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及影响;(3)分析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两极格局对世界的意义;(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2)理解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互动;(3)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
二、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 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3. 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2.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及演变;3. 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引导学生关注两极格局的形成;2. 新课导入:介绍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原因及特点;3. 课堂讲解:分析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及影响;4. 案例分析:以具体事件为例,探讨两极格局对全球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 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及其演变;3. 结合现实,探讨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特点、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两极格局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学生对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影响的理解,以及树立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观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材料;2. 参考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极格局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两极格局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两极格局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两极格局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4.两极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形成了东西方阵营的对立,限制了国际合作和交流,但也促进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5.两极格局的结束: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正式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逐渐向单极化发展。
课堂
1.课堂评价: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估。
8.反馈评价表:为学生准备反馈评价表,以便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形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两极格局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概念,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战的基本知识,对世界格局的演变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然而,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往往倾向于接受知识,而不够主动地思考和质疑。在对待历史事件和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两极格局的形成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政策的确立3.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立与竞争4.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热战与冷战、冲突与协调、阵营划分与势力范围5. 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解体与多极化趋势的兴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及其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以加深学生对两极格局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两极格局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第一课时:介绍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冷战政策的确立。
3. 第三课时:分析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
4. 第四课时:讨论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例。
5. 第五课时:讲述两极格局的终结,探讨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局势变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3. 案例分析:分析雅尔塔体系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两极格局形成的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冷战政策的确立及美苏争霸。
2. 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立与竞争。
3. 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热战与冷战、冲突与协调、阵营划分与势力范围。
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教案标题: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目标:1. 了解两极格局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分析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3. 探讨如何缓解两极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个体发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曾经观察到社会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2.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两极格局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例如,全球化、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示例:提供实际案例,如不同地区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极格局的存在。
讨论与分析: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并记录下关键观点和结论。
2. 小组展示与总结: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两极格局影响的理解。
解决方法探究:1. 学生个人思考:学生个人思考如何缓解两极格局,促进社会公平和个体发展,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2. 小组分享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个人想法,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两极格局对社会和个体的重要性。
2. 学生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两极格局的案例和解决方法。
2. 社会调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两极格局相关的话题进行社会调研,并撰写报告或进行展示。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建立等史实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实力;联合国的成立反应了经过战争后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世界的愿望。
【教学准备】理清教学思路,制作ppt,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图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
【板书设计】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为线索二战前以欧洲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教学过程】一、追问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探究提问:二战后,在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以培养其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学生回答后;老师再从德日、西欧、美国和苏联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根本原因。
(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将苏联视为称霸障碍。
(2)苏联极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4、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5、世界力量发生变化,美苏成为世界强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6、美苏实力相当不敢发动战争,世界人民呼吁和平。
二、走进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一)冷战的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军事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经济1949北约1955华约(两极的标志)这方面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记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他们形成的时间和成员国。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5.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二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回应措施,最终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学习方法。
4. 教学反馈
(1)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教师反馈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家长对美苏两极格局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两极格局的形成”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参与讨论: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历史讨论活动,与其他同学或历史爱好者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可以选取美苏两极格局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分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6)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历史角色扮演等,增强对美苏两极格局的认识和理解。
(4)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可以撰写心得体会,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及原因:让学生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
(2)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复杂竞争关系,以及他们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我国在两极格局下的外交政策:让学生理解我国在冷战时期所采取的外交策略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如“一边倒”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冷战时期的科技竞赛、美苏两国的经济政策等。
(4)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探讨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5)作业要求: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一份关于冷战时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作业,要求包括对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影响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分析和理解。
然而,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讨论声音较大,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此外,在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投入,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存在,导致课堂秩序稍显混乱。这些问题都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教学总结: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学生能够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解释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课后反思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延续。
本课内容是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重点讲述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设置联合国微信群这个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认识到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以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谋划策。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一、成功之处(1)在新课的引入中,利用“如果联合国有个微信群?”这一主题设置情景,利用“实力对垒、步步交锋、人气比拼”三个环节,将整节课串联起来。
在激发同学们兴趣的同时,着重系统地介绍了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三大块内容,是学生很自然的、直观接受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的二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关知识。
(2)考虑到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技能,本课选用了典型的图片和史料、视频,并且加入了联合国微信群在1946-1948年间群聊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到那段历史。
这些图片和史料不仅大大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训练了他们从图片、视频、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包括最后的整节课的总结都交由学生,来探索、来展示,一定程度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4)本节课的提升点体现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目前提倡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及十九大提出的对应措施,最后写下自己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小努力”,让同学们树立一种大局观。
二、失败之举(1)虽然有意识的去寻找新鲜的载体,但是学生积极性还是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2)提问一定要有梯度性,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最新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资料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从联盟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但与此同时又有局部“热战”。
作为必修一第八单元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美苏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经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内容有所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问题深刻性和分析问题透彻性的能力,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
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三、教学重点:1. 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四、教学难点:1. 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极格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介绍两极格局是指在冷战时期,世界上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阵营,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构成了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3. 分析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苏联、中国、欧洲其他国家等主要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地位、政策和影响。
4. 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爆发、国际关系的紧张等,并探讨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如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
5. 总结与评价: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评价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清晰地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其终结原因?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延伸:1.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冲突和战争:分析两极格局下发生的重大国际冲突和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以及它们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探讨两极格局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以及核武器的扩散和核战争的威胁对世界安全的影响。
4.1【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
《两极格局的形成》本节课重点讲述了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低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内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入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雅尔塔体系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和大国强权政治的双重性。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教学难点】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雅尔塔体系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讲授新课】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了协议。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
(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3.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4.标志: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格局所取代。
5.评价(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提供了条件。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1.美国的政治野心(1)表现①罗斯福: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他人发表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②杜鲁门:1945年12月,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声称美国人民有必要来领导世界。
(2)基础①经济:逐步确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②军事上: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其形成背景。
2. 掌握两极格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形成背景解释两极格局的概念,介绍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等。
2. 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介绍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国家,包括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3.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定义、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极格局的定义、形成背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具体国际关系案例,如美苏争霸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两极格局的定义及形成背景。
2. 第二课时:介绍两极格局下的主要国家。
3. 第三课时: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如美苏争霸等。
5. 第五课时:分组讨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历史教材或教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影视资料:播放与两极格局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依据学情和考纲制定)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方式: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工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课前准备:1、建立历史学习小组,依据学案提前预习。
2、发动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或到网上查阅有关两极格局的资料。
3、询问司法人员,有关法庭的审判程序。
板书设计:表格式《两极格局的形成》课堂教学(一)复习导入(顺口溜式,并配以美国世界警察形象的漫画)多媒体展示:请你猜我是谁脚踏欧亚大陆,头顶巍巍青天。
肩扛原子炸弹,家中黄金满罐。
我乃世界警察,大小事物全管。
谁要不听话,一拳把他打翻。
学生猜后提问:顺口溜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总结导入,然后复习。
复习过程中先让各学习小组把在课下预习中不会填写的知识框架和没有完成的思考题,反映上来,师生共同解决。
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掌握,然后通过爬黑板的形式检查掌握情况。
探究思考题如下:1、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何由合作变成了对抗?2、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什么是冷战,在欧洲,美苏之间怎样冷战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何影响?3、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有何表现?结果如何?探究性抢答题:爬黑板的同时让其他同学抢答一个有趣的情景题。
题目如下:小明喜欢学习历史,自称是历史通。
他曾写了一篇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论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他同位说是错误的。
你认为呢?1、冷战的兴起完全是因为美苏社会制度的不同。
2、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3、杜鲁门主义表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4、为了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发展经济,美国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5、德国的分裂实质上就是冷战的产物。
6、北约和华约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
《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2)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3)认识冷战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和平、合作的价值观念。
(2)认识两极格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3)树立全球观念,关注国际事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两极格局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2)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2)提问: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讨论两极格局的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2)阐述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原因。
(3)分析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2)讨论两极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响。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
(2)思考两极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冷战政策的影响。
在课堂小结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2
题的理解
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
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
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意
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
以外的全面对抗的局面
6.出示表格,引导 生列举“冷战”表现: 通过表格形式梳理关
学 生 结 合 教 材 政治上:铁幕演说和杜 于“冷战”的多方面表
P4-5 图文资料,同 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现,既是对之前学习内
的图片及说的话: 生说并初步感知战后国 师生一同感知:美国独
(材料见幻灯)提 际关系和局势发生了明 占鳌头,经济、军事实
问:
显的变化
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
2.丘吉尔的话反映
头号强国;苏联空前壮
出二战后国际力量
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发生了怎样的变
军事和政治大国。随之
化?
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出示一组关于美国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5-1,出示问题: 并圈出来
建立起来的主要社会
1.在图上圈一圈二 主要有:中国、蒙古、 主义国家,明确战后逐
战后建立起来的社 朝鲜、越南、东欧 8 国 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
会主义国家有哪
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
些?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阵营。世界格局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
呈 现 1943 年 丘 吉
尔参加德黑兰会议
通过史料的分析讨论,
2.美国为“彻底治 略
史事物
疗”做了哪些努
力?想要达到什么
目的?起到了什么
作用?
呈现北约和华约对
峙地图,提问: 成员国(略)
3.读图说出北约组 生:主要都分布在欧洲,
织、华约组织有哪 北约成员国主要集中分 分析概括“冷战”的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一班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2日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冷战时期的世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两极格局形成的时间和背景,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2.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证实两极格局的形成。
3. 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冷战时期的世界和两极格局形成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认识到底层逻辑和影响因素。
4.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时期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解决办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地图、时间轴,以及播放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 难点: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背后的原因、影响。
解决办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冷战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突破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历史教材、教案、课件。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与社会课程网站。
3. 信息化资源:历史视频资料、图片、地图、时间轴、在线讨论区。
4. 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互动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
五、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学生预习: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
5.创设情景模拟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中,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让学生扮演美苏两国领导人,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谈判,从而理解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两极世界的形成”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两极世界的形成”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和“两极世界的形成”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2.运用案例研究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剖析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例如,通过研究“柏林危机”这一案例,让学生了解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对抗,以及这一事件对两极格局的影响。
3.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分组探究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最后以PPT、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从而பைடு நூலகம்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能力培养:学生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时空观念。他们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践反思
学生学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知识,如果没有相应的图片、视频资料进行补充,课堂会变得非常枯燥而且乏味,而适时的增加这些内容,不仅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也是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有所得,落实课堂知识,这样的学习实效离不开媒体的运用。
微课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知、实践的,在反思中成长,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微课拍摄,能让自己的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更好。
问题建议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困惑与建议。
这是我第一次用手机给自己拍摄微课,原本觉得微课上的时候应该如我想象中一样,随着PPT的运用学生应该能在20分钟这段时间内掌握我所想教学的知识点。但是实践之后发现如下问题:
时间超过预期,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短小精悍,有质有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的时间。
实践反思模板
息技术改进教学的实践收获进行反思总结,要反映自己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师生教与学的变化等。
1.PPT辅助教学,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图片、相关视频的播放加上课件内容的演示让学生学得非常有兴趣。全班学生眼光都聚在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我们上课的知识点上,你可以看到他们闪着求知若渴的兴致,这就是多媒体带给我们历史与社会课堂的优势。将枯燥、无味的故事变成活泼、生动的片段,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变得好学又有兴趣,媒体的介入让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更加精彩了。
课堂中有出现许多未曾预见的东西。学生在学习本科过程中,会形成很多问题,看看过图片后也会有许多想法,会在随后的表达过程中放在所讲的内容中去,而这可能与教师所要传达、总结的内容有出入,课堂时间容易拖延。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0:10 编辑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周虹
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
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
点,解释“冷战”的含义。
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该部分内容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国际观念和世界全球视野的重要知识载体,但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政治术语多,涉及的事例又关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要求借助更多的地图、漫画等图片资料来直观
地感知学习。
通过运用教材中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获得对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地域分布以及对峙对抗的史实。
难点:“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突破方案:论从史出,试论结合,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运用史料对战后美苏两国主要领导人的言论展开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掌握史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达成本模块学习的阶段目标。
即关于战后美苏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大变化,以及关于美苏“冷战”的含义和原因等知识要点和观点。
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关于难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突破,教材中呈现的图文资料非常丰富,但是如果单凭讲讲说说必定认识不会到位,于是引导学生基于教材素材丰富的优势巧妙地采用自由交叉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是对第二模块内容的巩固和运用,通过辩论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智慧的源泉。
在激烈而活跃的气氛中突破难点。