进化
通过克隆调控豹纹东方骨骼肌 Na v 1.4 通道表达的 cDNA,发现 Nav1.4通道区域Ⅰ401位点处存在一个不饱和氨基 酸,即天冬酰胺。通过基因工程把不饱和氨基酸移植到对河豚 毒素敏感的小鼠骨骼肌 Na v 1.4 通道处,移植的不饱和氨 基酸的折叠程度越高,小鼠抵抗河豚毒素的能力越强。当不饱 和氨基酸的折叠程度大于取代位点氨基酸折叠程度的2500倍时 IC50(50%Na+通道发生阻断时河豚毒素的浓度)提高至47µmol/L。 河豚对河豚毒素具有免疫力是基因变异的结果,更是适者生存、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河豚对河豚毒素的适应性进化为河豚提 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为人类研制河豚毒素中毒后的解毒药 品提供了依据。
LOGO
适应性进化
在对河豚毒素没有免疫力的生物体内,钠通道的 α-亚 基上存在河豚毒素的受体,河豚毒素与 α-亚基门孔附近的氨 基酸残基结合,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河豚毒素中毒。 而河豚体内细胞的构造与其他生物不同,河豚体内还存在可以 和河豚毒素结合的蛋白质,从而使河豚对体内的河豚毒素具有 免疫力。比较红鳍东方鲀、黑青斑东方鲀 和斑马鱼的基因序 列图谱,发现红鳍东方鲀和黑青斑东方鲀骨骼肌的 Nav1.4通 道发生了变异,正是这种变异使河豚具有抵抗河豚毒素的能力。 红鳍东方鲀和豹纹东方鲀的变异类似,都是在 Na v 1.4 通 道的 401 位点上发生了取代,取代为一个折叠程度更高的不 饱和氨基酸,河豚的这些氨基酸是不与河豚毒素结合的,从而 也就不能对河豚的钠通道造成影响。

河豚的毒素主要在哪里

河豚的毒素主要在哪里

三、河豚毒素的功效
所谓的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但是这种毒素却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
1、用作镇痛剂、麻醉剂,对于神经痛、肌肉和关节创伤产生的疼痛,对晚期癌痛有显著镇痛作用,且不成臆。用于局部麻痹要比一般局部麻经强上万倍,比普鲁卡因强16万倍,比狄布卡因(DIBUCCAINE)强1万倍
文章导读
河豚是有毒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样还是有人会吃河豚,因为这些人懂得河豚的毒素在哪里,在吃之前就会把毒素去掉,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是很陌生的知识,接下来为大家普及这些知识。
一、河豚毒素在哪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但是这种毒素却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
1、用作镇痛剂、麻醉剂,对于神经痛、肌肉和关节创伤产生的疼痛,对晚期癌痛有显著镇痛作用,且不成臆。用于局部麻痹要比一般局部麻经强上万倍,比普鲁卡因强16万倍,比狄布卡因(DIBUCCAINE)强1万倍.

[管理]河豚毒素

[管理]河豚毒素

[管理]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前言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

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

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

河鲀毒素对热稳定,盐腌或日晒均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

关键字河豚毒素致死毒性一河豚毒素的分布人们通常所指的河鲀(河豚)(puffer fish),为鲀科鱼类。

中国的鲀科鱼类共有54种,其中东方鲀属22种。

根据伍汉霖等调查,中国共有35种河鲀具有不同程度的河鲀毒性,其中,在中国南海分布的有24种,在中国东海包括台湾沿海分布的有31种,在中国黄海分布的有14种,在中国渤海分布的有10种。

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以热带和亚热带为最多.大约80种河豚鱼已知含有或怀疑含有河豚毒素。

在大多数有毒的河豚鱼身体中,毒素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鱼巢、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中较少。

由于鱼的肌肉部分河豚毒素的含量很低,所以,中毒大多数是由于可食部受到卵巢或肝脏的污染,或是直接进食了这些内脏器官引起的。

河豚鱼的有毒主要存在于雌性河豚卵巢中,而且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不同。

其含量的多少因鱼的种类及季节而有差异,一般在卵巢孕育阶段,即春夏季毒性最强。

在冬季。

毒素的浓度最高,有趣的是河豚鱼风味最佳也是在这个时候。

二、河豚毒素的毒性河豚毒素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

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河豚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

TTX为典型的Na+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1.河豚毒素的结构与性质河豚毒素的化学研究始于1909 年, 1964 年以后由Woodward 测定了TTX 的结构, 1972 年Kishi 等采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分子式为C11H17N3O8, 分子量为319.27。

分子主要由3 个氮原子组成, 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

其结构特征如图1, 含有1 个碳环, 1 个胍基, 6 个羟基, 在C—5 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分开的环。

有专家将其称为“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

1 g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 g 氰化物的1 万倍。

TTX 粗制品为棕黄色粉末, 纯品为无色晶体, 呈针状或菱形, 无臭, 无味, 易吸湿潮解, 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微溶于水, 极易溶于稀酸水溶液。

TTX 在溶液中存在TTX、半缩醛型TTX、内酯型TTX动态平衡的三种结构。

TTX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 240 ℃开始碳化, 但300 ℃以上也不分解。

在碱水溶液中易分解, 在5%氢氧化钾溶液中于80 ℃~100 ℃可分解成黄色结晶2- 氨基- 6- 羟甲基- 8- 羟基- 喹唑啉, 这也是TTX 化学检测法的理论基础。

2. 河豚毒素中毒机理2.1 中毒临床表现河豚鱼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为0.5~3h(一般10~45min)。

初期有颜面潮红、头痛,继而出现剧烈恶习、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道症状。

然后出现感觉神经麻痹症状,口唇、舌、指端麻木和刺痛。

感觉减退。

继而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症状,手、臂肌肉无力,抬手困难,腿部无力以致运动失调,步态蹒跚,身体摇摆;舌头发硬、语言不清,甚至全身麻痹、瘫痪。

生活中的分子---河豚毒素(TTX):剧毒却不能阻挡食客的物质

生活中的分子---河豚毒素(TTX):剧毒却不能阻挡食客的物质

生活中的分子---河豚毒素(TTX):剧毒却不能阻挡食客的物质生活中的分子河豚毒素(TTX):剧毒却不能阻挡食客的物质前言2020年的春节少了过去的喜庆祥和,举国上下都被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牢牢支配。

病例数与日俱增、病毒溯源困难重重、疫苗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更是任重道远,这些无不透露出人类在面临突发疫情时深深的无力感;普通百姓“谈虎色变,人人自危”,在铺天盖地并且真假难辨的信息面前身心俱疲。

导致肺炎肆虐的罪魁祸首新型冠状病毒近日被科学家证实极有可能来自野生动物,因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病毒实现了物种跨越从而导致疫情爆发。

回顾历史,在“吃”上栽跟头的绝非个例,河豚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身含致命毒素,丧命于河豚肉的人不在少数,时至今日却依然不能阻挡食客们的热情······一、历史悠久的河豚文化大文豪苏轼对美食颇有研究,除了人尽皆知的东坡肉,苏学士还格外钟情于河豚肉,有诗为证:“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拼死吃河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相传过去吃河豚时餐桌旁一定要准备好稀释的粪便,一旦出现中毒症状便立即催吐。

哪怕采取如此“硬核”的方式都要吃河豚,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原因。

河豚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它口味香醇,具有健脾、利尿、镇痛等功效,在江浙沪一带更是与鲥鱼和刀鱼并称“长江三鲜”。

然而河豚的血液和内脏中含有致命毒素,若烹饪不当食用后有生命危险。

图 1 加工后的河豚肉(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拥有悠久的“食鱼文化”,其中他们对河豚的喜爱达到痴迷程度。

然而,日本出现正规经营的河豚餐馆其实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8年)为避免食用河豚出现意外事件,日本曾颁布禁令不得食用河豚,直到明治维新后禁令才逐渐解除。

虽然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河豚餐饮制度,也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控制,但河豚中毒事件并未完全杜绝。

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的说明书

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的说明书

河豚毒素(TTX)免疫亲和柱说明书产品编号:MC01B1、用途:免疫亲和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河豚毒素,从而对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HPLC分析。

亲和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

2、概述: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豚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其毒性比剧毒的氰化钠还要高1250多倍,0.5mg 即可致人于死命。

3、原理: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连接在柱体内,样品经过提取、稀释,缓慢的通过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在免疫亲和柱内河豚毒素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无关物质。

用洗脱液洗脱河豚毒素,然后注入到分析仪器中用于检测。

4、包装组成:盒中包括各种规格的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及1份说明书。

5、需要的材料但盒中不提供:5.1设备----HPLC----气控操作架----空气泵----天平----涡旋仪----离心机----25mL/50mL量筒----离心管----1mL移液器----刻度试管----针头滤器----注射器----样品瓶----转接头(配3mL免疫亲和柱使用)5.2 试剂----甲醇(样品处理用分析纯,分析用色谱纯)----乙酸(分析纯)----NaCl(分析纯)----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分析纯)----二水合磷酸二氢钠(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6、注意事项:----使用前,免疫亲和柱需回至室温(22~25℃);----亲和柱2~8℃储存,不得冻存;----不要使用过了有效日期的免疫亲和柱;----取样量: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取样量,注意提取液量要相应改变;----柱容量:柱容量是1000ng,当样本中待检毒素的含量除以稀释倍数高于柱容量时,需要适当降低上样液体积,重新检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鲜河豚鱼的肌肉、肝脏、皮肤和性腺组织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的测定。

第二法适用于河豚鱼、织纹螺、虾、牡蛎、花蛤及鱿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第三法适用于鲜河豚鱼中TTX的测定。

第四法适用于河豚鱼中肌肉、肝脏、皮肤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第一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 原理试样经1%乙酸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甲醇(CH3OH)色谱纯。

3.2 乙腈(CH3CN)色谱纯。

3.3 甲酸(HCOOH)色谱纯。

3.4 乙酸(CH3COOH)优级纯。

3.5 乙酸铵(CH3COONH4)色谱纯。

3.6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3.7 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

3.8 氯化钠(NaCl)。

3.9 氢氧化钠(NaOH)。

3.101%乙酸-甲醇溶液:量取10 mL乙酸(3.4),用甲醇定容至1000 mL。

3.112%乙酸-甲醇溶液:量取10 mL乙酸(3.4),用甲醇定容至500 mL。

3.120.1%甲酸溶液:量取0.1 mL甲酸(3.3),用水稀释并定容至100 mL。

3.130.1%甲酸溶液(含5 mmol/L乙酸铵):取0.5 mL甲酸(3.3)和0.19 g乙酸铵(3.5),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 mL。

3.14 0.1%甲酸-乙腈溶液(1:1,体积比):取50 mL 0.1%甲酸溶液(3.12)加到50 mL乙腈中,混合均匀。

3.15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0.05 mol/L):称取磷酸氢二钠6.45 g(3.6),磷酸二氢钠1.09g (3.7),氯化钠4.25 g(3.8),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500 mL。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百科名片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河豚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

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目录编辑本段河豚的种类很多。

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

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

此时,河豚的河豚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且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河豚可以用于镇痛。

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使用河豚素的好处是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没有成瘾性。

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河豚毒素还可以止喘、镇痉、止痒。

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百日咳。

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

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强烈杀伤作用。

从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美元。

现在,河豚毒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却利用河豚毒素研制出一种能止痛的新型药物。

这种新型特效止痛药能够有效地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

目前这个课题已经做完一期和二期的临床实验。

在临床实验中医生每天给病人注射两次这种药剂,一次几微克,连续注射4天。

当用药进入第3天后,患者的疼痛开始减轻。

结果,有将近70%的病人的病痛得到缓解。

研究人员还发现,最后一次注射停止后,止痛效果仍可延续。

河豚毒素的测定

河豚毒素的测定

河豚毒素的测定(tetrodotoxin, TTX)是豚毒鱼类中的一种神经毒素,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分子式C11H17O8N3,相对分子质量319.27。

TTX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自然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7ug/kg,其毒性是的1000多倍。

TTX除在豚毒鱼类中广泛存在外,在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甲壳动物等近百种动物中也广泛存在。

TTX作为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具有镇痛和解毒等生理功能。

TTX主要分布于河豚鱼的肝脏、卵巢、血液和皮肤中。

肌肉普通视为无毒,但如鱼体死后时光较长,内脏和血液中的毒素将会渐渐渗人到肌肉中,引起中毒。

河豚毒素的毒力单位普通以鼠单位(MU)表示,即在30min内杀死一只20g 左右的雄性ddy小鼠的毒素量,按照每克河豚组织中所含毒素的多少,可将河豚组织的毒力分成四个等级:20000MU以上为“猛毒”或“剧毒”;2000~20000MU之间为“强毒”;200~2000MU之间为“弱毒”;100MU 以下为“无毒,。

据测定,在产卵期间,红鳍圆豚肝脏的毒力为24×106MU,紫圆豚肝脏的毒力为65×106MU,毒性强烈。

TTX的检测办法主要有小鼠单位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毛细管电泳法(CE)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等。

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TTX的原理是,TTX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生成2-氨基-6羟甲基-8羟基喹唑啉(简称C9碱),该物质在370nm光激发下,在495 nm处有最大放射波长,通过检测该物质的荧光强度实现TTX的定量。

该办法的检出限为0.34~10.0mg/L。

除N,N-二甲酰胺可轻度增加荧光外,其他多种试剂对反应均无影响。

ELISA法检出限低,可达到0.01mg/L,但需要制备抗TTX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

本试验介绍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B/T 23217-2008)定量测定TTX。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总之, TTX 不再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毒素,研究 成果为法医鉴定、临床诊治以及食品安全监测提 供了有效地检测手段和科学依据。

牛刀小试
一、选择题 1、 TTX在河豚体内含量最高的部位(B ) A、精巢 B、卵巢 C、肝脏 D、血筋
2、TTX的中毒机理(A ) A、 Na+通道阻断剂 B、 K+通道阻断剂
河豚毒素的中毒、检测及评价
小组成员: 2012310200101徐永忠 2012310200104李伏寿 2012310200115李天明 2012310200116郑西洲 2012310200119温兆俞 指导老师: 梁建功
Content


1、河豚及河豚毒素的概述
2、TTX的毒理作用 3、TTX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河豚毒素,简称TTX ,是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 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最早于 1909 年在日本由田原 良纯从河豚鱼中提取并定名 1972 年由 Kishi 等人工合成。 TTX为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分子式为 C11H17N3O8,结 构如图,分子量为 319.27。


4、TTX中毒的检测
5、 评价
河豚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
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少数种类进入淡水 江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体内 有剧毒。

体内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而体内其他部位并无毒素,因此只要处理得当,去掉含有 毒素的部位便可以放心食用。所以也有“拼死吃河豚”一 话,可见这种毒物的美味是多么的诱人。

据报道日本每年食用河豚中毒死亡人数占同期食 物中毒死亡人数的70%以上。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 - 养殖技术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养殖技术因为河豚肉的鲜美,所以越来越多的食客开始尝试食用河豚,但是河豚或多或少都含有毒素,而且河豚的毒素貌似来势汹汹,极为猛烈,一点点毒素就可以让人致命。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安全食用河豚的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

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

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河豚最毒的部位是哪里?河豚最毒的部分是性腺、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肉含毒素较少。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发现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当于氰化钠的1250倍,一粒河豚鱼子的毒性足以让几十人丧命。

这种毒素通常会使人神经麻痹、呕吐,进而发生心跳和呼吸停止。

另外,宰杀河豚时,若不慎被鱼嘴边的小刺扎伤手指,也会引起中毒。

并且,河豚毒性程度与季节、河豚生殖周期有关,晚春初夏时节,河豚毒性最大,建议市民千万不要在此时食用。

吃河豚中毒怎么办河豚是非常鲜美的河货,许多人都喜欢吃和河豚,但是河豚一旦处理不好,是很容易让人中毒的,因此,古时候吃河豚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那么,一旦吃了河豚中毒了应该怎么办呢?1、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一点,河豚的毒素是很猛烈的,一旦中毒,会让人的神经系统瘫痪,并让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而且河豚毒素发作时间是很快的,没有什么潜伏期,所以,一旦发作,就必须快速施救,不然是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2、第一步,我们必须要进行催吐,让病人把吃进肚子里的河豚都全部吐掉,可以通过吃肥皂水,扣喉咙等方式,让病人剧烈呕吐掉胃里的食物残渣。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周晓翠,谢光洪,刘国文,李妍,王帅玉,王照鹏,孔涛,宋文学,王哲(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 130062)摘要:河豚毒素是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强海洋神经毒剂。

由于其在医学、军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作者对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河豚毒素;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S85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8)0720043203 河豚毒素(tet rodotoxin,T TX)是一种海洋生物毒素,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河豚鱼中,其他一些海洋动物体内也有(Mat sumtt ra,1995)。

自1910年Tahara宣布从河豚鱼卵中分离纯化得到并命名为T TX以来,国内外对T TX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T TX分子式为C11H17N3O8,相对分子质量319.28,是一种强神经毒。

它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使感觉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T TX对人的致死剂量为6~7μ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8μg/kg(苏文等,1992)。

为了控制T TX中毒的发生,除对销售河豚鱼进行严格管理外,检测T TX的方法也尤为重要,已建立的T TX检测方法有生物检测法、物理化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等,作者就T TX的检测方法做一概述。

1 生物检测法1.1 鼠生物检测法 最早的生物检测法是20世纪40年代Kao基于一定重量的小鼠经腹腔注射T TX 后其死亡时间的倒数与T TX剂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此法测得的毒力以鼠单位(mouse unit,MU)来表示,并规定使20g小鼠皮下注射0.2ml T TX溶液,10min死亡的剂量为1个鼠单位(St rong等,1973)。

这种方法因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差、费时费力且受到共存的氨基酸和无机离子的影响导致结果显著偏低,使它的缺陷非常突出,检出限量0.15μg/ml。

食品中常见毒素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

食品中常见毒素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

食品中常见毒素和几种典型毒素的性质和检测方法07应用化学,2007055079黎健豪(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州510632)摘要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常见毒素的化学性质和化学的检测方法,重点讨论了河豚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肉毒毒素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检测霉菌毒素河豚毒素肉毒毒素Keyword:food detecting tetrodotoxinaflatoxin botulism neurotoxins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由不同公司,不同地方生产的食品。

但在近几年,国内经常出现食品质量问题。

五年前,肯德基的鸡翅被发现加入了工业染料苏丹红。

随后,问题咸蛋又发现含有工业染料苏丹红。

不法商人用“瘦肉精”喂养猪只,令食用的猪肉里含有对人体心脏有害的“瘦肉精”。

市场用孔雀石绿养鱼,令鱼类中含有有害物质孔雀石绿。

去年,又发现三鹿奶粉中非法添加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食品安全不但发生在国内,而且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

2007年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不少师生感到身体不适。

学生因为进食不干净食物发生肠胃炎的事件时有发生。

质量不安全食品也在市场上泛滥。

因此,食品质量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关注。

本文结合自己专业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身边毒物的认识与应对》《食品分析》《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相关信息和技能,介绍了食品中常见毒素同时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毒素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

1 食品中常见毒素食品中常见毒素有霉菌毒素,动物性天然毒素和植物性天然毒素。

其中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展青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杂色曲霉素,棒曲霉素,岛青霉毒素和其他霉菌毒素。

常见的动物性天然毒素有动物肝脏中的毒素,河豚毒素,岩蛤毒素,螺累毒素和组胺。

常见的植物性天然毒素有氰苷,红细胞凝集素,皂苷,龙葵碱,秋水仙碱,棉酚和毒蘑菇。

2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的性质与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等的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

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河豚毒素的研究进展

“ 江 三 鲜 ” 之 首 。但 河 豚 大 都 含 有 河 豚 毒 素 长 ( t dtx , I , 素集 中于 卵巢 、 脏 、 tr o i r’ 毒 e o o n rx) 肝 肾脏 、 血 液、 眼睛 、 鱼鳃及皮肤 中。河豚毒素 比较稳定 , 用盐腌 、 日晒 、 一般加热烧煮等方 法都 不易消除 。19 年 我 国 90
通讯作者 : 萍 , ( )副教授。 钟青 女 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l




r◆


f◆

| l◆

J ¨
◆ 【

1 - j
推理 。 不但能够对方便食 品评级进行科学地分类 、 分级
及应用等几个方面做 了较详 细的阐述 , 为河豚毒素的进 一步研 究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河豚毒素 ; 性质; 作用机 制; 测 ; 检 应用
’KE D U ’HE S l ’ I TUDY ETRODOTOXI l OF T N
LUY n t gL I og t , H N ig p g I a-i , E n-a Z O GQn - i n H o n ( o ee f od c n eSuh hn gi l rl n esyG agh u 6 2 G agog C i ) C lg o i c ,ot C ia r ut aU i r t, unzo 1 4 , und n, h a l oF S e A c u v i 5 0 n A s atTt dt i(T io e f e et nw m r eoi . ia i nuo x wt vrs ogo— bt c:e o o xnT X)S n ot bs k o n ai t n I S k d f ert i i y t n t r r o h - n x st no o n h e r x

河豚毒素C11H17O8N3

河豚毒素C11H17O8N3

河鲀毒素C11H17O8N3 (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

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河鲀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

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河豚毒素纯品的国际市场价每克约达21万美元,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1]毒理毒素作用机制1982年,美国植物学家韦德-戴维斯发现,海地巫毒教中的回魂大师在药物中使用含有从河鲀提取的毒素粉末,整个过程里中毒者大脑能完全保持清醒,如果能挺过24h,他们就会很快恢复正常,且不会出现并发症。

使人们相信他们有使人“死而后生”的能力,即所谓的“还魂术”。

其实,这是由于河鲀毒素的特殊结构使其像塞子一样,凝固在神经轴突的钠离子通道的入口处,阻碍钠离子透过细胞膜传导神经的冲动,从而关闭神经系统。

由于河鲀毒素不能越过大脑中血液细胞的屏障,因此受害者就会处于大脑清醒的无助状态之中。

几小时或几天过后,当河鲀毒素最终开放钠离子通道时大多数受害者已经死亡。

TTX是典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它能选择性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滞动物电位,抑制神经肌肉间兴奋的传导,导致与之相关的生理机能的障碍,主要造成肌肉和神经的麻痹。

构效关系表明,TTX的活性基团是1,2,3 位的胍氨基和附近的C-4,C-9,C-10 位的羟基,胍基在生理pH值下发生质子化,形成正电活性区域与钠离子通道受体蛋白的负电性羰基相互作用,从而阻碍离子进入通道。

钠离子受体至少有6个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位点,TTX是与钠通道受体部位I结合。

TTX受体位于可兴奋细胞膜外侧、钠通道外口附近,TTX与受体部位结合,阻碍钠离子接近通道外口。

研究表明,TTX特异性作用于钠通道,对钾、钙通道和神经肌肉的突触及胆碱指酶无直接影响。

河豚毒素小鼠实验报告

河豚毒素小鼠实验报告

河豚毒素小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河豚毒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并观察其引起的症状和致死情况。

实验材料及仪器:1. 河豚毒素样品2. 健康小鼠(种类、数量)3. 实验笼4. 注射器5.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方法:1. 将河豚毒素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

2. 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数量均衡。

3. 实验组小鼠分别被注射不同浓度的河豚毒素,对照组小鼠则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 观察小鼠在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症状表现,如呕吐、痉挛、瘫痪等。

5. 记录并统计实验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和对照组小鼠的正常生存情况。

6.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注射后很快出现不适症状,表现为呕吐、痉挛、瘫痪等。

2. 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小鼠的症状表现更为严重,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3. 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后无任何不适症状,正常生存。

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明确了河豚毒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该毒素能够迅速引起小鼠身体的多种异常症状,并导致一定数量的小鼠死亡。

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文献报道一致,从而验证了河豚毒素的危害性。

实验结论:河豚毒素具有较高的毒性,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致命效应。

这项实验证实了河豚毒素的危害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其毒性机制和毒性防范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实验局限性:1. 本实验只针对小鼠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其他动物或人类。

2. 实验过程中未对河豚毒素的浓度-响应关系进行详细研究,这可能是一项有待深入探究的内容。

3. 实验条件仅为初步模拟真实环境,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在这里列出你参考的文献)。

河豚的毒素主要在哪里?看完后必须要牢记

河豚的毒素主要在哪里?看完后必须要牢记

河豚的毒素主要在哪里?看完后必须要牢记河豚是有毒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同样还是有人会吃河豚,因为这些人懂得河豚的毒素在哪里,在吃之前就会把毒素去掉,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是很陌生的知识,接下来为大家普及这些知识。

一、河豚毒素在哪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

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

二、河豚毒素有什么作用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但是这种毒素却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1、用作镇痛剂、麻醉剂,对于神经痛、肌肉和关节创伤产生的疼痛,对晚期癌痛有显著镇痛作用,且不成臆。

用于局部麻痹要比一般局部麻经强上万倍,比普鲁卡因强16万倍,比狄布卡因(DIBUCCAINE)强1万倍.三、河豚毒素的功效所谓的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但是这种毒素却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1、用作镇痛剂、麻醉剂,对于神经痛、肌肉和关节创伤产生的疼痛,对晚期癌痛有显著镇痛作用,且不成臆。

用于局部麻痹要比一般局部麻经强上万倍,比普鲁卡因强16万倍,比狄布卡因(DIBUCCAINE)强1万倍。

河豚毒素的药用价值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的药用价值研究报告

河豚毒素的药用价值研究报告学院:海洋生命学院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级:08级姓名:张苗茵学号:040012008154指导老师:姜国良摘要:河豚毒素(tetrodo toxin, TTX)取名于河豚鱼,最早从河豚鱼中分离纯化。

1964年,河豚毒素的化学结构被阐明,自此,针对河豚毒素的研究得到了生物学家、毒理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等的关注。

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不同进化水平的海洋生物或两栖动物体内。

其生态功能可能与防御、捕食及信息传递有关。

本文将从河豚毒素的提取富集及药物应用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关键字:河豚毒素,生态功能,提取方式,药物应用第一章河豚毒素背景介绍根据历史记载,古埃及人最早发现了有毒的河豚鱼,在古埃及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500年)的贵族坟墓中有类似河豚鱼(Tetraodon lineatus)的图形。

在中国和日本,大约2000年前出现关于食用河豚中毒的记载。

1889年,日本学者开始研究河豚鱼体内毒素的理化性质,此后,河豚鱼体内的毒素被命名为河豚毒素(tetrodo toxin,TTX)。

至1964年,河豚毒素的分子式(C11H17N3O8)及其化学结构得以确定[1],河豚毒素研究得到了生物学家、毒理学家、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 逐步阐明了河豚毒素的理化特征及毒性作用机制。

对于河豚毒素在生物中的分布与来源、化学特征、分析检测方法、中毒与治疗、药理学作用等方面都已有相关的综述[ 2]。

1 河豚毒素在生物中的分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河豚毒素被认为是河豚鱼中特有的一种有毒物质。

直到1964年,人们在蝾螈体内发现的毒素也被确定为河豚毒素,才改变了这种看法。

由随后的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存在于一系列不同进化水平的海洋生物和少量的两栖动物体内。

目前,人们在细菌和放线菌,甲藻、红藻、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中的许多生物中都曾检测到河豚毒素[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豚毒素- 性能特点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

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河豚毒素(TTX)系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神经毒素,河豚毒中毒后,潜伏期短、病死率高,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传导障碍,首先感觉神经麻痹,后运动神经麻痹,严重的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河豚毒素- 检测方法
随着渔业的发展,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屡次出现,以及当前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的潜在威胁,使TTX的检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检测方法可分为生物测定法、理化分析法和免疫化学法、生物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方法。

生物法有酶联免疫(ELISA)法和小鼠法等。

生物测定法
小鼠生物实验法、竞争置换法、组织培养生物实验法、动电位法。

理化分析法
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其联用技术、电泳法及其联用技术、气相色谱法及其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联用技术。

免疫化学检测法
TTX的检测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实验条件及要求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TTX作为钠离子通道阻断剂,虽然毒性强,但在临床中也可作为高效镇痛剂,并且对某些肿瘤有抑制作用,在神经生物学、药理学、肌肉生理学等方面被广泛用于工具药。

随着TTX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TTX的研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食品检验、中毒诊断、治疗及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ELISA法
ELISA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定量检测,而且有采样量极小等特点,多用于河豚毒素的痕量检测;小鼠法是利用河豚毒素的毒性特点进行的小鼠毒性检测的方法,方法简便,但定量不准确且重复性差、目标性差,已少用。

HPLCUV法
HPLCUV法是常用的检测手段,既可以检测含量,又可以作为有关物质的考察,河豚毒素没有紫外光谱特征吸收,采用末端吸收进行检测;国外多采用柱后衍生化荧光检测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河豚毒素本身没有荧光,氢氧化钠破坏后产生降解产物C9碱具有荧光;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比紫外检测的灵敏度高,但在含量测定检测结果上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