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一、教材介绍1.教材说明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位于教材第89页。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生命生命》是其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课文简说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3.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我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
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感受课文,我运用学法指导,采用“扶”与“放”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感情朗读,自主读、自主学、自主悟,并结合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二、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生命生命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生命生命教案集锦八篇生命生命教案篇1一、导人新课,感知生命1、揭题,画面感知:师:今天俺们一起来学习19课。
生(齐读课题):生命生命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象,请同学们用心欣赏,看看你是否从画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播放动画课件:小草生长、花儿绽放、蜜蜂采蜜)画外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在风中舞动身姿,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绽放的花儿似乎在向俺们展示着生命的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它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师:你是否从画面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1:俺认为生命就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
生2:俺感觉到生命就像小草一样生机勃勃。
生3:俺感受到生命必需是坚强的,像小草一样。
2、走近作者──杏林子:师:生命神奇,生命美好!今天俺们就来学习19课《生命生命》。
作者──杏林子。
同学们,生命假如像鲜花一样美好,那当然好,是吧。
可是,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她的生命历程却很少鲜花相伴,更多的是曲折坎坷。
同学们了解杏林子吗?生:杏林子是一位残疾人,但是她并没有因为生命对她不公平,遇到挫折就站不起来了。
师:你们还了解到什么?(生摇头)师:那就请同学们随老师的介绍走近杏林子。
(出示幻灯片──包括文字内容及杏林子的照片)师(深情讲述):这位就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局部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她忍着极大的痛苦,数十年坚持自学,凭着坚强的毅力,写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
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指课题)课文的作者杏林子,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俺们一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翻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音读准。
(生朗读课文,个个读得很投入,师巡视,给予个别生协助)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很投入地读课文。
下面,俺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
男生、女生分段朗读,看看谁读得好。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版四年级下《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XXXXX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自己生活中已有的对生命感悟的情感来体验文本内涵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重点。
三.【教学策略】此节课需要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要品读领悟课文内容,理解生命的内涵,又因为我校开展“生本教学”的课题,提倡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所以教学策略如下:1、指导学生朗读:生命是很难理解的,文本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表现生命的内涵的。
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才能领会文本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小组交流,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三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中找出意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及所读的文章理解其含义,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设计策略】(教学方法)针对文本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表现生命的内涵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加之我校开展“生本教学”的课题,提倡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所以设计本课的教学策略是:1、以读为主,以读引读,以读引写:“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批注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9、生命生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生字。
2、准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1、联系上下文,理解、揣摩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在反复朗读和小组竞赛中背诵重点语段,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生命的热爱、珍惜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谈收获:对于17、18课中的安静和温迪一家人,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2、交流收获:学生举手自由谈,教师实行简要的点评。
3、揭示课题:从17、18课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但在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更加在于协助他人解决难题。
今天我们又有机会理解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杏林子。
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预习督查:(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认读生字:学生个别朗读生字,并组词;教师即时纠错、强调。
(3)学写生字:请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认为容易写错的生字,并用彩色标出容易错的笔画;教师即时点评,并重点指导“扰、欲、憾、蹋、限”的准确而规范的书写。
(4)读读词语:标记重点词语,个别朗读+集体朗读。
2、感知内容:(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三个事例?(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即时实行评点。
三、自主学习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为什么?2、交流学习,教师适时实行点评或点拨。
3、朗读: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下语文《19生命 生命》公开课教案
四下《19、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作者杏林子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沉思,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课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但是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从而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设计理念】1、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论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89-02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真实体现生本理念进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生命。
读、写、交流相结合,融汇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推动教学进程,促使简单的教学环节,孕育“惊喜的发现”;开放的合作交流,反馈无穷的文化积淀;敏捷的思想碰撞,催开创新思维的火花。
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妙词佳句。
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体会感动自己内心的句子。
3.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
4.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5.仿写有关生命的段落或者文章,阅读交流搜集有关生命方面的名言警句,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内涵和好处.教学重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生本理念进课堂,前置性作业是关键,老师指导学生做好前置性作业,搜集资料,做课堂交流的充分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导入,老师放>的舞蹈课件。
师:欣赏舞蹈后,你想说点什么?生:演员舞姿真优美,让人拍案叫绝。
生:悠扬的舞曲优美的舞姿绚丽的背景,简直让我如醉如痴。
...。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婀娜多姿的姑娘,她们都是聋哑人,21个聋哑人,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无声中激荡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篇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会制定教学设计,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
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
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 《生命 生命》【精品教案】
19 生命生命一学习目标:1 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1 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1 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2 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 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意图(精选5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意图(精选5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意图(篇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女作家杏林子的材料。
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以及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并摘抄积累。
〖教学步骤(学生预习)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小憩:休息一会儿。
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擎:举起。
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一、导入新课自从生命诞生,就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
人类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的作者杏林子深受病痛折磨,但痛苦的考验反而使她更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作者对于生命思索。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⑴各自练读。
⑵点名朗读。
2、生看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
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思考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香瓜子:生命力价值心跳:生命珍视、奋斗三、深入探讨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1、按照动物植物人的顺序,前两个事例举小飞蛾,小瓜苗,说明一切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从生命诞生的角度说生命力的强大。
生命教学方案计划设计一等奖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扰、欲、憾、塌”四个生字,正确拼读“糟蹋、动弹”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19 生命)你来读。
生1、生2预设老师,你写错题目了,这里有两个生命。
先别急,先按老师的来读。
2、那我这样写;你怎么读?(再板书第2个),你来读。
生1、生2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课题,不管老师板书1个,还是2个,大家都能读正确。
那作者为什么在课题上反复两遍,它究竟应该怎样读?相信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课题有新的理解和读法。
二、汇报预习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谁来领读。
(1)、齐读一遍。
预设:同学们不仅声音响亮,语感还挺强呢!这两个字在这里确实应该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
那他的本音是什么?他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你来说)你能在预习时关注多音字,很好,请坐。
3、让我们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谁先来?预设1:你真聪明!一下就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那老师为什么要变换形式来读呢?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预设2:爬楼梯,往上声音越高,你再来试一下。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不断向上的力量,齐读。
从刚才大家齐读的声音中,我听到的是声音的越来越大,感受到的是力量的越来越强。
4.读的不错,那你写的怎么样?我们来看这些要求会写的字中,你觉得哪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
预设1:我想说“扰”这个字,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不是龙。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
2. 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探讨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3.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4. 活出有意义的生活: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充实、有价值的生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特点、价值等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生命的故事和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分享彼此的想法。
4.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生命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文并茂的知识点和实例。
2. 视频素材:准备一些关于生命主题的视频片段,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纸张、笔:为学生提供记录和反思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生命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授生命的定义和特点:讲解生命的概念,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
3. 探讨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想法。
5.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从中学到珍惜生命的启示。
6. 反思总结:让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生命的意义,总结课程要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生命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倾听他人意见和合作能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精选5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品读课文,揣摩事例蕴涵的意思,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选择性阅读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整体感知文本(5分)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生命生命)2、和以前学的课题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让你在两个生命后加标点,你认为加什么符号合适呢?自由读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会给你的思考提供帮助的。
3、学生自由读文。
4、抽答,并请该生讲这样加的理由。
二、沉浸体验文本: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18分)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三个)默读2、3、4自然段,看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3、读后交流:⑴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放了飞蛾?(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到飞蛾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我的震撼。
)⑵第二件事主要讲了什么?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朗读,体会到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⑶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生命呢?4、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你感悟到生命是什么了吗?5、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课件演示)(抽生答)6、小结并过渡: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从这些画面上,我们认识了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而作者在一次静听自己心跳的时候竟被自己生命的伟大力量震撼了,她也由此产生了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三、精读感悟文本:善待生命(让生命光彩有力)(15分)1、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读4、5自然段,勾出相关语句。
2、抽生答,再齐读。
3、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课件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2024版】优质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优质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10篇)优质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质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质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台湾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导人新课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台湾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研究本文,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生命的珍贵,做到珍视生命,善待生命。
同时,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导读解析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对比,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之中学会运用对比加以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同步训练。
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骚扰、欲望、震撼、糟蹋、有限、听诊器、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
2、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4、了解课文对比的写作方法,初步做到在口语及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1、反复品读课文,理解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结合作者杏林子的经历,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体会课题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反思自己,懂得生命的珍贵,做到珍视生命,善待生命。
2、通过三个事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体会对比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运用对比加以表达。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课前谈话: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
揭题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非常宝贵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珍爱生命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执教者】平原镇中心完小牟永江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生命生命》写的都是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
这篇散文,语多不赘,尽意而止,非常简洁,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真谛,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选材方面有所收获。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人生的问题并且真正有所收获,不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调动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朗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
涵。
本节课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在读的过程中辨析作者选材的精当,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课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思想含蓄深邃,而四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所以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为此,我将作者简介分成两个阶段出示,旨在通过杏林子的具体事例来感动学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上呈现一定的梯度。
例如,通过第一次的作者简介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对“生命坚强”的诠释,通过第二次的作者简介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从而让生命之歌植入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
在朗读指导上,我引导学生用“强调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化朗读,用“想象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力求将有形的朗读技巧指导渗透到无形的朗读训练中,将技巧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朗读达到“言自口出”、“情自心达”的效果。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充分朗读,抓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角度地
体验生命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学生:
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
料、准备、交流。
教师:
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交流格言主,揭示课题
1、老师导入:(出示“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共同欣赏。
3、理解题目,介绍作者。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帝《生命生命》。
你发现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齐读题目
2、介绍作者。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全文,读准生字词的音,把课文读通顺,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字音。
短暂读zcn不读zh cn
(2)字形。
形近字比较:扰-拢屈-倔诊-珍限-狠撼-憾
(3)词。
骚扰震撼糟蹋屈服茁壮欲望无限
开火车读,齐读,适时纠正字音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词除了为读好课文扫清障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
短暂听诊器
同时也为概括自然段意做
准备,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每自然段的关键词。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配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 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 集体交流,板书三个事例。
3、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出示句 子: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齐读 后板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4、 请同学们看着板书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 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的一个重要训 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即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 问题,从一定程度上
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 与人文性。
四、 课堂小结
生命是一个永远值得思索的话题。
[出示]我常常想,
这是杏林子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那么,杏林子是怎样对待
自己的生命呢? 就让我们暂时留下一个问号,下节课在作者的引领下探寻生命的意义吧。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不屈向上
让有限的生命 体
现无限价值
我静听心跳 震撼 即课文“怎样写”的 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
生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